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固确立“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通过努力,力争达到一下几点:

1.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实。;

2.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性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教学秩序良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评价目标

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校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提高”的目的。

四、工作措施

(一)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认真学习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安排课程表,结合学校实际配备了专兼职教师,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组织教师对课程以及课程实施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进行学习,加强了教师对科目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严抓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考核细则,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决不擅自调课;“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教学工作从基础抓起。我们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随堂听课的方式,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假思索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3.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深入研究,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堂“三个意识”

不可或缺,首先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兼顾;其次要讲究效率意识,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不能丢;第三,要强化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时代化”。本学期,我们还将加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重视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力争学科竞赛出成果。

在备课方面,针对以往高耗低效,教师孤军奋战的缺点,可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重点突破,备出精品,集体交流,实现智慧共享,并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勇于探索,让作业更具新意,更具内涵,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作业的批改应及时、细致、具有激励性。

(三)以新课程实施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益,课堂教与学的转变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落实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抓好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力促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做好教师素养的提高,实施课程改革,教师的素质是关键,通过抓学习,抓培训,抓科研着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

养和专业素养,始终把提高教师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工作紧抓不懈。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紧紧围绕几个方面,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在新的学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方面有大的突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积极开展好地方课程教学工作。

本学年我们将安全课作为学校的地方课程进行开设。教师对课程的特点、实施方法还不是很成熟,教学工作属于摸索探究阶段,因此要耐心做好教师教学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分析教材、搜集资料,多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积累经验,改进不足,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角色。

(五)做好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发。

继续组织尝试校本课程开发,科学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得到逐步完善、发展。

五、课程评价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成员:

小组成员要严格落实课程设置规定,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

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广谋良策,促进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972 (方案范本系列)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20xx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 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培训目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

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新课程。新课程所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才能实现其专业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厚实的理论夯实基础,因此学习新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工作中要自觉学习理论文章;积极摘记相关的内容;能主动参与新课程校本培训。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向实践学习。 2、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种要求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思维观念定势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能仅仅依赖教科书。整合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挖掘学生、教师和周围一切环境资源;各科横向联系,体现课程资源的相互配合;合理使用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3、教后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反思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可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可反思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反思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创新,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可反思“再教设计”。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了有效捷径。 4、参加新课程沙龙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提倡反思、交流、共享、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案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案 为了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根据《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拟定此方案。 一、思想品德评定的意义: 1、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现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向道德信念的转化。 3、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4、坚持思想品德评定的民主化,发挥班、组等学生集体和家长在思想品德评定中的作用。把自我评定作为学生思想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5、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各任科教师,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参与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政教处负责评定结果的审核。 6、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做到周密严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评定结果准确、客观,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又便于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指标体系。 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质量指标体系主要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大纲》的基本精神,结合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际而确立。 三、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法。 我校对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结果,由行为规范得分,思想品德等级和操行评语三部分组成,其评定方法如下: (一)行为规范得分评定方法: 1、学生本人是行为规范得分评定的主体,学生对照思想品德评定指标体系,经自己评定分数,学生自我评分每学期进行一次。 2、行为规范得分的计算为:行为规范得分=基础分+加分+奖励分-减分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 l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

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二、组织领导 组长:龚文冲 副组长:陶战平、周德明 组员:姚红梅、郁国华、陈颖、沈妹忠、陆剑鸣 1、行政高效管理。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 高效的组织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将学习、实践、总结等各环节落实好,获得实效。 2、加强专业指导。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绝好契机,因此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指导,使教师通过参与该项工作,更新教育观念,锤炼教学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校要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 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要在实践中总结阅读、表达、探究、实践、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实施经验。

小学生行为规范活动方案及总结

小学学生行为规范活动实施方案 三年级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内容,全力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宣传学习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广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和公民意识,塑造言行一致、举止文明、情趣健康的小学生形象。 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细化、固化和强化,注重抓好养成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训练内容和活动专题。结合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建设,在学生熟知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把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行为规范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行为规范教育要从具体细节、小事抓起,如热爱祖国教育要从爱国旗、国徽、国歌做起,从升旗仪式肃立做起;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从教育学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等等抓起。要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确立积极正确的道德标准。 充分发挥教师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的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形式,丰富训练内容,务求教育实效,强化效果辐射延伸,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体系。

