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配置tcpip参数的操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配置tcpip参数的操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配置tcpip参数的操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配置tcpip参数的操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TCP/IP指南(卷2):应用层协议:

The TCP/IP Guide是TCP/IP领域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书中对TCIP/IP协议的原理和实现做了全面的介绍,涉及因特网中使用的各种最新的协议和技术。

目录:

第一部分名字系统及TCP/IP名字注册和名字解析

第1章名字系统问题、概念和技术

1.1 名字系统概述

1.1.1 用于寻址的符号名

1.1.2 悖论:名字系统既是必要的又是多余的

1.1.3 决定名字系统必要性的因素

1.1.4 名字系统基本功能:名字空间、名字注册和名字解析

1.2 名字空间和名字体系结构

1.2.1 名字空间功能

1.2.2 扁平名字体系结构(扁平名字空间)

1.2.3 层次名字体系结构(结构化名字空间)

1.2.4 名字体系结构比较

1.3 名字注册方法、管理和权威机构

1.3.1 名字注册功能

1.3.2 层次名字注册

1.3.3 名字注册方法

1.4 名字解析技术及要素

1.4.1 名字解析方法

1.4.2 客户机/服务器名字解析功能单元

1.5 效率、可靠性及其他有关名字解析的考虑

1.5.1 效率考虑

1.5.2 可靠性考虑

1.5.3 其他考虑

第2章TCP/IP名字系统概述及主机表名系统

2.1 TCP/IP主机名及名字系统的发展简史

2.1.1 研制第一个名字系统:ARPAnet主机名列表2.1.2 在主机表文件中存储主机名

2.1.3 主机表名系统不再适应发展要求并向DNS过渡2.2 TCP/IP主机表名系统

2.2.1 主机表名解析

2.2.2 主机表名注册

2.2.3 主机表名系统的缺陷

2.2.4 现代网络环境中主机表名系统的使用

第3章域名系统(DNS)概述、功能及特性

3.1 DNS概述、发展历史和标准

3.1.1 早期DNS的研制及向层次域的过渡

3.1.2 DNS的标准化及最初定义标准

3.1.3 DNS的演变及其他重要的标准

3.1.4 DNS为适应IPv6所做的调整

3.2 DNS设计目标、目的和假设

3.2.1 DNS设计目标和目的

3.2.2 DNS设计假设

3.3 DNS组件及一般功能

3.3.1 DNS名字空间

3.3.2 名字注册(包括管理和权限)

3.3.3 名字解析

第4章DNS名字空间、体系结构和术语

4.1 DNS域和DNS层次名字体系结构

4.1.1 DNS名字空间中的基本概念:域

4.1.2 DNS名字的层次树结构

4.2 DNS结构化元素和术语

4.2.1 DNS与树有关的术语

4.2.2 DNS与域有关的术语

4.2.3 DNS与家族有关的术语

4.3 DNS标签、名字和语法规则

4.3.1 DNS标签和标签语法规则

4.3.2 域名结构

4.4 绝对(全限定的)与相对(部分限定的)域名规约4.4.1 全限定域名

4.4.2 部分限定域名

第5章DNS名字注册、公共管理、地区及权威机构

5.1 DNS层次权威机构结构和分布式名字数据库

5.1.1 DNS根域中央权威机构

5.1.2 TLD权威机构

5.1.3 低级权威机构委托

5.1.4 权威机构层次结构与名字层次结构的关系

5.1.5 DNS分布式名字数据库

5.2 DNS组织的(通用的)TLD和权威机构

5.2.1 最早的通用TLD

5.2.2 新的通用TLD

5.3 DNS地理政治(国家代码)TLD和权威机构

5.3.1 国家代码指定

5.3.2 国家代码TLD权威机构

5.3.3 国家代码域的租借/出售

5.3.4 地理政治TLD的缺点

5.4 二级域及更低级域的公共注册

5.4.1 注册权威机构

5.4.2 注册协调

5.5 DNS公共注册争议和争议解决

5.5.1 公共注册争议

5.5.2 解决注册争议的方法

5.5.3 统一域名争议仲裁策略

5.6 DNS名字空间管理层次结构划分:DNS权威机构的地区

5.6.1 将名字空间划分成权威机构地区的方法

5.6.2 地区对名字解析的影响:权威服务器

5.7 DNS专有名字注册

5.7.1 使用可公开访问的专有名字

5.7.2 在内部场合使用专有名字

5.7.3 在没有连接到因特网的网络上使用专有名字第6章DNS名字服务器概念和操作

6.1 DNS一般操作

6.1.1 DNS名字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分布式名字数据库6.1.2 DNS服务器支持功能

6.1.3 DNS名字服务器层次结构的逻辑特性

6.2 DNS名字服务器数据存储

6.2.1 资源记录的二进制和文本表示

6.2.2 RR和主文件的使用

6.2.3 常见RR类型

6.2.4 RR类

6.3 DNS名字服务器类型和作用

6.3.1 主(主要)/从(次要)服务器

6.3.2 名字服务器的作用

6.3.3 唯高速缓存名字服务器

6.4 DNS地区管理、联系人和地区传输

6.4.1 域联系人

6.4.2 地区传输

6.5 DNS根名字服务器

6.5.1 根名字服务器冗余

6.5.2 当前的根名字服务器

6.6 DNS名字服务器高速缓存

6.6.1 名字服务器高速缓存

6.6.2 高速缓存数据的持久性和寿命时间间隔6.6.3 负高速缓存

6.7 DNS名字服务器负载均衡

6.7.1 用多条地址记录分摊对某个域的请求6.7.2 使用多台DNS服务器分摊DNS请求6.8 DNS名字服务器增强

6.8.1 自动执行地区传输:DNS通知

6.8.2 提高地区传输效率:递增传输

6.8.3 处理动态IP地址:DNS更新/动态DNS 第7章DNS解析概念和解析器操作

7.1 DNS解析器功能和一般操作

7.1.1 名字解析服务

7.1.2 名字解析器执行的功能

7.2 DNS名字解析技术:迭代解析和递归解析7.2.1 迭代解析

7.2.2 递归解析

7.2.3 迭代解析和递归解析对比

7.3 提高DNS名字解析效率:高速缓存和本地解析

7.3.1 高速缓存的动机:查询本地化

7.3.2 名字解析器高速缓存

7.3.3 本地解析

7.4 DNS名字解析过程

7.4.1 DNS名字解析的一个简单例子

7.4.2 修改解析以处理别名(CNAME记录)

