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1、教材

《无机化学》师大学、华中师大学、师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

《无机化学》师大学、华中师大学、师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大学,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大学、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2001年9月第1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绪论(2学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

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

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

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

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

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

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

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

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

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

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

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

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

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

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

第二十一章 p区金属(4学时)

第二十二章 ds区元素(6学时)

第二十三章 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

第二十四章 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太宽泛)

●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 (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包括对化学物质的①分类;②合成;③反应;④分离;⑤表征;⑥设计;⑦性质;

⑧结构;⑨应用以及⑩它们的相互关系。

2 .化学的主要分支

经典化学的四大分支: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除碳以外的其它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物质的分离和表征。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物质的结构、结构的测定方法,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与电、声、光、磁、热的相互关系等等,是用物理的方法研究化学。

新型学科分支或交叉学科:

元素化学、配位化学、合成化学、仪器分析、电化学、光化学、磁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界面化学、结构化学、结晶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学、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生命化学)、农业化学、工业化学、天体化学、宇宙化学、固体化学、药物化学、核化学(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化学信息学、化学商品学、化学教育学·。

3 .怎样学好化学

( 1 )要有动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动力,学习化学同样要有动力,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要学化学,自己想学化学,才有可能学好化学。

( 2 )要重视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做好实验,要认真完成作业,要善于思考,要做研究,要学会自学。

( 3 )要讲究方法:要选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学习前人是如何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是如何形成分类法、归纳成概念、原理、理论的,并不断体会、理解创造的过程,形成创新的意识,努力去尝试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努力将所学的知识、概念、原理和理论理解新的事实,思索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设计并参与新的探索。

[ 课后任务 ]

1 .详细阅读本书 p11 以前的所有容。

2 从 https://www.sodocs.net/doc/f52510085.html,/cgi-bin/regreport,pl 查截止目前化学物质的总数目。

[ 教学要求 ]

1 .掌握近代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电子云概念,四个量子数的意义,s 、 p 、 d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分布的图象。

2 .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熟练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

3 .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 教学重点 ]

1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

3 .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 教学时数 ] 8 学时

[ 教学容 ]

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衣的预言,电子的衍射试验,测不准关系)。

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电子云及其图象表示(径向与角度分布图)。波函数、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区别与联系。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ms )。

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近似能级图,原子能级与原子序数关系图)。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原因,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

4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

1-1 道尔顿原子论

古代自然哲学家对物质之源的臆测:本原论(元素论)和微粒论(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约 460—370 B C ):宇宙由虚空和原子构成,每一种物质由一种原子构成。

波意耳:第一次给出了化学元素的操作性定义 ---- 化学元素是用物理方法不能再分解的最基本的物质组分,化学相互作用是通过最小微粒进行的,一切元素都是由这样的最小微粒组成的。 1732 年,尤拉( Leonhard Euler, 1707—1783 ):自然界存在多少种原子,就存在多少种元素。

1785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Antoine L. Lavoisier 1743—1794 ):提出了质量守衡定律:化学反应发生了物质组成的变化,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797 年,里希特( J. B. Richter 1762—1807 ):发现了当量定律。

1799 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 Joseph L. Proust 1754—1826 ):发现定比定律:来源不同的同一种物质中元素的组成是不变的。

1805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John Dalton 1766—1844 ):把元素和原子两个概念真正联系在一起,创立了化学原子论:每一种化学元素有一种原子;同种原子质量相同,不同种原子质量不同;原子不可再分;一种不会转变为另一种原子;化学反应只是改变了原子的结合方式,使反应前的物质变成反应后的物质。

倍比定律:若两种元素化合得到不止一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的元素的质量比存在整数倍的比例关系。

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 J. J. Berzelius 1779—1848 ):确定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发明了元素符号。

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化学中元素的概念经过两次重大发展,从古代元素概念到近代化学的元素概念。再到现代化学的包括同位素的元素概念,这些进展对化学这门重要基础科学确有革命性意义。

古代元素的本来意义是物质的基元单位,是世界万物的组成部分,如我国的五行学说;古希腊的四元素说,但这些仅仅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不是近代的科学概念仅是人类深入物质层次的认识水平的暂时性界限。如四元素说认为物质本原是几种抽象的性质,由这些原始性质组合成元素,再由元素产生万物,这种把本来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抽象性质当做第一性东西,是错误的,唯心的。以此为指导思想,自然会产生“哲人石”的思想。

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波义耳 (Boyle. R. 1627—1691) 批判了上述元素的错误慨念,于 1661 年在其名著《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提出了新的元素慨念。“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所得的那种最简单的物体”,是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化学的目的是认识物体的结构。而认识的方法是分析,即把物体分解为元素”。波义耳第一次把物质的最终组成归结为化学元素。他的元素概念是实在的基元物质。波义耳确实为人们研究万物的组成指明了方向,因此,这是化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对此恩格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但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有主观因素。确认什么是元素往往有个人经验和当时化学方法的局限性问题。当时无法分解的东西不一定是元素。如波义耳本人就认为火是元素。发现氧的英国普列斯特里 (Priestley . J . 1733—1804) 和瑞典的舍勒 (K . W . Scheele , 1742 一 l786) 都还相信“燃素”是元素。正是“这种本来可以推翻全部燃素说观点,并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手中没能结出果实来。

十九世纪原子分子论建立后,人们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构成的。在氧气、氧化镁、水、二氧化硫、碳酸钙等性质各不相同的物质中都合有相同的氧原子,于是元素的概念被定义为:“同种的原于叫元素”。元素是在原子水平上表示物质组分的化学分类名称。

原子核组成的奥秘被揭开以后,人们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同种元素的原子核里所含的质子数目是一样的,但中子数却可以不同。如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原子有 99.759% 是由 8 个质子和 8 个中于组成的168O) ,有 0.037 %是由 8 个质子和 9 个中子组成的 ( 178O) , 0.204% 是由 8 个质子和 10 个中子组成的 ( 188O) 。因为中于数不同,所以同一元素可以有原子质量不同的几种原子,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不是原于质量而是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又决定于核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共化学性质基本是相同的。

根据现代化学的观念,元素是原子核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人们就进一步了解了元素的本质,元素就是以核电荷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也就是说,原子的核电荷是决定元素在联系的关键。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有 109 种 ( 但第 108 号元素尚待最后认定 ) ,它们组成了目前已知的大约五百万种不同物质。宇宙万物都是由这些元素的原子构成的。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单质,如氧气、铁、金刚石等。单质相当于同一元素表现为实物时的存在状态。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化合物,如氧化镁、硫酸、氢氧化钠、食盐、水等。

最后,必须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把元素、单质、原子三个概念彼此混淆。元素和单质是宏观的概念。单质是元素存在的一种形式 ( 自由态或称游离态 ) 。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几种单质,譬如碳的同素异性体有金刚石、石墨两种;硫的同素异性体有正交硫、单斜硫、无定形硫和弹性硫等。

元素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 ( 单质或化合物 ) 中,脱离具体的物质,抽象的元素是不存在的。从这个角度看,元素和单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原子是微观的概念,而元素是一定种类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也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在讨论物质的结构时,原子这个概念又有量的涵义。如氧原子可以论个数,也可以论质量。但元素没有这样的涵义,它指的是同一种类的原子。譬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而绝不能说成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1913 年英国科学家莫斯莱 (Moseley , Henry . 1887—1915) 从 X 射线 ( 或称伦琴射线 ) 的研究入手,发现以不同单质作为产生 X 射线的靶子,所产生的特征 X 射线的波长不同。他将各元素按所产生的特征 X 射线的波长排列后 ( 图 1—1) ,就发现排列次序与其在周期表中的次序是一致的。他把这个次序名为原子序数。莫斯莱总结的公式为:

即特征 x 射线波长 (λ) 的倒数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 (z) 呈直线关系 ( 图 1—2) 。式中 a 、b 对同组谱线来说为常数。这就是莫斯莱定律。

原子序数不仅代表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位置,而且还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它代表着原子的某种特征。卢瑟福在完成他的利用α质点散射测定核电荷的实验工作后,便结合莫斯莱的结果做出普遍的结论:原子核的电荷在数值上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 1920 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Chadwick , James . 1891 一 1974) 进一步做了不同元素的α质点散射实验。其实验结果见表 1—1 。证明了上述推论的正确,也可以说用实验证明了原子序数是原子的基本参数。

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例如原子核里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的碳原子,它们的质量数是 12 ,称碳—12 核素或写为12C 核素。原于核里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 13 ,称13C 核素。氧元素有三种核素:16O 、17O 、18O 核素。

