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发展经济学部分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部分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部分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部分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部分思考题

1、何谓“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两者关系如何?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以货币的出现和信用的发展为前提的,而货币与信用则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结果,因此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非同步发展,而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的,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⑴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⑵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

⑶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

⑷有利于产权重组深化企业改革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

⑵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

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还会掩盖经济过热

2、何谓“经济空心化”?怎样才能防止经济“空心化”?

所谓实体经济空心化,就是企业已无心经营企业实体,转而投向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房地产业,也就是俗称的“以钱生钱”。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不做实业了,都去炒股票、炒房产、炒大蒜……社会经济会很快陷入崩溃(实体经济供血不足生存艰难,大量闲散资金却找不到出路),并直接进入大萧条。

实体经济是经济当中的硬件,虚拟经济是经济当中的软件,实体经济创造真正的物质财富,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虚拟经济需要对实体经济给予支持,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并且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

制造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题,一定要坚持有质量的增长,真正地把实体经济做实。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改变增长方式,要由规模扩张转向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管理创新这样一些因素来驱动它的内生增长,也就是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同时,制造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要专心致志地做强主业,要真正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防止虚拟经济过虚,就要引导资本市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防止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良性状态。

3、为什么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旅游业等)不能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试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加以阐释。

理由之一:从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动理论看,在第一、二、三次产业中,房地产业是隶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中生活性服务部门的一个行业。它的基本运作模式是:利用银行贷款购买土地——通过工程招标委托专门的建筑企业建设房屋——再委托专门的售房公司销售房屋——或再委托专门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最后将售房收入偿还银行贷款。——不难看出,在商品房建设到售出的整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起到一种“粘合剂”式的作用,它把许多相关部门联系起来共同完成作为商品的房屋的提供。——因此,对房地产业或房地产开发

商的这种服务作用的任何夸大均缺少理论支撑。

理由之二:从发达经济体以及战后新兴经济体的经验看,似乎没有依仗房地产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相反,它们的经济所以发达,是因为它们拥有高生产率水平的实体经济(—即农业和制造业)基础。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想撇开农业和制造业指望房地产业,或撇开实体经济指靠服务部门或虚拟经济来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切实际,而且祸国殃民的主观臆想。房地产业以及整个服务业,就本质而言,是第一、二产业(即农业和制造业)的派生性产业,其收入本质上也是派生性收入。房地产业的收入是实体经济物质财富及其价值创造的转移。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当实体经济部门物质财富及其价值真正被创造出来,并以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方式表达出来,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才能变成现实需求,房地产业才有发展的条件,脱离实体经济物质财富及其价值创造的基础,即脱离有效需求的房地产的过度发展,就是在累积房地产泡沫,泡沫的破灭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使经济进步发生倒退和逆转。

4、判断房地产业发展是否存在泡沫用何标准?

国家建设部对房产现象调查,最终得出结论是“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但部分地区存在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价格上涨过快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房地产局部存在泡沫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⑴房价与收比偏高

房价与收入比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房地产泡沫的指标之一。

房价收入比过高作为我国楼市存在泡沫的一个依据理由是,房价最终要靠居民的支付能力来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能违背世界上其他国家通行法则。关于居民的隐性收入,很多城市在统计数据的处理当中已经考虑到了,而工资则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收入。如果考虑到我国居民收入巨大的两极分化,目前的高房价更加使得普通居民不堪重负。当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也在增长,但不能用未来可能的高收入来解释现在的高房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居民特别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居民的收入会和发达国家差不多,那时出现高房价是合理的;但目前的高房价严重脱离目前居民的低收入,就是一种泡沫现象。

⑵房租背离房价

房价与房租比是国际上又一个衡量房地产泡沫的标准。在这一轮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房价快速上涨而租金涨幅却不大,有些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甚至出现了房价上涨但租金却下跌的现象。房价和房租的背离作为楼市泡沫的一个重要信号。脱离租金单炒房价就是房地产市场形成泡沫的一个典型机制,房地产市场投资变成一种“零和博弈”,必须依靠新资金的不断注入才能维持房价上涨,一旦资金流中断,泡沫就要破裂,而接到最后一棒的投机者就要承受所有的损失。

⑶房价上涨是成本上涨造成的吗?

