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学语文优秀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优秀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优秀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优秀教材分析

●本课程开设的背景:

●一、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的要求

1.二、培养合格语文教师的需要

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价值

●(一)使高师学生初步掌握教材理论,把握教材体系,熟悉教材内容,提高分析和处理

教材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激发高师学生研究语文教材的兴趣,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地研

究语文教材,按照教材的理论,探求语文教材建设的新途径。

●幻灯片4

●(三)用语文教材研究成果丰富语文教育学科的理论宝库,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本课程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 1.理论研究结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语文教学心理》

等课程理论;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主,结合高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辑体例来学习。

● 2.调查实践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使用的反映

● 3.总结比较对不同地域、不同编辑思想、不同编选方式、不同教材内容、不同使用

方法、不同使用效果作比较,选优汰劣,提高使用教材质量

幻灯片9

●第一节语文教材界说

●一、“语文教材”的含义

●“语文教材”的含义至今仍然有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实质上在于专指、特指

和泛指的分别。(也有的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区分为广义、专义和狭义)

●“专指语文教材”指的是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特指语文教材”指的是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包括教

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以及供教师用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专为学生编选的自学指导书和补充读物等。

幻灯片10

●“泛指语文教材”指的是涵盖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

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二、“语文教材”的概念

●语文教材的界定:“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

的教学媒体系统。”

●这个概念的内涵是:

●(一)语文教材是教学媒体,是载有语文教学内容的物体。

幻灯片11

●(二)语文教材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不仅仅限于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训练体系。

●(三)语文教材作为“教材”,应当直接而有目的地为学校语文课程的教与学服务。

●(四)语文教材既不是单一的语文教科书,也不是各种语文教材的直接相加而形成的简

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要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

●语文教材系统的结构:

●核心语文教材——语文教科书;辅助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较为固定的教学媒

体;机动语文教材——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从“泛指语文教材”中随机引入语文教学活动的那一部分。

幻灯片12

●三、语文教材系统的内部关系

●在目标指向上

●在纵向展开上

●在横向结构上

●第二节语文教材的性质

●一、语文教材的基本性质

●(一)多义性和导向性

●语文教材的多义性,要求我们承认和重视其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可能,在引导学生自学

以及运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丰富多样而又实在切己的收获;

幻灯片13

●语文教材的导向性,要求我们重视其思想审美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语文知识教学和

技能训练的系统安排,充分发挥教材在实现特定目标中的作用:在二者的统一中,实现语文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二)目的性和中介性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了一定意义上的目

的性,教师用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成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和起码要求。因为语文教材在实际上规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向和基本范围,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对一篇篇课文、一项项知识、一种种技能的掌握,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语文经验、形成语文能力。

幻灯片14

●但是,课文毕竟只是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语言范例和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教学凭

借。某种语文教材也只是多种编排可能之中的一种可行方案,是多种教学途径中的一条。哪些文章和文学作品可选为课文,选择哪种体系作为教材编排的依据,并不具有唯一性。因而,语文教材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中介性。

●语文教材的目的性,要求我们要尊重教材,教学决策要吃透教材,教学准备要围

绕教材,教学实施要紧扣教材。语文教材的中介性,要求我们驾驭教材,能对语文教材进行选择、加工、改造、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例证和凭借作用,举一反三,为我所用,而不是为物所惑。把握好目的性和中介性的统一与结合,是充分实现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幻灯片15

●二、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

●与其他学科教材比较,语文教材突出的特点有:语文性、欣赏性、灵活性。

●(一)语文性

●语文教材以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为基本目的。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是语文知识,

