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篇一: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教科版必修1】超重与失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的拉力

的计算。

教学仪器:纸带、弹簧秤、钩码、体重计、塑料瓶、水、书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将一条纸带对折后下面挂上钩码,想一想只用一只手能不能把

纸带拉断?

生:动手实验。

力,为什么迅速向上提时纸带会断?

生:钩码对纸带的拉力增大。

师: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当它加速向上和加速向下运动时,观察弹

簧秤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生:弹簧秤向上加速运动时,示数变大;加速向下运动时示数变小。让一学生站到体重计上称体重。

师:当你站在体重计上下蹲时,观察到体重计的示数是怎样变化的?生:体重计的示数变小。

师:以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就是本节要探究的课题——超重与失重。板书:超重与失重

二、新课教学

学生试验::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观察当它静止、缓缓上升、缓缓

下降、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钩码运动状态

静止

缓缓上升

缓缓下降

突然上升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突然下降

师:围绕超重与失重,大家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超重与失重?2)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3)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失重)?

1 什么是超重与失重?

板书: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

师提问:在超重、失重现象中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

生答:物体的m、g没有变化,则重力g不变。

师解答:物体的实际重力称为实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称为视重。

总结: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2 超重与失重的条件

学生在体重计上做实验,观察人在体重计上下蹲和站立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下蹲过程

站起过程

结论:加速度方向向上,出现超重现象;加速度方向向下,出现失重现象师:加速度为零,情况怎么样?

生:既不超重也不失重,视重与实重相

等。3 超重(失重)产生的原因

以弹簧秤挂钩码加速上升为例对物体受力分析

师:你能否用牛顿第二定律写出拉力的表达式?

生:f-g=ma f=g+ma=mg+ma f〉g

师:拉力f与钩码对弹簧秤的拉力f、有什么关系?

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与f、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结论:超重: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重。

以弹簧秤挂钩码加速下降为例对物体受力分析

生:g-f =ma f=g-ma=mg-ma f〈g

结论:失重: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重。

学生游戏:

1、让下端扎有小孔的盛有水的塑料瓶子下落时,站在旁边的同学身

上会不会被淋湿?

2、两本交叉相叠的书本怎么样才能轻易拉开?

师:体重计(弹簧秤的示数)能不能为零?

生:当a=g时,f=0。

师:视重为零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

三、课堂练习:

1)、根据下面对话,完成以下填空:

记者: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和运行过程中,你感觉怎样?

杨利伟:飞船发射时,感觉()感比较强,最大达到5g,船箭分离时,我感觉有一种忽然腾空的感觉,这时又进入了()状态。

【篇二:高中物理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教案教科版必修1】

1.3 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

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3、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

联系。

4、知道v-t图的特点,理解图像中的物理意义。

5、知道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别、

分析图像的能力。

2、能够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对v-t图像物理含义的理解及其运用。难点:瞬时速度、图像的物理含义和应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的位置变化得就越快(物体运动得就越快)?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位置变化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板书)1.3速度

[新课教学]

一、速度

师: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有几种方法呢?试举例说明.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生1: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例如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所用的时间最短,跑得最快,所以他夺得了金牌.

生2:也可以用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位移,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假如用相同的时间,刘翔将跑得更远,说明刘翔跑得更快.

师:请同学们再多想一些比较快慢的例子

生:我们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就是相同位移比时间.

师:如果两运动物体位移与时间都不相同,其运动快慢又如何比较?由上分析可知,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

系.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运动快慢)及方向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v=?x

?t=x2?x1t2?t1

4、单位:米每秒(m/s)常用的还有km/h、cm/s

5、矢量性: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见教材p11图1—3—2)

二、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当物体做单位时间内位移不相同的变速运动时,又怎么去描述物体

运动的快慢呢?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1、物理意义:粗略反映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x

?t=

4、单位:m/s、km/h、cm/s

5、矢量性:方向与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

平均速率(初中所学的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

的比值。v

=st

例1: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的距离,第

2 s内和第

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

4 s内通过1

5 m的距离,第5 s内反向通过10 m的距离,求这5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及后2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例2: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

