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流程及策略

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流程及策略

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流程及策略
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流程及策略

■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4期

一个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各种冲突问题也随之相伴。现代企业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各种冲突问题的管理。随着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和激烈,遇到的冲突问题会越来越多,这就对相关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调查显示,一些高水平企业管理者花在解决冲突上的工作时间占到20%,凸现了冲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在一系列冲突问题中,相当一部分冲突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影响力,已经超出想象;所以,如何对破坏性冲突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衡量企业管理者是否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重要标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一、企业冲突及管理概论

1.企业冲突及管理内涵。所谓冲突,就是个人、团队和组织阻止或限制另一部分个人、团队和组织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彼此间的差异性。按照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设性冲突或良性冲突,另一类为破坏性冲突或恶性冲突。企业冲突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对企业冲突进行消除、控制、激发和利用的过程。

2.企业破坏性冲突内涵及特点。企业破坏性冲突是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个体发生相互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从而阻止组织目标的达成,导致组织效率低下,并最终影响企业组织发展的冲突。破坏性冲突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各种内耗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导致组织的凝聚力严重下降,从根本上妨碍了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破坏性的冲突主要有四方面特点表现:一是不愿意听取、接受对方的观点和意见;二是双方的争论容易转变为相互攻击直至敌对;三是大家最关心的是冲突的胜负结果;四是冲突中双方的信息交换较少甚至完全停止。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善于理清头绪,权衡利弊,按照合理的冲突管理原则去妥善处理不同破坏性冲突事件。

二、企业冲突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积极适度原则。前面,已经介绍了企业冲突的两大不同类型,即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在繁杂的冲突事件中,这两类冲突往往又是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区分起来也并不简单。这就要求管理者在面对这样的冲突问题时候,要心态积极,把握分寸,防止“一刀切”,造成冤假错案。

二是及时全面原则。管理者在合理分析,了解冲突性质类型之后,切莫付之一旁,任之发展。要及时、迅速地采取最佳处理方案,以防破坏性冲突事态得到不良蔓延,进而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

三是公平公正原则。在企业冲突发生的时候,难免要涉及到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利益。管理者要以实事求是为依据,查明冲突发生的前因后果,做到奖惩分明;坚决杜绝掩盖,包庇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出现。若不能维持该原则,长久下去,企业发展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四是人本情感原则。当管理者对冲突双方进行处理,甚至是不同程度的奖励或惩罚时候,一定要考虑冲突对象的承受能力,一旦处理的负效应大于管理者设想的正效应时,企业的冲突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这对企业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管理者要以广阔胸怀、坦荡胸襟包容员工一般行为,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组织的温暖、宽容,从而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

在严格按照上面几大原则进行冲突管理过程中,并不是摈弃其它一些重要的冲突管理方法,如:有备无患,预防为主原则;积极沟通,互帮互助原则等。在复杂多变的企业冲突现象中,这些原则方法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绝非是孤立、单一的限制框架。

三、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流程模式

对企业破坏性冲突进行管理的整体流程可以描述为冲突认知环节、诊断环节、处理环节、效果环节和反馈环节,这几个环节要素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闭环系统,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

认知环节是进行冲突管理的起始环节。管理任务重在客观地认知冲突的性质特点,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弄清冲突发生的对象主体、条件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冲突主体之间的对立和依赖关系。客观真实地了解冲突一

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流程及策略

●辛科邢宝君

摘要: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相互作用的工作系统,在组织合力形成和持续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繁杂多样的冲突事件。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各种冲突问题进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企业破坏性冲突为研究对象,从内涵、特点入手,阐述了企业进行冲突管理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了冲突管理流程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企业破坏性冲突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企业;破坏性冲突;冲突管理

■名家观察

25

--

■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4期

系列情况后,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事态蔓延加剧,妥善的将冲突问题处理在潜伏阶段;若不能保证顺利解决冲突问题,通过全面,细致工作,也可以为后续冲突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诊断环节是进行冲突管理的发展环节。管理任务重在辨别、分析、判断冲突的具体形式,冲突发生的层面,冲突过程中双方的角色态势,冲突双方期望的理想结构以及可能的未来走向等。在这个阶段,管理者一定要给冲突的各种状况给予明确、清晰判断,并开出相应指导结论。这个过程中,仍需要把握各个方面反应,调整策略,这样,将会使得接下来的冲突处理环节显得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处理环节是进行冲突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任务重在根据诊断环节的结论,以冲突角色主体,涉及利益要求,影响程度范围等为处理要点,选取恰当的冲突处理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在这个阶段,管理者的管理难度更加棘手,一方面,及时、合理的处理手方法手段出台使用,可能会有效迅速地限制、消除冲突;相反,因为不明确的判断,进而做出了不合理的冲突处理决定,其负面影响将难以想象。

效果环节是进行冲突管理的评测环节。管理任务主要是对冲突的结果和影响,以及冲突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价、衡量。在这个阶段,管理者要特别关注冲突主体的反映情绪、工作态度以及非冲突主体的意见。亲身体验,亲眼所见,详细、认真地了解冲突处理到底带来多大的效益。若差强人意,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做出调整,以免造成企业危机四伏的局面。

反馈环节是进行冲突管理的收官环节。管理任务主要是将处理冲突的实际效果反馈到认知环节,从而形成一个良性闭环系统。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判断、分析、指导、处理后,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破坏性冲突应该是得到很好的处理。管理者应吸取其中的积极经验,有备无患。接下来,就是要继续关注企业中潜伏的破坏性冲突。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企业破坏性冲突管理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必须按照上面这个流程模式来进行。精明、老练的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管理能力,对某个环节适时调整和决策,出色的化解形形色色的冲突问题。