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氧元素等都是多核素元素,天然存在的钠元素,只有质子数为 11 ,中于数为 12 的一种钠原子2311Na ,即钠元素只有23Na 一种核素,这样的元素称单一核素元素。

同位素的发现和核化学的发展是二十世纪的事,然而关于同位素的预言则在上一世纪就己提出。人们测量一些元素原子量后,发现测得越精确,就越证明各元素的原子量并不是氢原子量的整数倍。又如门捷列夫排周期表时,把碲 (127.61) 排在碘 (126.91) 前,还有氩 (39.95) 排在钾 (39.09) 前,钴 (58.93) 排在银 (58.69) 前,都说明同一元素的原子量并不是“单一的”数值,好象是许多数值的平均结果,不然无法说明门捷列夫的排法,正好符合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 (Crookes , w . 1832—1919) ,俄国科学家布特列洛夫( 1828—1886 )为解释上述矛盾先后提出过同一元素的原子可具有不同的原子量,而且可用化学分馏法将它们分开,实际上他已从自发的唯物主义立场提出了同位素的思想。但是在科学上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不能抵抗唯心主义的袭击。他们二入先后屈服于降神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许许多多自然科学家已经给我们证明了,他们在他们自己那门科学的围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在这以外绝不仅是唯心主义者,而且甚至是虔诚的正教徒”。

以后随着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一些元素的蜕变半衰期不同,而于 1910 年由英国科学家索迪 (SoddyJ Frederickl877—1956) 提出同位素的慨念。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即多核素元素中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在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这就是同位素的原意。

同位素有的是稳定的,称稳定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称放射性同位素。目前已知的天然元素中约有 20 种 ( 氟、钠、铝、磷、金等 ) 仅有单一的稳定同位素,但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说,大多数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的混合物。到 1976 年为止,已发现的 107 种元素中,稳定同位素约 300 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达 1500 种以上,但多数是人工制备的。

目前已经发现氢有三种同位素,在自然界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1H( 氕 ) 和21H( 氘 ) ,另有一种31H ( 氚 ) 为人造氢的同位素。氯在自然界中有两种稳定同位索:3517C1 和3717C1。碳有三种同位索:126C 、136C 为稳定同位素,146C 为放射性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于核虽有差别,但是他们的核外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因此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矿物资源中。在化工冶炼过程中,发生同样的化学反应最后均匀混合,共存于该元素所生成的各种物质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就是各种稳定同位素的混合物。

此外,人们也发现存在着质量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原于,例如3616S 和3618Ar ,质量数都是36 ,由于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分属于不同元素——硫和氩。同样的,6529Cu 和6530Zn ,质量数都是 65 ,由于它们的质子数不同,也分属于不同元素——铜和锌。这种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同,分属于不同元素的几种原子,互称同量素。同量素的存在,也说明了以核电荷 ( 质子数 ) 作为划分元素的标准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2-3 原子的质量

同位素发现以后,人们认识到每种元素都有一定数目 ( 一种或一种以上 ) 的核素。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简称原子质量。

1973 年国际计量局公布了原子质量的单位,规定一个12 C 核素原子质量的 1 / 12 为“统一的原子质量单位”,用“u”表示。 ( 有的资料中写为“amu”,“mu”) 。因此,12 C 的原子质量等于 12u 。

通过质谱仪可以测定各核素的原子质量及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据此就可以计算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如汞的平均原子质量为 200.6u 。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 ( 即平均原子质量 ) 对 12 C 原子质量的 1 / 12 之比,即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可见,相对原子质量和平均原于质量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同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平均原子质量的数值相同,但平均原子质量有单位 (u) ,相对原子质量则是一个没有单位的物理量。根据数学上“比”的道理,同量纲的量比只有比值而没有单位,它仅仅表示对某一基准的倍数。如汞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A r(Hg) = 200.6 表示汞元素平均原子质量是12 C 核素原子质量 1 / 12 的 200.6 倍。相对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的关系和相对密度与密度的关系很相近。

必须指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素的“原子质量”,虽然都是以 12 C 为基准,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将它们的区别比较如下:

1 .相对原子质量是某元素一个原于的平均质量对12C 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的 1 /1

2 之比,而原子质量是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前者是讨论某元素天然存在的所有核素原子的平均质量,后者只讨论某元素一种核素原子的质量。

2 .从数值看,一种元素只有一个原子量;除单一核素元素外,同种元素各核素原子质量不同。

3 .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而原子质量有单位 ( 常用 u 表示 ) 。因比对单一核素元素来说,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数值相等但是前者无单位,后者有单位。如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22.98977 ,23 Na 核素的原子质量等于 22.98977u 。

4 .某些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与核素的丰度有关;原于质量与核素的丰度无关。

最后指出:原子质量和质量数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某核素原子的质量,后者表示某核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于数之和,虽然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于 1u ,但不等于 1 ,再加上静质量亏损的原因,除12 C 核素的原子质量是整数,其数值恰好等于质量数之外,其余核素的原子质量都有小数,质量数则全是整数。

1-2-4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给原子量下的最新定义 (1979 年 ) 是: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 1 摩尔质量对核素12 C 的 1 摩尔质量 1 / 12 的比值。

由于 1mol 任何元素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也就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于的平均质量对12 C 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的 1 / 12 之比。所谓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是对一种元素含有多种天然同位素说的,平均质量可由这些同位素的原子质量和丰度来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用符号A r(E) 表示,A 代表原子质量,下标 r 表示相对, E 代表某元素。如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35.453 ,可表示为A r(Cl)=35.453 ,它表示 1mol 氯原子的质量是核素12 C 的 1 摩尔质量 1 / 12 的 35.453 倍。亦即 1 个氯原子的平均质量是12 C 原子质量 1/12的 35.453 倍。可见相对原子质量仅是一种相对比值,它没有单位。

自 1803 年道尔顿发表原子论以来,人们自然要考虑这样的问题,一个原子有多重?从那时起,就有人开始致力于原子量的研究工作。由于原子很小,质量很轻 ( 最轻的原子约重 1.6 ×10 -24 g ,而最重的原子也不够此重的 250 倍 ) 。一般情况下,又不能独立存在,因比人们不仅无法取出单个的原子,更没有这样精密的天平能够称出原子的真实质量。但是,我们可以称取 1mol 某元素的原子,用摩尔质量除以阿佛加德罗数.从而得到以克为单位的某元素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的原子质量,数字极小,使用极不方便,只好选取某元素的原子质量为标准,令其它元素的原子质量与之比较,这样求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道尔顿首先提出以最轻的氢元素 H = 1 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 ( 当时尚未发现同位素,因而认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量 ) 。某元素一个原子比氢原子重几倍,则原子量就是几。后来由于很多种元素都能与氧化合生成氧化物,它们的化合量可与氧直接比较, 1826 年改用 O =100 为标准。 1860 年又改 O = 16 作标准,这样可使相对原子质量数值小些,同时保持氢元素原子量约等于 1 。而所有元素原子量都大于 1 。

到 1929 年发现了氧的同位素。随后人们通过实验证明氧的同位素丰度在自然界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认识到用天然氧作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不够妥当。物理学界随即采用 16 O 等于 16 作为相对原于质量标准,但是化学界仍然保持了天然氧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16 的标准。从这时起就有了所谓化学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相对原子质量并行的两种标度。这两种标度之间的差别约为万分之三。 1940 年国际原于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确定以 1.000275 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数:物理相对原子质量= 1.000275 ×化学相对原子质量

实际上,由于天然氧的丰度是略有变化的,规定换算因数也不是一种妥善办法,由于两种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并存所引起的矛盾,自然就促进了统一“原子量标淮的要求。在化学工作中使用相对原于质量的地方很多,因此,化学界希望选择一个新标度,并希望这个新标度对原有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改变越小越好。经过反复的讨论 1 H 、 4 He 、19 F 、12 C 、16 O 等均曾被考虑过作为新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堆,最后认定以12 C 作标准有许多好处:12 C 在碳的天然同位素中所占的相对百分数比较固定,受地点影响不大,而且对12 C 的质量测定比较精确,最重要的是,采用12 C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新标准,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变动不大,仅比过去降低了 0.0043% ,对大多数元素来说变动不大。实际上,除氧之外,只有五种元素 (Ag 、 C1 、 Br 、K 、 Ar) 的相对原子质量稍有变动。于是在 1960 年和 1961 年,国际物理学会和国际化学会先后正式采用以12 C 的原子质量= 12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新标准。从此,相对原子质量有了统一的新标准,不再存在所谓化学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而统一改称为国际原子量了。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公元前约四百年,哲学家对万物之原作了种种推测。希腊最卓越的唯物论者德模克利特( 公元前 460~370 年 ) 提出了万物由“原子”产生的思想。其后世界各国的哲学家,包括中国战国时期《庄子》一书中,均对物质可分与否争论不休,延续时间很久。 1741 年俄国的罗蒙诺索夫 (1711~1763) 曾提出了物质构造的粒子学说,但由于实验基础不够,未曾被世人重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由臆测发展到科学,主要是依据科学实验的结果。