目前有种观点认为这几年房价的快速上涨,并不都是投机炒作造成的,而是由于建房成本的提高导致的。

但是上述观点颠倒了房价和成本的因果关系,并不是成本上升推动房价上涨,而是房价上涨导致成本上升。房价是由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这次楼市泡沫的直接原因就是投资性需求比例过大,开发商和投资者哄炒房价。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使得钢材和水泥出现短缺,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土地,不是土地价格决定房价,而是房价决定土地价格。房价的一路上涨使得开发商纷纷加大开发规模,对土地的需求增加,造成地价上涨。事实上很多开发商2001年和2002年销售的房屋,甚至目前上市的许多楼盘,土地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通过协议方式低价获得的,房屋的成本很低,但由于市场需求增加了,他们照样高价出售;反过来,开发商现在高价得到土地,如果一旦需求出现逆转,他们照样只能赔本售房。

所以,所谓的成本上升带来楼市价格刚性,只涨不跌,是没有根据的。

⑷房地产业需不需要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首先,宏观调控挤压楼市泡沫不是为了打压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恰恰是为了房地产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二,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像食品和服装这样的普通商品市场,而是一个受到土地和资金严格限制寡头垄断市场,应当而且必须由国家加强调控和管理,土地市场的规范和金融改革的滞后是这次房地产泡沫深层次原因,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而让房地产业自由发展只会带来市场的大起大落,不利于房地产业本身健康发展,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第三,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害怕泡沫破裂的不良后果而不进行调控,只会让问题愈演愈烈,最终给国民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不能让房地产泡沫“要挟国民经济”,必须及早防治,一点一点地挤压;第四,从过高房价中获益的是开发商和炒房者,普通居民并不能从中获益。对于城市里只有一套房屋自住的普通居民来说,房价涨了,他们不能拿到市场上套现;房价跌了,受影响的只是那些开发商和炒房者,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并没有恶化,倒是有可能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对于那些想要买房还没有买房的居民来说,则更是希望房价能降下来一些。

因此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的房地产泡沫短期内破裂的可能性很低。首先,房价持续上涨并不意味着泡沫风险。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依然旺盛,持续增加的购房需求势必推高房价,房地产的投资由商界人士主导,即使国家持续加息,“炒房者”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按揭成本的上升。其次,政府的宏观调控将抑制房地产泡沫,我国有必要继续推进防止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是否升值、何时升值将对房地产泡沫起到“导火索”作用。目前相当多的国际游资在我国炒卖房地产,其根本目的是博人民币升值。只要存在升值的可能,游资就会持续涌入中国,吹大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币升值已确信无望,游资会纷纷流出中国,大大增加泡沫破裂的风险。

所以,就目前我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预防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发展过快的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出台各种措施强有力的保证其健康有力的发展。

5、试分析中国资本外逃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底,我国外储为31811亿美元,比11月底的32209亿美元,减少39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首次季度下跌。

尽管国家外汇管理局在随后的解释中称,数据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发生在中国的资本外逃现象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并且这种现象正在对处在上升期的中国经济产生潜在的风险。

这看起来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不仅在中国,包括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但大多数印度人移民是为了能够省下子女教育费,拉美人士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我国的移民当中,约有80%的人并不是为了离开中国,他们只是为了换取一个身份。在这些人看来,获取收益的最佳地点仍然在中国,而移民则是为了将钱放在一个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

央行在布置2012年的工作时也提出,今年要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甚至,央行首次将这种监测范围扩展到了人民币的范畴。

显然,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资本外逃的危害,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急于寻求避风港的各类富人面前,这种监测是否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必须看到,资本外逃的手法已经随着监管的日趋严格而变得更加多元和专业化。比如,在澳门的名表店,很多来自内地的游客在购买名表时,往往使用信用卡付账,之后就会以各种理由将表退回,店主则会退给他们现金,而不是取消信用卡交易;而在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中国人则多用借记卡付款购房。

可以预见,即使监管者将规定细化到在国外买一碗面也要上报的程度,各种类似于“蚂蚁搬

家”的手段也会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财富持有者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从而把财富留在国内,如何才能让那些腐败分子不敢再将非法收入转移到国外。

原因:一是转移非法所得。如一些人贪污、受贿、寻租等所获得的资金,侵吞的国有资产,从事走私、贩私、诈骗、偷漏税所攫取的巨额财富,都构成了资本外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现化公为私。由于国内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国有和集体企业激励、约束和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境内母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向境外子公司或外商转移资产、利润,使少数人在境外获得了更大的公有资产支配权、或者直接化公为私。相当一部分人由此获得了投资移民身份,在境外购买房地产,将子女送出国外。

