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播电视节目个案分析方法

广播电视节目个案分析方法

广播电视节目个案分析方法
广播电视节目个案分析方法

电视节目分析的写法

考试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或者一期电视节目,比如一期《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者一段电视散文,记录片等等。写评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写: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具体的方向选择,可以参考专帖《电视栏目分析》!)

1·节目内容。

2·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

3·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

4·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

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

《天网》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一档制作播出以记录历史名案大案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栏目,同时又是记录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典型事件的系列纪实专辑时段,是展播社会法治类纪录片和系列纪实专题节目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对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案件的真实记录,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案、要案、名案。

《天网》致力于用纪实手法向案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开掘,形成节目的冲击力和亮点;追求社会意义和专业意义的典型性,从而使得观众得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例借鉴;力争通过对重、大、名案的真实挖掘和纪录,让观众获取对社会、人生和破案科技手段认知的满足;竭力挖掘细节,寻找逻辑联系,记录社会意义和人性意义上的深刻而复杂的戏剧性过程。《天网》还将引进国外的一些优秀的社会法治类记录片,让观众了解国外的名案、要案,了解国外先进的破案手法与刑侦技术,开阔大家的视野。

电视节目分析角度

一、内容

主要分析节目的内容定位是否贴近节目的受众,是否具有自身的特点。《东方时空》:各个小节目风格各异,各有侧重,构成一个立体全面的“时空报道”。

节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节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众范围、文化品味、民族与地方特色。分析时可以侧重一个侧面。

二、结构

主要分析节目怎样开始、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节目的起承转合是

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等。

三、制作

四、制作

主要看节目制作是否大气、精致。我们前面讲的影评的知识同样适用这里,可以使得电视节目的分析更加专业化。

1、摄像:分析摄影师是否善于用镜头取景,并掌握镜头的运动规

律,是否取得合乎要求的节目素材;

2、照明:分析照明师是否掌握电视与舞台上照明不同要求,并按

照导演意图布置光,能否使摄像机准确拍摄多情调场景;

3、录音:分析录音师是否能针对每一种不同性质的节目,恰当运用

录音设施,使录音的节目能反映其精华。

4、剪辑:分析剪辑师画面镜头组接是否合理,各种特技画面到位;

5、合成:反而系图像、语言、美术、音响、音乐等多种元素是否按

照一定的章法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电视节目分析提纲和写作

提纲

节目内容概括,10%

思想教育意义,10%

艺术特色总说(即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20%

本片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15%

本片的艺术特色细节(2—3个精彩细节),15%

本片的缺点与不足,10%

对不足和缺点的建议和意见,10%

结束语,10%

写作建议

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电视节目的总体认识,看法,《焦点访谈》《艺术人生》包括对节目的定位整体的特点等150字。

第二部分:写针对这一期节目额度看法,《新闻调查》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总的看法,300字。

第三部分:从上面提及的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给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个类似于影评。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痰多,要集中有限笔墨深入展开反而系一个方向,200字。

第四部分:再次结合节目的定位进行总结,要言简意赅,简明得当,150字。

注意问题

集中注意力,做笔记

立即拟定提纲

确立写作材料

搞清楚是“问答式”还是“文章式”的分析

对文章式的分析形式的把握

(1)作品主要表现什么?主题及主题的显示意义,给我们的启示?

(2)如何表现主题?

(3)在你准备结束前,如果忘记在整篇中提到最成功的地方,结束时还有个机会,这也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分析节目要到位。

分析关系和逻辑思维要清晰

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电视节目分析报告范文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

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受众的积极参与 《变形记》当年在卫视开播后,就疯狂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其很大的功劳在于节目给足了观众的参与自由。如今受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媒介的中心地位,他们希望看到的节目内容形式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为精英阶层所制作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可以做作的,并且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活动。这些因素使“人”在此类节目中成为核心——节目参与者来自广大平民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推动节目在相应规则下向前发展;而广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weibo、《变形记》节目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预知更多节目进展,而节目编导也可根据观众的这些反馈,适当控制节目并适当奖励受众参与者以提高收视率。 四、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 在以往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进程以及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受到导演的严格控制,《变形记》则是将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参与互换角色的选手,因此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这一自主权的回归,尊重了选手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参与节目时可