四、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策略

1.建立预测机制策略。企业要在破坏性冲突的管理中取得主动,反映迅速,就需要建立一套企业冲突预测机制。在恶性冲突来临时,尽早发现冲突,并且对冲突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管理。以制度化的管理对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冲突进行预测,从而增强企业的免疫力、应变力和竞争力。一套有效的预测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的收集。即对可能引起企业的破坏性冲突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尽早获得多的一手材料。第二,信息的判断、鉴别。判断冲突的原因,程度规模以及发展趋势。第三,冲突预控。对引发企业冲突的可能性因素果断采取措施和指定有效方案,将冲突危害损失控制到最小。

2.进行积极沟通策略。以沟通为手段,以化解冲突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有效的沟通可以降低破坏性冲突的危害,而且有可能化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的效果。反之,漠视冲突以及各方主体,小冲突将极有可能演变成大的恶性冲突,甚至危机企业生命。所以,在冲突管理过程中,发挥沟通的管理手段,效果明显。其中沟通的主体主要包括:一是个体层次,如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员工与员工相互交流。二是团队层次,如企业某个工作团体。三是组织层次,如销售部门与财会部门等。因为企业作为一个大的组织系统,每个员工、组织因工作性质、承担责任、利益要求等不同,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难免会有分歧、争执,这属于正常必然的现象。但是,若不能彼此信任直至达到冷漠、仇视的地步,冲突的恶劣影响将显现出来。

3.优化组织机构策略。研究表明,虽然企业冲突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三类,即沟通不良、角色冲突、人格差异。其中沟通不良和角色冲突是由于企业组织自身的缺陷造成的。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纵向层次划分和横向职能部门的划分,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沟通障碍和角色冲突问题。因此,对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模式进行优化势在必行。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缩短上下层的距离。这样做,既可以增强信息传递的速度,又可以提高领导决策的效率,还可以促进上下级之间的良好沟通。二是为组织流程提供统一而明确的责任者和执行者,提高组织绩效。可以将不同职能部门按照流程中的作用进行分割与结合,这样,便于沟通和管理,削弱彼此之间的隔阂,避免产生破坏性冲突。

4.组建冲突管理队伍。企业管理者工作日程紧凑,有时难以应付各种各样的冲突问题,所以,在企业中间,训练、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冲突管理队伍,将大大削减企业额外成本代价。当冲突问题发生后,该队伍迅速参与调查相关事宜,制定处理方案,启动冲突管理计划,协调各方面工作。它应该是处理冲突事件的最高权利机构,可以在企业允许范围内,调动资源,妥善处理组织、团体、个人各方面的摩擦冲突,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

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每个企业都必须正确认识、慎重对待。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一定能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内部与外部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田红云.冲突管理.管理与财富,2004,(6).

2.曾鸣晓.冲突管理的战略选择.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6).

3.郭朝阳.冲突管理:寻找矛盾的正面效应.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邢宝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辛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02-20。

■名家观察26

--

客户及合同管理流程说明

抚顺石化分公司客户及合同管理流程说明 流程编号及名称:R/CM06.03 客户及合同管理 一、流程简介: 1、流程内容本流程描述客户合同管理及客户档案管理的过程。 2、流程的起止点自客户提出购货需求开始,至通知客户交预付货款,进入预收货款流程止。 3、术语解释: 二、流程涉及部门及职责 1、业务主管部门及职责:营销信息处炼油、化工销售部:负责抚顺石化分公司产品买卖合同起草。营销信息处综合部:负责合同会签,归档;及客户档案的归类、保存。 2、业务参与部门及职责: 审计处:负责对合同进行抽审,并对合同的签订执行及其结果的合法性、公正性、合规性、准确性及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企管处:负责对合同条款法律有效性进行审核。 三、流程涉及的相关制度和记录 1、制度: 抚顺石化分公司《产品买卖合同管理办法》

2、记录: 买卖合同、客户档案 四、涉及的相关流程 15.01合同管理 五、涉及风险和相关控制 1.涉及风险 2 ?相关控制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制度是以执行力为保障的。制度”之所以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是以有效的执行力为前提的,即有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和实施,否则制度的约束力将无从实现,对人们的行为也将起不到任何的规范作用。只有通过执行的过程制度才成为现实的制度,就像是一把标尺,如果没有被用来划线、测量,它将无异于普通的木条或钢板,只能是可能性的标尺,而不是现实的标尺。制度亦并非单纯的规则条文,规则条文是死板的,静态的,而制度是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的,动态的,而且是操作灵活,时常变化的。是执行力将规则条文由静态转变为了动态,赋予了其能动性,使其在执行中得以实现其约束作用,证明了自己的规范、调节能力,从而得以被人们遵守,才真正成为了制度。制度”是在通过其执行力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的时候才成为制度的,使其从纸面、文字或是人们的语言中升腾出来,成为社会生活中人们身边不停发生作用的无形锁链,约束、指引着我们的行为和尺度。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须有其执行力,只不过差别在于正式制度的执行力由国家、法庭、军队等来保障,而非正式制度的执行力则是由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来保障的。在笔者看来,认清制度所具有的执行力是剖析制度本质的首要条件。

