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教学论十套试题

数学教学论十套试题

数学教学论十套试题
数学教学论十套试题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的重要方式。(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6)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7)初中数学新课的四大学习领域是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8)《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体目标关系的认识。

(1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1)“数与代数”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过程性原则、现实性原则、探索性原则。

(12)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13)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2)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的性中学数学教育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14)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部分。

(15)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16)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17)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8)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导入与结束技能,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板书与应用多媒体技能,课堂观察与倾听技能,课堂启发引导与提问技能,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三维课程目标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有人认为,新课程注重将生活数学引入课堂。但生活问题具有跳跃性,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五、写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写出课题“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分)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 、要点:(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3) 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

(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说教材:1)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2)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作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发,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与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说教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包括教具学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

(2)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与标准。

答:(1)1、教学内容综合化;2、教学内容过程化;3教学内容现代化。

(2)1、科学标准性,1、可行性标准,3、社会作用标准,4、教育作用标准。2、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谈谈你对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认识。

(1)评价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标准》指出:“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评价的主体方式由单元化转向多元化。《标准》指出:“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3)评价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4)评价结果的出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谈谈你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关系的认识。答:《标准》关于目标的叙述明确表明: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它还应当包括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此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

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它设置专门课程;二是学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应当首先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其它三方面的目标的实现。

三、简述。

(2)《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

2.答:(1)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对结果进行评价、交流与改进。(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随机抽样的重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3)根据数据做出推理和合理和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四、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你如何体现其教育价值则。

答:(1)“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采的载体。

(2)“空间与图形”是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好载体。(3)“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育人的载体。

二、谈谈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

答:《标准》明确表明: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和形成。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三、简述:

(2)《标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及要求有哪些具体变化。

(2)1、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运用数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2、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1)由于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而必须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和媒体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互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

(2)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活动的程序、细节都必须指向教学目标。

(3)学生的起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

(4)由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同一策略可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应随问题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选择运用教学策略时要有灵活性。

二、编两个和是87的数学问题,其中一个较难,一个较容易,并说明难易所在。

答:略三谈谈你对数学教学的看法答: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在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四、你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应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

(2)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

(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五、简答题

(1)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2)简述“说课”的内涵及特点。

答:(1)要点:1)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体现教育的个性化。2)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关注学科内各领域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学科与其它科学的联系。3)教学内容适应公民的现实需要。数学学习的内容是非常现实的,是公民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4)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2)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可重复修改和补正。

二、写一段小作文来说明下图中的图像所对应的函数的实际意义。

答:例如(1)表示时间(单位:s),y表示速度(单位:m/s),开始计时后,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m/s2,10s后做匀速运动;20s后物体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40s末停下。

(2)某校有一容量为10m3的蓄水池的底部漏水,而管理员却不知道。管理员见池中无水,便打开阀门向水池放水,由于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因而进水10分钟后水池水满,水满后,粗心的管理员还在房间里看电视,于是水向外溢,满地是水,再过10分钟,管理员才赶到,关了闸门。但20分钟后,水池的水又全部漏完。

(3)参见《数学课程标准》36页。小明开车出去玩,前10分钟,他以匀速行进1000千米,然后停车休息了10分钟后,又用20分钟的时间以匀速回到家。

三、试举几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数学的应用价值。答案要点:数学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例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简称C T)。数学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数学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数学技术。这使得数学素养成为公民基本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四简答题

(1)简述《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

答: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你是如何理解数学课程四大要素间的关系的?