到了十八世纪末,欧洲已进入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的进展。在实验室

里开始有了较精密的天平,使化学科学从对物质变化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定量研究,从而陆续发现一些元素互相化合时质量关系的基本定律,为化学新理论的诞生打下了基础。这些定律是: 1 .质量守恒定律: 1756 年,罗蒙诺索夫经过反复实验,总结出第一个关于化学反应的质量定律,即质量守衡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全部产物的质量。

2 .定组成定律: 1779 年法国化学家普劳斯特 (l754~1826) 证明一种纯净的化合物不论来源如何,各组分元素的质量间都有一定的比例,这个结论称为定比定律。

3 .倍比定律: 1803 年英国的中学教师道尔顿发现,当甲乙两种元素互相化合生成两种以上化合物时,则在这些化合物中,与同一质量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间互成简单的整数比。这个结论称为倍比定律。例如氢和氧互相化合生成水和过氧化氢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中,氢和氧的质量比分别是 1 : 7.9

4 和 1 : 15.88 ,即与 1 份质量的氢相化合的氧的质量比为7.9:15.88 = 1:2 。

这些基本定律都是经验规律,是在对大量实验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些质量关系的规律 ? 这样的新问题摆在化学家面前,迫使他们必须进一步探求新的理论,从而用统一的观点去阐明各个规律的本质。

1787 年,年轻的道尔顿首先开始对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从中逐渐形成了他的化学原子论思想。当时,他继承了古代希腊的原子论,认为大气中的氧气和氮气之所以能互相扩散并均匀混合,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由微粒状的原子构成的,不连续而有空隙,因此,才能相互渗透而扩散。 19 世纪初,为了解释元素互相化合的质量关系的各个规律.道尔顿把他的原子论思想引进了化学,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同元素的化合就是不同原子间的结合。例如碳的两种氧化物碳和氧的质量比分别是 3 : 4 和 3 : 8 ,和一定质量的碳相化合的氧的质量比恰好是 1 : 2 。这不正是原子个数比的一种表现吗 ? 这使他确信.物质都是由原子结合而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因而相互结合后就产生出不同物质。

为了充分证明他的观点.精确区分出不同元素的原子,他认为关键是区分出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于是他着手进行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工作。他把氢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 1 ,并假定了元素化合时需要的不同原子数目。依照当量定律和定组成定律提供的大量数据,初步测出了氢、氧、氮、硫、磷、碳等元素的原子量,为他的原子论提供了依据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容有三点

1 .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见的、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自生自灭。

2 .同种类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都完全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则不同。

3 .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单质是由简单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复杂原子组成的,而复杂原子又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所组成。复杂原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原子的质量的总和。他还第一次列出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

道尔顿的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各个化学基本定律。根据原子论的论点,原子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和总数并没有变化,各原子又有自己确定的质量,因而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 质量守恒定律 ) 。化合物的复杂原子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组成。在复杂原子中所含不同的简单原子的数目和质量都是确定不变的,故复杂原子的质量组成一定 ( 定组成定律 ) 。如果甲元素的一个原子能与乙元素的一个、两个或几个原子化合形成多种化合物,乙元素原子量都相同,则与相同质量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质量之比必成简单整数比 ( 倍比定律 ) 等等。由于道尔顿的原子论简明而深刻地说明了上述化学定律,一经提出就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和重视。

由上面的说明可见,元素互相化合的质量关系是原子学说的感性基础,而原子论则是上述各定律推理的必然结果。原子论阐明了各质量定律的在联系,从微观的物质结构角度揭示了宏观

化学现象的本质,总结了这个阶段的化学知识。同时,原子论引入了原子量的概念,开创了研究原子量的测定工作。原子量的测定又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打下了基础。但是道尔顿的原子论是很不完善的。随着化学实验工作的不断发展,在许多新的实验现象面前原子论碰到的矛盾越来越多。

19 世纪初,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 (1778~1850) 开始了对气体反应体积的研究。他通过各种不同气体反应实验发现,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体积都有简单整数比关系。例如一体积氮气和一体积氢气化合生成成两体积氯化氢:

一体积氯气和两体积氢化合生成两体积水蒸气:

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

1-4-1 氢原子光谱

1. 连续光谱 (continuous spectrum)

2. 线状光谱 ( 原子光谱 )(line spectrum)

3. 氢原子可见光谱

4 .巴尔麦 ( J. Balmer) 经验公式 (1885)

: 谱线波长的倒数 , 波数 (cm-1).

n : 大于 2 的正整数 , R H :常数 , 1.09677576 × 10 7 m -1

n = 3, 4 , 5, 6 分别对应氢光谱 Balmer 系中 H a 、 H b 、 H g 、 H d 、

里得堡 (Rydberg) ------ 瑞典 1913

n 2 :大于n 1 的正整数 , :谱线的频率 (s -1), R :里得堡 (Rydberg) 常数 3.289 × 10 15 s -1

1-4-2 玻尔理论

( 1 )行星模型

( 2 )定态假设

( 3 )量子化条件

( 4 )跃迁规则

1-5 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

1-5-1 波粒二象性

1. 光的波粒二象性

对于光:P = mc = h n / c = h / l

对于微观粒子:l = h / P = h /m u

2. 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Louis de Broglie,1924)

1-5-2 德布罗意关系式

P = h / l = h / m u

1-5-3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微观粒子,不能同时准确测量其位置和动量测不准关系式:

Δx -粒子的位置不确定量

Δ u -粒子的运动速度不确定量

1-5-4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 .电子云

2 .电子的自旋

3 .核外电子的可能运动状态

4 . 4 个量子数

(1) 主量子数n ,n = 1, 2, 3…正整数,它决定电子离核的远近和能级。

(2) 角量子数l ,l = 0, 1, 2, 3…n- 1 ,以s , p , d , f 对应的能级表示亚层,它决定了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3) 磁量子数m ,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不同取向,m = 0, ± 1, ± 2, ± 3... ± l, 一种取向相当于一个轨道,共可取 2 l + 1 个数值。m 值反应了波函数 ( 原子轨道 ) 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4) 自旋量子数m s ,m s = ± 1/2, 表示同一轨道中电子的二种自旋状态

5 .描述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及其图象

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

1-6-1 构造原理

( 1 )泡利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至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而且,这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是说,在同一个原于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即原子中两个电子所处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不可能完全相同。

( 2 )洪特规则

在n 和l 相同的简并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 3 )能量最低原理

就是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分布,要尽可能的使电子的能量为最低。

1-6-2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1-7 元素周期系

门捷列夫 Mendeleev (1834-1907) ,俄罗斯化学家。 1834 年 2 月 8 日生于西伯里亚的托波尔斯克城, 1858 年从彼得堡的中央师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859 年被派往法国巴黎和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化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1865 年,彼得堡大学授予他科学博士学位。1869 年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 1907 年 2 月 2 日逝世。

1 .元素周期表概述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化学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是化学元素性质的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的三角关系:

门捷列夫预言: (1) 镓、钪、锗、钋、镭、锕、镤、铼、锝、钫、砹和稀有气体等多种元素的存在。 (2) 有机硅化合物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元素周期律理论的发展过程

(1) 1869 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并预言了钪、镓、锗的存在。

(2) 1894-1898 年稀有气体的发现,使元素周期律理论经受了一次考验。

(3) 1913 年莫斯莱的叙述:“化学元素的性质是它们原子序数(而不再是原子量)的周期性函数”。

(4) 20 世纪初期,认识到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化学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来源于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

(5) 1940 — 1974 年提出并证实了第二个稀土族──锕系元素的存在。

(6) 人类对元素周期律理论的认识到目前并未完结,客观世界是不可穷尽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不可穷尽的。

3.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3.1 元素的分区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根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特征,可以把周期表中的元素所在的位置分为五个区。

