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总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总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总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总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总体设计

1、总目标

《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面向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职业能力定位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不同物流运输方式的基本作业流程与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物流运输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及作业方案,并能基于成本与绩效修改优化作业方案,并能组织实施。

2、具体目标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具体目标为:

(1)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运输及运输系统的基础知识

2)掌握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方式的特点;

3)掌握不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组织流程;

4)掌握掌握不同货运方式的运费构成和计算方法;;

5)了解货物运输风险类型,熟悉货物投保的程序。

6)了解货物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运输合同的内容、订立与修改程序

(2)职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描述出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缺点。

2)能够根据已知的运输作业流程组织运输作业的实施;具备对作业流程相近企业的运输作业组织并实施的能力;

3)熟悉运输费用的基本构成和计算方法,会计算货物运输费用。

4)熟悉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主要运输单证的缮制方法及运输合同的内容;

5)能够根据不同运输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运输方式,制定运输方案;

6)会签订运输合同,办理货运保险。。

(3)社会能力目标

1)在锻炼熟悉运输作业流程各环节作业方法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于基本工作熟练程度的训练,培养学生面对单调、繁杂的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

2)鼓励学生主动接受新事物,自觉学习新知识,培养其自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跟得上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3)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货物运输组织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择业和就业观。

3、内容标准

课程设计上以不同的运输方式为对象,设计教学情境;以不同运输方式的要求为基准,安排工作任务;内容主要包含物流运输基础知识、铁路货物运输管理、公路货物运输管理、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航空货物运输管理、国际多式联运、货运合同与保险等7大学习情境30个学习任务,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模拟、现场教学。其中以铁路货物运输管理、公路货物运输管理、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航空货物运输管理的工作过程为重点学习情境。在课堂和现场,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分析、参观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将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以保证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4

(二)学习目标教学情境设计:情境一---物流运输基础知识——

《报关实务》课程标准

报关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功能课程关系 《报关实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建立报关意识,形成报关职业能力的核心理论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报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在实践中能够办理各项通关资格注册和备案手续;识别海关工作流程;熟练进行通关作业及报关相关活动的前期、后续管理工作;填制各类报关单证;掌握不同贸易方式下海关业务的办理。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使学生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能够通过相关资格认证考试。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上的基础上开设,对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较高。 (二)设计思路 关键词:设置依据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标准设计思路程度说明学时和学分 报关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对外贸易、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进出口业务的不断增加,报关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为此我们以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形成为导向,将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在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硬件的支持下来完善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课堂上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会操作技能,养成职业观念和实践工作能力。课程教学过程重视工作流程学习、注重讲、练、做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实践技能考核。 本课程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经验累计为依据确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报关人员完成报关工作任务必须经历的工作流程而设置。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够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形成模块。工作任务是企业已经办理完成,经过保密处理的真实单据和空白单据所组成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36582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108009000193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所以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目优势劣势 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师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家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 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批准人:课程代码:所属学院:制定人:制定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学时:先修课: 授课对象:后续课: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5.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四、考核方案设计 五、教材、资料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

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制定人一般为课程负责人。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报关实务》课程标准

《报关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605407 课程名称报关实务 课程类别 B 类(理论加实践)开设学期第4 学期 参考学时90 理论学时46 实践学时44 课程学分 5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报检实务》《商品归类基础》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报关实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也是考试课。 学习《报关实务》是加速通关速度、保证商品质量,使对外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 必要保证,也是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课程任务 结合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及报关员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本课程教 学,使学生了解海关通关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机构、办 理程序和方法等知识;掌握报关企业、报关员、海关基本知识及国家外贸管制的基本内容;熟练计算进出口过程当中关税、国内环节税及各种费用;掌握一般进出口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等的报关流程;填制进出口报关单等。通 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增强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报关员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构建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突出报关业务实践能力的培 养。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按照报关岗典型工作任务构 建授课内容,强调理论讲授与实训操作并举,不断加强业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包含八大教学项目,即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并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任 务分解,确定该项目的典型任务及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完成通过项目实施来进行。每个学习任务结束后,再通过大量的综合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 结合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关岗位要求持证上岗,只有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报关工作。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了报关员资格考试内容,在知识

