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整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公开课教案

整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公开课教案

整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公开课教案
整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

JUNE 2021二年级

上册语

文电子

课本

整理人尼克

知识改变命运

公开课教案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授课人:闵月英

太和县高庙镇高庙小学

2017年10月24日

7.妈妈睡了

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这是我们常常能见到的画面:妈妈哄着孩子,哄着哄着自己先睡了。对妈妈来说,这是辛劳地操持家务后难得的小憩,所以妈妈睡得沉沉的,睡得好熟,好香。第二至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这三段中,有对妈妈熟睡样子的描写,“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的联想,“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还有孩子看到妈妈熟睡样子后内心的想法:“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课文在最后一段还

穿插了场景描写:“窗外,小鸟在唱歌,风儿在树叶见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句话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静谧美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家的温馨。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生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听着这是歌曲想到了谁?

2.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

3.有一位小朋友也想介绍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介绍的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揭示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圈画出课文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

指名读,男女生读,教读。

3.去掉拼音读,并试着给生字组词。

4.识记生字,说一说识记的方法。

三、朗读课文。

1.再读课文,想一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文,指导读好长句子。

3.老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4.汇报,老师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5.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课文田字格内的生字,指名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3.认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描红、互评,反馈指导。

五、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词语。

2.听老师范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主要写妈妈哄我午睡时,自己先睡着了。“我”发现睡梦中的妈妈是、、。

3.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

二、研读感悟。

1.感受妈妈的“美丽”

①指名一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看课文插图,观察插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妈妈的美丽?

②学习“的”字短语,注意“的”读得轻而短。

拓展练习:()的眼睛()的头发

③比较句子,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④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妈妈的赞美。

2.感受妈妈的温柔。

①联系生活说一说妈妈的“温柔”。

②理解妈妈温柔的表现,指导朗读。

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等会儿”读好儿化音;从“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中推测出去;想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还会想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温柔美好的感觉。

3.感受妈妈的好累

①自由读,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妈妈的劳累和辛苦。

②想象:“她干了好多活”会有哪些活?

③体会句子: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

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体会拟人的用法,试着说几个)

④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升华。

1.课件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认真观察,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什么?

2.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3.很多文章和作品从不同角度来写妈妈这个人物,都是在表达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辛苦的付出,这种无私的奉献源于对孩子的爱,我们在妈妈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回报爱,学会去感恩。

4.播放音乐《天之大》。妈妈的爱天之大,地之广,无私伟大的爱陪伴着我们快乐成长。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对妈妈的爱。

板书设计7.妈妈睡了

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妈妈爱孩子

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是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课文都是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借助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妈妈睡了》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我安排了两课时完成《妈妈睡了》这课的教学,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解决生字、读通顺课文,这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围绕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从而知道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是美好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生字,唤醒学生上节课的记忆,为正确地读好句子、朗读好课文做了铺垫。通过我的示范朗读为这节课的开端定下一个基调,不仅在朗读课文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还让学生利用填空的形式构建课文的框架,整体把握课文,这是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的。

教学的关键是课文的2、3、4自然段,这三自然段的构段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围绕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来写的,让学生抓住这三个关键词在

朗读过程中品词析句,体会出睡梦中妈妈的特点,感悟母子之间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而每一自然段教学中的言语训练点不一而足,第二自然段训练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这也是小学阶段词语训练的一个点;第三自然段主要做到由点到面,从作者的想象中推想妈妈平时为孩子所做的事情;第四自然段抓好两句关键的句子,体会拟人句表达作用和感悟到妈妈每天的辛苦,触动孩子内心的情感,懂得妈妈对孩子爱之深切。

看图说话的拓展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到了情有所动、言不由衷时候了,让他们一吐为快,同时,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有了落脚点。

理想与现实总有一段距离,虽然有遗憾,但是就是这样的距离和遗憾,让我们更执着地探讨和追求着。纵观课堂,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的训练、语言的表达等等方面,依然需要强化训练,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用心研究学生,提升教学艺术,上好孩子们乐学会学的幸福语文课。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寒号鸟》

执教:八里台第四小学张树松

点评:津南区教研室于宝忠

教材分析:

《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字。

2.分角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准确领会故事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教学准备:

1.喜鹊、寒号鸟挂图。

2.板书贴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这写的是谁啊?(寒号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寒号鸟》。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寒号鸟”发出的哀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学生随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字音“号”。指导不同情感读课题。(可

怜、可恨)

2.回顾课文描写了哪两只小动物?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一只怎样的

寒号鸟?

