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升高暑假衔接数学讲义

初升高暑假衔接数学讲义

初升高暑假衔接数学讲义
初升高暑假衔接数学讲义

初高中数学衔接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

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

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目录

第一章数与式 (1)

1.1 乘法公式 (1)

1.2 二次根式 (2)

第二章函数、不等式、方程 (6)

2.1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6)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3)

2.4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15)

2.5 一次分式型函数图像 (21)

第三章集合与函数 (26)

第1讲§1.1.1 集合的含义 (26)

第2讲§1.1.2 集合的表示 (30)

第3讲§1.1.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5)

第4讲§1.1.4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 (39)

第5讲§1.1.5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补集及综合应用 (42)

第1讲§1.2.1 函数的概念 (46)

第2讲§1.2.2 复合函数及函数值域 (51)

第3讲§1.2.3 函数的表示及映射 (54)

第4讲§1.2.4 函数的单调性 (59)

第5讲§1.2.5 最值与单调性应用 (64)

第6讲§1.2.6 函数的奇偶性 (67)

1

第一章 数与式

1.1 乘法公式

一、知识梳理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

2

()()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

2

2

()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

2

3

3

()()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

2

3

3

()()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

2

2

2

()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

3

2

2

3

()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

3

2

2

3

()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二、例题讲解

例1、计算(1)2

)2(z y x ++ (2)2

)(c b a +-

例2、已知长方体的对角线长8,表面积为132,求所有棱长的和。

例3、计算(1))1)(1(2++-x x x (2))124)(12(2

+-+x x x

例4、计算(1)3)12(+x (2)3

)3(b a -

例5、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

a b c ++的值.

2

变式训练:

1、计算(1)2

)2(c b a +- (2))42)(2(2

2

b ab a b a ++-

2、已知3=+b a ,1=ab ,b a >,求(1)22b a +;(2)33b a +;(3)3

3b a -

课后练习 1.填空:

(1)221111

()9423

a b b a -=+( )

; (2)(4m + 22

)164(m m =++ );

(3 ) 2222

(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

1

2

x mx k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

m (B )214m (C )213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

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3.计算(1)3)2(n m + (2))1)(1)(1)(1(22+-+++-x x x x x x

4.若4=+y x ,1022=+y x ,求(1)33y x +;(2)3

)(y x +

1.2 二次根式

一、知识梳理

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

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

32

a b

21

2

x

++

,22

x y

+

1.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

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

与,等等.

一般地,

b

与b互为有理化因式.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

0,0)

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a

==

,0,

,0.

a a

a a

?

?

-<

?

二、例题讲解

例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

(2

0)

a≥;(3

0)

x<.

例2

(3.

例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2

和.

3

4

例4、化简:

(

)(

)

2021

2020

3

23

2+-.

例 5、化简:(1

; (2

1)x <<.

例 6、

已知x y =

=

22

353x xy y -+的值 .

变式训练: 1、若

3

22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若0>>b a ,ab b a 6=+,则

b

a b

a +-的值是 。

3、化简(1))0(66

-+-x x x

5

4、化简(1)ab

a a

ab a a ++

- (2)324- (3)()())0(22

222>>=+-+++c a a y c x y c x

5、比较10111112--与的大小

三、课后练习 1.填空:

(1

=__ ___;

2

(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

)=__ ___; (4

)若

x =

=______ __. 2.选择题:

=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

6

3

.若1

b a =+,求a b +的值.

4.化简348-

5.比较大小(1)2

-4(2

6.解不等式:03527222>+--+-x x x x

第二章 函数、不等式、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一、知识梳理

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

1x =,2x =,

则有

1222b b

x x a a

-+=

==-; 221222(4)42244b b b b ac ac c

x x a a a a a

-----=

?===.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

,x 1·x 2=c

a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62-

7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 1+x 2=-p ,x 1·x 2=q ,

即 p =-(x 1+x 2),q =x 1·x 2, 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 2-(x 1+x 2)x +x 1·x 2=0.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方程0652

=-+kx 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

变式练习1:已知方程01052

=-+kx x 的一个根是5-,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

例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

变式练习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5=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16,求m 的值.

例3、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例4、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

(2)求

2

11

1x x +的值; (3)x 13+x 23.

