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

第1节生命之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教学内容】

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

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学案: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在各国、各民族、各地

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

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

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鱼美人》的故事情节是讲述海底美丽善良的鱼美人,爱上了人间勤劳勇敢的猎人,但是遭到了凶恶的山妖的阻挠和破坏,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猎人和鱼美人终于战胜了山妖的魔法,结成一对幸福的伴侣。

3、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

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二【导学过程】导入:

首先引导学生大自然声音分为:乐音噪音

人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与生活,”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音乐贯穿与人生旅程,那么音乐与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人们从诞生起音乐伴随人生重要的三个阶段即出生、婚礼、葬礼,生命之歌这一节主要描述

从生命诞生开始到生命成熟直到生命终结的三个过程,作曲家运用音乐带给我们的三种感受,下面我们来聆听三首音乐作品.

三【新授】:

(一)生命诞生:

1让学生唱出所知道的摇篮曲.

2聆听<<摈榔树下摇网床>>思考:

(1)作品的演唱形式?童声合唱\女生独唱

(2)运用音乐三要素分析此曲?速度旋律节奏

(3)摇篮曲的特点?曲调柔美节奏平稳富有摇晃感

3复听感受:师生共同哼唱并体验摇篮曲特点?

4介绍京族:《摈榔树下摇网床》是广西壮族的京族民歌

(二)生命成熟:

1聆听思考:我们从摇篮中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结婚的时候需要怎样的音乐?聆听<<婚礼场面>>思考:它所描绘的场景,情绪节奏旋律又有怎样的特点?(参考课本的谱例)

喜气热闹的婚礼场面,从音乐中感受喜悦兴高采烈的情绪,节奏为快板,有锣鼓点的节奏音型.

2乐曲结构分析:

变奏曲式结构:A-A1-A2

A1-A2是主题的变奏,通过节奏旋律的变化加以改编.

3了解作曲家:课本

吴祖强杜鸣心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4复听:师生共同感受节奏的特点

(三)生命终结:

1聆听音乐:让学生回忆乐曲的旋律是根据哪首儿歌改编的?

两只老虎

2让学生对比聆听两段旋律,听辩乐曲调性的不同?

<<两只老虎>>大调 <<猎人送葬行列>>小调

3分组对比演唱:

4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旋律记下来:(略)

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拍号音符力度记号等简单的音乐知识

5引导探究:

1<<猎人送葬行列>>与传统意义的葬礼音乐有何不同?

2作曲家运用什么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音乐小知识交响曲?

三拓展:

播放<<地球之歌>>让学生看视频感悟生命不仅是人类所有,大自然也同样拥有,让我们珍惜生命,爱护自然.

四小结与作业

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经验,对生活的思考与实践.

-艾夫斯

作业:

以<<音乐与我>>为题,写下感受,下节与同学共享.

7、【每月一歌】

学唱《北京欢迎你》

第一节生命之歌

【教学目标】

1.愿意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与意义。

2.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音乐的表演形式;

3.能唱出并记录《猎人的送葬行列》的音乐主题。

4.开始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预习内容】

1.《槟榔树下摇网床》

黄淑子词苏文进曲

广东渔民生活的一个场景.海风、槟榔树、网床……将一派鲜活的南国风情展现于眼前。“槟榔树下摇网床”像淡淡的一抹斜月,穿过了高高的槟榔树影,映照在窗棂上;像微微的一阵清风,越过了绿绿的稻草原,吹拂在脸颊上;柔柔的一首摇篮曲,传送出暖暖的爱意,安抚了所有疲惫的心。前奏纯净的录音,柔美的和声,使人一听便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宁静中,享受着云般的轻柔使烦扰尽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创作出。

2.《婚礼场面》(舞剧《鱼美人》片段)

吴祖强、杜鸣心作曲

剧情介绍:海底的鱼美人每天早晨都上岸来欣赏人间的生活,眺望她爱慕的青年猎人。但是,山妖盯着鱼美人,并且把她抢走。青年猎人在森林里打猎,从凶恶的老虎爪下搭救了人参。人参与他结成友谊,表示他需要时给他帮助。深夜,猎人看见山妖带着鱼美人飞过。他拉弓向妖射箭,鱼美人落到勇敢的青年手上。他惊叹她的美貌,而她则感谢猎人的搭救。他们产生了爱情。但是山妖没有放弃占有鱼美人的恶念。他突然出现,迫使鱼美人隐入海中。

猎人到处寻找鱼美人。但是山妖施展魔法,让他坠落海里淹死。山妖高兴地狂笑……群鱼找到落海的猎人。她们把鱼美人领到他身旁,齐心协力救活了猎人,并且推举他做海王。

猎人表示人间的劳动生活是如此美好,他不愿在海中为王。于是猎人同鱼美人回到人间,在亲友的欢庆中举行了婚礼。山妖穿着隐身衣来破坏婚礼。最后,他化身为道人来陷害这一对恋人,并又把新娘抢走。阴森的妖洞里,山妖向鱼美人强求爱情,遭到鱼美人的坚决拒绝。猎人靠了人参的帮助找到山妖住的地方,忠实于爱情的猎人,战胜了山妖所变幻的一切魔法,救回了鱼美人。

作者介绍:

吴祖强作曲家。原籍江苏武进。1927年7月24日生于北京。195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赴苏联留学,入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8年毕业归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82年任院长。1985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86年5

月至1989年12月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吴祖强作有管弦乐、协奏曲、舞剧、大合唱、室内乐、独奏曲等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较重要的有: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以及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和与刘德海合作的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此外,他曾将著名

的传统乐曲《二泉映月》、《听松》改编为弦乐合奏曲,《江河水》改编为二胡与管弦乐队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编为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很受观众欢迎。

杜鸣心(1928~)作曲家,湖北潜江人。1939年被陶行知从保育院选拔到重庆育才学校学习音乐,在贺绿汀、任光、范继森等指导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其他音乐基础知识,并创作了讽刺歌曲《薪水是个大活宝》,在当时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发挥过作用。建国后,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创作上偏重于器乐体裁,主要作品有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均与吴祖强全作)的音乐,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和《青年交响乐》等。另外,他还写过一些电影音乐和铜管音乐。其创作注重配器的色彩,和声手法较丰富。

3.《猎人的送葬行列》(《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这是一本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奥地利的孩子们全都知道它。一群森林动物抬着去世猎人的灵枢送往墓地,兔子拿着小旗,走在它前面的是一队波希米亚音乐家,猫、蟾蛛、乌鸦等为他们伴唱,牡鹿、鹿、狐狸及森林中其它飞禽走兽尾随送葬行列,作出各种令人发笑的姿态。作曲者的意图是使音乐交替表现讽刺性的欢乐和不可思议的阴郁。

作者介绍: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童年即显露音乐的天才,六岁参加钢琴比赛,八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1907年脱离歌剧院,旅居美国,先后任大都会歌剧院的乐队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工作之余从事创作,共写了十部交响曲、四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一部清唱剧及五首歌曲。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现象鲜明,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而且,除《第一交响曲》外,他的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合唱,大大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解。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

