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

?作者:俞锋, 刘晓惠来源: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浏览: 3324

?摘要: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公共游憩利用和地区景观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滨水景观建设的多元目标和内容, 提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规划目标, 强调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修复机理和方法: 确定合理的滨水土地利用规模、强度和方式; 重塑自然形态水体及滨水环境; 运用景观建设的生态理念和技术, 包括水体及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滨水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等。

关键词:滨水景观建设; 水资源管理; 景观规划; 生态修复机理; 生态技术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众对户外滨水游憩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经济活动也对水体水环境造成越来越多的污染和不利影响。当前, 滨水景观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公众需求, 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协调各部门机构的职能和利益等一系列挑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 滨水景观建设应首先强调滨水生态环境建设, 清澈洁净的河流、湖泊才能成为景观利用的对象和载体。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 对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营造多样化的生物种群生存环境, 实现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1.1、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

美国景观规划学者西蒙兹将水资源概念引入景观规划, 提出滨水景观场地开发应考虑水资源管理的10个原则: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土的堤岸; 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量供应相适应;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水量应与水的利用保持平衡;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储量;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而不是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引导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 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公园用水有不同税率; 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 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再补充技术的改进等[1]。这些原则体现了致力于健康的水体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管理, 并成为滨水景观建设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与水资源规划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水资源规划主要指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协调防洪抗旱、开源节流、供需平衡以及发电、通航、水土保持、景观游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方面的关系, 并评价方案实施后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潜在影响[2] 。与水资源规划的多元目标相似, 滨水景观规划的目标也具有多重性: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保护、防洪防灾工程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地区形象和景观美学塑造、旅游观光组织、娱乐休闲与科普教育功能等。

这些目标的综合内容是其他专项或单项规划难以包容的。

1.2、滨水景观规划的内容

滨水景观规划从依托水土形成的景观资源调查开始,了解和评价土地利用和周边环境的历史

和现状,调查和预测社会需求, 确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 在保护水利工程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和空间利用的优化配置, 提出总体规划布局与实施方案, 并在规划建设实施后作出绩效评价。一个科学合理的滨水景观规划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①景观资源环境保护。对构成滨水景观资源的水体、近水土地、植被、功能性工程构筑物和有价值的建筑物等实行整体环境保护, 体现了生态保护、行洪安全保护、风景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综合性。实施保护优先是避免建设性

破坏 的策略, 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滨水景观, 体现地区景观风貌特色[3]。②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结合滨水土地使用的调整, 恢复水体的自然状态, 营造浅滩、沙洲、湿地等各种生物生境; 保护乡土树种, 恢复受损的植被; 进行护岸等工程设施的生态化修建与改造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恢复滨水地带多样化的生物种群栖息环境[4] 。③公共游憩利用。滨水地带作为公共空间向大众开放, 体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福祉和政府公共政策的取向, 也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社会目标。按照地方需求, 在滨水环境容量许可的条件下, 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有活力的滨水活动场所, 满足公众多样化活动的愿望[5]。④地区整体景观形象塑造。从滨水风景构成特点出发,按照风景构图的视觉规律, 处理好水体与陆地的空间与景物的虚实关系[6]。通过整治滨水地区环境,达到比原先更好的景观美学的效果。滨水景观形象应突出自然生态美学的景观表征, 反映鲜明的地域历史文化风貌, 实现自然风景与人工景观的整体和谐[7] 。

2、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思路

2.1、滨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机理

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滨水生态系统建设, 涉及水体、水陆交错地带与近水陆地。滨水生态系统修复应考虑多空间尺度:从水体及流域的整体观出发, 重视来自上下游、左右岸和水域、流域的影响; 而在实际中,滨水环境整治常常由于用地权属而限于河流或湖泊的某一区段, 生态环境整治往往从局部入手。生态修复的前提是控制和治理从水体周边至流域范围内的污染, 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等各种点源和面源污染。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由“缀块-廊道-基质”构成的景观空间格局影响着地区生态过程,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直接相关[8]。改善河流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应对流域景观的空间配置进行研究分析, 合理规划各种类型缀块的数量、几何特征、性质, 充分发挥河流廊道连接孤立缀块的功能,采取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增加景观多样性、引入新的景观缀块、建立基础性缀块、运用不同尺度的缀块的互补效应等措施, 谋求提高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可落实在具体的水体及滨水环境治理上:恢复河流的蜿蜒特性, 尽可能扩大河流两岸堤防的距离, 造成河汊、河滩和湿地等各种小生境; 恢复河流横断面的多样性, 在水陆交错地带恢复乡土植被; 在水深方向恢复河床的渗透性, 保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总之, 使河流在纵、横、深三维方向都具有丰富的异质性, 形成浅滩与深潭交错、急流与缓流相间、植被错落有致、水流消涨自如的自然景观形态[9-10] 。