7.5 利用IN-ADDR ARPA域的DNS反向名字解析

7.5.1 初始方法:反向查询

7.5.2 用于反向解析的IN-ADDR ARPA名字结构

7.5.3 用于反向解析的RR设置

7.6 DNS电子邮件支持和邮件交换(MX)资源记录7.6.1 电子邮件名字解析的特殊要求

7.6.2 邮件交换记录及其使用

第8章DNS报文传递和报文、资源记录以及主文件格式8.1 DNS报文产生和传送

8.1.1 DNS客户机/服务器报文传递概述

8.1.2 使用UDP和TCP的DNS报文传送

8.1.3 DNS报文处理及通用报文格式

8.2 DNS报文首部格式

8.3 DNS问题区格式

8.4 DNS报文资源记录字段格式

8.4.1 DNS通用RR格式

8.4.2 通用RR的RData字段格式

8.5 DNS名字标记法和报文压缩

8.5.1 标准DNS名字标记法

8.5.2 DNS电子邮件地址标记法

8.5.3 DNS报文压缩

8.6 DNS主文件格式

8.6.1 DNS通用主文件记录格式

8.6.2 部分限定域名的使用和解释

8.6.3 主文件指令

8.6.4 主文件语法规则

8.6.5 具体RR语法和例子

8.6.6 主文件例子

8.7 为支持IPv6所做的DNS修改

8.7.1 IPv6 DNS扩展

8.7.2 对IPv6 DNS扩展的修改建议

第二部分网络文件和资源共享协议

第9章网络文件和资源共享以及TCP/IP NFS 9.1 文件和资源共享的概念与组件

9.1.1 文件和资源共享协议的强大功能

9.1.2 文件和资源共享协议的组件

9.2 NFS的设计目标、版本和标准

9.2.1 NFS的设计目标

9.2.2 NFS的版本和标准

9.3 NFS体系结构和组件

9.3.1 NFS的主要组件

9.3.2 NFS其他重要功能

9.4 基于外部数据表示(XDR)标准的NFS数据定义

9.4.1 一种通用数据交换方法:XDR

9.4.2 XDR数据类型

9.5 使用远程过程调用(RPC)的NFS客户机/服务器操作9.5.1 RPC操作与运输协议用法

9.5.2 NFS中的客户机和服务器职责

9.5.3 客户机和服务器高速缓存

9.6 NFS服务器过程和操作

9.6.1 NFS版本2和版本3服务器过程

9.6.2 NFS版本4服务器过程和操作

9.7 NFS文件系统模型与装配协议

9.7.1 NFS文件系统模型

9.7.2 装配协议

第三部分主机配置与TCP/IP主机配置协议

第10章主机配置概念、问题和动机

10.1 主机配置的目的

10.2 主机人工配置存在的问题

10.3 使配置过程自动化:主机配置协议10.4 主机配置协议在TCP/IP中起的作用第11章TCP/IP引导协议(BOOTP)11.1 BOOTP概述、历史和标准

11.1.1 BOOTP:克服RARP的缺陷

11.1.2 厂商特定参数

11.1.3 BOOTP的修改与DHCP的研发11.2 BOOTP客户机/服务器报文传递和寻址11.2.1 BOOTP报文传递和运输

11.2.2 BOOTP中广播和端口的使用

11.2.3 丢失报文的重传

11.3 BOOTP详细操作

11.3.1 BOOTP引导过程

11.3.2 CIAddr字段的解释

11.4 BOOTP报文格式

11.5 BOOTP厂商特定区域和厂商信息扩展11.5.1 BOOTP厂商信息扩展

11.5.2 BOOTP厂商信息字段

11.6 BOOTP中继代理(转发代理)

11.6.1 BOOTP中继代理的功能

11.6.2 使用中继代理的BOOTP常规操作

11.6.3 使用广播中继BOOTP请求

第12章DHCP概述与地址分配概念

12.1 DHCP概述、历史和标准

12.1.1 在BOOTP基础之上的DHCP 12.1.2 DHCP特色的概述

12.2 DHCP地址指派与分配机制

12.2.1 DHCP地址分配

12.2.2 DHCP人工分配

12.2.3 DHCP动态分配

12.2.4 DHCP自动分配

12.3 DHCP租用

12.3.1 DHCP租用长度策略

12.3.2 无限租用的问题

12.4 DHCP租用生命周期和租用定时器12.4.1 DHCP租用生命周期阶段

12.4.2 更新与重绑定定时器

12.5 DHCP租用地址池、范围以及地址管理12.5.1 地址池长度的选择

12.5.2 租用地址范围

12.5.3 地址管理的其他问题

第13章DHCP配置与操作

13.1 DHCP客户机和服务器职责的概述

13.1.1 DHCP服务器职责

13.1.2 DHCP客户机职责

13.1.3 DHCP客户机/服务器的角色

13.1.4 DHCP中继代理

13.2 DHCP配置参数、存储与通信

13.2.1 配置参数的管理

13.2.2 参数存储

13.2.3 配置参数的传递

13.3 DHCP通用操作和客户机有限状态机13.4 DHCP租用分配、重分配和更新13.4.1 初始的租用分配过程

13.4.2 DHCP租用重分配的过程

13.4.3 DHCP租用更新和重绑定过程

13.4.4 DHCP早期租用终止(释放)过程13.5 非DHPC地址的客户机参数配置过程第14章DHCP报文传递、报文类型和格式14.1 DHCP报文的生成、寻址、传输和重传14.1.1 报文的生成和通用格式

14.1.2 报文传输

14.1.3 丢失报文的重传

14.2 DHCP报文格式

14.3 DHCP选项

14.3.1 选项和选项格式

14.3.2 选项类别

14.3.3 选项过载

14.4 DHCP选项/BOOTP厂商信息字段的概要

14.4.1 RFC 1497厂商扩展

14.4.2 基于主机的IP层参数

14.4.3 基于接口的IP层参数

14.4.4 基于接口的链路层参数

14.4.5 TCP参数

14.4.6 应用程序和服务参数

14.4.7 DHCP扩展

第15章DHCP客户机/服务器的实现、特性和IPv6支持15.1 DHCP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实现与管理问题

