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优秀教案36-第三章函数应用复习课

优秀教案36-第三章函数应用复习课

优秀教案36-第三章函数应用复习课
优秀教案36-第三章函数应用复习课

复习课: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重点: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函数这四种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

难点:(1)利用函数性质讨论函数的零点,二分法的基本思想;(2)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

能力点:能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及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育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中思维的严密性

自主探究点:通过函数图像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函数这四种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

易错点:(1)应用零点存在定理,不注意函数图像的连续性,对定理理解不透彻

(2)函数性质掌握不牢固,根据函数性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能力弱,分类讨论的标准不明确,不能做到补充不漏

学法与教具

1.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结合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三角尺

一、

二、【知识梳理】

1.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2.能够熟练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判断函数的零点的个数.

3.掌握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4.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函数这四种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

(1)

x

y a a

=>爆炸增长,

(0)

n

y x n

=>快速增长,

(0)

y kx b k

=+>匀速增长,

log(1)

a

y x a

=>缓慢增长.

5.掌握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和拟合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

三、【范例导航】

例1(提高题)已知a是实数,函数2

()223

f x ax x a

=+--.如果函数)

y f x

=(在区间[1,1]

-上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函数2

()223

f x ax x a

=+--的二次项系数未知,因此要讨论二次项系数是否等于0.当二次项系数20

a=,即0

a=时,函数)

y f x

=(是一次函数,直接求函数的零点;当二次项系数20

a≠,即0

a≠时,函数)

y f x

=(是二次函数,再利用数形结合讨论函数的零点.

【解答】解:当0

a=时,函数()23

f x x

=-,零点为

3

2

x=,不符合题意.

当0

a≠时,函数2

()223

f x ax x a

=+--在区间[1,1]

-上有零点分为两种情况:(1)函数)

y f x

=(在[1,1]

-上只有一个零点,此时

所以

48(3)0

(1)(1)(5)(1)0

a a

f f a a

?=---≥

?

?

-=--≤

?

48(3)0

1

11

2

a a

a

?=---=

?

?

?

-≤-≤

??

解得:

37

15

2

a a

--

≤≤=

(2)函数)

y f x

=(在[1,1]

-上有两个零点,

48(3)001112(1)0(1)0a a a a f f ?=--->??>??-<??

解得:5a a ≥<或 综上所述,若函数)y f x =(在区间[1,1]-上有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312a a -≥≤

或. 【点评】解决二次函数零点问题要注意结合图像,从各个方面去考虑使结论成立的所有条件,考虑的方 面有:判别式、韦达定理、对称轴、函数值的大小、开口方向等.

从数上说,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根;从形上说,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函 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三者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高考中有许多问题涉及三者的转化,思考时要注意.

变式训练1:二次方程22

2(4)2(2)0x k x k -++-=的两个根都是正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答案

:210k k -≤<<≤(分析:1212

000x x x x ?≥??+>???>?),

变式训练2:设集合2{(,)|20}A x y x mx y =+-+={(,)|1},02B x y y x x ==+≤≤,A

B ≠?,求

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m ≤-

例2. 某单位计划用围墙围出一块矩形场地.现有材料可筑墙的总长度为l .如果要使围墙围出的矩形场 地的面积最大,问矩形的长、宽各等于多少? 【分析】若设矩形的长为x ,则宽为(2)2l l x -,从而矩形的面积为2(2)22l l S x l x x x =?-=-+,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利用二次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解:设矩形的长为x ,则宽为(2)2

l l x -,矩形的面积为 2(2)22

l l S x l x x x =?-=-+ 22416l l x ??=--+ ??

? (02l x <<) 所以,当4

l x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即2max 16l S =, 此时,矩形的宽为224

l x l -= . 所以,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4

l 时,所围成的面积最大为216l ,此时矩形为正方形. 【点评】对于求实际问题的最值,应先建立函数模型,然后对函数求最值,最后要回扣实际问题,解决 实际问题应注意不要忽略定义域.

变式训练:矩形ABCD 中,已知,,AB a BC b b a ==<,在,,,AB AD CD CB 上分别截取,,,E H G F , 且AE AH CG CF x ====,当x 为何值时,四边形EFGH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答案:当3,4

a b a b x +≤=时,2max ()8a b S +=; 当3,a b x b >=时,2max S ab b =-.

例3.旅行社为某旅游团包飞机去旅游,其中旅行社的包机费为15000元,旅游团中的每人的飞机

票按以下方式与旅行社结算:若旅游团的人数在30人或30人以下,飞机票每张收费900元;若旅游团的人数多于30人,则给与优惠,每多1人,机票费每张减少10元,但旅游团的人数最多有75人,那么旅游团的人数为多少时,旅行社可获得的利润最大?