课程整体设计说明

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光临XX职业技术学院《电视摄像》精品课程。我是课程负责人田建国,从1996年开始担任本课程的教学,经过我们教学团队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该课程日臻成熟和完善。 下面我将从课程背景、课程开发、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方法手段、实践条件、实训场景、教师队伍、教材建设、课程考核十个方面向您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电视摄像》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成立于1996年,2002年被XX省教育厅遴选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XX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X专业。《电视摄像》课程的建设伴随着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课程整合、模块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三个阶段,06年被学院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08年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并实施行动引导型教学法。 本着“先行后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课程开发原则,参考“电视摄像师”职业资格的标准,从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着手,把课程分解成十项“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训项目,创设学习情境,在明确对象、工具、方法、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按小组完成工作任务。 2008年4月,我们成立了《电视摄像》课程开发小组,由专业教师田建国、X万军、梁仓、左飞飞、XX电视台副台长王少林、纪录片创作室主任孙彬、《精英360》制片人李鹰组成了工作小组。并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开发的流程(绕嘴)。 课程组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毕业生返校交流会等形式,收集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同时专业教师还深入XX电视台、中视天和文化传播XX等行业一线顶岗实践,与企业专家一起对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从分工来看,电视节目制作行业主要的工作岗位有:电视编导、电视编辑、电视摄像。从市场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影视行业要求工作人员要一专多能,同时能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江卫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江卫华编制时间:2017年3月1日 教研室主任:陈礼兴初审时间:2017年3月1日 系(部)主任:王峻审核时间:2017年3月1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货运代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货运安排合理化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物流管理实务、物流法律与惯例、报关实务、外贸单证缮制等多门课程知识及能力的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物流管理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后续课程《商品学》、《运输组织与管理》等。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专业中处于中心地位,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货运代理实务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性,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国际货物运输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如报关、报检、运输保险、海关、金融、世界贸易组织等多方位信息。本课程与其他诸多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经济地理、海关通关实务等联系紧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国际货运代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构建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突出国际货运代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模式,根据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内容来设计完成学习所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课内实训学时为0学时。理论学时占100%,实训学时占0%。 (六)课时安排说明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营销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代码: 负责人:张慧 修订人: 批准人: 版次: 时间: 课程性质 学分:4 学时:76 授课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一年级学生 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商品学》、《营销法规》 后续课:《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谈判》、《国际贸易》、《广告理论及实务》、《市场调查及预测》、《销售管理》等 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以情境化、项目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将本课程专业知识系统地融于实践全过

程。教学内容按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学习情境,结合社会、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项目,把上述学习情境中的一个个项目转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及协作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对经营行为的进行基础判断分析,提出符合现代营销理念的意见建议; (2)能够运用市场营销行业环境分析理论,企业环境分析理论知识进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3)能从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工作 (4)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策略及策略组合等理论知识进行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综合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营销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企业的经营理念 (2)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营销战略的有关理论及市场信息的有关知识 (3)掌握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的有关知识;(4)掌握营销组合策略知识 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对营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增强信息收集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完成课外阅读、资料查找和分析任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3)通过完成整体项目作业增强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通过完成整体项目作业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设计: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整体设计大学论文

《医学影像设备学》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学 所属系部:医学卫生系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2017.02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设备学 课程代码:学分:8 学时:136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授课对象:医疗仪器维修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放射医学设备学》《医用超声设备学》《医学信息存储与传输设备学》等 二、课程目标设计 1 总体目标: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医疗仪器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医疗仪器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历史,原理和应用,不同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使用维护常见故障的排除与处理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习见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对各种医学影像设备原理的了解和临床使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安装养护维修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2 能力目标: 本课程“教、学”并重,力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识别各种医学影像设备部件的基础,准确理解设备运行原理的能力,学会医学影像设备常见故障分析故障排除设备安装等基本技能。为课程知识和技能向职业能力的迅速转化奠定基础。能继续提高业务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医疗仪器维修和应用专门人才的目标。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DOC)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 课程编码:406117 参考学时: 50学时,其中:实践课学时:20学时 课程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 编制人员:王磬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国际结算》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报关实务》、《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应职应岗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承载着学生对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课程的作用: 1.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学会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掌握从事外汇结算业务所必备的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业务识,使其金融业务知识结构更为完备。 2.课程对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对职业的热爱和激情;培养职业习惯,提升就业素质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国际结算》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同时由于国际结算是在两个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互相委托和办理的外汇业务,一切单据和凭证都要使用英文,教材和讲课中必须插入大量英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本课程还专门对国际贸易结算的工具、手段等进行研究,是一门具有涉外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通过原理与案例的结合,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流程和结算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 (二)课程设计思路: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结算工作活动为载体,将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操作实

