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指南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指南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指南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指南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实验指导书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实验6 铁碳合金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特征,初步识别各种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和认识碳钢的含碳量与其平衡组织的关系。

3、进一步认识对平衡状态下碳钢的成分、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最重要、最基本、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通常把钢和铸铁统称为铁碳合金,他们的性能与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熟悉并掌握它们的组织,对于合理使用钢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也是对钢铁材料使用者最基本的要求。

1、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

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由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组成。但是,由于碳质量分数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的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

2、各种相组分或组织组分的特征

碳钢和白口铸铁的金相试样经浸蚀后,其平衡组织中各种相组分或组织组分的形态特征和性能如下所述。

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经3%~5%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为白亮色多边形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布;当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及磁性,硬度较低,一般为80HBS~

120HBS。

渗碳体:抗浸蚀能力较强,经3%~5%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样呈白亮色。一次渗碳体呈长白条状分布在莱氏体之间;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分布于珠光体的边界上;三次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处;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一般呈片状。另外,经不同的热处理后,渗碳体可以呈片状、粒状或断续网状。渗碳体的硬度很高,可达800HV以上,但其强度、塑性都很差,是一种硬而脆的相。

珠光体:是由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相互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经3%~5%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中的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被浸蚀后呈黑色线条。实际上,珠光体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时,具有不大一样的特征。在高倍(600×以上)

下观察时,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都呈亮白色,而其边界呈黑色;在中倍(400×左右)下观察时,白亮色的渗碳体被黑色边界所“吞食”,而成为细黑条,这时看到珠光体是宽白条铁素体和细黑条渗碳体的相间混合物;在低倍(200×以下)下观察时,连宽白条的铁素体和细黑条的渗碳体也很难分辨,这时珠光体为黑色块状组织。由此可见,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当放大倍数不同时,同一组织所呈现的特征会不一样,所以在显微镜下鉴别金相组织首先要注意放大倍数。珠光体硬度为190~230HBS,且随层间距的变小硬度升高。强度较好,塑性和韧性一般。

莱氏体:在室温下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中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两种渗碳体相联在一起,没有边界线,无法分辨开来。经3%~5%酒精溶液侵蚀后,其组织特征是在白亮色渗碳体基体上分布着许多黑色点〔块〕状或条状珠光体。莱氏体硬度为700HV ,性脆。它一般存在于含碳量大于2.11%的白口铸铁中,在某些高碳合金钢的铸造组织中也常出现。

三、实验仪器和用具 1、光学金相显微镜

2、各种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标准金相试样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辨认下表中所列试样组织,研究每个样品的组织特征,并结合铁碳相图分析其组织形成过程。

表5-1 钢铁平衡组织试样

组成物。注意要点是,绘图时要抓住各种组织组成物形态的特征,用示意的方法去画。绘制组织示意图一律用铅笔,绘制组织图必须在实验室内完成。

3五 、实验分析及结论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织。

材料名称 金相组织 处理方法 放大倍数

浸 蚀 剂

4、根据所观察的组织,说明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大致规律。 六、注意事项

1、在观察显微组织时,可先用低倍全面地进行观察,找出典型组织,然后再用高倍放大,对部分区域进行详细观察。

2、在移动金相试样时,不得用手指触摸试样表面或将试样表面在载物台上滑动,以免引起显微组织模糊不清,影响观察效果。

3、画组织示意图时,应抓住组织形态的特点,画出典型区域的组织。注意不要将磨痕或杂质画在图上。

七、思考题

1、渗碳体有哪几种?它们的形态有什么差别?

2、珠光体组织在低倍观察和高倍观察时有何不同?

3、怎样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组织?

实验7 金属材料的硬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和维氏硬度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和试验原理。

2、初步掌握布氏、洛氏硬度的测定方法和应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比它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硬度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大。它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它与强度、塑性指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硬度试验简单易行,又不会损坏零件,因此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

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

布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黑色、有色金属原材料检验,也可用于退火、正火钢铁零件的硬度测定。所用设备为布氏硬度计。

洛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的产品性能检测。所用设备为洛氏硬度计。

维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薄板材或金属表层的硬度测定,以及较精确的硬度测定。所用设备为维氏硬度计。