4.《第六交响曲》(悲怆)

本曲大概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作者介绍: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去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然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以后在梅克夫人资助下,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创作。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

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音乐知识】

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舞剧音乐:作曲家为各种类型的舞剧所写的音乐。它把舞剧的戏剧构思体现为鲜明的音乐形象,并为舞蹈提供内在感情形象和动态性节奏,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交响曲:一种用奏鸣套曲形式写成的大型管弦乐体裁,形成于欧洲18世纪的古典乐派时期。17~18世纪,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基础上,演变为快、慢、快三个独立的乐章,而后加入一首小步舞曲,形成了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典型的古典交响乐样式。

【基础训练】

1.《槟榔树下摇网床》是省的民歌,这首歌曲的体裁是。

2.《婚礼场面》是一首,出自于舞剧 ,作者

是、。

3.《猎人的送葬行列》是国作曲家的作品,他

一生共写有部交响乐。

4.《第六交响曲(悲怆)》是国作曲家的作品,列举出他其他的作品两部、。

【导学过程】

1.基础训练音乐知识的反馈。

2.聆听《槟榔树下摇网床》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

3.聆听《婚礼场面》结合舞剧音乐的相关知识,体会出中国风格的作品在表现婚礼场面时所

表达出的欢快节奏。

4.仔细聆听《猎人的送葬行列》,说出它改编自哪首熟悉的儿歌?

5.《猎人的送葬行列》改编的这首儿歌跟原来的儿歌有什么区别?进一步体会作曲家改编这

首作品的巧妙。

6.聆听《第六交响曲(悲怆)》,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仔细体会作品音乐的表达。

7.巩固练习

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许多大作曲家如都写有这种歌曲。

《猎人的送葬行列》改编自儿歌,不同的是作者将原曲的大调式改

为。

【拓展与探究】

在你的人生中,也许会有许多音乐感动大家。请大家分别找出在已经历过的岁月里感动过你的歌,并饱含深情的演唱。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

第2节情感之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并根据图片划分段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主动搜集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向同学介绍

【教学内容】

4、欣赏三首不同情感的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

5、了解音乐小知识合唱、交响诗套曲。

6、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7、学唱阳关三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学案:

1歌曲背景: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除了大量的器乐作品之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歌曲,其中歌曲集《吉普赛之歌》被认为是他歌曲创作的顶峰。所有的歌词均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1835-1923)的诗篇,本曲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2阳关三叠背景:古代琴歌。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今甘肃敦煌南、玉门关南)、“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3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创作背景:此曲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1874年的一个秋天,后来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慢慢地走上查理大桥。此时的斯美塔那已完全耳聋,可怕的是他患上了一种“啸鸣性”耳疾,发作起来,满耳全是尖锐的啸鸣声,他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万分,他已厌世,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向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斯美塔那惊喜地扑向桥栏,眼睛紧紧地盯着瑞急的河流,他的热泪夺眶而出,一段优美的旋律在他心中响起……。

3了解作者:德沃夏克斯美塔纳(略)

二【导学过程】导入: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这节音乐课,今天的主题是情感之声。

设问:人类的情感有哪些?母爱、友情、爱情等

2聆听流行歌曲片断请学生说出哪种情感?

《朋友》《懂你》《好大一棵树》

二新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分析三首作品

(四)<<母亲教我的歌>>: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对比小提琴版探究找出作品的异同?

讨论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请同学介绍曲作者。

(五)《阳关三叠》:

1聆听思考: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何为三叠?作品中两段插部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见学案)

2学唱第一叠主题。

3小知识:合唱

(六)《沃尔塔瓦河》:

1了解斯美塔那和民族乐派:见学案

2视频了解《沃尔塔瓦河》创作背景以及留经的地区.

3聆听乐曲片段选择相应图片及不同的乐器:

山涧小溪长笛单簧宽广的河舞会单簧小提暮色中的河小提单簧峡谷激流铜管打击奔流的河单簧小提

4分段聆听,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

5音乐小知识:交响诗(学案)

三拓展:

播放<<感恩的心>>让学生看视频学唱并做手语,感悟母爱的伟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感恩社会\学校\父母,懂得珍惜生命.

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做有心人去感受人类中不同的情感. 2作业:搜集整理关于友情的歌曲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

第二节情感之声(2)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乐意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能听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3、主动搜集一首或几首表达不同情感的乐(歌)曲,向同学推荐介绍,愿意用口头描述或写短文的形式与同学交流鉴赏音乐的心得与见解。

4、熟悉并能唱出《欢乐颂》、《沃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理解以及表述音乐的情绪、情感,领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学难点:

听辨音乐的段落、乐器及体裁;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精忠报国》

问: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歌曲表达了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旋律激昂,节奏有力,令人振奋。)二、展开环节

(一)《沃尔塔瓦河》

1、提出问题:什么是交响诗?(学生通过学案预习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交响诗特点:(1)单乐章,

(2)音乐具有描写性、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

(3)属于标题音乐

(4)题材来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

2、介绍作者:斯梅塔那 Bedrich Smetana(1824--1884)

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贝德叶赫·斯美塔那,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斯美塔那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其作品。在其作品中,他极少直接采用民歌主题,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斯美塔那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在他的音乐中。

主要作品有《被出卖的新娘》、《达里波》等近10部。器乐作品中,标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最著名,它像一幅富于诗意的画卷,抒发了对祖国深沉挚爱的感情。这部在立意和结构上均有创作的作品成为后来史诗性交响写作的范本。

3、作品背景介绍: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是捷克民族繁荣富强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斯梅塔那晚年创作的标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全曲共有六个乐章),是作曲家遭到耳聋不幸以后开始创作的,它表现了作曲家非凡的毅力和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斯美塔那曾为《沃尔塔瓦河》的内容写下如下的文字:“······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击,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滔滔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的旁边渡过······”

作者通过《沃尔塔瓦河》的音乐,形象地描绘了上述种种动人的大自然景色,热情地歌颂了他的祖国。

4、完整欣赏乐曲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建立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感知和体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到:“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乐曲为e小调,6/8拍子,快板,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

音乐形象:两条小溪——河流形成——穿过田野——婚礼场面——晚上的河流——苏醒的河流——圣约翰峡谷——布拉格——远去

5、分段欣赏,展开想象,并口头描述音乐所表现的画面,谈谈感受。

(1)沃尔塔瓦河源头的山泉潺潺而流。开始有一较长的引子,它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轮奏着波动的音型,随之加进了两支单簧管,奏着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清泉涌出地面,然后欢畅的向前奔流,时而冲击在山石上,溅起浪花水沫,时而在阳光下,闪耀着点点银辉。

(2)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抒发着作者对沃尔塔瓦河无限深情的爱。)

(3)森林狩猎——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么音色、节奏来表现。(圆号、小号来表现狩猎的号角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乡村波尔卡舞曲——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舞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们的婚礼场面。

思考: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月光下水仙女起舞——夜幕降临(大管)。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舞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引导学生注意聆听: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者由引子变化而来的流动音型,示意着河流仍在夜幕中不停的流淌。)

提问: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描绘了水波和仙女的舞姿,色彩朦胧而神秘。)

(6)黑夜将逝,沃尔塔瓦河的主题在黎明中出现,音乐进入再现部。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

(7)圣约翰峡谷——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思考:音乐形象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终于,滔滔河水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音乐进入再现部的尾声。音乐更加宽广妩媚动人,充满了欢乐和力量。最后,在小提琴上奏出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的向远方流去······

(二)《欢乐颂》

1、提出问题:谈谈你所认识的贝多芬。

2、教师总结: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主要代表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钢琴奏鸣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束缚、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3、观看视频大型合唱《欢乐颂》

(1)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的情绪热情而庄重。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速度为中速。)

(2)歌曲中出现了几种演唱形式?

