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植物激素调节的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的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的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的教案

第29讲植物激素调节

[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课前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P47—相关信息)(√)

2.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造成向光弯曲。(P48—正文)(×)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P47—正文)(×)

4.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说明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完全不同。(P48—知识链接)(×)

5.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P48—正文)(√)

6.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P50—正文)(√)

7.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茎>芽。(P50—正文)(×)

8.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P51—探究)(√)

9.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条件对基因组的表达无影响。(P54—小字)(×) 10.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P55—资料分析)(√)

(2015·安徽高考)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答案 A

解析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根>芽>茎,A错误;植物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积累到侧芽部位,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其中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B正确;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既能疏花疏果,又能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具有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D正确。

知识自主梳理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13植物体内产生,能从□14产生部位运送到□15作用部位,对植物的□16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17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是□18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来源:由□19色氨酸转变而来。

(3)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20生长旺盛的部分。

(4)运输

①横向运输

a.发生部位: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

b.原因:单侧光、重力等单一方向刺激。

②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21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22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23主动运输。

③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24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特别提醒]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尖端;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部。

2.生长素的合成与光无关。

3.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但不能透过云母片。

4.生长素最早是从人尿中分离出来的,是因为人体内缺乏分解生长素的酶。

5.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成分是蛋白质。

植物激素一定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要与生长调节剂相区分。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01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既能□02促进生长,也能□03抑制生长;既能□04促进发芽,也能□05抑制发芽;既能□06防止落花落果,也能□07疏花疏果。

(3)作用特点:两重性(□08低浓度促进,□09高浓度抑制)。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低时□10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11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器官: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为:□12根>芽>茎。(如下图)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13同一器官上,所起的生理功效□14不同。

②□15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所起的生理功效也□16不同(如生长素的浓度为10-6mol/L时,对根、芽、茎的作用分别是□17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

③图中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促进根、芽、茎生长的□18最适浓度。

④图中A′、B′、C′点对应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作用是□19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低于A′、B′、C′点对应的浓度,表现为□20促进作用,高于A′、B′、C′点对应的浓度则起□21抑制作用。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22幼嫩细胞敏感,□23衰老细胞迟钝。

(4)植物种类: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24敏感。

[特别提醒]

失重条件下,生长素不会横向运输,生长素分布均匀,植物各部分怎么放怎么生长。

[特别提醒]

1.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慢于对照组。

2.这里所说的浓度高低是相对于不同器官的抑制和促进的浓度范围而言的。

3.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并且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3.生长素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1)实例——顶端优势

①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25抑制。

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26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27抑制。

③解除:□28去掉顶芽。

④应用:果树整形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2)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应用

②应用

防止果实和叶片□31脱落;获得□32无子果实;促进结实;促进扦插枝条□33生根。

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的情况不同。在最适浓度下植物插条生根数量□34最多,生长□35最快。

(2)实验步骤

(3)实验注意

①扦插枝条的选取:一般选取□40生长旺盛的□41一年生枝条。

②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42浸泡法(浓度较低)、□43沾蘸法(浓度较高)。

③控制□44无关变量非常重要。

④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45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⑤实验的测量指标:可以是枝条的□46生根数目,也可以是□47生根的长度。

[特别提醒]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在侧芽积累,但不会影响侧芽自身生长素合成。

[特别提醒]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不同浓度下的生根数量,两者之间会出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关系,而其他因素如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中的处理都采用等量原则。

2.预实验时需要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另外,在配制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做好预实验的目的是能更加准确探究扦插枝条的最适浓度。预实验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

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三、其他植物激素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生理作用

(2)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08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09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10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11伸长的作用。

(3)□12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13基因组在一定□14时间和空间上□15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

度等□16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17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18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在植物□19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20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对生长素的合成起抑制作用,如图: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不同:

(3)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如下图:

3.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26调节作用的□27化学物质。

(2)优点

□28容易合成、原料广泛、□29效果稳定。

(3)应用实例(连线)

答案①-C-b②-B-a③-D-c④-E-d⑤-A-e

[深入思考]

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下易降解,据此,请解释“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若遇干热后再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将易在穗上发芽”。

提示这是因为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没有了脱落酸,这些种子就不会像其他种子那样休眠了。再遇到大雨天气又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在穗上萌发。