三是转移个人财产。由于担心私人合法资本被侵占,一些民营企业主采取抽逃资本或购买“绿卡”到国外的办法,将资本转向所谓的“避风港”国家。同时,由于国内仍然对资本项目严格管制,移民的财产只能汇出收益部分,而本金部分不能转移,也会引起变相抽逃。

资本外逃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更会动摇国人的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依然是改革,不仅是市场改革,更是政治改革和法制改革。从长远看,对于资本外逃的治理,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一定要从疏导这一根本方面下工夫,完全堵死资本外流的途径,尽快建立资本正常流入流出的机制。

6、中国人口总量与人口变迁所处状况

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

⑴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2011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

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⑶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态势

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下降0.16,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出现下降,表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显现成效;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8,受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影响,总人口性别比自2005年来一直呈现下降态势。

⑷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⑸流动人口继续增加

2011年,全国人户分离的(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71亿,比上年增加97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30亿,比上年增加828万人。

7、托达罗模型和刘易斯模型

简介

按照托达罗的模型,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尽管城市中失业现象已十分严重,准备流向城市的人们还是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托达罗认为,在任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为

应当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以缩小城乡就业之间的不平衡;由于拓展城市少量的就业机会,可能引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导致更多的人失业,因此开创城市就业机会无助于解决城市就业问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学历越高,其向城市转移的预期收入就越高,因而不加区别地发展教育事业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的迁移和失业;政府干预城市工资水平的确定,特别是制定最低工资线,并且对城市失业人口给予最低生活补贴,会导致要素供给的价格扭曲,引致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城市的失业率更高;应当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鼓励农村的综合开发,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提供教育和卫生设施,发展电力、供水和交通,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等等,从而缓解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优缺点

托达罗迁移模型正确地反映了人口和劳动力在比较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较高收入的地区或部门流动的理性经济行为;只要存在相对来说收入高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就会对收入较低、就业不足的劳动力产生持续的引力(拉力)效应;对迁移成本的计算与预期是影响劳动力作出迁移与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也要看到,托达罗也有不少缺陷:第一,迁移数量或迁移率直接随就业概率的变化而变化,农村劳动力基本上是根据对城市就业概率的了解而作出迁移与否的决策的,那么迁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盲目的”,因而得出“就业机会越多,失业率越高”,这显然不符合经验事实。第二,托达罗只考虑迁移者的迁移成本,而忽略了他们在城市里的生活成本。

刘易斯的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

1、假设:

不发达国家是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两个部门组成的。

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家是追求最大利润的。

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变,且至少比农业部门的工资高30%左右,劳动力无限供给

现代工业部门中的投资来自工业部门的利润,而资本家则把其所有利润都投入到工业部门当中。刘易斯模型实际上描述了一个经济从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主的经济过渡的整个过程。

8、“双缺口模型”

两缺口模型(Two-gap Model),是指发展中国家为达到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均衡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在发挥政府的作用的同时,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以适应引进外部资源。它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部资源,对于缓和国内资源的稀缺性具有重要意义。

用途和缺陷:

两缺口模型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曾经被许多国家当做制定引进和利用外资政策的理论依据。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实践,以及它们在引进和利用外资中积累的经验表明,两缺口模型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⑴两缺口模型的基础是总量分析,虽然可以说明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资源总量,但对国内所需追加资源的结构特征以及国外资源的结构特征缺乏深刻的理论分析,因此无法说明国内需要的特殊的资源量。此外,两缺口模型对引进外资的流向也未做更多的说明,如果引进的国外资源被用于消费,会使引进外部资源的意义被削弱。

⑵两缺口模型过分强调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容易使人们忽视其他发展因素的作用。经济发展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自然资源、经济结构与体制的改善等因素。为使经济持续、均衡地发展,必须使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⑶两缺口模型从理论的角度论述引进和利用国外资源的积极作用较多,而对实践中利用外资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提及的较少。例如,它只看到引进外资、利用跨国公司等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它们可能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没有说明一个国家的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如果发生理解上的错误,很容易产生对外资的依赖性,并产生借债过多、债务负担过重、债务偿还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9、中国失业的原因及出路分析

失业可分为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失业,即劳动者没有工作,劳动力资源被闲置。发展中国家除了公开失业,还有大量的非公开失业,即劳动者形式上没有失业,但劳动力资源被全部或部分闲置。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统称为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发展经济学家爱德华兹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归纳为5种形式:

