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试卷分析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试卷分析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试卷分析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试卷分析

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

(2007-12-04 13:58:20)

转载▼

标签:

知识/探索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地理学科从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已经转变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也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发展。我们地理教研组通过多次讨论逐步形成共识:即复习课首先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讲练结合,注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下面我就从如何上好高中地理复习课的角度,结合大家的观点,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首先,地理复习课应注重构建学生的地理知识网络。

地理复习课课时一般都比较少,不可能像上新课那样重现全部的知识点,教师应注意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教给学生必要的复习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温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把已学过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其次,地理复习课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的难点几乎都集中在高一地理的前两个章节,即地球的运动和大气的运动部分。这一部分如果老师在书上划出主要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背书,或许分数也不低,甚至会比较高,但学生今后学习地理学科的困难将会增大。所以地理复习课应注意突破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利用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地理复习课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复习方法。因为地理学科在初中的会考近年来一直是开卷考试,上了高中学生依然不够重视。如果不能很好的抓住学生,考试肯定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另外,对于目前的高考模式而言,选修地理的只是学生中为数极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复习课,在保护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与高考接轨,吊起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地理学科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四、复习课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期中、期末前才有复习课,而要注意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结性复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对于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益,我们在讨论中提到,要把试卷讲评课前移,即复习课一定要在仔细分析试卷、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及学生答卷的前提下进行。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步骤的操作:

1、任课老师拿到试卷后,首先自己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估计出所教班级学生每题的正确率;

2、结合命题老师给出的答案进行讨论;分析出命题老师的命题思路;

3、进行试批改,把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收集、分析;

4、在批改过程中,每位老师将学生的不同的错误答案进行收集,在阅卷后进行交流。分析出共同点,为试卷讲评打好基础。

5、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老师进行换位思考,即找出学生可能的思维误区。

以上工作主要在阅卷过程中完成。

试卷拆封后,老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试卷。在几年前和孙主任同轨教学时学到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现在大家都在用,即将学生答卷上每个答案用表格进行统计,得出每题的正确率,然后和原先的估计值对比,通过分析,找出自己讲课、复习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试卷讲评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训练。

在实际讲评操作中,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在本次高一试卷讲评中,有一位同学在一个选择题的思维上进入误区,这道题的意思是:人造卫星在太空可以及时、迅速的收集地球上的各种信息,原因是利用了什么。在所给答案中,最贴近的答案是利用了高位置的空间资源。但学生认为另一个答案太阳能资源也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没有太阳能卫星什么也干不了。当然这不是命题老师的思路,也不是本题的命题要点。我当时举了一个例子:先有父亲还是先有儿子,问第一个学生时不敢回答,问第二个学生时,答案当然是先有父亲,而我追问了一句,没有儿子,他怎么会成为父亲,谁又会承认他是父亲,但能不能说先有儿子后有父亲。而回到这一题讨论时学生也就没再争论。

以上是我们地理组就如何上好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的一些讨论的观点和做法,不足之处,请广大专家批评指正。

“五步教学法”

──谈如何上好高三地理复习课

在短短45分钟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和实践了以“讨论-反思

-求异-辨析-质疑”为基本结构的“五步教学法”,并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步讨论

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讨论,在倾听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不同思维方法中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复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把全班学生以10人为一组,开展讨论,要求每组1人作记录。讨论后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这样要求每个小组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我在讲规律前设计了几个平时同学们容易错的和难理解的问题。

1.如何判断晨昏线?

2.如何判断南北半球?

3.在光照图上如何计算时间问题?

4.日期的判读关键是什么?

5.黄赤交角如果变化了,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有什么变化?

6.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7.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有什么关系?

经过分组讨论,学生把上述问题加以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但每个组的总结不一定全面具体,有些可能还存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反思

(1)得出结论的条件有哪些,所依据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有哪些?