【分析】根据不同的人数有不同的票价,需要分段列出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列出的分段函数分析解决问题.其中,利润=收入(飞机票的总收费)—支出(包机费).

【解答】设旅游团的人数为x 人,飞机票为y 元,由题意得:

当130x ≤≤时,900y =;

当3075x <≤时,90010(30)101200y x x =--=-+;

所以所求函数为900(130)101200(3075)x y x x ≤≤?=?-+<≤?

设利润为Q ,则290015000(130)1500010120015000(3075)x x Q y x x x x -≤≤?=?-=?-+-<≤?

当130x ≤≤时,max 900301500012000Q =?-=,

当3075x <≤时,22

1012001500010(60)21000Q x x x =-+-=--+,

所以当60x =时,max 21000Q = 12000>,

答:当旅游团人数为60人时,旅行社可获得最大利润21000元.

【点评】本题是由一段一次函数、一段二次函数构成的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对于分段函数的最 值,应先在各自的定义域上求出各段的最值,然后加以比较,确定出分段函数的最值.分段函数主 要是每一段自变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不同,可以先将各段的变化规律找出来,再将其合到一起,要 注意各段变量的取值范围,尤其要注意端点值.

变式练习:某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每件服装的成本为40元,出厂单价为60元,该厂为鼓励销售 商订购,决定当一次订购量超过100件时,每多订购一件,订购的全部服装的出厂单价降低0.02 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商一次订购量不会超过500件.

(1)设一次订购量为x 件,服装厂的实际出厂单价为p 元,写出()p f x =的表达式;

(2)当销售商一次订购450件时,该服装厂获得的利润是多少元? 答案:(1)60,0100()62,10050050x p f x x x <≤??==?-<≤??

(2)当销售商一次订购450件时,该服装厂获得的利润是5850元.

四、【解法小结】

1.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判断函数零点的步骤;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学会使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重点) 2.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小华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储存起来,他已经存有300元,现在起每月存50元.小华的同学小丽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在听说小华存零用钱后,表示从现在起每月存70元,争取超过小华.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帮助小丽计算出她需要多久才能超过小华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通过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如图,函数y =2x 和y =-2 3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 (1)求点A 的坐标;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2x ≥- 2 3 x +4的解集. 解析:(1)联立两直线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点A 的坐标;(2)根据图形,找出点A 右边部分的x 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1)由?????y =2x ,y =-2 3x +4,解得?????x =32,y =3.∴点A 的坐标为(3 2 ,3); (2)由图象得不等式2x ≥-2 3x +4的解 集为x ≥3 2 . 方法总结:通过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求交点坐标的方法,求出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键在于准确识图,确定出两函数图象的对应函数值的大小. 探究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类型一】 根据一次函数的值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一次函数y =kx +b (k ≠0)中两个 集是________. 解析:由表格得到函数的增减性后,再

得出y=-1时,对应的x的值即可.当x =1时,y=-1,根据表可以知道函数值y 随x的增大而减小,∴不等式kx+b≥-1的解集是x≤1.故答案为x≤1.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认真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类型二】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 如图,函数y=kx+b(k≠0)的图象 经过点B(2,0),与函数y=2x的图象交于 点A,则不等式0<kx+b<2x的解集为 ( ) A.x>0 B.0<x<1 C.1<x<2 D.x>2 解析:先利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确定A 点坐标,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1<x <2时,直线y=2x都在直线y=kx+b的上 方,于是可得到不等式0<kx+b<2x的解 集.把A(x,2)代入y=2x得2x=2,解得x =1,则A点坐标为(1,2),∴当x>1时, 2x>kx+b.∵函数y=kx+b(k≠0)的图象经 过点B(2,0),即不等式0<kx+b<2x的解 集为1<x<2.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 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 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 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 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y轴上(或 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 合. 三、板书设计 1.通过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是掌握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结 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主动、自主的学习.

(新)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 )(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 (x f y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 1 (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①正比例函数(0)y kx k =≠仅有一个零点。 ②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没有零点。 ③一次函数(0)y kx b k =+≠仅有一个零点。 ④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 (1)△>0,方程2 0(0)ax bx c a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20(0)ax bx c a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20(0)ax bx c a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⑤指数函数(0,1)x y a a a =>≠且没有零点。 ⑥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且仅有一个零点1. ⑦幂函数y x α =,当0n >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0n ≤时,没有零点。 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f x 转化成 ()0f x =,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12,y y (基本初等函数),这另 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f x 零点的个数。 6、选择题判断区间(),a b 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0f a f b <。 Eg :试判断方程在区间0122 4 =-+-x x x [0,2]内是否有实数解?并说明理由。

