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

第22 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能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知道各民族互相学习、影响,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 .《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首优美和谐广为传诵的民歌,它产生在()

A .匈奴族

B 、羌族

C 、柔然族

D 、鲜卑族

*2.你同班4 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3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4.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5.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A. 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 B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 ?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8.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 .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9.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题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请回答:①魏主指谁?②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③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

据是什么?

④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2、问答题

“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

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话

*三、课堂延伸

〖老马识“图”〗

1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移大致方向,并标出北方少数民族迁移的大致范围和人口分布地区。(提示:做以下图例:北方少数民族迁

移方向;北方少数民族迁移大致范围;人口南迁方向;人口南迁分布地区)

2、“五胡”指的是哪些民族?

3、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D

2、D

3、A

4、D

5、A

6、D

7、A

8、C

9、C 10、D

一、课堂回顾

1、①孝文帝。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

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特别是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建的经济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

语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三、课堂延伸1、(略)

2、匈奴、鲜卑、羯、氐、羌

3、为南方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促进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设计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第第1919课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具体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2.通过表演历史小短剧孝文帝设巧计迁都,加深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而成的,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认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孝文帝改革(2)难点初步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就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吸收.交融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本课教学应侧重指导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加强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图片和材料,理解“胡汉融合”呈现出的和谐历史趋势。 引导学生从南方六朝对江南开发,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处于什么状态,又具有什么特征这一角度,来导入新课。 【进入新课】 一. 一.边疆民族的内迁边疆民族的内迁出示材料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五胡六国.采桑图耕耙图扬场图 1.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学生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 2.他们内迁到了什么地方(学生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黄河流域) 3.边疆少数民族为什么内迁(学生东汉以来,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补充兵源和劳动力的目的) 4.内迁之后的民族过得什么生活(学生进入内地后,汉族统治者不断向内地各族征收重税,征派兵役.徭役,甚至把他们掠卖为奴婢) 5.他们为什么回受制于汉朝统治者(学生因为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24分) 1.416÷4的商是( )位数,33×23的积是( )位数。 2.7 3 读作( ),它的分子是( ),分母是( )。 3.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张银行卡厚约1( ),面积约是40( ); (2)游泳池的面积约是1200( ); (3)一张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 (4)一座大桥的载重量是60( ); (5)一枝粉笔重约3( ); (6)一只小猫重约2( ); (7)小冬妈妈每天工作8( )。 4.7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米=( )分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吨=( )千克 9000克=( )千克 3时=( )分 5.一个周长为8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面积是( ) 平方厘米。 6.□2×35,当□里填( )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 7.猜一猜,选一选。 二、明辨是非(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分) 1.一只小鸟重约100千克。 ( ) 2.1平方米地面上大约可站12名同学。 ( ) 3.29×11的积大约是300。 ( ) 4.右图的运动是旋转。 ( ) 5.三个小朋友分别出生在海南、广州、上海。龙龙从未到过上海,青青出生在 上海,月月不是在广州出生的。那么,龙龙出生在海南。( )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与算式90×270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 A、900×27 B、9×270 C、90×27 2.下面每组数字和文字中,数字和文字都是轴对称的有( )。 A、 0和禾 B、8和水 C、8和王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03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能力方面: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民族融合。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北魏是怎么样发展前大起来的,还有北方似乎如何实现统一的呢?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从西晋末年开始,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各族人民和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的社会背景: 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自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南迁。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并逐步过上定居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杰出首领拓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改革的主要内容: 出示孝文帝改革内容并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改革的作用。 北魏建立以后,文武百官没有俸禄,战时掠夺,平时贪污,成了官吏发财的手段,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造成北魏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一方面给官吏发俸禄,一方面严禁贪污,规定贪赃绢一匹即处死刑,而且令下以后马上执行,当年就惩办了40多个贪污的官员。 由于长期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许多人成了无地的流民。大量流民的存在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因为拥有土地的农户越少,国家所能收的土地税就越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北魏政府从485年开始,将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得到土地的农民需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兵役和徭役。这项措施没有触动大地主的利益。实行这一措施的结果是: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实际是鲜卑统治者学习汉族统治经验的一个突出事例,即通过控制农民和土地获得财富,以保证封建政府的收入。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也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在迁都前后还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他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汉话、鼓励同汉人通婚。以上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更好地吸取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 3)、改革的历史作用: 归纳: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并加以具体阐述。(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北方各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注意施肥、选种、饲养等技术的提高。手工业者的地位也起了变化,他们由官府控制,改为允许民间生产,有些工匠还当了低级官吏。商品交换也日趋活跃,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几乎完全废弃货币,迁都洛阳后,首次铸行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改革之后,汉族地主阶级的地位得到提高,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鲜卑贵族也完全摆脱了部落旧俗,完成封建化过程,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关系得到了调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改革是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改革又反过来促进了各族的进一步融合。自五族内迁以来的二百年间,上百万人口从北而南,十几个政权交替,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虽然仍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但民族融合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促使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三年级数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2. ÷9=102……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3.拉开抽屉是( )现象,拧水龙头是( )现象。 4.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 ,4份是这根铁丝的? ?? ?? 。 5.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是120( ),体重是32( )。 一只兔子重约2( )。 一张课桌面的面积是35( )。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3( )。 6.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000千克=( )吨 7.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宽是8厘米、长是12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在 里填上“>”“<”或“=”。 4500克4千克 3000千克3吨 27 57 1 8 19 710 78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所有的分数都比1小。 ( ) 2.下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2 3 。 ( ) 3.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 ) 4.59,58,78相比较,最大的是59。 ( ) 5.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3 g 。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空1分,共6分) 1.下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分数表示出来。 2.( )的商中间没有0。 A .406÷2 B .969÷3 C .848÷8 3.29×34,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3去乘29,结果是( )。 A .87 B .870 C .8700 4.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A .18 B .24 C .36 5.有三块铁皮,面积分别是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 )的铁皮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 A .9平方分米 B .90平方分米 C .900平方分米 四、计算。(1题6分,2题12分,3题8分,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 80×50= 15×20= 240÷3= 35×4= 312÷3= 720÷2= 57-27 = 35-25 = 1-29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85÷5,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填. 2.62×15的积的个位上的数是,32×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3.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操场的面积大约是4000. 足球场宽15. 三年级的小学生走一步大约是30. 书中的一张纸约重1. 一节课40. 4.下午3时整,分针和时针成角;上午7时整,分针和时针成角. 5.在横线里填上“>”“<”或“=”. 6.1元60角 2时100分 605×21200 234÷2115 23平方分米230平方厘米 6.8m2=dm2 3000dm2=m2 5000克=千克 3吨+100千克=千克 7.一个长9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可以剪成个边长为2分米的小正方形.8.一袋面粉重50千克,40袋这样的面粉重千克,合吨. 9.看一看,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再涂个小格,涂色部分