(1) s 区元素,最外电子层结构是ns 1和ns 2,包括 IA 、 IIA 族元素。

(2) p 区元素,最外电子层结构是ns 2np 1-6,从第Ⅲ A 族到第 0 族元素。

(3) d 区元素,电子层结构是 ( n -1) d 1-9ns 1-2 , 从第Ⅲ B 族到第Ⅷ类元素。

(4) ds 区元素,电子层结构是 ( n -1) d 10ns 1和 ( n -1) d 10ns 2,包括第 IB 、 IIB 族。

(5) f 区元素,电子层结构是 ( n -2) f 0-14( n -1) d 0-2ns 2,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 3.2 周期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表 1 周期与能级组的关系

周期能级组能级组各原子轨道能级组轨道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各周期中元素

1 一 1 s

2 2

2 二 2 s 2 p 8 8

3 三 3 s 3 p 8 8

4 四 4 s 3 d 4 p 18 18

5 五 5 s 4 d 5 p 18 18

6 六 6 s 4 f 5 d 6 p 32 32

7 七7 s 5 f 6 d 7 p 32 32

(1)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 最外电子层的主量子数n 。

(2) 各周期元素的数目 = 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电子总数。

3.3 族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16 个族: 7 个 A 族(主族)和 7 个 B 族(副族),还有 1 个零族和 1 个第Ⅷ族。现在国外把元素周期表划分为 18 个族,不区分主族或副族,按长周期表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各区所属元素的族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见表 2 。

表 2 各区所属元素的族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元素区域元素族数

s 、p 、ds 区元素等于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 ( ns + np )

d 区元素(其中第Ⅷ族只适用于 F

e 、 Ru 和Os )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d 电子数之和 ( n -1) d + ns

f 区元素均为第Ⅲ B 族元素

4. 现代各式元素周期表

4.1 短式周期表

4.2 宝塔式周期表

4.3 环形和扇形周期表

4.4 长式周期表

5. 未来的元素周期表

表 3 具有双幻数的核素

核素名称符号质子数中子数核素质量

氦 -4 He 2 2 4

氧 -6 O 8 8 16

钙 -40 Ca 20 20 40

铅 -208 Pb 82 126 208

类铅 -298 EKPb 114 184 298

超铅 -482 SpPb 164 318 482

表 4 周期与相对应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周期电子充填状态电子数目元素种类数目

1 1 s

2 2

2 2 s 2 p 8 8

3 3 s 3 p 8 8

4 4 s 3 d 4 p 18 18

5 5 s 4 d 5 p 18 18

6 6 s 4 f 5 d 6 p 32 32

7 7 s 5 f 6 d 7 p 32 32

8 8 s 5 g 6 f 7 d 8 p 50 50

9 9 s 6 g 7 f 8 d 9 p 50 50

1-8 元素周期性

1-8-1 原子半径

原子的大小以原子半径来表示,在讨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时,我们采用的是原子的共价半径,但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只能用德华半径代替。

⑴短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 1 、 2 、 3 周期)

在短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电荷数在增大,原子半径在逐渐缩小。但最后到稀有气体时,原子半径突然变大,这主要是因为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不是共价半径,而是德华半径。

⑵长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 4 、 5 周期)

在长周期中,从左向右,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的趋势与短周期基本一致,原子半径逐渐缩小;副族中的 d 区过渡元素,自左向右,由于新增加的电子填入了次外层的(n- 1 ) d 轨道上,对于决定原子半径大小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来说,次外层的 d 电子部分地抵消了核电荷对外层 ns 电子的引力,使有效核电荷增大得比较缓慢。因此, d 区过渡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只是略有减小,缩小程度不大;到了 ds 区元素,由于次外层的(n- 1 )d轨道已经全充满,d电子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较大,超过了核电荷数增加的影响,造成原子半径反而有所增大。同短周期一样,末尾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又突然增大。

⑶特长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 6 、 7 周期)

在特长周期中,不仅包含有 d 区过渡元素,还包含有 f 区过渡元素(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由于新增加的电子填入外数第三层的(n- 2 ) f 轨道上,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比填入次外层的(n- 1 )

d 轨道更大,有效核电荷的变化更小。因此 f 区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的幅度更小。这就是镧系收缩。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使镧系后面的各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都相应缩小,致使同一副族的第 5 、

6 周期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就决定了 Zr 与 Hf 、 Nb 与 Ta 、 Mo 与 W 等在性质上极为相似,难以分离。

在特长周期中,主族元素、 d 区元素、 ds 区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长周期的类似。

⑷同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

在主族元素区,从上往下,尽管核电荷数增多,但由于电子层数增多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原子半径显著增大。

副族元素区,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一般只是稍有增大。其中第 5 与第 6 周期的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主要是镧系收缩所造成的结果。

1-8-2 电离能

元素的第一电离势越小,表示它越容易失去电子,即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因此,元素的第一电离势是该元素金属活泼性的一种衡量尺度。

电离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电荷、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由上图可见元素第一电离势的周期性变化。

⑴在每一周期中,在曲线各最高点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它的原子具有稳定的 8 电子结构,所以它的电离势最高。而在曲线各最低点的是碱金属元素,它们的电离势在同一周期中是最低的,表明它们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各周期其它元素的电离势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在同一周期中由左至右,随着原子序数增加、核电荷增多、原子半径变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变大,元素的电离势变大。元素的金属性慢慢减弱,由活泼的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

⑵在每一族中自上而下,元素电子层数不同,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半径增大,电离势变小,金属性增强。在ⅠA族中最下方的铯有最小的第一电离势,它是周期系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而稀有气体氦则有最大的第一电离势。

⑶某些元素其电离势比同周期中相邻元素的高,是由于它具有全充满或半充满的电子层结构,稳定性较高。例如 N 、 P 、 As (具有半充满的轨道), Zn 、 Cd 、 Hg (具有全充满的 (n-1)dns 轨道)。

1-8-3 电子亲合能

当元素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负一价阴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电子亲合势。元素的电子亲合势越大,表示它的原子越容易获得电子,非金属性也就越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合势。

由于电子亲合势的测定比较困难,目前元素的电子亲合势数据不如电离势数据完整,但从上面已有的数据仍不难看出,活泼的非金属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合势,而金属元素的电子亲合势都比较小,说明金属在通常情况下难于获得电子形成负价阴离子。

在周期中由左向右,元素的电子亲合势随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在族中自上而下随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但由上表可知,ⅥA和ⅦA族的头一个元素(氧和氟)的电子亲合势并非最大,而分别比第二个元素(硫和氧)的电子亲合势要小。这一反常现象是由于氧、氟原子半径最小,电子密度最大,电子间排斥力很强,以致当加合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减小。1-8-4 电负性

元素的电离势和电子亲合势都是只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某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只从电离势或电子亲合势的大小来衡量金属、非金属的活泼性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实际上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有的元素的原子既难于失去电子,又难于获得电子,如碳、氢元素等。因此在原子相互化合时,必须把该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和结合电子的难易程度统一起来考虑。因此把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叫做元素的电负性。

由上表可见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负性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电负性递减,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副族元素的电负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在周期表中,右上方氟的电负性最大,非金属性最强,左下方铯的电负性最小,金属性最强。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在 ~2.0 以下,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在 ~2.0 以上。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可以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但应注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1-8-5 氧化态

元素的氧化数与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或者说与价电子数有关。

⑴主族元素的氧化数

在主族元素原子中,仅最外层的电子(即价电子)能参与成键,因此主族元素(氧、氟除外)的最高氧化数等于其原子的全部价电子数,还等于相应的族数。主族元素的氧化数随着原子

核电荷数递增而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⑵过渡元素的氧化数

从ⅢB~ⅦB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包括最外层的 s 电子和次外层的 d 电子都能参与成键,因此元素的最高氧化数也等于全部价电子数,亦等于族数。下面以第 4 周期的元素为例:从ⅢB~ⅦB族过渡元素的最高氧化数,随着原子核电荷数递增而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ⅡB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数为 +2 ,ⅠB族和第Ⅷ族元素的氧化数变化不很规律。

第 2 章分子结构

[ 教学要求 ]

1 .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2 .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3 .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容。

4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的性质和特点。

[ 教学重点 ]

1 . VSEPR

2 . VB 法

3 . MO 法

[ 教学难点 ]

MO 法

[ 教学时数 ] 8 学时

[ 主要容 ]

1 .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离子的特征(电荷,半径,构型)

2 .共价键: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本质,要点,饱和性,方向性,类型σ键、π键)。

3 .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 - sp 、spd 等各种类型及举例。

4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能级图,实例 - 同核: H2、 He 、O2、 F2、 N2;异核: NO 、 HF 。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键级。

6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 教学容 ]

2-1 化学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

分子结构的容是:分子组成、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形成时的化学键键参数:用各种不同的化学量对化学键的各种属性的描述。

