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

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

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
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

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阻?K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区域市场一体化步伐加快。但要实现成渝城市群区域内交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不断建立,还要进一步创新机制。

中国论文网/3/view-12940457.htm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机制创新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2016

年4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其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规划时间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是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一、创新政府合作机制

目前,成渝城市群中仍存在产业同构、恶性竞争等现象,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成渝城市群内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职能共建,导致政出多门。要想各地区政府顺利合作,就需要统一城市群内的相关政策,保证政出一门。

一是通过国家政府机构的协调,在已有的区域合作基础上建立统筹一体的

办公组织,以成都、重庆两省市主导,绵阳、乐山、南充、宜宾、泸州、永川、涪陵、万州等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参与的成渝城市群建设协调组织,可以形成中央和区域双重协调的区域合作组织模式。

二是建立每年定期召开的成渝城市群市(区)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集中会议式的座谈,研究决定区域合作规划,协调推进区域合作的重大事宜,并根据合作的新精神调整合作的相关内容。其作出的决策对区域内各政府应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三是在成渝城市群发展联席会议下,设立日常事务处理协调机构和日常事务管理办公室,以便协调推进合作事项,进一步协调有关单位共同起草合作计划书,并及时向相关机构递交合作项目进展报告以及相关建议、意见等。

四是合作双方有责任监督相关主管部门的协商工作和衔接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具体项目实施计划提出后,紧随

其后的政策修订、详细合作进程、具体工作方案和细节等的落实工作同样不可忽视。这些往往是决定政府间合作项目能否实现的关键,所以对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签约合作项目,各合作方有责任继续跟踪和协调落实。

二、创新要素市场机制

此处所指的要素,主要包括信息要素、资源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成渝城市群内各方应该及时交换相关的经济数据和重要信息,做到公开透明,以便了解各地的具体情况。诸如产业转型、产业承接,以及相关的人才引进、信息共享等,都要制定统一政策。

一是建立信息对称的人员就业制度和户籍、教育、养老、医疗等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一体化城际制度进程,保证信息无差别输出,打造无差异的区域整体环境。

二是进行资源要素盘点。在自然资源要素方面,让各地的自然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整体

转型升级。在生产资源要素方面,地方政府要在充分考虑成渝地区不同产业发展状况及生产资源的拥有覆盖程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经济资源政策,重点扶持特定区域和重点行业跻身国际与国内先进行业与发达行业。

三是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系统。要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联合城市群内各高校加大人才培养投资;加强人才交流,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交流、互访活动,扩大继续教育的合作、培养领域,形成优势互补;扩大成渝两地和区域内公务员交流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实行城市间干部交流挂职制度,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三、创新利益协调机制

构建新型的竞争合作机制,发挥两大都市圈双核增长极的作用,倾力打造南遂广、川南、达万城镇密集区。在成渝城市群内构建新型的利益协调机制。

一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城市群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成本共

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并实施长江下游对中上游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重构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治理长江流域中跨区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群的环境保护工作交流和情况通报制度,联合制订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计划,加强环境监测合作,准确、完整地掌握区域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二是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基金。可以借鉴长江三角洲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由成渝两地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促进产业协同和创新发展,并设立相关部门负责基金的使用。该项基金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的研发与经营,或者投资有关科研机构作为其研究经费,为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创新环境,切实对成渝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三是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共建。优化

配置成渝城市群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支持系统。打造网络化的交通通信、智能化的信息网点和全覆盖的医疗卫生建设,加强区域内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成本共担、利润共享机制,支持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方式向深度转变。

(作者单位为中共万州区委党校)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试题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1 我国进行城市群规划的意义在于: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建设和()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网络化 B 同步化 C 科技化 D 飞跃式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3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您的得分 93/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界定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在一个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城市便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莫衷一是,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所谓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与都市圈、城市连绵区等相关概念的区别 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式城市等等。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但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城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城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是指在一条交通干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很多个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方面都可谓典型的城市群,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京滨、阪神、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东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都市圈或城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嬗变过程。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您的得分 94/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B 江津