[特别提醒]

果实的发育与成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果实发育是指经传粉受精后,果实的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果实成熟是指其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转变,使果实变甜、变软的过程,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考点题型突破

考点1生长素的发现

题型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相关拓展实验分析

1.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的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B.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射、尖端的有无和感光部位的差异C.拜尔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D.温特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答案 C

解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能够体现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A正确;达尔文实验研究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的外因和内因以及感光部位,故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射、尖端的有无和感光部位的差异,B正确;拜尔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放置的位置不同,C错误;温特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2.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A 段)还是发生在尖端下面一段(B段),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

B.若a、b均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

C.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D.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a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答案 D

解析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都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和B段,A错误;若a、b均直立生长,说明都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错误;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a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直立生长,说明b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C错误;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说明b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a 直立生长,说明a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

段,D正确。

3.下列是一组探究生长素的对照实验,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该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C.甲和乙对照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D.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答案 C

解析甲实验胚芽鞘生长,乙实验胚芽鞘没有生长,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该实验的胚芽鞘均没有尖端,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也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D正确;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甲和乙对照不能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C错误。

技法提升

1.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有关的“四个”部位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2)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4)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2.生长素的相关实验设计方法

(1)验证尖端产生生长素

①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甲所示)。

②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乙所示)。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

①方法一:云母片法

a.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之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所示)。

b.对照组:胚芽鞘不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

②方法二:画线法

在胚芽鞘尖端及下面一段均画3~4条等间距的线,过一段时间观察,哪部分间距变大,即为生长部位。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题型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部位的生长素含量往往低于积累部位的生长素含量

B.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D.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与光照有关

答案 D

解析植物各部位生长素含量不同,通常是合成部位<积累部位,如芽尖<芽分生区,A正确;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C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正确;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与光照等因素无关,光照、重力等因素只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D错误。

5.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得出结论:①下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②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关于这个实验与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结论②

B.这个实验设计严密,实验结果与结论均推理正确

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②

D.这个实验的结论应该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

答案 C

解析此实验只做了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情况,但没有对照实验,不能得出结论②,要想得出结论②,应设置对照实验,把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倒放,再观察下部的琼脂块能否收集到生长素。

6.(2014·大纲卷)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A项、C项和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选B。

知识拓展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1)运输方向:纵向运输生长素只能由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如图所示:茎尖分生组织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根尖分生区合成的生长素向上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2)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在缺氧条件下会受到影响,同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逆浓度梯度向下运输并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题型三植物生长情况的判定

7.(2018·冀州中学检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一个胚芽鞘尖端放在一块琼脂块上,琼脂块的中央被云母片隔开,同时被一个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

侧光照(如图1所示)。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仅纸盒转动、仅胚芽鞘和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甲、乙所示琼脂块放在三个切去尖端胚芽鞘的切口上(如图2)。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 D

解析仅纸盒转动时,胚芽鞘始终只有右侧受到单侧光照射,所以甲所含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乙,图2中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仅胚芽鞘和琼脂块转动时,相当于胚芽鞘的每一侧都均匀受光,所以甲所含的生长素浓度等于乙,图2中胚芽鞘直立生长;整个装置同时转动时,始终是靠近开口的一侧受到光照,所以甲所含的生长素浓度高于乙,图2中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8.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 D

解析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c向右侧弯曲生长,A、B错误;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C错误,D正确。

技法提升

1.向性运动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2.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

考点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题型一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曲线分析

1.(2016·四川高考)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答案 D

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甲、乙和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可促进莴苣幼根生长,超过一定浓度后均抑制莴苣幼根的生长,即甲、乙、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A正确;在0~20 ppm范围内,甲曲线在丙曲线的上方且甲、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后,根长相对值均大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零时,所以甲对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根长的相对值小于乙浓度为零时,此时乙对幼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正确;由图可知,浓度为30 ppm的甲对幼根生长起促进作用,因幼根比幼芽对生长素敏感,故据此可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促进其生长,D错误。