答: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依赖于方法的掌握和具备各种能力,而有了知识和能力才可能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将这“四个方面”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等,或是将其中的某一目标(例如情感与态度)作为实现其它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另一方面,四个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 分) ★1、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2,、数学概念就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3、数学记忆包括:获得、保持、再现三个阶段。 ★4、概念间的关系有:同一关系、属种关系、全异关系(对立、矛盾)、交叉关系。 ★5、备课的主要程序: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6、数学课的类型主要有:综合课、练习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测验课等。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不包括( D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的能力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 D、教学时间 2、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不包括( C ) 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教育的自身特点下列正确的选项就是( B ) ①综合性②实践性③实用性④发展性⑤灵活性⑥科学性⑦教育性⑧主体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⑦ 4、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 ( C ) A、解题能力 B、推理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5、数学中的“双基”指的就是 ( A ) A、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C、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式 D、基础知识与基本命题 6、下列那项不就是复合判断。 ( D ) A、假言判断 B、负判断 C、联言判断 D、关系判断 7、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 ( A ) A、分析教材 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 D、分析学生 8、判断分为:( B ) A、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B、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C 、负判断与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 9、教师就是学习的 (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就是 10、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 C ) A、科学性、思想性与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与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与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与实践性 三、判断题( 小题1分,共 5分) 1、评教学目标,既关注预设,又关注生成目标,但手段与目的不一定一致。 ( × ) 2、理论基础就是构成数学教学模式诸要素的核心与灵魂。 ( √ ) 3、若a>0或a<0,则2a>0就是命题合取运算。 ( × ) 4、教学方法就是宏观的而教学模式就是具体的。 ( √ )

小学数学教学论

1、在一定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在德、智、体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称为( ) (分数:2 分) A. 教育目标 B. 教学目标 C. 课程目标 D. 发展目标 标准答案是:C。 A 2、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 (分数:2 分) A. 《周髀算经》 B. 《孙子算经》 C. 《九章算术》 D. 《几何原本》 标准答案是:C。 3、狭义的教材是指( ) (分数:2 分) A. 教科书 B. 教学大纲 C. 教学参考书 D. 教学软件 标准答案是:A。 4、熟练地掌握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整数教学中哪一个循环圈的教学重点( ) (分数: 2 分) A. 20以内的数 B. 100以内的数 C. 10000以内的数 D. 多位数 标准答案是:A。 5、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名符其实地发展为综合式体系的时间是( ) (分数:2 分) A. 1963年 B. 1978年 C. 1986年 D. 1992年 标准答案是:B。 二、多选 1、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性有( ) (分数:3 分) A. 概括性 B. 批判性 C. 问题性 D. 逻辑性 标准答案是:ACD。 2、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 (分数:3 分) A. 比较 B. 概念 C. 判断

标准答案是:BCD。 3、图形想象和图式想象一般都要经历的几个层次是( ) (分数:3 分) A. 构想 B. 表达 C. 识别 D. 推理 标准答案是:ABCD。 4、学生理解应用题意的途径有( ) (分数:3 分) A. 演示 B. 模拟 C. 图示 D. 图解 标准答案是:ABCD。 5、在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几何教学内容删去了( ) (分数:3 分) A. 圆 B. 平行四边形 C. 棱柱 D. 棱锥 标准答案是:CD。 一、单选 1、有关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 分) A.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理论; B. 认知主义者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恒久性 C. 对于知识的运用,认知主义者强调其应用的普遍性,建构主义强调其情景性 D. 对于学习,认知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的权威 标准答案是:C。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 分) A.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B. 教学思想是教学方法的反映 C. 讲解法是填鸭式的,发现法是启发式的 D. 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标准答案是:D。 3、关于备课、上课与说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 分) A. 备课就是编写教案,上课就是实施教案 B. 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C. 教案是教学前的一种设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加以调整 D. 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教学设想或在上课的基础上对实际上课情况进行阐述 标准答案是:A。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种概念的定义法是( ) (分数:2 分) A. 属加种差式定义法 B. 属加种差式定义法 C. 列举定义法

东师2018年秋季《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秋季离线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案】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案】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案】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 (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 (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2009年1月全国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观察力、记忆力属于()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 C.文化科学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2.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联合成整体,从而进行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属于() A.归纳B.综合 C.推理D.演绎 3.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四则混合式题时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种思维方法是() A.综合B.分析 C.实验D.观察 4.创造力的核心是() A.再造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 C.集中思维D.直觉思维 5.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的考评是()A.预示性考评B.总结性考评 C.诊断性考评D.形成性考评 6.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 C.克伯屈D.卢梭 7.无线电广播开始最早的教育节目起始于() A.19世纪2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8.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为() A.主体作用B.主导作用 C.平等作用D.评价作用 9.学生在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总括同化D.上位同化 10.在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D.加里培林 11.数学操作技能的活动品质主要指() A.思维的品质B.动作的品质 C.意识的品质D.语言的品质 1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的迁移是()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解答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实例,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在实验之前无法预测实验结果。 2.电化教学手段 答:是指利用声、光、电原理设计的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3.开放性问题 答:从狭义上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所谓解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从更广义的角度,开放性问题意味着一个较为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经历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计划解题的方向,创造一个新的相关的问题或进行概括等等,也就是说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有关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说它更具开放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对比《大纲》,具体分析《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有何调整? 答:“数与代数”是《标准》设计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内容中,把以往数学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更新,形成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整数的