(2)解题的思维分析。这一步是验证学生的讨论结论是否正确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要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在思考中锻炼他们的思维。正如古人所说“学而不思则惘”,经过一一验证,学生们总结出了正确结论。

第三步求异

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一般应用的基础上,冲破原来的思维结构,加强引申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由思考、想像猜测。这一步我给学生出示一道有关地球运动的典型试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很多学生在求时间问题时有不同的方法,但结论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解答问题的思维更加敏捷。

第四步辨析

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易受已有的暗示影响,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辩别正误,区别真伪。其实学生在各种考试和训练中经常因为概念不清导致错误的回答,等考完后,经过的老师的讲解,才恍然大悟觉得不该出错,殊不知错误的根源在于平时对概念的辨析不够。面对这种情况,我将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设计成题

目,如地球运动中的区时和地方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于是我专门设计了一道题目,让学生反复辨析,细致比较,收效甚好。

第五步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挑剔,不惟师,不惟书,养成多层面思考、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节里,有很多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要敢于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比如有很多学生提出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变成自东向西那结果会怎样?这样学生在看待新问题时就不会盲目、简单地去解决。为了解答问题,很多学生就要到书店、图书馆去查找资料,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增强他们渴求知识的信心,做到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使问题的解决有理有据,既全面又系统。

经过教学实践,本人总结出运用五步教学法必须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1.精心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既要紧扣教材,照顾全面,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又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题目措词要通俗、明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程度。

2.灵活恰当的引导、启发

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做好标记。在组织讨论、引导交流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启发,不断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3.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小结时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4.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巧妙点拨、反馈总结这五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灵活,主要是根据各课的具体内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运用五步教学法,既能在短短的45分钟里落实地理教学的三大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装”的局面,符合地理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

关于搞好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课改离不开基础,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谈。本次考试考查的是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但学生得分不算很高,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过死,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学生答题时表现出来的语言不准确,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学习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所致。因此,今后的地理教学仍然应抓住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放松。

2、重视结构的作用

地理知识结构有大、中、小之分,大结构指整个地理学科的体系,中结构指具体章节的结构,小结构指具体知识点和分项细目的结构。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3、重视练习的作用

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4、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

用所学地理知识与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觉地尝试发现问题、评价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新课改革的方向之一,要以生活为源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应该学好基本概念、原理,还应该引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设置生活情境,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

5、加强地图的教学

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例如讲地图投影,鉴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可以深入浅出地用切开桔子皮,把它摊平变形的例子,来说明球面地图画成平面图的变形。

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挂图、地图册或教材图象),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读图训练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在图象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

读图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提示规律和成因。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认识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应以地图为骨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找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用蓝色笔描出等降水量线。仔细观察上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这样的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

用图训练通过地理图象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能从地图上查找在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接触到的地名和国家并熟悉它们,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用图训练可采取拼图、游戏、知识竞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6、关注热点。应该注意热点问题的复习指导。命题时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不可能回避。

7、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答题的指导与训练。

8、要注重将知识进行融合、整合和综合。

9、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破一般模式的桎梏,凸现创新思维,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与规律,又要能在实际运用中对原理与规律进行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讲评课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三老师教学中感到困惑最多的一种课型,讲评什么、怎么讲评、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心中不甚清楚。就题讲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严谨的思考和准备、随意性强,“企图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这些现象使得我们的讲评课针对性不强、效益不高。就此,我结合多年的高三经历积淀的经验教训,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三地理讲评课的效益。

一、明确讲评目的、原则、基本程序

1.目的

(1)查漏补缺(知识漏洞、能力缺陷)、巩固双基。

(2)深化考点的知识内容,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丰富体验。

(3)传授或交流解题技巧、方法,培养并规范学生的解题习惯,提高应试能力。

2.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本,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活动,先由学生来讲解题时不正确的思维过程、分析失分的原因、希望获得的帮助;再由老师来点拨方法、思路、归纳规律;最后再由学生谈感悟或者收获。