15.1.1 DHCP服务器的实现

15.1.2 DHCP客户机的实现

15.2 DHCP报文中继和BOOTP中继代理

15.2.1 用于DHCP的BOOTP中继代理

15.2.2 DHCP中继过程

15.3 DHCP自配置/自动专用IP寻址(APIPA)

15.3.1 APIPA操作

15.3.2 APIPA的限制

15.4 DHCP服务器冲突检测

15.5 DHCP和BOOTP的互操作性

15.5.1 BOOTP客户机连接到DHCP服务器

15.5.2 DHCP客户机连接到BOOTP服务器

15.6 DHCP的安全性问题

15.6.1 DHCP安全性担忧

15.6.2 DHCP鉴别

15.7 用于IPv6的DHCP(DHCPv6)

15.7.1 IPv6中两种自配置方法

15.7.2 DHCPv6操作概述

15.7.3 DHPCv6报文交换

第四部分TCP/IP网络管理框架和协议

第16章TCP/IP因特网标准管理框架概述

16.1 TCP/IP因特网标准管理框架的概述、历史及SNMP 16.1.1 SNMP的早期研制

16.1.2 SNMP的两个含义

16.1.3 SNMP的设计目标

16.1.4 SNMP的进一步发展和SNMP变体的问题

16.2 TCP/IP SNMP的操作模型、组件和术语

16.2.1 SNMP设备类型

16.2.2 SNMP实体

16.2.3 SNMP操作模型的总结

16.3 TCP/IP因特网标准管理框架的体系结构和协议组件

16.3.1 SNMP框架组件

16.3.2 SNMP框架的体系结构

16.4 TCP/IP因特网标准管理框架和SNMP的版本

16.4.1 SNMPv1

16.4.2 SNMPsec

16.4.3 SNMPv2

16.4.4 SNMPv2的变体

16.4.5 SNMPv3

16.5 TCP/IP因特网标准管理框架和SNMP标准

第17章TCP/IP SMI和MIB

17.1 TCP/IP SMI和MIB概述

17.1.1 SNMP的面向信息设计

17.1.2 MIB和MIB对象

17.1.3 定义MIB对象:SMI

17.2 TCP/IP MIB对象、对象特性和对象类型

17.2.1 MIB对象特性

17.2.2 SMI数据类型

17.3 TCP/IPMIB对象描述符、对象标识符和对象名字层次结构

17.3.1 对象描述符

17.3.2 对象标识符

17.3.3 MIB对象名字层次结构

17.3.4 MIB对象标识符的递归定义

17.4 TCP/IP MIB模块和对象组

17.4.1 MIB对象进到对象组的组织中

17.4.2 MIB模块

17.4.3 MIB模块格式

第18章TCP/IP SNMP的概念和操作

18.1 SNMP协议概述

18.1.1 SNMPv1的早期研制

18.1.2 SNMPv2与将SNMP划分为协议操作和传输映射

18.1.3 SNMP通信方法

18.2 SNMP协议操作

18.2.1 SNMP PDU类别

18.2.2 使用GetRequest和(Get)Response报文的基本请求/响应信息轮询

18.2.3 使用GetNextRequest和GetBulk-Request报文进行表格遍历

18.2.4 使用SetRequest报文修改对象

18.2.5 使用陷阱和InformRequest报文进行信息通知

18.3 SNMP协议的安全性问题和方法

18.3.1 SNMPv1的安全性问题

18.3.2 SNMPv2/SNMPv3的安全性方法

第19章SNMP协议报文传递和报文格式

19.1 SNMP协议报文的生成

19.2 SNMP传输映射

19.2.1 UDP报文的长度问题

19.2.2 传输丢失问题

19.3 SNMP的通用报文格式

19.3.1 SNMP报文和PDU之间的区别

19.3.2 PDU的通用格式213

19.4 SNMPv1的报文格式

19.4.1 SNMPv1的通用报文格式

19.4.2 SNMPv1的PDU格式

19.5 SNMPv2的报文格式

19.5.1 SNMPv2p 的报文格式

419.5.2 SNMPv2c的报文格式

19.5.3 基于SNMPv2u的报文格式

19.5.4 SNMPv2的PDU格式

19.6 SNMPv3的报文格式

第20章TCP/IP远程网络监视(RMON)

20.1 RMON标准

20.2 RMON的MIB层次结构和对象组

20.3 RMON告警、事件和统计

第五部分TCP/IP应用层寻址和应用程序分类

第21章TCP/IP应用层寻址:URI、URL和URN

21.1 URL概述和标准

21.1.1 URI的类别:URL和URN

21.1.2 URI标准

21.2 URL的通用语法

21.2.1 通用的因特网纲要语法

21.2.2 URL语法元素的省略

21.2.3 URL分片

21.2.4 不安全的字符和特殊编码

21.3 URL纲要和纲要特定的语法

21.3.1 万维网/超文本传送协议语法(http)21.3.2 文件传送协议语法(ftp)

21.3.3 电子邮件语法(mailto)

21.3.4 Gopher协议语法(gopher)

21.3.5 网络新闻/Usenet语法(news)21.3.6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语法(nntp)21.3.7 远程登录语法(telnet)

21.3.8 本地文件语法(file)