(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

4、学唱《欢乐颂》主题。

1 = D 3/4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 1 1 -‖

(主题旋律朴素平凡,具有民歌和通俗歌曲的特点,揭示了贝多芬最真挚的情感。)5、情感教育

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首演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作曲家坚韧的意志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扬不畏困难的精神。

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与《D大调弥撒》在维也纳由耳聋的贝多芬亲自指挥首演,其盛况正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描写的:“······获得空前的成功。情况之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当贝多芬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在如此讲究礼节的国家队皇族的出场,习惯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礼。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交响曲引起狂热的骚动。许多人哭起来,贝多芬在终场以后感动的晕过去”。

贝多芬的伟大作品和他那不畏强暴的精神,以及他对当局的批评和嘲讽,成为当时思想界唯一的自由之声。

三、拓展欣赏

歌曲《乡音乡情》

四、小结

通过对两个作品的鉴赏是我们体验到作者对祖国乃至对全人类的的崇高的热爱。音乐是人内心世界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正如卢梭所说:“旋律可以在人心灵深处激起各种各样的情感。”也希望这些音乐能够使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真谛。

五、巩固练习(作业纸)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介绍的是第二节“情感之声”的第二部分,内容包括“沃尔塔瓦河”和“第九交响曲(合唱)”。由于每个班的教学进度不太一样,这一周有三个班学习了这两个作品。通过这三节的课堂教学效果及反馈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成功之处:

(1)导入歌曲《精忠报国》,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与本节课两个作品的风格一致,表达了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爱。

(2)教学方法。在欣赏“沃尔塔瓦河”时,采用了边介绍边聆听的形式(之前总怕这种方法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欣赏),通过课堂反应来看,并没有干扰学生,而是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3)让学生自主介绍作曲家贝多芬。在这个环节,我没有抱太大希望,总以为学生对此一无所知,但学生的表现令我很意外,他们对作者的了解很透彻。所以我们要充分的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

2、不足之处:

(1)没有引导学生了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其他五个乐章,略感不足、不完整。

(2)乐曲用e小调表现了音乐的柔美感觉,这一点没有明确点出,不能与前面所学的大小调形成复习巩固。

(3)“合唱”视频的选择不太恰当,虽然选择了中文演唱,学生能够听懂,但毕竟不是原版演唱,在气势和直观感觉上不占优势,反而显得效果不好。

(4)最后的时间有些仓促,学唱环节展开得不好,学生没有完整地参与进来,气氛也不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还应更加严谨,尽可能的达到目标,使学生在欣赏和实践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第三节生活之音

[教学理念]

从生活中的音乐及音乐形象切入,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提倡学生自主性参与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去学习,发展学生认识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把握音乐来自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的密切关系。并在其中享受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在学习中获得生命的愉悦。

[教学目标]

1、接触一些伴随人类生活的各种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

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感悟到:“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2、认识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形式,了解钢琴组曲、标题音乐等。

3、熟悉《钟》的音乐主题。

4、能从《永恒的水》的观赏中受到启发,积极参与创作一首“纸乐”。

5、能从音乐音响感知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

[教学重点]

感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思想,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结合第一节课讲到的音乐语言,利用音乐要素去创作“纸乐”。

[教学方法]

聆听法、讨论法、设疑法、对比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歌谱、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播放《破铜烂铁敲起来》,让学生看后谈感受,创作依据:不同的节拍、节奏,不同的色彩。

师:如果我们去感悟;去发现,身边处处有音乐,都用了什么手法?灵感——培养创造性。

2、拿出你的钥匙,如何把钥匙变成音乐呢?

师:报纸被不耐烦的翻阅时的哗哗声,塑料购物袋被用双手揉搓后的窸窸窣窣声,刀片

在钢锯锯齿上刨过的吱吱声等等,生活中的各种噪音和艺术形式中找到平衡点。

成员在台上穿得破破烂烂,他们东张西望,或者嘴里叼着香烟在打牌,或者拿着扫把铁桶边扫边闹……总之,像是都市里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可见,如果我们去感悟,去发现,身边处处有音乐。

三、新授课:

1、下面请同学们分别听两段音乐,并为他们设计标题。

(1)《盖邮戳的音乐》

师:这段音乐录制于非洲的加纳大学邮局,两个邮政工人一边吹口哨,一边做着盖邮戳的工作。

设问:大家都听见了什么声音呀?

生:讨论回答。

师:枯燥的工作增加了音乐的感觉,增加了节奏感,使得乏味的工作变得又去。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认为这是在工作情况下,工人们就不知不觉地把生活变为艺术了,但那些工人们认为这是在工作而不是在表演音乐,经过这个工作场所的人也很少注意到这个“音乐”,音乐已经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请同学们为这段音乐起名《》。

(2)欣赏乐曲《打字机》

设问:作曲家抓住了什么特征?请同学们给这段音乐设计标题《》。

生:讨论回答。

师: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的《打字机》,作者独具匠心的用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又采用了管弦乐器表现音乐,描绘了乐大城市办公大楼中喧嚣的打字机省和繁忙的办公场面。

(3)欣赏乐曲《蚊子之舞》

设问:作曲家抓住了什么特征?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答案。

2、《钟》钢琴独奏

设问:钟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节奏是怎样的?音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运用钢琴的特点来表现钟声的?