(二)活动内容及活动所达目标: 众所周知,大家有目共睹,当代少年儿童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得天独厚的良好学习环境,他们思维活跃、接触广、见识多,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学生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受到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有宠爱,撒娇、任性、自私、不爱劳动,不能刻苦,经受不起挫折,不懂得关心他人的弱点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逐步形成能力,成为遵纪守法、热心助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小学生。 1.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我国的国名、国歌、首都,认识五星红旗、国徽、版图、升旗时要唱国歌、立正行礼。 2.尊老爱幼,友爱同学,热情帮助有困难的人。 3.尊敬老师、长辈,对人有礼貌。 4.孝敬父母,听从教导,主动帮做家务。 5.说话文明,不打扰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不打架、不骂人。 6.对外宾有礼热情,不围观尾随。 7.不说谎话,言行一致,知错就改,不损坏公物和他人财物,借东西要还,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或交公。 8.爱惜粮食、学习生活用品,不挑食穿,勤俭节约。 9.注意卫生,穿戴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10.严格遵守纪律,按时作息,放学按时回家。 11.专心听课,大胆发言,不懂就问,课间做有益的游戏。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XX年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经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它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经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经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经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

学校教师评价方案(细则)

教师评价方案(细则) 一、指导思想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因此,教师评价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注重全面性,注重分析性,注重内部导向。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强调评价信息的广泛沟通,强调教师过去的表现与未来发展的结合,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着眼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二、评价目的 通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覆盖教师教育全过程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用客观的标准,科学的方法,规范的程序对教师的工作全面做出价值判断,从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工作绩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评价方法 1、精心设计评价工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家长评教,考核小组评议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强调过程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与活动,每学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对教师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且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及时了解工作中的得失,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行为。 3、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师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现实水平做出分析判断的同时,也看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注重其发展的潜能和趋势,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 4、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学校在原有教师业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随时收集教师工作成果,记录发展状况。 5、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后,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选先、评职、晋级、聘用和发放效益工资的依据,作为能力层次认定的主要条件之一。 四、评价内容 (一)教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20分)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奉献精神;正直诚信,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3分)

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活动安排

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活动方案 四十八小学 2015-9-28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习惯,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活动”系列活动。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说文明话、行文明举、做文明人”为活动宗旨,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全校师生的环卫意识和文明礼貌习惯,加强学生日常礼貌常规教育,创设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师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水平,使全校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振奋全体师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崭新的姿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和工作中,让文明之风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内容: 1、开展“五文明”教育 (1)、文明寝室:保持卫生清洁,用品摆放整齐,无乱贴乱挂,无违章用电,无吸烟赌博,无打架斗殴现象。 (2)、文明教室: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尊重师长,认真听讲,保持卫生,禁止“课桌文化”,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3)、文明就餐:遵守纪律,文明就餐,自觉排队,尊重师傅的劳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 (4)、创建文明校园:爱校如家,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提倡文明风尚,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5)、做文明学生: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护校园,文明修身,杜绝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无作弊、违纪行为;热爱劳动,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讲究文明礼仪。 2、促进学风建设,争创先进班级,珍惜集体荣誉

新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新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上级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我校按照上级教育课程改革的步骤和实施办法,特制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我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探索课程实验的规律和方法,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构建具有大钟特色的现代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奠定基础,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 (二)具体目标 1、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检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大钟地区的适用性,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材资源开发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国家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2、构建适应大钟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课程体系,在完善国家课程的同时,总结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和管理的经验,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总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的经验,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培训,改进培训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课程意识的干部教师队伍,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师培训体制。 4、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和模式,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大钟学习的现状,建立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 6、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机制。 7、创设全社会(或社区)共同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家长和社区公民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教育改革,积极为课程改革提供条件的和谐环境。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1、一年级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性实验。对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实施并验证课程设置方案,验证并修订各科课程标准,为国家正式颁发各学科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做

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重点,结合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依托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基本能力的专门训练,全力打造专业技能过硬、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二、参训考核对象 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三、训练内容 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主要指:教学设计、教学表达、教学测评、教学研究、学科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六项基本功。 四、训练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与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所有专任教师都要立足实际,本着提高本岗位的专业素质的目的,参加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做到因需而练,各扬所长,分步推进。 2.坚持校本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并充分利用时间与机会进行自我研修,苦练基本功,提高从教技艺。

3.坚持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基本功训练重在全面提升教师的从教素质,促进教师奠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主攻目标,练就独特的教学特长。 4.坚持校本评价与市县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夯实教学基本功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对教学基本功的达标情况要实行自我检查、校本评价、市县联动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五、实施步骤 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具体实施步骤为: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把训练活动纳入本地、本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之中,并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健全组织,建立制度,细化责任,落实到人,逐层推进。 2.召开启动大会,向广大教师宣传、阐释在新的背景下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部署训练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达标要求,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营造“大练兵、大比武”的氛围,将达标要求自觉转化为每个人的自练行动。 3.以学科组为单位,对照达标细则,采取一人一案的办法,要求教师制定个人训练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专业引领。学校要根据达标考核要求,将六项教学基本功的相关技能作为培训内容,由学校校级管理人员、市级学科带头人以上的教学骨干