变式练习4:若1x 和2x 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03722

=-+x x ,求22

2111x x +的值。

8

*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1

b x -+

=

,2b x -=, ∴| x 1-x 2|

=

==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

||

a (其中Δ=

b 2-4a

c ).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

例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变式练习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ax +a -4=0的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思考题:已知αsin ,αcos (?<<900α)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

)

01322=++-

m x x 的两个根,求角α的度数。

三、题型巩固训练

题型一、计算对称式的值

9

若12,x x 是方程0202022

=-+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2

12x x +;

(2)

12

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

【课后练习】

1.设x 1,x 2是方程2x 2-6x +3=0的两根,则x 12+x 22的值为_________

2.已知x 1,x 2是方程2x 2-7x +4=0的两根, 则x 1+x 2= ,x 1·x 2= ,(x 1-x 2)2= 3.已知方程2x 2-3x+k=0的两根之差为21

2

,则k= ;

4.若方程x 2+(a 2-2)x -3=0的两根是1和-3,则a= ;

5.若关于x 的方程x 2+2(m -1)x+4m 2=0有两个实数根,且这两个根互为倒数, 那么m 的值为 ;

6.设x 1,x 2是方程2x 2-6x+3=0的两个根,求下列各式的值: (1)x 12x 2+x 1x 22 (2) 1x 1 -1x 2

7.已知x 1和x 2是方程2x 2-3x -1=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111x x +(2)222111x x +(3)32

3111x x +

题型二、定性判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10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方程的两根,第三边长为2,求k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2

1(1)104

x k x k -++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值. (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 方程的两实根12,x x 满足12||x x =.

3.已知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

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

(1) 是否存在实数k ,使12123

(2)(2)2

x x x x --=-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您说明理由.

(2) 求使

12

21

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

)方程2

2

30x k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

范围是 ( ) (A )m <

14 (B )m >-1

4 (C )m <14,且m ≠0 (D )m >-1

4

,且m ≠0

2.填空:

11

(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

12

11

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3

|1|0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

数根?

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

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m ﹣1=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 (1)求m 的取值范围;

(2)当x 12+x 22=6x 1x 2时,求m 的值.

6.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2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2m=0的两个根,且x 12+x 22=8,求m 的值.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mx 2﹣(m+2)x+2=0 (1)求证:不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m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

12

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 (1)求m 的取值范围;

(2)当x 1=1时,求另一个根x 2的值.

9.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m ﹣3=0.

(1)若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此方程的两根互为倒数,求m 的值.

10.如果m ,n 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且满足m 2+2m=3,n 2+2n=3,求代数式m 2﹣3mn+n 2﹣1的值.

1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m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 的取值范围;

(2)设x 1、x 2方程的两个实数根,请你为m 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求212

22

1x x x x ++的值.

12.关于x 的方程(k ﹣1)x 2﹣x+1=0有实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设x 1、x 2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满足(x 1+1)(x 2+1)=k ﹣1,求实数k 的值.

13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知识梳理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二次函数的图像问题;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二次函数()822

--=x x x f ,则 ,0>y ; ,0

例2、解不等式:

(1)0322≤-+x x ; (2)062≤+-x x ; (3)042<-+-x x ; (4)542

<+x x

变式练习2:(1)01242

>-+x x (2)21<-x

例3、已知052>+-b x ax 的解是23<<-x ,求不等式052

>+-a x bx 的解。

变式练习3:已知)0(02

≠<++a c bx ax 的解是32>

解。

14

例4、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

>---a a x x ,a 是实数内的数。

例5、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

>-+ax x (a 是实数)

变式练习5: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

>++ax x (a 是实数)

三、课后练习

1.若10<

x a x 的解是( ) A.a x a 1<

< B.a x a <<1 C.a x a x <>或1 D.a

x a x 1<>或 2.如果方程02

=++b bx ax 中,0

02<++b bx ax 的解是 。

3.解不等式:

(1)0432

<--x x ; (2)0122

≥--x x ; (3)0432

>-+x x ;

(3)08162

<+-x x ; (5)01232

>+-x x ; (6)0432

<-x

15

(7)122-≥-x x ; (8)02342≤-+x x ; (9)41292

->-x x

4.(1)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2

2<-++a x x ,其中a 为常数。

(2)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

<++-a x a x ,其中a 为常数。

2.4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一、知识梳理

一元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问题,核心是函数对称轴与给定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讨论。一般分为: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中间,右边三种情况.