电视台节目审核流程

****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审核播出流程 为了规范节目制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政治安全、播出安全,特制定本流程。 一、新闻 1.记者写稿后交新闻部由主任、副主任改稿(一审); 2.新闻部改好后的稿件交由分管领导审稿(二审); 3.分管领导审稿后交制作部进行后期制作; 4.新闻制作完成后由值班编委审片(每周一轮)签字(三审);5.制作部上传值班编委审查签字后的成品节目至播出部; 6.播出部将成品节目编单播出。 二、评论、专题 1.记者将评论、专题文稿交评论部主任、专题部主任改稿(一审);2.评论部主任、专题部主任改稿后,交分管领导审稿(二审);3.分管领导审稿后交由制作部进行后期制作; 4.制作部制作完成后交由值班编委审片签字(每月一轮)(三审);5.制作部上传值班编委审查签字后的成品节目至播出部; 6.播出部将成品节目编单播出。 三、经济服务类节目 1.记者完成文稿后交经济部主任改稿(一审); 2.经济部主任改稿后交分管领导审稿(二审); 3.分管领导审稿后交制作部制作; 4.制作部制作完成后交由值班编委审片签字(每月一轮)(三审);

5.制作部将值班编委审查签字后的节目上传至播出部; 6.播出部将成品节目编单播出。 四、广播 1.自办节目先由主持人审听后签字(一审); 2.再由广播组组长审听后签字(二审); 3.最后交由总编室指定专人负责审听后签字(三审); 4.广播组工作人员将节目上传至播出部播出。 5.购买的广播节目先由广播组工作人员审听(一审)签字,再交组长审听(二审)签字,然后交由总编室指定专人审听(三审)签字,最后由广播组工作人员上传至播出部播出。 五、审稿(片)要求 (一)、对自办节目的审查要求 1、审稿(片)时,把好政治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不出任何政治差错。 2、审片时,严把质量关,保证播出节目语言流畅、音质、画质清晰、字幕准确无误。 (二)、对交流、引进的影视剧的审查要求 1.由总编室安排专人审看、采集。 2.影视剧中涉及反动、色情、低俗的情节,坚决取缔;认真填写审查记录,每月分类造册交由分管领导复审签字后安排播出。 *****广播电视台 2015年5月4日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1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1.广播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节目定义 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主持形式和播出形式他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2)广播电视节目的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①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 ②一个节目: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时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 ③一次节目: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它是节目历时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栏目的基础层次。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 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 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 (3)广播电视节目分类 ①内容性之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②内容构成、组合形式分: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性节目。 ③播出方式分:直播节目、录播节目。 ④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⑤播出次数、内容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1)广播的传播特点: 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 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

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

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陈思如 引言:电视节目研发创新是电视市场主体进行原创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主要体现在资金、人力资本投入和消化吸收应用等方面。但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的研发很不理想,整个电视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研发比较零散,一般是停留在举行专家座谈会、论证会或创意策划的层面,而真正投入一大笔资金、建立创新机制用于内容研发的情况不很普遍。近几年来,不少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成立了名目不一的研发部门,但大多数还停留在简单搜集汇总国外最新节目的层次上,实质性的创新开发工作远没有展开。激烈的收视率竞争和盲目的节目改版跟风导致不少电视机构存在着短视的倾向和态度,无心考虑建立长远持续的创新体系,电视台内部又大都不具备创新激励机制,造成原创动力缺乏。国内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能力呈现出整体贫弱的“亚健康”状态,节目生产克隆成风、简单复制、拙劣模仿,已然成为恶性循环。 一、国内电视节目创新力现状 1. 电视节目创新的“亚健康”状态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省(市)级电视台成立了研发部门,其中75%的研发部门直属台领导管理。这似乎给我们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不可否认,当前国内电视媒体的创新能力仍然整体上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克隆成风、简单复制、拙劣模仿似已成业界的惯性反应,许多电视台的研发部门没有固定或比例合理的研发投入,甚至没有应有的编制,有被边缘化、虚置化之虞。绝大多数电视台在走投入低、产出高、见效快、风险小的“模仿创新”之路,而纯粹的自主创新实属凤毛麟角。模仿创新固然可以大大减少研发成本,不必或者最少地承担新产品的试错与新市场培育的风险,在中国电视市场化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过渡意义和可操作性。但长此以往,不利于电视媒体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进而导致市场对创新者的激励机制失效,以致电视节目创新能力的贫弱乃至衰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被誉为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的中国传媒市场,已有国际传媒巨头不断尝试曲线型的实际进入,要应对狼来了的巨大挑战,必须苦练内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电视媒体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精神的缺乏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律动的敏锐反映和挖掘不够。在电视节目创新的过程中,双眼紧盯欧美,一心只想往外求得真经的做法,未免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2. 创新文化氛围的缺失 根据一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显示,创新系统的建设没有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在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中也未形成共识。“容忍失败”这一环节的缺失,成为阻挡有效创新、持续创新的思想障碍。蒂姆·安姆勒认为:“尽管适当的文化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创新,但是没有适当的文化,创新就必然会受到阻碍。”良好的媒体创新文化可以激励、保护、支持电视节目创新者的活动。允许挫折、宽容失败应当成为鼓励创新的同义词。只有培植一个适合于创新的土壤,创意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不可否认,业界管理者在鼓励创新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各种高级别的培训、观摩、交流,高额的创新奖励,先进的创新机制,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在我们看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电视媒体,做好了大刀阔斧创新应变抢夺空中阵地的准备,却没有接受失败、容忍失败的心理准备。而容忍失败与创新奖励均是保证有效创新、持续创新的前提,缺一不可。因为不能容忍失败,无形中给人们戴上了“紧箍咒”,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试题 课程代码: 0719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电视综艺晚会最早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 .串联结构 B .多元综合结构 C.组合回旋结构 D .段落组合结构 2.下列哪个节目不是在我国自办综艺节目时期制作播出的【】 A .《赵青独舞》 B .电视甬剧《半把剪刀》 C.“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 D .3 次《笑的晚会》 3.电视文艺专题片《呼兰河的女儿》所采用的结构是【】 A .心理结构 B .散文结构 C.传记结构 D .意识流结构 4.下列关于电视文艺专题片创作说法错误的是【】 A.主题一旦确立,就不能在采访拍摄以及后期编辑过程中有所改变 B.解说要精炼老道,优美感人 C.需要深入生活、深入采访 D.在拍摄时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5.我国电视媒体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是在【】 A . 1964 年底和 1965 年初 B . 1958 年底和 1959 年初 C. 1979 年底和 1980 年初 D .1966 年底和 1967 年初 6.电视文艺专题片《北京运动服装一瞥》采用的开头方式是【】 A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B .由远及近,间接入题 C.介绍式 D .寓意式 7.高亮度背投式大屏幕在我国电视节目中的首次应用是在【】 A .中央电视台1983 年春节联欢晚会 B.中央电视台1993 年春节联欢晚会 C.中央电视台1984 年春节联欢晚会 1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解析第七章

