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

【1】望岳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 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 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 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5.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花也落泪,怅恨亲人离别,鸟啼令我心更乱。这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6.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运用细节描写,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忧国思家的情怀。

【3】石壕吏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

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 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四十八岁的杜甫,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

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七年级语文下册拼音练习题word版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拼音 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拼音练习题 班别:姓名: 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憩息(qì)粼粼(líng)犀利(xī)皎洁(jiāo) B、蜿蜒(wǎn)绮丽(qí)慷慨(kǎi)恫吓(dòng) C、纤维(xiān)脉搏(mài)堕落(duò)孤僻(pì) D、腼腆(diǎn)瀚海(hàn)坟墓(mò)洗涤(dí)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轻飔sī縠纹hú憩息qì叫嚣xiāo B、堂倌guān窥伺sì盛馔zhuàn分娩miǎn C、煦暖xù翌日yì蜿蜒wān绮丽qǐ D、粼粼lín北碚bèi冥顽míng轧轧zh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轩榭(xiè)怅然(chàng)充沛(pèi) B.镂空(lǚ)肆虐(nüè)窥伺(kuī) C.弧形(hú)涟漪(yī) 凝眸(móu) D.匀称(chèn) 恫吓(dòng) 游弋(yì) 4.下列各项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D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绮.(Yǐ)丽晓喻.(yù) 对峙.(Shì) B.眷.(zhuàn)顾涟漪.(yī) 池沼.(zhǎo) C.威镊.(shè) 贻.(dài)误蛰.(zhì)伏 D.慭慭.(yìn)然案牍.(dú) 亵.(xiè)玩 6、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A.枯瘠(jǐ)轻颸(sī)剽悍(piāo)凝眸(móu) B. 慷慨(kǎi)腼腆(tiǎn)携手(xié)真挚(zì) C.嶙峋(xín)镂空(lòu)贻误(yí)措手不及(còu) D.萦回(yíng)勉强(qiǎng)融融泄泄(yì)嫉妒(jì) 7.下面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是 ( D) A.奇崛(jué) 柔媚(mèi) 犀利(xī) B.憩息(qì) 轻颸(sī) 隽妙(juàn) C.叫嚣(xiāo) 引吭(háng) 窥伺(kuī) D.剽悍(biāo) 绮丽(qí) 飓风(jù) 8.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嫉妒(jí)肆意(sì)赎回(shú)葱茏(cōng) B.萦回(yíng)对峙(zhì)勉强(qiáng)咆哮(páo) C.栖息(qī)淙淙(cóng)真挚(zhì)涟漪(yī) D.镍币(niè)抚摸(fǔ)弥漫(mí)腿瘸(qu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石壕吏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安史之乱 同学们,如果你真正关注过唐朝历史,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自读课文,完成下了小题。 1、这首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2、主要人物是谁?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3、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这首叙事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4、官吏最终抓到人没有? 四、全班齐读,深入理解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说“征兵”而说“捉人”?为什么捉人还在夜里? 2、两个主要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用原文的话回答) 3、思考妇人交代了几层意思? 4、自请服役时老人心理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小组讨论,并回馈。 五,听录音,大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之一。 (一)1、听课文录音(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个著名的播音员,你在听他朗读时,注意寻找自己的不足),思考: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给文中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 历史,就是一串串真实的故事杜甫是编剧,我们也可以作导演如果你是导演,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表 3、梳理故事情节:学生结合板书,用箭头连线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 4、齐读诗歌,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有再写吏的残暴蛮横,而是从老妇的致辞中暗示出来。

《杜甫诗三首》的优秀教案设计

《杜甫诗三首》的优秀教案设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导入。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

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

《石壕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石壕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石壕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出处或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案(含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怆.然(chuàng)tì(涕)下岱.宗(dài)决zì(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齐鲁青未了 ..未了:不尽 (3)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4)阴阳割.昏晓割:分 (5)荡胸生曾.云曾:同“层” (6)决眦.入归鸟眦:眼眶 (7)会当凌 ...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 (8)自缘.身在最高层缘:因为 3.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诗句“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古诗文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写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垠,引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望岳》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青年时期所作的《望岳》一诗,语言壮美,气势恢宏,其中抒写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人要站得高,看得远,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才不会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而失去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示例】走进唐诗,感受诗韵。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的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示例】同学们,一个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人,应该能背出不少经典的唐诗。让我们举行唐诗背诵大赛,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唐诗多,好吗? (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杜甫的《石壕吏》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诗,在课堂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两个原则,一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意,体会情感。 2、品析重点诗句,感悟人物个性。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朝代。 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安史之乱) 对,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而就是这一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根据自己的真实见闻,用记录历史的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用诗歌的形式向后人展示了那段充满战火和硝烟,浸满眼泪和辛酸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石壕吏 (二)初读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咱们叫一个同学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其他同学做一下评价。 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根据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评价,咱们觉得朗读古诗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明确: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2、下面咱们听一下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在听的时候,把握刚才咱们所说的几点。(听完后,学生谈感受) 3、下面你就根据刚才的范读录音,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以小组合读,可以读全部课文,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 4、生展示。 (三)、品读探究

