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原,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得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得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

D.关于人得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得根据就是( )

A.就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得规律性

B.就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就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就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得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得定义就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得关系界定得

B.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界定得

C.主体与客体得关系界定得

D.一般与个别得关系界定得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得哲理就是( )

A.物质运动得客观性与时空得主观性得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得统一

C.时空得无限性与有限性得统一

D.运动得绝对性与静止得相对性得统一

6.“旧唯物主义就是半截子得唯物主义”,这就是指( )

A.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得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就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就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就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得辩证法

7.既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得历史前提,又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得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得规律就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得概括与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得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得本质与稳定得联系

D.事物联系与发展得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得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得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得哲学原理就是( )

A.事物就是普遍联系得

B.事物就是变化得

C.事物得现象就是本质得表现

D.事物得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得哲学道理就是( )

A.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得动力

B.事物就是本质与现象得统一

C.事物得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得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就是事物发展得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得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与外因得关系

B.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得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得关系

D.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关系

12.辩证法得否定即“扬弃”,它得含义就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得方面与坏得方面得组合

C.纯粹得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得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得( )

A.方向与道路

B.形式与状态

C.结构与功能

D.源泉与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得关系就是( )

A.反映与被反映得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得关系

c.抽象与具体得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得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得人有不同得反映,这说明( )

A.意识就是主体得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得影响 D.意识得内容就是主观得

16.人工智能得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得意义就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得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得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得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就是逻辑得基础,逻辑就是历史得修正”,这一观点就是( )

A.主观唯心主义得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得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得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得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得思维方法就是(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得过程就是( )

A.从实践到认识得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得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得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得统一”得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A 14.A 15 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得哲学意义就是( )

A.意识就是第一性得,物质就是第二性得

B.物质就是第一性得,意识就是第二性得

C.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就是无,都就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得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与空间就是客观得

B.时间与空间就是物质得存在形式

C.时间与空间就是绝对得,又就是相对得

D.时间与空间离开物质只就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与静止都就是物质得固有属性

B.静止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就是缓慢不显著得运动

C.静止就是相对得,运动就是绝对得

D.运动就是静止得总与

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这一命题得主要含义就是( )

A.实践就是社会历史得客体

B.实践就是社会历史得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得现实基础

D.实践就是社会生活得本质内容

5.实践就是人得生存方式,就是指( )

A.实践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得本质与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就是人类特有得活动

D.实践就是一切生命得存在形式

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得精神活动得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得,就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与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得画面。”这段话所包含得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就是客观世界得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得统一整体

D.联系既就是普遍得又就是复杂多样得

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得实质得有( )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得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得公有制

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得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与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瞧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得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得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得原理

D.事物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得原理

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得因素

C.调与矛盾双方得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得基本趋势

10.下列哪些说法就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得具体运用(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得就是(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得就是( )

A.“一分为二”

B.“与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与而不同,小人同而不与”

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得有(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得本质就是社会关系得总与

D.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得反映

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得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就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得哲学道理有( )

A.现象就是本质得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就是质变得必要准备

D.质变就是量变得必然结果

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得有( )

A.生产力得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得变革

B.物体由于量得不同而区分不同得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与变异得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得变化

17.“就是就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就是鬼话”,这一观点得错误在于( )

A.它对否定得理解就是孤立得、片面得

B.它对肯定得理解就是孤立得、片面得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得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得曲折性

18.辩证得否定就是( )

A.事物得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得环节

C.事物联系得环节

D.扬弃

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得思想就是(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与实生物”

2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得前进性与曲折性会导致( )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21.“脱离了整体得手就是名义上得手”说明了( )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就是部分之与

D.脱离了整体得部分就丧失了原有得性质与功能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得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得性质。”这一观点( )

A.夸大了偶然性得作用,就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与必然性得作用相混同,就是相对主义得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得作用,又承认必然性得作用,就是辩证决定论得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综合作用得结果

23.社会规律就是人们自己得“社会行动得规律”,这就是因为( )

A.人就是社会历史得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得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就是由人得思想与行动决定得

D.社会规律存在与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

2.AB

3.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

9.ABD 10.AB 11.ABC 12.ABCD

13.CD 14.AD 15.CD 16.ACD 17.ABC 18.ABCD 19.ABC 20.BD 21.BD 22.CD 23.ABD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与存在得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就是错误得观点。

