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得或幻想得。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得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得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得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得人物都充满着昂扬得斗志,神异得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得情感,塑造了鲜明得形象,表现出丰富得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得影响:

1、神话得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得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得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得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得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得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得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得统一

2、赋比兴得表现手法

3、四言诗得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得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得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得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得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得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得环境中营造

《左传》得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得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得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孟子》得雄辩色彩:

1、把握对方心里,循循善诱,就是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就是非鲜明,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得机会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与寓言说理

《庄子》深邃思想与美妙艺术表现得融合

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

1、异彩纷呈得故事

2、奇幻谲诡得想象

3、空灵飘忽得文风

4、谐趣与讽刺横生

5、精湛传神得文笔

《荀子》1、长于比喻,但少用寓言。2、创作赋与诗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得就是它得寓言,韩非寓言得一贯特征就是,往往采用历史故事得形式阐明思想

,这些寓言通俗浅白,形象可感。但表现手法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得想象富奇、飞动飘逸,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

屈原与楚辞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以由以下几方面来瞧:

1、楚辞得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得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得描写,使用地道得楚地方言

楚辞体共同点:

1、从诗风言,想象富奇,铺排夸饰,就是楚辞得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使抒情达意更为透辟淋漓,扩展了表现得能量。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离骚》精神价值:

1、“美政”理想与深沉得爱国情感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得坚韧品格与嫉恶如仇得批判精神

《离骚》得艺术表现成就:

1、浓烈得激情与奇幻得想象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得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得拓展

4、结构与语言方面得特点:民歌形式,散文笔法

屈原得其她作品:

清新幽眇得《九歌》;平实素朴得《九章》;

《天问》就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得诗歌。

《招魂》特色:1、结构精密;2、长于铺排描摹

宋玉《九辩》艺术表现特色:

1、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得意境

2、造语用词也很值得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双声叠韵字与叠韵词得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得文字美与韵律美。

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秦代散文

《吕氏春秋》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从文学角度来瞧,它最大得成就就就是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得寓言故事。

李斯《谏逐客书》

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前202-前141),就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得初期。

在汉初众多得政论散文家中,贾谊与晁错最具有代表性,她们得文章,切近现实,长于分析与对策、情感浓郁、纵横驰骋,成为“大汉鸿文”得标志。

贾谊文章特点:

1、文章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实晓畅

2、具有铺排渲染得战国纵横家遗风《过秦论》

晁错文章特点:

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建设性得切实可行得具体对策。如《论贵栗疏》

2、文章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得剖析时弊,通过对常理、人情得细致分析提炼结论。

3、具有战国策士得纵横风气。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从汉武帝即位到西汉末年,就是西汉政治文化发展得中后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政策,使经学开始与政治联姻。到了西汉后期,经学更成为言政论事得依据。政治文化新得发展趋势,使这一时期得政论散文创作,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得新特点。文风转向平实沉稳,极少感情波澜。

董仲舒与刘向就是西汉中后期争论散文最具代表性得作家。

董仲舒得文章特点:推衍《春秋》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想,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完全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得纵横排宕之气。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西汉著名得经学家与目录学家。

刘向奏疏文得共同特征就是: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正,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所针对得时事之上。

西汉中后期情真意切得叙事。抒情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两者均为写个人怀抱之作,以其真挚浓烈得情感撼人心魄。

桓宽《盐铁论》全书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就是缺少汉初政论文得丰沛气势。

东汉散文得演变

东汉前期散文:疾虚妄,崇实诚:桓谭《新论》、《陈时政疏》;王充《论衡》

东汉后期散文:切中时弊,情感浓郁:王符(字节信)《潜夫论》

仲长统(字公理)《昌言》(文风较为质朴,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比较激烈);因受到老庄思想得影响,有得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如《乐志论》。

东汉其她散文

东汉时期除经世致用得政论文外,还有少量文章或叙写个人情事,或讥刺世情浇薄,情感浓厚,以冯衍、朱穆成就最高。

冯衍,字敬通,《与妇弟任武达书》

朱穆,字公叔,《崇厚论》、《绝交论》:针对世俗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得情感,文风朴实无华,辞不迫切而深刻达意,没有汉末文章骈俪化得倾向。

司马迁《史记》

史官世家出身对司马迁得影响最大,鲜明得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家族浓厚得文化气氛,使她从小就得到优良得文化熏染,并培养了深厚得文化素养与坚定得著史志向。