16

设)0())((2

≠++=a c bx ax y x f 或,求f x ()在x m n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将f x ()配方,得顶点为--?? ???

b a a

c b a 2

442,、对称轴为x b a =-2 当a >0

时,它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数形结合可得在[m ,n]上f x ()的最值: (1)当[]

-∈b a

m n 2,时,f x ()的最小值是f b a a c b a f x -?? ???=-24

42

,()的最大值是

f m f n ()()、中的较大者。

(2)当[]

-

?b

a m n 2,时 若-<

b a

m 2,由f x ()在[]

m n ,

上是增函数则f x ()的最小值是f m (),最大值是f n ()

若n b a

<-

2,由f x ()在[]

m n ,上是减函数则f x ()的最大值是f m (),最小值是f n () 当a <0

时,可类比得结论。 二、例题分析归类讲解

(一)、正向型

是指已知二次函数和定义域区间(取值范围),求其最值。对称轴与定义域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讨论往往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此类问题包括以下四种情形:(1)轴定,区间定;(2)轴定,区间变;(3)轴变,区间定;(4)轴变,区间变。 1. 轴定区间定

二次函数是给定的,给出的定义域区间也是固定的,我们称这种情况是“定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最值”。

例1、函数y x x =-+-2

42在区间[0,3]上的最大值是_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变式练习1:已知232x x ≤,求函数f x x x ()=++2

1的最值。

2、轴定区间变

17

二次函数是确定的,但它的定义域区间是随参数而变化的,我们称这种情况是“定函数在动区间上的最值”。

例2、如果函数f x x ()()=-+112

定义在区间[]

t t ,+1上,求f x ()的最值。

变式练习2:如果542

+-=x x y ,x 的范围是[]2,+a a ,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例3、已知2

()43f x x x =--+,当[1]()x t t t ∈+∈R ,时,求()f x 的最值.

变式练习3:如果422

+--=x x y ,[1]()x t t t ∈+∈R ,,求函数的最小值()t g 的解析式。

对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结合函数图象总结如下:

当a >0

时???

????

+<-+≥-=)

)((212)())((2

12)()(21max 如图如图,,n m a b n f n m a b m f x f

小升初数学衔接资料(最完整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1课时 §2.2 数轴-------------------------1课时 §2.3 相反数------------------------1课时 §2.4 绝对值----------------------1课时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6 有理数的加法--------------1课时 §2.7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1课时 §2.9 有理数的乘法----------------1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 § 复习-----------------------------------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 本节重点: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 6、- 7、0、29、-3 2、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围保存才合

最新数学初升高暑假衔接班教案

易学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研组长(主任)签字:该页请在下一次上课时带回

教学目录 一、初升高数学衔接班学法指导 二、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三、集合的基本关系与集合的表示 四、函数的表示与函数的概念 五、函数的单调性 六、函数的奇偶性 七、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 八、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 九、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 十、梳理与检测

集合 集合的概念 【知识提炼】 1.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二者符号表示不同.求解集合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集合的元素,即元素是什么,有哪些元素. 2.集合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并集、补集和相等.常常借助Venn 图、数轴和函数图象进行有关的运算,使问题变得直观,简洁. 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其特殊常常容易忽略.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概念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_关系, 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 则__ __(或__ __). ? _?__A ;A_?__A ;A ?B ,B ?C ?A__?__C. (2)集合相等 若A ?B 且B ?A,则_______.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x|x ∈A 或x ∈B}; 交集:A ∩B=___{x|x ∈A 且x ∈B}____;

2018年小升初衔接班教材--数学

2018年小升初衔接班教材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2)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30)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8)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3)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6、-7、0、 29、-3 2 、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小于所有正数 B 0大于所有负数 C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D 0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6.—a 一定是负数吗?