第一,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第二,就业不足,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其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第三,虽然形式上没有失业;也不是就业不足;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分为:一是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二是隐蔽失业,指劳动者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非就业活动。如有些人受过一定教育后本来想参加工作,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被迫继续上学;有些妇女本来愿意参加工作,但因无工作机会不得不回家做家庭妇女。三是过早退休,为了给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而让一些尚有工作能力的劳动者提前退休。第四,健康受损者,因营养不良和缺乏保健措施使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其意愿工作时间。第五,非生产性的劳动者,由于缺少其他投入要素的配合,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工资收入微薄。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选择

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各国专家、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不少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政策的建议。综括起来,这些对策主要从减少劳动力供给和增加劳动力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从减少劳动力供给方而看:(1)控制人口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策略,它不仅

影响现在,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2)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加大在农村的投资,发展农村的小型工业、副业、商业、服务业等,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自行消化,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这一措施既有助于农村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能减少城市劳动力的供给。

从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看:(1)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最根本的措施。伺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由此而引致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广普及,也会使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改变,降低人口出生率。(2)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行本国的投资决策时,应优先考虑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在进行引进技术选择时,应优先采用黄动密集型技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3)劳务出口。劳动力在再际间的流动可以调剂劳动力余缺,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有剩余;鼓励他们到国外工作,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不仅在总量上供过于求,而且也有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人才短缺,但每年都有一大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因此应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结构,调整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10、结合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情况,评价关于“农村伪装失业是否存在”争论的中间派观点

即使我们以自耕农家庭为单位来老虎剩余蔻力的问题,也可以发现:由于自耕农家庭所拥有的土地是有限的,并且我们假设现有家庭成员以及新增家庭成员都从事农业的话,那么,随着土地利用达到极限,劳动力的再投入将不会带来产出的增长,这时候将出现劳动力利用不蹉的情况,此谓隐蔽性失业,虽然一个家庭无法解雇其成员,但保障每个成员获得生存是家庭存在的基本目标,所以,这时候的自耕农家庭中,所有的家庭劳动者获得的报酬水平也将维持生存工资的标准。(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发展经济学》思考题1--3题

《发展经济学》思考题 1、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对“起飞”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罗斯托把起飞定义为一种工业革命。即它是一种发生在较短时期内的在生产方法、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性质上的而非程度上的变化,它是在一个社会历史上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过渡阶段。罗斯托认为,确定一个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需要有3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是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5%或不到5%增加到10%以上;二是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三是出现一个有助于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成长的持续性。(出自课本) 2、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适用技术选择应满足三重目标要求:一是环境目标。即该项技术能够节约能源,循环使用各种材料,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二是社会目标。即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提供创造性的,能与传统文化相融的技术,并能促进社会和睦和使人们分享益处。三是经济目标。能够协助克服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因素,广泛提高就业机会,采用地方资源并生产地方消费品,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由于发展中国家各自国情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制定的发展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在技术选择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技术选择标准引进技术。同

时,还应该发展教育,推动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技术人员,吸收、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并创造条件自主研发,逐渐更多的依靠本国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出自课本) 3、谈谈“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 答:进口替代的优点:一是实行工业化,避免国际剥削。二是排斥出口,鼓励内销。三是政府统制和保护。进口替代的缺点:一是进口替代工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二是进口替代不利于出口发展,造成国际收支恶化。三是进口替代不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四是进口替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 出口导向的优点:一是它能使资源的配置比较合理,并能得到有效使用。二是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要一席之地,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推动出口企业与出口相关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使企业改变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把技术结构和产品质量提高到世界水平。三是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国内企业和外部世界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从中能较快的旗手先进技术、科学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最新的产品设计等。四是对于政策中错误发现和纠正较快。出口替代的缺点:一是这种战略受到国际市场的极大限制。二是实行出口替代战略使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开放度大大提高,内部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三是出口替代战略选哟实行一些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也会扭曲市场价格体系,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四时出口替代战略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存在很多局限性。(以上出自课本,但进口替代优点不明晰,又上网搜索以下答案,请同学们参考)

【良心出品】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 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 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