第七章真人秀节目形态解析 重难点:主题竞技秀基本形态解析;现实生活秀基本形态解析 第一节真人秀节目概述 一、电视真人秀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999年,在《楚门的世界》上映一年后,电视真人秀浪潮开始在全球范围兴起,真人秀不断地将真人推上荧幕,让观众去观看,窥视,消费和娱乐。时至今日,真人秀已演绎为不容忽视的世界性电视奇观。 从20世纪50年代到当下,真人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雏形时期、两档标杆节目、转型与成熟。作为一种节目生产理念,强调原生态记录与游戏规则下的竞争相结合的真人秀,也越来越为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所借鉴。“类真人秀”、“泛真人秀”的出现,使真人秀原本就不清晰的外延边界更趋模糊。但正是这种“嫁接”与融合的态势昭示着电视真人秀不断创新的未来。 二、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概观 总的看来,其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挫折,再到兴起的过程,先后出现两次热潮。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不自觉到后来的自觉,从单纯模仿、引进到与国情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而不断发展。 三、电视真人秀的特点及分类 (一)真人秀的形态特点 真人秀是一种综合性的电视节目,既有纪录片的纪实性特征,也有影视剧的戏剧化特征,还有主题竞技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特征。但是,分析真人秀历史上的经典节目,就会发现有两个特征是其共有的。那就是真实感和可控的虚拟环境。 (二)真人秀的常见类型 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文化产品的范畴、种类或形式。

从世界范围电视节目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看,最常见的真人秀类型是主题竞技秀和纪录片式真人秀。 第二节主题竞技秀 主题竞技秀以参赛者的竞技比拼为核心内容,因竞技主题的差异可分为不同子类,如人际关系类、体育类、恋爱约会类、生存体验类、自我完善类等。 一、主题竞技秀基本形态解析 节目元素是构成节目版式和形态的基础。有国内学者将真人秀分解为七个基本元素:①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②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③.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④.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⑤.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景元素----时空规则;⑥.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⑦.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1.悬念——大奖属谁? 无论是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需要一种动力性目标,驱使节目的参与者主动行动,而且这种行动的主动性越强,对目标的渴望越强,故事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观众的观看欲望也会越强。因此,故事的目标就作为一种悬念,推动参与者和观众与节目的进程捆绑在一起。 2.竞争——谁与谁的PK? 目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达到,胜利者是唯一的,而失败者却是大多数,因此,竞争是否激烈,竞争是否具有强度,竞争的结果是否难以预料,都决定了真人秀节目的情节是否足够“魅力”。 一般来说,竞争环节设计得越新奇,竞争的场面就越有趣;竞争的规则越简单,观众的参与度就越高;达到目标的人越难以预测,竞争的悬念就越强;最后达到目标的人就越少,竞争的结果就越有吸引力;达到的目标越艰难,竞争的过程就越有观赏性。 3.淘汰与选拔规则——为何出局?