医用耗材管理制度流程

质量否决制度 一、目的:为控制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各种因素,消除发生质量问题的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二、质量管理部是公司行使质量否决权的职能部门,它有权在下列情况下作出否决: 1、医疗器械供应单位,经审核或考察不具备生产、经营法定资格及相应质量保证条件,有权要求经营部门停止采购。 2、医疗器械销售对象,经审核不具备购进医疗器械法定资格的,有权要求经营部门停止销售和收回已售出的医疗器械。 3、来货验收中,对不符合公司《医疗器械验收制度》的医疗器械,有权拒收。 4、对养护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有权出具停售、封存通知,并决定对该医疗器械的退货、报损、销毁。 5、售出的医疗器械发现质量问题,有权要求经营部追回。 6、对不适应质量管理需要的设备、设施、仪器、用具,有权决定停止使用,并提出添置、改造、完善建议。 7、对不符合公司《首营企业审核制度》、《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的首营企业、首营品种,有权提出否决。 8、对经审批的首营企业在实际供货中质量保证能力差;对经审批的首营品种在经营中质量不稳定或不适应市场需要的,向经营部和总经理室提出终止关系,停止购进的否决意见。 9、有权对购进计划中质量保证差的企业或有质量问题的品种进行否决。 10、对医疗器械质量有影响的其他事项。 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购进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医疗器械进入本公司,特制定本制度。 二、经营部为医疗器械购进职能部门。 三、经营部根据市场和经营需要按年、月认真编制进货计划。 四、进货计划应以医疗器械质量为重要依据。编制计划应有质量管理部参加审核,协同把好进货质量关。 五、购进的医疗器械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合法企业所生产或经营的医疗器械; 2、应当符合医疗器械标准或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3、购入产品必须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应有法定的批准文号和产品批号,如产品有效期的应规注明有效期。 4、说明书、标签、包装应符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 六、对首营企业进行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审核,并按《首营企业审核制度》办理审批手续,批准后方可进货。 七、对首营品种进行合法性及质量情况的审核,并按《首营品种审核制度》办理审批手续,批准后方可进货。 八、购进医疗器械应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须明确质量条款;、传真要货必须有质量约定,事后须补签书面合同并明确质量条款。 九、购货合同应明确质量条款: 1、质量应符合医疗器械标准或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2、医疗器械附产品合格证;

大客户服务部业务流程及管理办法

大客户服务部业务流程及管理办法 一、大客户服务部岗位设置 二、部门职责 1、负责根据产品的定位,规划大客户开发与管理工作; 2、负责大客户渠道拓展工作; 3、负责大客户营销与开发工作; 4、负责大客户服务与关系维护工作; 三、大客户的开发 1、为大客户经理印制专属名片; 2、针对SOHO的客群定位和临街二楼商业的产品特性,大客户 部定期(暂定每周二)对大客户定向开发,外出行销; 3、营销客服部形成客户界定制度,意向购买达200平米以上即视 为大客户,负责接待的置业顾问应将此客户转接给大客户服务 部负责接待,由大客户经理提供更专业、周到的服务,促进成 交; 四、大客户的管理及服务 1、建立大客户档案,记录客户的地址、特征、偏好、素质、生活

背景等,专人保管,客户信息严格保密,制定大客户信息查阅权限,未经许可,不得查阅大客户资料。 2、建立大客户服务平台,上门服务,让客户不来售楼部可直接办 理相关业务; 3、定期组织大客户恳谈会增进双方交流,听取大客户对公司产品 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设置大客户意见汇总表,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激励; 4、不同客户的需求各有差异,在以后的服务中做到对症下药,提 供个性化服务,让大客户离不开你; 5、公司可考虑给大客户特殊的付款方式及售后服务的全力配合。 五、佣金分配原则 1、大客户经理自行开发的客户佣金由个人所得; 2、大客户经理共同外出行销,按佣金平均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3、置业顾问在案场按待到的大客户由大客户经理协助洽谈,佣金分 配原则为: 1)按揭客户:置业顾问按总额的0.2%计提,0.1%由大客户服务 部平均分配; 2)一次性付款客户:置业顾问按总额的0.3%计提,0.1%由大客 户服务部平均分配;

客户管理制度

客户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为求增进经营效能,加强客户服务的工作,迅速处理客户投诉案件,维护公司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包括总则、服务作业程序、客户意见调查、客户投诉管理以及客户服务准则等内容。 第三条客户服务部服务收入的处理及物品请购,依本公司会计制度中“现金收支处理程序”及“存货会计处理程序”办理。 第四条客户服务部为本公司商品售后的策划与执行单位,对服务工作处理的核定依本公司权责划分办法处理。客户管理制度。 第五条我们认为做服务实际上就是做培训,做品牌实际上就是做诚信,做市场实际上就是做满意。客户的肯定与满意才是我们最希望的奖赏。 (二)服务作业程序 第六条本公司售后服务的作业分为下列四项: 1、有偿服务(a); 2、合同服务(b); 3、免费服务(c); 4、内务服务(d)。 第七条客户服务部于接到客户之要求服务的电话或文件时,服务人员应即将客户的名称、地址、电话、商品型号、规格、购买日期和地点等内容,登记于“服务登记簿”上,并在该客户资料袋内,将“服务凭证”抽出,送请部门经理派工。 第八条服务人员持“服务凭证”前往客户现场服务,凡可当场处理完妥者即请客户于服务凭证上签字,携回交于“服务登记簿”登记服务内容,并将服务凭证归档。 第九条凡属有偿服务,其费用较低者,应由服务人员当场向户收费,将款交予财务部,凭以补寄发票,否则应以“服务凭证”为据,由财务部开具发票,以便另行前往收费。 第十条服务人员应将实际服务时间、内容详填写在“服务凭证”和“服务登记簿”上,由部门经理核签后,将“服务凭证”,送请客户签章,并将“服务凭