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而《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 2.如何理解“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施中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标准》提出的“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是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之后,初步懂得一些实践活动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活动经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宝贵积累,它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指数学的应用问题,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为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条件。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数学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的活动,它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中,应重点帮助 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操作步骤与操作方法,以便为他们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2)加强综合设计的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力求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2.课程内容 答: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数学交流 答: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 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把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是在(B) A.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

案)》 B.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D.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2.教材是课程内容的(A) A.载体B.展现 C.工具 D.根据 3.将原来的课程标准更名为教学大纲的是(B) A.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B.1952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4.19 《奏定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修业(B)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5.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生获取数学知

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C) A.操作过程B.认知过程 C.思维活动过程 D.感知过程 6.认知-发现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加涅B.布鲁纳 C.布卢姆 D.皮亚杰 7.“猎犬具有灵敏的嗅觉”,它的这种经验是(C) A.个体经验B.群体经验 C.种系经验 D.实际经验 8.学生已掌握了总价和数量、路程与时间等数量关系,现在又学习稻谷量与出米量的关系,这种概念的同化属于(B) A.类属同化B.并列同化 C.上位同化 D.下位同化 9.20世纪50年代对智力活动的形成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颇有影响成就的心理学家是(D)A.皮亚杰B.加涅 C.布鲁纳 D.加里培林 10.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C) A.教师与教材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数学活动水平知识技能目标包括:。 3、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等。 4、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 5、小学数学中有三种计算方式。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 7、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划分有:。 8、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成分:。 9、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0、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为。 11、小学数学教学班级授课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 1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2、简析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3、简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4、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5、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试分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特点。 7、简述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8、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 试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论述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 3.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 4. 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特长及教学风格。 2、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模拟法、探究研讨法(从中任选五个即可) 4、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实施、活动总结 5、口算、笔算、估算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 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8、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型和方法 9、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反思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 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 A.概念 B.分析 C.判断 D.推理 2. 2×1可以表示1个人手的数量,也可以是1双筷子的根数,它可以表示天 地万物之间某一特定的数量关系,这表明数学学科具有 ( ) A.抽象性 B.系统性 C.具体性 D.逻辑性 3. 数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 ) A.问题解决 B.一纲多本 C.编审分开 D.大众数学 4. 从 3+6=6+3 , 15+8=8+15 ,得出 a+b=b+a 是 (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5. 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通过数小棒、摆图片等认识了“几”和“第几”,这说明其思维正处于 ( )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以再造性思维为主 6. 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时,商是整数而余数为0,就叫除尽;继而学习小数除法,商是有限小数,也叫除尽。这是认知结构的 ( ) A.同化过程 B.顺应过程 C.强化过程 D.迁移过程 7.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是 ( ) A.射影几何 B.抽象几何 C.直观几何 D.空间解析几何 8.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 ) A.社会实践 B.课外活动 C.动手操作 D.课堂教学 9.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 A.计算能力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0.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并鼓励小学哪个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器( ) A.低年级 B.中年级 C.低、中年级 D.中、高年级 11. 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依靠的中介环节是( ) A.观察 B.操作 C.表象 D.想象 12. 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的几何教学内容增加了( ) A.平行线 B.圆柱 C.圆锥 D.扇形 13. 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操作实验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实用知识、、和 三类。 2.从各国的数学课程标准看,数学交流大体包括这样三个方

小学数学教学论1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在一定条件下,在个别试验或观察中呈现不确定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其结果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2.电化教学手段 答:电化教育手段,是运用电化媒体进行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方式。主要有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等。 3.开放性问题 答: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s):是一些不能那么轻易地只用一个简单的“是”、“不是”或者其他一个简单的词或数字来回答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会请当事人对有关事情做进一步的描述,并把他们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所描述过的那件事比较具体的某个方面。以“怎么样……”开始的开放性问题比那些以“为什么……”开始的开放性问题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对比《大纲》,具体分析《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有何调整? 答:“数与代数”是《标准》设计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内容中,把以往数学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更新,形成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整数的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而《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 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 2.如何理解“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施中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标准》提出的“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是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之后,初步懂得

