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009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0009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0009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0009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08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

第八章

1、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2、有K代表生产成本,那么商品价值W=c+v+m变成W=k+m。

3、资本主义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现实经济活动的影响:

(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2)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

(3)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4、生产成本的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5、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6、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用公式表示W=k+p

7、用P代表利润率,用C表示预付总资本(c+v)那么,利润率的公式是P'=m/c。

8、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

9、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

(1)联系: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2)两者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三,表明的剩余价值的来源不同。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10、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关系。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年利润率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变化。年利润率=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第四,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1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2、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

13、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14、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15、平均利润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6、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不一致是否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就开始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而不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只不过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第三,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17、平均利润的开成,并不排除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超额利润就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从阶级整体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阐明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

19、商业资本就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20、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客观可能性在于:

第一,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式而存在,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1、商品资本的职能要能够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而是专门由商人来担任。

第二,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22、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第二,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2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4、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具体途径是通过价格差额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生产价格出售给消费者,由此获得商业利润。

25、剩余价值分解为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商品的生产价格也就成为生产成本

+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即k+p+h

26、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便是:剩余价值总量/(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27、商业流通费用,它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28、生产性流通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它包括商品的包装费、保管费、运输费等。

29、纯粹流通费用是同纯粹的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它属于非生产性的支出,所以也叫非生产性流通费用。

30、纯粹流通费用,作为投资人,不仅要收回成本,还要取得平均利润。

31、商业店员不仅没有参与对产业工人的剥削,恰恰相反,他们自己也遭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

32、商业店员从事商品买卖的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却能够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3、借贷资本的形成: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4、借贷资本的本质就是:它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形成和服务于职能资本。

35、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它包括:(1)固定资本的折旧费;(2)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部分;(3)用于积累而没有马上投资的剩余价值。

36、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37、平均利润就不能由任何一方独占,而要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让出资本使用权而得到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

38、利息的本质: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9、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是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即:利息率=一定时期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利息的数量则取决于借贷资本总量和利息率两个因素,即: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利息率。利息率的高低是有一定界限的。它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40、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41、在一定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利息率由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

42、资本主义信用分为两类: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43、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44、资本主义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5、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

其次,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46、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47、银行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第一,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

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第三,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是职能资本家。即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

48、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首先,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其次,银行信用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49、银行信用业务分为两个方面: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50、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方式有:票据贴现;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投资业务。

51、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资本家吸收的存款。后者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

52、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53、银行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54、银行资本家既剥削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又直接剥削银行雇员的剩余劳动发。

55、股票价格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股息,另一个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56、股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57、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58、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超经济强制,即存在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并且不存在农业工人对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之间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第二,封建地租无论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第三,封建地租体现着封建地主同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

59、租金=地租+土地上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及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60、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交纳的货币额,它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61、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一和级差地租二。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

62、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土地有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63、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4、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之所以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在

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这是因为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与工业不同。

65、级差地租的源泉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66、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I)是由不同地块的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等条件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67、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68、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做绝对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

69、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

7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土地的私有权垄断之所以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

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71、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地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72、土地价格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是地租数量的高低;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

73、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必然有利于资产阶段,而不利于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者。

74、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生产领域有直接联系的各个阶段、阶层及其成员中进行的。

75、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预算,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途径。

第二,各种服务费用的支付。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A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练习

第二章练习 请选择出正确答案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机器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的出现 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6.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人类劳动的产品 C.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的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E.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7.构成商品的主要特征有 A.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B.一般是人类劳动产品 C.是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的产品 D.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E.是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物质产品 8.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C.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D.使用价值的存在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E.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人与社会关系 E.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10.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 A.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 B.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的饿关系 C.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的关系 D.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 E.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 11.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供求关系 C.纸币发行量