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方案

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社交礼仪学时:36 授课对象:全院高职生学分:2 前导课程:中国语文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 二、课程定位 社交礼仪课程是一门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理论,具备社交礼仪的理念,并认识社交礼仪活动的规律,了解社交礼仪活动的程序;懂得一般社交礼仪行为的规范,具备社交礼仪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提升个人素质,树立良好个人形象,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①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理论,学会实际操练一般社交礼仪行为规范。 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习俗知识,具备实践社交礼仪活动的能力。 2.知识目标 ①掌握礼仪的基本理论、原则,了解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礼仪规范。 ②搞好礼仪中的个人礼仪,包括着装的搭配、言谈和举止。 ③了解求职礼仪的五要素:介绍、称呼、握手、名片和日常交谈的要点。 ④掌握学校礼仪、出行礼仪的程序、规范、作用、特点,以及各种应酬的礼仪。 ⑤了解聚会的形式、原则,熟悉聚会前的准备工作,并能掌握中西餐的各种礼仪,会跳规范的交谊舞。 3.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高雅的气质。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本课程主要采用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为主.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灵活采用现场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 1. 讲授、案例分析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是学生通过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瑕疵案例的剖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哪些礼仪是必须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从而让学生做一个文明使者。 2.现场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现场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是老师边讲授新课边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演示进行分析,以及集体讨论、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其实际模拟训练的一种方法。比如站姿、坐姿、走姿等肢体的动作,教师通过学生动作的模拟,对其动作、要求进一步的指导纠正,让学生从实际训练中快速掌握各个动作的要领。 (四)进度表设计

飞机总体设计课程设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机总体设计报告——150座级客机概念设计 011110XXX XXX

设计要求 一、有效载荷 –二级布置,150座 –每人加行李总重,225 lbs 二、飞行性能指标 –巡航速度:M 0.78 –飞行高度:35000英尺 –航程:2800(nm) –备用油规则:5%任务飞行用油+ 1,500英尺待机30分钟用油+ 200海里备降用油。 –起飞场长:小于2100(m) –着陆场长:小于1650(m) –进场速度:小于250 (km/h)

飞机总体布局 一、尾翼的数目及其与机翼、机身的相对位置 (一)平尾前、后位置与数目的三种形式 1.正常式(Conventional) 优点:技术成熟,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丰富,设计容易成功。 缺点:机翼的下洗对尾翼的干扰往往不利,布置不当配平阻力比较大 采用情况:现代民航客机均采用此布局,大部分飞机采用的位移布局形式2.鸭式(Canard) 优点:1.全机升力系数较大;2.L/D可能较大;3.不易失速 缺点:1.为保证飞机纵向稳定性,前翼迎角一般大于机翼迎角; 2.前翼应先失速,否则飞机有可能无法控制 采用情况:轻型亚音速飞机及军机采用 3.无尾式( Tailless ) 优点:1.结构重量较轻:无水平尾翼的重量。 2.气动阻力较小——由于采用大后掠的三角翼,超音速的阻力更小 缺点:1. 具有稳定性的无尾飞机进行配平时,襟副翼的升力方向向下,引起升力损失 2. 起飞着陆性能不容易保证 采用情况:少量军机采用 综上所述,采用正常式尾翼布局 (二)水平尾翼高低位置选择 (a) 上平尾(b) 中平尾(c) 下平尾(d) 高置平尾(e) “T”平尾 选择平尾高低位置的原则 1.避开机翼尾涡的不利干扰:将平尾布置在机翼翼弦平面上下不超过5%平均气动力弦长的位置,有可能满足大迎角时纵向稳定性的要求。 2.避开发动机尾喷流的不利干扰 综合考虑后,选择上平尾 (三)垂尾的位置和数目 位置 -机身尾部 -机翼上部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也是国际货运代理员资格从业考试的参考资料。该课程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报检与报关实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同修课程有《国际商法》、《航运函电》、《国际船舶代理实务》,因为开在第五学期,后续是顶岗实习。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各项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形成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技能新模式。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一般货代企业普通货物海运的作业全过程,详细了解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实施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海运货物的流转过程,并能准确完成每一环的操作。同时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为其将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准确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经营范围;掌握国际货物运输过程的实务流程;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中各类信息、单据在公司内外流转的各种程序;能熟练登陆主要专业网站、自主查询各类服务的现行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能根据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制定客户订单;能正确接受货主、承运人等客户的咨询;能准确制作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能熟练代办租船订舱、保险等业务,并能协调处理货运货损事故等。 (2)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对象;明确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内部岗位的职责分工;了解海运、陆运、空运及多式联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实务运作;熟悉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的制