显微硬度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金属材料的组织组成物或相的硬度。所用设备为显微硬度计。 1、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布氏硬度试验是将一直径为D 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在规定的试验力P 作用下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一定时间t 后卸除试验力,并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 ,根据所选择的试验力P 、球体直径D 及所测得的压痕直径d 的数值,求出被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HBS 或HBW ,布氏硬度的测试原理如图6-1所示。布氏硬度值的大小就是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单位为kg/mm 2或N/mm 2,但一般不标出。硬度值越高,表示材料越硬。在实验测量时,可由测出的压痕直径d 直接查压痕直径与布氏硬度对照表而得到所测的布氏硬度值。

设压痕深度为h 则压痕球面积为

2(22d D D D Dh F --==ππ)

试样硬度值为:

)(222d D D D P F P HB --==π

式中

P ——施加的载荷,kg 或N ;

D ——压头(钢球)直径,mm ;

d ——压痕直径,mm ;

F ——压痕面积,mm 2。

布氏硬度试验方法和技术条件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表6-1为布氏硬度的试验规范。实际测定时,应根据金属材料种类、试样硬度范围和厚度的不同,按照标准试验规范,选择钢球直径、载荷及载荷保持时间。

图6-1 布氏硬度计试验原理示意图

表6-1 布氏硬度试验规范

金属类型

布氏硬度值范围

(HBS)试样厚度

/㎜

载荷P与钢球直径

D的相互关系

钢球直径D

/㎜

载荷P

/kgf

载荷保持时

间t /s

黑色金属140~450

6~3

P=30D

2

10

300

10

4~2 5 750

<2 2.5

187.

5

<140

﹥6

P=10D

2

10

100

10

6~3 5 250

3< 2.5 62.5

有色金属

﹥130

6~3

P=30D

2

10

300

30

4~2 5 750

<2 2.5

187.

5

36~130

9~6

P=10D

2

10

100

30

6~3 5 250

3 2.5 62.5

8~35

﹥6

P=2.5D

2

10 250

60

6~3 5 62.5

3 2.5 15.6

2、洛氏硬度试验原理

洛氏硬度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试验方法,和布氏硬度一

样,也是一种压入硬度试验,但它不是测定压痕的面积,而是

测量压痕的深度,以深度的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值。

图6-2 洛氏硬度计试验原理示意图

洛氏硬度试验是以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者直径为1.588mm的淬火钢球为压头,在规定的初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被测金属的表面,然后卸除主载荷。在保留初载荷的情况下,测出由主载荷所引起的残余压入深度h值,再由h值确定洛氏硬度值HR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HR =(K-h)/0.002

式中h的单位为mm。K为常数,当采用金刚石圆锥压头时,K=100;当采用淬火钢球压头时,K=130。

洛氏硬度试验试验原理如图6-2所示。

为了能用同一硬度计测定从极软到极硬材料的硬度,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压头和载荷,组成15

种不同的洛氏硬度标尺,其中最常用的有HRA、HRB、HRC三种。其试验规范如表6-2所示。

表6-2 洛氏硬度的试验规范

标度符号压头类型

总载荷

/kg

常用硬度值范围应用举例

HRA 120°金刚石圆锥60 70~85 碳化物、硬质合金、表面硬化工

件等

HRB 直径为1.588㎜

的淬火钢球100 25~100 软钢、退火或正火钢、铜合金等

HRC 120°金刚石圆锥150 20~67 适用淬火钢、调质钢等

3、维氏硬度试验原理

维氏硬度的测定原理基本上和布氏硬度相同,也是根

据压痕单位面积上的载荷计量硬度值。维氏硬度试验原理

图6-3所示。所不同的是维氏硬度试验采用的压头为金刚

石的锥面夹角为136°的正四棱锥体压头。试验时,在载荷

P(公斤力)的作用下,试样表面上压出一个四方锥形的压

痕,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d(毫米),借以计算压痕的表

面积F(毫米2),以P/F的数值表示试样的硬度值,用符号

HV表示。

三、实验仪器和用具

1、HBRUV-187.5型布洛维光学硬度计

2、碳钢试样和标准硬度块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接通电源,根据试验方法,开启开关。

2、测试件的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带有污物、氧化皮、裂缝、凹坑等显著的加工痕迹。

