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发展经济学教案文本-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教案文本-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教案文本-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教案文本-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与分类, 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对发展 经济学的产生与演进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本章学习, 使学生对发展经济学有一个 总体认识,并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本课程起到引导作用。

重点 :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与特征、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发展思想的脉络 难点 :经济发展思想的脉络

从学习目的而言,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 一方面要了解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问题,了解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了解世界上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观

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认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求大家一方面要理清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 中要

经常思考经济现实问题,并能把相关理论观点和经济现实结合起来。

当你领会了这些知识, 你或许可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所理解,

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这将会使你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很有意义。 经济发展问

题是现代所有经济问题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 本课程

将要讲解的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实际。 因为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目前效仿的榜样。也可以说,中国的改革 开放之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为发展经济学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大批在政治上取得独立的国家, 这些国家迫切寻求经济上的发展。 实际上, 在二战 前,世界上本来也存在着一些富饶的国家和一些落后的国家, 这些富裕国家和落后国家是在 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早在 14 世纪之前,就有穷国和富国的划分。

15 世纪,当时的的各个主要世界文明中心仍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有的在某方面 领先,有的某方面落后。即便如此,当时处于明代的中国、奥斯曼帝国等也领先于非洲、美 洲和大洋洲地区。 1450 年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之海外扩张,欧洲赶上并开始超 越亚洲社会的发展水平。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 首先从英格兰开始, 西方世界步入了现代经济增长阶段, 到 1900 年,西方世界各国已经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 在工业化的浪潮中, 除了日本,非西方世界国家已经处于落后状态。

是什么原因, 使这些非西方世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处于落后状态, 一直都处于探索 中。但真正关心起落后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是在二战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些原来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成为和 当时的工业国相比较很落后的国家。 尽管这些国家在自然、 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 许多差异, 但一个总体而言, 都处于一个生产落后、 生活水平低、 农业的依赖程度高等现实。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 新独立的国家开始寻找尽快摆脱贫困的发展道路。 在此背景下, 发达国 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 自 20 世纪 40 年代末以来, 各种经 济发展理论相继问世, 从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 ( development economics )。 中国也是在经历了二战和国内解放战争后,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的国家, 社会经 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 用我们的话说叫一穷二白。 经过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二十多年的

并能从学习中体会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从这一点说, 我们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 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 也许能对你的家乡的发 但会不时的联系中国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但总体而言,我们也是发展中国家, 也面临着经济发展问题。

本章我们分三节来讲授。

第一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经济发展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的研究对象

按照教学的惯例,首先我们要把学习课程的的研究对象搞清楚。

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 经济体制和可行性对策的比较, 探索发展中国

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简言之,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 发展的问题。

要理解这一表述,我们可能先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一个定义。 也就是我们要搞清楚我们

所研究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国家,或者说,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定义

全世界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也称为工业化国家,

也就是这些国家已经实现工业化过程, 当前公认的发达国

家有20多个①。

发展中国家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的。 在有关经济发展的文献中,存在着一些意思相近 或相同的名词,如“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第三世界”。这些名词有时相互通用, 但有时其意义又有差别。

“欠发达国家”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 LDC ,包含比较的意思,即有些国家是 比较发达的,有些国家是比较不发达的, 而且隐含着这些国家有潜在的、 目前尚未开发的能 力。

“第三世界” (the third world ),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1952年,法国人

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在一篇题为

“三个世界,一个星球” 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 “第 三世界”这个名称。著名发展经济学家 M ?P ?托达罗在他的《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一书

中这样解释:“联合国143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会员国通常集体地将自己称为第三世界, 它们这样做基本上是为把它们自己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世界)区分开。第三世界这个名称的准确由来虽不清楚,

普遍接受和使用,在它们与经济上的富裕国家就贸易、援助、 粮食供给

不断减少等紧迫的国际问题进行谈判时尤其如此。

的。中国是不是第三世界? 1974年,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卡翁达时,也曾提出划分三个世

界的观点,他将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划分为第一世界,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 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参见毕世杰主编:《发展经济学》,P9。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含有正在发展的意思,它与"发达国家”

(第一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

但它已被经济贫穷国家自己

能源、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世界 如果你留意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报纸, “第三世界”这个概念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

(developed cou ntries )相对应。这一术语既体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特点,也表明了正在

发展和追赶的特点,而且不含有贬低的意思,因此得到了所有贫穷国家的接受,成为使用最

普遍的术语。

此外,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赤道以北的北温带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处于南半