报关报检实务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定位 《报关与报检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过程中进出口货物海关的通关流程,掌握不同贸易方式下海关业务的办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报关及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国家对外贸易的各种法律、法规及管制制度;能准确无误的填制各类报关单证,熟练进行通关作业及报关相关活动的前期、后续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报关知识去开展工作,为从事国际贸易、报关、报检等工作和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学中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结合本课程及本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学习程度及特点,并围绕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目标岗位群对报关知识的实际需要,坚持“必须,够用”、按学生可接受程度来教学的基本理念。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构建以对外贸易、关税和商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海关法为指导,结合集团公司及外经贸行业相应岗位所必需的对外贸易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通关实务和商检实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业务技能标准构建其能力标准。 1.2.1内容设计 在教学中,包括每一个项目中有关报关报检流程的设计、案例讨论、进出口税费的计算、报关单和报检单的填制与改错等,使学生对进出口报关业务进行深入掌握。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练习,要求熟悉不同的贸易环境下的业务操作。 1.2.2 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既强调学生理解并报关实务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分组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角色模拟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企业实操文件实例等教学手段。同时,在课堂教学之余,要求学生模拟外贸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换位思考的学习,以外贸从业员的身份角色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功效提高。 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学策略,由于本课程本身就属于实务性的课程,应该更倾向于实践教学,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做,学习每一项目驱动后要学会一项技能(或技能的某一个方面),或者学生的某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实现,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讨论和分析、手动制表、小组研讨等。 2.课程目标 2.1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具备报关和商检各环节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 (5)具有报关单报检单填制和常用外贸业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6)能够对商品报关报检实例进行分析评价、正确计算进出口税费;

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建设路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愿景与使命 1、基本情况 中牟建设路小学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占地47亩。前身为中石油管道三公司子弟学校,期间经历两年和郑州市郑开学校联合办学,2015年8月正式归属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91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充满朝气和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办学愿景 学校已初步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健康是指学生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明礼指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乐学是指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笃行是指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厚德博学扎实灵动”的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最终实现“办规范学校创特色名校”的建设梦。 3、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深挖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发挥个性特长,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艺术,深入的科研能力,自觉的成长意识的教师团队。学校一方面“强素质,重提升”,致力打造善教、乐教的智慧团队;另一方面“抓习惯,促养成”,着力培养好学、乐学的德行少年,努力促进教师、

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二、目标与结构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如下图: 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应当聚焦

于“以人为本”。中牟县建设路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树立“乐实”课程观,“乐实”就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把上课当作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学校是快乐开心的,在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学校以“构建多彩课堂,发展个性特长”为课程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

《报关实务》课程标准

《报关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报关实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也是考试课。学习《报关实务》是加速通关速度、保证商品质量,使对外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课程任务 结合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及报关员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海关通关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机构、办理程序和方法等知识;掌握报关企业、报关员、海关基本知识及国家外贸管制的基本内容;熟练计算进出口过程当中关税、国内环节税及各种费用;掌握一般进出口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等的报关流程;填制进出口报关单等。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增强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报关员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构建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突出报关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按照报关岗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授课内容,强调理论讲授与实训操作并举,不断加强业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包含八大教学项目,即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商品归类、进出口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并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任务分解,确定该项目的典型任务及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完成通过项目实施来进行。每个学习任务结束后,再通过大量的综合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结合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关岗位要求持证上岗,只有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报关工作。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了报关员资格考试内容,在知识

