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9少年王勃 第1课时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9少年王勃 第1课时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9少年王勃 第1课时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9少年王勃 第1课时 苏教版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课题导入(5分钟)1.欣赏一组滕王阁的图片

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古色古香金碧辉煌

2.简单了解滕王阁

少shào 少年

Shǎo 多少

3生简了解王勃

王勃:唐代文学家,字子安。他年少时就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他的诗篇偏重于写个人生活,风格较为清新,有《王子安集》。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25分钟)1 自读课文第一板块:课题导入

1.出示一组滕王阁的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滕王阁。它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介绍滕王阁,引出课题。(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

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滕

王阁,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

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

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滕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

3.预习了课文,你对王勃有什么

4.总结(出示ppt)

过渡:一座楼阁,因为一个少年

而声名远扬,这在中国历史上是

很少见的。那这篇《滕王阁序》

王勃是怎么写成的呢?我们一

起来走进课文。

2.读准生字词

(1)同桌互读互纠。

(2)逐个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3)不理解的学生自己找答案。

①滕王阁序就是为庆贺滕王阁而写的一篇文章。

②都dōu 都是

dū首都都市

都督是一种官职,准确地说是一种武官。

③一只野鸭一只孤单的野鸭第二板块:初读感知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出示PPT)

探望南昌滕王阁序都督孤鹜宴会文章野鸭邀请朗

读凝望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胸有成竹文思如泉(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师相机正音,解释,指导生字笔画。

(3)理解词语

①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滕王阁序》是一篇文章,这个“序”字就是指文章,快速浏览课文,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②都督的“都”是多音字,相机教学多音字“都”。知道“都督”吗?谁来说说?在课文中,这个都督是谁,姓什么?(师相机教

④看得很仔细、很专注

3.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4.分段,概括大意。

(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2)预设

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参加宴会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3)预设:

2至4自然段

(4)学生交流

(5)预设

第一自然

起因:讲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第五自然段

《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学生字“阎”)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

篇。

(6)交流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0分钟)

1.学程单1: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都督会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2)时间:2分钟

2.展示

(1)朗读第一自然段。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因为王勃有才气。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2)感情朗读,读出王勃的才气。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③读读课文,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孤鹜”?

④凝望,做做动作,怎样望叫做凝望?

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4.分段,概括大意。

(1)指名读课文(开火车),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王勃创作《腾王阁序》的经过?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

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提醒学生在概括一件事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王勃创作《腾王阁序》写下名文的经过?(ppt出示:写下名文)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

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4)课文应该怎么分段?

(5)那课文的第1和第5自然段分别讲了些什么呢?

(6)那可不可以也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第1和第5自然段呢?

参加宴会——写下名文——千古传诵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