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原题库

马原题库

马原题库
马原题库

关于全校1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统一安排:

1、平时成绩与闭卷考试成绩各以100计;最后总评:平时与考试的分值为4:6

2、平时包括:上课纪律、发言、课程论文等;

3、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2×5)、多项选择题(2×10)判断题(2×5)、简答题(10×2)、综合分析题(20×2)。综合分析题应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展开论述。

4、考试时间定于7月5日下午。请带好铅笔(涂卡)、橡皮檫、钢笔等用品。

主观题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列举说明。第3页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创新发展)。

创新:(1)马克思主义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11、47。(2)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14 (3)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55(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辩证关系与重要意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92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31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与矛盾分析方法、辩证思维能力。40、48、54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4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作用与能动的反作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90

2.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89、90分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107、108。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109

2、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104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1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135、136。分析中国大数据战略实施的意义与作用。

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133.具体分析中国当前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5、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14

6、147剖析当前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消极后果。155、156、157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198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本质。209、210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17、后果219、220及对策220。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253~257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73、274

综合论述题的相关话题

1、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2、国家大数据战略与“科技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4、供给侧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与作用”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6、剖析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

2016年客观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和精神

B、联系和发展

C、运动和静止

D、实践和认识

E、时间和空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自然观与社会观的统一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E、空想与科学的统一

3.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般变化

B、运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量变

E、过程

4.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E、民族关系

5.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E、共性和个性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E、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E、实践

8.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E、剧烈的武装斗争

9.在展望未来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地批判

B、是否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

C、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是否看到了资本主义旧制度灭亡的命运

E、是否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10.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E、人民群众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E、辩证的观点

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E、它的规律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实践

D、唯物史观

E、人民群众

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E、多样性

1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质和量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6.商品的价值量

A、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E、与劳动时间无关

1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

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E、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1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人们主观思维中推想的矛盾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

C、人们思维过程中逻辑的自相矛盾

D、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E、任何事物都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属性

1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D、不仅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且还作了详尽的细节描绘

E、脱离资本主义社会来谈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20.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C、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E、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1.下列对于“共产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形态

E、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2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A、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存在历史联系

B、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形式存在历史联系

C、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基础不同

D、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本质不同

E、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等同

2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E、辩证否定就是绝对否定

25.任何真理都是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C、具体真理

D、不可能向谬误转化的

E、从相对真理不断地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过程

26.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物质和意识相互起决定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

E、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人们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E、人的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8.解放后,我们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而在人口问题上,马寅初的理论却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D、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E、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少走弯路

29.辩证的认识运动包括两次飞跃它们是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

C、从实践到新的实践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E、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

30.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E、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31.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无人工厂”现象,那么

A、自动化的机器已经取代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B、“无人工厂”在本质上是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C、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为先进了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E、科技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3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B、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

D、消除矛盾双方的对立

E、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3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A、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所以只能否定

B、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C、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糟粕,要全盘抛弃

D、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前,它的社会作用主要还是进步的

E、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未起过进步的社会作用

34.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是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体现在

A、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B、它在价值决定上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会创造剩余价值

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E、它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36.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7.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量变就是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E、质变不依赖于量变,量变也不依赖于质变

38.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因为

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C、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E、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

3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E、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战争也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除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包括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E、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4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4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两大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两大学说分别是

A、唯物史观

B、劳动价值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法

E、认识论

4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这是因为:

A、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

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态可以有这种那种

C、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可以有这种那种

D、时代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E、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会造成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4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

A、尊重客观规律

B、通过实践

C、超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D、不讲任何条件

E、掌握必要的物质手段

45.真理是客观的,这是说

A、真理从内容上说是客观的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真理从形式上说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E、认识真理是物质性的活动

三、判断题:

46.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

47.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48.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0.和谐不包含矛盾,因而建立和谐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51.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5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某些人根据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53.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是很渺茫。

54.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5.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面,因此垄断消除了竞争。

5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可以随心所欲。

5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5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59.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物质性。

60.绝对真理是不包含错误的真理,相对真理是包含有错误的真理。

试卷答案1.B

2.C

3.C

4.C

5.B

6.A

7.B

8.C

9.C

10.D

11.C

12.C

13.A

14.D

15.D

16.BCD

17.ABCDE

18.BDE

19.ABC

20.ABCDE

21.ABCDE

23.ABCDE 24.ABCD 25.ABCE 26.CE 27.ADE 28.ABCE 29.AD 30.ABCDE 31.BCD 32.BC 33.BD 34.ABCDE 35.ABCD 36.AC 37.BCD 38.CDE 39.ACDE 40.ABCD 41.AE 42.AC 43.ABCDE

45.AD 46.错47.对48.对49.对50.错51.对52.错53.错54.对55.错56.错57.对58.错59.对60.错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马原试题库(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分别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否。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 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 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 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Y)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观点:①否定是自我否定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5、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问什么说人口决定论和物理环境决定论是错 误的?(Y) 答案: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省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D]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3.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7.1971年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成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下草种,5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完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启示是[AB] A.要从实践中获得灵感B.要尊重实践的要求C.不要对任何自然事物做改变 D.要求对事物本来的面目做直接反映 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由于[ABC]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AB]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20.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思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 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D]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二.多项选择题。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CD]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学习帮手.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题库(一)

原理题库(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单:10;多:5)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马原题库汇总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与时俱进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B)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BCE) 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E.唯物史观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下面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表述是( ABCD ) A.是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 B.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 C.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BC )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BC ) A.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 7.下列哪些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AB)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当·斯密D.欧文 8.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C.实事求是 D.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 三、辨析题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完整word版)马原题库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马原试题 简答题 科社部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正当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在岁未来社会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情,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依据。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新世界,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未来世界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因为,未来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将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以抽象理性为前提来设计未来社会,二十通关过揭示人来社会发展规律使人们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人们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关系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关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运动 D .阶级斗争也包括继承者对 千年思想家” 网评,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原2018选择题试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马原试题库

马原试题库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B)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 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 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 A、工业革命 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现代西方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8、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变化发展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多因多果 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 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4、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5、一切真理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D)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不可知论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假象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D)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17、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

马原题库第二章

第二章 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真理的绝对性。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B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2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C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31、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 3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存在局限-相对性 34、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35、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 37、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38、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D )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4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