电视节目形态分析

《焦点访谈》节目形态分析及创意建议一、新闻类电视节目形态概述 电视节目形态指的就是与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提供着适用于不同内容的电视处理方法。在各种电视节目充斥着观众眼球的今天,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收视的竞争,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就目前国际电视市场节目形态而言,大致可分为,新闻信息形态、访谈对话形态、评论类节目形态、综艺娱乐节目形态、记录片节目形态、电视剧等不同的节目形态。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或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变化,但在电视时代,新闻传播的载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得新闻传播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电视新闻节目以鲜活的现场、及时的报道与现实世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信息社会的活跃时空。电视新闻的主要形态分为消息类新闻,包裹式新闻、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访谈、新闻直播。 二、《焦点访谈》节目的形态分析 《焦点访谈》于1994年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创办,节目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它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多次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栏目平均每天收到数千条来自观众通过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QQ等方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其结构模式: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演播室主持人引入(1分钟左右)+ 新闻事实及陈述(10分钟左右)+ 演播室主持人评论(1分钟左右)。 我们小组分析: 1.在新闻事实陈述部分,它往往通过主持人的同期声,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围绕着这个主题,从多个侧面展开。但是这些问题的局限性比较明显,都不够深入。 比如在12月23日的“快递为何夺人命”一期中,主持人的同期声配的问题是“何为氟乙酸甲酯”;“那么,既然国家有相关法律规定,氟乙酸甲酯这种剧毒液体又是如何得以流入快递路线呢?”“那么为什么化工公司明知违规,还要借用普通快递公司渠道呢?”“事实上,若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作者:————————————————————————————————日期: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电视镜头的摄制 1、画面的视觉要素 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人物 二、环境 三、事件 四、光线 五、色彩 2、镜头画面的安排 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画面的主体 二、艺术地处理陪休 三、环境的烘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达到此种效果) 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安置在前景位置上。加强画面的概括力。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苦和激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 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 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 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部分,称之为空白。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组织呼应关系

实验八 形态理论与指标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 开课系部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2013级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号2013035521 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1日

数据资料及分析 一、技术走势形态分析 1、头肩顶形。这是一种典型的股价见顶的形态,由一个最高点(头)和两个次高点(左肩和右肩)组成。在头肩顶形中由两个峰底连成的支持线被称为颈线。颈线一旦被突破而且回抽无力再超过颈线,头肩顶形反转形态便形成了。如图。

2、V形顶。这是出现在市场动荡之中的一种形态,他表示股价走势在上升趋势的转势形态中变化幅度大,速度较快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一般出现在狂升的股市中,如图。 3、圆弧底形。在市场见底时,股价走势越来越疲乏,下降趋势越来越弱,且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在演变呈快速上升的走势之前,会有一个平台出现,这就是圆弧底,如图。

4、矩形。矩形是指股价或股指,由一连串在二条水平的上下界线之间变动而形成的形态。股价在这一范围之内,呈现上升和回落。矩形整理突破了下限,便发出了卖出的信号,涨幅或跌幅通常等于矩形本身宽度。如图 三、主要技术指标分析 1、移动平均线分析 当短期线,中期线,长期线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时候,是所谓的“顺向图形”。它表示的是后市行情将看涨。 而当短期线,中期线,长期线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的时候,是所谓的“逆向图形”,表示行情看跌。 如图所示是典型的顺向图形,所形成的交点称为“死亡交叉”。在出现了该图像之后,行情急速下跌。

2、市场人气指标,以BISA指标为例,如图。如在高位出现W头,在低位出现M底,就是卖出和买入的信号。 3、市场动量指标,以RSI指标为例,如图。当它处于极高位时,即RSI>80时,一般是股价下跌的信号,如绿线所示。RSI<20时,股价可能出现反弹,但指标可能出现钝化,只有等到第二个或第三个底形成,如红线所示。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2021021617271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电视镜头的摄制 1、画面的视觉要素 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人物 二、环境 三、事件 四、光线 五、色彩 2、镜头画面的安排 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画面的主体 二、艺术地处理陪休 三、环境的烘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达到此种效果) 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安置在前景位置上?加强画