小学数学教学论

一、填空选择 1.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科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征。 3.桑代课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把准备律和练习律看成 是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 4.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为三个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 取阶段。 5.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掌握三个环节。 6.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 学中介。 7.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 教学、班内个别教学、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8.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组织形式: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班内个别教 学。 9.班级授课制的变式有两种: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10.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11.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归纳整理、重点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12.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根据学习的深度划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与实践活 动课等基本类型。 14.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不同的领域,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 16.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影响),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 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17.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就可以理解为:儿童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 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18.布鲁纳的四条学习原理:构建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19.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20.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重要组成 部分。 21.数学问题的结构--波利亚认为问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已知数、未知数、条 件。 22.一般数学问题的分类--从解题方式上数学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求解题、求 证题。 23.小学数学问题的分类--传统的方式将问题分三类: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 24.数学开放题的特征:多样性、层次性、探索性。 25.常规的教学手段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简单的教具和学具。 26.评价的呈现方式包括:评分(等级)、评语和成长记录袋三种方式。 2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2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考试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小学数学教学论》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制订于( )年。(分) A. 1950 B. 1949 C. 1951 D. 1952 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始于( )年。(分) A. 2011 B. 1985 C. 2001 D. 1986 3.《课标(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为()。(分) A. 了解、理解、掌握 B. 经历、体验、探索、运用 C. 经历、体验、探索 D.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4.在我国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把“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分) A. 八 B. 七 C. 五 D. 六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分) A. 七 B. 八 C. 六 D. 九 6.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提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 )。(分) A. 经验课程 B. 实验课程 C. 体验课程 D. 做的课程7.《课标(2011年版)》中,对《课标(实验稿)》的课程总目标()。(分) A. 由四条改为两条 B. 由三条改为四条 C. 没有修改 D. 由四条改为三条 8.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 ( ) 的科学。(分) A. 数的基础知识 B. 形象思维 C. 逻辑推理 D. 空间形式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统一施行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名称是()。(分) A.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D.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1.规—例法的学习一般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变式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列学习 2.质数与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属于()(分) A. 属种关系 B. 矛盾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3. 例—规法的学习属于( )(分) A. 下位学习 B. 并列学习 C. 变式学习 D. 上位学习 4.创立发生认识论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分) A. 奥苏伯尔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数学教学论试卷