生:讨论后回答。

师:进行总结。

播放李云迪《钟》

(1)乐曲分析:三段体曲式,主题变化和反复。

用钢琴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顿音奏法形成的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

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不同节奏的钟声。

A:钟的主题:

B:中段主题:

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

(2)作者介绍:

李斯特:学案导学

(3)拓展:

标题音乐:学案导学

3、《永恒的水》:

(1)播放《卧虎藏龙》音乐片段,引出作曲家谭盾,并利用学案简单介绍谭盾。

(2)听《永恒的水》无画面的,让学生探究:作曲家用什么创作手法使水发出这种声音,变成音乐的?然后再看视频,让学生记住每一个画面(抓水、拍打、敲……)

(3)思考:

在《永恒的水》中,你所听到的恰恰是你从没听到过却天天拥有的,为什么再平常的东西却能产生巨大的听觉冲击呢?(宣扬环保)

(4)谭盾:获奖全记录(进行学案导学)。

四、拓展与探究:

自己创作一段纸乐:

要求学生讲出构思,利用音乐要素去创作。

(1)揉、抖、拍、撕,如何表现下雨的过程。

(2)扇、跺脚、字典开合声。

(3)敲、弹、开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听到的音乐都是作曲家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创造的音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来源于生活并真实地表现生活,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也去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音乐,做一个热爱音乐艺术的人……

六、课后延伸:

“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经验,对生活的思考与实现”,请同学们对这句话进行理性思考,用写短文的方式加以评价说明。

第3节生活之音(2)

【教学目标】

1、接触一些伴随人类生活的各种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

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感悟到:“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2、认识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形式,了解钢琴组曲、合唱组曲音乐;

3、熟悉《里莫日的集市》《赶摆路上》的音乐主题;

【教学内容】

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可以真实的表现生活。

2、认识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演唱形式,了解钢琴组曲、合唱组曲音乐

3、熟悉《里莫日的集市》《赶摆路上》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里莫日的集市》《赶摆路上》

难点:熟悉《里莫日的集市》《赶摆路上》的音乐主题

【相关知识链接】

一、《里莫日的集市》(选自交响组曲《图画展览会》)

1、作品分析:里莫日是法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原画描绘了两个怒容满面的妇女在市场上争吵的情景,穆索尔斯基在这里运用密集的节奏和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市场中人们买卖、闲聊、争吵以及喊叫的综合场面。其中,弦乐器奏出既欢快又热闹的主题,十分有趣和形象化,此后,配器不断变化,形象的体现出了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市场上一片热闹喧嚣的气氛。

2、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国作曲家。创建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为俄罗斯乐派五人“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穆索尔斯基代表作品主要有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管弦乐曲《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瘙之歌》等。

3、《图画展览会》共10段乐曲:

(一)侏儒(二)古堡(三)杜伊勒里宫的花园(四)牛车(五)鸟雏的舞蹈

(六)两个犹太人(七)里莫日的集市(八)墓穴(九)鸡脚上的小屋(十)壮士门

二、《赶摆路上》(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

1、《赶摆路上》是一首女生三声部合唱曲,歌中表现了云南妇女们赶摆时热闹生动的场面,

一、《里莫日的集市》

1、聆听作品,分析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集市?

作曲家运用密集的节奏、级进和不断重复的旋律来表现集市。

2、音乐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用密集的节奏、级进和不断重复的旋律来表现市场中人们买卖、闲聊、争吵以及喊叫的综合场面。弦乐器奏出既欢快又热闹的主题,十分有趣和形象化。

3、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

4、了解什么是交响组曲?

组曲和交响曲一样,是多乐章的乐曲。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组曲也叫交响组曲。交响曲规模比较大,内容比较深刻;交响组曲规模比较小,内容大都以描绘性、娱乐性为主,乐章数量可多可少。交响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的音乐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专为音乐会创作的组曲。

二、《赶摆路上》

1

2、歌曲具有傣族音调的特色——以哪几个音构成?以“”构成

3、歌曲表现了傣族人民什么样的生活场面?

云南妇女赶摆时热闹的场面,反映无限欢乐,幸福的生活

4、作曲家是如何运用生活中的要素来创作音乐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素材,来创造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

三、拓展《天蓝蓝》作品具有浓厚的侗族民族特色

2011年春晚歌曲《天蓝蓝》,宋祖英演唱,后面的伴舞是贵州省黔东南侗族大歌队,负责伴舞和整首歌的合唱部分。64名来自黔东南的演员带着“侗族大歌元素”为宋祖英伴唱,那山泉般的歌声飘进了观众的心田,再次展示了原生态黔东南无穷的魅力。黔东南侗族大歌队是国内外有名的演出团队,曾多次出国演出,被人们誉为天籁之音。

四、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经验,对生活的思考与实践。

当堂检测

1、《里莫日的集市》选自交响组曲《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作曲。

2、穆索尔斯基为俄罗斯乐派五人“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他四位分别是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3、穆索尔斯基代表作品主要有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管弦乐曲《荒山之夜》,钢琴组

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瘙之歌》等

4、《赶摆路上》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赶摆路上》是一首女生声部合唱曲,歌

曲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傣族人民无限欢乐、幸福的生活

5、傣族民间音调的特色——以哪几个音构成 5 6 1 2 。

6、《赶摆路上》歌曲中的哪句衬词“芒赛罗”使歌曲更具有傣族民歌风味。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寻找与我们生活现象有关的音乐,下节课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4节自然之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鉴赏,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自身规律的认

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2、认识钢琴与乐队、交响素描、声乐套曲的体裁。

3、能感悟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自然界的声音最原始也最具有生命力。

4、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不同声响,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教学内容】

通过对作品钢琴与乐队《异国鸟》、交响素描《海浪的嬉戏》的欣赏,认识两种音乐体裁通过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认识声乐套曲。

欣赏表现大自然的作品,感悟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聆听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作曲家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和景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画面。

难点:

1、掌握“写实”与写意“两种创作手法的区别

知识链接:1、《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王》、《仪凤图》等,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在河南等地,百鸟朝凤经常会用在结婚的仪式上。代表着是吉祥,幸福。

2、《异国鸟》于1956年为钢琴与管弦乐而作,它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世界各国及不同栖息地的40种鸟。这些鸟各有奇异、独特的鸣叫声,如同它们绚丽多彩的羽毛一样。音乐把各种不同的鸟鸣组织起来,制造出白鸟齐鸣的神奇效果。《异国鸟》这部作品中模仿了各种鸟鸣声。除了鸟鸣给人印象深刻,作品中梅西安运用的节奏,全是小节奏,意想不到却又非常合适。

3、《海浪的嬉戏》是德彪西的《海》由三幅交响素描构成,作于1903年至1905年,作曲家对自然界宏伟力量的印象十分重视。在音乐的长左手发上德彪西说过:“我越来越相信:从本质上来说,音乐并非是紧肤严格的,传统的形式中的事物。音乐是有色彩,和拥有时间的节奏形成的……”《海》是作曲家抓住不同瞬间的印象,从三个不同侧面,着力描写大海的色彩变化,犹如交响曲的三个乐章。他还突破了自己过去常用的三部曲式结构,而以主体动机的贯穿和不断变形来求得对比中的统一。全曲有三首乐曲构成,每首都有作曲家注释的标题:第一首: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第二首:海上的嬉戏第三首:风和海的对话

4、交响素描又叫交响音诗、交响音画或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作品。十九世纪中叶,首次出现在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中(1856年)。具有描写性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的标题管弦乐曲。