7.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8.举出2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 9.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0.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三、直通中考 [2010年济南市中考] “甲比乙大-2岁”表示的意义是() A 、甲比乙小2岁 B 、甲比乙大2岁 C 、乙比甲大-2岁 D 、乙比甲小2岁 [2009年山东中考] 某市2009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A 、-10℃ B 、-6℃ C 、6℃ D 、10℃ 1.1有理数 一、知识海洋 1.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 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分数分类 ??? ?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暑期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导案)

暑期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案)

————————————————————————————————作者:————————————————————————————————日期:

暑期小升初衔接 专题一负数1、相关知识链接 小学学过的数: (1)整数(自然数):0,1,2,3………… (2)分数:1131 ,,,1, 2342 …………… (3)小数:0.5,1.2,0.25………… 提问: (1)温度:零上8度,零下8度,在数学中怎么表示? (2)海拔高度:+25,-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生活中常说负债800元,在数学中又是什么意思? 2、教材知识详解 负数的产生: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这样就产生了负数。 【知识点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1)正数:像5,1.2,1 3 ,125等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像-5,-1.2,-1 3 ,-125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比 0小,“-”不能省略。 注:(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负数的分界点(2)并不是所有带有“-”号的数字都叫做负数,例如0 【例1】下列那些数为负数 5,2,-8.3,4.7,-1 3 ,0,-0 【知识点2】有理数及其分类 (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注:分数可以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相互转化。 (2)有理数分类: 按性质分类: ,5.2 , 5.2?? ? ? ? ? ? ?? ? ? ?? ?? ?? - ??? ? 正整数:如1,2, 3,… 正有理数11 正分数:如,,… 23 有理数 负整数:如-1,-2,- 3,… 负有理数11 负分数:如-,-,… 23

初升高衔接数学试卷

初升高衔接数学测试题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 A .221 x x + B .02=++c bx ax C .()()121=+-x x D .052322=--y xy x 2.化简 1 321 21++ -的结果为( ) A 、23+ B 、23- C 、322+ D 、223+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60x kx --=的一个根为3x =,则实数k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4.已知全集U=R ,集合A={x|1≤x<7},B={x|x2-7x+10<0},则A∩(?RB) = ( ) A .(1,2)∪(5,7) B .[1,2]∪[5,7) C .(1,2)∪(5,7] D .(1,2]∪(5,7) 5.有6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如图2),从中任意一张是数字3的概率是( ) A 、61 B 、31 C 、21 D 、32 6.已知x 、y 是实数,3x +4 +y 2-6y +9=0,则xy 的值是( ) A .4 B .-4 C .94 D .-94 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5cm 和4cm ,圆心距为7cm ,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切 C .外切 D .外离 图2 O A B M 图 3

9.如图3,⊙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10.已知:如图4, ⊙O 的两条弦AE 、BC 相交于点D,连接AC 、BE. 若∠ACB =6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O B =60° B . ∠ADB =60° C .∠AEB =60° D .∠AEB =3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方程 x 2 =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五角星的顶点是一个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这个五角星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图中的阴影部分)绕中心O 至少经过____________次旋转而得到, 每一次旋转_______度. 13.若实数a 、b 满足1 112 2+-+-= a a a b ,则a+b 的值为 ________. 14.圆和圆有不同的位置关系.与下图不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只填一种) 15.若关于x 方程kx 2–6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16.如图6,在Rt △ABC 中,∠C=90°,CA=CB=2。分别以A 、B 、C 为圆心,以2 1 AC 为半径画弧,三条弧与边AB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 面积是______. 17. x 6 (x 2 -y 2 )+y 6 (y 2 -x 2 )= 18.已知:如图7,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4,若以AB 为直径的⊙O 与BC 相交于点D ,DE ∥AB ,DE 与AC 相交于点E ,则DE=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6分) 计算: (6分)解方程:2(x+2)2=x 2 -4 图5 图7 图6 12题图