2.2 、滨水景观建设的生态修复思路

滨水景观环境治理通常指特定的水体和滨水地带的环境修复和重塑, 应积极坚持和采取生

态化的方向和途径。当前景观生态学理念正逐渐影响着各种行业发展的主流, 生态城市、生态工程和生态景观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景观生态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景观与城市规

划, 而滨水景观规划是现代景观规划的重要对象和范畴之一。滨水地带承载着丰富的生命信

息, 是生物多样性种群依存的生境, 生态良好的水体及滨水环境是流域和地区景观安全格局的有力支持和保证。景观规划设计的宗旨是调整土地开发、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保护利用关系;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寻求通过土地及空间的规划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11] 。在滨水景观建设中, 应强调和遵循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思路:①根据滨水空

间的规模尺度和环境容量, 合理确定水体周边土地利用的目的、性质、规模和方式, 避免决策不当造成利用强度过大而影响和破坏生物生境的多样性。②按照景观生态修复的机理和生物

生态技术, 进行水体环境的自然或半自然景观形态重塑, 控制外部污染, 实施水生态治理, 恢复水体水岸的多种生物生境。③推行生态化景观建设技术, 林草植被从选种到分布, 水利工程从护岸到堤防等设计改造采用生态技术, 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有利于多样化动植物生存的滨水生态环境。

3、滨水景观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技术

3.1、水体及滨水环境的生态治理与范例

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及水边风景, 与水体的自然形态、水岸、水质、水量和自然植被密切相关。景观生态学认为, 水体的自然形态是自然演变的结果, 人工对水体的渠道化和裁弯取直虽然有利于提高汛期的快速行洪能力, 但减少了水体边缘的进退变化, 改变了水流速度和状态, 使原本生长在水中和水际的生物种群减少甚至消失。通过景观建设, 保护和恢复水体的自然或半自然形态, 对于改善水生态环境, 营造水边的自然风景十分重要。1980 年以来, 在欧美和日本运用自然或半自然化手段治理河流水体水岸, 设置缓冲带和柔性堤岸, 达到防洪、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等多种长期目标, 其理论与实践经验日趋丰富[12], 值得人们思考与借鉴。

瑞士苏黎世州的米勒特贝尔河, 1982年治理施工中, 挖开于1945年被改成暗渠的河

段, 用生态学理念将其构筑成近于自然的形态,是一个成功的范例[7] 。日本琵琶湖治理成为具有自循环功能的生态湖泊, 则是在已修订的《河川法》指导下, 组成“五保体系”,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对我国太湖、洞庭湖等的生态治理极具借鉴意义。美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河流恢复工程——佛罗里达州中部基西米河(Kissimmee) 的生态恢复工程, 从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对其渠道化工程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进行长期的观测研究与评估规划论证,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恢复理念设计, 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工程于1984 年开始试验性建设, 1998 年正式开

工, 约2010年结束。

在中国,成都府南河整治成集水利、交通、生态净化、景观绿化和文化为一体的“活水公园”,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的河道生态恢复与重建, 苏州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 香港湿地公园, 绍兴市镜湖新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以及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处理等, 均可视为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楷模。

良好的水质和充盈的水量是滨水景观建设的前提条件。水体的污浊和异色异味, 含有毒素和有害细菌, 失去浮游生物、鱼类和鸟类, 使水体难以作为景观利用的对象。造成水质污染的直接原因有工业排污、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和畜牧业污染等。治理中除采用源头截污、控制工业污水排放、修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外, 还可通过引流冲污和综合调水、水体曝气复氧、底泥清淤疏浚、化学絮凝处理及生物 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其中生物 生态修复技术因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还可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 现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培养接种的微生物及培育的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 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 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 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可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水体环境现状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 包括: 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浮岛技术、水生植物操控技术、生态