证”归档。客户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客户服务部,应根据“服务登记簿”核对“服务凭证”后,将当天未派修工作,于次日送请部门经理优先派工。 第十二条如属异地客户服务,服务人员应填具“异地服务申请单”,由部门经理核准后,方能外出服务,差旅费、补贴费等列入服务成本。 第十三条客户服务部应做好有关销售的内务工作,负责宣传品等的保管与发放。 (三)客户意见调查 第十四条本公司为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并培养服务人员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客户意见调查,所获结果作为改进服务措施的依据。 第十五条客户意见分为客户的建议或抱怨,及对服务人员的品评。除将品评资料作为服务人员每月绩效考核之一外,对客户的任何建议、抱怨,客户服务部应特别加以重视,认真处理,以务实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建立客户服务的良好信誉。 第十六条客户服务部应将每一的客户请求服务的内容记入服务登记簿,以凭填寄客户意见调查表。 第十七条对服务人员的品评,分为态度、技术、到达时间及答应事项的办理等四项,每项均按客户的满意状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以便客户填写。 第十八条对客户的建议或抱怨特别严重者,客户服务部应即提呈副总经理核阅或核转,提前加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函告该客户;属一般性质者,客户服务部自行酌情处理,并应将处理结果,以书面或电话通知该客户。 第十九条凡属加强服务及处理客户的建议或抱怨的有关事项,服务部应经常与营销部、研发部或其它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予以催办,并协助其解决困难问题。 第二十条客户服务部对抱怨的客户,无论其情节大小、责任在谁,均应由客户服务部经理亲自或专门派员前往妥善处理。 (四)客户投诉管理 第二十一条范围。包括客诉表单编号原则,客户投诉的调查处理、追踪改善、

企业战略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汇编必看

战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一、战略发展部职能、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1. 战略发展部在战略管理中的定位与职能 2. 岗位职责和设置 3. 管理制度 二、战略发展部战略职能工作流程 1. 研究管理指导流程 2. 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 3. SBU战略规划编制指导流程 4. SBU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导流程 5. SBU偏差分析指导流程 6. SBU核心竞争力管理指导流程 7. SBU并购整合监督流程 8. SBU非收购重大投资管理流程

9. SBU咨询诊断服务指导流程 10. SBU信息管理与工作协调指导流程 三、相关文本与格式附件

1. 相关文本清单 2. 格式附件 、战略发展部职能、组织结构与内部管理制度 1. 战略发展部的职能定位与工作范围 1.1战略发展部的定位 1.1.1 集团战略管理与决策支持 1.1.2 SBU 战略管理支持、监督 1.2战略发展部的职能 1.2.1 战略规划 1.2.2 SBU 偏差分析 1.2.3 SBU 核心竞争力管理 1.2.4 SBU 并购整合监督 1.2.5 SBU 咨询诊断服务

2. 战略发展部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2.1组织结构和岗位划分 2.1.1 战略发展部设8个岗位: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 理助理,行业分析师,战略控制员,咨 询诊断师,并购整合师,信息管理员 2.1.2 战略发展部的内部组织结构见左图: 2.2岗位职责:见

3. 战略发展部管理制度 3.1战略发展部会议制度3.1.1战略发展部内部会议制度 3.1.1.1 战略发展部内部会议包括:临时会议、周例 会、月度工作例会和年度总结会议 3.1.1.2内部会议由主管战略的执行总裁或战略发展部总 经理召集,战略发展部成员部分或全部参加,重要会议 须作会议记录,会后整理成会议 纪要,由总经理签发并存档 3.1.1.3战略发展部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请总经理 召开某项专题紧急会议 3.1.2战略发展部的对外会议制度 3.121战略发展部负责的集团/SBU重大项目调研结束 后,由战略发展部负责会议落实,由执 委会组织SBU和集团有关人员听取项目调研汇报和论 证。 3.1.2.2 每年一次由执委会召集,战略发展部组织的 SBU战略规划研讨会,如在xxxx总部召开,由战略发 展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3战略发展部组织,报请执委会批准,每 年召开一次有SBU董事长、总经理和对口部门 参加的SBU年度经营分析例会,如在山菜田总部召开, 由战略发展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 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4 战略发展部战略控制员参加SBU每季 度(或月度)召开的经营分析例会。 3.2战略发展部信息管理制度 3.2.1战略发展部信息收集和数据库的建立: SBU相关行业/ 项目研究资料 SBU管理资料-------- 1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10598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管理是企业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生产过程中各种质量问题能得到及时收集、传递、分析和处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质量反馈的含义 质量信息:主要分产品质量信息和工作质量信息两个方面。 产品质量信息反馈是指生产的全过程中(包括开发设计一制造一售后服务)各阶段、各部门、各环节、名工序,在发现前阶段,前部门,上一环节和上道工序存在各种质量不良因素,以及用户反映的各种质量问题时,进行的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分类、传递和处理。 工作质量信息反馈是指企业的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对其他部门和其他人员的活动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达不到要求时,而进行的信息反馈和处理。 (二)质量反馈方法、原则及程序 1. 质量反馈可分为厂内质量信息反馈和厂外质量信息反馈两大类。 2. 质量信息必须以书面形式按规定及时反馈。 3. 质量反馈的基本原则是后对前、下对上。 4. 质量反馈一般按照质量信息反馈程序路线和传递方式进行。为了提高各种质量信息的处理效率,除必要的定期质量信息反馈以外,各部门应选用最佳传递路线,尽可能地减少传递环节。 (三)质量信息的处理 1. 质量的反馈中心是全质办,各种规定的定期质量报表及重要的质量信息应及时报送全质办,全质办必须对每个信息及时反馈处理。 2. 各责任部门在接到全质办或有关部门的质量信息后,一般问题必须在三天内作出反馈处理。 (四)外协、外购件质量反馈 1. 厂际质量保证体系内协作厂的质量问题,由各部门书面直接反馈给全质办,由全质办按厂际质保体系的要求,负责填报质量反馈表及时反馈给协作配套厂,同时存档备查。 2. 外购件和质保体系以外的其他外协件的质量问题,各部门可超反馈到职能科室(如外购件反馈到供运科、外协件反馈到到供运科、外协件反馈到生产调度室),由职能科室与外协厂或生产厂解决,职能科室应将联系落实情况填写产品质反馈表报全质办。反馈时间,如果在上述的时间内质量问题沿未笪到解决,有关职能部门应报全质办