2017年七升八暑期衔接班数学讲义

2017年七升八暑期衔接班数学培优讲义 目录 1.第一讲: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第二讲: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3.第三讲: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度求和; 4.第四讲:专题一:三角形题型训练(一); 5.第五讲:专题二:三角形题型训练(二); 6.第六讲:全等三角形; 7.第七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SAS; 8.第八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SSS,ASA,AAS; 9.第九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HL; 10.第十讲:专题三: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 11.第十一讲:专题四: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扩充训练; 12.第十二讲: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3.第十三讲:轴对称; 14.第十四讲:等腰三角形; 15.第十五讲: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A 16. 第十六讲:等边三角形(一); 17. 第十七讲:等边三角形(二); 18. 第十八讲:专题五:全等、等腰三角形综合运用(一) 19. 第十九讲:专题六:全等、等腰三角形综合运用(二) 20. 第二十讲:专题七:综合题题型专题训练; 第 一 讲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知识要点】 一、三角形 1.概念: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相连. 2.几何表示:①顶点;②内角、外角;③边;④三角形. 3.三种重要线段及画法:①中线;②角平分线;③高线. 二、三角形按边分类:(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 ??? 不等边三角形 腰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腰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具) 引例:已知平面上有A 、B 、C 三点.根据下列线段的长度判断A 、B 、C 存在的位置情况: (1)若AB=9,AC=4,BC=5,则A 、B 、C 存在的位置情况是: (2)若AB=3,AC=10,BC=7,则A 、B 、C 存在的位置情况是: (3)若AB=5,AC=4,BC=8,则A 、B 、C 存在的位置情况是: (4)若AB=3,AC=9,BC=10,则A 、B 、C 存在的位置情况是:

初升高数学衔接测试题(学生版)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若2x25x 2 0,贝卩.4x24x 1 2x 2 等于() A.4x 5 B. 3 C. 3 D.5 4x 2. 已知关于x不等式2x2+ bx—c>0的解集为x|x 1或x 3},则关 于x的不等式bx2 cx 4 0的解集为() A. x | x2或x -} B. x| x —或x 2} 22 C.{x| -x2} 1 D. x | 2 x } 22 3.化简12的结果为() 2 1 3 1 A、■ 3.2 B 、 3 、2 C 、 2 2 3 D 、 3 2、2 4.若O v a v 1,则不等式(x—a)(x—丄)v0的解为() a xl 1

C. x | x a 或 x 1 a ; D. x | x 1 或 x a a 5.方程 x 2—4 x +3=0的解是() =±1 或 x=± 3 =1 和 x=3 = —1 或 x= — 3 D. 无实数 根 6.已知(a b)2 7 ,(a b)2 3,则 a 2 b 2与ab 的值分别是( ) A. 4,1 B. 2, 3 C. 2 5,1 D. 10,2 2 7.已知y 2x 2的图像时抛物线,若抛物线不动,把 X 轴,Y 轴分别向 大值1; 大值. 上, 向右平移 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2(x 2)2 B. 2(x 2)2 2 C. y 2(x 2)2 D. 2(x 2 2)2 2 8.已知 2x 2 3x 0,则函数f(x) x 2 A.有最小值4 但无最大值; B. 有最小值寸,有最 C.有最小值1 ,有最大值 19 ; D. 无最小值,也无最

2018年七年级升八年级数学 暑期衔接班讲义 第十讲 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 第十讲:专题二: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 【知识要点】 1.求证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定理):①SAS ;②ASA ;③AAS ;④SSS ;⑤HL ; 需要三个边角关系;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SAS ”、“SSS ”、“ASA ”、“AAS ”、“HL ”五种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题精讲】 例 1.判断下列命题: 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边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 ( ) 2.(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2)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4)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7)两边及其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8)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9)两边及其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0)两边及其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1)两角及其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2)两角及第三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3)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4)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5)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16)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例 2.如图 △1,方格中有 ABC 和,且它们可以仅通过平移完全重合,我们称△ABC 和为“同 一方位”全等三角形. (1)如图 △2,方格中有一个 ABC ,请你在方格内,画出一个与△ABC 不是“同一方位” 的全等三角形△DEF ,并且满足条件:DE=AB ,∠A=∠D ,AC=DF ; (△2)你能够画出多少种不同的 DEF ?(“同一方位”全等三角形算为一种)

怎么做好初升高数学衔接准备

初升高,是学生一个升学阶段,告别初中生活,正式成为高中的一员。 那么初中和高中数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我们要如何为高中的学习打好一个基础?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

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 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 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 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讲义课时

小升初衔接班讲义 数学 前言 姓名:_____________

第1课正数和负数 ?知识网络 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在正数前面添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3、认识正号“+”,认识负号“-”,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 ?例题精选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哪对反义词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哪对反义词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课堂练习 1.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2 1,2.5,,0, 3.14,120, 1.732, -+--- 37 2.如果80m表示向东走80m,那么-60m表示向 3.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__________。