(2)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确定讲评的突破口和重难点。

(3)拓展性原则:重点知识、常用方法、一般能力要进行深层讲评和拓展讲评,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组织试题→→测试→→评卷过程→→分析统计(成绩、问题)

(2)讲评阶段

测试结果分析(教师)→→试题(考点)回顾(学生个体)→→小组讨论(学生合作)→→重点讲解点拨(教师)→→巩固与强化练习(师生)→→小结归纳(师生)

(3)反思阶段

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错题集、失误原因、知识归纳和方法、规律总结) 教师写出教学后记。评自己所出试卷的成败,是否能真正查出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教学上的得失,改进教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

二、讲评课的一般要求

1.什么时候讲评?

有些教师为了反馈及时,往往是批阅完试卷后发下就立即讲评,认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因为你这时去讲,往往是讲学生做错的一些题目,而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

因此,教师应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

2.讲评什么?

根据试卷考查的考点、能力要求等命题意图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评讲的策略。

(1)讲“审题”

理解命题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找准题眼(题中的关键字、词、地图符号),弄清题意,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的

思路。讲评时,要结合高考地理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

①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

一审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审题问,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

②综合题中的读图分析题的审题主要是“四审”:

一审,定地理图表类型及承载的知识信息;二审,定解答对象;三审,定限制条件;四审,定学科之间的契合点。

(2)讲“思路”与“方法”

①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

a.全面正确地把握题干内容和题问中提供的线索和要求,准确领会题干给予的指令。

b.结合选项和教材有关知识和教师当时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加工。

c.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等对选项逐一确认或逐一排除。

②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

a.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含义,包括材料本身、注解、图表及一切文字说明,任何一项不可遗漏。

b.仔细分析题问,准确把握题问的要求;根据题问的要求分析材料,并将其回归到教材系统和教师的教学中去,找准和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c.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表达。

③读图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

a.仔细观察地理图表,正确把握图表类型,弄懂图表的主题内容,挖掘其隐藏的已知条件。

b.根据题问的要求,正确、有效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c.概括提炼,归纳整理,以简洁准确的文字表述。

(3)讲“误区”

讲评时,教师要结合有代表性的试题及学生的典型错例,有理论,有实际地逐一分析讲解,由表及里,追根求源,使每个出错失分的同学,都能从较深层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误的原因,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复习的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

(4)讲“拓展”

每一种题型甚至每一个题目都代表一定的知识层面。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力争“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由此问题联想到若干相近相关的彼问题;由此知识点联系到许多相同相似的其他知识点。这样的讲评,才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进而保证取得最佳效果。

(5)讲“规范”

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注意表达语言的要点化、层次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少过失性失误。

具体要求有:要点全面、层次分明:有条理、分要点

表述完整、逻辑清晰:因→果、大→小、前→后、总→分

语言规范、言简意赅:用词恰当、表述准确、用地理术语、少举例、少形容

填图准确、作图规范:填图字迹工整到位,绘图准确、规范书写清晰、卷面整洁。

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如麻痹大意、看错题目和设问、书写潦草、卷面差、答非所问等。

3.怎么讲评?

(1)要注意鼓励学生

讲评开始时应对成绩好、特别是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加以褒扬,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独到之处的解法等,并可将学生答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展示于课堂,也可由这部分学生自己讲解。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观摩、借鉴。

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份,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强其成功感。

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基调,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语言,切忌挖苦、训斥、侮辱学生人格,应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2)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答问、质疑、讨论),充分调动学生,不但能使整个讲评过程中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而且有助于获取知识和体验,提高解题能力。

(3)要注意分析归类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地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具体可按3种方式归类。

①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进行分析讲评;要让学生明白“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促进学生对教材的重视与掌握。

②按解题方法归类:试题永远做不完。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到一起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法。

③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

a.对地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甚至错误;

b.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

c.思维定势的负迁移;

d.地理模型建立失当;

e.地理过程分析错误;

f.数学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3种归类方法不能彼此孤立的进行,要善于交叉渗透。