球,所以有的文献中也把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国家,而把发达国家称为北方国家。

不论是“欠发达国家”、“第三世界”,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称谓都反映和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发展中国家是从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演变而来的,并都处于经济上的不

发达状况,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因此,可以这样下定义:

发展中国家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并谋求经济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分布在亚洲(日本除外)、非洲(南非除外)、拉丁美

洲、太平洋地区岛屿(大羊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南欧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据统计,截至2003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150个左右,其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

的四分之三。发展中国家的出现和兴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和格局,同时也改变了

世界经济的面貌,如今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发展经济学就是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在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二)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以便从质量上考察不同组别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和差异,这对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有关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面对多样化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这又是件

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作。

目前,对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大致有两种:

一是为了统计和实证分析的需要,建立起单一或几项全面衡量标准的分类体系,如按人口分为大国或小国;按地理位置分为内陆国或沿海国;

二是一些研究机构或学者针对某项研究目的而做的分类,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的分类。

其中,世界银行所作的“世界发展指标”(WD)分类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在该体系中,对发展中国家按三个不同标准进行了分类。

1、按人均GN吩类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为两类: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又分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和下中

等收入国家)。在《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2002年人口在30000以上国家的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按2002年人均GNP寸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收入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例如,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按人均GNP都被划为高收入组别,但它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一般把它们称为高收入的发展

中国家。

2、按地理位置分类

按地理分类,不是按大洲分类,而是根据地理的经济关系分类。

根据《2004 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中国家可分为六个部分:

(1)东亚和太平洋。包括中国和泰国在内的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太平洋东部沿岸的所有低、中收入国

家。

(2)欧洲和中亚。包括塞浦路斯、希腊、匈牙利、马耳他、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八个欧洲国家,以及中亚国家和阿富汗。

(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4)中东和北非。(5)南亚。包括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6)撒哈拉以南非洲。指除南非以外的所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

3、特殊项目分类

所谓特殊的分类,是不能按上述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划分,但在经济发展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分类。

主要包括三个组别:

(1)石油出口国。指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额占商品出口30%以上的国家。

(2)严重负债的国家。指19 个已陷入严重外债清偿困难的国家。

(3)未报告的非会员国。主要是指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在国土、人口、自然资源、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总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基本相似的,经济上都有着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烙印,特别是经济不发达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境遇。

它们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

1、收入水平低,贫富差距大第一,贫穷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世界银行《2004 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2002 年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30 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1170 美元,而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则为26490 美元。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而高收入国家中除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外,都属于发达国家。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分别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61.6 倍和22.6 倍。其中最富裕的瑞士的人均GNP

(37930 美元)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卢旺达(80美元)的474 倍。第二,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低。1985-1994 年,发达国家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 中等收入国家为1.4%, 低收入国家为3.4%. 但低收入国家如果扣除了中国和印度, 年增长率只有1.1%。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为0.7%。

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这一时期以每年月日 1.2%的速度拉

大。

第三,贫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由于财产、土地集中在省数特权阶层手中,加上税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贫富差距相对于发达国家更大。据统计,发展中国家人口中20%高收入人的收入,往往是40%低收入人的

5~10 倍。

第四,低下的收入水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低生活水平,这不仅表现在数量,而且表现在质量上,诸如住房短缺、健康不良、教育落后、婴儿死亡率高、预期寿命和工作年限短等。托达罗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对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状况作了归纳:人均收入水平低下而且在许多国家中增长缓慢;大多数人处于绝对贫困的境地(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约有12.5 亿人);人口的健康欠佳,营养不良,婴儿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10 倍;识字率低,辍学率高,教育设施和课程设置不完善。

2、生产率水平低

劳动生产率低下是发展中国家的又一特征。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

第一、投入要素(如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补充和配合。提高储蓄水平可以扩大物质资本的积累,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开发,但是储蓄水平不易提高,物质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匮乏,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二,管理技能的改进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而发展中国家缺少合格的管理人才。

第三,生产率的提高还有赖于各种体制的改革,诸如土地改革、税收改革、信贷改革等,但是在发

展中国家,这种改革效果并不显著。

第四,劳动者是否有自我完善以及创新的愿望和能力,与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密切关系。

第五,人们从事劳动或工作时所表现出的效率,会受身心健康状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低下的生活水平使人们身体和精神不能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3、人口增长快,赡养负担重