C 荣昌 D 南川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3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8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错误9 关于都市圈理想场景的描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现代服务业在外围地区集聚 B 制造业集聚在核心城市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精)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 2003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部署安排“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时,把区域规划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珠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五个大的区域规划。由于珠三角只涉及广东一个省,所以珠三角区域规划委托广东省自行编制。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负责组织编制。2004年,国冢发改委先期启动了长三角、京津冀两个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上述两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尚未正式发布,拟先期出台指导性意见口2008年lO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升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津冀地区的指导性意见还未出台。 上述两个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开始着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书面意见。下个月,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可能带队到四川,专门听取四川省的意见。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成渝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最新进展。 l‘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2.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提出与最新进展 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国家之所以将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并列,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舰划,这是因为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区域影响。 我国开发历史最早,开发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有4000年的开发历史。1891年重庆开埠,近代工业开始在长扛沿岸城镇兴起,成渝经济区也就成为西部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成渝经济区一直是国家成为重要的开

成渝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分析

努力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通过立足成渝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各地比较优势,分析如何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城市群产业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注入一些新的动力,如积极发展双创经济,建设共享平台等。提升成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一、成渝产业分工合作现状 近年来重庆与四川省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建设,努力推进成渝地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开创合作发展新局面,目前两地产业分工合作格局初显。 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共建西部技术转移联盟、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重庆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交易;电子科技大学在重庆西永微电园设立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在内江设立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中心。 引导产业协作共兴方面,支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川渝城市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入合作、协同发展,目前资阳川渝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数字化铸造工厂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建立旅游

合作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关于联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行动方案(2018—2020年)》,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庆与广安市共同推出“红岩魂·川渝情·访伟人故里”红色旅游产品,四面山景区加强与泸州市互促互动,共同打造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建立川渝泛涪江流域公共文化馆联盟,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此外,重庆、成都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方面也取得成效。渝广合作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已入驻企业465家。“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园”在邻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挂牌,共引进企业84家,目前已建成投产35家。 二、产业发展战略举措 (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1.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新欧”、“蓉欧”国际大通道,支持交通区位条件好的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创新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缩减审批流程。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推进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四川广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2.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目录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2) 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2) 2.川南城市群在四川的地位 (5) 3.川南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6) 3.1区位优势突出 (6) 3.2交通条件较好 (7) 3.3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8) 3.4城镇化水平较高 (9) 3.5产业布局合理 (9) 3.6金融环境宽松 (10) 3.7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4.川南城市群发展前景 (10) 4.1将进行积极主动的经济合作,开创广阔市场 (11) 4.1.1将建立便捷的快速通道 (11) 4.1.2川南各市将错位发展 (11) 4.2努力建设组合城市,促进各市共同发展 (12) 4.3构建大型城市,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13) 4.4编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绿色发展经济 (14)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川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南部的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市。 地理背景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影响深远。以下主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资源,以及人文地理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等分析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与内江、宜宾、泸州、乐山等地相邻。自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气候属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时,降水1000至1100毫米。江河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60余条。自贡境内地形多丘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自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及石灰石。自贡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尤以盐业遗址、恐龙化石和彩灯文化著称于世。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附件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3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挑战 (3) 第三节重要意义 (4) 第二章发展思路 (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二节战略定位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总体布局 (7) 第一节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8) 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发展体系 (9) 第三节推动人口布局优化 (12) 第四章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13) 第一节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3) 第二节营造“双创”良好环境 (14) 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5) 第四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5) 第五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6) 第一节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7) 第二节共建水利基础设施 (19)

第三节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0)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1) 第六章产业协调发展 (22) 第一节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22)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25) 第三节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27) 第七章生态文明共建 (28) 第一节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29) 第二节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 第三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32) 第四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八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34) 第一节扩大对外开放 (34) 第二节加强国内合作 (35) 第九章基本公共服务共享 (36) 第一节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36) 第二节推进医疗卫生合作 (37) 第三节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37) 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 第十章组织实施 (39)

前言 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培育哈长城市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哈长城市群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核心区以上述市(州)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区发展,核心区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4月

附件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6) 第三节主要目标 (7) 第三章定位与布局 (8) 第一节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8) 第二节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 (10) 第三节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13) 第四节促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发展 (15) 第四章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 (16) 第一节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16) 第二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18) 第三节整合发展产业园区 (19) 第四节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0) 第五章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1) 第一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2) 第二节构建高速共享信息网络 (25) 第三节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26) 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27) 第五节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29)