键能:在 101.3KPa , 298K 下,断开 1molAB 理想气体成 A 、 B 时过程的热效应,称 AB 的键能,即离解能。记为△ H ° 298 ( AB )

A ─

B (g) =A (g) +B (g) △ H° 298 ( AB )

键能的一些说明:

对双原子分子,键能即为离解能,对多原子分子,键能有别于离解能。同种化学键可能因环境不同键能有很大差异。对同种化学键来说,离解产物的稳定性越高,键能越小。产物的稳定性可以从电荷的分散程度、结构的稳定性来判断。

键能越大键越稳定,对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就越稳定或化学惰性。

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其键能越大,短周期中的元素的成键能力与其同族元素长周期的相比键能

肯定要大得多。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可以想见其成键能力应增大。但 F-F 、O-O 、 N-N 单键的键能反常地低,是因为其孤电子对的斥力引起。

一般单键键能不如双键键能,双键键能不如叁键键能。但双键和叁键的键能与单键键能并无简单的倍数关系。一般来说,原子间形成的第一个键最稳定,第二个键次之,第三个键最小,若有第四个键则更小。

对双原子分子间形成的键:同核双原子分子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键能下降,因为原子半径增大而成键能力下降;异核双原子分子在核间距一样(或几乎一样)时,电负性相差越大,键越稳定。

双原子分子可用生成热求得键能;多原子分子可用键能近似求得反应热。

H2O (g) =H (g) +OH (g) D (H-OH) =500.8KJ/mol

OH (g) =H (g) +O (g) D (H-O) =424.7KJ/mol

HCOOH (g) =HCOO (g) +H (g) D (HCOO-H) =431.0KJ/mol

D (NH2-H) =431 D (NH-H) =381 D (N-H) =360

若一个原子与多个相同原子形成多个化学键则一般有 : D1 >D2 >D3 >…>D n , 但说到键能则是其平均值。

2 键长

键长:成键两原子的核间的平衡距离。

之所以用平衡距离是因为分子处于振动之中,核间距离在不断变化之中。原子核间距离越短,化学键越稳定。

键长也受环境影响 , 一般来说 , 成键原子环境电负性越强键越短。

F3Si-Cl d=200pm H3Si-Cl d=205pm

H2ClSi-Cl d=202pm Cl3Si-Cl d=201pm

3 键角

键角:同一分子中键与键的夹角。

键角与成键原子的成键轨道有关,在成键轨道确定时还决定于成键原子的价层电子键角用于说明分子的空间结构,对分子的性质尤其是物理性质有推导作用。过小的键角( ~90 ) 意味着分子力大,稳定性下降。

4 键的极性

由于成键两原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导致化学键的极性。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化学键称极性键。

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化学键叫非极性键。

一般来说,对同原子形成的化学键,若其所处环境相同,则形成非极性键,异原子形成化学键则肯定是极性键。离子键是最强的极性键。对共价键来说,极性越大,键能越大。

5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极性是由化学键的极性引起,组成分子的化学键若都无极性,则分子肯定无极性;而若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有极性,则要看分子的结构情况以判断有无极性,若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得合则无极性,否则有极性。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来衡量:μ=q.d 其中 q 为点电荷,单位为库仑; d 为点电荷间距离,单位是 m,μ为偶极矩,单位是 C.m 。

对双原子分子来说,点电荷间的距离就是核间距。偶极矩和核间距均可由实验测得,故可推出其离子性大小。

电负性差值越大,极性越大,双原子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虽然偶极矩还与核间距有关,但核间距起次要作用。 CO 的偶极矩特殊。

6 分子的磁性

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一个反抗外磁场的磁场,也即抗磁性。

某些有成单电子的物质来说,除了产生抗磁性外,成单电子还会沿着外磁场产生一个顺磁场,且产生的这个磁场比抗磁场要大得多,所以表现为顺磁性,这类物质称顺磁性物质。无成单电子,则只有抗磁性而无顺磁性,这类物质称抗磁性物质。

不论抗磁性物质还是顺磁性物质,当外磁场消失时,其诱导磁场消失。

而另有一类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比一般的顺磁性要大得多的磁场,且在外磁场消失时,而诱导磁场不完全消失,即有记忆,这类物质称为铁磁性物质。

分子的磁性

对顺磁性物质而言,其产生的磁矩如果只考虑纯自旋贡献,不考虑轨道贡献和旋轨道偶合时有如下关系:

2-2 离子键

化学反应的发生在能量上肯定有利。离子化学物形成必然伴随电子得失,只有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之间可形成离子键。

离子型化合物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能量变化──晶格能

玻恩 - 哈伯循环──分析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能量变化

玻恩 - 哈伯循环举例

△f H NaCl =-411KJ/mol

S=106.5 D=247 I=495

E A =-376 △ H 1 =-526 △ H 2 =-243

△f H NaCl =S+D/2+I+E A+△H1+△H2

U =△H1+△H2

晶格能

从玻恩 - 哈伯循环中不难分析出,对离子化合物稳定性的贡献最主要来自△H 和△H2,这两项合称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来说,晶格能对化合物的稳定性不言而喻,故常温下,离子化合物一般不可能是气体和液体,只能是固体。

晶格能:气态离子从无限远处接近最后形成固体离子化合物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离子化合物稳定性的量度。

晶格能无法直接测得,只有通过热力学循环求得。

对纯离子化合物来说,离子电荷越高,晶格能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高。有: U ∝ Z + Z - /(r + +r - )

电荷高的晶格能大,电荷一样时看离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之和小的晶格能大。

离子化合物的键能(离解能): -(I+E A +△H1 )

离子键

离子键的本质:原子或原子团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正负离子,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F=Z + Z - /d2离子从无限远处靠近形成离子晶体而作的功。离子键包括同号离子间的斥力和异号离子间的引力。

阴阳离子不可能无限靠近,离子的核外电子以及原子核间都有强烈相互作用,最后在一适当距离达到平衡,即斥力和引力相等。

离子键的特征

因离子的电荷是球形对称的,故只要空间条件允许,可尽可能多地吸引异号电荷的离子,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在离子晶体中,每个正离子吸引晶体所有负离子,每个负离子也吸引所有正离子。

异号离子可沿任何方向靠近,在任何位置相吸引,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不可能有 100% 的离子键;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值越大,离子键成分越高。离子键成分超过 50% 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此时电负性相差约为 1.7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百分数和离子键强弱是两码事,与化学键的强弱也无直接关系。

2-3 共价键

Lewis,G.N. 原子价的电子理论,分子趋向于形成共用电子对来满足 8e 结构

Heitler,W. 和 London,F 应用量子力学处理 H2, Pauling,L 发展这一成果,创立了现代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VBT) 。

Milliken 和 Hund,F 也应用量子力学,从另一角度出发,处理了 H2+而创立了分子轨道理论: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MOT) 。

1 现代价键理论

成键两原子必须有能量较低的成单电子;

成键时成单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在核间电子云密度最大形成稳定化学键;

共价键有饱和性,成单电子的数目就是成键数目;

共价键有方向性,沿轨道方向重叠可产生最大重叠,形成的键最稳定;在所有轨道中只有 s 轨道无方向性,只有 s 轨道之间形成的键无方向性。

化学键

σ键:沿电子云最大方向头碰头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头碰头方式重叠是最有效的重叠,故形成的化学键最稳定。 S 轨道无方向性,故有 s 轨道参与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σ键。

π键:成键两原子在已形成σ键的情况下其它轨道不可能再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π键。肩并肩重叠不如头碰头重叠有效,故π键稳定性一般不如σ键。π键是两原子间形成的第二、第三键。

S 轨道只参与形成σ键一种, p 轨道可以形成σ键和π键两种键, d 轨道可以形成σ键、π键和δ键三种键, f 轨道能否成键尚未有定论。

σ键和π键

轨道的杂化

Pauling 指出,原子轨道在成键时并不是其原型,而是将参与成键的几个轨道重新组合成数目相同的等价(简并)轨道,这个过程称杂化。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进行杂化;

杂化后的轨道形状和能量完全一样,但方向不同;杂化前后轨道总数目不变;杂化以后的轨道电子云更加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故其成键能力强于未杂化的轨道。杂化轨道只能填充孤电子对或σ键上电子;杂化是原子成键前的轨道行为,与该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目无关。

杂化类型

杂化的几点说明

杂化类型决定于成键中心原子的价轨道和成键时的方式。如价轨道为 1s ,则因只有一个轨道故谈不上杂化,价轨道为 ns np ,则有四个轨道,最多可有四个轨道参与杂化最多形成四个σ键,若价轨道为 ns np nd 或 (n-1)d ns np ,则可多于四个轨道参与杂化;价轨道指明了最多可杂化的轨道数目。若中心原子与其它同一原子形成多个化学键,只有一个键是由杂化轨道形成的,其它成键轨道须从价轨道中扣除。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孤电子对。