公开课教案《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尤溪五中 开课班级:高一(3)开课时间:2019.10.2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的核心内容,而对数函数又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运算,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在探索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作图,分组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类比指数函数性质研究对数函数,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是新授课,,因此我把本节课重点定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学生在探究对数函数性质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因此我把探究对数函数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下表:(空白表,由学生填) 函数 log a y x = 的图象 特征函数 log a y x = 的性质 图象都位于y轴的右方

变量与函数概念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变量与函数”概念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李步刚通过第十九章函数第一课时“变量与函数”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 案例一:问题1.日气温变化图:图18.1.1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根据这张图,你能否得到某个时刻的温度?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间t,都有一个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 问题2: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问题3: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问题4:水中的波纹 把一块小石头投入池塘中,就会激起一阵阵的波纹。面积S随着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半径r都有唯一的面积S与之对应. 反思:考虑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此案例对课本上提供的例子的问题作了细化修改,选择了“一日内的温度变化”、“电影售票问题”、"水中的波纹"这样三个例子,都通过细化问题,如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困难就小了。 案例二: 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 t,月应交水费为y元. 2. 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min,话费卡中和余额为w 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圆周长为C,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为π. 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内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 本,

《一次函数》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一次函数 13.2 一次函数名师教案2 沪科 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2.能根据k与b的值说出函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中k与b的值对函数性质的影响; 2.结合图象体会一次函数k、b的取值和直线位置的关系,提高数形结合能力.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k、b的取值和直线位置的关系,数形结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 观察前面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发现规律: 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左上升,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由此填出: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具有如下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 下面,我们把一次函数中k 与b 的正、负与它的图象经过的象限归纳列表为: 三.例题与练习 例1 已知一次函数y =(2m -1)x +m +5,当m 是什么数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分析 一次函数y =kx +b (k ≠0),若k <0,则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解 因为一次函数y =(2m -1)x +m +5,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2m -1<0,即2 1

必修1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经典例题讲解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1:函数的零点 【典例精析】 例题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y=32x 2-+x ;(2)y =(2 x -2)(2 x -3x +2)。 思路导航:判断函数零点与相应的方程根的关系,就是求与函数相对应的方程的根。 答案:(1)①当x≥0时,y=x 2 +2x -3,x 2 +2x -3=0得x=+1或x=-3(舍) ②当x <0时,y=x 2 -2x -3,x 2-2x -3=0得x=-1或x=3(舍) ∴函数y=x 2 +2|x|-3的零点是-1,1。 (2)由(2x -2)(2 x -3x +2)=0,得(x +2)(x -2)(x -1)(x -2)=0, ∴x 1=-2,x 2=2,x 3=1,x 4=2。 ∴函数y =(x 2 -2)(x 2 -3x +2)的零点为-2,2,1,2。 点评: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不是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而是交点的横坐标。 例题2 方程|x 2-2x|=a 2+1 (a∈R + )的解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 思路导航:根据a 为正数,得到a 2 +1>1,然后作出y=|x 2 -2x|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y=a 2 +1的图象与y=|x 2 -2x|的图象总有两个交点,得到方程有两解。 ∵a∈R + ∴a 2 +1>1。而y=|x 2 -2x|的图象如图, ∴y=|x 2 -2x|的图象与y=a 2 +1的图象总有两个交点。 ∴方程有两解。 答案:2个 点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图象的交点的个数判断方程解的个数。做题时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题3 若函数f (x )=ax +b 有一个零点为2,则g (x )=bx 2 -ax 的零点是( ) A. 0,2 B. 0,12 C. 0,-12 D. 2,-1 2 思路导航:由f (2)=2a +b =0,得b =-2a ,∴g (x )=-2ax 2-ax =-ax (2x +1)。令g (x )=0,得x 1=0,x 2=-1 2 ,故选C 。 答案:C 【总结提升】 1. 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0的根,因此,求函数的零点问题通常可转化为求相应的方程的根的问题。 2. 函数与方程二者密不可分,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如函数解析式y =f (x )可以看作方程y -f (x )=0,函数有意义则方程有解,方程有解,则函数有意义,函数与方程体现了

对数函数 优秀教案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 (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1.让学生看材料: 如图1材料(多媒体):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一次函数》教案

《一次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这一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中有关的图片,如弹簧、橡皮筋等等的实物,请同学们思考一些问题.承接上节课函数的关系,让同学们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式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的,感受到研究函数的必要性.生活中的实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起到很好的导入新课的效果. 二、探究新知 例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kg、2kg、3kg、4kg、5kg时的弹簧长度,并填入下表: 例2某辆汽车油箱有汽油60L,汽车每行驶50km耗油6L. (1)完成下表: (3)你能写出剩油量z与汽车形式路程x之间的关系吗? 例3我国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3500元但低于5000元的部分征收3%的所得税……如果某人月收入