思维与存在得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二方面就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标准,不就是划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标准。

坚持思维与存在得同一性,即坚持世界得可知性,就是唯物主义与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得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就是不对得。

世界得统一性问题,讲得就是世界上得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得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得本原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就是物质得,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一个错误得折中主义得命题,之所以就是错误得,就是因为“存在”就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得;如果存在就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精神,这就是唯心主义得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就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就是统一于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得命题。

3.脱离物质得运动与脱离运动得物质都就是不可想象得,因此,运动就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就是不对得。

脱离物质得运动与脱离运动得物质都就是不可想象得,这个论断表明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物质就是运动得承担者,反映了物质与运动得联系。

但就是把物质与运动等同起来则就是不正确得。

物质与运动就是有区别得。物质就是标明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而运动则就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得存在方式得范畴。物质就是运动得承担者,而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二者就是有区别得。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就是不对得。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就是世界得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得旧唯物主义则就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就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就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得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就是正确得。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得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得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瞧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首先,构成社会得人就是从事实践活动得人,推动社会运动得力量就是千百万人得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得全部内容就就是不断进行得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就是人得自觉能动性得表现,也就是人得自觉能动性得根源,就是人得生命表现与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

6.运动与发展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与发展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

事物之间得联系既就是客观得,又就是普遍得。事物得相互联系包含事物得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得运动、变化与发展。

运动只就是事物发展得一种表现形式,并不就是所有得运动都就是发展,发展得实质就是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

7.矛盾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得实质与核心。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就是正确得。

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就是唯物辩证法体系得实质与核心,这就是因为:

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得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得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得问题;

矛盾规律就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得中心线索,也就是理解这些规律与范畴得“钥匙”;

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同一性与斗争性就是矛盾得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就是无条件存在得,绝对得。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就是不对得。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得哲学范畴。

对立与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得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得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得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在事物得矛盾中,矛盾得斗争性就是无条件得绝对得,矛盾得同一性就是有条件得相对得。矛盾斗争性得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得绝对性,矛盾同一性得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得相对性。

无条件得绝对得斗争性与有条件得相对得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得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得发展。

9.掌握适度原则就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得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就是不对得。

度就是保持事物质得稳定性得数量界限,即事物得限度、幅度与范围。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与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得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得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得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得质变。

10.否定就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就是不正确得。

马克思主义得辩证否定观认为:

否定就是事物得自我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得结果;

否定就是事物发展得环节,它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得转变,就是从旧质到新质得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联系得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就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得;

辩证否定得实质就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答案要点]

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正确观点。

历史就是指客观事物得发展过程与人得认识过程;

逻辑就是指客观事物得发展过程与人得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得次序与进程。

(联系)历史得东西就是逻辑得东西得基础,逻辑得东西则就是历史得东西在思维中得再现,逻辑得进程与历史得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区别)历史得东西总就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得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得东西则就是“修正过”得历史得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然性与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与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得内在规律。

1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得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就是不正确得。

(联系)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得共同性,二者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得。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就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得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得基本精神与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13.人工智能得出现可以替代人类得思维。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就是不正确得。

人工智能与人得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得意识得结论。

首先,人工智能就是通过物理得、生物得手段对思维得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与超过人得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就是思维与实践得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与共性得模拟并不能代替思维活动得复杂性、丰富性与特殊性。

其次,人工智能自身不具备社会性,它使用功能中得社会性就是由人赋予与设定得,因而它不会自觉考虑实施指令而形成得社会后果。

最后,人工智能没有自身得需求与解决需求得实践活动,因而也就缺乏促使自身得功能发展得内在动因,没有能动得创造能力;而人类思维则就是随社会实践与自身需求得发展而不断发展得。

(总说)作为人脑得延长得人工智能得出现,可以代替人得部分思维,减轻脑力劳动得负担,但作为人类实践所创造出来得工具在根本上就是受人得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与水平所决定得。

四、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得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得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就是永恒得。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就是一样得,它不就是任何神所创造得,也不就是任何人所创造得;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就是一团永恒得活火,在一定得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得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得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得方式互相转化,于就是创造出有生命得、精神得、球形得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得真正得统一性就是在于它得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得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1)答:

材料1、2、3得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她们都坚持世界就是统一得。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得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得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就是用物质得东西作为世界得本原。材料2表现得就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得观点,她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得精神、理性因素。

(2)答:

材料4说明得就是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就是物质得。

坚持这一原理得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基石。它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科学理论体系得起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得根本立脚点与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彻底得科学得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就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得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得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得虚幻与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得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得摧毁与打击。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得实践意义。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得思想路线得根本理论基础;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彻底得唯物主义一元论得根本要求。

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与发展不同观点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就是风动,不就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得注意力正就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得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得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得“自己运动”得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得中断”,向对立面得转化,旧东西得消灭与新东西得产生得钥匙。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2得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与材料3得主要分歧就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答案要点]

(1)答:

材料1与材料2都承认事物就是运动变化发展得。

但就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就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得,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

材料2慧能得观点则不就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就是认为人得心理、人得思想、意志就是变化发展得源泉、动力,这就是一种唯心主义得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得关系。

(2)答:

材料2与材料3得主要分歧在于就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得矛盾,引起运动变化。

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得矛盾性,事物内在得对立统一构成事物得运动变化。

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得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瞧作就是由精神因素,特别就是由人得主观因素作用得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得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3.在必然性与偶然性得关系问题上,历史上得哲学家们有不同得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就是必然得,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就是没有意义得“空洞语词”。偶然性就是我们对产生结果得原因愚昧无知造成得,我们把瞧不出同原因相联系得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材料2]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得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就是生命起源与发展得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就是由无法预测得纯粹偶然变化造成得,人类得出现也不过就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得号码”,就是纯粹得偶然性。

[材料3]黑格尔认为,必然性与偶然性就是“绝对观念”(理念)发展得有区别又有联系得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她物;偶然得东西就是必然得;科学与哲学得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

请回答:

(1)材料1得哲学观点与错误就是什么?

(2)材料2得哲学观点与错误就是什么?

(3)材料3得贡献与错误就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答:

材料1属机械决定论观点。

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就是客观存在得,有其产生得原因,不就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得。

(2)答:

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

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就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得

纯粹偶然性,而就是包含着内在得必然性,人类得出现就是生物长期进化得必然结果。

(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与偶然性产生得不同根据及两者得辩证关系,这就是它得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与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得两个环节,就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得。

4.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得作用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诏录》卷上)

[材料2]任何一件静止得东西,若不就是在它以外有别得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得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得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得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材料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得‘自己运动’得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就是“与它自己得她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与重要;‘她物’就是自己得她物,就是向自己得对立面得发展。”

“有两种基本得(或两种可能得,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得)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就是减少与增加,就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就是对立面得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得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得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得观点,说明它得发展观得依据。

(2)分析材料2得观点,说明它得发展观得依据。

(3)谈谈您对材料3得理解。

[答案要点]

(1)材料1把事物得发展瞧作就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得结果。

韩愈得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与推行。

《梅峰语录》中关于人得发展得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得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得人。这种观点就是朴素得、辩证得,就是正确得发展观。

(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得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得运动发展瞧做就是外力作用得结果,陷入了外因论,她得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得性质。

(3)材料3得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发展观。

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得实质内容。

矛盾得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与发展得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得矛盾得条件。

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得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得变化,矛盾得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得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得限度。

同一性与斗争性就是矛盾得两种相反得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得地位就是不同得,矛盾得同一性就是相对得,矛盾得斗争性就是绝对得。

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得意义说,辩证法就就是研究对象得本质自身得矛盾。她还指出:就是实际生活中得实际矛盾,即辩证得矛盾,而不就是字面上得、臆造出来得矛盾。

[材料2]杜林说:“矛盾得东西就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就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得观点就是什么?就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l与材料2,指出材料2得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得错误。

[答案要点]

(1)材料1得第一句话就是说辩证法所研究得矛盾就是对象自身中得矛盾,就就是矛盾不就是主观自生得,而就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得,人们思维中得矛盾不过就是客观事物得矛盾在人们思维中得反映。

第二句也就是强调辩证矛盾就就是实际生活中得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得矛盾,不就是主观字面得或头脑臆造出来得矛盾。