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多于价轨道时形成不等性杂化,即部分价电子以孤电子对进入杂化轨道。此类杂化一般只发生在中心原子价轨道为四个时

若以不等性杂化方式成键,则成键键角会发生变化,其规律如下:

孤电子对 (lone pair) 只受中心原子约束故电子云伸展围大;成键电子对 (bonding pair) 受两个原子约束电子云伸展区域小。故电子对斥力相对大小为: lp-lp>lp-bp>bp-bp

lp,bp 之间的作用结果使 lp-lp 之间的夹角大于 lp-bp 之间夹角,而后者又大于 bp-bp 之间

的夹角。

若与中心原子成键的原子电负性大,其电子云密度也高,对其它成键原子的排斥也大,故键角也相应增大;若有部分原子形成π键也相当于增大电子云密度,故键角也会增大。

2-4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轨道包括价轨道和非价轨道都并入分子轨道,且在形成分子轨道之前进行重新组合。

组合后的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相比,总数量完全相同,大致一半能量升高形成反键分子轨道,另一半能量降低形成成键分子轨道,有时还有少量原子轨道找不到对称性匹配的其它原子轨道与之组合则形成非键分子轨道,非键分子轨道基本上仍保留原原子轨道特点(能量、波函数)。

分子轨道就象一个原子的原子轨道一样在能量上不同按能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列,但表示符号已变为σ、π、δ…替代原子轨道的 s 、 p 、 d 、 f…。分子轨道也用波函数来表示。

原子轨道要组合成低能量的分子轨道须满足三原则:

对称性匹配原则: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必须在取向上满足一定要求才能组合成有效的分子轨道,否则只能形成非键分子轨道即不参与组合直接成为分子轨道。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通常只有三种对称性即σ对称性、π对称性和δ对称性,其中最后者不常见。

能量相近原则:能量越近,组合后的成键轨道比原轨道能量降低得越多,反键轨道比原轨道能量升高得越多。因价轨道组合后得到的高能反键轨道常常无电子填充,故这种组合最为有效。

最大重叠原则:新的分子轨道中,成键轨道占用率总是高于反键轨道的,最大重叠是指形成的成键轨道尤其是由价轨道形成的成键轨道在原子间电子云密度最大。

电子在分子轨道上的填充顺序与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填充顺序一致,即满足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填充电子后的分子若其成键轨道上的电子总数大于反键轨道上的电子总数则分子可以形成,否则不稳定。成键轨道上和反键轨道上的电子数差除 2 即为键级。

共价键的稳定性首先与参与键的原子有关,原子间的电负性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一般越稳定;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也越稳定。还与原子参与组合的价轨道有关(对称性),σ对称性稳定性一般高于π,而π又高于δ。

若分子组成相似而且价轨道上填充的电子总数相同,这些分子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一般有相似的结构。

分子轨道理论举例

同核双原子分子: H2+ ,Li2 , Be2 , B2 , C2 , N2 , O2 , F2。同核双原子分子总可以找到对称性匹配且能量相近甚至一样的原子轨道,故只有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而无非键轨道。第二周期元素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为:σ1s , σ1s * , σ2s , σ2s * , σ2p , 2π 2p , 2π 2p * , σ2p * …( Li,Be,O,F )或σ1s , σ1s * , σ2s , σ 2s * , 2π 2p , σ2p , 2π 2p * , σ2p * …(B,C,N)

异核双原子分子: BN , CO , HF 。

等电子体 CH4 , NH4+ , CCl4 ; NH2- , H2O, H2F+。

异核或多核分子中可能没有非键轨道,也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非键轨道。如 HF 中只有一个成键轨道和一个反键轨道其余都是非键轨道,而 CO 中无非键轨道。

2-5 金属键和键型过渡

金属能导电,说明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金属的价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一般为 1~2 个,在金属晶体中,原子的配位数却达 8 或 12 ,显然,不可能形成 8 或 12 个普学键。

自由电子理论 : 金属的电负性小,容易失去价层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在金属晶格结点上排列的金属原子和正离子是难以移动的,只能在其平衡位置振动,从金属原子上脱下的电子在整个晶体中运动,将整个晶体结合在一起。金属键可看成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而形成的特殊共价键,只不过该共价键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

金属能带理论

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金属键,把整个金属晶体看成的一个大分子,则所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要参与组合,由于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极多且能量一样(合金中能量相近),故组合后的分子轨道在能量间隔上相差极小,甚至产生能量重叠。当然最有意义的是价轨道的这种组合。

满带:电子填满的能带

导带:部分填充电子的能带。

禁带:满带与导带间的能量间隔。

满带与导带重叠则为导体;满带与导带不重叠但禁带宽度(能级差)小于 3eV 为半导体;禁带宽度一般大于 5eV 为绝缘体。

键型过渡

原子之间尽可能多地成键,成键种类无非是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但一般的化学键很少是单纯是三种键的一种,而是混合型。因为只有 100% 的共价键而无 100% 离子键,故共价键成份总是存在的。由于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在变,故其离子成分也变,键型由 100% 的共价型转向离子型(离子成份 >50% ),若是金属间形成化学键,典型的共价键即成为金属键,也向离子键过渡。在一个化合物中,不同原子间的化学键可能有很多种,如: Cu(NH3)4SO4中就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配位键)。

2-6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由德华( Van der Waals) 提出,又称德华力,按作用力的产生原因分三种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取向力 (orientation forces) :极性分子之间偶极的定向排列而产生的作用力 , 又称Keesom 力。

取向力特点:

只有极性分子之间才会产生。分子偶极越大,取向力越大。在极少数极强极性的分子间中它才是最主要分子间力,如 H2O 、 HF 中;一般是次要的作用力。

诱导力( induction forces) :极性分子诱导其它分子产生偶极(非极性分子)或附加偶极(极性分子)。诱导出的偶极再定向排列而产生的作用力。又称 Debye 力。

诱导力特点:

只有极性分子存在才会产生。极性分子极性越大,诱导力越大,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越大,诱导力越大。诱导能力强的分子其变形成性往往越差,而变形性强的分子其诱导能力又差。故诱导力绝不是分子间的主导作用力,永远产很次要的作用力。

色散力( dispersion forces) :分子中电子和原子核的瞬间位移而产生瞬间偶极,瞬间偶极的作用只能产生于相邻分子间,这种相互吸引便是色散力。又称 London 力。

色散力特点:

任何分子间均有色散力。分子变形性越大,色散力越大。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重原子形成的分子色散力大于轻原子形成的分子的色散力。除极少数极性极强的分子外,色散力是分子间的主流作用力。

广东事业单位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题以及答案解析 8?为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募集方式设立的宏大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必 须依法制作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必须记载的事项有哪些?() A. 发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及相关证明材料 B. 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 C. 每股的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及本次募股的起止期限 D. 认股人的权利、义务 9?有关创立大会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起人应当在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后30日内主持召开创立大会 B. 发起人应当在创立大会召开15日前将会议日期通知各认股人或者予以公告 C. 创立大会应有代表股份总额1/2以上的认股人出席方可举行 D. 创立大会行使职权进行决议时,须经出席会议的认股人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10. 公司成立后,下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 在持有公司股本2500万元的股东请求下,公司于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将 会议审议的事项于会议召开15日以前通知各股东,并就前款事项作出公告 B. 公司的临时股东大会可以对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出决议 C. 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2/3以上多数通过,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 D. 某股东不愿亲自参加股东大会,于是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 五、判断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设立,利用国有资产举办,承担一定的公益服务是事业单位的必备条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3?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人生价值就越能充分实现。 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201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华图解析 四、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包括两部分材料,每部分材料后均有5个不定项选择题,每小 题2分,共20分) (一) 材料一:在某市一条不足400米长的步行街上,清洁工人清理出人们吐掉的口香糖约 15公斤。某市公交公司无人售票公共汽车3年间收到的残币假钞竟高达50万元。一孕妇在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后上了专门接送考生的大客车,全车考生没有一个人给她让座。 材料二:在对某市市民社会公德现状的一次调查中,99%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随地吐痰, 但真正吐到手纸扔到垃圾箱里的不足50%;雨季商店为顾客准备的文明伞,表示用完后及 时归还的占受访者的81%,但下雨过后,商店真正回收的雨伞仅占发放的10% ;人人皆知 本市严重缺水,但公共用水的浪费却十分惊人。 1?关于社会公德,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医院管理学考试题(卷)与答案解析4