护堤技术、曝气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河流生物

生态修复技术的核心, 工程中运用植物、卵石、沙子和木炭( 生物炭) 一类接触性过滤材料作为载体, 表面可附着生成生物膜, 使大量参与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等在此生长, 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3.2、滨水植被保护和修复

水体及陆岸环境是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水中生活着浮游生物、水底生物和水生昆虫及以它们为饵料的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水岸上则有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它们的存在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态演替过程, 其数量、种类和分布成为衡量水生态环境是否优良的标准。滨水自然植被意味着恢复和营造多种生物共存的生境, 调节气温、日照、风速等环境因子, 提供食物、栖息地和避难场所,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滨水景观建设中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 除上述生态功能外, 还兼具预防、减轻因工程建设、暴雨洪峰、地质灾害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一系列破坏的功能。水边和水中原生植物在地理、土壤、地形和水环境等生态条件下形成其植物种群结构。从植被保护的角度应首先保护乡土树种, 恢复受损的植被; 其次按生态习性选择外来树种, 将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植被体系。植被保护既要保护原生植物种群, 也要通过人工植被优化植物种群结构。植被恢复除选择地带性树种外,还应综合考虑种植条件、生长环境、自然生态体系、整体景观等因素, 以提高滨水环境的异质性, 创造多样性的生物生境。

为保护当地的物种和稳定生态体系, 应对植物谱系进行调查, 了解水中、水际、河滩、堤防内外生长的植物种类、环境特点, 并注意植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作为自然环境质量评价的因素, 也为进一步的植被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种植规划应从当地环境特点出发, 按生态习性选择树种。应尽量保持和维护地方原有的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 适应乡土地带环境, 形成地方风景特色。在河滩地保护多年生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 滨水地带扩大栽植低矮的灌木丛和草地, 为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提供食物; 在堤岸边缘种植乔灌草混合林带, 形成阴影, 防止水温过高而产生水华; 植物根系还可起到净化缓冲的作用, 截留泥沙, 净化水体, 减轻农药化肥残留的污染[13] 。

3.3、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

水体及滨水工程构筑, 包括堤防、护岸、堰闸、丁坝等是实现水利工程功能的重要手段, 并形成了滨水工程景观的特色。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对水体、水域及周边土地产生冲击。确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目标、规模和强度, 选择合适的项目、基址, 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是滨水工程构筑的重要原则。滨水工程构筑应首先满足防洪安全的百年大计, 在此前提下, 兼顾灌溉、调水、除渍等各种功能。近年来, 国内外对水利工程构筑的生态化途径做了多方面的探讨[ 14-15] 。

滨水工程构筑应从工程安全、生态修复与景观和谐几方面出发, 综合考虑以下方

面: ①工程立项的功能用途必须经过严格论证, 既符合水资源规划和水利开发性质目

标, 又适合水土资源保护和环境特性。②按照工程规划和保护规划中的要求确定项目选址和开发强度, 严格控制规模、密度和容积率, 不得超过水域和土地的承载力。③根据防洪要求和标准, 选择拟自然的生态修复方法, 营造有利于水域和滨水地带生态恢复的物理环境。④从不同工程安全要求出发,可按生物材料施工方法、混合材料施工法和刚性材料施工法(木材、石材和混

凝土) 的顺序选择材料和施工方法。⑤工程项目的外观形象力求自然化, 与地方自然风景相融洽, 确保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和谐、完整和连续性。