面的概括力?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苦和激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 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部分,称之为空白。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 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组织呼应关系 4.留下活动的余地 均衡: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意违反均衡性要求,使画面产生一种动荡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目的。 3、景别的划分和作用 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大特写 一、远景:展示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规模和气势,或者,表现大环境下主体的活动情况. 二、全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主体在该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主体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 三、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物分析 教案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物分析》教案 课程名称* 电视节目赏析授课专业* 通识选修课 所选教材*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解析》熊忠 辉,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8 月第1版 授课学时* 34 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主持课堂的作用,这一节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教师指导点拨、教师课件展示知识要点等方式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教学目标* 通过大量案例的观摩、分析让学生理解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和电视观众的角色和作用,帮助同学们学会鉴赏电视电视谈话节目,激发同学们观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电视媒介素养。 教学内容* 参与谈话的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他们现场的沟通能力、表现能力、事件阐述能力以及问题的分析能力,直接决定着谈话节目的可视性,进而影响着谈话节目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一、主持人:电视谈话“会客厅”的主人 (一)谈话开场的介绍者 (二)访谈进程的引导者与推动者 (三)“结尾要响亮”的实施者 二、嘉宾:谈话节目叙(评)述的主体 (一)谈话嘉宾 (二)嘉宾素质 (三)嘉宾搭配 三、电视观众:电视谈话节目的互动者或观看者 (一)作为话题的关注者和利益相关方参与讨论 (二)见证谈话过程,烘托现场气氛,并补充性地参与讨论(三)发挥营销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持人、嘉宾和电视观众的角色分析; 难点:主持人的角色和作用分析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参考书、课件以及相应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同学们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构成要素、分类等。 (一)定义 电视谈话节目就是由主持人、嘉宾和(或)现场受众在某一时间段,就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话题而进行的聊天、讨论甚或辩论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 (二)构成要素 1、谈话人 2、谈话话题 3、谈话场景。 (三)分类 1、讨论型电视谈话节目和叙事型谈话节目(谈话形式) 2、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社会话题类谈话节目、娱乐类谈话节目、人际关系和心理类谈话节目、专题性谈话节目(谈话内容) 二、分析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作用 (一)谈话开场的介绍者 观看《艺术人生·成龙传奇》的开场,主持人在向现场观众问候之后,转入介绍者的话语角色:“欢迎来到《艺术人生》的演播现场。耳畔响着的《真心英雄》的音乐,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代表着一种情怀,代表着一种激情。那今天来到我们《艺术人生》演播现

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看快乐大本营论文

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看快乐大本营论文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从电视栏目制作流程角度分析《快乐大本营》 摘要: 本文将从电视节目拍摄机位安排场面调度剪辑合成后期包装等方面对湖南卫视品 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进行分析,把握电视栏目制作流程,学习《快乐大本营》在娱乐方面打造的这一档精神大餐。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机位安排场面调度剪辑合成后期包装 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湖南卫视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了解湖南卫视娱乐电视制作方面的一些流程,通过分析一些在机位安排,场面调度等方面让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来了解电视栏目制作流程中的不同之处,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专业方向。为我们以后从事有关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正文: 机位安排: 根据我们在摄像课上的所学,我们知道我们所接触的最基本的机位有九个,根据看《快乐大本营》的镜头组接,我大体推算它有以下机位: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概念最早用于戏剧,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后来引入电影.在电影中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演员调度就是导演和摄影师依据剧本提供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来组织与安排演员的姿态,位置,行动路线以及演员之间的交流。镜头调度是指确定摄像机的机位,景别,拍摄角度,距离和运动方式。常见的场面调度形式有:分切式,移动式,重复式,对比性,象征性等。因为电影的产生先于电视,所以在电影中的一些理论逐渐地被应用到电视节目中,给电视节目增色不少。