发展经济学试题A及答案

1.新古典主义: 2.发展经济学: 3.隐蔽失业: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 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 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 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论述题(30分): 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对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 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 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这些需要包括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可以称为“绝对不发达”。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社会都在寻求某种基本形式的自尊。这种自尊的性质和形式可能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但一旦社会流行的观念将物质福利当作美好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质上欠发达的人们要感到有尊严就变得困难了。发展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获得尊严的途径。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发展经济学 一、填充题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2、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中。 3、卡尔·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深入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4、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质上的新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是公认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之作。 6、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7、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8、有学者总结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三大特点,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 9、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10、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技术的机械化为开端,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11、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则是最发达的。 12、“第三世界”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最先提出的。 13、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曾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1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发展应包括五大目标,即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 15、英国经济学家西尔斯认为,发展应包括三大目标,即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促进就业。 16、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17、在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有技术和制度两大类。 1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19、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提出了两种增长率概念,即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 20、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 21、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不仅考察了投资这一增长要素,而且还考察劳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要素,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影响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手段。 2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 23、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增长核算方法应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舒元和李京文等。 2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农业剩余是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 25、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肖和麦金农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6、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7、刘易斯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生存部门的收入。 28、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一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的;(2)两个部门间没有贸易往来。 29、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二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 30、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三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 31、1985年迈因特在《亚洲发展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 32、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然而在“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发展经济学学习题库

发展经济学习题库 一、选择题 1.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起飞”所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C ) A.农业和工业中采取了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 B.储蓄率不低于国民收入的10% C.人口增长率不高于3% D.经济中出现了新的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能带动辅助部门发展 2.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D ) A.3% B.6% C.12% D.27% 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水平是( A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常数 D.变量 4.人口过渡理论认为,人口增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三阶段,其特点是( C ) A.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5.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我们知道:在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的条件下,城市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则( C ) A.城市的失业率越低 B.农村的失业率越高 C.城市的失业率越高 D.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率同步下降 6.已知某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15%,名义利率是8%,则实际利率为( B ) A.-8% B.-7% C.7% D.23% 7.绿色革命就是( B ) A.对动物和森林实现彻底的保护,避免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对森林乱砍乱伐 B.推广和应用粮食优良品种 C.农业生产广泛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D.广泛播种和生产绿色食品 8.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属于( B )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D.不平衡增长理论 9.熊彼特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不包括( D ) A.引进一种新产品 B.开辟一个新市场 C.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D.扩大生产规模 10.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是( D ) A.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损害 B.社会生产效率下降 C.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可能消失 D.以上三项 11.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D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12.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两类知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两类知识是( B ) A.科技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知识 B.技术知识和属性知识 C.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D.工程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13.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C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14.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A ) A.李斯特的“幼稚工业论” 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假说 C.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D.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发展经济学常考试题及答案

1.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全力解决经济科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他人困惑的主题:增长的根本原因。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向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这一融合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地跨国差异,为长期经济增比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 2.人类贫困指数:人类贫困指数(HPI-1)主要用来描述那些在贫困指标以下的人群的基本发展态势:这个指数包括能否过一个长寿而健康的生活,是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否拥有体面的生活水平,这个指数主要用于衡量发展中国家人类贫困状况。 3.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同年,莫迪利安尼在所著的《储蓄一收入比率的波动:经济预测问题》一文中,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4.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人力资本价格模型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 5.洛伦茨曲线: 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6.技术转移:又叫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它包括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也包括从技术生成部门(研究机构)向使用部门(企业和商业经营部门)的转移,也可以是使用部门之间的转移。 7.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问答题 1.简述新增长模型及其经济学含义(Y=AK) 1.AK模型:假设不变的外生储蓄率和固定的技术水平,可以解释消除报酬递减后将如何导致内生增长。 2.研究与开发模型:强调是知识积累而不是资本积累导致了增长,通过建立传统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的两部门模型解释增长的来源。 3.干中学模型:强调知识积累不是有意的,而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即经验的积累的结果。它是研究与开发模型的一个变种模型。 4.人力资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是增长的关键,但资本的含义更加宽泛,包括了教育与人力资本。 5.扩展模型:内生储蓄与上述模型的结合。 AK生产函数及其性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发展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马工程 高教出版社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释意 1.贸易条件 2.工业化模式 3.肤浅的金融战略 4.可持续发展 5.属性知识 6.教育的收益 7.幼稚工业论 8.绿色革命 9.发展经济学 10.吉尼系数 11.配第—克拉克法则 12.充分就业 13.深化的金融战略 14.信息问题 15.出口替代 16.配第一克拉克法则 17.可持续发展 18.诱导性技术变革 19.进口替代 20.自由贸易区 21.经济全球化 22.隐蔽失业 23.人力资本 24.创新 25.贸易条件 26.中间技术 27.可持续发展 28.资本形成