5、《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选自声乐套曲《祖国四季》。这是第三首“秋”。全曲由引子和多乐段的主体构成。在这首歌曲中作曲家融进了新疆音调,C和声小调,节奏与音调均具有新疆塔吉克族音乐的特点。引子节奏自由舒展,旋律优美,音调高亢明亮,犹如美丽灵巧的云雀在云间自由飞翔,纵情高歌。主体部分的多句体乐段,其音调流畅热情,节奏独特,三加四的复合拍子突出了新疆塔吉克等少数民族音乐节奏的独特魅力,旋律中运用和声小调的音阶极富韵味,加之稍快的速度等因素,贴切地展现了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对边防战士的热情讴歌。

一、导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自然界的声音是最原始、最丰富,也最有生命力。我们先听一段音乐片段,中国作品《百鸟朝凤》(知识链接1)

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大自然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三个表现大自然的音乐作品:《异国鸟》、《海浪的嬉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二、新课

(一)欣赏《异国鸟》,播放视频

1、简要了解这部作品(知识链接2)

2、全曲可分十三个段落,在表现鸟鸣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乐器。

⑴引子⑵钢琴华彩段(根据印度八哥和北美画眉鸟的鸣叫声写成)。⑶四种鸟(印度八哥、金莺、红咀鸟和加利福尼亚画眉)的间奏曲,由木管、钢琴和木琴奏出。⑷根据北美红雀的鸣叫声写成的短小的钢琴华彩段。⑸四种鸟(木管)的间奏曲的其余部分。⑹根据北美红雀的鸣叫声写成的第三钢琴华彩段。⑺亚马孙森林上空的雷雨,这里有渐强的锣声。北美松鸡鼓起它的气囊,然后发出自高而低的可怕的尖叫声。⑻大型的中间合奏段。所有的鸟按对位的方式一起合唱,合唱的下方,由从印度和希腊的节奏发展而来的打击乐上的各种节奏样式加以衬托。⑼大合奏之后,可以听到北美松鸡的四声尖叫,接着是锣声的渐强。⑽第四个钢琴独奏华彩段,较长,根据食米鸟和猫鹊的鸣叫声写成,它巧妙地利用了钢琴这一乐器的所有音区。⑾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合奏。向尾知更鸟(鸫的一种,浅兰色和橙色,带长尾巴)是主要的独唱家。不寻常的对位织体出现在所有乐器声部,具有浓郁的色彩。⑿短小的钢琴华彩段,使人回想起北美画眉何北美红雀。⒀尾声中出现了令人发噱的白冠画眉(大躯体,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执拗的

呼叫,并由此将乐曲引向结束。

3、作曲家梅西安(课本30页)

前面我们欣赏的作品都是作曲家们通过“模仿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大自然的声响和景象的 , 其实我们还有许多作曲家是通过“抽象写意”的方式来描绘大自然的 , 那就是印象派音乐。接下来我们将欣赏到的这部作品就是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的作品《海浪的嬉戏》

(二)欣赏《海浪的嬉戏》,欣赏前先了解这部作品(知识链接3)

1、德彪西(课本31页)、印象派音乐(课本185页)

2、交响素描(知识链接4和课本184页交响诗套曲)

两者区别是轮廓画与实实在在的画面感的区别

3、赏析《海浪的嬉戏》片段:海浪主题

(1)这个片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

这个片断由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其节奏不太有规律,比较自由,节拍不规则的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出松散流动的状态,不强调节拍重音

(2)这个片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这首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课本185页),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这些旋律片断生动而迷人地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

(3)作品展示的画面:海风吹起——大海主题出现——小船在平静的大海中缓缓行驶——另一段主题描绘了大海的不平静————渐渐地风刮起来了,水面激荡起来了,暴风雨来临了,大海在怒吼————渐渐安静,小船使向远方。

4、总结归纳印象派音乐与其它音乐流派的不同之处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它音乐流派中,旋律易于歌唱。

(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

(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

(4)调式方面:调式模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

(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

(三)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1、这首曲子的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感情?(知识链接5)

2、了解作曲家郑秋枫(课本33页)

3、此作品属于我国哪个地区或哪个民族风格的歌曲?

新疆塔吉克族风格的歌曲

三、拓展

向学生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日出·印象》

1.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了解风景画《日出·印象》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1974年)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绘画强调阳光与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日出·印象》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

(2)了解印象主义美术和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美术: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主要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音乐样式,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这些音乐并不描述现实的事件,而是建立在色彩,运动和暗示(Suggestion)之上,这其实是印象主义艺术的共征。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德彪西和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描写大自然的曲子,从中体会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保护好大自然。大自然永远都是我们所依赖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当堂检测

1、《异国鸟》全曲可分十三个段落,在表现鸟鸣的过程中使用了哪几种乐器钢琴、木管、木琴、锣

2、中国作品《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王》、《仪凤图》。

3、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是:德彪西主要作品有:交响素描《海》、前奏曲《牧神午后》和交响三部曲《意向集》。

4、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德彪西和拉威尔

5、《海浪的嬉戏》全曲有三首乐曲构成,每首都有作曲家注释的标题:第一首: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第二首:海上的嬉戏第三首:风和海的对话。

课后作业

能随音乐演唱一小段《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

第1节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使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

音乐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熟悉一些民歌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

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了解民歌的流传与发展现状,并能作总结概述;

【重点难点】

通过对民歌的领会和理解,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而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热爱民族音乐,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加弘扬民族音乐的责任感。

【相关音乐知识】

一、体验与探讨:民歌定义及体裁特点

(一)教学活动:

1、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江苏《茉莉花》、《打麦号子》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二)知识链接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山歌: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

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可以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号子(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歌曲简介

(1)《上去高山望平川》课本P38

这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花儿”流行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连的广大地区。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2)《槐花几时开》课本P37

这首民歌不但曲调优美,从歌词上说,它也可以列入中国民间情歌优秀作品之一。四句唱词词句洗练,情景饱满,堪与唐诗绝句名篇媲美。这是一首川南山歌,语言纯朴,曲调优美,感情真挚动人,富有想象力。歌曲是由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构成。旋律随着歌词内容的发展和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有很强的表现性。第一乐句是一个远景镜头,用高亢、开阔、悠长的音调,把人们带入了“高高山上”这一特定的意境中去。第二乐句把镜头拉近,通过逐层下降的旋律,表现了姑娘凝神远望,盼情郎到来的急切心情。第三乐句是个转句,旋律从低声区开始,突然向上十度大跳,然后又逐层向下,好像模拟老人的“询问”语气,表现了母亲疑惑的心情和姑娘的慌乱情绪。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重复,句前增加的一小节衬腔,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姑娘在娘的盘问下羞于启齿,寻借托词的羞涩神态,随后,歌曲节奏放宽一倍,把姑娘回答时那种搪塞支吾,故作镇静的神态表现的惟妙惟肖。

(3)《猜花》课本P38

是辽宁长海的一首民间小调。《猜花》即“对花”。汉族的“对花体”歌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月令体”,以月为序;另一种是“数序体”,以数为序。本曲属于后一类。