基本训练是语文技能训练,文章和文学作品是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技能训练的例

(完整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栏目策划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简明策划 栏目 ●“教”而论道 1.异调新声——对课改实际和现行教育、教学的现状发表的独到见解和思考。 【说明】以“异”“新”入栏目,并非要标新立异,而是强调该栏目所发文章须要有迥异于庸常观点的独到见解和独立意见。须要有不同寻常的新鲜视角和独特方法。逻辑严密,据理析事。“独特视角+新颖观点+魅力表达”构成了该栏目选稿的三维标准。 【要求】因是开篇之作,文章一定要精挑细选,可以约稿,甚至转摘。每期不宜多,一篇即可,最多两篇。由主编亲自负责该栏目。 2.前哨观察——对课改及语文教学过程中带有前沿性、普遍性、特殊性的现象、问题进行讨论。拟定话题:教材删减鲁迅作品,该?不该?回望杜郎口;初中要不要教语法?怎样让课堂更有效?本色语文的特点等。 【要求】①本栏目是我刊的核心栏目,带有主题策划的性质,每期一个话题,应做好计划,尽早动手。②每期参加讨论的人数以六七人为宜,但要尽可能扩展范围,不必全是中学老师,相关专家、教材编辑,甚至杂志编辑都可参与。③每人讨论字数不宜过长,以1000字为宜。④编辑要注意观察、思考,多与一线教师交流,使所讨论的问题有较强的时效性、普遍性,有讨论的必要性。也可向读者征集选题。 【说明】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关注教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不同意见的参与者,避免个人观点的孤道独白。 ●授业心经 1.我解读·我设计——对某一课文的研读结果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设计。 【要求】其中,研读结果应精明扼要,重心应在设计部分。 【说明】①之所以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合而为一,是出于这样的认识: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文本解读是为具体教学服务的,不同的解读结果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千差万别,优劣泾渭分明,效果也大相径庭。本刊不欢迎抛开教学实际而空谈所谓的“文本中心论”“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的理论文章。②每期可选登不同作者对同一课文的不同设计(以三种为宜),从而通过该栏目体现“同课异构”的意味,同时为读者提供鉴别、选择的可能。 2.课案评点——采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点评形式,特邀中语名师(也可以是三人评一课,不一定是名师)对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课案进行圈点评说。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学情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包括四个模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每个模块下又有子目录。首先,阅读鉴赏,共四个单元,分别为写景状物散文、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和演讲辞,共计十三篇课文。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 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佳作,我们现在基本都已完成,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我不再多做分析,(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尽管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刻。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语言是支撑文章思想情感、构思布局和艺术风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品味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它是最能体现散文语言的美。)下面是第一单元的一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体验,抒写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要试着与学生一起体验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感受作者的情怀。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我们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所以要尽量创设环境,关注学生阅读,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我们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点拨,但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说明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祖国语言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养料。 本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共七首。《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屈原执著、高洁的风范等有一定了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最后三首分别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曹操这位“乱世枭雄”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本色;还可以体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的乐趣。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是人教版语文年级册第单元中的第篇课文。它是作家的一篇文章。该单元《》主要写了 表达了,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朴实),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两个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师讲授法、谈话法、探究法、目标导学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导学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 三、学法指导 ①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②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人物、事件、景物等)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初中语文 说课稿 模板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 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 1、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学法 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较法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荆轲刺秦王》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荆轲刺秦王》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通过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认识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和正义行为。学好这篇文章,可以感受荆轲这一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新意,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并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 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浅近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能力。 依据: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刻骨铭心在自己的脑海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依据:“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论的要求: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认识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和正义行为。 依据: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中学语文主流期刊

中学语文主流期刊 期刊名称地址邮编 1.语文教学通讯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030024 2.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3.语文建设北京市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4.语文学习上海市永福路123号200031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校内710062 5.语文月刊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文科6楼810631 6.中学生阅读郑州市顺河路ll号450004 7.读写月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99号330022 8.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市华中师大内430000 9.中华活页文选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100073 10.新语文学习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210009 11.中学语文武汉市武昌保集安一号430062 12.语文教学之友河北廊坊市廊坊师院102849 13.语文研究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内030006 中学数学主流期刊 1.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300074 2.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北京张自忠路3号100007 3.数学通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通报》编辑部邮编:100875 4.数学教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数学馆东102室200060 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邮编:710062 6.数学教学通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400715 7.中学数学月刊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215006 8.中学数学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湖北大学校内邮政编码:430062 9.中学教研(数学)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数学)编辑部321004 10.中等数学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师范大学甘肃路校区邮编:300020 11.中国数学教育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15号110031 12.中学数学教学合肥市金寨路327号合肥师范学院邮政编码:230061 13.数学教学研究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D03邮政编码:730070 14.中学数学杂志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曲阜静轩西路1号邮政编码:273165 15.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邮政编码:300074 16.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邮政编码:330027 17.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广州市天河区井山大道华南师大数学科学院510631 18.中学数学教与学江苏省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225002 19.数学通讯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数学通讯》编辑部430079 20. 数学教师河南省郑州市顺和路17号450003 21. 中学生数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00037 中学英语主流期刊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62 2.《中小学外语教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邮编:100875 3.《疯狂英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北路291号邮编:330008