(4)变式或延伸性练习

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地理情景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2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

①对地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

②对地理情景、问题发散--- “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地理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可将静态的地理情景变为动态的地理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4.矫正补偿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1)“错题集”的建立:

错题→→失误原因→→正确的思路和答案→→方法与规律归纳

考点→→考点所在的知识结构

(2)矫正补偿练习:

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

固的目的。也可在下次测试(或大型考试前)时再次考查这类知识。

以上各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相互补充的。在具体的讲评中应注意有所侧重,定能使讲评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讲评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许多技巧。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就会少些遗憾,多些欣慰!

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的试卷讲评课

(2009-09-30 16:05:33)

转载▼

分类:转载

标签:

杂谈

每年春季高三一模测试结束后,我们都安排一次高三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中学承办,我对校长说:“有两个原因将现场放贵校,一是学校开设了两个物地班,二是高三地理选科成绩突出,连续两次达B率为100%。”从会议的组织可以看出,学校的执行力非常强,给予了我们全力的支持。

针对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试卷讲评课存在着就题讲题的问题,存在着学生屡做屡错的问题,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试卷讲评模式才是高效?于是,提出了“读-写-议-练”的操作模式,计划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加以推行。为此,程志华老师按照此模式实验了两次综合试卷评析课,自我感觉效果不错,所以,几次讨论后,我对这节试卷讲评课充满信心。不出所料,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将听课记录与评课记录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模试卷分析

地点:树人中学时间: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第2、3节课

开课人:程志华听课:全体高三地理教师

分组:5组,每组4人

导课:分享成功、找出增长点

自由朗读:[关注重点]在课前梳理的重点、易错点(约5分钟)

师:针对每人的分析报告,分组讨论,找出个性的问题,将每小组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小组讨论、发自纠自评表,要求填写(约10分钟)

师:小组长将小组内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一组:28(2)差异原因、29(2)日本英国工业扩散原因

二组:6岩石圈、29、11、13工业区域、27(1)、26审题、31B

三组:6岩石圈、9人口迁移、11工业区位、29工业发展比较

四组:2、6、9、12、13、22、27、28、19地球运动、岩石圈、人口迁移、工业、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分析

五组:共性问题:9题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影响、10题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13题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17农业科技水平高的地区

(学生总结的问题主要知识性的问题,没有总结到成因)

师:出现较多的问题是有关岩石圈知识的第6题,你是如何选择?

共性问题分析1:地理原理理解不深

生1:排除法做

生2:首先确定是喀斯特地貌

生3:先确定A,结合喀斯特地貌,以沉积岩为主

变式训练:生4,选C,问这幅图中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共性问题分析2:基本概念不清晰

生5:定位这里是哪里?定位为非洲,确定甲、乙的植被,气候类型,然后再看答案

生6:首先是单一指标,植被类型的划分有过渡地带,边界是模糊的

生7:植被是虚的,排除。D有草原、荒漠,说明差异大

问:其他组有什么建议?

生8:既然图例是植被,说明找地图册、翻书,师:研究的区域相关概念

变式训练

生9:排除法分析,学生思维非常正确

共性问题分析3:你们语言表述能力尚需提高

生10:将旱灾原因看成是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应该先看图、发现降水总量少

问:如何解决的?春旱原因?

生11:春旱原因:春季多大风,春季降水少,春季农业用水多。

变式训练:云贵高原旱灾,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少;海南岛

生12:长三角干旱原因是伏旱,盛行下沉气流,工农业用水多,夏季蒸发强

生13:台湾岛干旱,是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湍急,入海多

生14:此题正确答案,是降水量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利设施老化,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问:如何缓解能源紧张、资源紧张等问题,明确的思路是什么?