3、根据试件的形状,选用合适的工作台。

图6-3 维氏硬度计试验原理示意图

4、将硬度计的加荷手柄按逆时针方向拉向前方,使负荷处于卸荷状态。

(二)试验步骤

1、根据硬度试验方法,选择压头,将压头柄插入测杆轴孔中,轻微拧动固定螺钉。

2、根据硬度试验方法,选择试验负荷,顺时针转动变荷手轮,使所需负荷数字对应于固定刻线。

3、将试件稳妥地放置在工作台上,然后转动旋轮,使升降丝杆上升,当试件与压头接触,投影标尺相应上升,最后使标尺基线接近重合,可相差±5个分度值,停止上升。

4、用微调旋钮调整零位,使标尺基线与投影屏完全重合。

5、将加荷手柄心逆时针方向推向前,在加荷过程中,投影屏上显示出来的标尺刻线由上而下地移动,直至标尺停止下降,开始计算保荷时间。待保荷时间到,再扳动手柄到原位。

6、投影屏上指示标尺刻线于固定标尺线的计数值即是被没试件的洛氏硬度值。下降丝杆,使试件脱离压头。

7、其中布氏、维氏硬度试验以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将上溜板与试件一起移至显微镜下,逐步微量上升丝杆,对准焦距,使压痕成像清晰,测量压痕直径或压痕对角线的长度,然后查附表得到布氏或维氏硬度值。

8、测量显微镜对压痕的计算方法如下:

L=n·l

式中:L——压痕直径或对角线长度(微米)

n——压痕测量所得格数(即第一次计数与第二次读数之差)

l ——测量显微镜鼓轮最小分度值,用2.5X物镜时为0.004毫米

(三)实验内容

1、熟悉各种硬度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在硬度计上测量碳钢试样或标准硬度块的压痕直径的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再取平均值,然后查附表或计算得到布氏硬度值。并记录试验结果。

3、在硬度计上测定碳钢试样的洛氏硬度,每个试样至少测三个试验点,再取一个平均值,并记录试验结果。

五、实验分析及结论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及结果。

3、简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适用范围。

六、注意事项

1、试样的试验表面应尽可能是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外来污物。

2、试样的坯料可采用各种冷热加工方法从原材料或机件上截取,但试样在制备过程应尽量避免各种操作因素引起的试样过热,造成试样表面硬度的改变。

3、试样的厚度至少应为压痕深度的10倍。

七、思考题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值能否进行比较?

2、布氏、洛氏、维氏硬度值是否有单位,需要写单位吗?

3、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验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实验8 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热处理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方法。

2、分析碳钢在热处理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对其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3、了解碳钢含碳量对淬火后硬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热加工工艺方法,也是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性能潜力的重要手段。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其中包括使用性能及工艺性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1、加热温度选择 (1)退火加热温度

钢的退火通常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1c A 或3c A 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缓地随炉冷却。此时,奥氏体在高温区发生分解而得到比较接受平衡状态的组织。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化体组织,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2)正火加热温度

正火则是将钢加热到3c A 或cm A 以上30~50℃,保温后进行空冷。由于冷却速度稍快,与退火组

C3+(50~7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m +(50~7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7-1。

(3)淬火加热温度

图7-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图7-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3c A (亚共析钢)或1c A (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V 应大于V K ),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7-2。

在适宜的加热温度下,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呈细小的针状;若加热温度过高,其形成粗针状马氏体,使材料变脆甚至可能在钢中出现裂纹。

(4)回火加热温度

钢淬火后都需要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取决于最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工厂常根据硬度的要求),通常按加热温度的高低,回火可分为以下三类。

低温回火:加热温度为150℃~250℃。其目的主要是降低淬火钢中的内应力,减少钢的脆性,同时保持钢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高碳钢制的切削工具、量具和滚动轴承件及渗碳处理后的零件等。

中温回火:加热温度为350℃~500℃。其目的主要是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同时有高的韧性。主要用于各种弹簧热处理。

高温回火:加热温度为500℃~650℃。其目的主要是获得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良好的冲击韧性的综合机械性能。通常把淬火后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做调质处理。主要用于处理中碳结构钢,即要求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机械零件,如轴、连杆、齿轮等。

2、保温时间的确定

在实验室进行热处理实验,一般采用各种电炉加热试样。当炉温升到规定温度时,即打开炉门装入试样,通常将工件升温和保温所需时间算在一起,统称为加热时间。

热处理加热时间实际上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所需的时间及淬火温度停留所需时间的总和。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用的加热介质、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按照经验公式加以估算,。一般规定,在空气介质中,升到规定温度后的保温时间,对碳钢来说,按工件厚度(或直径)每毫米一分钟 到一分半钟估算;合金钢按每毫米两分钟估算。在盐浴炉中,保温时间则可缩短1~2倍。对钢件在电炉中保温时间的数据可参考表7-1。