00009《政治经济学》真题:2018年10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属于 C A.重商主义经济学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使用价值 B A.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是抽象劳动创造的 D.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A A.社会价值 B.使用价值 C.剩余价值 D.个别价值 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所执行的职能是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 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剩余产品的出现 6.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 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称为A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循环 D.资本周转 8.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B A.生产阶段 B.销售阶段 C.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 9.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由A 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 B.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构成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 10.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 A.商品价值 B.企业利润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11.资本家投资银行业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当于D A.利息率 B.土地收益率 C.剩余价值率 D.平均利润率 1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B A.劳务输出 B.商品输出 C.货币输出 D.资本输出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A.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B.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得以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A ) A..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2.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D ) 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商品实行等价交换 C.商品实行不等价交换 D.劳动力成为商品 3.通过对G-W-G`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B )A.G-W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B.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W-G`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D.W-G`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是( D ) A.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6.下列公式中,哪个是资本总公式( C ) A.G一G′ B.G一W…P…W一G C.G一W一G′ D.P…W--G-W…P 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8.资本是( B ) A.货币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生产资料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ACE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2.劳动力价值包括( A BCD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C.养活劳动者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E.剩余价值 3.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CDE )A.买与卖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起点与终点不同D.流通媒介不同 E.流通目的不同 4.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C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5.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ABDE ) A.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B.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C.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 D.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E.运动是无止境的 6.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 ABCD ) A.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 B.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 C.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 D.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 E.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 7. 劳动力成为商品 ( ACDE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题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价值 5.具体劳动 6.抽象劳动 7.个别劳动时间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生产率 10.货币 11.价值尺度 12.价格标准 13.价值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①一定有价值②一定没有价值 ③有交换价值④不一定有价值 2.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 ①使用价值②商品的效用 ③供求关系④价值 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 ①有相同的效用②使用价值大小相等 ③都有价值④能满足交换双方的需要 4.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①体力劳动②具体劳动 ③抽象劳动④脑力劳动 5.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④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6.价值的实体是指()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商品体本身 ③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①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生产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③生产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④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④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9.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的是() ①具体劳动②抽象劳动 ③生产关系④劳动生产率

10.在商品的价值形式中,1只绵羊=2把石斧,或=1件上衣,或=80斤粮食,或=1克黄金,或=一定量其他商品,属于() ①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11.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交换中,1只绵羊的价值是通过2把石斧的()表现出来 ①价值②价格 ③使用价值④交换价值 12.一般价值形式同货币形式相比较() ①形式相同,内容不同②内容相同,形式不同 ③内容和形式都不同④内容和形式都相同 13.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 ①使用价值②交换价值 ③劳动④价格 14.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①商品的质量②商品的供求关系 ③商品中包含的转移的劳动量大小④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货币的本质是() ①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③商品交换的媒介④流通的手段 16.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 ①纸币②铸币 ③金和银④观念上的货币 17.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上,是因为黄金() ①有特殊的自然属性②具有社会属性 ③是劳动产品④具有价值 18.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购赊销的情况所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19.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是执行()职能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世界货币 20.商品交换中存在供求规律,()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值提高②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值降低 ③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和价值 ④供求关系只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不影响商品的价值 三、多项选择题 1.有价值的东西() ①必然有使用价值②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③必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④不一定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⑤一定具有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④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C.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 C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出卖劳动的收入 D.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必背大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3.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 2.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哪些? 3.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 试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6. 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7. 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 何为再生产?它的内容是什么? 2. 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 3. 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 4. 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是怎样的? 5.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6.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经济增长方式有哪些类型? 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势 1. 说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2.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3.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 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劳动为基础计量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分、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5.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6.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 7.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或简单商品经济)有哪些作用? (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8.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什么说价值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重视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促进作用? 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1. 社会资源配置的原因、任务、目标是什么? 2. 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 3.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2017年10月自考政治经济学00009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试卷 (课程代码000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A.数学方法 B.系统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 2.自然经济 A.是开放性的经济 B.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 C.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D.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积累理论 C.商品二因素理论 D.劳动二重性学说