因工程建设对环境及植被造成的损害应在工程完工后立即予以恢复和补偿。

4 讨论

滨水景观建设的多元化目标涉及多领域、多专业, 包括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历史遗迹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绿化造林等, 具有多重复合的跨学科特征。不同的专业领域致力于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 现代水利工程开发在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的基础上, 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率和安全, 也关注生态水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而现代景观规划在强调滨水环境游憩利用的同时, 提出滨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具体思路和技术。不同学科的相互协作, 取长补短, 十分必要。从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 生态化方向和途径的滨水景观建设是一种必然的理性选择。这不仅需要相关学科理论观念的交融, 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在具体的滨水景观建设中, 更需要从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给予保障。滨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任务, 期待着从不同专业视野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技术, 反复试验, 积累经验, 积极推进。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景观园林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要求景观园林设计师要以开放和务实的眼光看待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追求现代化的景观园林风格。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园林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一、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概述 (一)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的景观园林主要是指城市园林绿化,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种草、放置座椅等,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和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都是经过专业的园林设计师精心设计的。 设计合理的景观园林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可以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的目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二)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加深,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加入了生态美学的元素。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反思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试图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文明长久生存之道。基于这样的认识,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师更加追求接近自然的景观设计,尽量减少人类参与,也就是园林设计师口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 第二,以生态为核心。我们现在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在园林设计中融合进自然生态观念,尽可能的还原最真实的自然生态之美,所以,以生态为核心成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师开始关注和研究园林与生态的关系,并尝试着按照生态学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现代景观园林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最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的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第三,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要求倡导多元化,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我国景观园林发展的深化,现代以及未来景观园林设计更加注重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民族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融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作者:徐克雷,张建伟来源:黑龙江信息科技浏览:576 ? 1 生态设计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 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生态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2 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融合。 3 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

东庄乡景观生态规划 1研究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东庄乡位于鲁中地区,泰安市南部。 东庄乡区位图 1.2地质地貌 东庄乡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南高北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南部多低山,中部多丘陵,北部多为平原。 1.3气候状况 东庄乡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1.4河流水系状况 境内有较大河流4条,分别为柴汶河、石崮河、北鄙河和故城河。地表水主要源于上游客水和自然降水。 1.5土壤植被状况 东庄乡的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两种类型,其中褐土又有淋溶褐土和潮褐土两种。而且由于复杂地形的影响,土壤也呈现出复杂的垂直分布。 东庄乡植被中林业和栽培作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4.5%,主要是林木和果树,包括杨树、侧柏、刺槐、板栗树、核桃树、桃树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有花生、土豆等。 1.6自然资源条件 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水资源丰富。 1.7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东庄乡辖45个行政村,2007年全乡总人口68000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 1.8环境质量状况 东庄乡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4.5%,虎头山地貌奇特,直界水库景色宜人。

2东庄乡景观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评价及分区 2.1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 2.1.1研究所需资料的收集 东庄乡基本图件与资料包括:东庄乡1:1万地形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宁阳县土壤志。 2.1.2资料的预处理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数据库属于空间信息系统,它包括各类图形资料、数字高程模型、表格属性资料、文字或图片等。对于纸质的基础图件,经扫描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光栅文件的数字化,并赋予相应的属性,得到东庄乡1:1万景观类型分布的矢量数据。 2.2景观格局分析 建立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景观格局数量化,使景观格局的表示更加客观、直观。有3条途径:(1)文字描述;(2)图、表描述;(3)景观指数描述。 FRAGSTATS计算出三个级别上的景观指数: 1)斑块水平(patch-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单个斑块的结构特征,也是计算其它景观级别指标的基础;2)斑块类型水平(class-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的不同斑块类型各自的结构特征;3)景观水平(landscape-level)指标,反映景观的整体结构特征。 将东庄乡2007年栅格数据资料装入到FRAGSTATS软件,设定