表7-1 钢件在电炉中的保温时间选择参考数据

3、冷却方式和方法

热处理时冷却方式(冷却速度)影响着钢的组织和性

能。选择适当的冷却方式,才能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钢的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到600~550℃以下再出炉

空冷;正火采用空气冷却;淬火时,钢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

定的范围650~550℃内冷却速度应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

证工件不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而在Ms点附近时,冷却

速度应尽可能慢些,以降低淬火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

图7-3 淬火时的理想冷却曲线示意图

开裂。理想的冷却速度如图7-3所示。

淬火介质不同,其冷却能力不同,因而工件的冷却速度也就不同。合理选择冷却介质是保证淬火质量的关键。对于碳钢来说,用室温的水作淬火介质通常能保证得到较好的结果。

目前常用的淬火介质和它们冷却能力见表7-2。

表7-2 常用的淬火介质和其冷却能力数据

冷却速度℃/秒

淬火介质

在650~450℃区间内在200~300℃区间内水(18℃)600 270

水(20℃)500 270

水(50℃)100 270

水(74℃)30 270

10%苛性钠水溶液(18℃)1200 300

10%氯化钠水溶液(18℃)110 300

50℃矿物油150 30

4、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

(1)碳钢的退火和正火组织

亚共析钢采用“完全退火”后,得到接近于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即铁素体加珠光体。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多采用“球化退火”,获得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粒状渗碳体的组织,称为球状珠光体或球化体。球状珠光体的硬度比层片状珠光体低。亚共析钢的正火组织为铁素体加索氏体,共析钢的正火组织一般均为索氏体;过共析钢的正火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及点状渗碳体;对于同样的碳钢,正火的硬度比退火的略高。

(2)钢的淬火组织

钢淬火后通常得到马氏体组织。当奥氏体中含碳质量分数大于0.5%时,淬火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可分为两类板条马氏体和片(针)状马氏体。

(3)淬火后的回火组织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指定的回火温度,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后,空冷到室温的热处理操作。回火时引起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分解。

淬火钢经低温回火(150~250℃),马氏体内的过饱和碳原子脱溶沉淀,析出与母相保持着共格联系的 碳化物,这种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仍保持针片状特征,但容易受浸蚀,故颜色要比淬火马氏体深些,是暗黑色的针状组织。回火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而韧性和塑性较淬火马氏体有明显改善。

淬火钢经中温回火(350~500℃)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微小粒状渗碳体的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中的铁素体仍然基本保持原来针状马氏体的形态,渗碳体则呈细小的颗粒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分辨清楚,故呈暗黑色回火屈氏体有较好的强度,最高的弹性,较好的韧性。

淬火钢高温回火(500~650℃)得到的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它是由粒状渗碳体和等轴形铁素体组成混合物。回火索氏体具有强度、韧性和塑性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回火所得到的回火索氏体和回火屈氏体与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出来的索氏体和屈氏体在显微

组织上是不同的,前者中的渗碳体呈粒状而后者则为片状。

三、实验仪器和用具

1、箱式电阻炉及控温仪表

2、洛氏硬度计

3、热处理试样:45钢、T12钢

4、冷却介质水和油及淬火水桶

5、长柄铁钳、砂纸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每5人一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套实验。领取45钢试样一套。T12钢试样一套。

2、各组讨论并决定45钢试样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调整好控温装置,然后将一套45钢试样放入已升到温度的电炉中进行加热保温。然后分别进行炉冷、空冷与水冷。最后测定它们的硬度值,并作好记录。

3、各组讨论并决定T12钢试样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调整好控温装置,然后将一套T12钢试样放入已升到温度的电炉中进行加热保温。然后进行水冷及油冷,测定它们的硬度值,并作好记录。最后将水淬后的T12钢分别放入200℃、400℃、600℃的不同温度的电炉中进行回火30 min后出炉空冷,再测量硬度,并作好记录。

4、注意应将各种不同方法热处理后的试样用砂纸磨去两端面的氧化皮(以免影响硬度数值),再测定硬度。每个试样至少三个试验点,再取一个平均值。

五、实验分析及结论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及结果。

3、分析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含碳量相同的试样)。

4、分析含碳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处理方法相同)。

5、如果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差别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加热都为电炉,由于炉内电阻丝距离炉膛较近,容易漏电,所以电炉一定要接地,在放、取试样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2、往炉中放、取试样必须使用夹钳,夹钳必须擦干,不得沾有油和水。

3、淬火时,试样要用钳子夹住,动作要迅速,并不断在水或油中搅动,以免影响热处理质量。

4、淬火或回火后的试样均要用砂纸打磨,去掉氧化皮后再测定硬度值。

七、思考题

1、45钢常用的热处理是什么?它们的组织是什么?有何工程应用?