就占整个图形的. 10.甲、乙、丙、丁四个人比高矮.甲说:“我不是最高的,但比乙和丁都高.”丁说:“我没有乙高.”他们四个人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是. 11.如果用同样长的小棒按如下方式摆三角形,那么摆5个三角形要根小棒. 12.用12根小棒(长1dm)摆长方形或正方形. (1)摆出的图形中,的面积最大,是dm2 (2)摆出的长方形中,最小的面积是dm2. 二、精挑细选.(每题2分,共10分) 13.一个三位数除以4的商仍然是一个三位数,那么被除数的百位不可能是()A.3B.4C.5D.6 14.“9690”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A.九个千,九个百B.九个百,九个十 C.九个千,九个十 15.一个保险柜的密码是一个四位数,密码的后两个数字是6和4,若密码是下面某个算式的乘积,则这个算式应该是() A.63×28B.17×91C.29×27 16.一本故事书,淘气说:我5天看了120页,丽丽说:我3天看了75页,()看得比较快. A.淘气B.丽丽C.无法确定 17.下面的现象中,()不是平移. A.吊车上物体的上下移动B.手表上秒针的走动 C.伸缩门的移动 三、我是精明的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18.一个三位数乘9,积不一定是四位数..(判断对错) 19.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判断对错) 20.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88.(判断对错) 21.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判断对错)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课程标准〗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学习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 通过列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学会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养成。 通过共同分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影响,学生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思考“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史实,知道各民族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培养其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 学生通过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促进其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和已有经验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对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实生活中,民族间友好交往的事实对学生的影响较深。 2. 初一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史实,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材分析〗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所以,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材处理 1. 将课文中的第一目(楷体字部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列为学习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 一填一填:(20分每空1分) 1. 680÷5的商是(),它是一个()位数。 2. 408÷4商的中间有()个0。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千克=﹙)克8吨=﹙﹚千克5000千克=﹙﹚吨 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 5.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淘气买4辆玩具车用了104元,平均每辆玩具车()元。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每题2分) 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必须() A. 比除数大 B. 比除数小 C. 和除数一样大 2.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0。 A一定有0 B一定没有0 C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 4. 把23连续加15次,结果是()。 A. 38 B.345 C. 354 5.下面算式中,商中间有0的算式是() A. 269÷8 B. 504÷2 C. 315÷3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6分每题1分) 1.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2. 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 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 和相等. ( )