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3T13:50:03.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李华龙 [导读] 本文对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如皋壹言置业有限公司 226500 摘要:现代园林景观不但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同事也是一个城市的亮点所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对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问题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现状及其必要性 1.1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目前,人们不再满足居住环境的基本条件,而是对环境保护有着很强的意识,设计师再设计景观时注重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力求人与自然高度结合,将园林景观建设理念展现出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相关部门会投入资金与人力,根据自然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等特征来提高生态建设,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居住环境。 1.2 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1)观赏性价值 对于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运用,其首先在美观性方面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这种观赏性方面的作用表现对于城市整体视觉效果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都是比较有效的。在城市发展的恰当位置进行园林景观的有效布置,进而也就能够促使该区域的美观性效果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强的观赏性,达到艺术性园林构建效果。 (2)生态修复价值 对于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其还能够在生态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这种生态性价值的体现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城市未来发展能够具备更为理想的绿色化表现,能够较好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促使其生态环境能够较为平衡可靠。在这种生态修复价值的体现中,其主要就是通过促进城市发展中的水循环合理流畅,保障各类植物的应用较为合理来实现整体生态效益的体现,努力构建生态型城市。 (3)宜居性价值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中,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落实还能够在最终宜居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这种宜居性价值主要就是指园林景观的布置能够充分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促使城市更加适合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这种宜居性价值不仅仅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改进,在艺术性和陶冶情操方面的表现同样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如此也就需要按照人们需求进行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布置,尤其是要避免和人员需求相违背。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在每一座城市建设规划中,都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首先要保护当地的植被绿化,尊重客观规律,合理选配植被种类,避免出现物种之间的竞争,要种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植物。 2.2 植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的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存栖息的环境,也包括新生物适应生长的生存栖息环境,要保护城市中有地带性特征的植被群,如城市中的自然河流、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湿地、盐碱地、沙地以及低洼地等生态较为脆弱的地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对本土树种和区域适应性的植被进行有效的保护。 2.3 生态学原理 在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还要兼顾人们生存的客观环境,将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及生态植被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互惠共生的目的,避免相克的植被种植在一起。 3 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遇到的问题 3.1 景观设计缺乏创新 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它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美观,让人们了解其景观价值及城市背景;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有创新与个性,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中,模仿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颇多,没有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无法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3.2 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缺乏长远的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合理的景观设计是推动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可是在实际的条件面前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城市的发展,设计理念不够创新且缺乏专业性;长远的景观设计规划是以人为本,若忽略了人文环境就很难达到景观建设的目的,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要考虑到长远的社会利益,将生态和人文有效的结合起来,才会为社会创造长远的经济效益。 3.3 园林规划建设中只注重建设、缺乏管理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争先修建园林景观,耗费很多的人力与财力,往往建设完成之后缺乏妥善的管理,忽视对园林植被的修剪、浇水、除草、施肥和防虫害等日常管理,这样就会降低植被的成活率,无法保证园林景观规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也浪费了很大的财力,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达不到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4 传统风景园林在现代城市景观的有效融入 4.1 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 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趋势,所以在建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以使用功能和人性化为目的,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理念的培养 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更谈不上生态,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 同时,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1.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整理

俞孔坚教授作为土人景观的创始人,是世界顶尖的优秀设计师。他的“功能性景观”的概念与当代瑞士对农业的定义惊人地一致,在瑞士很久以前农业就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农产品而存在。我们的文化景观,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其生态和保护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更加重要。 “最小的投入最大的回报”——这是对如诗般的“红飘带公园”最为贴切的描述。 俞孔坚教授从回顾个人经历开始,展开了他在苏黎世市政厅的演讲。俞教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来自农村。这样的背景影响了他对自然和景观的培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他相信,景观的培育只有适应自然条件才会有好的收益,这种生态经济的方法,成为了他规划设计中最明显的特色。 俞孔坚曾经是全中国几百候选人当中60个得到学习园林设计机会的学生之一,讽刺的是,他之前那些在植物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与其说是为了志趣更不如说是为了谋生。直到后来在完成学业后的一次旅行当中,他忽然意识到环境状况的重要性,并从此投身其中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他得以带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这个谦逊有礼的中国人怀揣着不亚于发起一场“大脚革命”的决心,踌躇满志地回到了祖国。

红飘带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设施,其目的不是去征服和禁锢自然,而是更醒目地呈现自然之美。 镶嵌在长椅内的灯具在晚上不仅可以渲染出浪漫的氛围,同时也保证了步道的安全。 “大脚革命”是一种借喻,取自中国妇女解放以后破除缠足陋习这一史实。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压制自然的文明发展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和挥霍。相比之下,融合了生态学原则,并顺应自然法则的文明发展则会更加繁荣、多产。