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求平均速度。 ?xx2v1v2v1+v2==

=v+v≠?t2+1212

得出: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只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瞬时速度 =?x?t=v0+vt2

师:我们知道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那怎样才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某时刻或通过某位置时的运动快慢及方向?就需要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

1、物理意义: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2、定义: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状态量)

3、公式:v??x

?t(?t?0)

4、单位:m/s、km/h、cm/s

5、方向: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轨迹的切线方向)

6、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总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例3: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 速度可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位移来描述,故选项b错误;由x=vt可以看出,位移大小取决于v和t的乘积,不能说速度大位移就大,故选项c错误.

【答案】 a

例4:日常生活中,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都称为“速度”.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________,指瞬时速度的是

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百米赛跑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达到9.5 m/s

b.经提速后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150 km/h

c.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

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e.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到墙上

【解析】

【答案】 bc ade

例5: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读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解析】瞬时速度是为了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引入的

物理量,所以a选项错.平均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时较粗略,但当平均速度中所对应的时间△t越小,越能更精确地描述物体在那

一时刻附近的运动快慢,所以选项b对.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

位移方向相同,而瞬时速度是与时刻相对应的物理量,不能说明它

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答案】 b d

第2课时

四、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铁架台、长木板、小车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结构见课件)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4—6v

的交流电,故要用学生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 打点计时器每

隔0.02s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的下面。通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

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

久磁铁的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交流电的

周期一致,即为0.02s。如果纸带运动,振动片一端的振针就会在纸

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与电磁打点计时

器不同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的交流电.使用时

将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v插座内就可以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用墨粉和电火花打点。墨粉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当按下脉冲输出开

关时会产生高温电火花,高温电火花可以使墨粉蒸发在纸带上.当输入

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时,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也每隔0.02s打一个点。实验原理:

在打点计时器上接入50hz的交流电,放电针和墨粉纸盘之间就会

有一个时间间隔为0.02

的脉冲电流,脉冲电流会使墨盒在纸带上留下点迹,由于时间间隔

一致,所以纸带上

点的距离代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从而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如教材p12所示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观察纸带上点迹的分布,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以及小车速度的变化,计算出小车在oa、ob、oc、od、oe、of区间的平均速度。

如教材p13描述,计算出纸带上a、b、c、d、e、f这几个点的瞬时速度。

注意:计时点与计数点的区别。

例6: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厘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a、d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

五、速度-时间图像

物理学中常常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引出速度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其变化规律。

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画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这种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叫做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简称速度图像。

1、速度图像中的点:速度图像中的每一点代表对应时间物体所具有的速度。

2、速度图像中的特殊线: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随时间改变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课本第13页图1-3-8a所示。

3、速度图像中的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x=vt,而在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中对应了边长分别为v和t 的矩形面面积就是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总结: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4、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由于速度随时间改变而改变根据变化规律的不同在图像上各个时刻描绘出的点连成图像,如课本第14页图1-3-9所示。

注意:1、时间无负值,故速度图像不可能在纵轴的左边(二、三象限)。

2、有些定性的问题,用公式无法计算,用图像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3、v-t图像只能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7:如下图所示是某物体在0~10 s内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d )

a.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4 m b.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为8 m

c.物体在前6 s内的位移为8 m d.物体在后6 s内的位移为

40 m

【篇三:教科版必修一3.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word教案】

【课题】教科版《物理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汽车安全运行

【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取自于《普高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08版,但在09版必修1中,本节教材被删除了。但作为牛顿运

动定律的应用是很好的素材,兼顾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复习和定律内

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这章的学习是一

种深化。选择这节课想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并学会这两类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基本步骤;

2.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学会合理近似、理想化处理实际问题,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珍爱生命,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人人有责;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从汽车行驶的生活情景

中提炼出做匀减速运动的物理模型,充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寻找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围绕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已知运动求受力,已知受力求运动,设计了5个问题,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