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3 以上。世界银行《2004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显示,2002 年全世界总人口为61.985 亿,低收入国家的人数是24.946 亿,中等收入国家27.378 亿,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只有9.662 亿。人口过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伴随着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的是赡养负担的加重。一般来说,15 岁以下和65 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的对象,他们在社会中属于非生产性成员,生活上要由劳动力(15~64 岁)来抚养,成为经济上的“赡养负担” 。2002 年发展中国家15 岁以下儿童的数目占其总人口的比重为3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则不到20%。因此,把儿童和老人加起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比发达国家重得多,前者约为40%,后者约为30%。

人口增长快和赡养负担重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失业问题严重,城市过分拥挤,生态环境恶化,文盲率高等,妨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深了它们的停滞和贫困。

4、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二元经济结构,即规模较小的先进工业部门和规模巨大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先进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而落后的农业部门这二者都较低。

因此,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别较大,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与之相比,发达国家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和工业都实现了现代化,这两上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差别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要小得多。

当然,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的先进也是相对于本国农业而言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较落后的。

5、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且品种单一

由于制造业不发达,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初期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创汇,但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是因为初级产品的收入弹性小于制成品的收入弹性,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1950 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额中的占比重为33%,2002 年下降为25%。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依附地位

在当代国际事务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发展中国家往往依附于发达国家,并受其支配。这不仅表现在发达国家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发

达国家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实施援助和资本投资等权力。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最普遍的特征

由于长期受殖民掠夺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以及独立后政府干预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价格制度先天残缺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国内经济各部门之间联系微弱,对外则严重依赖。市场运行不灵且受到严重扭曲,无法发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功能。

以上特征在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存在的,越是收入水平低的国家,这些特征就越明显。诚然,在过去几十的中,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进步是不平衡的。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进步最快,亚洲“四小龙”基本已进入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其他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发展也相当迅速。然而,其他如南亚、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南非除外)的经济发展则较慢,其中有些国家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贫困状况不仅没有减缓,反而进一步恶化了。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简单来说,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它研究一国经济如何从不发达形态演进到发达形态;研究这个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案第四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四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及其确定的依据,并了解“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加深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全面把握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 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3、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的由来 “经济发展战略”一词的出现,并把它引入经济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出现在西方的“发展经济学”中。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以美国的罗斯托、刘易斯等为代表,他们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经济发展阶段论”、“全面大推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开放战略”、“稳定和优先发展农业的‘绿色革命’战略”等。 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作中。1981年初,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最早提出。到了1982年12月,党的十二大吸收了近2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到本世纪末的经济发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 1、什么是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借用军事科学中的“军事战略”而言的。在军事科学里,“战略”是相对于战术而言的。毛泽东说过:军事战争的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同样经济发展战略也是研究经济发展全局的。概括地说: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道路和方法。2、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等。其中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有的主张四个方面,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有的认为有三个方面,即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也有甚至主张九个方面。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发展经济学教案

课题: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原理; 教学目的:让学员初步了解发展经济学及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 重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发展的协调 难点: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发展的协调 教学过程: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法制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 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抓边,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等的变化; 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注重效益性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二、发展经济学的任务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最切合实际地分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发展的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发展的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的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

的过度,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首先,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 其次,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第三,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总之,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必须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探索实现经济发展的道路、途径和方式,参与选择和制定发展战略。这也是法制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概括地说,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 发展经济学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科学,应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有一个概括的考察和分析。因此,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首先概述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性质、结构和特点,经济发展的含义和衡量等等。 整个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关系为: 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肌体特征——成长因素——制度因素——结构状态——空间状态——系统开放——动态调控 二、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首先,发展经济学与西方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不同的是,西方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时点上或者一个横截面上经济运行的状况,它侧重于一个短期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流量问题,因此所用的是静态的分析方法。而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短期经济运行量上的平衡和经济运行结构的均衡和优化,因为从长期来看,一个动态经济系统运行状态的平衡和结构的均衡,实际

发展经济学试题2000—教学内容

发展经济学试题2000—2008

兰州大学200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2、中性技术进步; 3、外贸乘数原理; 4、平衡增长战略; 5、高级进口与出口替代战略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政策意义; 2、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从“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角度,说明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从分析“市场失败”入手,指出发展中国家加强政府经济计划与干预的必要性; 5、分析发展中国家农业相对重要性下降的原因; 6、说明促成发展中国家进行调整、改革的国际环境因素。 三、论述 1、在论述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也成为南北关系中一个新焦点的基础上,阐明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意义; 2、在指出“两缺口分析”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论述“两缺口分析”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以及它的缺陷。