医院管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目前我国实行的医院领导体制中,作为主体形式的是() A.院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C. 党委负责制 D.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 医院人员编制的规定中,行政人员应占总编制的() A. 4%-5% B.5%-8% C.8%-10% D.10%-20% 3.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的是() A.职工的客户化 B.人才流动率变慢 C.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组代 D.人才短缺现象加剧 4.下列不属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部分的是() A.医疗服务过程管理 B.医疗终末质量的监控 C.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 D.住院诊疗管理 5.国际护士节是在那一天() A.3月2日 B.5月12日 C.7月9日 D.9月3日 6.下列对医院药事管理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专业化 B.信息量小 C.经济活动频繁 D.法制化和规范化 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A. 系统实施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维护 8. 下列不能用来考核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是() A.维修时间 B.维修费用 C.平均无故障时间 D.保养时间

9. 医疗事故共分为几级() A.四级 B.六级 C.八级 D.十二级 10.下列不属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的是() A.信息不对称 B.基本医疗需求的弹性 C.医疗服务商品的特殊性 D.医疗市场是将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进入市场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 11. 科室病床编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规模和诊治、收容病人能力的大小,也是科室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志.。() 12. 医院人员职务类别大体可分为医疗防疫、药剂、护理、康复以及其他技术人员。() 13.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一切以病人角度出发,对护理工作过程和服务实施的控制和改进。() 14.护理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标准的确立、成效的衡量以及偏差的纠正。() 15. 三级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 16.药学保健的基本原则是以病人为中心和面向用药结果。() 17.《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效期5年。() 18.广义的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收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

公基题库-《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专项特训题库:法的概念 (1)[多选题]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 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 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 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 【参考答案】BCD。法与道德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一般地说,凡法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A项表述有误,B、C、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CD。(2)[单选题]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参考答案】D。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故本题答案选D。 (3)[多选题]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参考答案】BD。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只是最终保障手段。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故本题答案选BD。 (4)[多选题]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关系的规范 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管理学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矩阵结构 指在垂直领导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水平横向规划目标领导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双重指挥链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优点在于可以发挥职能部门化与项目部门化两方面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增强部门间的合作。缺点在于放弃统一指挥,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乱,易产生权力的争斗。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人类因需要未满足而被激发动机和影响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产生激励作用。 3、组织发展(OD) 是一种侧重于对人进行改革的组织变革行为,通过改变成员的行为,改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绩效。

4、全面质量管理(TQM) 指为了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实现有效的市场设计、研究、制造和售后服务,而将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活动合成为一体的一种管理模式。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又称为分部结构,或M型结构,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案,各事业部则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只要不违反总部的总体战略,分部可以采取任何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6、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它由组织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组织成员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7、流程再造(BPR) 又称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全) 1.【答案】D。寒冷天气户外锻炼时,应搓擦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2.【答案】B。《铡美案》—京剧—北京 中公解析:昆曲主要流传地是苏州昆山(属太仓州)一带;越剧主要流传地区是浙江;《花木兰》是豫剧,主要流传在河南。故本题答案选B。 3.【答案】A。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答案】C。(3)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中公解析:图(1)、(2)、(3)、(4)中的人物分别是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1)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2)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3)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4)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理论。故本题答案选C。 5.【答案】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钠、镁等活泼金属火灾 6.【答案】C。上世纪50年代,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盗骗国家财产 7.【答案】D。根据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分重金属和轻金属 8.【答案】A。《史记》:李斯主张郡县制 中公解析:“孔融讨伐黄巾军”记载于《三国演义》,B项错误;“梁武帝舍身佛寺”记载于《梁书映帝纪》,C项错误;“王羲之泛舟东海”记载于《墨池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9.【答案】B。汽车引擎功率——马力 10.【答案】C。印刷在纸制品上的二维码是无效的 11.【答案】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2.【答案】D。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运动的相对性

中公解析:“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是相对论中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原理。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上千年。故本题答案选D。 13.【答案】A。清代——粉彩 14.【答案】B。某出租车公司通过兼并重组使其拥有的出租车数量达到原来的3倍 中公解析:A、C、D三项属于风险管理手段中的预防手段,损失预防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B项不属于。故本题答案选B。 15.【答案】B。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左传》 16.【答案】B。天一阁 中公解析: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故本题答案选B。 17.【答案】C。冉阿让——视财如命的吝啬鬼 18.【答案】B。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单刀会》 中公解析:唱词“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出自传奇剧本——《宝剑记》。故本题答案选B。 19.【答案】A。甲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其抚恤金,起诉至法院 20.【答案】D。明清律中的“秋审”制度,反映了“人间司法应符合宇宙秩序”的观念 21.【答案】B。望尘莫及 中公解析:通读文段,文段的意思是说北宋工笔院体画水平很高,此前的工

2020云南医疗招聘考试:公基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68)

2020云南医疗招聘考试:公基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68) 下面来看看这些题: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 )。 A. 端正职业态度 B.强化职业情感 C.历练职业意志 D.提升职业荣誉 2.( )是边缘科学。 A. 生物学 B.生物化学 C.天体物理学 D.生态科学 3.列入21世纪重点开发的高技术群包括( )。 A.新能源科学技术 B.管理科学技术 C.建筑科学技术 D.空间技术 4.下列属于议论文范畴的有( )。 A.消息、发言、政论文、调查报告 B.社论、杂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 C.文告、消息、学术论文、调查报告 D.杂文、社论、政论文、文艺评论

5.议论文安排层次的方式有( )。 A. 循环式 B.并列式 C.递进式 D.分总式 6.中国有很多美丽的湖泊,属“五湖”的是( )。 A. 太湖 B.巢湖 C.东湖 D.西湖 1.【参考答案】ABCD。中公解析:所谓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故本题参考答案选ABCD。 2.【参考答案】BC。中公解析:边缘科学指的是在两种或多种学科交叉下形成的学科。B、C选项属于该种学科。故本题参考答案选BC。 3.【参考答案】AD。中公解析: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技术群体包括信息技术群体、新材料技术群体、新能源技术群体、生物技术群体、海洋技术群体、空间技术群体。故本题参考答案选AD。 4.【参考答案】BD。中公解析:调查报告是对典型问题、情况、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把通过调查所获取的观点、想法和数据,经过分析、综合,找出原因,

管理学题库及其答案

管理学题库及其答案 一、选择。 1.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角色是( A )。 A.挂名首脑B.联络者C.发言人D.领导者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C )。 A.亚当·斯密B.亨利·法约尔C.泰勒D.马克斯·韦伯 3.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的是( C )。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劳动技能 4.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 5.斯密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 6.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理职能中的( A )。 A.控制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计划职能 7.韦伯认为理想组织形式的权力基础应是( A )。 A.合理-合法的权力B.神授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D.领导的权力 8.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B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9.管理的核心职能是( C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10.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1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12管理同生产关系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 D.艺术属性 13. 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力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 C )。 A.差别计件工资制 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 D.工时研究 14. 法约尔认为企业六种基本活动中最核心的活动是( A )。 A.管理 B.商业 C.财务 D.财务 15. 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 C )。 A.等级原则 B.协商原则 C.跳板原则 D.秩序原则 16.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 B )。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D.《车间管理》 17.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研究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其主要研究方法是(B )。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D.比较法 18.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 B ) A、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决策、指挥、控制 19. “管理理论之父”是指(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2015年云南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卷科目代码为“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准确填涂。 2.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4.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5.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6.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7.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就是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经历给她、她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居”都留下珍贵记忆。

小琼在俄克拉荷马州一座小城执教,借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里的话说,“全镇人几乎互相都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很多人都会友善地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双亲,很长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让她真切感受到人间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到古典名着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她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一个“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么?”“家中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美国孩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引发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家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真切地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加里对记者幽默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派出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的琼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找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到‘孔子曰……’。西方也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

2015年10月自考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 0005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A. 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 D.系统管理理论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 A.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 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 A.客观性 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 D.继承融合性 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 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原则 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 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 A.预算 B. 规划 C.宗旨 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 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外部环境变革 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 A.1.1型 B.9.1型 C.1.9型 D. 5.5型 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 A. 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存需要