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并学会这两类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基本步骤。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会合理近似、理想化处理实际问题,体会物

理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同时,引入汽车安全运行设施的一些

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资源,本节课主要采

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引导加探究教学;教

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的处理方法:在应用规律寻找物理量之间关系

的时候,渗透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化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

直观感受;归纳出汽车安全行驶的要素。

【《课标》研读】

知识性行为动词2个;技能性行为动词1个;体验性行为动词2个。由此不难看出,新课程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汽车安全运行距离,并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

解汽车安全运行距离,深化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2.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交通事故中的

受力问题。

3.从牛顿定律角度了解安全带,气囊等装置能减小交通事故伤害的

物理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中体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真实的、富有震撼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

热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

到处都有物理规律在起作用。

3.通过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领会安全行驶的要素,增强安全意识,更加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重点】

牛顿运动定律在汽车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情景选择与其研究对象相适应的物理模型。会根据情况忽略次

要因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行车安全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分析讲解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2009年最有影响的10大新闻的评选,其中有这么一

条新闻:

18 中国重判醉酒驾车肇事者

司机孙伟铭在成都无证、醉酒驾车肇事后试图逃逸,造成4死1伤

的惨祸。9月8日,四川省高院二审以“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徒刑,该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在《刑法》中增加“饮酒、醉酒驾驶机动车罪”,以明确适用法律,增

加对酒驾者的惩治力度。

大家有何看法?

汽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

来了很大的便捷,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每

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及经济损失都是十分惊人的,2008年,

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反思:这个话题很沉重,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这起交通事故,希望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板书课题)牛顿运动定律

的应用---------汽车的安全运行

二、新课教学

下面我们来看一起交通事故,事件回放:

2008年某某驾驶别克小轿车与三位同事共四人一同前往

山西游玩,在高速公路最外侧车道行驶途中发现前面有一辆大

货车,当时车速很快(120km/h),但司机并没有减速而是向右

侧打轮驶进应急车道欲强行超车,驶入应急车道后,司机突然

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辆故障车正在维修,虽采取紧急制动,但

还是以60km/h的速度与故障车相撞,造成一人重伤,三人轻

伤,小轿车完全报废的重大交通事故。

这个事故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关注?(学生回答:初速度、加速度、安全距离)如何研究?需要做什么?(一)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情景,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逐步分析

(1)画出运动草图。标出速度、加速度、时间

(2)汽车制动过程受什么力?画出受力示意图。

(二)求安全距离

问题1:请大家根据所学的知识,计算小轿车司机发现情况时与故

障车相距多远?已知:发现情况时小轿车车速约为120km/h,司机

反应时间约0.5s,刹车时汽车受到的制动阻力的大小约为汽车重力

的0.7倍。(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

题型:已知受力求运动

方法: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根据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应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应物理量。

问题2:本事故中,小轿车司机犯了什么错?(超速,占用应急车

道超速)

,那么故障

车司机有错吗?(学生不一定会回答)

若要避免车祸的发生,故障车应把警告标志放置在距离来车方向至

少多少米处?(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根据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

行驶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m以外

板书1.反应时间:驾驶员接收到停车信号直至做出相应操作所用

时间,这段时间里的车行驶距离为反应距离。

问:这段时间里汽车做什么运动?速度还来不及变化----匀速直线

(理想化)

2.制动距离:车制动开始到停止所驶过的距离 ----------匀变速直线(理想化)

问:这段时间里汽车做什么运动?-------理想化抽象为:匀变速直线

运动

3.安全距离是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

问题3:根据你的计算,你认为影响汽车安全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展示相关图片,进一步讨论在驾驶过程中超速、天气情况恶劣、酒

后驾车,疲劳驾驶等对安全距离的影响

问题4:(讨论与交流)如果该驾驶员是酒后驾车,对驾驶员有什

么影响?那么安全距离又会怎么样?

提示:血液中的酒精会使人的反应时间至少增加3倍以上。

请大家计算

学生计算回答结果:

所以,酒后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它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过渡:那么在事故中车和人受到到得冲击力多大?