29.发展级 30.进口替代 31.诱致性技术变革 32.联系效应 33.收入的功能分配 34.国家创新体系 35.库兹涅茨倒U曲线 二、简答 1、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起飞”阶段,他认为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凯恩斯就业模式为什么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3、简述赫斯曼的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 4、从经济上解说发展中国家“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原因。 5、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与激励机制相配合所需要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哪些? 6、简述发展经济学中涉及论证工业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本理论。 7、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发展经济学家们为什么特别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1.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有哪些? 2.怎样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3.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人口增长过快在哪些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为什么工业化未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6.简述两缺口分析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7.两缺口分析的主要内容。 8.工业化的涵义及衡量指标。 9.简述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 10.教育成本的主要涵义是什么? 1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word格式文档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 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 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 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

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 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

发展经济学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 书目——《发展经济学》,车维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2 ISBN:7-302-12225-3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兴起的?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2、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哪些? 3、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发展经济学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每阶段发展思路有什么变化、强调重点各是什么?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 1、举例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如何评价各种经济发展指标? 3、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哪些?思考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第三章经济发展理论(一) 1、简要说明实际增长率、有保证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2、简述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3、比较新增长模型、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增长模型对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 4、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对“起飞”提出了哪些要求? 5、简述卡尔多模型的内容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二) 1、说明几种二元经济模型的异同; 2、简述“临界最小努力”模型的内容; 3、说明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4、“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和“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 5、解释“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含义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6、简述“中心-外围”理论中“中心”与“外围”的关系; 第五章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 1、如何看待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储蓄的种类有哪些?特点? 3、简述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动力和渠道; 4、比较影响家庭储蓄的几种假说,并指出其缺陷; 5、简述最小资本-产出率准则和时间序列准则内容; 第六章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1、试述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3、什么是人力资本?其有哪些形成途径? 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有什么特点? 5、简述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意义;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主要传统观点及缺陷;认识新增长理论对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经;技术知识与属性知识、知识差距与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解决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执行的政策;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国家创新体系。 》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和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发展经济学试题2000—教学内容

发展经济学试题2000—2008

兰州大学200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2、中性技术进步; 3、外贸乘数原理; 4、平衡增长战略; 5、高级进口与出口替代战略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政策意义; 2、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从“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角度,说明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从分析“市场失败”入手,指出发展中国家加强政府经济计划与干预的必要性; 5、分析发展中国家农业相对重要性下降的原因; 6、说明促成发展中国家进行调整、改革的国际环境因素。 三、论述 1、在论述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也成为南北关系中一个新焦点的基础上,阐明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意义; 2、在指出“两缺口分析”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论述“两缺口分析”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以及它的缺陷。

兰州大学200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解释 1、自然资本 2、城市化 3、适用技术 4、人口陷井 二、简答 1、结合我国实际,说明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2、试分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区别以及他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简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4、怎样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5、试分析当代经济发展中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论述 1、结合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说明我国的西部地区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 2、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经济起步。西部地区应怎能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发展经济学第12章思考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B.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C.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D.以上都不对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投人得越多,其产出的边际产品会()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一定 3.传统的主要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发展概念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 D )。 A.可持续的发展 B.注重社会公平的发展 C.依赖政府计划的发展 D.经济增长 4.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绝对的贫困是一种不能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状态 B.可持续发展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C.每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与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是一一对应的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二战后取得民族独立的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广大国家,被称为( acd )。 A.发展中国家 B、南方国家 C.第三世界国家 D、欠发达国家 E.传统国家 2.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主要指( ac )。 A.人均收人水平低 B.类似于富裕国家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贫因 C.贫富收入差距比发达国家中的差距更大 D.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低 E.通过追随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可以解决的贫困 3.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除公开的失业外,必须加上( bd )。 A.临时的失业 B.隐蔽的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 就业不足 E.结构性失业 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主要有下列几种理解( ABBDE )。 A.经济发展主要是经济增长问题 B.经济发展不仅是增长的问题,也是缩小经济中的不平等状况、消灭绝对贫因的过程 C、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外,还必须伴随思想观念、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 D.经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E.经济发展是一种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发展 三、名词解释 1、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2、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建立了相应的人类发展指数。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它包括人们的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 四、简答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异同是什么? 经济增长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国居民的经济福利增长。 经济发展是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除了经济增长外,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乃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