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庄河市栗子房镇新东方小学张树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0页~第81页。

教材分析:《观察的范围》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中感受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并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体会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多少都不一样,但对于本节课主要经历将眼睛抽象为观察点、视线抽象为直线,并用点、线来确定观察的范围,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图,更要侧重于将生活与数学对等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关键: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你将你的铅笔盒放到数学书的后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铅笔盒吗?为什么?不准移动你的数学书,不准移动你的铅笔盒,也不准变换自己的位置,你能想个办法看见笔袋吗?为什么现在就能看见了呢?

2、刚才我们坐直的时候,视线受到了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见笔袋了,而当我们站起来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我们就能看见笔袋了。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子闻到了香味赶来了。可是前面有一堵墙,他什么都看不到,小猴子真着急。没关系,爬树可是小猴子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2.探究交流、质疑问难。

(1)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要从这一点进行观察,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观察点,我们用字母A表示,那么小猴子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指一指?

(2)教师指墙角下一点问:这个位置小猴子在点A处能看到吗?为什么?

(3)小猴子在点A处到底能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同桌交流,然后画一画。(学生动手在作业纸上操作)

(4)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1)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能看到的范围是多大?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学生在自己的书上画出来)(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汇报自己是怎么画的?

(3)反馈方法: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前两点,确定范围。

4.交流讨论、总结新知。

(1)比一比:小猴在A处、B处、C处时,看见的桃子数量有什么变化?

(2)议一议: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说明小猴看到的区域就越大。

(3)联系古诗:古诗中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其中的道理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有趣的影子。(出示课件)

(1)请画出夜晚路灯下电线杆的影子。

(2)观察、比较影子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变化的楼房。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A、B两座楼。

(1)当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B楼的哪些部分?请在图中标出来。

(2)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能看到的B楼的哪些部分?

(3)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司机能看到B楼的部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小猫捉老鼠。一天小花猫出来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有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堵残墙的后面。

(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

(2)如果你是小猫,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样变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猫的位置怎样变化?

(3)比一比:小猫的位置改变后,它的观察区域分别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归纳整理,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这一篇讲述了小蜗牛先后三次去树林玩的故事,介绍了四季特征和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课文里有4幅插图,分别描述了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四幅画配上文字就连成了一个连环画故事。它是本册首篇全文没有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拼音并配以插图,旨在通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我首先选择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四幅图画,然后进行“说故事大赛”,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后,再和作者比一比,看是否有小故事家编的故事和作者一样。 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对课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们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习。所以,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1、结合课文和图画,把生字放进课文中,引导孩子随文识字。2、分角色扮演,和角色一起对话。 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孩子们认识了生字,对课文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但是,本堂课仍存在不足。首先,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永远的不足就是课堂的常规,纪律还需要继续改善。在学生练写的环节,教师指导个别同学的时候容易出现其他学生交头接耳,不按老师要求及时完成任务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有些管不住自己,还不会当一个文明的小观众,课堂稍显混乱。这些课堂的基本常规还要教师进一步来寻求好

的方法改善。最后还是学生们存在的共同问题,一节课40分钟,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最多坚持30分钟,致使最后十分钟的课堂纪律不容乐观,所以在经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做好合理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在疲倦的节点上能够被教师充满新意的教学吸引,充分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课文细致地描绘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优生约占30%,基础较差的学生约占25%,中等生占大部分。从班级整学生的知识体情况看: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贻、诎、属等;积累常见文言文虚词:之、而等,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学习简单事物说明文写法,并进行写作训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

难点:完整了解雕刻艺术的构思。 【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新课学习

卡罗纳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研公开课

《卡罗纳》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检测学习 1、同学们,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又是谁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妈妈)是啊,我们都有妈妈,都在享受着浓浓的母爱。可是,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妈妈,他的名字叫作——卡罗纳。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课文,说说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卡罗纳在妈妈去世后,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学校,但是同学、老师,甚至是同学的母亲都向他表达了关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借助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谁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给我们提出哪三个要求?指名读。那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课文吧。 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来到学校有些什么表现?请你用横线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二、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感受不幸, 生:读、划句子。 都找到了吗?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指名说,课件相机句子。 1、生: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课件) 师:读了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感到卡罗纳很伤心、可怜)师:是啊,当卡罗纳灰白的面容,哭红的双眼,出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时候,谁能不为他难过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失去母亲的卡罗纳该有多么的悲伤,该怎样读出他的悲伤呢?谁再试一试? 母亲去世了,他深深地陷入了无比的悲痛中,所以他面容——一起读。 师:你还找到哪一句? 生: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师: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学生接,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可是现在,这一切再也不可能出现了,所以——接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卡罗纳很伤心呢? 生: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师:触景生情啊,所以他又忍不住号啕大哭 师:卡罗纳的悲伤还从哪一句感受得到? 生: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师:是啊,你可以拥抱妈妈,而我却——再也不能了,你可以拥有母爱,而我却——再也不能拥有了。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无法形容的悲伤,带着更多的怜悯,再次读懂卡罗纳当时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音乐)