21.3.9 特殊的语法规则

21.4 URL的相对语法和基础URL

21.4.1 相对URL的解释规则

21.4.2 相对URL的实际解释

21.5 URL的长度和复杂性问题

21.5.1 URL回绕和定界

21.5.2 明确的URL定界和重定向

21.5.3 URL缩写

21.6 URL的蒙昧、困惑和常用的欺骗

21.7 URN

21.7.1 URL的问题

21.7.2 URN的概述

21.7.3 URN的名字空间和语法

21.7.4 URN解析和实现的困难

第22章文件和报文传送概述及应用程序分类22.1 文件的概念

22.2 应用程序类别

22.2.1 通用的文件传送应用程序

22.2.2 报文传送应用程序

22.2.3 文件和报文传送方法的融合

第六部分TCP/IP通用文件传送协议

第23章文件传送协议(FTP)

23.1 FTP概述、历史和标准

23.1.1 FTP研制和标准化

23.1.2 FTP操作概述

23.2 FTP的操作模型、协议组件和关键术语23.2.1 服务器FTP进程和用户FTP进程

23.2.2 FTP的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23.2.3 FTP进程组件和术语

23.2.4 服务器FTP进程组件

23.2.5 用户FTP进程组件

23.2.6 第三方文件传输(FTP代理)

23.3 FTP控制连接的创建、用户鉴别和匿名FTP访问23.3.1 FTP登录序列和鉴别

23.3.2 FTP的安全性扩展

23.3.3 匿名FTP

23.4 文件数据连接管理

23.4.1 正常(主动)数据连接

23.4.2 被动数据连接

23.4.3 关于连接方法的效率和安全性问题

23.5 FTP通用数据通信和传输模式

23.5.1 流模式

23.5.2 块模式

23.5.3 压缩模式

23.6 FTP数据表示:数据类型、格式控制和数据结构23.6.1 FTP数据类型

23.6.2 ASCII数据类型行定界问题

23.6.3 FTP格式控制

23.6.4 FTP数据结构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TCPIP详解学习笔记,非常全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基本概念 为什么会有TCP/IP协议 在世界上各地,各种各样的电脑运行着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为大家服务,这些电脑在表达同一种信息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是千差万别。就好像圣经中上帝打乱了各地人的口音,让他们无法合作一样。计算机使用者意识到,计算机只是单兵作战并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只有把它们联合起来,电脑才会发挥出它最大的潜力。于是人们就想方设法的用电线把电脑连接到了一起。 但是简单的连到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就好像语言不同的两个人互相见了面,完全不能交流信息。因而他们需要定义一些共通的东西来进行交流,TCP/IP 就是为此而生。TCP/IP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族的统称。里面包括了IP协议,IMCP协议,TCP协议,以及我们更加熟悉的http、ftp、pop3协议等等。电脑有了这些,就好像学会了外语一样,就可以和其他的计算机终端做自由的交流了。TCP/IP协议分层 提到协议分层,我们很容易联想到ISO-OSI的七层协议经典架构,但是TCP/IP协议族的结构则稍有不同。如图所示 TCP/IP协议族按照层次由上到下,层层包装。最上面的就是应用层了,这里面有http,ftp,等等我们熟悉的协议。而第二层则是传输层,著名的TCP和UDP协议就在这个层次(不要告诉我你没用过udp玩星际)。第三层是网络层,IP协议就在这里,它负责对数据加上IP地址和其他的数据(后面会讲到)以确定传输的目标。第四层是叫数据链路层,这个层次为待传送的数据加入一个以太网协议头,并进行CRC编码,为最后的数据传输做准备。再往下则是硬件层次了,负责网络的传输,这个层次的定义包括网线的制式,网卡的定义等等(这些我们就不用关心了,我们也不做网卡),所以有些书并不把这个层次放在tcp/ip协议族里面,因为它几乎和tcp/ip 协议的编写者没有任何的关系。发送协议的主机从上自下将数据按照协议封装,而接收数据的主机则按照协议从得到的数据包解开,最后拿到需要的数据。这种结构非常有栈的味道,所以某些文章也把tcp/ip协议族称为tcp/ip协议栈。 一些基本的常识 在学习协议之前,我们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知识。 互联网地址(ip地址) 网络上每一个节点都必须有一个独立的Internet地址(也叫做IP地址)。现在,通常使用的IP地址是一个32bit的数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Pv4 标准,这32bit的数字分成四组,也就是常见的255.255.255.255的样式。IPv4标准上,地址被分为五类,我们常用的是B 类地址。具体的分类请参考其他文档。需要注意的是IP地址是网络号+主机号的组合,这非常重要。 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是一个分布的数据库,它提供将主机名(就是网址啦)转换成IP地址的服务。 RFC RFC是什么?RFC就是tcp/ip协议的标准文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RFC那长长的定义列表,现在它一共有4000多个协议的定义,当然,我们所要学习的,也就是那么十几个协议而已。 端口号(port) 注意,这个号码是用在TCP,UDP上的一个逻辑号码,并不是一个硬件端口,我们平时说把某某端口封掉了,也只是在IP层次把带有这个号码的IP包给过滤掉了而已。 应用编程接口 现在常用的编程接口有socket和TLI。而前面的有时候也叫做“Berkeley socket”,可见Berkeley对于网络的发展有多大的贡献。TCP/IP详解学习笔记(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有三个目的: ?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 ?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ip大家都听说过。至于ARP和RARP,ARP叫做地址解析协议,是用IP地址换MAC地址的一种协议,而RARP则叫做逆地址