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机械技术应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技术应用》教学团队 辛华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技术应用》

课程代码 0301033 制 定 者 宋巨玲 企业参与人员 李海欧、白清亮 制定时间 2012.8 所在部门 机电工程系 审 核 人 章智超 (二)基本信息 学 分 4 学 时 56 教学对象 高职二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 艺学》、《金工实训》 后续课程 《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矿井提升与运输》、《毕业设计》、《毕 业实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欠佳,排斥传统的教学观念喜欢动手,但不善于学理论;思维活跃,但缺乏韧性;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但是 缺乏耐心;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动手经验;接收新知识很快,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自学能力较弱;缺乏自我管理、约束性;有一定的价值观。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1)全面发展:考虑职业更新、岗位提升与终身学习的需要。 (2)能力为本:依据矿山机电专业工作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需求。 (3)职业定向:教学目标指向矿山机电专业采掘运提设备维修岗位、煤矿通压排抽设备运行和维护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与素质;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工作任务来选择;教学实施以职业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评价以岗位工作规范为标准。 构建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进行课程的设计、开发和项目设计、课程的总体方案设计及课程的单元设计。以煤矿常用机械零部件为载体,设计四个学习项目:矿用减速器、小型风机的传动装置——带传动、矿用联轴器、矿井提升机用常闭式后置油缸盘形制动器。将课程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将知识点的学习溶入到项目中,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训练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 (五)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能运用图书馆资料、电子阅览物及网络等信息手段快捷地进行信息搜索、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并能拟定符合要求的工作进程规划。 (2)制定实施设备拆装计划的能力。 (3)一定的绘图与识图能力。 (4)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1.2知识目标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编码:051071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数:8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54课内实训学时:30制定人: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基础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内容(含作业设计) (四)教学方法 三、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二)学习效果评价 四、其他 (一)参考教材、讲义、设备、网络等教学 资源 (二)其它需要说明事项 机电工程系 2008年8月18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3.课程编码:051071 4.学时:84学时(理论教学54学时,课内实训30学时) 5.适应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力系统设备及自动化方向专业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基础分析 高等数学、物理基础知识; 已经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低压电气设备、电机拖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内容与技能。 (二)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学会使用MCS-51单片机。 2.理解并掌握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3.熟练使用MCS-51单片机的指令。 4.掌握MCS-51单片机的中断和定时系统。 5. 熟悉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原理及方法。 6. 能熟练的应用MCS-51单片机指令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7. 能跟据控制要求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软硬件调试。 8.熟悉MCS-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三)教学内容(含作业设计) 模块一:公共基础模块 教学内容实训与作业设计 ●微型计算机基础; ●单片机概述; ●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单片机的主要特点; ●数制及其转换; ●作业1:通过搜集各种资料简述你所了解的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作业2:与同学们讨论:同一般的微型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应用在哪里?

外贸综合实训课程标准.docx

《外贸综合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授课系(部):经济系执笔人签字:尚华伟学时(学分): 审核人签字: 64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外贸综合实训》课程是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 一门必修技能训练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的作用:《外贸综合实训》以商品进出口贸易为实验对象,以我国的对 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为指导,以外贸函电和单证为媒介,训练学生在商品进出口操作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实训操作,使学生掌握进 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 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特别针对学生在外贸展销会业务 方面进行训练,使其掌握参展商业计划书制作、产品发布会(英文)、展场设计 与商品陈列、展场商务沟通等相关业务,为以后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奠定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导课程有: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制单结汇、报关实务、国际 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坚持以外贸工作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原则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 课程设计的理念为:以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以岗位任 务对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设计能力训练项目;以任务驱动、能力训练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法;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线设计考核

方案。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开放 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是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外贸单证专家合作进行;职业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国家商务单证员、国家外贸跟单员等,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以企业真实业务活动为载体,教学方法设计以任务驱动、能力训练为核心。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学时为 64 学时。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以国际单证和国 际贸易流程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外贸活动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国际贸易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1)能进行简单的国际贸易交易磋商,会根据交易磋商的内容拟制外贸合同, 运用所学知识合理选择贸易的结算方式; (2)能根据进口合同的要求申请开立信用证;能按要求分析信用证的基本内容, 会根据外贸合同审核信用证;能根据不符点和修改意见撰写改证函并处理信 用证修改; (3)能根据合同、信用证和货物的实际情况,正确缮制发票、包装单据、出 口托运单、产地证明书、出口报检单、出口报关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汇票 等出口单证; (4)能按流程规范缮制全套进口单证; (5)能根据单证审核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快速审核相关单据并找出其不符点;