俞孔坚教授开创了一条简单但是革命性的解决之道:运用生长于当地“繁殖力旺盛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造景。这些俞孔坚教授以“杂乱无序”形容的植物无需修剪和灌溉,它们却有着天然的美。向日葵和稻谷则有着象征性的特质,它们的果实可以被收获。 红飘带公园:上千米长的长椅甚至可以从空中看到。 堤岸和河道被修建成公园,并为水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沼泽植物比如莲花、芦苇、水稻等,可以为河堤提供自然灵活的防护。对于土人设计如此大尺度的项目来说,这种“自然的手段”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使大面积被遗弃的土地重焕生机。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 在沈阳建筑大学项目中,土人设计运用多产景观、自然水灌溉的理念,在六个月内就完成了校园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卜祥志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卜祥志 发表时间:2019-07-23T14:51:16.3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卜祥志 [导读] 摘要: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生态、环境等作为重点,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亲近感,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上海中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生态、环境等作为重点,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亲近感,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问题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风景园林工程修建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建立起来,就当前高楼大厦的建设,需要用以园林工程进行衬托,它属于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在高科技的社会中以一种自然的生态形式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性和舒适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难度。本文对生态园林景观施工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供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1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概念分析 1.1生态风景园林的定义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是结合了自然风光与人为设计为一体地人文景观,经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进行展现,为城市营造出一个贴近人类生存要求的区域环境。生态风景园林就是把人主体纳入了建筑和园林设计中,充分的展现出其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自然界方面的关系,是一种平衡和自然地园林设计理念。 1.2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生态园林景观工程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两者互动的关系,他们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本的矛盾,自然则是不经过雕琢的质朴,人为则是精心设计的技巧,设计最高理念在于经过人为地动态化干预,寻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设计出满足现代化建筑风格,又有着生态效能的园林工程。艺术与自然都作用在园林设计推向新高度,是城市发展进一步的要求,这些就是现代化城市建筑增添自然风光地人文设计,经过新锐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充分的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感。生态化作为园林工程的实际效用限定,从大处着眼的花草树木安排,对其小环境气候实现调节,有效的发挥出园林工程基础功能,就整体、细节方面,设计人文内涵的建筑,把风格柔化成景观意义地自然风景,展现出城市与园林最佳的结合设计。 2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 2.1严重缺乏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的人文气息 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城市主题景观设计时并没有注重添加一些人文气息,只是单方面的注重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没有根据相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因此使城市主题景观设计根本不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效果。在城市主题设计环节中,没有较多融入生活气息,对城市主题与人们的和谐相处有一定的阻碍性。 2.2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的设计师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意的设计,而是在很多都是复制抄袭其他的设计主题,从而就会就与其他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一定的重复性,没有展现出实际的园林观景设计的优势,因此对于整个城市主题就失去原有的色彩。而且在设计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地形情况和城市的变化等其他因素,一味的只是考虑原来景观的美观性,从而对于人们生活来讲却没有多大的意义。 2.3施工管理难度较大 因为园林工程施工的参建单位较多,时常出现工种交叉作业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协调其各部门,沟通好各环节进程,进而保证了工程项目施工效率。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因为缺乏了必要地沟通交流,造成了工序的混乱,衔接的不当等等问题出现,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及其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3加强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3.1设计与施工的协调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放样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其作品内在,体现出作品意图,加强工程施工放样技术,保证工程施工放样准确性。比如说:子堆叠假山石,叠石筑假山地理念,对其假山意境进行严格的把握,指导施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讲究了三远,进而实现幽深意境的状态。在文人造园林活动的过程中,其理论都对其园林艺术有着较大影响,影响深远地画家郭熙的“三远”说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渭之平远。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对其三远的概念进行调整,作出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3.2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原则 3.2.1让艺术效果结合城市生态园林的实用性 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此在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时候,我们不仅要对整个景观工程的艺术形态注重,而且还要注重整个环境的实用效果。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就是户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其中要考虑到艺术的美感,从而与实用性进行完美的结合,让城市园林景观的呈现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便于人们更好的休闲和娱乐。 3.2.2保持生态平衡性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其基本的功能就是生态性,同时也是建造主题公园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也是衡量主题公园建设价值的标准之一。所以在设计城市风景园林时候,设计师要站在生态的角度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比如说种植适合当地地质和气候环境的植被,从而有利于保持在城市主题公园的生态的平衡性,让人们的视觉效果也感觉非常舒服。 3.3植物群落营造的技术 就借鉴地带性的植物群落,模拟了自然群落的模式,对其群落生态设计进行实施,在实际的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就鼎湖山自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大力倡导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本文简要概述了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总结了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并高度概括了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前言:近年来,人类越来越能认识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生产活动和一些设计工作都开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更是一项可以很直观的提现生态理念的工作。生态景观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它一方面是指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景观和自然三者做到协调发展,并且合理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环境发展的生态景观,而另一方面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指我们最终设计完成的景观,完全符合生态规律,完整的表现出大自然所固有的景观特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消耗都越来越严重,惨重的后果现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沙尘暴等现象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这些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里,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被不断的提出,生态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渐渐的都要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生态思想。 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陆续的与生态的概念相结合,而在我们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中,也提出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景观设计是具有必要性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生态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行业也贯彻生态的思想和文化。在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景观设计,而在景观的建造于改造当中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消耗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就要尽量的减小不必要的消耗。而最近几年由于景观设计技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巧妙构造方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实施了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这样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就是现今我们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也使得提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必然。因为,现在生态文化的提倡,使得人们也逐渐把是够符合生态理念作为评价景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1],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对于景观的生态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在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景观的理念成为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一处景观的时候所必须想到,必须贯穿在景观的构造中的一种理念。 2.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景观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