2.下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③和④

B.图乙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是抑制生长

C.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 mol·L-1时,根表现出向地性

D.顶芽近地侧比根部近地侧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生长较快

答案 C

解析甲图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①和②,③和④为横向运输,A错误;图乙中,曲线①敏感度高,故代表的是根,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是促进生长,B错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重力使生长素集中分布在根和顶芽的近地侧,对于根,由于对生长素敏感性大于芽,近地侧生长受抑制,背地侧生长快,故向地生长,而芽对生长素较不敏感,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故结合图乙分析,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 mol·L-1,抑制根生长,促进芽生长,C正确,D错误。

题后归纳

误将高于最适浓度的浓度都当做“抑制浓度”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修改稿)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大连二十四中生物组刘恒 【研讨教材——考向指南】本章在个体水平上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新课标教材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对植物激素调节融合了较深的内容,并在进行拓宽的同时对有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值得注意),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多结合生产实践或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出题。所以纵观10年来的试题情况,本章内容较多。试题中以联系生产、生活为主的中档题居多,设计实验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试方向。本章内容可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热点有: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及提供材料的实验设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各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无土栽培相联系。 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体会实验思想,运用实验思想解决实验设计问题。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情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复习课不能是新授课的简单的重演。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要认真组织材料制做PPT 课件,一方面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要让他们找回自信,在课堂中,留一定时间给学生看书,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搭建好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全体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另一方面还要提出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同学去思考和探索。设计经典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助其巩固知识。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解决实验题大难关。 【教学策略】高考是很全面的考试,考得也很细,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在讲授知识方面尽量的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让每一个学生有知识上的漏洞,对学生来说就是“查漏补缺”,所以要强调学生注意书本上有关小字部分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小资料部分和相关插图,并设计相关的练习来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一节课主线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使其知识归纳有条理,要使之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案例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师提示。 〖提示〗1.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板书〗一、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讲述〗现在将这几类植物激素简要介绍如下。 赤霉素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徒长,病苗比健苗可以高出1/3。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对于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的伸长有特别明显的效果。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例如,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里不能萌发,原因是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要有一定的休眠期,在度过休眠期以后,才能够萌发。如果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则能解除它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赤霉素对于种子,也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它在植物的形态建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叶绿素、蛋白质、RNA等的含量降低, 叶片变黄,趋于衰老。如果用细胞分裂素进行处理,就能使上述三种物质含量降低的速度变慢。可见,细胞分裂素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在蔬菜储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藏时间。 乙烯乙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特别在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一箱水果中,只要有一个成熟的水果,就能加速全箱水果的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用乙烯处理瓜类植物(如黄瓜)的幼苗,能增加雌花的形成率,有利于瓜类的增产。此外,乙烯还有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等作用。 脱落酸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许多器官中,如叶、芽、果实、种子和块茎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脱落酸。它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特别是对于大麦、小麦种子萌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植物激素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从而懂得一般的实验设计方法和步骤原理。 2、能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得结论去分析问题。 3、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及有关的实验设计。 4、了解其它的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三、教学方法:回忆和归纳总结、练习与讲解相结合的 四、教学过程 首先强调了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不同:动物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产生,而植物没有专门的器官产生。 (一)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的分析掌握实验的现般操作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得出实验结果、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实验设计原理:对照原理、单一变量原理等。掌握每个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詹森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物可以通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 3、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生长素 做题中常用到的实验结论总结: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2021年高中高一生物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 ___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

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 ___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___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

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 / 16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 2 / 16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运输 1.植物的向光性: (1)原因分析: 2.明辨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1)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2)横向运输发生在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这些部位在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单侧光、重力和离心力等)时会发生横向运输。 (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 3.不同情况下胚芽鞘的生长方向: 实验胚芽鞘的生长方向 暗盒开 孔类 云母片 插入类