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精神,从规范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之成为身心健康、行为规范、素质优良的合格公民。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高度重视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专门成立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思路。学校校长担任组长,政教主任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校委会成员和各班级班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例会制度,研究、部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大队委),具体负责活动的协调、落实和督促检查。 2.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确定全校动员,人人参与,争创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把德育工作引向深入,全面推进学校工作上台阶的争创方针,教师做好表率,学生人人参与。各项措施扎实,务必抓出成效。向全体教职员工印发《关于落实鄂州市中小学开展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提高大家思想认识,明确要求。学校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责任分工,团结协作,互相配合,把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指导,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为创建活动提供大力支持。各负责领导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时查找不足,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利用宣读倡议书、宣誓活动、宣传标语、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全校师生对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活动的认识,提高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常规管理。 为确保学生规范活动扎实、深入、有效的进行,学校召集活动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对学校前期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努力寻找问题,

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

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对课堂实施质量的评价,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目标 1、以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2、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4、注重评价的可信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关注教师的起点,体现出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切忌主观武断;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及时回馈评价信息,允许教师有不同意见。 三、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具体要求是: 1、紧扣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 2、有效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调控与优化,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4、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学生行为规范评价方案

陈家集学校学生行为规范评价方案

四、奖惩原则 将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评价等级与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评价结果为不及格的,德育评价不能评为优秀,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等。 五、记分细则 (一)扣分细则 1、升旗缺席扣2分,迟到、早退扣1分,其他未按升旗实施方案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扣1分。 2、上课(含早读)无故旷课每节扣1分;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扰乱课堂纪律扣2分,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扣0.5分。 3、学校各种集会缺席扣1分,迟到、早退扣0.5分,扰乱会场纪律的扣3分,干与会议与无关的事扣0.5分。 4、未戴红领巾的每次扣0.5分。 5、有穿背心、拖鞋等衣冠不整现象扣0.5分。 6、破坏公共卫生的每次扣0.5分,抽烟、喝酒每次扣2分。 7、打架斗殴扣5分,参与群架斗殴或喊校外人员来校闹事、打架者评价结果下降一个等级。 8、辱骂同学扣0.5分,侮辱师长扣5分,参加赌博及封建迷信活动的扣6分。 9、在非娱乐时间里下棋、打牌等2分,围观者扣1分。 10、出入“三室两厅”的扣8分。 11、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抄袭他人作业的扣1分,考试舞弊的扣5

分。 12、损坏公物的扣2分,不参加班务值日的扣5分,值日不负责的扣1分。 13、擅自下河洗澡或攀爬屋顶的扣5分。 14、随地大小便者扣5分,在走廊、窗台上洗澡、洗脸、漱口、洗衣服等及往下倒水者扣2分。 15、在校内生火、鸣放鞭炮及私接电源者扣3分。 16、班集体各种活动(含团、队活动)不参加的扣5分,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扣3分。 17、做有损学校、班集体声誉的事扣5分。 18、有严重思想品德不良行为或违纪行为,受学校记大过及以上处分且未撤消者,或被公安部门拘留、或有小偷小摸,侮辱妇女,散布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严重不满的言行等,且坚持不不改者,一律定为不及格等级。 (二)加分细则 1、参加班级以上各种竞赛获奖的按班级、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分别加1、 2、4、6、8、10分。 2、做好事受到表扬的视意义大小加0.5-10分。 3、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表现突出,受到老师、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会、学校等表扬的加0.5-5分。 5、被评为优秀干部的加2分。 6、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等,可直接评为优

新课程实施方案和标准

新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标准 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并即将实施,是因为希望能够彻底改变这样一种应试机制,还学校教育的“本源”“本真”;所谓忧虑最多,是因为太害怕又来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走台”和“运动”了。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出台后,学校该如何作为?实际上,在当前顶层设计和环境、条件、资源的支持下,学校学校最需认清三重背景、把准两个关键导向、处理好四组关系,从而使忧虑无存、期待成真。 一、认清三重背景 学校教育不是孤岛,教育始终应该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关联、相适应。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势在必行。 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将师生、学校乃至社会的神经绷到了极点。它以一种严重扭曲了教育质量观的、用简单的“一卷定终身”的现象公平,掩盖了人才成长的本质问题,既不合常理又违背规律。 伴随着互联网引发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如破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被重新书写。但人工智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相较于它们,人类的优势在哪儿?人类该如何主动作为,才能与人工智能共存且立于不败之地?一条可行的路径是:坚守并发展人性的优势,学习和借鉴人工智能的智慧及其获取智慧的方式,如创新思维、理性精神、