从古典到现代 —论中国景观设计的不足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2151100012 环设51 于利潼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解决好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问题也就成为了必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热、追求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历程。从红楼中的大观园,到现如今大大小小的人工广场,园林无不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而城市人居环境景观是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以物质元素构成的景观体系,是居民、发展商和城市共同关注的对象,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因此园林景观设计的好与坏对城市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人文情怀古典和现代民族文化 园林景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改善城市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的居住环境中,园林景观设计得好与不好,不仅对一座城市的外表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城市景观艺术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城市景观艺术在大地上作画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塑造来达到目的。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从而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 其中,园林小景是现代城市景观艺术建设的主体,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能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固有色彩、造型、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园林景观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是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雄伟的建筑群体,园林景观效果也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然城市人居环境景观是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人们的物质生产、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与之相适应的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待在新的高度、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提高与加强。 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城市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我国历史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城市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充分地尊重自然,更多地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创造出既有历史文化又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但是我国的景观艺术还在茁壮成长的阶段,还是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 我们不太重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优化的和提供满足人们生活活动的空间景观环境,这种景观源于景观的整体效果的体现。因此,整体性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魂”,设计过程中不能把各个组成空间割裂成片段,而要通过整体设计,构造整体景观形象,保证彼此间的协调,形成自然、优雅、有序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布局构景手法和相关的设计法则后,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

浅析风景园林与生态的设计理念

浅析风景园林与生态的设计理念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迅猛持续发展以及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许多城市环境大幅度恶化,市容市貌岌岌可危,因此,城市规划和设计者开始重视生态设计这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设计是指设计过程中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设计形式。景观的生态设计是一种新式美学观念,也夹杂着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也隐含着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关系。本文在总结生态设计基础上,主要分析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标签: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原则 20世纪70年代伊恩·伦诺克斯首次提出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学思想,设计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理念由此诞生,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开始慢慢糅合,生态景观设计时代由此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更为广泛的建筑生态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工业设计也产生了。本文将以生态景观设计为主展开论述。 一、生态景观设计 (一)生态景观设计比较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协调 将人与自然共生友好发展的生态理念内化于设计过程中,为的是设计者在构思时将人与自然看作整体生态系统,摒弃诸如“人类主导论”“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最小程度改造自然环境。 (二)当代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结合 进行景观设计时遵守的首要核心内容是要有生态学思维,正因为如此景观设计才会向不同方向发展。一方面主要強调对过程进行组织并且要有条理,另一方面则偏重美和艺术方面的重现。此前设计师主要沉醉于美和形式以及文化里面,是生态设计理念将他们引向对大自然的关注,以及其他文化中人与自然方面的一些关注点,然而缺乏美感与文化内涵的生态决定论和生态设计唯一论都是一滩死水。1997年西蒙兹在自己的论作中重新阐释了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作为景观设计者的终生目标与理想就是助人为乐,让人类与城市建筑、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地球和谐共存。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特性 (一)城市化进程和自然生态的平衡统一 目前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建设中,有一些都背离了自然的规律。城市化是为了解决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美好途径,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配制资源,合理控制人类对生态资源的控制比例,也能给其他系统提供更多更好的拓展空间,这个平衡假如被破坏,人类本身生存空间将受到致命打击。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摘要:彼得·拉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拉茨的主要设计作品及其设计思想。 1拉茨的设计作品 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 park)。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 Latz)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 park Duisburg Nord)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自然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科技、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这些项目多与风景园林相关,世界上许多最著名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都参与了项目中一些建筑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由于整个地区被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污水排水渠、高压线等分隔,埃姆舍公园的规划非常复杂。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方案使该地区成为居住和办公区,并有就近休息的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功能的、美观的,工业历史的痕迹要看得出来,要有休憩和运动场。” 处于核心地位的埃姆舍公园,把这片广大的区域中的城市、工厂及其他单独的部分联系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思考