…………学院2007-- 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试卷(A 卷) 课程名称《新编数学教学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系别 年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2分,共10分)) 1.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数学教学思想的现代化。 (√) 2. 思维能力是指逻辑思维能力。 (×) 3. 凡是正确的推理成为规则。 (√) 4. 概念的定义就是准确揭示一个概念的内涵的方法。 (×) 5. 中学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成绩考核 及数学课外活动,教学研究工作等内容。 (√)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中学数学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 基础知识 。 2. 判断 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是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3. 我国数学史上第一套系统的数学教科书是《算经十书》 。 4.现代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组织者、 引导者 和 参与者 。 5.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和学的联系 、 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的科学。 6.教学活动是一种 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 7. 证明 是引用一些真实的命题来确定某一些命题真实性的思维方法。 8.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 和 实践能力 。 9.“三说”模式是说教材、 说教学程序设计 、 说板书设计 。 “四说”模式是说教材、 说教法 、 说学法 、 说教学过程 。 10. “大众数学”是针对数学教育而言的,主要体现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 须的数学和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被誉为“纯粹之皇冠”的学科是 (A)控制论(B)信息论 (C)数论(D)教学论(C)2.中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 (A)全面性(B)适度性 (C)发展性(D)基础性(A)3.谈话法的核心是 (A)认真倾听学生回答(B)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C)面向全体学生(D)精心设问( B )4.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含义,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B)数学来自于学习生活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B)5.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方法不包括 (A)讲练结合法(B)讲解法 (C)谈话法(D)抛锚式教学法( D )6.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 (A)分析教材(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D)板书设计(A)7.下列选项中是关系判断 (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B)有一角是450的直角三角行的平形是等腰三角形(C)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a 大于b则b一定不大于a (D)8.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做到 (A)在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B)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C)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知识(D)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头脑( 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但不唯一(B)教学评价与教学测量完全不同 (C)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一种方法(D)教学评价就是教学测量(A)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三明学院 专科《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试卷 11 级初等教育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 2.小学儿童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 3.“3≥2”是一个真命题。( ) 4.一切长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 5.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 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6.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 ) 的科学。 A.空间形式B.逻辑推理 C.数的基础知识D.形象思维 7.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的()的思维形式。 A.特征 B.一般属性 C.性质 D.本质属性 8.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相同性质的事物归为一类,不同性质的则归入不同类别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B.分类 C.综合D.分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比长短10米,则它的周长可表示为(2a -10)米。 B.10h表示底为10、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C.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D.甲、乙两人分别以3千米/小时和5千米/小时的速度,同时从相距80千米的两地相向出发,设他们经过x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3x+5x=80。 10.已知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一定比甲数( ) 。 A.少30%B.少25%C.少20% (二)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数学的主要特征是( ) 。 A.抽象性B.逻辑性C.发展性 D.思想性E.应用的广泛性 12.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基本的方法有()。 A.比较B.分析C.综合 D.抽象E.概括 1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 ) 四个领域。 A.数与代数B.图形与几何C.应用题 D.统计与概率E.综合与实践 1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 A.内涵扩大时,则外延就缩小 B.内涵扩大时,则外延也扩大 C.内涵缩小时,则外延就扩大 D.内涵缩小时,则外延也缩小 15.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有()。 A.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 B.利用学具探索正方形特征 C.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 D.在“角”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直角” E.在“假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带分数”的概念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和答案.docx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 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概.念 B.分析 C.判断 D.推理 2.2×1 可以表示 1 个人手的数量,也可以是 1 双筷子的根数,它可以表示天 地万物之间某一特定的数量关系,这表明数学学科具有( ) A抽.象性B.系统性 C.具体性D.逻辑性 3.数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 A问.题解决 B. 一纲多本 C. 编审分开 D. 大众数学 4.从 3+6=6+3,15+8=8+15,得出 a+b=b+a是 (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5.一年级学习 10 以内数的认识,学生通过数小棒、摆图片等认识了“几”和“第几”,这说明其思维正处于( ) A. 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以再造性思维为主 6. 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时,商是整数而余数为0,就叫除尽;继而学习小数除法,商是有限小数,也叫除尽。这是认知结构的( ) A. 同化过程 B.顺应过程 C.强化过程 D.迁移过程 7.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性质是( ) A. 射影几何 B.抽象几何 C.直观几何 D.空间解析几何 8.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 A. 社会实践 B.课外活动 C.动手操作 D.课堂教学 9.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是要提高他们的() A.计算能力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C.空间观念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0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并鼓励小学哪个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器() A低.年级 B.中年级C低.、中年级D中.、高年级 11.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依靠的中介环节是() A观.察B操.作C表.象D想.象 12.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中的几何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2019-01-01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 。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四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 中位数 答:中位数(又称中值。英语:Median),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吧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2.PCI原则 答:PCI原则:是黛安·蒙哥马利基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出的认知教学原则。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包括: (1)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应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而不是打个勾或表示一下就了事: (2)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3)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选用学习材料。 (4)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3.探究—研讨法 答:“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觉,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组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标准》中规定的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

答: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原来的内容进行了 整合,并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内容是将原来数学与计算和代数初步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图形与空间,这一领域分为四个方面内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体验处理数据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一学段重点是实践活动,第二学段是综合应用。 2.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哪几个环节。 答:作为一个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下六个环节: (1)、基本训练(5分钟)。 (2)、导入新课(2分钟)。 (3)、进行新课(15分钟)。 (4)、巩固练习(6分钟)。作为第二次尝试练习。 (5)、课堂作业(10分钟)。 (6)、课堂小结(2分钟)。这一教学结构,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答:特点:1.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2. 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4. 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 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6. 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发展趋势:1. 教学实验是教学方法发展的实践基础。传“自学辅导实验”、“尝试教学法”、“整体改革”实验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保证了教学方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 心理学研究成果是教学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以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为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