《望岳》作者:杜甫(拼音版、带拼音、注音、精校)

《望wàn ɡ 岳yuè 》作zuò 者zhě :杜dù 甫fǔ 岱dài 宗zōnɡ 夫fú 如rú 何hé ,齐qí 鲁lǔ 青qīnɡ 未wèi 了liǎo 。 造zào 化huà 钟zhōnɡ 神shén 秀xiù ,阴yīn 阳yán ɡ 割ɡē 昏hūn 晓xiǎo 。 荡dàn ɡ 胸xiōnɡ 生shēnɡ 层cén ɡ 云yún ,决jué 眦zì 入rù 归ɡuī 鸟niǎo 。 会huì 当dānɡ 凌lín ɡ 绝jué 顶dǐnɡ ,一yì 览lǎn 众zhòn ɡ 山shān 小xiǎo 。 【注zhù 解jiě 】:1、岱dài 宗zōnɡ :泰tài 山shān 别bié 名mín ɡ 岱dài ,居jū 五wǔ 岳yuè 之zhī 首shǒu ,故ɡù 又yòu 名mín ɡ 岱dài 宗zōnɡ 。2、钟zhōnɡ :赋fù 予yǔ 、集jí 中zhōnɡ 。3、决jué :裂liè 开kāi 。 4、凌lín ɡ :跃yuè 上shàn ɡ 。 【韵yùn 译yì 】:泰tài 山shān 呵hē ,你nǐ 究jiū 竟jìn ɡ 有yǒu 多duō 么me 宏hón ɡ 伟wěi 壮zhuàn ɡ 丽lì ?你nǐ 既jì 挺tǐnɡ 拔bá 苍cānɡ 翠cuì ,又yòu 横hén ɡ 跨kuà 齐qí 鲁lǔ 两liǎnɡ 地dì 。造zào 物wù 者zhě 给ɡěi 你nǐ ,集jí 中zhōnɡ 了le 瑰ɡuī 丽lì 和hé 神shén 奇qí ,你nǐ 高ɡāo 峻jùn 的de 山shān 峰fēnɡ ,把bǎ 南nán 北běi 分fēn 成chén ɡ 晨chén 夕xī 。望wàn ɡ 层cén ɡ 层cén ɡ 云yún 气qì 升shēnɡ 腾tén ɡ ,令lìn ɡ 人rén 胸xiōnɡ 怀huái 荡dàn ɡ 涤dí ,看kàn 归ɡuī 鸟niǎo 回huí 旋xuán 入rù 山shān ,使shǐ 人rén 眼yǎn 眶kuàn ɡ 欲yù 碎suì 。 有yǒu 朝zhāo 一yí 日rì ,我wǒ 总zǒnɡ 要yào 登dēnɡ 上shàn ɡ 你nǐ 的de 绝jué 顶dǐnɡ ,把bǎ 周zhōu 围wéi 矮ái 小xiǎo 的de 群qún 山shān 们men ,一yì 览lǎn 无wú 遗yí ! 【评pín ɡ 析xī 】: 杜dù 甫fǔ “望wàn ɡ 岳yuè ”诗shī 共ɡònɡ 三sān 首shǒu ,这zhè 一yì 首shǒu 是shì 写xiě 望wàn ɡ 东dōnɡ 岳yuè 泰tài 山shān 的de 。诗shī 以yǐ “望wàn ɡ ”入rù 题tí ,赞zàn 叹tàn 东dōnɡ 岳yuè ,讴ōu 歌ɡē 造zào 化huà 。希xī 望wàn ɡ 凌lín ɡ 顶dǐnɡ 而ér 小xiǎo 天tiān 小xiǎo ,以yǐ 抒shū 雄xión ɡ 心xīn 壮zhuàn ɡ 志zhì 。开kāi 首shǒu 两liǎnɡ 句jù ,写xiě 泰tài 山shān 的de 高ɡāo 峻jùn 伟wěi 大dà ,先x iān 写xiě 对duì 它tā 的de 仰yǎnɡ 慕mù ,再zài 写xiě 它tā 横hén ɡ 跨kuà 齐qí 鲁lǔ 两liǎnɡ 地dì 的de 壮zhuàn ɡ 伟wěi 。三sān 、四sì 句jù 写xiě 近jìn 望wàn ɡ ,所suǒ 见jiàn 泰tài 山shān 的de 神shén 奇qí 秀xiù 丽lì 和hé 能nén ɡ 分fēn 割ɡē 日rì 夜yè 的de 巍wēi