4.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零上126℃,记作________℃,夜间平均温度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__℃。 1.某人存入银行1000元,记作+1000元,取出600元,则可以记为: 。 2.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记作:。3.一潜水艇所在的高度是– 5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的上方10米处,则鲨鱼所在的高度是米。 4.预测某地区人口到2005年将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的意义是: 。 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对应的横线上:3,-0.01, 0,- 21 2 , +3.333, - 0.010010001…, +8, -101.1 ,+8 7 , -100 其中:正数有:负数有: 6.在一种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是 10 0.05(单位:㎜),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加工要求最大不能超过㎜,最 小不能超过㎜。 7.“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着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

初升高数学暑期衔接资料(教师版)

2015初升高暑假数学辅导资料 (一)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课时) (Ⅰ)、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 1、了解集合的含义、领会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集合: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2、能准确把握集合语言的描述与意义:列举法和描述法:注意以下表示的集合之区别:{y=x2+1};{x2-x-2=0},{x| x2-x-2=0},{x|y=x2+1}; {t|y=t2+1};{y|y=x2+1};{(x,y)|y=x2+1};;{},{0} 3、特殊的集合:N、Z、Q、R;N*、; (Ⅱ)、典例剖析与课堂讲授过程: 一、集合的概念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集合: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②、特殊的集合:N、Z、Q、R;N*、; ③、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例题1】、已知集合A={a-2,2a2+5a,10},又-3∈A,求出a之值。 ●解析:分类讨论思想;a=-1(舍去),a=

▲★课堂练习: 1、书本P5:练习题1;P11:习题1.1:题1、 2、5:①② 2、已知集合A={1,0,x},又x2∈A,求出x之值。(解:x=-1) 3、已知集合A={a+2,(a+1)2,a2+3a+3},又1∈A,求出a之值。(解:a=0) 二、集合的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 ★【例题2】、书本P3:例题1、P4:例题2 ★【例题3】、已知下列集合:(1)、 ={n | n = 2k+1,k N,k 5};(2)、 ={x | x = 2k, k N, k 3};(3)、 ={x | x = 4k+1,或x = 4k-1,k k 3}; 问:(Ⅰ)、用列举法表示上述各集合;(Ⅱ)、对集合 ,

最新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案讲义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 6、- 7、0、29、-3 2、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小于所有正数 B 0大于所有负数 C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D 0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6.—a 一定是负数吗? 7.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8.举出2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 9.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0.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三、直通中考 [2010年济南市中考] “甲比乙大-2岁”表示的意义是() A 、甲比乙小2岁 B 、甲比乙大2岁 C 、乙比甲大-2岁 D 、乙比甲小2岁 [2009年山东中考] 某市2009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A 、-10℃ B 、-6℃ C 、6℃ D 、10℃ 1.1有理数

小升初数学衔接暑假讲义.doc

小升初数学衔接暑假讲义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 3、2、0.8 这样大于 0 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 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 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 10℃就用 10℃表示,零下 5℃则用―5℃来表示。 ▲本节重点: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 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二、知识题库 1.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 5、0.56、-7、0、 9 2 、-、100、-0.00001 2 3 其中是正数的是(),是负数的是()。 2.如果水位上升 1.2 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 0.8 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 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 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 32m,记为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范围内保存才,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合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 小于所有正数 B 0 大于所有负数 C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D 0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6.—a 一定是负数吗? 7.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8.举出 2 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 的意义. 9.某地一天中午 12 时的气温是 7℃,过 5 小时气温下降了 4℃,又过 7 小时气温又下降了 4℃,第二天 0 时的气温是多少? 10.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 0 的成绩表示 90 分,正数表示超过 90 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三、直通中考“甲比乙大-2 岁”表示的意义是() -1-

最新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案讲义(整理)

最新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案讲义(整理)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一、基础知识 1. 像3、2、0.8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也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 像-1、-4、-0.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带有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同样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二、知识题库 1.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填写5、0.56、-7、0、 29、-3 2 、100、-0.00001 其中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的是( )。 2.如果水位上升1.2米,记作 1.2 米;那么水位下降0.8米,记作_______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 ,则乙向北走32m ,记为 , 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m. . 4.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小于所有正数 B 、0大于所有负数 C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D 、 0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6.—a 一定是负数吗? 7.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8.举出2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 9.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0.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三、想一想