【高考警示】 有关生长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7)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8)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典例】(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 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解析】选C。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含量多,引起弯曲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生长快,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向光侧与对照组,A项错误;对照组燕麦胚芽鞘有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正常生长,但没有单侧光照射,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B项错误;产生生长素和感光部位都在尖端,所以去除尖端,胚芽鞘不生长,C项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项错误。 (1)生长素在幼嫩的组织中的运输是极性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胚芽鞘尖端合成IAA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单侧光,单侧光对IAA的影响是引起分布不均匀。 下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 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 B.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教学课题: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考点:考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II) 考点2:其他植物激素(II) 考点3:植物激素的应用(II) 考点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教学内容:1、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 2、生长素 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实验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功能及应用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功能及应用 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目录: 1、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2)种类和功能(3)植物生长调节剂 2、生长素 (1)生长素你的发现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产生、运输和分布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实验 (1)植物向性运动实验设计 (2)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验证果实发育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 二、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必修3P48)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和功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必修3P53) (1)赤霉素:(GA)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打破种子休眠)和果实发育。(还具有:抑制种子生成的作用,所以可用赤霉素培育无子果实;还具有:能刺激大麦、玉米等种子中淀粉酶、蛋白质以及RNA的合成。) (2)细胞分裂素: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还具有:可防止或延缓器官衰老的作用,所以可用于蔬菜及水果的保鲜。) (3)脱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

2018届一轮复习浙科版 植物激素调节 教案(浙江专用)

第十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5讲植物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①生长素产生部位:苗尖端。 ②生长素作用部位:苗尖端下部的一段。 ③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 ④幼苗感光部位:苗尖端。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①低浓度促进生长。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根>芽>茎。 ②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生长素类似物 ①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 ②应用 a.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b.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籽果实;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2016·10月浙江选考)将生长素能透过的明胶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直立生长B.不生长 C.向光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C[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侧,再通过明胶极性运输到尖端以下的背光侧,使生长素的分布背光侧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加快,故向光弯曲生长。] 2.(2016·4月浙江选考)将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幼苗切面的左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不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 C.直立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 D[由于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幼苗切面的左侧,而生长素能促进生长,所以左侧生长比右侧生长快,因此幼苗将向右弯曲生长。选D。] 3.(2015·10月浙江选考)用不透光罩子罩住玉米幼苗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向光弯曲生长B.背光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D.停止生长 C[用不透光罩子罩住玉米幼苗尖端,给予单侧光照,使尖端不能感受光刺

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设计

高二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设计 本节是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本节的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此项探究活动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延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并领悟做预实验的意义。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观察“问题探讨”中的曲线图,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对照教材图3-7,体会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 观察预实验的操作。 接受探究实验活动的培训,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用具的注意事项。 组成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设计探究实验的初步,提交给教师。 进入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药品,制作实验装置,接受教师检查。 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进行操作。 将实验装置带到教室、家庭或自选场所。注意安全和实验装置的完整。 图形引导,以问题入手,探究“嵌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利用多种资料,提供应用的实例,帮学生理清应用原理。

利用2,4-d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激发探究2,4-d等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兴趣。 演示预实验。 进行本探究实验主要方面的培训,如扦插枝条、沙土筛洗与消毒、扦插枝条制作等。 用提前录制的预实验的主要过程录像,演示探究实验的关键步骤。 对学生提出的初步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师对每一个小组探究实验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巡回指导。 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提醒学生注意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指出探究实验注意事项,特别是水分要充足,温度范围保持在25~30℃。 指定小组负责人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2014级生物集备组崔永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植物激素的调节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内容却是极其重要的。其中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几部分是能够较好考察学生能力的知识载体,因而受到各级考试包括高考的重视。特别是在生长素的发现中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教材内容:“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3、新旧知识的联系: “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联系。胚芽鞘的“生长”联系到第三章《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是在第二章《细胞》中的“细胞膜的功能”中学习过。“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联系。“其它植物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第一章的细胞分裂相联系。 二、教学理念和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本。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植物的向性运动及其原因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即从现实生活中植物的向光生长和根的向重力生长确定探究主题——植物的向性运动,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植物向性运动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中共设计了四个具体的探究环节: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部位;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是否有关;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方法进行验证,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植物向性的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生物意识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不强,但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曾学过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植物向性运动原因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启发指导,使植物向性运动及其原因等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植物的向性运动; ⑵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的激素调节 人教版 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植物的激素调节 本节学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不同的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一样,体现了组织器官的生理差异性;植物的不同部位产生的激素不一样,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控制,体现了生命活动的统一性,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 二. 学习重点: 1. 生长素的发现经典试验分析。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三. 学习难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的向性运动,顶端优势等都是生长素的生理应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一般体现在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教学过程】 一. 植物的运动 A.向性运动 1. 概念: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 2. 分类: 植物幼苗的向光性:顶端分生组织生长过程中体现出向光生长 根的向重力性:在重力影响下向向心力方向生长 根的向化性:由于某些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生长。如:植物的根部是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根的向水性: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有趋向较湿的地方的特性 3. 特点: ①定向刺激决定定向运动 ②生长过程体现 ③不可逆的运动 ④植株整体体现 B.感性运动 1. 概念: 2. 分类: 感震性植物受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在植物体内可迅速传递一种可逆性运动。如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即使在白天当部分小叶遭受震动 感夜性由生物钟控制的,因光敏色素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对光暗的反应——植物的有节律的昼夜变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木瓜,含羞草,合欢等)的叶子(或小叶)白天高挺张开,晚上合拢下垂 感热性植物对温度变化所起的反应。温度变化可使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开放或关闭,这是一种