2、退火状态的45钢试样分别加热到600℃~900℃之间不同的温度后,在水中冷却,其硬度随加热温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3、45钢调质处理得到的组织和T12钢球化退火得到的组织在本质、形态、性能上有何差异?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量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这些作用要求混合在基质中的药物须以适当的速度和足够的量释放至表皮或经表皮渗入表皮下组织,一般并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1)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由于水合作用能引起角质层的肿胀疏松,减低组织的致密性,形成孔隙,增加了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故油脂性基质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多数情况下,烃类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差。(2)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蒸发,故其引起的水合作用较油脂性基质弱。但由于乳剂型基质中加有表面活性剂,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穿透,故此类基质特别是O/W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是三类基质中最快的。由于基质中水分的存在,使其增强了润滑性,易于涂布。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值得注意的是O/W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在应用于分泌物较高的皮肤病、如湿疹时,其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透入皮肤(反向吸收)而使炎症恶化,故需正确选择适应证。(3)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

药剂学实验指导——热原检查

实验十四热原检查 实验目的 ●掌握注射剂热原检查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掌握注射剂热原检查结果的判定方法。 ●理解注射剂热原检查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器材 药品注射剂供试品。 器材家兔、无菌无热原的注射器及针头、肛温计。 实训指导 1.方法步骤 (1)供试用家兔的选择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3.0kg,雌兔应无孕。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min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的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2)试验前的准备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5℃,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防止动物骚动并避免噪音干扰。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h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肛温计(精密度为±0.1℃)插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cm,时间不得少于1.5min,每隔30min测量体温1次,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3)检查法取适用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min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每隔30min测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如3只家兔中有1只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或3只家兔体温升高均低于0.6℃,但体温升高的总和达1.4℃或1.4℃以上,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检查方法同上。(家兔升温为负值时,均以0℃计)(4)结果判断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低于0.6℃,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4℃;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不超过1只,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为3.5℃或3.5℃以下,均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 在初试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0.6℃以上的家兔超过1只;或在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超过3.5℃,均认为供试品的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3) No.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Ⅰ本科情况( l) {% [5 M7 _& i! \ A 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不动产 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u Q- K3 _, X$ y& ^; W B 主要开设课程, {/ s6 I; c& n! X; \+ e: B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Ⅱ考研相关 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 B 08硕士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科目一政治; F$ ~/ z 5 R1 [; m* p8 w$ B 科目二英语或俄语日语或德语 1 q& U$ |) F' f" W/ s, S# W 科目三专业综合(含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 Y+ i+ ]) x# C* g 科目四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 ^4 ?. z6 \/ T 3 B; F 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土地管理实务(案例分析)4 E9 E/ f" C+ H9 D2 @+ W9 [ 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 5 M' A9 `7 e$ h) h$ , F8 {$ i' g, ?7 Y( }5 ^ * E9 @6 z$ G* _2 W& j& A No.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1 j. {( y" r$ ~0 X% G; Y+ p: O) K Ⅰ本科情况 A 专业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原名土地资源科学系。全系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12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5%。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D# T( E+ i7 F( E- ^/ m B 主要开设课程( R0 ~ L, @" H Z2 |! l6 K 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 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w7 [) h+ Y" q3 M' B5 `$ `- \0 ^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四