第六章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30) 第一节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30) 第二节实施环境共治 (33) 第三节建设绿色城市 (35) 第四节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36) 第七章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36) 第一节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 (36) 第二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38) 第三节参与“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39) 第八章建立健全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39) 第一节建立要素市场一体化管理机制 (39) 第二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41) 第三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43) 第九章规划实施 (44)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4) 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44) 第三节营造舆论环境 (44)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析报告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 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成渝城市群当前的发展形势如何 (5) (一)成渝城市群格局 (5) (二)成渝城市群相比于其他城市群的特色 (6) (三)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7) 1、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 (7) 2、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合理 (9) 3、劳动人口充足,人才资源丰富 (9) (四)成渝城市群面临的问题 (11) 1、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 (11) 2、成都重庆竞争大于合作 (11) 3、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 (13) 二、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14) (一)加强内部协同发展 (14) 1、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化“一轴两带、双核三区”布局 (14) 2、核心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发挥成都、重庆的比较优势 (15) (二)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寻找外向型经济的机会 (18) 1、依托长江经济带,加强沿江区域合作 (18) 2、打通多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19) 3、立足川渝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 (20) 三、成渝城市群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21) (一)城镇化吸引人口,房地产需求上升 (21) (二)购买力不断提高,房价上涨空间大 (22) (三)城市群内部分化,政策差异明显 (23) 1、成都:“515新政”加码,调控再度升级 (23)

2、重庆:外地炒房客盛行,政府出手打压 (25) 3、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力度不减,政策环境宽松 (26) (四)区域龙头企业:深耕成渝,全国布局 (27) 1、金科股份:立足重庆,布局全国 (27) 2、蓝光发展:深耕成渝,稳步扩张 (29)

成渝城市群目前的发展状况。成渝城市群由重庆市的渝中、万州等27个区(县)及部分地区和四川省的成都、自贡等15个市组成,总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承接东西、连通南北,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较为突出,劳动力人口和人才重组,但仍然存在着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核心城市竞争大于合作以及城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仍相对落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成渝城市群未来需要加强内外共同协作。对内,根据“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布局,依托成渝发展主轴培养一批城市带和城镇密集区,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实现产业分工协作,发展产业集群。对外,充分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打通与周边地市的通道,积极和其他城市群对接,立足两大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引领西部开发的国家级城市群这一战略定位。 成渝城市群房地产投资机会。首先,成渝城市群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人才,人口以净流入为主,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了需求。其次,成渝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而房价收入比在全国相对较低,房价仍有上涨空间。最后,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分别出台了相关楼市调控政策,引领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而周边三四线城市则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老牌龙头企业在深耕本地区的同时也不断对外扩张,实现多元化发展。

《经济发展第四极!数说成渝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经济发展第四极!数说成渝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前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城市群将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形态,未来的生产力布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将围绕城市群进行。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指出要“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三大国家战略拉开了中国城市群发展大幕。同时由于城市群内部分工定位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需求不同导致出投资价值的明显差异,以城市群视角进行城市价值的解读成为城市研究的必然趋势。 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68号),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后,获中央批复的第四个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情况如何?是否真正在经济、产业、交通、人口等维度上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本文将通过梳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划及发展现状,一窥成渝城市群的真正面貌。 图:成渝城市群夜光图

一、发展历史 二、发展规划 整体规划 图:成渝城市群规划范围

图:成渝城市群产业园区 成渝城市群将重点布局优势产业集群,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共建产业园区。在支持重点园区发展上,控制园区数量、提升园区质量,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一批产值千亿百亿级园区。

图:成渝城市群交通情况 未来,成渝城市群将以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建设以高铁、城际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交通路网结构,尤其是高铁方面将有大动作,无论是城市群内部还是对外,高铁铺设密度将大幅提升。 借由高铁铺设,成渝与中国东部地区的联系将得到极大增强,自贡、泸州等城市更是首开高铁,交通通达性明显好转,成渝内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更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另外,成都新机场将于2020年建成,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城市,客运、货运吞吐量将有显著提升,坐稳西部地区门户地位,其在西部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三、发展现状 为对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进行判断,我们选取了重庆主城、成都、绵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乐山、遂宁、资阳、万州、仁寿、简阳等城市及区域作为研究样本,从经济、产业、交通、人口、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横向对比入手,结合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案例分析,客观评价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阶段。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2009年—2020年)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九年十月 前言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约150~200公里左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45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008年该区域人口16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该经济圈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南端,是在滇中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市间功能不断聚集、运作不断协同、点-轴-圈式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突出所形成的城市集群,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中国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陆上枢纽,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对促进我国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完整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7月视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国内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和强化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主导功能,明确滇中城市经济圈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滇中区域一体化,使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实现国家“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发挥带动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云南在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战略地位和辐射作用,引领云南不断向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和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特制定《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协调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云南省滇中地区“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20年,其中:

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一、从战略视角深刻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协作趋势 由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的发展所引发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正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并且呈不断深化之势。我国目前对区域经济协作的理论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比较。当然,这一方法比单个城市之间的比较显得有深度和厚度,但是这种比较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是有缺陷的。 缺陷在于缺乏战略的高度,更没有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和谋划。我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如果脱离了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其意义是要大打折扣的,并且对区域经济协作的推进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协作过程中,如果缺乏清晰目标的引领,我国刚刚起步的区域经济协作将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不但区域之间、而且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也进行相互抑制性的竞争,并且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区域经济协作是服务于经济全球化中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区域经济,更不是服务于区域中的某一城市。 那么,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如何推进?以什么目标来引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迹象为,在经济全球化势头日益增强的环境下,在不断加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我国将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分散化发展倾向,在有效的市场基础上对地区经济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走集聚化、规模化、综合性的发展道路,并加快营造若干具强劲竞争力的区域性经济高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展具有若干层次性要求。 第一层次为区域内的合作。以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和先进的城市和地区为核心,在我国搭建若干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的区域性高地,使其不但具有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而且应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对外拓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层次为区域间的协作。以若干区域性都市圈为节点,建设和形成功能互补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其意义在于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协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国民经济组织水平和竞争能力,是为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2011年6月4日) 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

重庆市: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规划范围区域面积 人均GDP达39000元 城镇化率提高到52%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公布,5年内人均地区GDP将达39000元 ○高速路收费将实现一卡通,取消异地上学借读费,实现医保联网结算 ○经济区内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探索建立经济区内干部交流制度 前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布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根据该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而到了2020年,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并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重庆晨报记者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发现,在未来的发展中,成渝经济区区域协作发展备受重视。不仅是在产业、能源布局、交通发展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的规划和布局,而且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也引入了一体化发展机制。 《规划》提出,成渝两地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突破行政区限制和体制障碍,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规划》主要内容: 住房:5年内建保障房200万套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积极开展重庆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201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200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10万套。 医疗:65岁以上老人免费检查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开展健康检查,逐步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整结构布局,在重庆、成都新城区增设医院布点,在长寿、合川、永川、眉山、雅安、内江、达州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地市级医院。 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建设永川西部职教城和重庆、万州、涪陵、江津、成都、德阳、泸州、南充、达州职业教育基地或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概述

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概述 地理优势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辖区内的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覆盖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并有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工业和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是中国重要的城镇和产业集聚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成渝经济区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地市和重庆 1 小时经济圈的 23 个区县为载体,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成渝经济一体化出现 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指明了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的方向和任务。在党的十六大上也提出了“加快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川渝经济区的建立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的精神,顺应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 区域优势与劣势: 优势: ①自然禀赋优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好,适宜人类居住。天然气、水能、铝土、煤炭、磷、盐卤等资源富集,且开发潜力巨大。拥有4000 多种野生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6 处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②产业基础较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蚕桑、道地药材、经济林竹等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辐射力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③城镇分布密集。拥有2 个特大城市、6 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 万,城镇化率43.8% ,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 个,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交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3936 和3353 公里,民用机场9 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 万吨。 ④人力资源丰富。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 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 万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 所,职业技术学校 789 所,在校学生 280 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万人。 劣势: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计划规划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 1.1 功能定位 沿黄城市带的定位既要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宏观发展环境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外部的需求。本次规划对沿黄城市带的定位主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论证,定位指导发展;二是尊重现状,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广域眼光,彰显区域特色;四是综合视角,突出区域优势;五是分级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具有宁夏特色的精品城市带。“黄河百害,独富宁夏”,宁夏河套平原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以贺兰山为屏障,黄河为纽带,宁夏沿黄地区有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西部独特的宜 居生态环境,是我国“呼-包-银-兰”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一极。此外,沿黄城市带在人口规模上与一般意义的城市群相差较远,但人均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因此,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既与现状发展基础不符,也与沿黄地区的生态意义相抵触,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这一定位,走一条精品城市带的发展道路,

通过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1 宁夏发展的支柱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源区 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宁夏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也是宁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是未来中南部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域,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就是宁夏的发展。 同时,沿黄城市带也是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带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大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银川”即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圈层,包括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市区;紧密圈层包括整个沿黄城市带加上同心、红寺堡;辐射圈层包括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加上内蒙古的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白银市的景泰县、平川县、靖远县、西峰市的环县、陕西省榆林市的定边县。 1.1.2 西北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 宁夏沿黄河地区是被荒漠和半干旱山区包围之中的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