5.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4公顷。() 6. 面积是1平方米的图形一定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四、计算: 1.口算(5分每题0.5分) 25×2= 106-28= 30÷6= 250-150= 16×3= 540÷9= 15 0+90 130×3= 8×50= 40÷4= 2.笔算下面各题。(8分每题2分) 321÷3168÷4 68×15 45×26 3.递等式计算(12分每题2分) 176÷8×5 90-90÷2 28+12×2 0×65÷5 145÷5×26 (700—645)×62 五. 看图,算一算。(4分每题2分) 六.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8分每题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识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理解:民族大融合;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北魏的建立:(1)时间:(2)地点:(3)民族: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2)作用: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语言:(2)服饰:(3)姓氏: (4)联姻:(5)汉制:(6)学礼法,尊孔子: 合作探究: 1、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 2、链接生活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 精讲点拨: 1、民族融合与汉化不等同。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 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精讲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 2、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各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各族人民经历了一场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变动,逐渐接受农耕定居生活和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魏 C.东魏 D.北齐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氏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 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 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2.在算式÷=15……8中,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3.在05÷9中,如果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4.如果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一个0,则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鸡蛋重约60()。汽车的载质量是5()。小华的体重是40()。教室地面的面积约48()。 一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80()。 电脑屏幕的面积约8()。 6.3000千克=()吨5吨=()千克 1200平方分米=()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7.前进中的自行车的运动是()现象,行驶中的车轮的运动是()现象。

8.一个西瓜被平均切成了7块,小明吃了其中的3块,他吃了这个西瓜的,还剩下这个西瓜的。 9.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8 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5分) 1.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990。 () 3.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 4.1 kg铁皮比1000 g棉花重。 () 5.把一堆桃分成4份,每份是这堆桃的。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00小得多,可能是()。A.40×45 B.48×24 C.31×32 2.地球自转的运动是()现象。 A.旋转B.平移C.对称 3.29×34,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3去乘29,结果是()。A.87 B.870 C.8700 4.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每份是这张纸的()。 A. B. C.

上历史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大屏幕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的情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时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课件展示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 2、(课件展示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图片) 3、动动手:回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用方向箭头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上画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迁徙方向。 4、(课件动态显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图)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请阅读课文,说说具体情况。 5、(课件显示民族融合趋势表现图)在学生归纳后,进一步指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6、课件展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换位思考:在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中,假若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活跃作答) A、“顺者昌,逆者亡”,我要顺应潮流,采取汉化措施,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从而稳固我的政权。 B、汉族文化比我们先进,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祖母冯太后的许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汉人学习的吗?只有向汉族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停滞不前,我们的民族岂不是越来越落后? C、鲜卑人在生活习俗上、礼仪制度上还很落后。只有改变我们民族落后的习俗,向汉族学习,才能加强同汉族的联系,促进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巩固我的政权。 D、我要移风易俗,吸收中原的文化,用汉族先进的礼仪文化来治理国家,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7、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方面展开改革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 8、其中,迁都洛阳是孝文帝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课件动态显示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示意图)问:北魏建立时,定都在哪里?孝文帝后来想把都城迁往哪里呢? (学生答后)继续设疑: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学生小两组竞相回答,)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能看图说出西晋西部和北部大量涌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分布地区,学习试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列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具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教科书,具体感知这一历史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史实,在结合课后收集的民族友好交往的小故事,加深对这一时代民族大融合特征的理解;采用问题探究学习法,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多角度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提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史实,培养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实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魏晋南北朝的前面是中国的秦汉时期,历史特征是大一统,它的后面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历史特征也是大一统,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但他绝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低谷。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提问:①江南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②有哪些边疆少数民族迁徙到中原地区? ③这些少数民族最初生活在什么地方?现在他们又来到了什么地方?(课件演示)这些是什么人居住的地方? ④由于他们生活的地方不同,那么他们和汉族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区别吗? ⑤有着这么多的不同,他们还能和平相处吗?尤其是汉族统治者不断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征派兵役。甚至把他们掠买为奴隶。更加剧了民族矛盾。 ⑥如果不能和平相处的话,怎么办?如果有矛盾的话,怎么解决呢?(由学生讨论,得到答案) 这一时期每一个少数民族为了在共同的土地上生存下去,都展开了纷繁复杂的战争,各族人民多次起义反抗汉族统治者,并先后在北方建立起一些割据政权。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各个民族为了共同对抗他们的敌人,相互联合起来,在联合的过程中,逐渐对各个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出现了认同感民族之间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叫做十六国时期。十六国在中原大地上象走马灯似的来去匆匆的过客。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最终结束了十六国时代的是公元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北魏实现了前秦以后的又一次统一,前秦保持北方的统一不到10年,北魏的历史,远比前秦威武壮观,意义也极为深远,引得多年来人民探寻鲜卑族的历史渊源(讲述鲜卑族拓跋部的发展史)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6分) 1.256÷4的商是( )位数,256乘4的积是( )位数。 2.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台电脑显示屏的屏幕面积约10( ) 小明的体重约30( ) 小明的身高是1.35( ) 一辆货车载重20( ) 4.2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要使□58÷5的商是两位数,那么□内最大能填( )。 5.如右图,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 cm2,那么图A 的面积是( )cm2,图B 的面积是( )cm2。 6.已知12×6=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2×60=( ) 120×60=( ) 720÷6=( ) 72÷12=( ) 7.在○里填上“>”“<”或“=”。 18×13○18×14 17×40○170×4 120÷5○100÷4 15×15○14×16 111÷3○222÷6 123×6○321×3 8.一个除法算式,除数是12,商是15,余数是7,那么被除数是(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 1.(7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990克1千克 92×6600 96÷2÷496÷8 505÷5475÷5 2.(4分)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个橘子重100,10个这样的橘子重1. 小明身高124,体重32,每天喝牛奶300. 一辆载重5000的卡车共运5台机器,每台机器重815. 3.(2分)从上午8时到中午12时,钟面上的时针按方向旋转了度. 4.(4分)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乒乓球的体积大约是33. (2)一盒纯牛奶的净含量是250. 5.(2分)平年有天,闰年有天. 6.(2分)爸爸到银行去存钱,8:05到了银行门口,银行还没开门,结果等了35分钟,这家银行时分开门. 7.(1分)把一条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长米,每份占这根铁丝的. 8.(4分)学校教学楼前有一个面积是54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坛,它的宽是6米,长是米,要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栅栏,栅栏的长是米. 9.(2分)5个草莓可以换2个桃子,3个桃子可以换1个柿子.2个柿子可以换个草莓.10.(2分)282元最多可以买条裤子,还剩下元.