TCPIP第二次作业

一、选择题:(写出答体要点!) 1.一个设备的IP地址是190.1. 2.3,它的子网号是什么? a) 1 b) 2 c) 3 d)回答这个问题的信息还不够 2.掩码255.255.255.248可以使每个子网最多容纳多少个主机地址? a) 3 b) 6 c)8 d)248 3.一个超网掩码是255.255.25 4.0,有多少C类网络可以合并成为这个超网? a) 1 b) 2 c) 3 d) 4 4.由16个C类地址组成的超网的超网掩码是什么? a)255.255.240.16 b)255.255.16.0 c)255.255.248.0 d)255.255.240.0 二、一个组织有6个C类地址块,以X.Y.80.0开始,请设计至少2种超网方案 三、一个C类网络划分了4个定长子网,其中一个子网上的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198.123.46.237。 试问子网掩码是什么?并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地址和子网广播地址。 四、根据下图所示网络拓扑进行IP地址规划。

A C B D E0 E0 E0 E0 E1 S0 S0 S1 S2 S0 S0 E1 (1)IP地址总空间是10.1.0.0/16,请按照图中所示网络大小为每个IP网络分配适当的IP地址空间,写出每个IP网络的网络地址、掩码和直接广播地址,并写出路由器每个网络接口的IP地址。 (2)如果IP地址总空间是10.1.1.0/24,还能否根据图中所示网络大小为每个IP网络分配适当的IP地址空间?如果可以,应如何编址? (3)请根据第1小题的IP地址分配方案,按表1的格式分别写出路由器B和C的路由选择表。如果该网络的IP地址分配方案采用聚合设计,路由器B和C的路由选择表最少分别会有几个条目? 表1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 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 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 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 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 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D3=生产厂=联想,惠普 求D1,D2,D3的卡尔积为: 12.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 数据转储和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

2017福师TCP-IP协议原理与编程在线作业(含答案)

201710TCPIP协议原理与编程作业 1.( 2.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CP伪头部和长度补足部分要进行传输 B、RARP是传输层的协议 C、TCP连接的三次握手目的是为了同步连接双方发送数据的初始序列号 D、I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我的答案:C 2.(2.0分)IP头部中,“头部长”字段的度量单位是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我的答案:C 3.(2.0分)关于ARP的说法错误的是 A、ARP使用询问/回答机制 B、ARP缓存用于减少地址解析需要的通信 C、ARP实现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D、ARP只能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中使用 我的答案:C 4.(2.0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SI的发展比TCP/IP早10年左右 B、OSI具有完整的七层结构 C、OSI架构很少有实际运行的系统 D、TCP/IP现已成为Internet的主流协议

我的答案:A 5.(2.0分)RIP路由算法所支持的最大Hop数为 A、10 B、15 C、16 D、32 我的答案:B 6.(2.0分)以下哪个IP地址可以在Internet上使用 A、/ B、/ C、/ D、/ 我的答案:A 7.(2.0分)滑动窗口协议是一种 A、超时判断机制 B、差错纠正机制 C、差错检测机制 D、确认重发机制 我的答案:D 8.(2.0分)OSPF采用( )方式进行路由通告 A、单播 B、组播 C、广播 D、以上皆是 我的答案:B 9.(2.0分)以下不属于网络层协议的是

A、ARP B、IGMP C、ICMP D、FTP 我的答案:D 10.(2.0分)负责电子邮件传输的应用层协议是 A、SMTP B、PPP C、IP D、FTP 我的答案:A 11.(2.0分)对已经是分片的IP数据包再进行分片后得到的每个分片中的标志位是 A、一定是1 B、一定是0 C、可能是0 D、以上皆错 我的答案:A 12.(2.0分)TCP协议利用()来提供可靠服务 A、三次握手协议 B、建立连接 C、流量控制 D、超时重发机制 我的答案:A 13.(2.0分)ICMP的类型字段中,字段值为0表示的是 A、超时

tcpip详解卷阅读笔记(4)TCP

https://www.sodocs.net/doc/fb16059136.html,/net/201201/116442.html 最后终于来到了大块头TCP协议,为了给应用层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tcp协议设计了各种机制以实现丢包、重发、乱序、链路传输错误等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 TCP协议概述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TCP协议的首部,它将给收发两端提供怎样的信息: 与UDP一样,TCP报头的前8个字节也是源和目的端的端口号。<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即一个socket pair)确定一条tcp连接。 序列号用来标识从TCP发端向TCP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反过来,确认序列号是表示TCP发端期望从TCP收端收到的下一个字节(好像说得不是很清楚,后面再说)。 首部长度给出首部中32bit字的数目,跟IP首部一样,TCP最多有60字节的首部。 接下来是6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以被同时设置为1: URG:紧急指针有效,与后面的紧急指针结合起来 ACK:确认序号有效 PSH:接收方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RST:重建连接 SYN:同步序号用来发起一个连接 FIN:发端完成发送任务,将要关闭连接

检验和的计算方法和UDP中的检验和一样,也要加上伪首部,也要填充奇数字节,与UDP不同的是,TCP强制要求计算检验和,而UDP的检验和是可选的。 窗口大小表明接收端当前的接收能力,以字节为单位,16位窗口限制了最大值为65535字节,在选项字段中,有一个窗口刻度选项,允许这个值按比例放大。 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序号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指针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选项字段可以包括最长报文大小(MSS),这是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中指明这个选项,表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还有上面我们提到的窗口扩大选项以及时间戳选项,我们将在后面看到时间戳选项的作用。 这里摘录一段话来描述TCP协议:“TCP可以表述为一个没有选择确认或否认的滑动窗口协议。我们说TCP缺少选择确认是因为TCP首部中的确认序列号表示发方已经成功收到字节,但还不包含确认序号所指的字节。当前还无法对数据流中选定的部分进行确认。例如,如果1~1024字节已经成功收到,下一个报文段中包含序号从2049~3072的字节,收端并不能确认这个新的报文段。它所能做的就是发回一个确认序号为1025的ACK。它也无法对一个报文进行否认。例如,如果收到包含1025~2048字节的报文段,但它的检验和错,TCP收端所能做的就是发回一个确认序号为1025的ACK。”这段话也好很地解释了前面提到的确认序列号的问题。 2. 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了。用时间序列图来表示最清楚不过了:

2011级tcpip作业答案及复习实例

网络协议分析(作业答案) 一、某单位有5个局域网,并由一台路由器实现5个局域网的互联,每个局域网最多不超过20台主机,现准备用一个内部的C类地址192.168.5.0~192.168.5.255,对该网络进行规划,每个局域网定义为一个子网,请将各子网的IP地址范围及子网掩码和可分配的地址数填于下表。 更节省地址分配的网络地址。 二、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分别用在什么地方?两种控制如何配合使用? 答: 流量控制: 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过程,为了协调发送方和接收方在发送报文时候的速率方面一致,并解解每发送一个报文都等对方确认后方可发送的低效率机制,使得网络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制定了tcp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通过动态控制滑动窗口的大小,可以实时控制好发送方的传输速度,使得接收方不会因为来不及处理数据而造成信息丢失。滑动窗口打大小设置在ip数据报文当中。 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是为了解决网络中的路由器超载而引起的严重延迟现象。在拥塞控制中,仍然利用发送方的窗口来控制网络数据流的速度,减缓注入网络的数据流,从而拥塞自然就被解除了。 配合使用: 在tcp传输过程当中,如果仅仅是解决了流量控制的机制,而不考虑路由器的负担势必会造成网络拥塞。网络上不同的主机发送方在不了解网络负荷的条件下不断地向网络注入数据,造成路由负担过重,导致数据丢失,数据丢失引发重传,重传进一步导致拥塞加剧,最终导致网络瘫痪。所以,应该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两者结合来考虑,通过取适合大小的发送窗口,既满足网络的要求,也满足接收方的要求。 发送窗口大小=min(接收方通告窗口大小,拥塞窗口的大小) 三、设TCP的拥塞窗口初始门限值是8个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TCP使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试分别求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用图表示出来(参照课本图8-10)。

TCPIP协议-2012级作业3-4

作业3:ARP、IP、ICMP 1、路由器A的一个网络接口的IP地址为195.23.67.3,掩码是255.255.255.0,以太网物理 地址是0x2345AB4F67CD。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IP地址是185.11.78.10的IP分组,当路由器检查路由表时,它找出该分组应交付给下一跳路由器B,其IP地址是195.23.67.9,掩码是255.255.255.0,请写出路由器A发出的ARP请求分组和收到的ARP响应分组的内容,以及封装这两个分组的数据帧的首部字段。假设:195.23.67.9对应的MAC地址是0x154983AF6CD2,185.11.78.10对应的MAC地址是0x94EF65A3B2D7。 答:从A到B: 从B到A:

2、分析RFC826中“Packet Reception”一节关于ARP分组的接收处理,指出教材8.4.4节 的“表8.3 输入模块”中对ARP分组接收处理的不正确或不准确描述。 答: A、没有先检查协议,协议地址长度,以及自己是否是目的协议地址就开始进行操作。 B、没有判断自己是否是目的地址,只判断是否是请求分组,如果是就发送arp回答, 这与arp定义相左,每个主机都向发送主机回答arp报文,这会引起发送主机的瘫痪。 C、课本中默认即使不是目的地址也应将收到的arp分组中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信息 记录,但RFC826中要求条件不成立即丢弃包,不进行储存。 3、一个IP数据报到达时其首部信息如下: 45 00 00 5400 0300 00200600 007C 4E 03 02 B4 0E 0F 02 试回答以下问题: a)该数据报有无选项字段?

课后习题答案及讲解

5-1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波形、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及八电平码波形。 解: 1 1 0 0 1 0 0 0 1 1 1 0 单极性码: 双极性码: 单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归零码: 二进制差分码: 八电平码: 5-7 已知信息代码为,求相应的AMI码、HDB3码、PST码及双相码。解:信息代码: AMI码:++1 HDB3码:+1000+V-B00+V0-1+1 PST码:+0-+-+-+-++- 双相码: 5-8 已知信息代码为011,试确定相应的AMI码及HDB3码,并分别

画出它们的波形图。 解: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码:+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1 0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1 5-9 某基带传输系统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基本脉冲为如图P5-5所示的三角形脉冲: (1)求该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H(ω); (2)假设信道的传输函数C(ω)=1,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具有相同的传输函数,即G T(ω)=G R(ω),试求这时G T(ω)或G R(ω)的表示式。 P5-5 解:(1)H(ω)=∫∞ -∞ h(t)e-jωt dt =∫0Ts/2(2/T s)te-jωt dt +∫Ts Ts/22(1-t/T s)e-jωt dt

=2∫Ts Ts/2 e-jωt dt+2/T s∫ Ts/2 t e-jωt dt-2/T s ∫Ts Ts/2 t e-jωt dt =- 2 e-jωt/(jω)︱Ts Ts/2+2/T s [-t/(jω)+1/ω2] e-jωt︱ Ts/2 -2/T s [-t/(jω)+1/ω2] e-jωt︱Ts Ts/2 =2 e-jωTs/2(2- e-jωTs/2- e-jωTs/2)/(ω2T s) =4 e-jωTs/2[1-cos(ωT s/2)]/(ω2T s) =8 e-jωTs/2sin2(ωT s/4)/(ω2T s) =2/T s·Sa2(ωT s/4) e-jωTs/2(2)∵H(ω)=G T(ω)C(ω)G R(ω) C(ω)=1, G T(ω)=G R(ω) ∴G T(ω)=G R(ω)=√2/T s·Sa(ωT s/4) e-jωTs/4 5-11 设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组成总特性为H(ω),若要求以2/T s波特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试检验图P5-7各种H(ω)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的码间干扰的条件否? s s s s (a) (b) s s s s

TCPIP大作业-基于TCP的网络通信编程C语言版(江南大学)

TCP/IP协议编程大作业课题名称基于TCP的网络通信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1206 学号1030412612 学生姓名王成义 物联网工程学院

摘要 此TCP/IP课程设计实现了基于TCP的客户/服务器通信程序,具体实验过程通过有连接服务为主体,无连接服务为辅并利用事件对象I/O管理来实现。客户机具有注册,登陆,单聊,私聊,在线人数列表,退出等功能。