2019届二轮复习 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的应用 教案(适用全国)

1.列举下列相互作用的植物激素 (1)相互促进方面 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③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 ⑤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2.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名称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萘乙酸、2,4-D 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③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赤霉素 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②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 细胞分裂素 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 乙烯 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矮壮素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考向一 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的辨析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幼嫩的芽可利用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B.休眠的种子用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C.乙烯仅在植物成熟的果实中产生,且只能促进果实成熟 D.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 几种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原理 (1)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也能促进细胞伸长。 (2)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在这方面与细胞分裂素具有拮抗关系。 (3)乙烯仅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发育。学科&网 2.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第08章专题85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以下是四位科学家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做的实验: (1)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达尔文所做的实验是丙,证明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是实验甲。 (3)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实验乙。 (4)能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是实验丁,该实验是由温特完成的,他将该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下列图中,甲图中的a 表示的是横向运输,b 表示的是极性运输,c 表示的是非极性运输;乙图中A →A ′和B →B ′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A →C 、A ′→C ′、B →D 、B ′→D ′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3)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并作出总结 总结????? ①外因:单侧光照射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 (2)实例剖析 ①顶端优势 a .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 .原因: 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侧芽???? ??顶芽—少—促进生长侧芽—多—抑制生长――→表现顶端优势 c .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d .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②根的向地性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侧生长慢,背地侧生长快)→根向地生长。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章节:必修本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设计理念:渐进探究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新知,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教材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细胞分裂等内容,对理解适应性、物质运动变化规律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中,对激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对激素类物质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激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特点缺乏具体理性的认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突破。 四、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了解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方法的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决方法 (1)利用—定的现代教学传媒,形象、直观地再现历代科学家的实验,化解重点和难点. (2)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利用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说明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加深理解记忆,掌握知识. 六、教法分析 (1)导入新课: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1.植物的向性运动及其意义。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主要生理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调作用。 理解:1.实验设计的一般内容和步骤。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学会生命现象观察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学会真实记录现象、有序整理数据、科学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与 环境具有统一性的观点。 2.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 的科学精神。 3.通过顶端优势的介绍,培养学生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的思想观念。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落实方案 1.通过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教师询问、指导、学生总结等环节落实生长素的发现; 2.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向光性生长的植物; 3.多媒体课件演示向光生长的过程及顶端优势现象。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间相互协调完成调节 突破策略 1.借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突破生长素生理作用的

两重性; 2.举例说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既有生长素的作用,也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突破植物激素间信号系统完成调节。 教学设计说明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在生命科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前后历时几十年,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并且新课程标准和近年高考试题中一个导向性变化,就是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明确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可采用“过程式的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展示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亲自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容,宜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每一环节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从中发现规律,并联系实际应用于生产实践,培养STS意识。 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可读性强,实验性强,动态性强,基于上述三强,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的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课后实验等方法去落实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 [导入新课]:孔雀开屏,体操运动员优美的动作,植物幼苗的破土而出,一年四季植 物的花开花落,春花秋实,这些生命活动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引出本章题目: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体所进行的有序的生命活动,与植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如何被调节控制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达成]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师:引入:请同学们观看植物的几种生命现象 多媒体演播:向日葵一天的变化;窗台上的花的变化; 培养皿中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提问: 1.你们看到了哪些现象? 2.各种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 3.引起它们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分析后回答。 教师总结: 图1中现象,叫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原因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发现的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②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评价实验设计并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提升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实验和问题的讨论,逐步提高分析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探究过程需要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②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实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实验设计的科学严谨性和科学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针对课文中的多个经典实验通过严密的问题探究、层层深入、引 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兴趣,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 认识,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时安排:1节课