二.判断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11.(2分)1再加上1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得最小的合数.(判断对错) 12.(2分)两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判断对错). 13.(2分)一种练习本每本1.4元,小明有10元钱,他最多可以买7本这种练习本.(判断对错)14.(2分)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判断对错) 15.(2分)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不一定相等.(判断对错) 三.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16.(2分)将4千克油平均装在8个瓶里,每瓶装() A.B.千克C.千克D.千克 17.(2分)小王、小李、小张三人中有教师、工人、工程师各一人,已知小张比工人年龄大,小王和教师不同岁,教师比小李年龄小,那么()是教师. A.小王B.小李C.小张D.小王和小李 18.(2分)看书时眼睛距离书本大约()比较好. A.30毫米B.30厘米C.30分米 19.(2分)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B.等腰梯形C.平行四边形D.等边三角形 20.(2分)□24÷53的商是一位数,并且没有余数,□里可以填() A.2B.3C.4 四.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9分) 21.(8分)直接写出得数. 240÷4=200÷2=50×8=60×6= 72×0=50÷5=110×3=480÷8= ﹣=+=+=+=

七年级历史上:第22课_北方的民族汇聚_导学案北师大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班级:姓名:小组:编号: 审批人: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概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知道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改革家。 2.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认识到改革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预习检测】 请看课文第113页“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一目的图文,回答下列1-2题: 1.东汉魏晋以来,内迁的“五胡”指哪些少数民族? 2.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生活方式、习俗方面呈现出什么趋势?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114-115页“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这些民族?为什么?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历史背景 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 ______________,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②______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流。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 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②汉化措施 措施改穿_________; 学习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 与汉人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测试(2)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 一、填一填。(25分) 1.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乘2,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就( )。 2. 900÷6的商是( )位数,商的末尾有( )个0。 3. 25×12的积的末尾有( )个0,积是( )位数。 4.在△÷□=5……5中,□最小是( )。 5.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的运动是( ),电梯的运动是( )。 6. 6□5÷3,要使商的中间有0,□中最大可以填( )。 7.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土豆重300( ) 一箱苹果约重10( ) 手机屏幕的面积约是100( ) 淘气卧室的面积是12( ) 粉笔盒的一个面的面积约是1( ) 一头犀牛重约2( ) 8. 12平方米=( )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吨=( )千克 9.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10.在一个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里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在统计原始数据的时候,可以用画( )字的方法,一个正字代表的数量是( )。 二、二明辨是非。(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0分) 1.分子是1的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大。 ( ) 2.把一个西瓜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1 。 ( ) 3 3.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 4. 25×28的积的末尾没有0。 ( ) 5. 6平方分米=60平方厘米 ( ) 三、三火眼金睛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从镜子里看的样子是( )。 A. B. C. 2.淘气的身高是152( )。 A.米 B.分米 C.厘米 3.把两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12 B. 4 C. 8 4.一头成年鲸鱼的体重约是20( )。 A.吨 B.千克 C.克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 )。 A.一定是两位数 B.一定是三位数 C.是两位数或三位数 四、四认真审题,细心计算。(22分) 1.口算。(8分) 20×50= 22×20= 600×0= 448÷4= 440÷4= 30×15= 450÷9= 11×11= 2.用竖式计算。(8分) 390÷3= 46×53= 654÷6= 43×19= 3.脱式计算。(6分) 480÷8÷6 25×3×12 13×(39÷3) 五、五操作题。(5分) 1.帆船图向( )平移了( )格。(2分)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3分)