太极拳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太极拳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太极拳课程代码编制人冯伟授课专业、班级武术选项班总学分总学时36 2007年12月 1 课程对象:全体在校的大二学生 课程性质:选项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课时 一、课程性质: 《太极拳》是一门所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高职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选项必修课。太极拳是我国武术著名的内家拳种之一。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是一种既有益于健康?乂能抗暴自卫?并具有极高哲理、生理和技击力学原理的拳术。近白年来?太极拳运动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现在己经成为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武术运动。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能力LI标: 1,能够运用所学的太极拳套路进行自身的体育锻炼?成为终身体育的一项技能。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初学者进行太极拳练习。 3,能够基本掌握中国传统太极拳养生知识。

4,能够通过学习太极拳来提升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5,能够运用太极拳文化提升观赏太极拳比赛的能力。 6,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课程知识目标: 1,掌握太极拳套路的基本理论。 2,了解太极拳进攻、防守的基本理论。 3,了解太极拳的传统养生知识。 4,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 课程素质LI标: 1,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4,养成学生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 (课程内容设计2 模块名称学时 太极拳基本技术部分26站位、基本姿势、基本步伐2 24式太极拳1-8式8 24式太极拳9-16式8 24式太极拳17-24式8 理论实践部分8太极拳的健身和养生功能4指导初学者进行练习4 太极拳欣赏2太极拳欣赏2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报关实训》课程标准(国际贸易专业)

《报关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报关实训 课程代码:mj2261 建议课时数:48课时学分:2个学分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1. 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素能模块(报关货代模块)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并掌握在各类贸易方式中进出口货物报关各种操作技能。本课程以《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单证实训》、、《外贸英语函电》《报关实务》、《外贸跟单实务》、《报检实务》等课程为学习为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前的重要演练。 1.2设计思路 《报关实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将可能进入的相关工作岗位——外贸公司报关员岗、报关行报关员岗、国际货代报关员岗位为基点,以这些类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计本课程。学生以模拟角色的形式,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三者结合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报关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在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后认为,正确处理各种国际货运、报关、报检单证,熟练的进行商品归类和税费计算,熟悉国际货运、报关、报检操作的流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入各企业报关员岗位就业是必需的专用技能,因此《报关实训》课程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针对外贸业务实际,能综合应用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报关业务操作的合格报关人才。 在教学容上以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容为依据来组织和确定,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教学、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形式,项目设计由易到难的顺序分模块组织教学,把报关业务操作的基本流程和具体要求贯穿在企业常见的典型工作项目中。学生以模拟岗位角色的形式进行学习,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训练,通过进出口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报关职业综合实操为主题容的训练,使学生能了解海关、报关、海关管理制度和

市场营销学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市场营销学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学分,一学期开设。 本学科20 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数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理念,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具体说,学习这门课,首先要完整地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经济活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根据电大学习特点,我们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适合各类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印刷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模拟实验课件等。多种媒体密切配合,有机搭配,文字教材为主,其他媒体为辅。 具体的教学媒体构成如下: 1.文字主教材: (1)文字主教材:本课采用北京工商大学兰苓教授专门为电大主编的《市场营销学》。 它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 (2)文字导学教材: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包括教学过程 安排、教学及学习方法指导、练习、案例等。包括以下两个分册 ① “市场营销学学习指导——学生手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习手册以栏目结构,:主要栏目有:学习进度建议、学法点拨、学习要点、一点即通(对主教材中思考题的提示和章尾案例点评)、练习思考等; ②“市场营销学学习指导——教师手册”。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提供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授课提纲、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案例、课堂讨论及课堂训练题等。 2.录像教材。10学时。录像教材是重要教学环节,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指出了各章的学习要求,对各章部分重难点问题作了分析提示。各地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收看。可在辅导课前或课间播放,也可由学生自行播放等。 3.网络课程。本课程精心制作了网络课程,同学们可通过电大在线学习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