实验(一): 达尔文实验——体验实验设计 播放一组植物向光性的图片, 组织引导: 1.发现问题: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 是哪种环境因素刺激了植物的生长方向的改变? 2.提出假设:引导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向光性的产生幼苗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有关 3.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同时指出实验设计要注意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对照原则。最后让学生画板图并讲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 4.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观看图片,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设计。 画板图并讲解实验设计的方案,预测实验设计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一)的体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以及实验设计的语言科学性、规范性和巧妙性,为后面的实验设计打好基础。 展示达尔文父子实验设计(如图)并且语言强调: 实验自变量:光照方向。 实验因变量:幼苗生长方向。 描述植物生长两要素:是否生长,生长的方向。 展示达尔文父子的另一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向光性的产生和幼苗尖端有关。 听讲,观看比较图片。初步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实验的语言科学性和规范性。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图片和文字双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记 忆。 提升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小结并过渡:强调实验设计语言中的重点内容,如随机的、如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等,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中的对照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并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尖端还是尖端下部呢? 2 1 2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第一轮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三第一轮复习 选修三 专题3 植物激素的调节(1) 教学设计 林欢 本课复习目标 重难点 导课: (复习植物的向性和感性运动前几节课我们复习了动物生理活动的调节,植物没有神化也会做出一些特定的反应,比如向日葵和绝大多数植物茎叶的向光性,根的向重力性 是植物体受到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产生的适应性运动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归咎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植物 激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而这些激素对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 进行调节的方式将是我们这节课复习的重点。 以前我们还提过向性、感性、趋性,趋性是针对动物,比如趋 光性。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震性,昙花 一、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及与生长素有关的对照实验分析历史上多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和结论进行分析。

既然是对照实验,请大家注意对比 图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出实验结论, 无光、均匀光照、单测光等不同的 条件,以及借助琼脂块、云母片对 胚芽鞘进行设置, 胚芽鞘生长产生哪些不同影响? 结果应注意描述是否生长, 曲,弯曲的方向。 师生谈话(引导式分析实验变量与结论)

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影响胚芽鞘生长的因素总结:1.2.3.4.5.均,怎么分布: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从而引 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最终造成:向光弯曲。 习题巩固 二、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 对整棵植株,的种子。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 的种子和果实等处。生部位<积累部位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

板画 (2)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疏导组织运输, 胚芽鞘尖端以及一些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芽)在外 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见图 B) 习题巩固 三、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动物激素的作用特点类似, 与细胞代谢,而是传递信息进行调节,主要对细胞起促进伸长 的作用 对于根和茎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对于植株既能促进 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 般来说 甚至会杀死该器官。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在本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应该以植物体是一个生命系统的思路来理解本章教学。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3节,每节都可用1课时教学。其中第2节含探究实验的组织、准备,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应主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及评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内容是本节重点。它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过程,品味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和乐趣。 本章内容分为3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问题探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向光性入手,对这种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探讨,“引导着人们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秘密”,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科学现象。 关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一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求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达尔文的实验具有开创性,教材在介绍他们的有关研究后,还用楷体字总结提升“科学重视实证”这一特点。达尔文之后,多位科学家逐步深入探讨,证明是化学信息引起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温特提出生长素概念时,并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教材旁栏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在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有时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教材根据生长素的发现历史,适当总结、提升:人类许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逐渐积累起来的。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内容。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与上一节所学内容似乎有些“矛盾”:上一节的内容显示,植物生长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却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竟然起抑制作用。由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本节的兴趣。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这一特点,在详细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等有关,最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科学道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内容,主要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该探究活动侧重于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问题探究”选取的材料,既与本节内容有关,有反应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成果,在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的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关于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教材用以图带文的形式作大致的介绍。之后教材还介绍了植物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这样,就突出了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这一主题,而不是仅仅介绍几类植物激素。教材编写时,没有局限于介绍植物激素,而是将植物激素放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背景中去认识。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安排了关于植物体内基因组、激素、环境因子关系的内容作为选学,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着意突出STS教育的内涵,及安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促进生产力提高的内容,也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不恰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