(4)《茉莉花》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二、把握民歌的精髓

(一)教学活动

欣赏4首不同地域的民歌。

(二)歌曲简介

1、《拔根芦柴花》课本P37

流行在江苏北部的“秧田歌”。它由高音区起腔,声调高亢,起伏大,具有山野风格。歌中运用“芦柴花”、“芙蓉”、“牡丹”、“玫瑰”等花名做衬词,借“花”寄兴,不在乎唱的什么,这也是一般歌曲的特征之一。这些花的衬词既美化了歌曲,又显现了淳朴的乡土气息,还隐喻着美好的爱情。

3、《对花》课本P39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为调剂生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友情,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答的习俗,中秋节时还把船摇至江心,连成“中秋咸水歌擂台”。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1课爱我老师,爱我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为老师献一份爱心 教学目标二: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有相同和不同;能独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学习,感受新疆歌曲的节奏风格;学会根据简单的新疆舞步编创歌曲的动作;学会自选打击乐器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学难点: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他们对喊劳动号子中的“嘿

哟!”和“嘿哟嗬!”两种节拍的感受,“体验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将第7页“动脑筋”栏目中的第 2、 3、4题作为学业习新歌的导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师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打算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等,并请每位同学说一句献给老师的话。 2、为了让学生先熟悉歌曲旋律,在学唱歌词前可将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做、画、想、诵的活动过程中聆听和熟悉歌曲旋律。如: (1)听音乐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动; (2)听音乐即兴为老师画一张教师节的贺卡或做一朵红花;(3)听音乐完成第三页“想想”栏目的要求:感受歌曲中

音乐的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案(第一幅);(4)在歌曲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等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具体方法能:跟录音完整听唱、听录音轻声默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听唱法:法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等等。 4、学会歌曲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强弱弱”的规律尝试用跺脚和拍手、拍脚、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纾?p> 拍手O╳╳︱O╳╳︱ 跺脚╳OO︱╳OO︱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如可尝试将拍手变拍腿或拍肩等。 5、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花城版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我们喜爱的歌曲 教学目标: 1.能随歌曲的演唱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一起演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2. 通过音乐的体验与演唱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向孩子们宣扬健全的人格。 3. 培养人们的英雄气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在音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唱过《国旗国旗真美 丽》,《娃哈哈》,等歌曲,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名字叫《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听到这个歌曲名,你们会想到什么?老师先提几个问题:(1)这里的我指的是谁?(2)祖国和我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呢?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歌曲里藏者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二)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1. 听一听:(1)听听歌曲 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A 难过的 B 激动的C深情的(2)听听歌曲的节拍, 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A 2/4 B 3/4 (3) 听歌曲中有没有前奏、间奏或尾声,如有就做出小记号,以便在唱歌的时候做提醒。(4)听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在歌谱上找出来。(5)听歌曲有 没有反复的地方,从哪里开始反复?(6)听歌曲的速度,并作出正确的选择:A快速B中速C慢速 2. 看一看同学们看一看,歌曲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曲谱里有没有 不懂 的音乐符号?有的话,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3?唱一唱A用“啦”哼唱。B轻声跟唱歌词。C分男生和女 生接龙唱。 4. 找一找休止符二分符歌曲最高音最低音连音线反复记号 5. 说一说同学们,学了这个歌曲之后,它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 6 演唱全班齐唱,然后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唱。 (三)总结:我们今天学习演唱了这首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之后,大家觉得我们为自己强大的国家感到自豪吗?--自豪。好,那么课下,大家再去 复习演唱,并找出更多祖国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事,好吗? 第二课时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教案详案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鼓乐铿锵》 (手指屏幕),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鼓韵龙腾》)师:这段音乐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温柔,停顿一下)你来说还有吗你再说 生: 师:这些感受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生:节奏 师:除了节奏的不同?鼓还能表现哪些音乐要素?(等待一下,师敲鼓作提示) 生:1、力度2、速度3、音色 师:所以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追溯于鼓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战场上:传递命令,统一步伐,鼓舞士气;狩猎中:吓兽围猎,传递信息.现代:在什么场景时看到击鼓的场面?(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等可图片展示)鼓已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乐器之一。 鼓的种类也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鼓吗? 生:腰鼓 师:最著名的是?

生:安塞腰鼓 师:还有 生:凤阳花鼓手鼓(问民族)长鼓(新疆)拨浪鼓······ 师:我国这么多地方的鼓,最著名的要数山西绛州大鼓(手指屏幕),绛州大鼓又叫绛州鼓乐(课件),绛州鼓乐被称为中国鼓乐艺术的国之瑰宝,“黄河第一鼓”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新授) 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绛州鼓乐的代表作《滚核桃》(课件《滚核桃》——描写的是劳动者在核桃丰收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晾晒核桃、核桃滚散开来等一系列场景,并且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劳动场景。 ) ①要让你们用鼓来表现这个场景,你想怎么演奏?(稍停试试)(找两学生上来展示) 让我们欣赏鼓手的表演,听他们在力度、速度上是怎么表现的?(欣赏《滚》第一部分) 师:速度生:越来越快,师:力度生:越来越强 师: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想象到什么样的场景? 生:核桃越来越多,越快,晾晒核桃······滚落开来 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老师给个节奏xx xx(慢弱),试试生:··· 师:表现核桃越来越多呢?(加快)再多呢()非常多呢()

(完整版)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备 课 本 单位:可塘中学 姓名:林雯雯 时间:15-16学年第二学期

第1单元岭南春早(之一) 《岭南春早》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 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 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 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 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

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 5 5 1︱2﹒ 3︱ 1 7. 0 1︱ 2 0 ︱ 5 5 ︱4﹒5 3 2︱1 2 4 3︱2 - ︱

花城版高中歌唱教案

花城版高中歌唱教案 【篇一:花城出版社的高中音乐教案《思乡曲》】 提交者:方芸(提交时间: 2009-7-4 22:55:20) 答题内容: 《思乡曲》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2)、学唱民歌《城墙 上跑马》(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4)、引导学 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 、能力目标: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 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 的音乐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情绪变化及作 品分析。 四、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五、教具准备:vcd、电脑、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 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很好听! 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 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永恒的主题。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 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 5、知识教学:什么是自由变奏?“自由变奏”是更为自由的重复变形的写法,往往只保持原型主题的部分核心因素(如骨干音和总的旋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7丝竹相和》优质课教案1教学 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 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其音色判断能力,了解形成这种风格的 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在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剧烈冲击下,学生极少有机 会也不远主动去接触这类意境深远的传统民间器乐曲,导致学生对于 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逐渐缺失。本堂课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加以听、说、演等手段,辅以多媒体,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通过参与演奏、 演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例在设计上着重让学生认识 两个乐种的音乐风格,了解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重点难点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知识和判断主奏 乐器音色的能力。2、探究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以丝竹 之悦耳,祛案牍之劳形师生探讨“”丝竹“”一词来源,引出“丝竹乐”。 活动2【讲授】一、江南丝竹1、浏览教材52页文字部分,了解 江南丝竹音乐知识。 2、思:聆听《中花六板》,分析其风格。 3、议、评:探究:《老六板》与《中花六板》旋律对比,探究其联系与变化? 4、展、练:师生合作完成乐曲《紫竹调》。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探究、合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江南丝竹乐的认识。】活动3【讲授】二、广东音乐1、检:教师高胡演 奏《步步高》,学生判断是否区别于江南丝竹。 2、展:学生展示搜集的广东音乐基本知识,教师总结。 3、思:简介主奏乐器——高胡 4、思:欣赏《娱乐升平》,分析其 风格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胆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在比 较中感受、体验、提高并加深认识。】活动4【活动】三、拓展与 探究【检】归纳总结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对比项目流行地区主奏乐器音色特征音乐风格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地区二胡近似人声清新、典雅、柔和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及珠三 角一带高胡明亮高亢华丽、轻快、活泼活动5【测试】四、小组探 讨与总结1.【议】分组探讨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形成原因?【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年级花城版音乐下册教案