兰州大学200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解释 1、自然资本 2、城市化 3、适用技术 4、人口陷井 二、简答 1、结合我国实际,说明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2、试分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区别以及他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简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4、怎样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5、试分析当代经济发展中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论述 1、结合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说明我国的西部地区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 2、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经济起步。西部地区应怎能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主要传统观点及缺陷;认识新增长理论对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经;技术知识与属性知识、知识差距与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解决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执行的政策;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国家创新体系。 》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和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豌仕丫狠过谬蛤男痒搭张誉堂蝗酉花越嗽搏栗脚窟和叁墒譬舔仿朽瓮梆午巳初伏龄牡谜岸投渭纤猿茎纯推均酉绍诛裤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40090 课程中文名称:发展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经济学 开课学期: 6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上机8小时) 总学分: 3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讲述发展中国家资本如何积累,人力资源如何开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如何进行,人口在部门之间如何流动,发展的优先次序如何选择等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掌握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具有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并能够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掌握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经济增长模式,并掌握四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优缺点,通过经济增长理论的学习,能够分析我国适合的经济增长模式。 2、了解资本匮乏阻碍经济发展的几种理论以及促进资本形成的几种理论,并能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3、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闲置的状况和原因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 4、掌握三种人口流动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方式以及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对策建议。 5、了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农业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并能联系我国实际指出我国工业化和农业进步的方式和途径。 6、掌握经济发展中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并能联系我国实际思考梯度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等相关问题。 7、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能够联系我国实际思考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学兴起和演变的过程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6学时) 四种经济增长模式;哈罗德-多马模式、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和新增长理论基本含义及优缺点。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经济增长限度理论的内容。上机内容: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 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 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 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 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 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 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 末至 1960s 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 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 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 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 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斗转星移,这学期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课程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问题,更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开始。这门课是我们进入了经济学世界钥匙,带领我们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所谓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这样一个很热问题:为什么在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增加?学完了这门课程,我已经可以运用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解释这一问题了。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如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古往今来的人口迁移,均是如此.当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规模巨大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更是如此.因此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其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和农业的低收入.由于国家重视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引起了各项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足和生活条件的恶化.这是农民外迁的直接原因;农业的高失业率.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大,农业的就业容量增长潜力有限.在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农业失业率过高的压力,形成农村贫困,农民纷纷外迁,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外迁的重要原因;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平,也是引起农民大量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营的分散,不利于提高收益,使原本很低的农业收入更难提高;而生产资料的分配不 公平,在一部分人可以发财的同时,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 得不外迁.当然上述原因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 起初学习这门课让我对发展经济学的体系感觉不是那么深刻,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与自学,我对于该学科整体的体系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总体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到了书中的理论更应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中,并尽量用我们说学到的经济理论解释它、分析它,这样这门课程才能发挥到它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学习这门课的日子像溪水一样匆匆流过了,老师所讲的知识面涉及的很广,而且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希望这门课以后可以涉及更多的有关中国经济中的问题,让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了解中国的经济、世界的经济。在教学手段上,传统

发展经济学第1—2章思考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B.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C.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D.以上都不对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投人得越多,其产出的边际产品会()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一定 3.传统的主要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发展概念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 D )。 A.可持续的发展 B.注重社会公平的发展 C.依赖政府计划的发展 D.经济增长 4.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绝对的贫困是一种不能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状态 B.可持续发展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C.每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与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是一一对应的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二战后取得民族独立的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广大国家,被称为( acd )。 A.发展中国家 B、南方国家 C.第三世界国家 D、欠发达国家 E.传统国家 2.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主要指( ac )。 A.人均收人水平低 B.类似于富裕国家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贫因 C.贫富收入差距比发达国家中的差距更大 D.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低 E.通过追随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可以解决的贫困 3.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除公开的失业外,必须加上( bd )。 A.临时的失业 B.隐蔽的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 就业不足 E.结构性失业 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主要有下列几种理解( ABBDE )。 A.经济发展主要是经济增长问题 B.经济发展不仅是增长的问题,也是缩小经济中的不平等状况、消灭绝对贫因的过程 C、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外,还必须伴随思想观念、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 D.经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E.经济发展是一种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发展 三、名词解释 1、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2、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建立了相应的人类发展指数。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它包括人们的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 四、简答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异同是什么? 经济增长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国居民的经济福利增长。 经济发展是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除了经济增长外,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乃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先决条件。 虽然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一切经济增长都必然能带来经济发展。 五、论述题 1.怎样衡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在发展经济学中,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你认为这种衡量标准上的变化有何意义 参见p8——14 《发展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 D )。 A.罗伊?哈罗德 B—阿瑟‘刘易斯 c索洛 D.w.w.罗斯托 2.在经济起飞阶段,一个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是净投资必须达到国民收入的( C )。 A.15% B.5% C.10% D.20% 3.为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援助发展中国家提供依据的理论是( D )。 A.国际依附理论 B.新经济增长理论 c.结构转换理论 D.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4.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B )。 A.发展模式经验研究认为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B.国际依附理论认为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c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认为第一世界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掠夺活动是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14 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 执笔者:吕家麟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 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它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考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概括经济发展的经验,找出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力图将国外已经建立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熟知主要发展经济学说,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成果,并能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剖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为报效国家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发展经济学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相关的政治、文化、法律和数学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前提。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的课程是相关的专业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授课讨论习题小计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2 2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 3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4 4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 √ 4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3 3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4 4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3 √ 3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3 3 第十章农村发展 4 4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 教案 (三年制高职) 教师:杜俊创 班级:16经济管理高职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 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 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价格形成的条件、过程、变动及其对经济的调节,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学系《中国经济问题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国经济问题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问题专题课程代码:ZB101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2 学时:36(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12) 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农村经济问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现状、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规律和特征; 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难点和热点问题; 3.能用所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中国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宏观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释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采取小论文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国经济问题专题》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4 2 第二章收入分配 6 2 第三章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4 2 第四章农村经济问题 6 2 第五章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4 4 合计24 12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