目录 一、总体设计 (4) 1、基本通信协议选取 (4) 2、通信过程设计 (4) 3、通信过程数据包设计 (4) 4、程序流程图 (5) 二、客户端程序 (6) 1、功能: (6) 2、原理: (6) 3、程序清单 (6) 三、服务器端程序 (19) 1、功能: (19) 2、原理: (19) 3、程序清单: (19) 四、运行结果 (35) 1、服务器端截图 (35) 2、客户端截图 (37)

一、总体设计 1、基本通信协议选取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 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 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 复功能。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 低、传输经济的应用。 本次实验基于TCP/IP协议利用事件对象I/O管理实现基本的聊天功能,包括注册,登录,群聊,私聊及在线人数统计。 2、通信过程设计 2.1客户端设计 a.本地服务器 主要功能: 1)接收远程服务器转发的消息并显示消息。 b.本地客户端 主要功能: 1)发送建立TCP连接的请求操作; 2)发送注册信息,登陆消息及退出请求; 3)发送群聊消息,私聊消息,在线人数统计及退出请求。 2.2服务器端设计 a.远程服务端 主要功能: 1)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提供注册服务,验证登陆请求和验证功能; 3)查看在线人数,发送在线状态; 4)发送群聊消息及私聊消息。 3、通信过程数据包设计 3.1客户端数据包设计: a.注册: ‘0’user(用户名) ‘@’password(密码) b.登陆: ‘1’user(用户名) ‘@’password(密码) c.聊天: 0)群聊: ‘2’user(用户名) ‘@’str(内容) 1)单聊: ‘5’str1(单聊对象名) ‘@’user(用户名) ‘*’str(内容) 2)在线用户 ‘4’user(用户名) ‘@’str(内容) 3)退出(登录):

电子商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子商务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一、判断题 1、网络商务信息是指通过计算机传输的商务信息,包括文字、数据、表格、图形、影像、声音以及内容能够被人工或计算机察知的符号系统。(√) 2、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 3、电子商务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 二、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1、下列关于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传统商务受到地域的限制,通常其贸易伙伴是固定的,而电子商务充分利用Internet,其贸易伙伴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选择范围很大 B、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将完全取代传统商务 C、客户服务职能采用传统的服务形式,电子商务在这一方面还无能为力 D、客服购买的任何产品都只能通过人工送达 2、电子商务以满足企业、商人和顾客的需要为目的,增加(D),改善服务质量,降低交易费用。 A、交易时间 B、贸易机会 C、市场范围 D、服务传递速度 3、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ABC )的市场交换场所。 A、在线实时B虚拟C、全球性D、网上真实 三、问答题 1、E-Commerce和E-Business的区别在哪里? 答:E-Commerce是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E―Commerce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获得数据以及自动捕获数据等。它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商业方法等。 E-Business是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不仅包括了E-Commerce 面向外部的所有业务流程,还包括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如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上市场调研、战略管理及财务管理等。E-Commerce集中于电子交易,强调企业与外部的交易和合作,而E-Business则把涵盖范围扩大到企业外部。 2、试述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三流分离的各种可能性。 答: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本身是相互独立的。信息流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不断进行的双向交流。物流进行的是一个正向的流程,即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制造商,再通过经销商或配送中心到顾客。而资金流进行的是一个反向的流程,顾客付款时需要通过他的开户银行将货款汇给经销商,经销商再汇给制造商,制造商汇款给原材料供应商。 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形成是商品流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在商品价值形态的转化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完成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的循环。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 1.什么就是信息,什么就是数据?简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什么就是信息循环? 3.简述信息的层次与信息的类型及主要特性。 4.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6.简述信息系统的定义。 7.什么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有什么特点? 第2章 1.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应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3.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什么? 4.什么就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5.什么就是快速原型法? 6.简述在系统分析阶段使用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7.试述本教材为什么选择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为重点讲述内容。 8.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 第3章 1.试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2.试述系统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关键问题。 3.什么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分析?其主要目标与活动内容有哪些?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什么? 4.初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什么?

6.可行性研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考察?简述其内容。 第4章 1.简述需求分析中现行系统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的详细内容、关键问题、主要成果及其描述方法。 2.为什么数据流图要分层? 3.简述分层数据流图的组成与基本符号以及绘制步骤。 4.简述数据词典在需求分析中的作用与编写数据词典的基本要求。 5.什么就是基本加工?描述表达基本加工逻辑功能的结构化工具有那些?特点 就是什么? 6.某银行发放贷款原则如下: (1)对于贷款未超过限额的客户,允许立即贷款; (2)对于贷款已超过限额的客户,若过去还款记录好且本次贷款额在2万元以下,可作出贷款安排,否则拒绝贷款。 请用结构化语言、决策表来描述该原则。 7.依据如下决策表,画出决策树。 信件收费决策表 8.下面就是对银行取款活动的描述: 储户携带存折前去银行,把存折与填好的取款单一并交给银行工作人员检验。工作人员需核对帐目,发现存折有效性问题、取款单填写问题或就是存折、

tcp,ip详解卷1,协议,下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tcp,ip详解卷1,协议,下载 篇一:tcp_ip协议详解 tcp/ip协议详解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 (userdatagramprotocol)协议、icmp (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

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

TCPIP协议大作业--修改版

作业1:OSI/RM、TCP/IP编址和底层网络技术(20分) 1、试将以下功能分别属于OSI/RM的哪一层? A、确定路由 B、流量控制 C、将ASCII转换到EBCDIC D、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 E、定义帧 F、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服务 G、在物理介质上传送bit流 H、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 答: A、确定路由:网络层 B、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传输层 C、将ASCII转换到EBCDIC :表示层 D、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传输层 E、定义帧:数据链路层 F、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服务:应用层 G、在物理介质上传送bit流:物理层 H、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会话层 2、物理地址属于OSI/RM的哪一层?是否需要全球唯一?应在什么范围内唯一?Ethernet 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为什么要求全球唯一? 3、在使用Windows系统的PC机上配置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时,“默认网关”是指路由器(Router)还是网关(Gateway)?理由是什么? 4、完成下面的struct语句,用它来描述Ethernet的帧格式(RFC 894,从“目的地址”开始)。 struct Ethernet_frame { …… unsigned long intCRC; };