1、 “甲比乙大-2岁”表示的意义是( ) A 、甲比乙小2岁 B 、甲比乙大2岁 C 、乙比甲大-2岁 D 、乙比甲小2岁 2、某市2009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A 、-10℃ B 、-6℃ C 、6℃ D 、10℃ 1.1有理数 一、知识海洋 1.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 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 ?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有理数】 一、基础知识 1. 、 和 统称为整数; 和 统称为分数。 2. 、 、 、 和 统称为有理数;中.考.资.源.网 3. 和 统称为非负数; 和 统称为非正数; 和 统称为非正整数; 和 统称为非负整数; 4.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看作 . ??? ? ??????????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 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a,a0, | a | 0,a0, a, a0.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 a 和数b之间的距离.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①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a f ( x) a 。 ②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或 f ( x) a 。 ③ f (x) g ( x) f 2 ( x)g 2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 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 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 1.求不等式3x 5 4 的解集 例 2. 求不等式2x 1 5的解集 例 3. 求不等式x 3 x 2 的解集 例 4. 求不等式 | x+ 2| + | x- 1| > 3 的解集.

例 5. 解不等式 | x- 1| + |2 -x| > 3-x. 例 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x-5|+| x-3|< a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 练习 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x 1 x 3 >4+x (2) | x+1|<| x-2| (3) | x- 1|+|2 x+1|<4 (4)3x 2 7 (5)5x 7 8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 ( 1)平方差公式( a b)( a b)a2b2 ( 2)完全平方公式( a b) 2a22ab b2 ( 3)立方和公式( a b)(a2ab b2 )a3b3 ( 4)立方差公式( a b)(a2ab b2 )a3b3 ( 5)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a2b2c22(ab bc ac) 33223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学法指导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学习,你准备好了吗?——小升初衔接之数学学法指导 一、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小学和初中数学课程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不同来解决小升初衔接阶段学生在学法上、心理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一些初中阶段应具备的数学能力。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初中数学的特点,了解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准备。 2、了解如何培养适合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以此要求自己。 三、重点讲解 (一)引语 1、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2、衔接阶段会出现的问题。 (二)认识初中数学 1、小学数学的特点(模仿性) 在小学,由于同学们年龄较小,所以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模仿性较强;另一方面,小学教材中,例题类型多且全,有时老师还有补充,同学们能在课堂上见到几乎所有的题型,故同学们只要认真模仿就能学得比较好。 例1、计算: 181 64.83535.1744 1919 +++ 分析: 虽然此题的运算顺序应是从左到右,但是仔细观察四个加数的特点,发现第一个加数与第三个加数的和正好是一个整数,而第二个加数与第四个加数的分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解: 181 64.83535.1744 1919 +++ 181 64.8335.17544 1919 =+++ 181 (64.8335.17)(544) 1919 =+++ =100+50 =150 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一定可以模仿着解答下列问题。 练习: 41 2.75310.21 54 +++ 2、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小升初数学衔接课程讲义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学校年级六年级次数 科目数学教师日期2016-6-23 时段19:00-21:00课题小升初衔接课程(一)(有理数的认知) 教学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 难点 数轴和绝对值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目标1、有理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 3、数轴的定义 4、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热身导入 与学习沟通了解学校学习进度、情况、心理状态等,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学习 氛围。 二、知识讲解 1、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2、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3、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4、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四、作业布置 见学案中 管理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

作业布置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1、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情况:○好○较好○一般○差 3、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好○较好○一般○差 4、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在校学习情况:○好○较好○一般○差 5、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好○较好○一般○差 6、学生本堂课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好○较好○一般○差备注: 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1.填空: (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 (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 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4)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练 习 1.填空: (1)221111()9423 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 (3 ) 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12 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 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3.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初三数学暑假衔接班讲义(好)

目录 本次培训具体计划如下,以供参考: 第一讲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第二讲平行四边形(一) 第三讲平行四边形(二) 第四讲梯形 第五讲中位线及其应用 第六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七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第八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九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十讲专题复习一:因式分解、二次根式、分式 第十一讲专题复习二: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第十二讲专题复习三:相似三角形 第十三讲结业考试(未装订在内,另发) 第十四讲试卷讲评

第一讲: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梳理】 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例题精讲】 【专题一】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巩固】如图所示,已知?A B 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 求证:EC =ED F E D C B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