大客户服务管理业务规范

四川广电网络成都金牛分公司客服部 大客户服务管理业务规范 一、大客户服务管理业务规范目的 大客户管理岗是针对大客户的专有服务岗位,是公司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服务最重要的方式,大客户管理岗在满足大客户提出的业务办理需求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主动、定期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向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全面体贴、主动积极”的服务,彰显大客户的尊贵,从而达到发展大客户、留住大客户、提高大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目的。 二、大客户种类 1、特约用户 (1)领导类 省、市各相关部、委、局的重要个人客户。 (2)合作伙伴类 长期与公司有紧密业务和利益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个人客户; 2、集团客户 三、大客户服务 1、专属服务 大客户管理岗提供7×24小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定期通

过电话、短信与客户联系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上门服务。 2、营业厅专区服务 在主要营业厅开设大客户服务专席,向大客户提供优先、优质服务。 3、提醒服务 根据客户订购产品的时长,大客户管理岗有义务提前告知客户产品即将到期时间,以避免节目中断现象的发生。 4、业务办理、维护、咨询和投诉的快速回应 对大客户的咨询、投诉,更加快速的处理和回复。 5、客户关怀服务 在重要节假日或纪念日,大客户管理岗通过上门拜访、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客户关怀和问候。重要客户过生日,由大客户管理岗上门赠送鲜花、生日蛋糕和贺卡,同时采取发送短信息的方式开展亲情服务。 6、新业务的优先告知和免费体验服务 四、大客户管理工作原则 1、保密性原则:为所服务大客户全面做到保密原则,不得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透露客户信息。 2、勤勉性原则:每周应主动提前梳理大客户情况或需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加以解决,对于超越权限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或业务部门寻求解决办法。 3、无差错原则:在日常工作期间,均需遵循无差错原

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精)

第三章、营销中心业务流程管理 (一广州营销中心部门划分及业务职责范围 1. 营销中心销售服务部 销量管理(统筹工程部与渠道部对销量进行分析 客户档案管理(对各部门客户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非常规产品库存管理 样品管理 工程操作及渠道建设统筹规划 订单管理 2. 市场推广部 物料申请、制作、派发 区域推广方案制定与监督执行

终端形象建设、维护与宣传 专卖店设计、装修、监督 部门培训与区域培训 隐形渠道信息搜集与推广 竞品调查 促销活动开展 3. 财务部 部门费用预算复核与发放 样品购买(协助销售管理部样品管理工作 专卖店终端装修费用管理(协助市场部与渠道部进行费用控制4. 渠道开发部 区域客户信息搜集

代理商开发(申请、审批、合同、设计、审核、装修、验收、核销、上样、推广、管理 分销开发与管理 代理商工程协助操作(同工程项目部流程 5. 工程项目部 项目信息搜集 设计院、工程公司信息搜集 工程操作(公关、报备、报价、送样、投标、协议、回款、售后跟踪 异地工程操作 工程代理商开发 6. 客户服务部 售前技术服务支持——技术人员申请(目前可归属到市场部

破碎品退换货处理 物流信息跟踪 质保品维修 产品质量信息搜集与反馈 7. 订单部 订单 销量核算 总部库存管理(对库存进行数据统计,方便销售人员查询库存进行订单 (二部门间 /内协作配合业务流程 1. 客户档案管理流程(渠道客户、设计院、工程公司 表 1:渠道客户档案表表 表 2:设计院信息档案表

表 3:工程公司档案表 2. 项目工程信息管理(在建工程信息 表 4:在建工程信息表 表 5:工程报备信息表 表 6:异地工程操作申请表 表 7:特殊费用申请表 3. 样品与稀罕产品库存管理 表 8:样品购买申请表 表 9:样品发送回执单 表 10:稀罕产品出库申请表 4. 宣传物料与推广物料制作 表 11:宣传物料制作申请表

某公司战略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图

战略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战略管理部

2007年4月

目录 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1. 战略管理部在战略管理中的定位与职能 2.岗位职责和设置 3.管理制度 二、战略管理部战略职能工作流程 1. 研究管理指导流程 2. 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 3. SBU战略规划编制指导流程 4. SBU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导流程 5. SBU偏差分析指导流程 6. SBU核心竞争力管理指导流程 7. SBU并购整合监督流程 8. SBU非收购重大投资管理流程 9. SBU咨询诊断服务指导流程 10. SBU信息管理与工作协调指导流程

三、相关文本与格式附件 1. 相关文本清单 2. 格式附件 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部管理制度 1.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定位与工作围 1.1 战略管理部的定位 1.1.1 集团战略管理与决策支持 1.1.2 SBU 战略管理支持、监督 1.2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 1.2.1 战略规划 1.2.2 SBU 偏差分析 1.2.3 SBU 核心竞争力管理 1.2.4 SBU 并购整合监督 1.2.5 SBU 咨询诊断服务

2. 战略管理部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2.1 组织结构和岗位划分 2.1.1 战略管理部设8个岗位:总经理,副总经 理,总经理助理,行业分析师,战略控制员,咨 询诊断师,并购整合师,信息管理员 2.1.2 战略管理部的部组织结构见左图: 2.2 岗位职责:见

3. 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 3.1 战略管理部会议制度 3.1.1战略管理部部会议制度 3.1.1.1 战略管理部部会议包括:临时会议、周 例会、月度工作例会和年度总结会议 3.1.1.2部会议由主管战略的执行总裁或战略管 理部总经理召集,战略管理部成员部分或全部参加,重要会议须作会议记录,会后整理成会议纪 要,由总经理签发并存档 3.1.1.3战略管理部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请总经理召开某项专题紧急会议 3.1.2 战略管理部的对外会议制度 3.1.2.1战略管理部负责的集团/SBU 重大项目 调研结束后,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落实,由执委会组织SBU 和集团有关人员听取项目调研汇 报和论证。 3.1.2.2 每年一次由执委会召集,战略管理部组 织的SBU 战略规划研讨会,如在德隆总部召开,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3战略管理部组织,报请执委会批准,每年召开一次有SBU 董事长、总经理和对口部门参加的SBU 年度经营分析例会,如在德隆总部召开,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4 战略管理部战略控制员参加SBU 每季度(或月度)召开的经营分析例会。 3.2 战略管理部信息管理制度