布景,服装,灯光和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是场面调度的元素,然而没有一个元素是独立存在的。《快乐大本营》中充分运用场面调度的元素,主持人每次亮相都是注重穿着打扮,以新的装束出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新颖的感觉。通常电视节目中的各个元素都必须遵守一些通用的形式原则,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协调或者不协调,统一或者不统一,符合常规或者违背常规,庸俗模仿或者创造型设计等原则来判断电视节目的艺术成败,电视节目的风格特点以及画面是否具有感染力,它用什么形式影响观众,引导观众,支配观众并对观众产生作用,往往都取决于导演的场面调度。在电影中的演员调度在《快乐大本营》中就成了对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的调度,同时结合摄像机机位的安排,使得节目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的画面优于现场。 剪辑合成 剪辑合成阶段的任务是:依据文本的描述与勾勒,遴选出合用的影响和声音,将事先采集的若干”构件”剪辑,组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的补救手段,全面实现表述意图.只有经过剪辑合成,电视节目才能实现最后的活的呈现.剪辑合成是决定电视节目生死,决定创作成败的最后冲刺阶段.拍摄时可能不能尽善尽美,但通过剪辑技巧,通过把场景合起来,能弥补拍摄的不足.剪辑合成阶段的目标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完成流畅的声像表述. 我们看《快乐大本营》觉得它本身整体结构比较紧凑,实际在节目录制时没有这么紧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后期的剪辑合成对于整个《快乐大本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整个节目的生命所在。若果我们仔细看《快乐大本营》,就会看出除了镜头切换之外剪辑合成的影子,在最新的一期节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电视综艺节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诞生。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本文试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并对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的科学生产运行体系进行探讨。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组合的节目形态。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杂技、魔术、武术、游戏、笑话、故事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声光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制作出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节目。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强,集欣赏、娱乐、知识、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使得不同艺术体裁进行有机综合后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具有主题思想明确、艺术样式丰富、参与广泛等特点。 综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节目竞相仿效,克隆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游戏类综艺节目,全国大概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同时开办,看似丰富多彩,但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原本为了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的综艺节目,因为数量的无限膨胀和播出时间的相对集中,反而给观众带来单一乏味的感觉。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炮打响后,就出现了一系列仿效的节目,照猫画虎;央视推出《开心辞典》,众多的益智节目随之充斥荧屏;《玫瑰之约》、《今日有约》等婚恋征友的节目,明显也是台湾《非常男女》的翻版。 其次是节目改版十分频繁,过于随意。 通过改版可以调整节目内容,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本是好事,但目前许多电视节目的改版却是仓促上阵,看别人改版,自己也忙着改版。因为缺少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改版之初效果还可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节目质量不断下滑,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改版复改版,反而使节目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其三是节目质量粗糙,品位低俗。 主要表现在主持人矫揉造作且漫不经心,缺乏激情。一些娱乐类的综艺节目品位低俗,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俗话套话满天飞,低级无聊的搞笑、浅薄粗俗的游戏、弱智的问答、荤话连篇的调侃成了不少电视综艺节目的固定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大纲

第一章概述 主要内容: 1.广播、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和时间) 广播: 迈克尔·法拉第(英)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提出麦克斯韦方程,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 海因里希·赫兹(德)证明了麦克斯韦方程的正确性,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决定以赫兹座位无线电波频率单位 无线电通信技术:古格列莫·马可尼(意)、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俄) KDKA是第一个获得正式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11.2日开播 1923年出现第一款收音机 戴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电影: 1888发明了摄像机,16格每秒。诞生标志——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议员进站》 1894年美国开办了第一家电影院,1896年爱迪生及其助手成功地把影片投射到银幕上。 无声电影(16格)《拳击》、《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 有声电影(24格)、《唐璜》1926(唱片配唱)、《爵士歌王》1927(歌唱、对白、声响)、《纽约之光》1928(100%有声电影)。 真正意义上的三色系统彩色片《名利场》(又译浮华世界)1935(客观色彩)此时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色彩三大基本元素。也有人认为《红色沙漠》是第一部彩色片 中国电影发展史: 《定军山》(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无声) 1913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3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48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 1953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电视: 1900年,法国康斯坦丁?伯斯基创造了电视(Television)一词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1941年7月1日美国一家商业电视台第一个正式营业开播 1940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视机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彼得?戈得马研制成功。 1939年11月26日,德国转播德国-意大利两国足球比赛实况,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 1942年8月,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高度超过百米的电视发射塔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956年,磁带录像机问世 1957年,我国开始筹建北京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电视广播,宣告了新中国电视事业正式诞生。6月15日,它就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卫星“电星一号”,并利用它将美国本土的电视节目传送到巴黎、伦敦两地,揭开了电视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波浪理论形态图分析

波浪理论形态图分析 一、波浪调整的三种常见基本形态 1、平势调整(强势) 波段(A-B)=[波段(5-A)×黄金分割率(0.382、0.5、0.618)] 波段(B-C)=波段(A-B)×黄金分割率 C高于A点,波段(5-A)及波段(A-B)均为三浪式 波段(B-C)由五段式组成 波段(5-C)=调整波(0-5)×[黄金分割率(+-0.034) 2、穿头破脚型调整(强势)