生15:对照答案读图后,开源、节流、法律法规方法进行分析。合理调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型产业(师评不完整)

投影:学生答案,实行南水北调、在黄河等河的上中游。。。

学生评价:

投影:教师批改后的答题。问:我多给分了?学生说明:多给1分了

共性问题分析4: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分不清)

生16:29题,读图。新工业区向北、向南扩散。审题,提问的是区位条件,要具体说明,应该有三个条件,矿产能源缺乏,沿海多平原、优良港湾

投影:学生答案,教师批改的答案,师生共同评价。生17,说明教师多给了1分

问:我们如何区分因素与条件?

变式训练

生18:审材料、审题,要求回答的因素。政策、交通、市场、科技

师:沙头是我的家乡,我很了解,你的回答非常准确、全面

生19:海峡两岸互补性的优势条件,台湾技术好,资金多,大陆市场广阔,政策优势

生20:京津唐、长三角两个工业区比较,工业发展的条件差异性。从自然、社会经济分析。首先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乙工业比甲工业区能源、矿产缺乏,乙工业区的科技更发达(师评:勉强、不给分)。

生21:乙工业交通更便利,海运发达,经济腹地广阔,农业基础更好。自然条件上,乙工业区水源更充足。

生22:珠三角发展基塘生产的条件:夏季降水多,地势低洼,土壤肥沃

共性问题分析5: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尚需提高

生22:应该先读图,看森林分布,我得到了三分。A区森林破坏对长江造成的负面影响。师: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进行分析

投影:学生答案,教师批改的答案,师生共同评价。生23,说明教师少给了1分

变式训练

生24:湖南省洞庭湖的生态问题:湖泊萎缩。原因是上海植被破坏,含沙量增大。(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关健在于审题

一审题干:中心问题

二审材料:图片信息、方字信息。生25:读图名图例

三审设问:关健词(表现、结果、。。。)

一个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经过多次使用。。。

迎接高考:通过本次统考试卷分析后,我的新增长点是。。。我充满信心

(激励作用,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堂默写:1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区位条件?3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互批改。

学案上完成我的新收获:生1:审题要细生2:审题、回归课本、扫除盲点

课堂评价区:自己的评价、同学的评价、老师的评价

评课:

程志华自我评价:前段时间很苦恼,学生屡做屡错。请教朱老师后,改变讲评模式,这是第三次实验,分四个环节,读(先自由诵读、写(最后默写)、议(讨论)、练(变式训练)。目前,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了,愿意发表见解。

武万友:感触很深。审题归纳有效,有时候审题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要回归教材,程教师特别关注学科的主干知识,课堂上不止一次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关注全体学生。

朱小平:给我感觉耳目一新,学生暴露的问题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变式训练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思维方式思维切口思维过程处理很好。担心的问题是学生课前花费时间多,教师备课时间多,时间能得到保证?

彭金华:收获很大。老师操作是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在行动,是新课程的方向。研究考点、变式是值得学习的。希望教研员、同仁为扬州再上台阶作贡献。四市联考的达B率88分。我们的综合题得分率很低,非常令人担心。今天将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教学中。

张宝浒:感到很亲切,我们学校高一已全面推行小组合作,我自己的课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从高二坚持到现在。最大的收获是学生主动性很强。本节课特别关注

知识点,综合题的失分主要是考虑不全面。学生的朗读很投入,学生在收获着。根据答题情况,选取的变式训练值得学习。

廖建:学生有问题能迅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是非常有效的,高三重视知识建构,现在新课程知识零散,二轮中很想建立知识体系,学生时间不够用,很困难。现在学生已经养成用图的习惯。以后要注意用书。但学生的共性问题与老师准备的共性问题不一致。