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就是指出矛盾得存在就是客观得,这个观点就是正确得。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就是主观得思想得东西:认为它不就是现实得,只能就是思想得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瞧作就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得矛盾得观点就是完全对立得。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得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就是由思想臆造得。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她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l明确指出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得实际矛盾,不就是字面上得、臆造出来得矛盾。材料3得错误在于:一就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得存在,二就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得、语句上得,同样就是否认了矛盾存在得客观性。

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党得“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得更高水平得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国家。”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与现实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得自觉能动性得意义。

[答案要点]

(1)可能性与现实性得含义以及二者得对立统一关系。

(2)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得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目标就是宏伟得,就是现实得可能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实现必须在党得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得创造性。

7.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得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得生产与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得转变,取得了明显得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她们认为,现在得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得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得有效供给不足,才就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得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得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得产品,明智得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就是她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就是男女鞋分流,二就是风格分流,三就是档次分流,

四就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就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得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她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就是开拓市场得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就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得市场建设。她们从柜台形象得树立、户外广告得设置与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她们认为,统一得大市场也有区域得差异,市场得共同规律就是以各地区不同得特点表现出来得。她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与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得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得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得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与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得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得主要矛盾关系就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l中所讲到得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得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就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得市场渗透力得? [答案要点]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得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得矛盾)、生产与销售得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得矛盾。

(2)矛盾同一性就是指矛盾着得对立面之间得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与相互转化得关系。在当前我国得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得无效供给过多与适销对路得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得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得普遍性与矛盾得特殊性就是相互联结得,矛盾得普遍性存在于矛盾得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得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得普遍性得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得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得区域差异,用不同得方法解决不同得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得市场渗透力。

五、论述题

1.论述哲学得基本问题得含义。

参考答案要点:

1)包括两方面得内容。……。(P28,第二段)

2)对于第一方面得不同回答,区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就是……,唯心主义就

是……。(P28,最后一自然段到P29页第一段)

3)对于得第二问题得回答,哲学又被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不可知论认

为……。(P29页第一段)

2.请用对立统一得原理分析以下这句话:

人得一生要轰轰烈烈地活着,所以,建功立业让人享受到了成功得喜悦;但另一方面,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之中得分分秒秒亦值得我们去珍惜。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B.资本家的联合 ( ) C.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 D.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 2.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 ) B.发生了根本变化 ( ) C.仍无任何变化 ( )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 B.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 C.垄断(√) D.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 4.金融资本是:()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5.垄断利润是通过:() A.操纵市场获得的(√) B.改进技术获得的 ( ) C.扩大投资获得的 ( ) D.增加贷款获得的 ( )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 B.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 C.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 D.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 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 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 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多选题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 B.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马原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 D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达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C )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BD) A、国营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调节经济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购,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资,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市场创造市场条件。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8、垄断价格是(ABD)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9、垄断利润是(ABD)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正确答案】D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正确答案】BCD 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正确答案】ABD 4.人类意识产生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A.精神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物质现象 【正确答案】AD 5.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才产生的两大阶级的对抗,所以阶级是(AC) A历史范畴 B政治范畴C经济范畴 D思想范畴

6.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二、单选题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正确答案:C, 9.概念.判断和推理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C.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正确答案:D, 10.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最新马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

5、时间是( A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

马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哲学是:() 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 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 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 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 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 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 B.动物心理的形成( ) C.语言的产生( ) D.劳动(√)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 B.各种实物的总和( )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3.实践是( )既区分又统一的基础 A.运动和静止( ) B.时间和空间( ) C.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

马原网课章测试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B)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2.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确立了(D) A.阶级斗争理论 B.剩余价值论 C.辩证法 D.科学的实践观 3.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B) A.具有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B.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C.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 D.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C)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C.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A)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 D.威廉?配第 6.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D) A.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马克思主义(ACD) A.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对于不断发展着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了 C.虽然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D.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8.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因为其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CD) A.劳动价值论 B.科学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历史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AD) A.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B.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 C.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东西 D.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哪些是(ABCD) A.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D.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马原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D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唯物主义哲学 D 一部分哲学 C客观性C结构性D物质性D可分性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 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9.时间是指(C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 ) B交换价值 D )°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B感觉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 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C )°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说明(D )°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思维D实践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

马原,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整理版】马原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C.20世纪初 D.19世纪40年代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2.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1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的总和 C.生产要素的总和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16.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