核舟记优秀教案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顺序。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读懂课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法安排】 整体感知,逐句逐段讲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这首唐诗,被潘启慧大师雕刻在了普通人的头发丝上。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叹不已。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字音以及断句 三、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资料,弄懂文句,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如何为好,酌情定夺) 四、逐段理解重点字词。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

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第3段 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ǐ,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第4段 舟子:撑船的人。椎髻:梳着椎形发髻。衡:通“横”。攀:通“扳”。若:好像。状:形状,样子。寂:形容词,平静。 第5段 稍夷:稍平。题名:题写名字。曰:是。钩画:笔画。了了:清楚明白。其:代词,代所刻的字。丹:朱红。 第6段 通:总共。计:计算。为:刻有。并:和,连词。而:连词,表转折关系。曾:尚,还。盈:满。盖:连词,承接上文,可译为“原来是”。简:通“拣”挑选。修狭:长而窄。为:动词,刻。技:技艺。灵怪:神奇,灵异。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让学生背下来。 2.阅读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2.学生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卡罗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略读课文《卡罗纳》教学设计 杜庄学区第一小学梅颖杰 教学目标: 在名人名篇中,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细致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一、插图描绘中感受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出示部分插图)6 师:这幅图中两个人物一个是安利柯,另一个是卡罗纳 师:仔细看这幅图,请用一句或一段通顺的话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 (生谈) 师:对于这幅图可以这样描述—— 也可以这样描述—— 还可以这样描述—— 师:你们觉得哪种表达更好? (第三种,因为这样表达更具体,更细致……好像人物都活了一样,特别的生动。第三种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师:是啊!运用适当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能把人物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二)2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吗?卡罗纳为什么会如此的痛苦? 生:老师,我读过《爱的教育》,我知道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所以他这么痛苦。 生:老师,我预习过《卡罗纳》这篇文章,我知道因为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他很伤心,很无助。 师:面对失去母亲,无比悲痛的卡罗纳,一定有很多人送去关爱吧! 生:老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知道了有老师、同学、安利柯和安利柯的妈妈。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卡罗纳的故事,23课卡罗纳,注意“卡”字的书写。 二、名篇中学习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出示完整插图)5 师:下午放学,安利柯的妈妈来到学校接他放学,恰巧遇到了无比悲痛的卡罗纳,作者亚米契斯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你能在文中找到吗?(生勾画) 1.指名读课文7、8自然段 2.交流 师:母亲为什么把我推开呢? 生:母亲想如果我去拉她的手,卡罗纳会更加的伤心……

《核舟记》教案

课题核舟记授课人课时安排第一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材分析 《核舟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语言见解生动严密。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顺畅朗读课文,作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简单介绍作者。 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 翻译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些疑难语句的翻译。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型阅读课 板书设计 核舟记 魏学洢(明) 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 三、整体感知:1.请学生在一长2.9厘米,宽2 厘米的长方形内写十个汉字,要 求笔画清晰。 2.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 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 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 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 文明。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 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 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 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 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 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 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 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 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 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 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 天我们学习的明末魏学洢的《核 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 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 刻技艺的一次辉煌展示。 先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默读课文,订正读音。 2.听朗诵录音。 3.自读课文。 体验 倾听教师讲述 介绍作者 默读课文 听朗诵录音 自读课文 一是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二是: 让学生实际感受 一下微雕艺术的 难度,从而对王 叔远的精湛技艺 有更深层次的理 解。 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

《小蜗牛》教学设计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3.对了,可爱的小蜗牛,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今天老师将带领给大家来学习一个小蜗牛的故事。(板书课题)1 4.小蜗牛(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 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住手、孩子、好玩、好吧、发芽、绿芽、爬行、好呀、不久、回来、全部、变化。 4.看图猜一猜 下面几幅图里都是什么?你能够在图画的帮助下,猜出下面加点的字是什么字吗?加油,相信你一定能猜出来。(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感受小蜗牛的故事。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1)课件出示第一段,生自己朗读这一段,找出蜗牛家与树林的距离。 (2)感知“旁边”,并用“旁边”进行造句练习,感知词义。 ()的旁边坐着的是()。 ()的旁边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妈妈对小蜗牛说的话。 (“孩子,到小树木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2)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文中找出来 (3)小树发芽。春天还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自由交流,可做适当提醒。 (冰雪融化、燕子回归、小草发芽……) (4)有感情地读读第二段,感受春天的美丽。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感悟“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读的时候语速要慢,“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读出小蜗牛的慢。) (2)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3)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 (4)通过“长满”叶子,地上草莓,感悟夏季特点。(5)展开联想,我们的夏天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交流)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2)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 (3)通过树叶“全变黄”,地上长蘑菇,感悟秋季特点。 (4)展开联想,我们的秋天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认识10个生 字和一个偏 旁,会写4个 字。 学习课文内 容 说话练习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课文,一边读一边动 笔圈画出本课的生 字。 说话练习 发兴趣 课件出示 图片,直观形 象