CH.1 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什么是发展经济学——有一种说法是,将西经中的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即发展经济学。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是因为,发展经济学涉及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问题,就好象宏观、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范围那样广泛。 但没有道理的地方是——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讲 西方经济学是纯粹的理论研究,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大多数情况下是严格的,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例如,产权明晰;市场竞争充分,特别是信息对称等均在其假设之中;法制健全;没有市场失败的情况。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讲 有健全的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有完善的金融市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达,金融工具丰富等等,税收体系建立起来并且比较完善,从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灵活运用。显然,发展经济学不可能照搬西方经济学,更多想经济实践中的问题倾斜。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果说有一些共识,则主要包括,她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功经验等。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几乎在所有经济领域都有数不清的问题:市场经济不发达;人口多、失业问题严重、没有见过充分就业;工业不发达、农业落后、教育科技落后……,涉及的范围可以和经济学媲美,但绝不能套用或照搬。 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发展中国家——下面会说明——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落后、贫穷的国家。用什么标准去划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些也属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3)通常说,发展经济学是以落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我以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经济发展状况是以哪些指标衡量(这是需要大量研究的复杂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指标上的差距。 其二,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落后,基本原因是什么?(有了指标才可以比较) 其三,发展中国家如何从落后变为先进,从低收入变为高收入。其中的经验是什么、又有哪些教训;能否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此即理论、模型(纯粹数学形式)。 简言之,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从贫穷落后变为富裕先进的国家,试图找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均为相对概念,但有贬义,不用。) 用发展程度区分——这是一对概念,Developing Countries(顾名思义,“正在发展之中”)有时又叫Less developed countries,与此对应,Developed Countries(发达国家;或者叫“已经发展过了”)。 [也有第一、二、三世界之分(20世纪80年代):指欧美日本等为第一世界;东欧、苏联为第二世界;亚非拉、中国等亚洲国家为第三世界] 在学术研究理论文献中,最常用的缩写是LDC与DC,即欠发达与发达国家。 我们约定:从此我们使用“发展中国家”。 无论是哪一个概念,在理论界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不过是相对而言。但是,收入水平,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永远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更为常见的是,按人均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per capita)现在则按人均GNI (gross national income)分类。 GNI包括GDP,加上来自国外来源的初级收入净额。人均则用GNI除以年中人口总数。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邵玉东 (一)使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是《政治经济学》陈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三版) (二)教学参考书 1、郭吴新:《90年代的美国经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年。 3、周茂荣:《解读新经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张幼文:《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6、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7、张熏华:《〈资本论〉的脉络》,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8、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当案例教学,同时将开展2—3次课堂讨论活动。 (四)教学手段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期中测验成绩三部分加权平均算出,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测验成绩占10%。平时成绩根据作业(课程论文)成绩、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考勤记录等综合给出。 (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的规 律; 2、能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的一般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七)其它要求: 1、按时完成课后练习(共三次)。 2、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完成课程论文一篇,学期末交任课教师。 3、阅读教师指定参考书籍或其他经济学类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4、欢迎并鼓励同学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Email:sddzan@https://www.sodocs.net/doc/fb18641460.html, 导论 教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学习经济学的要求。