实验四: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技术。 ?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中土壤放线菌的种类与数量。 二、实验内容 筛选放线菌永远是新抗生素研究的课题之一。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约有80%来自于放线菌。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可分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土壤中含有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很难得到。 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等方法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提高放线菌的获得率。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可减少链霉菌数量和比例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来获得放线菌。 注:从土壤中分出的放线菌要进一步鉴别是否为抗生菌。首先应根据筛选目的确定试验模型,然后利用培养基平板进行拮抗性测定。常用的方法有琼脂块法和滤纸片法。其主要依据是扩散原理,即观察在抗生菌周围是否会出现明显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和透明度则表明了该菌株抗菌活性的强弱。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原理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如图1。 原理二: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原理三:向培养基添加适量的重铬酸钾能抑制其他细菌、真菌的生长,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分组试验进行”的组织运行模式。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工艺学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实验教学以突出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见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力工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药剂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实验内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增删。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 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实验1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的要求。 2.熟悉和管理好基本实验仪器。 3.通过查阅《中国药典》中有关项目和内容的练习,熟悉药典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听讲实验室要求后,认真阅读。 2.清点、洗刷基本仪器,熟悉排放秩序。 [附注] 每次实验前必须阅读实验要求,直到每条均已习惯为止。 3.按照下列各项要求,查阅药典,记录查阅结果并写出所在页数。 顺序查阅项目药典页数查阅结果 1 2345 6 7 甘油栓贮存法 甘油的相对密度 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 滴眼剂质量检查项目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青霉素V钾片溶出度检查方法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部页

药理实验报告

药理学 实 验 指 导 邵阳医专药理学教研室

前言 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一方面是验证理论,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和掌握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的有关知识,初步具备客观地对药理学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奠定初步基础。 一、药理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①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②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达到充分理解;③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 实验时①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防止出现差错造成实验失败;②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以及最后结果,联系理论内容进行思考;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及实验材料,避免造成浪费。 实验后①认真整理实验结果,经过分析思考,写出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②整理实验器材,洗净擦干,妥为安放。将实验后的动物按要求放到指定地点,课后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 每次实验后应写好实验报告,交给实验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辞应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实验报告一搬包括下列几项内容: ①实验题目与日期 ②实验目的实验的意义所在,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 ③实验材料包括动物、实验药品、主要使用仪器、也包括手术器材、玻璃器材等的数量,及实验条件。 ④实验方法步骤要清晰、使别人能看懂、能重复。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变更,或者由于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影响观察结果时,应做简要说明。 ⑤实验结果可用文字,也可表格或图示多种方法表示,是实验报告中重要的部分,需保证其绝对的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记录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将原始记录搁置很久之后再做整理,这样易致实验结果遗漏或错误。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保存备查。 ⑥分析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要根据实验内容详细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是否达到实验目的要求和观察到设计的现象;各项指标说明了哪些问题;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全

第一篇 1. Land consolidation is sometimes incorrectly interpreted to be only the simple reallocation of parcels to remove effects of fragmentation. 土地整理有时被错误的理解成为了克服土地破碎化的影响仅对土地进行的简单再配置。 2.In reality land consolida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broader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from the time of its earliest applications in western Europe. 现实中土地整理已与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想结合,最初应用在西欧。 3. Land consolidation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n instrument or entry point for rural development. 土地整理一直被视为一种工具或切入点,在农村发展问题上。 4. Early concepts of rural development were virtually the same 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predominant role of agriculture in rural areas at the time. 早期概念的农村发展几乎一样的农业发展, 因为农业主导作用在农村地区的时间。 5.Improving the agrarian structure was viewed as being identical to maintaining the social viability in rural areas; what was good for the farmers was good for areas. 改善农业用地结构被认为与维持乡村地区的社会生存发展能力具有相同的含义,对农民有益的事物也对乡村地区的发展有益。 6.The emphasi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has shifted from a focus on restructuring agriculture to one of achieving more efficient multiple use of rural space by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agriculture, landscape, nature conservation , recre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when land is requi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roads. 土地整理工程的重点已经从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转变为通过平衡农业、景观、自然保护、 休闲娱乐和交通特别是土地要满足主干道路建设需求时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乡村空间更有效的多功能利用。 7.In line with other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rural development, land consolidation now places increasing importance on gender inclusion ,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and the use of mediation and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in resolving conflicts. 为了保持与乡村发展概念中其他变化的一致性,如今,土地整理日益强调性别包含。参与途 径以及在化解矛盾时调节机制和解决选择性冲突。 8. The most effective consolidation instrument of rural development is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but at times other approaches such as simplified consolidation , voluntary group consolidation , and individual consolidation initiatives can bring benefits. 最有效的整合农村发展的工具是全面的土地整理, 但有时其他的方法, 如简化的整合,志愿组织整合,和个人整合行动可以带来的好处。 9.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clude the re-allocation of parcels together with a broad range of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 综合土地整理包 括破碎地块的配置和促进乡村发展的范围广泛的其他措施。 10. T he allo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for carrying out these steps also varies between jurisdictions. 职责分配执行这些步骤也在不同法域之间。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一教学方案 1. 本课程总学时 72 学时(四年制本科生),其中理论课讲授 54 学时,实验 课 18 学时 2. 本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除课堂 教学衔接了其他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 决问题和科研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4.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二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1. 作业 1.1 预习作业:每堂课后布置课后预习作业,并要求做好预习笔记,以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 1.2 课后作业:每堂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教师批阅后并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 1.3 课堂作业:根据需要在课堂安排一定的练习,并当堂讲评,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与分析 问题的能力 2 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2.1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2 平时小测与作业以书面为主,口试为辅,占总成绩的10% 2.3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1. 教材 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学习参考书郭勇.生物制药技术(第2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G 沃尔什.生物制药学(原著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宋航.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四本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分的70%;平时成绩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考勤等;实验占20%。 生物技术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2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讲 教学目的 1.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和要求 2. 熟悉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重点: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征难点难点: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特征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发展史,1学时,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2. 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生物技术药物,1学时,