北师大版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2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用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所以,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知道“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学会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和的情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思考“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北方、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在冲突与交往中相互融合、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靠各民族齐心合力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教学重点:北魏季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孝文帝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从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 教学理念及方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论从史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的活动采取分析讨论、探究等形式。 教材处理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期 末 测 试 卷 (时间:xx 分钟 总分:xx 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1分) 1. 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73 52 21 6 1 2. ①占整个长方形的 ) () (,②占整个长方形的) () (,③占整个长方形的) () (。 3. 在○里填“﹥”、“﹤”或“=”。 5.6○ 6.5 3.5元○3角5分 29×29○900 37×24○200 61○81 92○1-9 2 6dm 2○60cm 2 7km ○7000m 4. 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 □ □ 5.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长江大桥长约6300( )。 一张白纸的面积为44( )。 小刚体重有35( )。 数学书封面面积是400( )。 二、计算。(25分) 1. 口算。(16分) 12×40= 460÷2= 0.4+0.6= 53-52 = 50×80= 25×40= 2.9-1.8= 62+63 = 26×30= 630÷9= 12.7+4.6= 95-9 2 =

900÷3= 80×16= 9.5-6.8= 1-7 4= 2. 用竖式计算。(6分) 52×49= 12.6+3.69= 312÷4= 546÷5= 12.6+3.69= 20.9-8.2= 3. 用递等式计算。(3分) 45×40×12 (59+187)÷3 500-12×35 三、选择。(共10分) 1. 用一根长12cm 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宽是2cm ,它的面积是( )。 ①4cm 2 ②8cm 2 ③6cm 2 2. 根据右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每个方格代表1cm 2 ) ①①比②的面积大 ②①比②的周长小 ③①比②的面积小 ① ② 3. (1)一个箱子里有2个白球5个红球,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是( )。 (2)一个箱子里有7个白球,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是( )。 (3)一个箱子里有2个绿球5个红球,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是( )。 (4)一个箱子里有5个白球2个红球,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是( )。 ①是白球的可能性大 ②一定是白球 ③是白球的可能性小 ④一定不是白球 4. 把一条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4段,每段长是( )。 ①4 1 ②41米 ③1米 5. 一个数乘6的积和41乘18的积相等,这个数是( )。 ①113 ②123 ③132 四、填一填,画一画。(8分)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2020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24分) 1.416÷4的商是( )位数,33×23的积是( )位数。 2.7 3 读作( ),它的分子是( ),分母是( )。 3.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张银行卡厚约1( ),面积约是40( ); (2)游泳池的面积约是1200( ); (3)一张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 (4)一座大桥的载重量是60( ); (5)一枝粉笔重约3( ); (6)一只小猫重约2( ); (7)小冬妈妈每天工作8( )。 4.7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米=( )分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吨=( )千克 9000克=( )千克 3时=( )分 5.一个周长为8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厘米,面积是( ) 平方厘米。 6.□2×35,当□里填( )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 7.猜一猜,选一选。 二、明辨是非(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分) 1.一只小鸟重约100千克。 ( ) 2.1平方米地面上大约可站12名同学。 ( ) 3.29×11的积大约是300。 ( ) 4.右图的运动是旋转。 ( ) 5.三个小朋友分别出生在海南、广州、上海。龙龙从未到过上海,青青出生在 上海,月月不是在广州出生的。那么,龙龙出生在海南。( )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与算式90×270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 A、900×27 B、9×270 C、90×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