第1课我们喜爱的歌曲 第一课时《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教学目标: 1.能随歌曲的演唱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一起演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音乐的体验与演唱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向孩子们宣扬健全的人格。 3.培养人们的英雄气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唱过《国旗国旗真美丽》,《娃哈哈》,等歌曲,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名字叫《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听到这个歌曲名,你们会想到什么? 老师先提几个问题:(1)这里的我指的是谁?(2)祖国和我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呢?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歌曲里藏者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二)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1.听一听: (1)听听歌曲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A难过的 B激动的 C深情的

(2)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A 2/4 B 3/4 (3)听歌曲中有没有前奏、间奏或尾声,如有就做出小记号,以便在唱歌的时候做提醒。 (4)听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在歌谱上找出来。 (5)听歌曲有没有反复的地方,从哪里开始反复? (6)听歌曲的速度,并作出正确的选择:A快速 B中速 C慢速 2.看一看 同学们看一看,歌曲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曲谱里有没有不懂的音乐符号? 有的话,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3.唱一唱 A 用“啦”哼唱。 B轻声跟唱歌词。 C分男生和女生接龙唱。 4.找一找 休止符二分符歌曲最高音最低音连音线反复记号 5.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个歌曲之后,它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 6演唱 全班齐唱,然后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唱。 (三)总结:我们今天学习演唱了这首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之后,大家觉得我们为自己强大的国家感到自豪吗?--自豪。好,那么课下,大家再去复习演唱,并找出更多祖国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事,好吗?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六节《xx与xx》教学设计 xxxxxx中学xx 一、设计思想 基于音乐教学是一种美学的欣赏的教育理念,以高中学生为对象基础,通过对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这一中国20世纪初音乐教育运动的背景、来源、意义、艺术特征的感受、介绍以及风格的剖析,达到对学堂乐歌这一独特的音乐艺术分支的了解、包容、欣赏,特别是对学堂乐歌风格与内涵本质的感受把握,理解学堂乐歌的发展与它的积极内涵。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学堂乐歌为主题,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多种方法为教学手段,以经典的学堂乐歌代表歌曲作为音乐欣赏范例,侧重音乐的时代背景与学堂乐歌文化融合的角度理解体会学堂乐歌的魅力,为音乐艺术教学提供一个特别的视野。教学过程以直观感受原则、启发性原则为基本指导,同时又以历史的文化的角度与内涵、风格、本质的挖掘诱导及学堂乐歌的发展与积极意义的把握为主线,让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感受学堂乐歌,进而认识、了解我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一些情况、学会一种理解欣赏的路途。 本课遵循以下的设计特色: 1、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学堂乐歌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节比较枯燥而难以接受的课,从歌词、曲调、思想内涵等都与现今学生传唱的歌曲相距甚远,因此,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欣赏的情境,产生想听、爱听学堂乐歌的愿望,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课前,我首先播放一首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校园歌曲《同桌的你》,揭示上课的主题――校园歌曲,然后通过范唱教师自己学生时代的校园歌曲,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紧接着借助这个情境,揭示课题《百年前的校园歌曲》,让学生循着百年前的歌声,把日历一页往回翻。 2、对比感知,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随时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突出知识的特点。如《两只老虎》和《国民革命军军歌》的对比演唱和欣赏,体会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两个版本《祖国歌》【歌词不同、节拍不同,但曲调都是采用当时在全国流传的脍炙人口的传统乐曲《老六板》】的对比欣赏,感受学堂乐歌一曲多填的特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区别和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听唱结合,体会特点 高中音乐欣赏课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聆听的境地,慢慢会失去他们主动欣赏的愿望,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注意让学生动口唱,来提高学生主动欣赏、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 4、动静结合,表现参与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既有安静的聆听和思考,又有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参与,使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特点后,我有重点地安排了“唱唱填填”活动,我给学生提供王维的诗《山居秋瞑》,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旋律为诗配歌;然后一起演绎用王维的诗《山居秋瞑》唱《送别》的曲调。这样不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也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兴趣。 二、教材分析 《沈心工与李叔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将此节的授课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式学堂教育代替了私塾教育。

花城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1课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2、让孩子们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对上音乐课产生兴趣,建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3、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学会认识自我、认识新同学和适应新环境,从学习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击掌。 师生问好。 二、组织学生编排座位。 三、音乐活动。 1、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和大家一样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学,心情可高兴了,来到学校唱起了快乐的歌曲。 随乐自由律动。 2、学习音乐问候语及常规音乐语。 接着孩子们来到了专门上音乐课的地方:音乐教室。上音乐课可以用怎样的方式问好?(启发学生用歌唱或律动问好) 聆听翻书的音乐、安静的音乐、表扬的音乐等,并反复练习。