作业2:IP 地址规划与路由选择(10分) 根据下图所示网络拓扑进行IP 地址规划。 A E C B E0 S0 E0E0 E0 S0 S1 S0S2 S0 S1E1S1 S2 S1 D 要求: (1)如果IP 地址总空间是10.1.1.0/24,能否根据图中所示网络大小为每个IP 网络分配适当的IP 地址空间?如果可以,应如何编址?如果不行,请说明理由。 (2)IP 地址总空间是10.1.0.0/16,请采用聚合设计,按照图中所示网络大小为每个IP 网络分配适当的IP 地址空间,从而使得每台路由器的路由表项数尽可能最少。写出每个IP 网络的网络地址、掩码和直接广播地址,并写出每台路由器每个网络接口的IP 地址,以及每个有主机的子网中一台主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 (3)请根据(2)中的IP 地址分配方案,按以下格式分别写出路由器A 、B 、C 、D 和E 的路由选择表。 作业3:ARP 、IP 、ICMP 、UDP (45分) 1、 ARP 分组的长度固定吗?为什么?携带ARP 分组的以太网帧的长度是多 少? 2、 路由器A 的一个网络接口的IP 地址为195.23.67.3,掩码是255.255.255.0,以 太网物理地址是0x2345AB4F67CD 。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IP 地址是185.11.78.10的IP 分组,当路由器检查路由表时,它找出该分组应交付给下一跳路由器B ,其IP 地址是195.23.67.9,掩码是255.255.255.0,请写出路由器A 发出的ARP 请求分组和收到的ARP 响应分组的内容,以及封装这两个分组的数据帧的首部字段。假设:195.23.67.9对应的MAC 地址是0x154983AF6CD2,185.11.78.10对应的MAC 地址是0x94EF65A3B2D7。 3、 IP 报文解析帧:00 07 eb c7 9a 20 50 78 4c 6d 0b 41 08 00 45 00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教材 41页)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 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 5题来回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来完成。 此外,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 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一、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基于tcp的modbus详解

开放型MODBUS-TCP规范(中文版)开放型Modbus/TCP规范 修订版1.0,1999年3月29日

目录 目录 (2) 1.该规范的发展概况 (3) 2.概述 (3) 2.1面向连接.3 2.2数据编码4 2.3参考编号的解释 (4) 2.4隐含长度基本原则 (5) 3.一致性等级概述 (5) 3.1类型0 (5) 3.2类型1 (5) 3.3类型2 (6) 3.4机器/厂家/网络的特殊功能 (7) 4.协议结构 (7) 5.一致性等级的协议参考值 (8) 5.1类型0指令详述 (9) 5.1.1读乘法寄存器(FC3) (9) 5.1.2写乘法寄存器(FC16) (9) 5.2类型1指令详述 (10) 5.2.1读线圈(FC1) (10) 5.2.2读离散输入(FC2) (10) 5.2.3读输入寄存器(FC4) (11) 5.2.4写线圈(FC5) (11) 5.2.5写单一寄存器(FC6) (12) 5.2.6读异常状态字(FC7) (12) 5.3类型2指令详述 (13) 5.3.1强制多点线圈(FC15) (13) 5.3.2读一般参考值(FC20) (14) 5.3.3写一般参考值(FC21) (15) 5.3.4掩模写寄存器(FC22) (16) 5.3.5读/写寄存器(FC23) (16) 5.3.6读FIFO队列(FC24) (17) 6.异常代码 (17) 附录 (19) A.客户机和服务器应用指导 (19) A.1客户机设计 (19) A.2服务器设计 (20) A.2.1多线程服务器20 A.2.2单线程服务器 (21) A.3必需的及期望的性能.22 B.非指令数据的编码 (23) B.1指令字中的比特数 (23)

TCP聊天系统大作业

编号22 期末大作业 题目:基于TCP/UDP的聊天室系统 物联网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号0304100222 学生姓名仲其龙 指导教师杨路 二〇一三年五月

摘要 课题是基于TCP/UDP协议编写聊天室系统。聊天室系统主要包括注册、登陆、群聊、单聊、显示在线人员和退出功能。系统主要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和客户显示端。其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基于TCP协议,服务器端向客户显示端发送数据是基于UDP协议。课题是网络协议栈中传输层的应用,在网络成的基础上,在传输层中使用网络套接字,达到数据传送的目的,从而实现聊天室系统功能。 关键词:TCP/UDP;聊天室;网络套接字;数据传送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1 原理 (4) 1.1TCP (4) 1.2UDP (4) 1.3流程图 (5) 2 关键代码 (6) 3 实验结果 (11) 4 小结 (13)

1 原理 1.1 TCP 在面向连接的数据流(SOCK_STREAM )传输过程中,设计基于TCP/IP 协议的程序是传输层使用TCP 协议,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在通信之前要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先建立连接,在数据传输完成后要关闭连接,释放网络资源。 面向连接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工作模型如下: WSAStartup()accept() listen()bind()socket() WSAStartup()socket() connect() 等待客户连接请求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recv()send() 交换数据send()closesocket() closesocket( ) WSAClenaup() WSAClenaup() recv()关闭TCP 连接 面向连接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工作模型 1.2 UDP 无连接的数据报(SOCK_DGRAM )传输服务在传输层使用的协议时UDP 协议。与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过程不同,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要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通信的任何一方可以先发送数据,这样首先发送数据的一方就成为客户端,而接收数据的一方就是服务器端。在数据传输完毕后,只要关闭套接口,释放网络资源,通信过程就结束了。 无连接的数据包传输服务通信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所使用的函数是类似的。 面向无连接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工作模型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