某通信公司大客户服务体系(doc 8页)1

某通信公司大客户服务体系(doc 8页)1

xx通信公司大客户服务体系 一、总则 1.大客户服务体系提出的背景 电信市场的日益开放导致竞争日益加剧,使得电信企业必须更加注重客户服务管理,尤其是大客户的服务与管理。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如何保护现有客户、吸引客户、充分发掘客户的盈收潜力已成为运营商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xx通信公司大客户2001年数据表明,专线客户的流失问题非常严重,专线客户的下线已经占新增用户的30%以上,为了减少专线大客户的继续流失,延长专线用户的生命周期,提高专线大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必须建立xx通信公司各业务大客户的服务体系,完善专线大客户的客户服务及业务受理流程,力求与客户之间建立、保持和发展一种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作为国家新型电信运营商,xx通信公司通过金桥网络向社会提供先进的、高质量的、应用广泛的国际国内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并利用客服中心多业务的多媒体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方便、迅速和高质量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服

务,使公司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市场环境及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处于有利的地位。 2.大客户服务体系基本原则 本着“专人负责,保质、保量;一点接触,全面服务”的服务原则,利用公司先进的多媒体服务平台,提高专线客户服务效率,为专线客户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多元化的、专业化的主动服务,力求与客户之间建立、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使客服中心真正成为公司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xx通信大客户客服体系内容 2.1.xx通信公司各业务大客户的划分: ◆I nternet业务:指Internet专线客户; ◆I P业务:指申请IP网关的用户;申请主叫及 拨号器业务,平均月销售额在2000元以上的用户; ◆V PDN业务:指申请VPDN业务的用户即为公司 大客户; ◆其他业务:指平均月销售额在2000元以上的 用户,包括卫星用户、帧中继用户、服务器托管用户、虚拟主机用户、IDC用户、JT-Fax 等业务用户; ◆代理商:指代理xx通信公司各项业务的用户。

客服部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整理版)18036

客服部管理制度与流程 目录 一、总则 (2) 二、客服部内部管理制度 (2) 三、客服部人员管理规范 (8) 四、客服部工作流程 (8)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客服部 2.目的 了不断加深对客户需求的认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3.原则 建立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与需求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4.主要职责 4.1负责协助市场部制定高质量的业务运作方案,对市场部提交运作方案进行审查与优化,管理客户档案信息,管理合同,及时处理客户投诉等保 证客户满意度. 4.2有效、科学地组织客户信息统计及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客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保证客户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特制定本制度. 4.3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库管理规程,以提高信息库利用效率,与本企业业务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 4.4对公司客户信息分类存储、加工、检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市场部的业务开展提供依据. 4.5客服部岗位设置为3 人,客服部经理1 人,销售支持2 人. 二、客服部内部管理制度 (一)市场部业务运作方案审查与优化 1.市场部应的不同的客户类型与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业务运作方案,并提交客服部审查、优化. 2.根据客户类型与项目金额建立分级会审制度,对于规定应通过决策委员会审查的方案,由客服部协助市场部完成,再向上报审. 3.业务运作方案包括:针对不同客户采取的金融工具、供货周期、回款方式与周期、合同约定的其他内容. 4.客服部应组织客服部、财务部、市场部及专家顾问团队,对专项方案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专项方案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是否合理;方案是否符合公司项目开展的具体条件并具有针对性. 5.已批准的专项方案,不得随意变动,实施方案所需的经费不得挪作它用. 6.认真进行专项方案实施中的交底工作,责任落实到市场部的具体团队,并实行方案运作的过程管控制度. 7.在方案实施的关键环节和管控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防范措施,督促市场部的业务人员按照方案开展业务. 8.方案实施过程中需变更方案和措施,必须由公司决策委员会同意,并有书面签证,应重新办理方案审批手续.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 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进, 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 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范围 本细则包括: (一)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二)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仪器管理; (四)质量检验的执行; (五)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六)客诉处理; (七)样品确认; (八)质量检查与改进。 第三条: 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四条: 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范围规范包括: (一)原物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二)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五条: 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会同质量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 并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本身制造能力⑥原物料供应商水准, 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填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一式二份, 呈总经理批准后质量管理部一份, 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二)质量检验规范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召集质量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将①检查项目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⑥允收规定等填注于”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内, 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 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①机械设备更新②技术改进③制程改进④市场需要⑤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 能够予以修订。 (二)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 并参照以往质量实绩会同有关单位检查各料号(规格)各项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 酌予修订。 (三)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填立”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 说明修订原因, 并交有关部门会签意见, 呈现总经理批示后, 始可凭此执行。

大客户服务管理流程

大客户服务管理流程 1.目的: 执行并完善公司质量方针,规范大客户的服务管理工作,并达到公司预期质量目标。 1.1质量方针:服务第一,顾客至上,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1.2质量方针:提供服务的产品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达≥95%,每年递增0.5%;年度投诉数量≤1。 2.适用客户标准: 适用于凡与本公司建立业务关系的大客户。 3.职责 3.1项目开发部全面执行客户服务工作,做好人员储备及安排工作。收集客户所需产品或服务信息,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3.2采购部根据业务部门要求,提供大客户所需产品或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3.3 销售服务各部门负责客户所需产品下单送货、开票、结款等事宜。 4.客户服务管理流程: 4.1询价报价处理: 一般询价,以邮件或电话形式联络对口销售并抄送销售助理。广通公司在24-48小时内予以报价。紧急询价需由加急邮件及电话形式联络对口销售并抄送销售助理。广通公司可根据客户紧急程度单独处理该单(4-8小时内)。 4.2发货送货 4.2.1有库存的情况下,当天订单,当天发货。发货准确率和及时率>95%。 一般发货,在报价单上承诺发货的时间内发货。对大客户用户,可根据客户需求,对关键性部件建立必要的安全库存。 4.2.2特殊订单: 常规件,客户急需的维修零部件,可单独送货,保证6小时内到货。 非常规件,紧急维修零部件,根据有货的情况,发加急件。 4.3技术支持 不定期为大客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如产品介绍等方面提供技术建议,强调不正确使用时可能造成的危险和相关责任。 4.4客户投诉处理