杜甫的三吏三别原文

杜甫的三吏三别原文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婚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

古诗望岳拼音版

古诗望岳拼音版 杜甫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名篇,全诗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 望岳 杜甫 dài zōnɡ fū rú hé,qí lǔ qīnɡ wèi liǎo.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zào huà zhōnɡ shén xiù,yīn yánɡɡē hūn xiǎo.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 dànɡ xiōnɡ shēnɡ cénɡ yún,jué zì rùɡuī niǎo.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 huì dānɡ línɡ jué dǐnɡ,yì lǎn zhònɡ shān xiǎo.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导读:《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七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朝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等,皆为古今传诵。 注释译文: 岳:此指东岳泰山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不仅表现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写出了作者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诗句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出处】唐·杜甫 《石壕吏》。 【意思】我老妇虽年迈力衰,让我今夜跟你们走吧。去应河阳的急差,还有 点做早饭的能力。 【全诗】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导示】 759 年春,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 因指挥不统一, 被史思明击溃。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 甫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闻此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三 吏”中的一篇。 【鉴赏】 这是一首叙事诗, 以老妪被迫服役的典型事件, 深刻地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 的深重苦难,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首四句是事件发生的序幕。 “暮投石壕村”一句交待诗人自己的行止和事件 发生的地点。接着写官吏黑夜捉人和人们仓皇应变的惊骇场面,笔墨十分精练。 从“吏呼一何怒”到“犹得备晨炊”, 是诗的主要部分, 它以老妇的对话为 中心,反映了差吏抓人的全过程。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 首先陈述了战争夺 去了儿子的沉重悲哀。“存者”二句流露了老人无限的酸辛与哀伤;继而老妇人

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出入无完裙”一句表现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困苦;最后 老人主动请求应役。在这里差吏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对话,也就从侧面 表现了差吏的凶狠残暴。但是,差吏并不听老妇人的申诉和哀求,还是要征走老 妇人的媳妇。 为了保全儿媳、 孙子, 老人才被迫应役的。 末尾四句, 是诗的尾声, 写老妇被提走后的凄凉情景,流露了诗人的深切同情。 在写法上,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寓主观于客观描写。整篇诗都是客观 的描写,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是通过所描写的情节和场面表现出来的。如“吏 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把“吏呼”、“妇啼”相对照,勾画了差吏的残暴和老 妇的哀求,把诗人憎恶差吏、同情老妇的态度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二)采用虚实 结合的写法, 以实(老妇的答话)托虚(差吏的横暴), 既使得这一家的不幸得到集 中强烈地表达,增强了感染力,又把差吏的态度作了丰富的暗示,使其狰狞的面 目尽显,诗歌 也显得含蓄凝练。 (三)细节描写的运用, 如“老翁逾墙走”就表现了由于战 乱和官府经常抓人而造成了人民夜不安寝的情形;“出入无完裙”,则表现了人 民生活的极端贫困,都很真实生动。 【鉴赏要点】 [1]名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2]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细节描写 真实生动。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诗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石壕吏原文阅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翻译: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石壕吏原文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 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习题教案(2019最新修订)

20古代诗歌五首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ng(怆)然而tì(涕)下 (2)岱.(dài)宗夫如何 (3)决眦.(zì)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4)xiāo(箫)鼓追随春社近 (6)吟鞭.(biān)东指即天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齐鲁青未了 ..(不尽) (3)造化钟神秀(聚集) (4)阴阳割.昏晓(分) (5)荡胸生曾.云(同“层”) (6)决眦.入归鸟(眼眶) (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登上) (8)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9)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10)拄杖无时 ..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11)吟.鞭东指即天涯(吟诗)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诗圣”,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5.理解型默写。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唐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标签: 译文注释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