初中语文万能说课稿

初中语文万能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自( )学校( )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册第()单元中的第()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作为中/外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意义非凡。 2、教材特点: 《》是()(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在学习《》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学生们懂得了一些(),有助于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d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 b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教学重点

中学语文说课稿:伤仲永

中学语文说课稿:伤仲永 中学语文说课稿:伤仲永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掌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那个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神童”最终变成普通人而感到惋惜 2、课文解读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思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

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仅九字便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3、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了解“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②注意文本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炼 ③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过程和方法: ①诵读 ②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③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5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6最后一课/都德: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8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精品】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履历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1、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司,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学生分析 (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地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2)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难以用上多媒体。 5.教具的使用 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的散文。 (2)诗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并还要多写几则,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 2.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像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

高中语文获奖说课稿(共5篇)

篇一: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嘉峪关市一中张红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 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 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稿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稿件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见苏轼的超然与达观 北碚区王朴中学校赵良英 “寂寞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于世俗处。”(《庄子·天下》)不以苦为苦,不以乐为乐,内既非我,外亦非物,内外双谴,苦乐皆忘,掉臂独行于逆境中如履坦途,卓然特立于困窘时处之超然,此乃真人境界也!“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率性怀道,虚怀超俗;天人合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无我两忘:忘我,则能顺万物自然之性,无物而不顺,无往而不通;忘物,则明彻于无穷,能游变化之途,无往而不安,“彼且恶乎待哉”?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定风波》所表达的,正如庄子所谓的是一种处之超然、忧乐两忘的真人境界,从中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内心的平静、旷达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可谓是一位才华横溢、卓越无匹的大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众多封建士大夫所向往与恪守的信条。以钦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人物为标榜的苏轼一路走来却仕途艰险。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谄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于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诗人因“乌台诗案”出狱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诗人流放到黄州后,虽“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苏轼·量移汝洲表》),却自我安慰道:“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山水郎。”(《苏轼·初到黄州》)“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欲村酒醉后,曳杖放脚,不知远近,亦旷然天真”。(《苏轼·答言上人》)正是诗人具有了超然情怀,才会因沙湖途中暮雨斜阳之遇,触景生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 上片,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雨行吟图。 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 ....,足见风雨之急,雨点之大,发出声响,本是客观存在,而诗人“莫听”,风雨不足萦怀!外物不足萦怀!今日遭遇挫折怎样?“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诗人在雨中照样“吟啸”、“徐行”,艰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新课标及教材分析 本门课程统一考试。