(出示喜鹊和寒号鸟图片)

过渡语:这则民间故事,虽然讲的是小动物,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顾眼前,不

想将来,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节课,我们来深读课文,准确领会故事的寓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回顾。

1.复习生字和词语。学生以“开火车”、“齐读”方式认读。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齐读生词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喜鹊和寒号鸟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4.学生概括。(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寒号鸟因为懒惰,不做窝被冻死了;喜鹊勤劳做窝,最后能住在温暖的窝里。)

过渡语:是啊,课文中用了两个小动物进行对比,一个失去了生命,一个住在温暖的窝里,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啊!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指名读读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出示句子:①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②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③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及时评价。

3.在三次季节变化的时候,喜鹊和寒号鸟分别在做什么?让我们一起去文中看看。

(一)学习第一次季节变化。

1.请同学们在下面小声读第(2-4)自然段,看第一次季节变化时喜鹊和寒号

鸟分别在做什么,说什么,用“”画一画。

2.出示第一次季节变化的内容(“几阵秋风……正好睡觉。”)

3.学生自由读文。

4.喜鹊这时在做什么,谁找到了?(生答,板书“做窝”)

5.交流感悟

①指名答。一只什么样的喜鹊展现在我们面前?(勤劳)

②从哪些词看出它的勤劳?(抓住“一早”写出喜鹊出去劳作的时间很早;“东寻西找”说明找做窝的材料不容易;“衔回来”的“衔”是什么意思,一根根叼回来,说明喜鹊太勤劳了。“忙着”写出喜鹊抓紧时间做窝,毫不懈怠。)

③从喜鹊做窝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体会“东寻西找”,读出喜鹊做窝的不容易。

④在喜鹊忙着做窝的时候,寒号鸟又在做什么呢?(生答,板书“玩、睡觉”)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喜鹊的关心、着急;寒号鸟的生气和懒惰。

6.师总结: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向我们展现了喜鹊和寒号鸟的对于做窝的不

同态度。在文章和阅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种写作手法,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写话、说话练习中加以运用,使之生动形象。

7.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对比的写法来学习课文,在对比中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通过男女生互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喜鹊和寒号鸟的性格特点,感悟其不同的个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朗读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二次季节变化。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现在冬天到了,喜鹊和寒号鸟此时又在做什么,说什么?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出示第二次季节变化的内容,第(5-7)段(“冬天说到就到……得过且过”)

3.默读课文。找出喜鹊和寒号鸟此时在做什么。(板书“住暖窝”“冻得直打

哆嗦”)

4.出示课后习题“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小组交流。

5.学生谈体会。

①理解“冻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冷得像冰窖”“热得像蒸笼”,让学生体会“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注意把话说具体,说完整。

②联系生活实际,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想象“吃得……,跑得……”

5.分小组自由朗读,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个性。【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两次对话分别设计了男女生互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喜鹊和寒号鸟,体会它们说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指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

(三)学习第三次季节变化。

1.寒号鸟不听劝告还能得过且过吗?时间一天天过去,寒冬腊月时,它又在做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次季节变化。

2.出示第三次季节变化,第(8)段。(“寒冬腊月……明天就做窝”)

①指名读。寒号鸟重复着哀号(生答,板书“哀号”)

②文中没有写喜鹊在做什么,展开想象此时的喜鹊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充分

想象,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板书“熟睡”)

【设计意图】讲解课文时始终围绕对比的写法展开,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体会喜鹊劝寒号鸟时的着急以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的心理,从而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让我们齐读一下课文最后一段,看看寒号鸟最后怎么样了?(冻死了)

2.为什么寒号鸟在夜里冻死了?(懒惰、不听喜鹊的劝告)

3.师总结:学习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

要像喜鹊一样勤劳,因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懒惰散漫什么

也得不到。

1.巩固学习,指导写字。

过渡:现在老师给你们介绍两个生字宝宝,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写好,交上朋友。写之前咱们再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出示“却、将”两个字。观察有哪些笔画在书写时需要注意,请你提醒大家。

2.师范写,生书空。指导重点笔画。

(“却”左高右低,左宽右窄,右部的一竖是悬针竖,略长。“将”左窄右宽,右边两部分要写得紧凑,“寸”的横在横中线下侧,点在竖中线上。)

3.学生练写。每个字描一个写两个。(师巡视)

4.展示,评价。(从笔画正确,书写端正、规范,干净、整洁等方面引导孩子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

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吗?说说他的小故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说说即可)

六、板书设计。

寒号鸟

喜鹊(图片)寒号鸟(图片)

勤劳懒惰

做窝玩、睡觉

住暖窝冻得直打哆嗦

哀号熟睡

教学反思

《寒号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虽然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但教学环节总体上还是比较流畅、顺利的。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从课文内容入手,朗读导入。

首先正式上课后,我把自己想象成寒号鸟,读出寒号鸟发出哀号时的语气和心情,以“读”带入情境。让学生们先从听觉上感受寒号鸟的哀号,从而思考为什么寒号鸟发出了这样的哀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巧妙的从同学们的求知欲望迁移到对课文内容的探索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1.自由读文,整体回顾。

接着我让学生去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当时设计了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过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2.理清线索结构,指导有感情朗读,领会故事寓意。

第二次阅读课文是默读,先让学生找出表示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理清线索,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按“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三个时间板块编排的,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让学生分段落,学习三次季节变化,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在讲解课文时,渗透本文对比的写法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再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和理解内容,体会喜鹊劝寒号鸟时着急的语气以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的心理,从而明白故事里蕴含的深刻哲理,明白导致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结果的原因。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或评价的过满。过渡语要连贯,避免生硬,