4.4.1 客户反映的意见或建议要求填写客户反馈信息表进行登记,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调查、分析原因后,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必要时上报公司高层,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仔细填写客户投诉调查处理表。 4.4.2退换货问题,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自采购日期7天之内只要包装完整、数量准确且不影响再次销售,除非另有规定,客户可无理由退货,同时须退还发票和相关文件,并支付产品退回运费。如果增值税发票已开具,客户须退还增值税发票。如果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原件,客户需支付所退产品含税价的14%作为产品退货操作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可无条件退换货。 4.4.3 经调查分析后,若责任为本公司的,或无法确认责任归属者,需根据调查结果或客户要求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处理。并填写客户投诉调查处理表。 4.2.4 处理对策决定后,负责执行的部门须依对策内容执行改善工作,并由业务部负责追踪结果,并将验证结果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2.5 业务部对一年内的客户服务情况撰写年度产品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以在总经理主持的管理评审中作出产品使用情况的评价,以改进我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工作。 5. 客户回访及满意度调查: 总经办负责每季度一次客户回访工作。 附相关表单: 客户投诉调查处理表 客户信息反馈登记表

某公司大客户管理制度

公司大客户管理 1.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某某供电公司针对大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和服务流程。 2.控制目标 合理配置客户服务资源,实现对于大客户细分服务与管理的最优化,提升电力营销服务水平。 3.主要涉及部门 电力营销部 某某供电各部门 4.主要前提和假设 通过高效的IT系统,保障各层次管理工作的协同进行和信息共享 有完善的大客户服务经理体系,按照客户地域、客户属性特征、 客户重要等级等特点划分,由相应客户经理分别实施大客户管理 5.主要控制点 大客户可跨地域多渠道(客户服务中心、区域大客户经理、某某 公司大客户经理等)的获得一致的大客户服务体验 各级大客户经理主要为重要客户提供营销业务咨询、业扩流程管 理、用电变更、投诉处理、紧急故障抢修、事故调查、电费催收、 供用电合同执行监督、日常客户关系管理、针对目标客户的市场 活动等服务与管理工作 充分的客户个性信息(如:客户行业、企业规模、经营范围、经 营状况、行业地位等)收集和属性数据(如:客户优先级、电量 贡献、销售收益、供电电压等级、受电容量、负荷等级、信用状

况等)的规范定义保障对于大客户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划分,并在客户细分服务及管理工作中加以具体应用 不同的客户服务渠道可以为大客户提供内容不同的服务工作,按照事先定义好的权责划分,针对不同需求的工作任务有序的在各层次间自发移交,提供给大客户“一站式”的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实施对于大客户的基本服务工作,如:客户基本信息更改、迁入管理等;其他重要业务工作激发至不同层次的大客户经理处实施,如:业扩流程管理、客户投诉、电费催收、故障处理等 与大客户首次接触的人员负责生成“客户接触记录”,后续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客户接触信息的更新 某某公司大客户经理负责对公司整体的大客户管理工作进行业 务监督,利用IT系统的支持,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以利于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在各层次的大客户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于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以保证客户资料的完整、准确,同时应考虑对于信息安全性的控制基于营业区域、客户行业、客户需求等属性数据的差别,对大客户市场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分析、预测,定期提出新业务开发报告,公司运营滚动投资的近期、远期计划建议书 定期对服务水平协议(SLA)的执行及设定情况进行滚动性调查和预测,经相关专业部门共同确认后实施,不断调整和优化各服务流程 大客户经理共同参与营销策划与管理组针对大客户的市场分析、策略及计划工作,同时负责市场活动的具体实施

战略管理流程

战略管理流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一、流程目的 明确集团及各地区公司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确保集团总体战略规划的有效执行和战略目标的达成,强化整体战略导向和战略管理意识,统一行动方向,保证集团整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及各地区公司的战略规划编制、实施、监控、评估与调整的全过程管理。 三、职责 3.1企业管理中心 3.1.1组织收集集团内外部信息,并建立与维护集团战略信息数据库; 3.1.2负责启动集团战略规划工作,下达集团总体战略目标及要求,组织分解至各区域公司;3.1.3接收并组织审核各地区公司战略规划; 3.1.4组织编制集团总体战略规划报告; 3.1.5组织召开集团总体战略规划评审会; 3.1.6负责经审批的集团总体战略规划的发布、实施监控、评估与调整。 3.2各区域公司 3.2.1依据集团下达的战略目标及要求,组织区域内各地区公司进行研讨,组织分解至各地区公 司; 3.2.2组织、指导区域内各地区公司编制战略规划报告; 3.2.3组织召开区域内各地区公司战略规划研讨会; 3.2.4审核各地区公司战略规划; 3.2.5监控区域内各地区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 3.3各地区公司 3.3.1依据区域公司分解后的战略目标,编制本地区公司战略规划报告; 3.3.2组织地区公司战略规划研讨会; 3.3.3组织编制本地区公司战略规划并报审; 3.3.4负责经审批的本地区公司战略规划的发布与实施。

