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语文下册《巴金短文两篇》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巴金短文两篇》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巴金短文两篇》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巴金短文两篇》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xx短文两篇》的

教案设计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阅读了解xx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2019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

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xx"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xx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

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4、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

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五、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抒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中的语言魅力吧。

六、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

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捍卫本组的胜利?

......读懂了巴金的,我们不妨来看看前些日子,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

七、文学思考:

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

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出示表现巴金成果的幻灯片,在过去的2019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19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下册重难点第十六章分式 16.1 分式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重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16.2 分式的运算16.2.1 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16.2.1 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 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16.2.1 分式的乘除(三)一、教学目标:理 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16.2.2 分式的加减(一)一、教学目 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 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16.2.2 分式的加减(二)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 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8分) ①可见一bān【】②风mǐ全球【】 ③zhū如此类【】④如火如tú【】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2分) ①,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③,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如,见利而忘义。(钱泳《治水必躬亲》) ⑥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⑦,化作春泥更护花。(《迢迢牵牛星》)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⑨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一联引用了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融合,有表达了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⑩《别云间》(夏完淳)中“;”两句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3.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书,叙述了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书中写到“保尔曾经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其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请用扼要的语言把你所了解的保尔“四次死里逃生”中的第二、三次内容按照要求填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国学、诗歌应该教孩子怎么学?孙校长指出,①国学诗歌经典因其具有语言精炼,富有韵味,充满音律美,②教学时应以背诵和诵读为主,辅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功夫。?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1、《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回顾复习 相关资料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重难点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 一、庄子名,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代表作品有,名篇、。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翻译重点词语。①冥:②鲲:③鹏:④怒: ⑤垂:⑥海运:⑦天池: 2.翻译重点句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翻译重点词语。齐谐:志:击:抟: 去:尘埃:息:极: 2.翻译重点句子。 ①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精讲点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五、学生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达标测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1 / 4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考点 9.3平行四边形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考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有关线段、角、面积、周长等问题以及图形的全等、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题型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在综合题中经常涉及。 9.4矩形、菱形、正方形 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 难点:平行线间的距离 考点:以考查各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为主。单独命题时,主要以选择、填空、解答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时,主要以探究、开放、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 9.5三角形的中位线 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难点:中点四边形 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性质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多与其他平面图形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单独命题时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 第十章分式 重点:理解分式的意义;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运算;解分式方程,增根的来源及运用;如何用分式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10.1分式 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0的条件。 考点: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0的条件为中考热点,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或以综合性的题目为载体综合考查。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恒等变形。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中考中重要的考点之一,它是以后运算的基础,题型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 10.3分式的加减 重点: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考点:常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相结合,题型以选择、填空或分值不高的解答题为主。 10.4分式的乘除 重点:分式的乘除;分式的混合运算。 考点:分式的运算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重点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求值,有时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题目有选择、填空和解答。 10.5分式方程 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增根 难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考点:解分式方程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都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大部分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一些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 第十一章反比例函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g g=9.8N/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重点难点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

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重难点轻松过关.docx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 一次函数重难点轻松过关 1.已知直线y=mx+n,其中m,n是常数且满足:m+n=6,mn=8,那么该直线经过() A.第二、三、四象限B.第一、二、三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D.第一、二、四象限 2.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 的解集是. 3.张师傅驾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地相距500千米,汽车出发前油箱有油25升,途中加油若干升,加油前、后汽车都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油箱中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加油前油箱中剩余油量y(升)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是y=﹣8t+25 B.途中加油21升 C.汽车加油后还可行驶4小时 D.汽车到达乙地时油箱中还余油6升 4.如图,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之间的部分关系.那么从关闭进水管起分钟该容器内的水恰好放完. 5.如图,直线2 3 3 + - =x y与x轴,y轴分别交于B A,两点,把AOB ?沿着直线AB翻折后得到B O A' ?,则点O'的坐标是( ) A B O O' x y

A .)3,3( B .)3,3( C .)32,2( D .)4,32( 6. “五一节”期间,王老师一家自驾游去了离家170千米的某地,下面是他们家的距离y (千米)与汽车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当他们离目的地还有20千米时,汽车一共行驶的时间是( ) A.2小时 B.2.2小时 C.2.25小时 D.2.4小时 7.如图,直线y =3 4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 0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 ′B ′,则点B ′的坐标是 . 8.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是直线y=x 上的动点,A (1,0),B (2,0)是x 轴上的两点,则PA+PB 的最小值为 . 9.经统计分析,某市跨河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 (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 (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2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O 千米/小时;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8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x ≤220时,车流速度v 是车流密度x 的一次函数. (1)求大桥上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的车流速度. (2)在交通高峰时段,为使大桥上的车流速度大于40千米/小时且小于60千米/小时时,应控制大桥上的车流密度在什么范围内? 10.山地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喜爱,各种品牌相继投放市场,某车行经营的A 型车去年销售总额为5万元,今年每辆销售价比去年降低400元,若卖出的数量相同,销售总额将比去年减少20%. (1)今年A 型车每辆售价多少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2)该车计划新进一批A 型车和新款B 型车共60辆,且B 型车的进货数量不超过A 型车数量的两倍,应如何进货才能使这批车获利最多? A , B 两种型号车的进货和销售价格如下表: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一.引入新课,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二、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第二课时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 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吕新立

第六单元 第21课《庄子》二则 1、知识点汇总 1.议论性散文知识 2.字词积累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4.夸张的修辞手法 5.想象的手法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 1.议论性散文知识 概念: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语言特色:议论类文体的语言规范是指阐释说理、分析议论的语言应准确、概括、鲜明、连贯,严密透彻,富有逻辑;议论类文体的语言生动是指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说理通俗易懂,能化抽象为具体。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义,做到准确翻译灵活运用。 (1)请整理并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请循.其本 3.庄子生平及主要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1)请补充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及其思想。 (2)请简介一下《庄子》这部书。 (3)填空 庄子,名___,_____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________”和“________”,与道家始祖____并称为“____”。代表作《庄子》。《庄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4.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下夸张修辞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5.想象的手法 概念: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及形象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是想象的开端;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创造出新形象,是一种更高层的认识活动。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6.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 三、能力提升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 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重难点讲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重难点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16.2分式的运算 16.2.1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16.2.1分式的乘除(二) 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16.2.1分式的乘除(三)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16.2.2分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16.2.2分式的加减(二)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的答题方法 某句或某几句或直接说运用、使用了说明方法+某个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 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说“屏”》(使读者明白屏的种类。)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

(完整版)2018人教版整理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 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后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2、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B.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若没有,则要调到零刻度线上。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整理

初中物理初二下册复习资料 第七章《力》复习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 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 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 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 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 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 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 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 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 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 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 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 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 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 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 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 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 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 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 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 同性质的力。 1、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 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 7. 8.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 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 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 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 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 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 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 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 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 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 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 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 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弹簧测力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 D天平)。 第九章《压强》复习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 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