3、师生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老师很想认识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谁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的告示大家你叫什么? 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请几对小伙伴上台表演 四、结束。听音乐出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想想、玩玩、出新招。 1、课件显示p3的内容。 2、上课铃敲响了,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 3、讨论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1、观看课件、聆听歌曲。 2、讨论:从歌声中你听出这些孩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如何?(兴奋、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较一下。 上学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新衣服、新书包……) 来到学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 3、学习歌词。 配乐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各组比赛背歌词。 4、跟随录音唱词两遍。 5、演唱活动:金话筒(话筒对准谁,谁演唱) 师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四、创作活动。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 第1节生命之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乐曲的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出《猎人送葬》主题音乐并分析其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教学内容】 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 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摇篮曲交响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记录音乐片段.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学案: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在各国、各民族、各地 区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很多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突破了原来只用于催眠的局限,逐渐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摇篮曲有它的自身特点,它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宁、亲切、温存、抚爱、真挚的特点;曲调抒情、优美、静谧;旋律比较平稳,音域适中,不用过高过低的音,起伏不大;节拍形式多为2/4、4/4、6/8等复拍子,也有3/4拍子的,节奏、拍节不强调重音,但律动整齐,以适应表现摇篮徐缓、摇曳的特点。速度缓慢,大多是行板(Andante); 力度较弱,一般不超过中强(mf);调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调式;演出形式一般为女声独唱。 2、舞剧《鱼美人》首演于1959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和杜鸣心作曲,由当时在中 国任教的前苏联著名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中国学生们集体编导。这部舞剧曾分别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音乐和舞蹈的"经典奖",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和香港地区进行了成功的演出。《鱼美人》的故事情节是讲述海底美丽善良的鱼美人,爱上了人间勤劳勇敢的猎人,但是遭到了凶恶的山妖的阻挠和破坏,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猎人和鱼美人终于战胜了山妖的魔法,结成一对幸福的伴侣。 3、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 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二【导学过程】导入: 首先引导学生大自然声音分为:乐音噪音 人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与生活,”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音乐贯穿与人生旅程,那么音乐与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人们从诞生起音乐伴随人生重要的三个阶段即出生、婚礼、葬礼,生命之歌这一节主要描述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歌曲《我爱中华》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 3、听中读。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从头反复记号“:||” 6、听中评。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唱唱敲敲。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9、唱唱跳跳。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唱编编。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 1 教师敲击节奏 2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3 教师把节奏写到黑板上,解决难点。 4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解决乐谱中的难点。 5 节奏训练 6 发声练习 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啦-------- 啦--------四、授新 1 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感受快乐的情绪和热烈的场面 2 视唱,先模唱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4 采用听想法学会歌曲,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5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 通过听,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7 让

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花城版六年级上学期教案 第1课《小白菜》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白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新课教学 1.引入。 2.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3.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边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变现的情感与气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德目的。我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把歌曲内容编成故事并致好相应的课件,采用边放课件边讲故事的教学。当讲到小白菜三岁没有娘时有不少同学留下了眼泪,当学生受到故事的感染后,我再放小白菜的民歌录音,学生们听完后便不自觉的把小白菜的生活和自己进行比较,对旧社会苦新社会甜这句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德育教育。 4.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多彩中华夏之音说课稿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多彩中华夏之音说课 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多彩中华夏之音(民歌篇)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在章节开头就写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冼星海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在教材中编者用这些精炼的语言特别强调了民歌意义。这一小节中,编者共纳入了的 5 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对花》、《噶吉呦》),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由于高中音乐课时较少,所以教 师必须从教材中筛选部分内容,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我就选择了这首仅有四句歌词、经典传神的《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宜宾山歌,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

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 活 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由喻祖荣所改编的《槐花几时开》保留了《神歌》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如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 i,”这就抓住了《神歌》与一般山歌不同的特点。再如在该曲保留了《神歌》从“6”大跳10度到“i,”这富有个性的旋律跳进在风格上也葆有《神歌》感情醇厚,表情细腻、自如的特色等。——这些《神歌》“神韵”的传承,不仅仅是辨明其“沿革”关系的要点”而且是它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之 一。 同时”喻祖荣在改编时” 也注重了对该民歌进行深层结构的改编” 而不是表层结构的变异。如第十二小节的一个二分音符衬腔” 是原《神歌》中所没有的”这里添此一音”结合衬词“哎”便可看出”它妙如点睛地把歌中“望郎”的少女”在回答“娘”的盘问时之寻思、羞涩、机智的神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天衣无缝地切合了歌词所表现的情景。 《槐花几时开》是继承民歌优秀传统” 创造性地进行改编的结果” 该曲作 为民歌走向艺术歌曲发展的走向”值得肯定 、【学情分析】:首先我分析一下学生的认知现状:13-20 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教案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1_2559709_花城版二年级音乐全册教案1】 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歌曲第六乐句的节奏及唱法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复习上学期新歌,将上学期部分歌曲再唱一遍。 2、学生个人展示,假期你又学会到新歌曲吗?将你所学的新歌唱给班上同学听。 二、导入新课:

1、听《我爱我的家乡》,问生: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中“家乡”指哪儿?抒发了什么感情? 同学们都会唱,那就是《娃哈哈》,歌中第一句就唱道“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说明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三、学习新歌: 1、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这首歌你们是否熟悉?(录音播放《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这首歌叫做《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录音上唱的,现在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发一下“lv”这个音,注意发这个音时口腔打开,嘴型要圆,声音往眉心靠,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发这个音时,你有什么感觉? 3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这种声音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刚才同学们哼唱了一遍,请你们自己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是太有把握的。(师指正)再哼唱一遍。 4、歌曲处理: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要唱得优美、流畅,为了将这首歌唱的更加动听,第六乐句可以唱得欢快、有弹性一点,师示范,生模仿,后完整唱歌。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唱的开心吗?回家吧我们学习的新歌曲唱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音乐与人生》选自人印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以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最终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审美能力的归宿点。也可以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调式、和声、曲式、织体、音色。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本单元的内容旨在指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题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高亢的西北腔》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题材。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独特的民族风》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2:认识长调、朗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第三单元《鼓舞炫动——丰富的民族乐器》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鼓乐铿锵》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动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鼓吹月”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丝竹相和》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本单元学习内容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的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吗,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京剧大师梅兰芳》1: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在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南梆子及四平调的唱腔特征。2: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现代京剧》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感情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本单元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和非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非洲音乐均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导学生尊重

花城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2、让孩子们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对上音乐课产生兴趣,建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3、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学会认识自我、认识新同学和适应新环境,从学习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击掌。 师生问好。 二、组织学生编排座位。 三、音乐活动。 1、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和大家一样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学,心情可高兴了,来到学校唱起了快乐的歌曲。 随乐自由律动。 2、学习音乐问候语及常规音乐语。 - 0 -

接着孩子们来到了专门上音乐课的地方:音乐教室。上音乐课可以用怎样的方式问好?(启发学生用歌唱或律动问好) 聆听翻书的音乐、安静的音乐、表扬的音乐等,并反复练习。 3、师生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老师很想认识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谁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的告示大家你叫什么? 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请几对小伙伴上台表演 四、结束。听音乐出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想想、玩玩、出新招。 1、课件显示p3的内容。 2、上课铃敲响了,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 3、讨论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1、观看课件、聆听歌曲。 2、讨论:从歌声中你听出这些孩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如何?(兴奋、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较一下。 上学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新衣服、新书包……) 来到学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 3、学习歌词。 配乐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各组比赛背歌词。

最新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

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一课我们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国歌》,唱好国歌。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统配节奏型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学内容: 一、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重点:围绕《国歌》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重点:学唱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教学。

1、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2、议论: 1)了解国歌歌词的作者,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 2)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唱国歌。 1、用比较法学唱:由于学生会唱国歌多年,老师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学生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2、欣赏国歌,辨别三连音节奏。 3、讨论三连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找出难点乐句,如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听老师范唱并练习。 5、跟琴学唱国歌,用歌声感受歌曲的情绪。 6、跟录音演唱,用动作感受歌曲雄壮的节奏型。 四、拓展 1、每当学校升国旗,同学门唱起雄壮的国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哪些场合你还会看到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精美整理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高中音乐 全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

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6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⑤书上第8页)之后再次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