(三)事故中车与人的受力分析教学

问题5:若两辆车相撞后一起运行了0.02s停止运动,请大家估算

汽车和驾驶员受到多大的冲击力(其它力忽略不计)?已知:小轿

车车身质量(不含乘坐人员)约为1400kg,

人的质量约为70 kg,与故障车相撞时车速大约60km/h(约

17m/s )。

分析:对车做受力分析,和撞击力相比,车受到的摩擦力,空气阻

力等都可以忽略不计(合理近似)。所以车受到的合外力就等于车

受到的撞击力。

由运动学知识:vt=0 v0=60m/s

a=(vt- v0)/t=(0-17)/0.02= -850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车的运行方向相反。

相当于质量为140吨的重物竖直压汽车的撞击部位上,车的结果如何?

对人做受力分析

注意提示:对人的分析中三个牛顿运动定律都有体现。

(1)车停止运动后人仍以17m/s的速度前进——第一定律(惯性

定律)

(2)人停是由于(挡风玻璃或安全气囊的)阻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人与挡风玻璃安全气囊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三定律

vt=0 v0=60m/s

a=(vt- v0)/t=(0-17)/0.02= -850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车的运行方向相反。

这又相当于质量多大的重物的挤压?6吨(相当于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达到了八米以上;身高达

到四米上下体重,达到七至八吨,即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

人会如何?事故回放,事故造成一人重伤,三人轻伤,这又是为什么?

(四)汽车安全运行设施简介

提问:若不幸发生了撞车事故而希望人尽量不受伤怎么办?

回答:减少人受到的作用力即减少人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的大小。

但初,末速度一定,减小加速度只能延长人做减速运动的时间。

提问:大家知道车上那些装置能延长人做减速运动的时间从而减少

人受到的损伤的吗?(图片展示汽车内的安全设施,引导学生寻找)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的。 知识点二、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运动过程中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________。 2.质点 (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把它简化为一个有________的物质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不影响问题的研究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对质点的理解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质量”,但是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3)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知识点三、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________,这个用来作______________就叫做参考系。 2.选取原则:(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___,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把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3.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3)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 (4)在同一个问题当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5)无论物体原来运动情况如何,一旦把它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知识点四、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__及位置的________。 2.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1)建立何种坐标系要针对物体是在________、平面内,还是空间中运动而定。 (2)建立坐标系时应明确坐标原点、________及单位长度,标明坐标单位。 题型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例1、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docx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 2 图3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于2014年8月2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十七批护航编队由长春舰、常州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长春”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做质点 B.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解析】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长春”舰的位臵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臵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 【答案】 B 2.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一乘客以自己的车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下列现象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行驶 B.公路两旁的树因为有根扎在地里,所以是不动的 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前不动 D.路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解析】当汽车在自行车前方以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正常,自行车向后退,故A是可能的;以行驶的车为参考系,公路两旁的树、房屋都是向后退的,故B是不可能的,D是可能的;当另一辆汽车与乘客乘坐的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时,乘客观察到此车静止不动,故C 是可能的. 【答案】 B 3.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 【答案】 D 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 /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 .25 m B .16 m C .50 m D .144 m 【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 /h =10 m/s. 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 t 0=0-v 0a =0-10-2 s =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 x =12(v 0+v t )t 0=1 2(10+0)×5 m =25 m. 故选A 【答案】 A 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2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1.1 认识运动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三、教具 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同学们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运动呢?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成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图片(2)地球自转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行驶的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着火车中的乘客,那同学们,请问一下,你们究竟是运动的还是没有运动? 运动的,因为在路边的人看来,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没有运动,因为在你的同伴看来,你还是在我身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地球是时刻围绕地轴转动的,毛泽东也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感觉到我们时刻都在运动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绕太阳转动,哥白尼的日心说才是正确的理论,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像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歌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 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B.是一定的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B.可能不同C.一定相同 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课堂训练 1、D 2、不能、可以、不能、可以 3、B 课后提升训练 1、AD 2.C 3、B 4、A 5、BD 6、BD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堂训练 1、4m、2m、竖直向下 2、320m、80m、400m、0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7cm、右、7cm、7cm、右、13cm、0、20cm、7cm、左、27cm 3、AD 4、ABD 5、C 6、D 7、C 8、40m、30m、50m、平行四边行法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堂训练 1、7.5×1016 m 2、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初速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加、速度均匀减少、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均匀增加。 课后提升训练 1、ACD 2、AC 3、A 4、C 5、C 6、前2s内12.5m/s、4s内15m/s 7、0 8、由于速度均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沿负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堂训练 1、4×105 m/s2 2、9.7 m/s2 3、略 课后提升训练 1、B 2、C 3、ABCD 4、B 5、D 6、BD 7、C 8、C 9、C 10、答案:(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2=0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教案