四、流程图

五、关键活动描述 5.1战略信息搜集与分析 5.1.1战略信息搜集类型 1)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国家地方政策法律环境、行业总体环境、国内市场需求动态、土地信息、主要竞争对手及供应商相关信息等; 2)内部信息主要包括:集团战略信息、上一年度战略实施情况、客户满意度调查、员工敬业度调查、公司相关资源(储备土地、资金等)数量及质量、集团优劣势信息等。 5.1.2战略信息搜集渠道 1)企业管理中心通过收集各类媒体资料、购买调研机构调研报告等渠道获取; 2)集团各区域公司、地区公司对本区域、地区进行业务分析和资源能力评估,与其他方式获取的相关信息一起,每季度报企业管理中心; 3)企业管理中心组织完成的基础研究信息; 4)企业管理中心针对所需的某一专项信息,组织人员进行调研。 5.1.3战略信息数据库建立 1)企业管理中心负责建立《战略信息数据库》,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及保存,并判断信息收集是否完整并取得了战略分析所需的关键信息,判断原始信息是否准确、可 量化和有价值; 2)《战略信息数据库》每季度进行更新维护。 5.1.4战略信息分析 1)每年企业管理中心根据战略信息库数据库内容,进行战略信息分析,并向集团领导提交《战略信息分析报告》; 2)分析方法可采用:外部环境/市场/行业分析、内部因素分析、SWOT分析等。 5.2战略规划 5.2.1企业管理中心每个战略周期第三年的7月份,启动未来三年战略规划工作。 5.2.2企业管理中心根据内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判断,组织初步制定集团未来三年战略主 题及阶段目标要求,报董事长完成审批后,组织分解到各区域公司。 5.2.3各区域公司依据集团下达的战略主题及阶段战略目标及要求,组织各地区公司召开战略目 标分解研讨会,将区域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公司。 5.2.4各地区公司依据区域分解的战略目标,组织制定本地区公司战略规划报告,并提交区域公 司。 5.2.5集团各职能部门根据集团战略主题及阶段目标要求,编制本专业阶段战略举措及重点工作 计划。 5.2.6地区公司战略规划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该地区经济、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流程复习进程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加强企业管理,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1.1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是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1.1.2企业必须设置质量主管,全面负责食品质量安全,对本企业的产品质量负总责。 1.1.3企业应设立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部门,具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相应的检验资格和能力。 1.1.4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坚持从源头抓起,严格按照产品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1.1.5产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制度。企业的产品必须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由质量主管签发出厂通知后方可出厂销售。同时做好产品的检验台帐和销售记录。 1.1.6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持续保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各项条件,“QS标志使用正确。 1.1. 7凡是企业开展的各项生产活动,都必须符合本质量管理制度。 2原辅材料采购要求 2.1原辅料采购应制定采购计划,并与销售单位签定采购合同,明确原辅 料的质量要求。 2.2原辅料的采购验收应采取自检与索证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做好验收、入库的各种手续。 2.3采购的原辅料应符合该种原辅料的质量、卫生标准。 2.4其它卫生方面应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

3生产过程控制要求 3.1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应当科学合理,并制定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3.2 严禁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非食用性原料进行生产,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或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3.3 质检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检测,随时掌握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状况,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情况及其它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应及时向质量主管汇报。 3.4 生产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包括工艺规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检查记录)应妥为保存,保存期应较该产品的商品保存期延长六个月。 3.5其它卫生方面应符合GB14881-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 4 产品质量检验要求 4.1 质检部门 4.1.1 企业应设立具有独立行使职权的质检机构,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4.1.2 质检部门必须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并定期检定。 4.1.3 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有检验资格,并不少于二人。 4.1.4 质检部门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和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产品出厂检验。 4.1.5 质检部门应积极配合质量主管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学习和培训。 4.1.6 质检部门对产品质量有否决权。 4.1.7 每年参加二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产品出厂检验比对试验。 4.2 检验人员 4.2.1 检验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2.2 必须经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检验工作。 4.2.3 能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独立不受干扰行使产品质量判断。

大客户营销——客户管理

第二节大客户管理 大客户通常是某一领域的细分客户,大客户是实现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对于企业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对大客户的识别、开发与持续经营,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尽管不同企业对大客户的定义不同,但是作为大客户至少包含以下元素之一: ·与本公司事实上存在大订单并至少有1-2年或更长期连续合约的,能带来相当大的销售额或具有较大的销售潜力; ·有大订单且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项目客户; ·对于公司的生意或公司形象,在目前或将来有着重要影响的客户; ·有较强的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 ·有较强的市场发展实力;等等。 因此,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在大客户身上以寻找价值,创造机会,因为这些客户会使有限资金、资源产生最大效益。而大客户的价值创造,源自将价值交付体系根据具体客户特定的甚至常常是独特的需求而量身定做,则进行大客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大客户管理的范畴涉及内容很广,需要调动的资源众多,可能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大客户人员对大客户管理流于感性,加之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往往形成对大客户管理的关系导向,容易造成大客户销售和维护过程中事倍功半,严重的可能造成大客户的频繁流失,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 有效的大客户管理能够集中企业的资源优势,从战略上重视大客户,深入掌握、熟悉客户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培育和维护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客户,为大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建立和维护好持续的客户关系,帮助企业建立和确保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大客户管理,解决采用何种方法将有限的资源(人、时间、费用)充分投放到大客户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在每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和项目签约成功率,改善整体利润结构。 一、大客户管理的目的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 度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都会看到两类情况,一类是企业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体系服务于企业;另一类是企业建立的非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服务于体系,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两张皮现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进。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性的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对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

符合标准要求,而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有效性的判断。一般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 (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 (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 1、领导作用不足 由于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体系认证仅仅是企业形象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内涵未真正了解,对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不重视,甚至安排一两个人做资料,就作为体系运行依据。造成了企业各级领导及人员认为体系是多余的东西,与企业管理无关。 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是决定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她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