2020年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张培刚分析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Development Economics 课程编号:7 学时:48 学分: 适用对象: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发展经济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所关注的是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从学科性质上讲,发展经济学正发展成为一个真正进入跨学科交叉领域,成为处理发展中国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 科学范式。通过该学科的系统学习,以期回答发展经济学的两大基本问题:其一,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贫穷,其落后的根源和障碍是什么其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赶上富裕发达国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从落后形态过渡到现代化形 态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为此应该采取的战略与政策。它主要涉及一些长期经济问题,如经济行为方式的转变,投入要素的开发与积累,以及经济结构的转换与调整。 依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结合当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的一些重大的 带有“热点性”的经济社会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辩明理论是非,从而正确认识与理解当今发展中国家现状,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思潮和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正确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 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判断力和思维决策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经济发展概览 1.基本内容: 发展经济学简介。发展中国家的概念。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前沿。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上。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理解广义与狭义的发展经济学的含义;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理解发展目标的含义、经济发展的实质;掌握发展水平的度量方法;了解发展经济学的 发展简史和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发展目标的含义、经济发展的实质以及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4、教学建议: 在讲授时采用案例讲解的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诱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章内容。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模式 1、基本内容: 1、了解并理解几种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2、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定义和特征; 3、理解和掌握经济成长阶段论和经济起飞理论; 4、理解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论; 5、理解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发动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 经济增长虽不是发展的全部,但毕竟是发展的核心内容。关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对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增长的几种模型,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增长过程的代表性经验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经济起飞理论 4、教学建议: 在讲授时采用案例讲解的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诱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章内容。 第三章公平与发展 1、基本内容: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国贫富差距巨大,短期不会大幅度减少。 发展中国家定义: ①车维汉:原先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②易斯: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 ③世界银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划分标准逐年变动 ④谭崇台: [1]低下生活水平 [2]低下生产率 [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比 [4]较严重劳动力不得其用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6]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研究对象: ①广义: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及一般规律 ②狭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学科发展意义: ①在需求 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诉求 ③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④出于对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 ⑤不发达的永久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并不是改善大众生活水平的充分条件 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描述国家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定义: ①熊皮特:对现存劳力、土地、资本服务实现新的组合创新 ②古雷特:生存、自尊、自由 ③阿码蒂亚·森:基本需求改善,扩大人利和能力 发展必要条件:生产要素组合变化 发展目标: ①经济增长和收入得到理性的公平分配 ②经济结构的改变 发展道路:初级产品→发展初期→制造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 库滋涅茨共同发展模式:农业→制造业→服务业

罗斯托增长阶段论: 传统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工业化过程)→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 费雪-克拉克的部门学说: ①进入工业社会是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 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 工业化与增长: ①卡尔多增长规律:资源转至工业活动时,增长加快且生活水平提高 ②农业部门的需求决定早期的工业增长速度 ③出口和规模经济推动后期的工业增长速度 产出结构的多样化:人均收入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后,产业机构再次出现专业化硬着陆:经济急剧衰退 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标准后增长急剧放缓 中国目前的危机:需+外需的不足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复习要点(参考版) 第一章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生产率水平低 2、人均收入低 3、人口负担严重4 、高水平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的严重依赖 6、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二元结构 四、千年发展目标 1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2普及初等教育3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4降低儿童死亡率5改善母亲健康6 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8 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三、发展经济学的流派 (一)结构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罗森斯坦一罗丹、纳克斯、普列维什、辛格、缪尔达尔。活跃在50年代和60年代。 2.基本观点: ①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是只适合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不适合商品经济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下的发展中国家。 ②理由: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是一个自动均衡的体系,是具有刚性的不均衡结构 3.结构主义的基本模型 ①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建立在需求互补性概念基础上的平衡增长模型,考查了发展中国家内部结构缺陷。 ②中心—外围理论(普拉维什):考查外部结构缺陷对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负面影响 (二)新古典学派 1.代表人物:鲍尔、瓦伊纳、哈伯勒、舒尔茨、迈因特、乔根森、巴拉萨、纽金特等 2.基本观点: ①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就象自然界没有飞跃一样,社会经济界也没有飞跃;②劳动与资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③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④国际自由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三)激进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阿明、弗兰克、伊曼纽尔(A. Emmanuel)等; 2.基本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是状态是由不公正的世界秩序造成的 第三章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 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