基础夯实 1.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且成一定夹角,分解是唯一的 B.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是唯一的 C.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D.此合力有可能分解成两个与合力等大的分力 答案:ABD 解析: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能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分解是唯一的,故A、B正确;如果将合力分解时两个分力夹角为120°且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则两个分力与合力等大,故D正确;若已知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2的方向,设F2与F夹角为θ,若F1

D.帆船能逆风行驶,说明风力一定能分解出沿船前进方向的分力 答案:AD 3.(潍坊临朐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木匠用直角斧子劈木材时,采用A、B、C三种方式。当木匠用力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种方式更容易劈开木材 B.B种方式更容易劈开木材 C.C种方式更容易劈开木材 D.无论哪种方式斧子的左面比右面受到的压力大 答案:AD 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一章-《运动 学》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5.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 示,则()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 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 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三)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四)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五)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六)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三)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学生活动】实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一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4.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1.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速度变化得越多”是指Δv越大,但若所用时间t也很大,则Δv t 就不一定大,故A错. “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Δv t 越大,即加速度a越大,B正确.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0以后就可能反向运动,故C错.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0时,速度达到最大,故D错.【答案】 B 2.一个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是6 m/s2,关于这个6 m/s2理解正确的是( ) A.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大6 m/s B.某1 s末的速度比该1 s初的速度大6倍 C.某1 s初的速度与前1 s末的速度相差6 m/s D.某1 s末的速度与前1 s初的速度总是相差6 m/s 【解析】某1 s末比该1 s初多了1 s的时间,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之差为6 m/s,A对,B错.某1 s初与前1 s末为同一时刻,速度为同一个值,C错.某1 s末比前1 s初多了2 s的时间,物体的速度增加了12 m/s,D错.

【答案】 A 3.如图1-4-5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甲乙 图1-4-5 A.8.0 m/s2 B.5.1 m/s2 C.2.2 m/s2D.1.6 m/s2 【解析】注意将速度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米/秒,然后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式a=v-v t 进行计算. 【答案】 C 4.(2012·河坝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C.加速度-3 m/s2比1 m/s2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 【解析】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A错,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B正确.加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只表示方向,C错,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D正确. 【答案】BD 5.有下列①②③④所述的四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转动