《卡罗纳》教案

23.卡罗纳 铁资中学徐楚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品读,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幻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突显母爱——情境导入 1、(板书:母亲)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妈妈对你的关爱? 2、师:是呀,妈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曾有一位男孩儿在他妈妈生日那天为向他母亲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给他母亲写了一封长达8页纸的信,在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朵。(稍停顿)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这个才四年级的男孩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他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个可怜的孩子名字就叫“卡罗纳”。(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 1.师:既然都预习过了,检查下大家都认识这些生字了没有,抽个同学来读读。 他都读正确了吗? 好,大家一起来齐读两遍。 2. 师:那大家来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标上序号。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你们觉得自己读得好吗?大家觉得这里的神态描写应该要怎么读呢?谁能来读读?读出卡罗纳的可怜、悲伤。 生:轻一点,慢一点。 师:很好,大家一起齐读。 (2)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师:找对了,我们一起齐读这里的动作描写,读出卡罗纳的悲伤。 (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那种悲哀是什么样的悲哀? 生:无法形容的悲哀。 师:那个神情仿佛在说什么? 生: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核舟记优秀教学设计

23核舟记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刻的苏轼、佛印、鲁直、舟子,各有各的情态,核舟上的船舱、窗户、对联……,历历可见;层次分明,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加以说明,在具体说明中,先言船舱,再依次言船头,船尾,船顶,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文章以写苏东坡等三人坐在“船头”的情景的第三段为重点,这段用了131字,占全文总字数的百分之三十。 2.要理解文意,首先得读懂这篇文言文,明白文中词句的含意。教学中可逐句逐段讲解,搞清文意,最后归纳小结。 3.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字音、句读念准确,读通文章。 2.讲解文章1、2段。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各自阅读课文。 要求:一、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二、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三、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叫三个学生各朗读一部分。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如何为好,酌情定夺。 三、讲解课文1、2段。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 提问二;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讲解: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

《小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会写4个字。 3.认识偏旁:王字旁“王”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四季的特点,说明了要珍惜时间,时间有限制的,生命也一样,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事。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学习方法:以读感悟法讨论法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偏旁:王字旁“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fāyá 住在孩子完全变回发芽 hǎo jiǔwō niúwán bɑpáyɑpá 好久蜗牛玩吧爬呀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核舟记》教案设计一

《核舟记》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四、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小学四年级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走进《爱的教育》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课前准备: 小说《爱的教育》,并打印目录和“铁匠的儿子”这个故事。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课前交流读书名言。

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很爱读书,他们在大量阅读之后,写出了一句句精典的读书感言。咱们课前说说你喜欢的读书名言好吗?。 二、激趣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师:孩子们,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感悟到了读书的快乐。正如培根所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前几天,你们读了《卡罗纳》这篇课文,谁愿意向同学们介绍卡罗纳这个故事?谁愿意补充?你学完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2、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真诚理解、相互关爱。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读这个故事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书方法)读文章——品句子——谈感受。学生齐读一遍读书方法。 3、大家知道这篇课文节选于哪本书吗?生齐答《爱的教育》 三、走进《爱的教育》。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爱的教育》。首先咱们一起了解怎样读一本书,(师出示)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封面读作者简介、前言、目录等来初步了解这本书,也可以用这些办法来选择你喜欢阅读的书籍。 孩子们,你们想了解这本书吗?请你们拿起桌上的目录快速浏览,想想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2、师:学生交流。 3、师:我读完目录时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我,让我充满好奇,真想一睹为快。经过彻夜长读,我知道书里有一年如一日象大哥哥般照顾驼背同学的卡隆,有在海难

《核舟记》魏学洢 教案 教学设计

《核舟记》魏学洢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德育目标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