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思考 发表时间:2018-06-21T10:10:44.7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章群燕 [导读] 摘要:园林景观本身具有鲜明的生态化特征,城市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把生态理念放于首要的位置,凸显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与生态环境有效的融为一体。 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浙江建德 311600 摘要:园林景观本身具有鲜明的生态化特征,城市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把生态理念放于首要的位置,凸显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与生态环境有效的融为一体。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经验,论述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思考 前言: 园林景观设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建设风貌,同时彰显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为市民提供优雅的环境美好的休闲娱乐放松场所。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应以生态理念作为核心指引,将生态化特质逐渐融入景观设计中,通过科学的组织和设计,将其生态化和社会化特征实现有机的和谐和统一。 1、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设计体系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新时期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来说,其中自然景观比较重视生态结构空间的布局合理性,相关的设计人员可以充分的考虑到我国古代先人的建园思想,同时也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用现代人的理念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使园林景观设计不失真实性又不缺格调。在不同的时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时,不但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与运用,而且也要注重科学管理,要能够采取合理的方式将这些理念融合起来,并依据城市实际发展状况来逐渐完善城市园林设计理念,使其向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既要兼顾美学价值又要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最理想的效果还要达到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园林景观设计既要具有美观作用,又要有实用功能,同时在达到前两者的情况下还要从根本上减少经济成本。最重要的是园林景观设计要有着一定的适应原则,根据每一个地方不同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科学合理的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从根本上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良性发展,从而也能够带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2、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就能够使其有效地突出现代城市特色。园林景观的设计主要是服务于当地的市民,反映当地的文化建筑特色,显示当地的特色活力,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一定要首先坚持的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方的具体环境特点,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在进行设计极具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时,可以结合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特设,人文特色,布置设计园林景观,同时在对选取绿化植物时,尽可能的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就地取材,一方面比较经济实惠,另一方面也方便后期的维护管理,最后还可以极大的降低园林建设的成本花费。 2.2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低碳主要是指通过低碳技术和低碳材料,降低污染、降低能耗以及降低排放,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当前,园林设计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而园林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部分,对低碳理念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直接责任。一般而言,天然的自然资源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珍贵的宝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在最大程度的提高对原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原有资源的不恰当消耗与浪费,对于可能造成对原有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项目,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案进行避免或是采用其他项目代替,确实解决不了的,将项目果断的取消。 2.3既然是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所以一定要凸显出园林景观中的自然的元素。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更多的是渴望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结合城市生活中人们这一强烈的需求,因此在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更多的凸显自然的元素,是园林的建设制造能够正真的满足城市生活中人们对自然的生态需求。 3、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3.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其居住舒适度。因此,在设计时要能够体现人性化的一方面,也就是说要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使城市居民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感受到便捷、舒适。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是最大程度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进行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当地要素,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借助选取适当的植物,合理的布局,发挥花草树木的生态效应,尽可能的为人类提供休闲放松的较好娱乐休息地方。例如在设计人行道时,尽可能的去选取较高的植物,形成良好的树荫效果,还要注意对经过的车辆给予一定的空间,可以起到可以抑制污染的作用。在建筑物的墙面上,进行适当绿化,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其次还可以保持室内的温度。这些较小的改变都是很好的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一直在强调生态环境就是指,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过快的经济发展,已经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要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能够切实起到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目的,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隔音降尘的作用,等等诸多的优势。 3.2结合气候因素,选择合适的树种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低碳理念,必须充分考虑植物的形式与结构,其中树木的群落类型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植物。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取合适的树种,协调好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要考虑人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同时还要考虑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发展,有的植物本身很好,但是不是很适合在其当地的园林景观中,所以综合考虑,想要获取最大化的生态效益,需要协调好树种植物之间的关系,确保有其良好的生长空间。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应尽量不破坏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并利用区域内具备的自然条件和建筑设施构造一个新感觉的园林景观,这样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古迹,又满足了人们审美、娱乐、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