精编(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讲义

(医疗药品)药剂学实验讲 义

药剂学实验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2011年3月

前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在药剂学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且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本教材安排了传统剂型的制备、普通制剂技术的训练、物理药剂学基本知识的应用以及处方中药物稳定性考察和基本参数的测定等内容。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剂学中各种基本剂型的制备方法,以及影响这些剂型中药物质量和稳定性的因素及考察方法、测定方法,为学生将来进一步从事药物制剂方面的生产、工艺改进、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本教材是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药剂学》第5版为理论课教材内容为指导,参考国内知名医药院校药剂学实验课程的部分内容,谨表谢意。 本教材适用于药学专业学生的药剂实验教学。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1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1 实验二乳剂的制备和评价··5 实验三片剂的制备 (7) 实验四片剂的质量检查和评价··10 实验五胶囊剂的制备 (12) 实验六片剂溶出度检查··14 实验七栓剂的制备··16 实验八软膏剂的制备··19 实验九缓释胶囊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21 实验十纳米粒的制备··23 实验十一脂质体的制备 (25) 参考书籍·27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沉降容积比的概念且熟悉测定方法; 3.了解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混悬剂(又称混悬液,悬浊液)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备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小,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和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 定律表示: V=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黏度,g-重 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和微粒半径,混悬剂黏度的关系最大。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且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黏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介面张力,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2r 2(ρ1—ρ2)g 9η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 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 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 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 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 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

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6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教学内容: 学习颈总动脉的分离、插管及血压的记录与分析;分析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兔血管的作用,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实验材料和用品: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目的要求:

土地管理专业知识

土地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土地规划、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等 土地资源管理学专业考试相关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含义(概念)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即是:土地资源包含于土地。土地的特性(简答或填空)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6 个方面)(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1(土地)系统分析方法2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 技术:GIS、RS、GPS)3景观生态分析方法4社会经济分析方法构成土地资源的自然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地学因素填空主要是一种区域性因素地学因素往往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的重新组合分配土壤要素特征分析有 7 个指标土壤剖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肥 可容性盐类土壤 PH 植土壤石灰质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水(降水)三个方面。、温(热量)评价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在农业上较有意义的温度衡量指标有:≥0℃农耕期;≥5℃喜凉作物的起始温度;≥10℃喜温作物的起始温度,又称活动温度;≥15℃喜温作物的安全生长期积温:连续大于等于某一温度( 0℃、 10℃)起到连续小于等于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黑龙江大学2011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