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堂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积累和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7《小蜗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7《小蜗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ji ǔ w án b ɑ p á y ɑ p á m ā ma 好 久 玩 吧 爬 呀 爬 妈 妈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 翘舌音“住”,前鼻音“全、变、玩”,“子”在“孩子” 一词中读轻声;“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3.学习新部首“”,“王”当偏旁时,最后一笔横变 成提。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 的音。 4.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5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三、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对 妈 全 回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指导书写“对 妈 全 回”。 (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这四个字的笔顺。 3.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对”左边“又”的第二笔变长点;右边“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直,点要落田字格的中心点上。 “妈”注意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往右上略斜,竖折折钩起笔的竖则落在竖中线上。 “全”的人字头盖住下面的“王”部,“王”部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长横要舒展。 “回”国字框,字体显宽扁。竖画都要微微往里斜, 四横、四竖的间距要均匀。 4.学生描红,练写。(课件出示6、7:出示坐姿图和 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 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教师反馈,写正确,写整洁。 5.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习书写《习字册》生字,端正写字姿势,做到正确、整洁。 【设计意图: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部编版教材规定的小学语文的重点学习内容。】

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学设计4(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学设 计4(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卡罗纳》教学设计4(参考文 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极度悲伤以及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给予的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渲染爱

1、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响起)听了歌曲你想说什么? 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母亲,是给我们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享受万般温暖的母爱时,有一个跟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再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残酷的病魔夺走了他母亲的生命。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卡罗纳(出示课题23、卡罗纳)。 2、齐读课题。 (利用学生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想象失去母亲后的卡罗纳是什么样的、为下文体会卡罗纳的悲痛作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悟关爱 1、体会卡罗纳的悲痛: 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随机板书:巨大悲痛)让我们打开书本,用我们喜欢的方式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

《核舟记》的优秀教案设计

《核舟记》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句读。 2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3了解总一分一总的说明顺序,以及第5段的内部顺序。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语感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口诵心维。鉴于初中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很多,不宜作过高要求,但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就可以了。) 2.点拨法。 (解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必字字落实、句句讲清,只在必要时做些点拨与引导。) 3评点法。 (解说:应当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收放适度,收

而不放,流于死;放而不收,流于乱。) 4.研究法。 (解说:研究需要方法,但更需要一种态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画一个长为29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 画好以后请在长方形内再画一个椭圆,然后可以把这个椭圆看作一只船,请你在船头画3个人,船尾画2个人,船头的3个人中,中间的一个戴着高帽子不少同学说地方太小,画不上。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却知道一个人,他不但能在方寸之间安排这么多人物,而且可以把每一个人的神态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同学们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学习以后,你自然会找到答案。 (解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里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研习课文

2020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小蜗牛 教案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精品课时教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4 小蜗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卡罗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卡罗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卡罗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卡罗纳》是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中的文章。课文讲述了一个叫卡罗纳的孩子失去母亲极度痛苦,在母亲去世后回到学校上课的一天中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关爱的事。 我以提问的方式和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为切入点,一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通过讲述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调动起学生的一种生活体验,感受母爱带来的幸福感。再引出失去母亲的可怜的卡罗纳,引起学生对他的同情。 课文顺利地导入后,我出示一个句式:当卡罗纳时,谁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读课文根据这个句式说话。学生找到一处场景,我就课件出示原文。如果学生找不出来,我就通过适当的过渡语出示,指导学习,让生体会情感,理解卡罗纳的悲伤情绪。 同时,在体现“爱”这一主题时,借助其中一个场景时,同学们围在卡罗纳身边没有说一句话——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卡罗纳的同学,把自己想对卡罗纳说的话写下来,进行写作说话练习,让学生把“爱”说出口。 最后通过播放音乐《爱的奉献》进行升华。 课堂小练笔:以卡罗纳的角度对老师、同学、阿姨说几句话。下面是其中三位学生的小练笔:

敬爱的老师,谢谢你!是你把我从悲痛中拉了回来,是你告诉我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她依然关心着我,依然活在我的身边。 亲爱的同学,谢谢你们给我的关爱。我知道母亲永远都不在了,但她却看着我,我会好好表现,我会快乐地生活下去的。 亲爱的阿姨,谢谢您。您不去拉你自己儿子的`手,却示意他来拉我的手,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就好像是我妈妈拉着我的手。 总体说来,我在把握课文的脉络上是比较清晰的。一个又一个环节下来,学生能体会到两大情感:悲伤和爱。 教学反思: 一、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起了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但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在每一处文章场景教学后,应该多让学生读,反复又多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感悟,然后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表达感情。显然,我讲得太多,而学生说得太少。 二、评价语 整堂课的评价语比较单调模糊,虽然有几处评得还不错,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恩”、“好的”、“不错”等等语言。 课堂要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虽然自己的感情是调动起来了,但因为没有设计好学生的朗读,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很好得被调动。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