(18班(专升本):1、讲本课程成绩评定一事: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百分制;按照学生平时表现确定:课堂讲课及回答问题等、课外阅读、写作及其他(如从事与教学有关的的事情:外面当老师(家教))、参与教学竞赛等)。学生用6周的时间争取平时成绩的满分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况且我的要求就是: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有相关证明),但总有一些(甚至很多)同学不积极争取,很是头痛。如何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是一件麻烦事,但本来不应该为老师来担忧;2、以后每次课堂上的每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就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等讲5分钟;3、学习课标(有有关ppt )(讲生硬了)(第一次) 18班:(第二次):1、学生先讲,我来评,学生也可以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真正做到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课文是不容易的。2、让学生了解以往的相关试题(该科目期末考试试题)。3、按照教研活动的要求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给学生讲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有相关的教学大纲(时间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满意)18班:(学生怕提问、回答问题等,还是怕犯错误而受到惩罚(如被人家讥笑、被老师批评),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对此,我打算:在课堂上做得好的,奖励;做得不好的,也奖励,即只要你做了,就奖励!) 1、学生讲5分钟的课 2、继续学习《中学语文教材概论》 18班:(第三次) 9、10班: 1、讲本课程成绩评定一事: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百分制;按照学生平时表现确定:课堂讲课及回答问题等、课外阅读、写作及其他(如从事与教学有关的的事情:外面当老师(家教))、参与教学竞赛等)。学生用6周的时间争取平时成绩的满分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况且我的要求就是: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有相关证明),但总有一些(甚至很多)同学不积极争取,很是头痛。如何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是一件麻烦事,但本来不应该为老师来担忧; 2、以后每次课堂上的每节课都安排一位同学就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等讲5分钟; 3、名家谈语文学习(有有关ppt ) 4、同学生讨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教材的意义) 5、让学生了解以往的相关试题(该科目期末考试试题)。(第一次) 6、按照教研活动的要求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给学生讲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有相关的教学大纲)。 7、学习课标(时间紧)(有有关ppt ) 8、语文教材概论(有有关ppt) ) 学习《古典诗歌》:先考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解读情况。(用高考的相关试题检验) 本门课程是与“语文”相关的。语,指听说;文,指书面语:都是与言语有关的。或者可以讲,凡是与语言、言语相关的,都可以指称为语文。中国古代的教育,只有语文教育,

初中语文说课稿万能模板

初中语文说课稿万能模板 篇一:初中语文说课稿模版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来源:刘静洁的日志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

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 1、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学法 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中学语文说课稿格式

中学语文说课稿格式 ____________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_______册第_______单元_______课《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 ____的文章,本单元是_______单元,要求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杂志投稿常用邮箱

语文教学杂志投稿常用邮箱教学园地 10-29 2105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刊) ●投稿邮箱● 理论 评价 教材教学 走进课堂 教学案例设计 阅读写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 ●投稿邮箱● 教而论道: 授业心经: 解惑必读: 细话中考: 悦读提升: 2.《语文月刊》ywyk@

3.《语文学习》 4.《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5.《语文建设》 6.《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7.《 8.《 (教学大参考) (读写新空间) (大语文论坛) 9.《中学语文教学》 [深度关注][说文论语][专家视线][理念?观点] E-mail: [课堂观察][回声][创意无限][咬文嚼字] E-mail: [作文指要][成长?发展] E-mail: [文本研读][选修平台][创意无限] E-mail: [评价?测试][视窗] E-mail: 10.《考试》文科版、理科版 高考语文版 11.《学语文》双月刊xueyuwen 12.语文教学研究 13.语文天地(高中) 语文天地(初中) 14.《高考》yuwen@ 15.《新高考》江苏 zzy2008n@https://www.sodocs.net/doc/fc7464177.html, 16.《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17.《读写月报》(高中版)dxybwfh dxybqyz 18.《新校园》(中学版)jinbang 19.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武汉)

20.新语文学习教师版高中版 21.《中学生语数外》(高中版)zxsysw 22.《高中生》(高考指导)语文 23.《试题与研究》河南 styyjgzyw@https://www.sodocs.net/doc/fc7464177.html, 24.《中学文科》(高中版) 25.《 26. 《阅读与鉴赏》(高中版)yydyjsh@https://www.sodocs.net/doc/fc7464177.html, 27.(四川) 28.《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9.满分作文(山西) 30.发明与创新(湖南) 31.作文成功之路zuowencg gz@https://www.sodocs.net/doc/fc7464177.html, 32.满分作文(四川) 33.《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学科指导版) 34.河北《考试与招生》 35.《广东教育》(高中)编辑部邮箱: 36.《湖北教育》教学版 综观、时事、教育理论文章 语文学科文章 理科学科文章 班主任工作、德育类文章、其它各科、教师书架、杂文、评论、散文、小品文等文章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导读: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1 一.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篇。该单元所选中国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五言诗3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 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关于教学方法 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关键词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预习。要求学生课下预习,早读检查(内容包括:A 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