跨界学习、整合优化和增值再生等,这些是当下应试教育给不了的,亟须改变。 国际教育在这些方面早已作出积极的应对。2013年7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提出学生核心素养概念;2017年6月推出《反思教育》研究报告;201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PISA全球素养框架》。这些对于全球教育改革发挥导航作用的重要文献,正是基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大趋势,一律将未来教育方向瞄向学生素质的本质和核心层面,如思维、人文、创新、合作、自主等;而北欧一些发达国家也早已顺应这样的潮流,在课程教学领域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和突破,如有的国家试行学生每周到校2.5天学习制。这与我国一些区域的学校仍将应试与升学作为学校教育主要追求甚至是唯一目标的做法,差距何止霄壤! 认清这样的背景,就很好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紧锣密鼓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行动,充分表明了中央对于教育转型的高度重视与志在必成的信念和信心。可以相信,在未来的5至10年,像梦魇一般纠缠中国学校20余年的应试之风必将逐渐退去。认清这样的趋势,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就能够从现代教育、国家战略、民族未来的高度来清醒理解这一场改革的重要和急迫。 二、把准两个关键导向 有了这样的背景分析,就很容易理解本次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是要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在这一问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设计(试行)

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按照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修课程自主选择的基本思路,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特点和必修、选修的具体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容。 2.系统性原则。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整体构建普通高中阶段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相互衔接、层次递进、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均衡性原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办学特色。 4.实效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域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普通高中均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培养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应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具有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方案

曲龙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对象 全体教师。 三、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但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和开发课程,进行富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㈠政治思想素质(10分) 1、政治品格(2分)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追求事业的发展。 2、工作态度(3分) 教师工作态度端正,工作量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作效率高。 3、遵章守纪(2分)

教师能遵守党纪、政纪、国法和职业道德规范,能按照我市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4、为人师表(3分)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家长都要做到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充满爱心。 ㈡教育理念(10分) 1、教育理论(2分) 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觉地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能根据需要正确表述和与别人交流现代教育理论。 2、教育观念(3分) 教师能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改意识(3分) 教师能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刻钻研教材,把握其内涵,教学及管理能体现《纲要》、《课标》、新教材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定位(2分)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㈢基本素质与能力(20分) 1、学科知识(3分)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细则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细则 一、目的和意义 为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班级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学生的规纪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平台,促进学校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建设,进一步净化学习环境,特依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二、项目设置 本方案重点考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纪表现、作息出勤、学习表现、就寝表现、文明礼仪、劳动卫生等六个方面。总分由基础分(分值100分)和奖励加分(上限10分)组成。 三、考核评价细则 基础考评分(100分) (一)规纪表现(25分)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规。如受到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律追究扣25分。

2、遵守学校校纪校规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最严重违纪行为,每例次扣除20分。 A、偷窃; B、打架斗殴,聚众闹事; C、私藏凶器; D、勾结社会青年敲诈勒索,拉帮结派,以强欺弱; E、夜不归宿,造成恶劣影响; F、无故旷课达三天以上。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严重违纪行为,每例次扣5分。 A、抽烟、酗酒; B、考试舞弊 C、翻越校园围墙,强行出入校门,与保安冲突; D、偷看色情暴力书刊或黄色影视; E、携带和使用手机等违禁工具; F、无故旷课一天以上,三天以下; G、顶撞、威吓、谩骂学生会干部和班干,影响班级、年级管理。

(3)受到政教处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四级处分,每例次分别扣除5、10、15、20分,以上三类情况扣完本大项25分的情况下,还可以扣至负分。本项指标的考评办法:班主任根据日常班级管理掌握的情况直接考评,同时政教处汇总各部门和年级部反馈的情况,在量表上记分。 (二)作息出勤(20分) 按时出勤,坚持出满勤,认真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上课(含早、晚、白天自习)、活动、集会、出操等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不旷课。每出现一例次迟到、早退扣1分,出现一例次缺席和旷课,扣3分,扣完20分为止。 本项指标考评办法:班主任根据班级日志出勤登记表和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在量表中直接进行考评记分。 (三)学习表现(20分) 1、上课(10分)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尽快进入上课状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精力充沛地从事学习活动,不打瞌睡,不做与本堂教学活动无关的事,出现上课打瞌睡,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每例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2)自觉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对他人和班级产生干扰性影响,每例次扣2分,扣完10分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