陆群:传统讲评过多的是教者主观认识,忽视学生的要求,易出现疲劳,不会跟着老师思维走。今天的课达到目的,一是方式方法变换使学生新奇感;二是我听课不觉得疲劳,设计的教学流程对我的吸引力很大,形式的改变使内容有提升,设计的目标的达成很高,学生的自我检测反思、小组的合作、大组的深化,学生个体问题暴露很充分,小组内彼此交流、解决,有效性很强,感到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大胆变革、尝试,肯定有很大进步,会推动地理教育发展。我相信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恳切地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备课组2013/11/22 本次期中考试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范围从1.1节至2.1节. 覆盖面较广,知识点比较多,题型两大类(选择题60分,综合题40分),其中容易题60分,中等题25分,较难题15分,重点班平均分70.8分,普通班平均分46分,年级平均分63.94分。 一、各题得分率情况统计 二、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选择题: 1~3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经纬线、晨昏线的特征,极昼极夜的分布及季节的判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得分率偏低。 4~5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原理,本题较简单 6~7题考查热力状况的原理,海陆风的形成,本题较简单 8~9题考查大气热力状况中逆温的原理,结合身边实际,难度适中 10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典型事例,本题容易 11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本题容易

12~13题考查经纬线的特征,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12题容易,13题难度较大,等分率低 14~16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内容,此三题综合性强,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高,涉及知识点有:晨昏线、太阳高度、日界线,得分率最低,属于难题,部分知识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17~18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内容,晨昏线的特征,自传线速度的大小关系,难度一般,属于中等题 19~20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对知识运用较高, 综合题 (61)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二分二至日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昼夜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等注重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 (62)考查大气运动的内容,知识点有:大气的热力状况,垂直变化规律,低空大气中的对流层、平流层及高层大气的结构特征,注重基础,等分率较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得分率来看,反映的主要问题如下: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如61题是整张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都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明显不到位,例如该题中涉及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变化规律等,我们在课堂中曾多次反复强调,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坚守信念、努力拼搏、收获硕果 ----2013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灵台一中郭灵筠 2013年的高考成绩已揭晓,我校高考再创新高,又树立起了灵台一中发展的新里程碑,使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真正成功的喜悦。 回顾近几年来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我一直坚定一个信念:“不误人子弟”。为此,我一直坚持做地理高考试题,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担任高三地理复习工作。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年我担任高三(4)班、(25)班地理复习工作,一开始结合我校学生地理基础差的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小步教学法,每节课讲解课本两节的内容,尤其是对必修课本,基本上是又给学生讲了一遍,对每个知识点边讲边练,及时巩固,不把问题留给学生,不把问题留到课外,避免积少成多。今年的一轮复习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二百多个知识点逐一复习到位,摸清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储备,为第二轮复习打下了基础,三轮模拟考练,注重方法技巧总结、积累。从月考成绩来看,今年地理备考达到了预期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今年我的主要做法有: 1、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缔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真可谓“熟能生巧”。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做到严→实→细→精→熟细化过程。我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做了两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各类附图、插图、图表等,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落实到图上,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实现图文转换,以及图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转眼间,期中考试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更是给我敲响了警钟。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一、试卷情况 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小一些,除了选择题第9题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强调过,其余大部分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考试之前复习过的。所以这样的试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给其增加信心的一个考试,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这张试卷突出地图这个第二语言在地理中的重要性。20个选择题,出现了9幅图,6道综合题,出现了6幅图。由此可见地图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其实,增加地图的出现,不但不是要为难学生,相反是想要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这张卷子体现出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章的学习,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次期中考试没有难为学

生,而是考察其运用地理的能力。所以,很多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考试成绩 这次考试全年级共243名学生参加,平均分为72.4,共有47人不及格,及格率为80.7%;76人优秀,优秀率31.3%。我将以本次考试退步比较多的三班和进步较大的五班为例,进行分析:下表是三班各分数段统计表。 优秀 100分 99—90分 89—85分 0人 6人 6人 0% 14.6% 14.6% 合格 80—84分 79—70分 69—60分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2020年最新高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最新高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一):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状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8)、(11)和(12)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学段教育教学任务。 二、主要经验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