波段(A-B)=波段(5-A)×1.236(或1.382) 波段(B-C)=波段(5-A)×[1.618(+-0.034)] 波段(5-A)及波段(A-B)总以三波段组成 波段(B-C)以五波段组成 波段(5-C)=波段(0-5)×[黄金分割率(+-0.034)] 3、之字型调整(弱势) 调整波(A-B)=[波段(5-A)×黄金分割率(0.382、0.5、0.618)]波段(B-C)=波段(5-A) 波段(5-C)=波段(0-5)×黄金分割率

二、波浪走势图 四十二浪图(一张图让你看懂波浪理论)

每张小的浪型图上都有一个字:“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希望大家留意! 口诀心法: 技巧 一: 1、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2、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3、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技巧二: 1、调整浪型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型; 2、之字三段abc,5-3-5浪要记清; 3、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4、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5、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6、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 张; 7、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 强; 8、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 墙; 9、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

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看《快乐大本营》 论文

摘要: 本文将从电视节目拍摄机位安排场面调度剪辑合成后期包装等方面对湖南卫视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进行分析,把握电视栏目制作流程,学习《快乐大本营》在娱乐方面打造的这一档精神大餐。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机位安排场面调度剪辑合成后期包装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湖南卫视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了解湖南卫视娱乐电视制作方面的一些流程,通过分析一些在机位安排,场面调度等方面让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来了解电视栏目制作流程中的不同之处,更好 的服务于我们的专业方向。为我们以后从事有关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工作打下

一个坚实的基础。 正文 机位安排: 根据我们在摄像课上的所学,我们知道我们所接触的最基本的机位有九个,根据看《快乐大本营》的镜头组接,我大体推算它有以下机位: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概念最早用于戏剧,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后来引入电影.在电影中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演员调度就是导演和摄影师依据剧本提供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来组织与安排演员的姿态,位置,行动路线以及演员之间的交流。镜头调度

是指确定摄像机的机位,景别,拍摄角度,距离和运动方式。常见的场面调度形式有:分切式,移动式,重复式,对比性,象征性等。因为电影的产生先于电视,所以在电影中的一些理论逐渐地被应用到电视节目中,给电视节目增色不少。 布景,服装,灯光和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是场面调度的元素,然而没有一个元素是独立存在的。《快乐大本营》中充分运用场面调度的元素,主持人每次亮相都是注重穿着打扮,以新的装束出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新颖的感觉。通常电视节目中的各个元素都必须遵守一些通用的形式原则,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协调或者不协调,统一或者不统一,符合常规或者违背常规,庸俗模仿或者创造型设计等原则来判断电视节目的艺术成败,电视节目的风格特点以及画面是否具有感染力,它用什么形式影响观众,引导观众,支配观众并对观众产生作用,往往都取决于导演的场面调度。在电影中的演员调度在《快乐大本营》中就成了对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的调度,同时结合摄像机机位的安排,使得节目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的画面优于现场。 剪辑合成 剪辑合成阶段的任务是:依据文本的描述与勾勒,遴选出合用的影响和声音,将事先采集的若干”构件”剪辑,组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的补救手段,全面实现表述意图.只有经过剪辑合成,电视节目才能实现最后的活的呈现.剪辑合成是决定电视节目生死,决定创作成败的最后冲刺阶段.拍摄时可能不能尽善尽美,但通过剪辑技巧,通过把场景合起来,能弥补拍摄的不足.剪辑合成阶段的目标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三.