药剂学实验二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优点是什么?鱼肝油乳剂制备属于哪 类制备方法? 解: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和机械法。实验室常用干胶法和湿胶法。优点是适宜小剂量制备。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鱼肝油乳剂属于干胶法。 2、为什么制备乳剂是经常要将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合用?为什么含有阿拉伯胶的乳剂不 宜作外用制剂? 解:阿拉伯胶单独使用往往会使形成的乳剂分层,所以常与西黄蓍胶等合用,有利于乳剂的稳定。因为阿拉伯胶黏度较大,附着在皮肤上会形成一层膜而导致不适感,所以不宜作外用制剂。 3、石灰搽剂的制备类型及形成乳剂的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解:石油搽剂的制备类型是新生皂法,形成乳剂的类型是油包水型乳剂。原因是氢氧化钙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等反应生成钙肥皂,由于是二价皂,所以形成的是油包水乳剂。 4、测定植物油乳化时所需HLB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解:对于评价和选择恰当适合的乳化剂和稳定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也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5、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解: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的性质 2.乳化剂的用量3.分散相的浓度4.分散介质的黏度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6、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类型? 解:稀释法和染色法。 药剂学实验一思考题 1、通过本实验总结制备比较稳定的混悬型液体药剂所需条件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1.尽量减少微粒半径,将药物粉碎得愈细愈好。2.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2、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解:炉甘石(主药)氧化锌(主药)甘油(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剂)三氯化铝(絮凝剂)吐温-80(稳定剂,形成电性保护膜)枸橼酸钠(反絮凝剂)水(溶媒) 药剂学实验六思考题 1、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为何要加入酒石酸? 解:因为乙酰水杨酸遇湿热不稳定,湿法制粒可加入酒石酸,以防乙酰水杨酸水解。 2、湿法制粒历史悠久,为什么至今还在应用? 解:湿法制成的颗粒经过表面润湿,具有颗粒质量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等优点,故虽历史悠久仍在应用。 3、制备中药浸膏片与制备化学药片有什么不同? 解:一般中药的剂量比较大,所以中药片的大小比化学药片大。中药通常容易吸潮,压片时会粘冲,所以加的辅料中需要增加一些改善流动性的辅料。中药由于成片后不容易崩解,所以辅料还有增加崩解剂。中药外观不好看,或味苦,需要包衣。主要是成分上不一样,中药片剂多是复方,成分复杂,不像一般化学药品成分明确且单一。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解: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1、原材料特性的符合性 2、药用赋形剂的使用比例,辅料的不一致性 3、不合理的配方关系4、不合理的混合工艺,制粒工艺 5、压片时使用的模具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供自学助考班用)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目的】1、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2、掌握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捉拿、给药方法。 【器材】1ml、5ml、20ml注射器,大、小鼠灌胃针头,4号、6号注射针头,250ml烧杯、鼠笼(或铁丝笼),天平秤、砝码。 【药品】0.9%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大鼠、家兔。 【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 1、蛙和蟾蜍左手握持蛙或蟾蜍,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双下肢拉直,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其压住而固定。此法用于淋巴囊注射。毁脑和毁脊髓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蛙或蟾蜍的头部,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握持双下肢,右手持刺针进行操作。 2、小白鼠可采取双手法和单手法两种形式。 双手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单手法:小白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鼠尾,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 3、大白鼠大白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背部和腹部。不要用力过大,切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 4、家兔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将兔提起,以左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1、小白鼠给药途径与方法 灌胃(ig):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常用灌胃量为0.1~0.2ml/10g。 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注药量一般为0.1~0.2ml/10g。 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_人大考研网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介绍1.专业概况 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全国第一个“土地管理”本科专业,并于1988年成立土地管理系。目前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PA(专业方向)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最早批准设立的博士点之一。本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还有“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本专业师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为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交调研咨询报告近百篇;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优秀成果奖。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0余项。 土地管理系于2006年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对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经济学两个硕士课程的专业认证,成为国内首家独立申请并获得资格认证的单位(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团体)。 2.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有土地制度与政策、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与土地信息系统、不动产估价与市场、土地经济等五个研究方向。 3.研究内容 ①土地制度与政策:主要研究土地的产权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以及土地产权、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征用、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土地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订、实施和评估。 ②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土地利用战略与模式,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技术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土地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理论、方法与技术,土地利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和管理。 ③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与不动产信息系统:主要研究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3S 在不动产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内容有:土地分类、地籍测量与土地调查、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信息统计与分析、不动产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前沿技术。 ④不动产估价与市场:深入研究房地产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土地收购储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也包括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地产市场同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相互影响变化规律。 ⑤土地经济: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土地问题,研究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4.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掌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领域内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本专业领域具体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5.本专业师资力量 土地管理系现有教授4人,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在职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3人,50%的教师有国外学习的经历,是我校学位构成最高的学术团队之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6.对外学术交流 土地管理系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经同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美国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协会、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香港测量师学会,以及英国剑桥国际土地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德国汉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