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 的方法。我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段 考试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 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段考不认真等状况,导致考试 成绩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 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 方面。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 进行排行,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 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透过 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提高。尤其是思考潜力、识 图潜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等方面。 最后,本学校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潜力往往不能满足 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 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状况给予了耐心帮忙,鼓励他们透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到达教学要求。在复习期间,注意对学生已 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 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而且对于本学校的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版湘教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从分数统计和卷面分析来看,本次初中二年级期中试题力求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多样。本次试题题型有选择50分、综合50分。2、注重积累。《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质检题注意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的考查。3、基础知识占得比例较大,除个别题之外,基本做到了难易适中,不偏不怪。二、试卷分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图表的识读等。对于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等知识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存在问题:1、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主要表现的问题有:基本概念的表述不精准;知识混淆。如:主要粮食作物答成经济作物,作物熟制、耕地类型等。2、部分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上课参与活动较少。3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进取精神,没有应有的紧迫感、压力感。4、多数学生忽视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科能力和答题技巧有待培养和提高。5、读图题,部分学生还理解不够,运用能力不强。读题不认真,审题不清,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见解。6、书写。不少学生书写马虎,个别字写错,如牦牛的牦写成耗、秦岭的秦写成泰等,必须加强。三、今后改进措施通过试卷分析,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课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满堂灌。向课堂要质量,抓好课堂时间,学生能展示出来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准备去展示,充当好学生预习、展示的助手。2、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展示都应该在清晰展示结论时更应注重介绍得到结论的方法、思路。切忌让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3、教师的每一堂课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教师形象、语言、课堂设计、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案等)等,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一样去对待。4、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5、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6、认真钻研教材,钻研课标,抓好学生的读图、用图等基本功训练,教学中应强化练习。7、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重点抓后进生的辅导,对于不写作业的学生,及时与其沟通,督促其进步。

高一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高一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 光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

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

高二地理考试卷分析

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世界地理》每节内容都有涉及。 2、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次考试共31题,选择题28道。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表的应用。 综合题考试共3题,每道题都有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地图和统计图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时问题也涉及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和语句考查。 二、阅卷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主要失分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

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答题不规范。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5.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6.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进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图表题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注重规范。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教程文件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的成绩已经揭晓,面对自己的成绩总觉得有些伤感,真是感到此生妄为人师。做老师真是感到有些失败。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更是给我敲响了警钟。下面我就具体情况谈一谈: 一、基本情况 二、试卷情况 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大一些,题量也大一些,主要体现在考察内容涉及得很细很广。整份试卷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学生失分主要体现在综合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 1、单项选择题 25个小题中,难度较大的有8、9题,这两个小题需要在已学的知识基础上再经一遍加工才可以,因此有的学生就失分多。 2、综合题 50个空,一共涉及到了两幅地图,其中“中东”部分已经超过一半的内容,因此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复习到位。总体来说,50个小题考得十分细,所以学生失分特别严重。例如:湄公河注入什么大洋,学生弄错;“富士山”出现错别字;“马航失踪”是指的哪个国家;“气候特点”与“气候类型”分不清;“多选题”做

成“单选题”等。 四、存在情况 1、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平常嘴巴上说全部都背完了,其实全部都是假的;另外还暴漏出不会识图用图的弱点。 2、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不准确,理解题意能力较弱。也许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思想上没有重视,所以没仔细审题。 3、知识记忆不牢,知识关系混乱。 4、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体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的现象,不能一一对应,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掌握不准确。 5、地理专用名词不熟悉,地理专用名词错别字情况突出。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 五、采取措施 1、在日常的辅导课和课余时间多督促学生进行背诵记忆。 2、加强图表训练,善于运用图表。一方面把所获得的知识落在地图上,另一方面要培养读图、画图及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立足课本,学好基础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 4、关注时事热点,与时俱进。 5、抓住后进生,教不会的学生,以及对于作业的处理。 6、对于一再强调的知识如何抓好落实。 7、还是应该提高课堂吸收率,通过合理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

高一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

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 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 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初一地理期中试卷分析