物理必修一教案 2.1《力》

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2.1 力课程类型新授课[来源: 学。科。网] 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正确地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力的分类。 学法指 导 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注意教学中联系实际。 课程导学 建议重点难点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2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用15分钟左右。通过教材中的“观察思考”和“讨论交流”,引导 学生学习力的知识,总结归纳力的概念、三要素、作用效果。让学生理解力的图示 并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分类。 课前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首先给学生演示“手拿起书”“推桌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 把书拿起来、把桌子推动?学生会说是因为施加了力,那力的产生需 要什么条件呢?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呢?力有哪些类型呢? 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 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 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 PT课件 呈现学习 目标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 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 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 力 引导学生认识力的概念, 力产生的效果。学生基本说到 意思即可。 分析足球场上人对球的各种 作用,总结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 变有几种表现形式?发生形变的原 因是什么? 口头表述 主题2: 力的图示 和力的示 意图 重点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 别。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 有关?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 几个问题?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有何区别? 口头表述 主题3: 力的分类 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纠 正,并找出实例来说明学生的 错误之处。 根据提供的情景依次找出各种 力,思考他们是依据什么命名的, 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 的力的分类情况,性质相同的力的 板书和 PPT课件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注意:植物开花不是机械运动,为什么?结合定义好好理解下,还有哪些不是机械运动?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1.1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 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 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做质点. 可视为质点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叫做科学的抽象。科学的抽象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从实际出发。 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1.2参考系(就是初中说的参照物)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 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1.1.3、时间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3s末、3s时(即第3s末)、第4s初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 ....选项 1.下列物理量都属于矢量的是() A.位移、速度和时间B.力、速度和路程 C.路程、位移和力 D.速度、加速度和力 2.中国海军护抗编队某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如图所示:总航 程五千多海里,历时15天. 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在研究护航舰艇的航行轨迹时,由于舰艇体积过 大,不能将舰艇看做质点 B.“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根据题中数据,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3.将一个F=10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方向确定,与F成30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满足条件的分解() A.有无数组解 B.有两解 C.有唯一解 D.无解 4.如图所示,运动员站在水平跳台上,图中F 1表示人对跳台的压力, F2表示跳台对人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就是人的重力 B.F2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 C.F1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 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 .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D .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 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挂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 的钩码.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 .从时刻t 1到t 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 B .从时刻t 3到t 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 .电梯可能开始在8 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 楼 D .电梯可能开始在1 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8 楼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两个小球A 、B 固定在横杆的两端,将其放入光滑的半圆形碗中,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当杆与碗的竖直半径垂直时,两球刚好能平衡,则杆对球的作用力为( ) A . mg 33 B .mg 332 C . mg 2 3 D .2m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 .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9.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 .0~1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是1m/s B .0~2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是3m C .0~1s 内质点的加速度大于2~4s 内的加速度 D .0~1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2~4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10.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 A .下落的时间越长 B .下落的时间不变 C .落地时速度越小 D .落地时速度越大 1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章 7

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会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3.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对下落物体的认识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 (2)通过实验说明造成“重快轻慢”的真正原因是:空气对物体的阻碍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 (1)①定义: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②实际自由下落物体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 (2)特点 ①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作用. 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 1.发现问题 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2.提出假说 物体下落的过程是一个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t;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h∝t2. 3.间接验证 让小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由静止开始到每个相等的时间间隔末物体运动的距离之比为1∶4∶9∶16…,证明了h∝t2,也证明了v∝t. 4.合理外推 伽利略设想将斜面倾角外推到90°时,小球的运动就成为自由下落,伽利略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或重力加速度.

2.大小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上纬度和海拔不同的区域略有差别.计算中通常取g =9.8 m /s 2,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g =10 m/s 2. 3.方向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空气中自由释放的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在真空中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3)由静止释放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4)质量越大的物体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 (5)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6)伽利略通过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7)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在研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一个点记作O ,另选连续的4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点,每两个测量点之间有4个实际打出的点(未标出),如图1所示,图中所标数据是各测量点到O 点的距离(单位:mm),那么物体做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 图1 答案 匀变速直线 9.8 m/s 2 解析 因为打点周期T ′=0.02 s , 所以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5×T ′=0.1 s. 由纸带数据得h OA =49 mm ,h AB =147 mm ,h BC =245 mm ,h CD =343 mm ,即Δh =h AB -h OA =h BC -h AB =h CD -h BC =98 mm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Δh T 2=98×10- 3 10-2 m /s 2 =9.8 m/s 2. 一、自由落体运动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一 时刻3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 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⑶掌握时刻中n秒初与n秒末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 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 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n秒初与n秒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 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n秒初与n秒末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

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 1.机械运动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 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 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 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 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请从物理学的知识讨论一下该人找宝剑选择的参考系是什么?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找到宝剑的方法。 3.质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