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三―信息社会的活跃时空:电视新闻节目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或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变化,但在电视时代,新闻传播的载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得新闻传播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电视新闻节目以鲜活的现场、及时的报道与现实世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信息社会的活跃时空。 一、新闻质地的变化 电视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质,从几个方面来看。 1. 构成新闻的元素或者说是物质载体发生了变化。 不同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载体。电视新闻以现代的电子、数字等摄录设备,通过微波,通讯卫星,光纤等传输手段,对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事实作声画同步的形象报道,其电子乃至数字的技术系统直接改变了构成新闻元素的质地。 轻便的电子设备可以深入到任何地方,可以声画同步撷取,便于灵活机动地采集现场素材,将流动的生活状态完整地保留下来进行传递。及至数字技术的出现更是去除了电子时代一些不可避免的信息损耗,采录设备更为轻巧,更为贴近生活,以数码方式传送电视信号,信息失真度小,防干扰能力强,信息传送质量高,更适合信号的远距离传输,而且更多的数据可以在光纤的宽频道上传输。 电视新闻传播的介质不是抽象的文字,也不是单一的声音元素、凝固瞬间的静态画面,而是与生活同构的元素,包含有形象、有声音、有运动、有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态、氛围。在这样的传播基础上,使新闻能直接诉诸于人的官感,提供了一个对新闻的人性化感知方式。 较之以往媒介,电视提供了现场的、全方位的、整体的信息,使新闻的主客观关系有了一个清晰的距离,为观众对新闻的理解提供了较为活跃的时空,便于观众进行个性化的观察与思考。避如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张北、尚义两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形态 精神分析运动在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弗洛伊德开创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在最初受到其追随者和学生的支持与推崇后逐渐步入暮年,精神分析运动的后继者们在传承学科统绪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理论批判和创新,使精神分析这门学科在新的时代精神与哲学思想的浸淫下得到不断完善自身和日益扩大影响。关系精神分析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最年轻也最具反叛精神的一种继承,它肇始于 1983 年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客体关系》(Greenberg & Mitchell,1983) 一书。该 书指出,精神分析学科已完成“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 ,即理论核心由驱力转向关系,其认识论则由实证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关系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人类的基本动力,寻求关系是人类的根本动机。不同于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常见的理论派别分裂倾向,关系精神分析自创立之始就反对教条主义与门户之见,倡导各派别理论之间观点的整合,主张积极借鉴新的哲学思想与外部学科知识。关系精神分析认为,各派别理论之间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精神分析师可以在一个宽泛的理论假设基础上捐弃派别之成见,共同推进学科之进步。由于关系精神分析体现出其时代性与包摄性,使其研究队伍迅速扩大、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理论建构日益多样化,逐渐发展成为当前精神分析运动的主要势力。不同的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在保持以关系作为理论核心的同时,在具体理论方面则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总的说来,关系精神分析最主要的理论形态有三种即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学科规范。 一、整合性元理论 关系精神分析的整合性元理论的特点是整合性与归纳性,其目的在于: 梳理精神分析 的所有关系模式的共同点,强调各种理论中所包含的关系主题,从最根本的元理论层面将各种理论引导到共同的关系假设上。关系精神分析开创者米切尔(Mitchell,1988) 提出了 最具代表的整合性元理论,包括关系基质(relational matrix) 概念、关系-冲突模式和互动 层次(interactional hierarchy) 理论等。 (一) 关系基质———关系模式的整合工具 米切尔认为,精神分析内部存在两种综合性的理论模式,一是驱力模式,二是关系模式。虽然关系模式的诸理论家们都认为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心理单元,但他们却忽视彼此理论间的相似处,而互相攻击对方的理论,抱有门户之见。因此,关系模式实际上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为了整合关系模式的诸理论所具有的关系思想,米切尔提出“关系 基质”的概念,用以包摄宏观意义上的“关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消息,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专题,新闻评论等 1、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做的简明报答。消息类电视新闻迅速、简要、客观、广泛地传播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时间,传达党哈政府的法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快、短、新、广、客观是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特点。它充分体现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的传播规律。 2、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特点是主题集中,内容广博,主题深刻。 3、两者异同:都是新闻的多次报道集合,新闻播出有连续性,信息传播的效果显著。从题材选择上,前者是事件性新闻,突然发生的。在报道时效上,前者注重时效性,是最新报道。在报道序列上,前者的结构是追踪事态发展,不可更改的有序排列,后者是以横向联系为主的不同角度的各条新闻之间的“无序”排列。传播功能上,前者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事态发展最新消息的知情需求,并对灾难发生进行总结。 4、新闻专题是针对新闻题材所做的详尽的,生动的,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新闻评论是运用广播电视传播手段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裁。

5、新新闻主义崛起于20C60N,在权威与理性受到怀疑,情绪主义蔓延西方的背景下产生,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主观介入,不再遵从“客观性原则”,成为贴有个人标签,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个性新闻”。新新闻主义摒弃了传统客观理论的虚伪的掩饰,坦然地竖起了主观主义的旗帜,而对包括人物心理活动在内的情景再现,更进一步地把新新闻主义的“客观”原则体现出来:主观性就是真理,现实存在离开了人就毫无意义,人类心理活动同样式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基于此,新新闻主义关注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幕,以独特的主观方式观察,以文学化的笔法报道。这种评论式的报道很有感染力,强调人的主观体验,以此获得对新闻事件的“最真实的感受”,然而,新新闻主义同时也带来对“新闻”本质的争议,它带来“小报式的”煽情主义倾向和新闻报道的国度娱乐化弊端。广播电视新闻借鉴报刊“新新闻主义”的新闻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广播电视新闻暴动中。广播电视讲新闻和娱乐结合,鼓励观众参与,强调眼球效应。 6、新闻竞争与新闻娱乐化观念。以前的报道忠实宣传功能,强调教化灌输,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受社会和内部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