初一地理期中试卷分析范文 一、基本情况 二、试卷情况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大一些,题量也大一些,主要体现在考察内容涉及得很细很广。整份试卷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学生失分主要体现在综合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 1、单项选择题 25个小题中,难度较大的有8、9题,这两个小题需要在已学的知识基础上再经一遍加工才可以,因此有的学生就失分多。 2、综合题 50个空,一共涉及到了两幅地图,其中“中东”部分已经超过一半的内容,因此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复习到位。总体来说,50个小题考得十分细,所以学生失分特别严重。例如:湄公河注入什么大洋,学生弄错;“富士山”出现错别字;“马航失踪”是指的哪个国家;“气候特点”与“气候类型”分不清;“多选题”做成“单选题”等。 四、存在情况 1、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平常嘴巴上说全部都背完了,其实全部都是假的;另外还暴漏出不会识图用图的弱点。 2、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不准确,理解题意能力较弱。也许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思想上没有重视,所以没仔细审题。 3、知识记忆不牢,知识关系混乱。 4、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体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的现象,不能一一对应,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掌握不准确。 5、地理专用名词不熟悉,地理专用名词错别字情况突出。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 五、采取措施 1、在日常的辅导课和课余时间多督促学生进行背诵记忆。 2、加强图表训练,善于运用图表。一方面把所获得的知识落在地图上,另一方面要培养读图、画图及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立足课本,学好基础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 4、关注时事热点,与时俱进。 5、抓住后进生,教不会的学生,以及对于作业的处理。 6、对于一再强调的知识如何抓好落实。 7、还是应该提高课堂吸收率,通过合理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活动,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总之,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地理教学的过程,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将地理知识的掌握融入到平时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查缺补漏,加强指导,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

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请关注高二地理教师工作总结栏目。 高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七年级上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北海八中刘宗凤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半个学期已经结束了。这次期中考试既是对学生半个学期来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验收,也是对我个人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说它重要,其实只是众多科目里的一门;说它不重要,它又始终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一直是我教学工作寻求的突破点。教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一直是我的教学理念。 本份期中试卷涉及前两章的知识,但更侧重第一章,考查分数有60多分。本套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测试卷选择题60%,综合题40%。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一)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就占了6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选择题考查的知识,有一部分题目基础性强,如第1、4、6、17、18、19、20题,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点、稍加用心即可得分。还有一部分,重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题目较灵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第2、3、5、7题。当然,关键是要细心、灵活,死板、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并赋予不同的问题情境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70多分,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该试卷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问题情景创设,不是教材直接的内容,但运用所学知识,都能灵活解答。本试卷考察的方面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三、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1、4、6、17、18、19、30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第2、3、5、7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 (二)综合题:第一个综合题主要考察七大洲、四大洋的有关知识。但本题没有直接填图,而是把此知识寓于情景之中,因此,有一部分同学没能理解题意,故失分较多。第二题考查了等高线的有关知识,情景相对简单,故失分较少。第三题属于连环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考查了读图表的能力,有些同学由于读题不认真,致使一步错,步步错。故失分较多。 读图分析题:尽管这些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最后一题,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结合本试题的难易度,本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应该说,不管是学生个体之间还是班级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数较低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大多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于有全市统考,所以,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平时成绩,我马上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用3周时间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月考试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月考不认真等情况,导致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进行全级排名,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总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本学校是一所新兴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高考复习期间,应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而且对于本学校的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统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四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30分);二、连线题(10分);三、读图题(36分); 四、材料分析(24分);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包括30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连线题,要求将相关地理内容与其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连线。由于是属于地理基础内容,所以得分率还算可以。 第三题是读图题。计四个插图,都是教材上的原图,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1)介绍巴西迁都情况;(2)探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从学生答题成绩看,得分率仍然不高,这说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很差。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具备“地理的头脑”。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能够发挥“死记硬背”的优势,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地理得分。 二、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