5.1只绵羊=2把斧头,是 A.简单价值形式的公式 B.扩大价值形式的公式 C.一般价值形式的公式 D.货币形式的公式 6.资本总公式是 A.W—G—W B.W—G—W C.G—W—G D.G—W—G 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剩余价值 C.资本积聚 D.扩大再生产 8.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消费阶段 9.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被称作 A.利润 B.利息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自考一次通过q39052026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于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 C.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D.生产资料资本家所有制 1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必须 A.完全限制政府干预经济 B.把市场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 C.使市场成为调节经济的唯一手段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3.经济增长的内涵反映的只是 A.经济总量的增长 B.经济结构的优化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第三章货币 ⒈解释下列概念: 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货币拜物教: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尚的权威,许多人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力量,这种现象叫做货 币拜物教。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用公式来表示: 一定时期内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能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用:是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国家信用:即国家直接向公众进行的借贷活动。 企业信用:企业信用即资本所有者与企业作为资本使用者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融资关系。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它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 ⒉价值形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其发展是由商品交换发展过程来决定的,与不同时期的商品交换相适应,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与那种简单或偶然的商品交换相适应,价值形式表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 ⒈解释下列概念 资源稀缺性: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一切时代和社会。 资源配置: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对资源的不同用途和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就是资源配置。 计划调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计划机制。计划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计划根据社会资源按比例配置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便是计划调节。 市场调节: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叫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调节手段的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第二,必须具备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第三,必须具有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权利。第四,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让渡对占有物的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下进行的。 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和开放性。 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运行的。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控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在于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而不是取代或取消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调节和管理。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市场一样,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方式没有姓“社”姓“资”的社会制度属性的区别。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或一般性。这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所服务的社会制度没有姓“社”姓“资”的问题,也不意味着市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没有姓“社”姓“资”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独立存在的,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从中表现出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 。 ①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④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 。 ①以暴力剥夺小生产者,把社会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②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资本家通过节制享受欲望来发展社会生产 ④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3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会使()。 ①社会资本总额增加②个别资本规模扩大

③剩余价值总量增长④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4 、资本集中是 ( ) 。 ①单个资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②全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③把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④地主剥夺农民土地,把生产资料土地归自己所有 5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 ) 。 ①总资本的大小②不变资本的大小 ③可变资本的大小④生产规模的大小 7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 。 ①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②生产资料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 ③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④劳动力就业量日益减少 8 、个别资本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①资本积累②资本积聚 ③资本集中④资本垄断 9 、个别资本通过股份制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①资本积累②资本积聚 ③资本集中④资本剥削 10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 。 ①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④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二、多项选择选题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1. 解释下列概念: (1)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2)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3)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也可能发生背离:一方面,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产生背离,价格受外在条件影响(如供求关系)偏离商品的价值量;另一方面,价格与价值在质上也可能偏离,价格可以不是价值的表现,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 (4)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执行此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5)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6)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7)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8)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必须是足值的金或银。世界货币的职能,首先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其次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外国购买商品;再次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9)外汇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所谓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所谓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的静态含义是动态含义的抽象和发展。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形式包括银行存款、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公司债券、外国钞票等。(10)汇率 外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实际上,汇率是一种价格,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也就是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价格,所以汇率又称为汇价。由于各个国家货币的币制不同,两国货币兑换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比率即兑换率来进行,因此汇率又称为兑换率。在外汇市场上,汇率要标示出来,此时的汇率又称为外汇牌价。银行要把汇率作为外汇买卖的标准,这样,汇率又称为外汇行市。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与答案 (湖北专升本网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

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力 3.剩余价值 4.必要劳动时间 5.剩余劳动时间 6.不变资本 7.可变资本 8.剩余价值率 9.绝对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 12.工资 13.计时工资 14.计件工资 15.名义工资 16.实际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 ③劳动力④货币 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 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 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 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 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 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 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 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 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 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 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 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 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 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 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 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 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 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 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 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 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 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 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 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 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 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 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