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1、给定资料3-6缉拿了我国传统节日被“淡化”和“异化”的诸多现象,请指出具体表现。(25分)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300字。 解析:单一式概括题 要求中出现逻辑清晰,需要对淡化和异化进行分类概括。 淡化主要是在材料三、四中,异化主要在材料五、六。 淡化: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节日文化的内涵,节日生活空荡荡,无事可做。对传统民俗遗忘,节日氛围缺失,节日以吃为主要基调,节日主要文化活动是看电视。 异化:传统节日变成了社交资源的主要契机,节日食品,节日传统式微,对文化符号和功能意义曲解或淡忘,对传统节日事象妄谈。 2、根据给定资料判断并分析下列观点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解析:综合分析题。此题只需要对两个观点判断对错,并进行分析即可。 第一个观点是错误的。原因:传统是被不断发明、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现有的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今天出现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正在为促成向后延续的传统增加新的因素。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会使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弘扬。 第二个观点是正确的。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节日文化的内涵,节日生活空荡荡,无事可做,即使“申遗”成功,也不会引起人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 视。 3、某公益组织与策划一次名为“月满中秋”的公益活动,向全社会发出重视传统节日的文 化倡导。请你写出该倡议书的主要内容。(20分) 要求:目标清楚,内容具体,倡议具有可操作性,300字左右。 解析:此题题目要求中明确提出倡议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作答中侧重倡议书内容,以对策为主。 倡议:1、保护传统文化。要珍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球文化交融中更加自觉地运 用多种形式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2、过好传统节日。配合国务院把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日的举措,过好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积极开展节庆文体娱乐活动。3、弘扬传统美德。以过好节日为载体,大力弘扬庄敬自强、孝老爱亲、家庭和睦、重诺守信等传统美德,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4、锻造民族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自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包容和谐的精神、扶助友爱的精神、刻苦耐劳的精神、革故鼎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5、发展文化产业。依托传统节日资源,发展节庆用品生产、文化艺术展演、旅游观光等产业,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南宋思想家朱熹曾说:自敬,则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请你从给定的资料处罚,结 合实际,以“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35分)要求: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论证深入,语言流畅900-1100字。 解析:为命题式作文,标题为“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因为题目内容偏正面,因 此适宜写政论文。题目中虽然谈的是重建节日文化,但是主旨还是谈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只要在文章中谈到对节日文化重建,对传统文化传承,均可。 答:当今社会,小到个人、企业,大到国家都开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曾几何时,中华文化有如一丝耀眼的曙光,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蛮荒大地,从此便一直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引领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形成了自信积极的文化自信心。然而自鸦片战争以降,在西方军事、科技、经济和文化猛烈冲击之下,中华文化逐渐丧失了自信心,不断地徘徊在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的怪圈里。 重建文化自信,不能靠吃老本,而必须依靠创新。我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也有着可与日月争辉、能同天地齐寿的文化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与革新

2015年管理学原理多选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1: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工作环境 2.工作特征 3.工作能力 4.工作条件 5.工作时间 答案为:1 2 3 4 2: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1.人是管理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答案为:1 2 3 5 3: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点是()。 1.概括性 2.规范性 3.强制性 4.稳定性 5.针对性 答案为:1 2 3 4 4: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

1.人 2.财 3.物 4.计划 5.组织 答案为:1 5 5:目标管理法是对管理人员和专门职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首选方法。那你认为企业采用目标管理的优点在于: ( ) 1.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2.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 3.有利于诱发人们的责任感 4.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5.只有A+C 答案为:1 2 3 4 6:按照职能空间的分类标准,计划的类型有:() 1.业务计划 2.非程序性计划 3.财务计划 4.人事计划 5.战略计划 答案为:1 3 4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管理的科学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3.管理的应用性 4.管理的自然属性 5.管理的艺术性 答案为:2 4 8: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结构性问题 ( ) 1.发生的频率很少 2.结果可以预测 3.具备以往的经验 4.B+C 5.信息不够完备 答案为:2 3 4 9:()是组织中参谋人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协商权 2.建议权 3.指挥权 4.传递权 5.职能权 答案为:1 2 4 5 10: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以把决策分为() 1.确定型决策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精

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领导集团的变更 C.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D. 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2. 中国目前正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A.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 B. 裁减人员的数量 C. 政府职能的转变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3. 下面()是政府办事机构。 A. 中央办公厅 B. 县工商局 C. 乡工商所 D. 县驻京办事处 4. 我国政府机构与立法机构的关系是() A. 并行关系 B. 平等关系 C. 从属关系 D. 业务关系 5. 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是() A. 求才机制 B. 用才机制 C. 留才保障机制 D. 育才机制 6. 不得玩忽职守是公务员的() A. 工作纪律 B. 政治纪律 C. 廉政纪律 D. 社会公德 7. 县、处级副职相对应于()级。 A. 9~12 B. 9~11 C. 7~10 D. 8~11 8. 依法由任免机关在任免权限内,通过决定或命令直接委派其所需人员,担任某种行政领导职务,这种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是() A. 选任制 B. 委任制 C. 考任制 D. 聘任制 9. 国务院研究室是典型的() A.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B.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C.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D. 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 10. 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是() A.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有()。 A. 经济体制的变革 B. 管理手段的创新 C.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D. 行政文化的制约 2. 精简与效能原则的含义包括()。 A. 转变政府职能 B. 精简政府机构 C. 改革减少人员编制 D. 维护市场秩序

历年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 ? ? ?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

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管理学原理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 )。 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 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 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公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综合基础知识试卷(管理岗) 注意: 1.本试卷共100道试题,所有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2.从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政治理论知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B) A.消灭贫穷落后B.社会公平正义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2.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D A.又快又好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D.又好又快发展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C) A.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B.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4.下列诗句中,与“风定花尤落,鸟鸣山更幽”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九天河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A.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的变化总是从质变开始的,质变引起量变 C.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包含的 D.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区别的 6.党的群众路线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C) A.从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7.建设和谐文化,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 C.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平衡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 8.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示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D.新文化运动

《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 (答案参见实时授课课件、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 1. 研究对象的重点在于管理过程和职能的管理理论是( B )。 A. 决策理论学派 B. 一般管理理论学派 C. 系统管理学派 D. 人际关系学说 2.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就是将计划转为( A )。 A. 预算 B.决策 C.预测 D.规划 3. 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是对管理(B )职能的最形象的概括。 A. 决策 B. 计划 C. 控制 D. 指挥 4. 某建筑工地的包工头王某对其手下的民工采用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他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的回家去,干好了下个月发奖金”。可以认为王某把他手下的民工看做是( B )。 A. 社会人 B. 经济人 C. 复杂人 D. 自我实现人 5. 某公司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在本年度实现利润2亿元。如果从计划工作的表现形式看,此计划属于( D )。 A. 战略 B. 宗旨 C. 规划 D. 目标 6. 某项目网络图如下,且该项目的活动关系与时间耗费如图所示(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路线是( C )。 A.A-C-G-J B.A-C-F-I C.A-C-F-H-J D.A-B-E-H-J 7.“田忌赛马”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内中的道理体现了( A )战略原则。 A.扬长避短 B.出奇制胜 C.量力而行 D.集中资源 8. 企业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来确定战略选择的分析方法是( C )。

A.PEST分析法 B. 波特五力模型 C. SWOT分析法 D. 波士顿矩阵法 9. 最适用于在大型企业的各个事业部之间进行共同的科技研发的组织结构是(C)。 A. 直线型 B. 直线职能参谋型 C. 超事业部制 D. 矩阵型 10.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之一是( D )。 A. 管理无专业分工,各级管理者必须是全能管理者 B. 妨碍组织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 C. 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受到限制 D. 由于机构重复,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 11. 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A )。 A.职能部门化 B. 顾客部门化 C.地区部门化 D. 过程部门化 12.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D )。 A.直线制 B. 职能制 C. 矩阵制 D. 事业部制 13.一家超级市场分为以下几个部门:日用杂物、肉类、冷冻食品、瓜果蔬菜、乳制品。该超市是按照( B )来划分部门的。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顾客 14. 面对未来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并据此做出决策的方法是( B )。 A.确定型决策法 B.风险型决策法 C.非确定型决策法 D.追踪决策法 15. 按照费德勒模型,当组织内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明确、职位权力强时,应选择的领导者类型是( A )。 A. 任务取向型 B. 关系取向型 C. 工作与人际关系并重型 D. 以领导者为中心型 16.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下属较不成熟的情况下,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的领导风格是( C )。 A. 命令型领导 B. 参与型领导 C. 说服型领导 D. 授权型领导17.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A )。 A.某工程师刻苦钻研技术获得尤里卡奖 B.一位MBA学员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新工作,单位分给他100平米的住房 C.某单位效益较好,全体员工年末人均奖金1万元 D.某公司为网罗人才决定把在异地的“电脑大王”小李及妻子调到大连,公司负责代他们交纳城市增容费 18. 有那样一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赫茨伯格将这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