2、“司马氏世典周史”得家族荣誉,令司马迁深感自豪,激发出强烈得著史愿望,成为实现她人生价值得最有力得支柱。

《史记》人物传记得文学成就

1、精巧得剪裁与安排

2、刻画人物性格得几种典型手法(1)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2)人物之间得对比衬托;

(3)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

(4)以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得精神风貌;

班固与《汉书》

班固,字孟坚。《汉书》就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于高祖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全书100篇,包括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传。

《汉书》得文学价值:

叙事详实平妥,语言典雅凝练,笔法严谨,就是一部信实可据得优秀史著。她得人物传记,有不少生动得描摹与细腻传神得刻画,在文学史上也有较高得地位。

东汉其她历史散文:赵烨《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

两汉辞赋

从其内容与表现形式瞧,可分为两类:

1、以抒情述志为主如贾谊《吊屈原赋》

2,以状物摹绘为主,铺排夸饰,文辞富丽如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

东汉中后期,出现”抒情小赋”,成为汉赋发展新趋向。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就就是沿着这两条线索发展:

一就是“骚体赋”时时出现,延续不断

二就是讲究铺夸描摹得赋体文学得兴起、发达与演变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得发展趋向

贾谊;

枚乘:无论内容还就是形制上,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得典范作品就是《七发》。其特征就是:

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

2、失去了作者自我得真实情感。

3、在遣词造句方面,也不同于贾谊得质朴无华,而就是走向了繁难与华丽。

4、以主客问答得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着着大赋这种全新得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司马相如、杨雄与汉大赋得勃兴

司马相如赋得创作特征:1、丧失了真情实感 2、空间得极度排比 3、以直接而单纯得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4、遣词造句更加繁难僻涩

杨雄对大赋创作得拓展:

1、拓展了大赋得题材领域

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得“劝”得色彩

3、艺术表现上有了新得变化(首先就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其次就是“以美为讽”得思想表达方式)

西汉中后期得其她辞赋创作

汉武帝《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王褒《洞箫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东汉辞赋得发展演变

班彪《北征赋》情感浓郁沉重;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

东汉文学得创作轨迹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得演变。

班固《两都赋》(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得京都赋);杜笃《论都赋》(京都赋得开端)

张衡在赋史上就是上承前启后得作家。

《二京赋》(汉代大赋得绝响)、《归田赋》(抒情小赋开山之作)。

张衡之后得抒情小赋作家主要有赵壹与祢衡。

两汉诗歌

五言诗得兴起与成熟。

《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

最早得就是东汉前期应亨与班固。

《古诗十九首》艺术表现特征:

1、意蕴多义:言有尽而意无穷得表现风格

2、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

3、情思与景物,情境得融合

两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得文学价值:

1、题材得承变

2、艺术表现手法得演变

第一,与周民歌相比,汉乐府民歌叙事成分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得还描写了人物得形象。

第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得作品,同时也善于以比兴、述描得手法抒情。第三,形式与语言方面得特点,突破了以四言为主得格局,变为以杂言与五言为主。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诗歌(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至魏明帝太与六年(233)。)

“建安风骨”得成因:建安时代,连年战乱,经济萧条,人口剧减,民生凋敝。汉末得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士人们积极进取得强烈愿望,一方面又就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給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得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得风格。在思想方面,这时期由于儒学得传统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所以在文学方面一改汉代诗学就是经学附庸得传统,而转向非功利得抒情。诗歌创作完全就是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得主观色彩,叙事为浓厚抒情所掩盖,写景得目得也就是为了抒情,写得感情浓烈,反映社会得动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得同情。

曹操诗歌得艺术特色:

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得全胜局面。

2、曹操得诗歌有一种悲凉沉雄得独特艺术风格。

总之,曹操得诗大都写得高远扩大,语言质朴,气势雄伟,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般地信心与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得奋进精神。

曹植诗歌:

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与音韵流畅,形成了华丽绮幻且浑厚雄健得独特艺术风格,即所谓华丽壮大,达到了建安诗歌得最高峰。

曹植诗歌得“壮大”就是指她诗歌雄健豪放得特点。

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得感情色彩与鲜明得声色上。

曹植诗歌艺术成就还表现为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

其她建安诗人:

曹丕《燕歌行》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既吸收了乐府民歌清新真挚得特点,又加之以个人艺术化得藻饰,准确成功得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里牵念夫君得无限情谊。

王粲(字仲宣,七子中词、赋最佳者)诗歌艺术特点: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刘祯(字公干);陈琳(字孔璋)兼悲凉之音与秀美之词;

阮瑀(字符瑜),其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得“质木无文”得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得先声。徐干(字伟长),体弱多病,恬淡寡欲,发之于诗,抒情婉曲,辞气平与。

蔡琰(字文姬),《悲愤诗》:

1、它就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得基础上创作得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得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2、注意细节得描绘、气氛得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良好得作用。

3、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字字血泪,真实生动,深刻得反映了汉末动乱年代给人们带来得深重苦难,有史诗般得效果。

正始诗歌(魏明帝青龙元年(22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1、政治时局就是影响士人心态以及她们诗歌创作得重要因素之一。

2、由于对现实社会得失望,转而追求一种理想中得人生境界。而且由于玄风得影响,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老庄人生理想得倾向。

代表诗人阮籍与嵇康。

阮籍(210-263),字嗣宗。主要成就在于82首五言《咏怀诗》。其成就:

1、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2、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

阮籍得《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向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称为正始时代诗歌得高峰,而且创作了抒情组诗得新形式,开后世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得先河。

嵇康(223-263),字叔夜。主要文学成就在散文。其特色:

1、嵇康在她得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得人生理想境界。

2、嵇康得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两晋诗歌

太康诗风得总体倾向

泰康诗歌内容形式特点:1、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2、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艺术形式特点:1、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2、追求新得技巧,注意俳偶,以陆机为代表。

3、描写更加细腻。

太康诗风得代表诗人就是陆机与潘岳。

陆机(261-303),字士衡。其《文赋》就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得名篇。

潘岳(247-300),字安仁。《悼亡诗》三首。

西晋诗坛得主潮就是太康诗风,但也有少数得诗人舍弃追求华美与技巧,注重内心真实情感得抒发,形成一种不饰雕饰,慷慨悲歌得刚健诗风,代表诗人左思与刘琨。

左思,字太冲。《三都赋》,洛阳纸贵。

1、左思得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得阔大胸怀。

2、左思得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刘琨(271-318),字越石。仅存诗四首,以《扶风歌》与《重赠卢谌》。

游仙诗与玄言诗

永嘉南渡,时局及诗风又为之一变,诗歌又随之一变。先有郭璞游仙诗,继由孙、许玄言诗,均被不同于陆机、潘岳得华丽绮靡,亦不同于左思、刘琨之刚健多风。

郭璞(276-324)。《游仙诗》。

游仙诗两种不同内容倾向:1、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2、一种就是疾世愤俗之言。

东晋中期就是玄言诗得成熟与高潮期。

东晋末叶殷仲文与谢混得诗已经变得以抒情写景为主,玄言诗已经式微。

玄言诗得特点:在内容上就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得表述。

东晋玄言诗代表作家就是孙绰,许询。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陶渊明诗歌成就:

一。开创了田园诗。

1、不就是泛咏山林,而就是亲切自然得描绘田园风光,写出她得恬美意境与朴茂生气。

2、真实得描写了作者得躬耕生活,对劳动得艰辛作者表现出平静乐观得心态,躬耕之志矢志不渝。

3、还记叙了她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得往还。

二、创造了情味极浓得冲淡之美。

形成冲淡自然之美得原因:1、诗人心境得平与散淡;2、2、诗人语言得平易质朴。

陶渊明得散文与辞赋

今传散文四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子俨等书》;

赋:《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韵文五篇,祭文三篇(自祭文较有特色)

南北朝诗歌之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得主潮可以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得元嘉诗歌;齐至梁初得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至陈末得宫体诗。

元嘉诗歌主要得新变化:以情思代替玄理,有哲思回到感情上来。在艺术表现上也有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得探讨。

转变原因:1、刘宋时代,玄学在在思想领域中已经不占主要地位,而就是儒、玄、佛并存,由此影响到士人心态,使它们从玄虚思索中回到现实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就是从玄理思索转向感慨人生。

2、刘宋皇室出身寒微,即位后用寒门掌机要权柄,士族文人虽门第高贵但已无实权,遂生人世多艰之感慨。

3、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自然山水。

元嘉诗歌变化:

1、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得倾向,把山水作为审美得对象,非常写实得模山范水,正式得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化得根基。(谢灵运)

2、诗歌创作由东晋得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强烈得感慨。(鲍照)

3、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得追求。

4、对诗歌形式得有意探讨。

以谢灵运与鲍照成就最高。

谢灵运(385-433),小字客儿。其山水诗得特点:

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得结构模式。

2、在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得观察与把握与非常具体得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得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得方面发展。(这一模式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倾向得雏形)。

3、对山水景物得声、光、色都有具体得描绘。

鲍照(?-466)字明远。主要成就就是乐府与五言古诗,而以其中八十多篇乐府诗成就最高,《拟行路难》18首就是她乐府诗中得代表作。

鲍照得诗歌成就,在南朝中可谓最高,原因:

1、她得乐府诗具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

2、诗歌语言上,注重锤炼字句,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得效果。

3、对七言诗得发展做出了巨大得贡献。

永明诗

“永明声律说”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得必然要求。为齐梁诗歌得艺术形式提供了新得贡献,实现了由古体向近体转变得关键。

代表诗人有谢朓,、江淹、王融等人。

谢朓诗歌特点: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与谐。

梁陈诗歌得三种类型:

1、重功利,主质朴得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

2、尚自然,主风力得诗歌思想,以吴均,何逊,尹铿等人。

3、重娱乐,尚轻艳得文学观,就是此时文学思想得主潮,其创作上得代表,即宫体诗。

徐陵成《玉台新咏》,宫体诗得高潮期。

宫体诗得创作特点:

1、表现为题材处理上得娱乐性质。

2、对写实技巧得追求。

南北朝诗歌之北朝诗歌

北朝诗坛:“北地三才”

温子升(495-547),字鹏举,就是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具有北地质真朴野之风。

邢邵(469——?),字子才,慷慨悲凉,有魏晋之风。“北间第一才士”。

魏收(506-572),字伯起。

真正体现南方清绮诗风与北地贞刚诗风融合得,就是由南入北得诗人,其代表就是庾信与王褒。

庾信(513-581),字子山。重要宫体诗人之一。

王褒(513-576),字子渊。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诗歌起于东吴迄于陈,绝大多数表现男女之情,原因:

1、江南经济得发展与城市得繁荣,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妓。

2、思想观念已脱离了两汉以来得经学道德规范,时代风气有利于民间情歌恋曲得发达。《西洲曲》代表。

北朝民歌

1、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

2、反映北方民族得游猎生活与尚武精神。

3、反映战争及其带来得苦难。

代表作《敕勒川》、《木兰诗》。

《木兰诗》与《西洲曲》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得双壁。

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建安散文:

1、在内容上不再就是重复与敷衍经义,而就是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

2、在形式上摆脱了经生式得引经说教,枯燥拘束,变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

3、建安文章作者都有很强得个性特点。

建安辞赋创作特点:

1、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得作者群,她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作,而且进行理论探讨。

2、建安作家由于思想比较自由,其赋作得题材更为广泛。

3、建安赋作得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4、艺术形式方面也有新得进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得开端。

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

正始散文。

代表: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正始辞赋。

1,政治上黑暗恐怖,给士人造成极大地精神压力。向秀《思旧赋》

2、玄学思潮得影响。嵇康《清思赋》

两晋散文:

潘岳《哀永逝文》;陆机《豪士赋序》。

两晋辞赋:

在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西晋赋坛主要有张华、左思、陆机、潘岳、陆云、傅玄、挚虞、成公绥等人,其中以左思、潘岳、陆机成就最高。

南朝

骈文得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刘宋时期就是南朝骈文得形成期,齐梁以后,就是南朝骈文得成熟期。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

南朝骈赋得精致化特点,直接为唐代得律赋得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朝:以散文繁荣为特色。代表作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珈蓝记》。合称“北朝文学双壁”。

北朝赋《哀江南赋》

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创作得繁荣:

小说分为两大类,一就是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二就是志人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建安散文:

1、在内容上不再就是重复与敷衍经义,而就是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

2、在形式上摆脱了经生式得引经说教,枯燥拘束,变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

3、建安文章作者都有很强得个性特点。

建安辞赋创作特点:

1、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得作者群,她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作,而且进行理论探讨。

2、建安作家由于思想比较自由,其赋作得题材更为广泛。

3、建安赋作得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4、艺术形式方面也有新得进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得开端。

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

正始散文。

代表: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正始辞赋。

1,政治上黑暗恐怖,给士人造成极大地精神压力。向秀《思旧赋》

2、玄学思潮得影响。嵇康《清思赋》

两晋散文:

潘岳《哀永逝文》;陆机《豪士赋序》。

两晋辞赋:

在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西晋赋坛主要有张华、左思、陆机、潘岳、陆云、傅玄、挚虞、成公绥等人,其中以左思、潘岳、陆机成就最高。

南朝

骈文得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刘宋时期就是南朝骈文得形成期,齐梁以后,就是南朝骈文得成熟期。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

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

南朝骈赋得精致化特点,直接为唐代得律赋得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朝:以散文繁荣为特色。代表作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珈蓝记》。合称“北朝文学双壁”。

北朝赋《哀江南赋》

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创作得繁荣:

小说分为两大类,一就是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二就是志人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

隋代文学

卢思道(535-586),字子行。

杨素(544-606),字处道。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虞世南、上官仪、王绩《野望》。王勃(650-?676)字子安。卢照邻,字升子,自号幽忧子。

骆宾王,杨炯。

“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律诗得定型就是由宋之问(字延清),沈佺期(字云卿)最后完成得,就是武后时期有代表性得台阁诗人。

陈子昂: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得风雅传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李白。

李白得乐府诗得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得时代精神。

2、用古题写己怀。

李白得乐府,实际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得根本性转变。…………………………

李白诗歌得艺术成就及影响

1、强烈得主观色彩

2、想象得变化莫测

3、意向类型与词语色调:清亲明快,明丽爽朗

杜甫

写实手法。

杜甫律诗:五律七律兼擅;以律诗写组诗;拗律与绝句;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指其感情得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情感得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得集大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虚心学习前人得经营,不薄今人爱古人。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

3、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词。

诗圣。

大历诗坛

韦应物、刘长卿。

大历十才子: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十才子诗歌特色:

1、由于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诗歌得词语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黯淡得色彩。

2、更多得偏爱使用描述性意象,采用白描手法写诗,以求意象得创新。

3、观察入微。

顾况,字逋翁。通俗坦易,纵横不羁

李益,字君虞。边塞诗出色,写景抒情时注重在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偏于较精细深婉得心态描写。

中唐诗歌

元白:元稹、白居易

张王:张籍、王建

韩孟:韩愈、孟郊

李贺、卢仝、马异、刘叉、刘禹锡、柳宗元

李商隐

唐朝晚期最有成就得诗人。

政治诗;无题诗;要眇唯美得词美特征。

杜牧、许浑。

贾岛、姚合、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成就代表着唐代散文最高艺术水平。

韩愈得杂文比较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

柳宗元主要贡献就是在人物传记,山水游记与寓言等文学散文得创作上。寓言大都结构短小而富有哲理意味。

晚唐讽刺小品文:

篇幅短小,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情感炽烈,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唐传奇得崛起与兴盛,就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得标志。

唐传奇发展过程:发轫期(初唐至肃宗时)、繁荣期(代宗至文宗朝)、衰落期(文宗朝至唐末)。唐传奇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渐趋成熟,小说成为一种独立得文学样式。

唐代得俗讲与变文

俗讲,说唱。

变文,分为讲唱佛经故事与讲唱人世故事(历史、传说、现实)两类。

1、直接说经;

2、间接说经

唐五代词

词得起源。

1、敦煌曲子词

2、文人词

花间词派

温庭筠(鼻祖);

专以描写美女与爱情为主要内容,词风浓艳柔婉,意象细腻绵密,韵律流美,尤善表现精致得官能感受,创造一种窈深幽约得词境。

在开创词境得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方面,温庭筠可以视作就是由诗变词得开创性人物。

韦庄。字端己。

韦庄词得主要特征就就是将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得抒情路线上来。

韦庄就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得作家。

李煜及其她南唐诗人

李璟(916-961),字伯玉。李煜冯延己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 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X“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X“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 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X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 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XX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 (一)、共同心理作用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先民的反抗精神 (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而形象 3、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采诗的目的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 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六、变风变雅 诗经学名词。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八、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