语速要放慢,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本节课的评价机制自己预设好了,但落实的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注意。

2.指导有感情朗读时不到位,学生没有真正的读进去。在朗读理解时,

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喜鹊和寒号鸟来思考,如果你是喜鹊或寒号鸟会怎么说?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最后指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

3、今后在教学中遇到难点时我应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多重比较,解读文艺性说明文

——《蝉》课内自读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李凝昕

教材定位:

《蝉》是部编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原文一共四个部分,分别是《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歌唱》《蝉的卵》,本文将第二部分《蝉的地穴》和第四部分《蝉的卵》选编在一起,完整的讲述了蝉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生命历程。

从分册编排和单元来看,部编八上新教材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单元阅读方法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其中教读篇目《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自读课文是《蝉》和《梦回繁华》。五单元写作训练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后附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提取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信息,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提取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信息,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流程:

一、对比小思《蝉》与本文,明确文体说明文及阅读重点——文章的知识性。

二、速读提取课文的知识信息,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关定义印证,明确课文介绍了蝉的生长历程。

三、对比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蝉”与课文,归纳出文中主要用到的文艺性笔法。

四、总结并引出“文艺性说明文”的类别概念和阅读方法。

具体步骤:

3.课前导入:

学生吟诵与蝉有关的古诗。

教师:在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描写歌咏蝉的佳作,其实,写蝉的文章也不少。这节课,我们要翻开有“昆虫的史诗”之称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进一步来认识了解蝉。请

学生勾画注释一的作家作品。

4.对比浏览明确文体:

《蝉》位于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旧版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材也有一篇《蝉》。我们首先来对比一下,新旧两篇《蝉》,有什么不同呢?

投影: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学生浏览对比。

明确:法布尔的《蝉》是介绍由观察研究得来的蝉的知识,小思《蝉》是由一只病蝉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一篇是说明文,一篇是哲理小品文。

投影: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读者以知识的文章体裁。

教师:说明文以把事物和事理说明白为主要追求,读说明文,首先要读懂其中的知识。

三、速读提取知识信息。

教师:法布尔在文中为你介绍了哪些蝉的知识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把知识要点勾画出来。

投影:速读《蝉的地穴》和《蝉的卵》其中一篇,提取知识信息。

教师:这篇文章近三千字,我们来分一下工,一部分同学解读《蝉的地穴》,

另一部分同学读《蝉的卵》。

投影:

主要知识点:

每年夏至,蝉的幼虫从地面的小圆孔爬出。

蝉的幼虫有极黏的液体可以做灰泥。

幼虫做成涂墁很坚固的墙壁。

幼虫考察天气。

幼虫击碎顶盖爬到地面。

幼虫寻求地点脱皮。

幼虫变成平常的的蝉飞去。

蝉在干树枝上产卵。

蝉卵约三四百个。

蚋毁掉了大部分蝉卵。

蝉卵孵化变成幼虫。

鱼形幼虫到孔外脱皮。

幼虫落到地面寻找隐蔽。

幼虫扒掘地面钻入不再出现。

幼虫在地下生活四年。

教师:围绕蝉主要的生长变化过程,找出最主要的几个句子。明确投影:

每年夏至,蝉的幼虫从地面的小圆孔爬出。

幼虫寻求地点脱皮。

幼虫变成平常的的蝉飞去。

蝉在干树枝上产卵。

蝉卵孵化变成幼虫。

幼虫扒掘地面钻入不再出现。

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上面的话连起来,为大家介绍蝉。

学生连句成段。

投影:

每年夏至,蝉的幼虫爬出变成完全的蝉。幼虫寻求适当的地点脱皮,然后变成平常的蝉飞去。蝉在干树枝上产卵,蝉卵孵化变成幼虫,幼虫挖土钻入不再出现。教师:如果为这段话加一个结尾,你会说?(这就是蝉的一生。)

总结:原来,从《蝉的地穴》,到《蝉的卵》,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蝉的一生。通过提取关键性的知识信息,我们了解了蝉的生命历程,把握了蝉的主要特征。

5.对比品析文艺性笔法

教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也有对蝉的介绍。

投影:

蝉科:同翅目的一种,雄虫发音响亮的类群。本科昆虫通称蝉,俗名“知了”,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

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卵产在植物组织内;孵化后幼虫钻入土中生活;幼虫蜕皮后称“蝉蜕”;成虫生活在植物上。

教师:同学们提炼出来的句子和大百科全书的介绍非常接近。其实,要介绍蝉的一生,100来字就可以了,但是法布尔却写了近三千字。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他们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这次,同学们在两个小标题《蝉的地穴》或者《蝉的卵》自由选读一篇,重点对比两个文本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解说。把你的发现批注出来。

学生对比自读。引导梳理:

中国大百科全书:客观准确的陈述蝉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