3860元. (1)当月收入大于3500元而又小于5000元时,写出应缴纳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 (元)之间的关系式. (2)某人月收入为4160元,他应该缴纳所得税多少元? (3)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以元? =+(,k b为常数,k≠0)的形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 kx b b=时,则y是x的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0 正比例函数. 三、拓展练习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 (2)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3)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个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则y 与x的关系. 例2:我国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3500元但低于5000元的部分征收3%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38 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3860-3500)×3%=10.8(元). (1)当月收入大于3500元而又小于5000元时,写出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2)某人月收入为4160元,他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多少元? (3)如果某人本月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收入是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类很有用的函数-一次函数,只要解析式可以表示成y kx b b=时的特(,k b为常数,k≠0)的形式的函数则称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当0 殊情形. 五、布置作业 习题6.2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西安市培华职业中专王买霞 【学生】职一某班. 【教学环境】电脑教室,每生一台机,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例如观察某一台学生机学生的操作,让某一学生机学生观看教师机的操作,让所有学生观看教师机的操作,等等。 【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就是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数学课堂生态化研究,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生长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不是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追求效率的做法。数学课堂生态化研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各个要素内部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 多媒体信息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注意。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学生获得了对信息的完全控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能营造出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全新的学习环境。 【构想及教学目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讨论、在讨论中解决的学习环境。为了深入学习函数单调性,我利用电脑辅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实背景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抓住问题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1)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激发学生思考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了解数形结合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分别为: (师语音拉长,师生一块儿回答) 生:列表法、公式法、图像法。 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生:列表法就是用表格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公式法是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图像法是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图形来表示函数的方法。 师:这三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研究一个函数,可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利川市谋道初级中学向先权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理解直线y=kx+b(k≠0)与直线y=kx(k≠0)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思考 1.通过对应描点来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函数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 解决问题通过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象及数形结合法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画函数的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活动2认识一次函数的图象 活动3选取两个合适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活动4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 活动5练习与思考 活动6小结与作业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作铺垫,自然地引入课题.通过对应描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进而发现它的形状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加强对一次函数图象的认识.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熟悉和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类比正比例函数y=kx(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并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出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巩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整理本节知识,加强学习反思。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f(x)=0 的根。 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 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⑴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⑵求区间(a,b)的中点c;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1》(人教A版)《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共3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有利条件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对数及其运算、并初步接触了一些对数应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前面指数函数的研究也为本课学习提供了范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有利条件。 2.不利条件 学生初中也已经学习过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因些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可寻。但对数和对数函数,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学生来说更抽象和陌生,同时前面3节课的大量的对数运算公式的学习,也可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一些为难情绪。克服不利因素的关键是紧紧抓住指数与对数的联系,利用它们在形式上的相互转化,并结合函数的概念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在关系; ⑵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⑵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情感、念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相互类比与转化的学习中,体会转化的转想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概念的理解,底数a的范围对对数函数图象、性质的影响. 突破难点的关键:从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联系的角度来引出和分析对数函数的概念,发挥数形结合的直观特点,进行操作、猜想的验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五、教学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要紧紧抓住指、对数的相互转化和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利用类比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在指数函数学习中产生的正牵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为了给学生认识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提供更加形象、直观、清晰的材料,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画

函数概念教学策略

函数概念教学策略 滦县一中杨秀娟 通过学习“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研究”课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本人认为,教学中函数概念教学中可实施一下策略: 1 在教学中早抓函数概念,渗透于各个阶段 函授概念教学中,首先应早早引入这一概念,在整个教学中,需抓住相关内容及早向学生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由于函数本质是反映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例子是相当多的。我们在教这些内容时,可以很容易地向学生们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产生朦胧的变化意识。 例如:在引入“等式”概念前,课本选了下面这些式子1+2=3,a+b=b+a, s=ab, 4+x=7在对这4个式子进行分析时,为了照顾到后面学习函数的需要可对式子s=ab,这样分析:当s一定时,a与b的积不变, 如s=12,若a=3,则b=4,若a=6,则b=2,可见在s值不变的前提下,a与b反比关系,当a一定时,s与b成正比关系。当b一定时,s与a成正比关系。 在教学中,这一点,学生是完全能够掌握的,如果能在逐步学习中经常渗透“对应”的观点,那么就为以后真正学习函数概念打下伏笔,而不会感到生疏和突然,他们就能顺利地接受函数概念,并把函数知识尽快地内化到自己有的认识结构中去。 2 在教学中实例相结合使概念具体化 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必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要求由实例引入函数概念。由实例引入概念,反映了概念的物质性和现实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和长久。这样学生能够认识到函数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分别指出下列例子中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属性: i 匀速运动中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ii 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iii n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关系。 iv 用表格给出某水库的储水量Q与水深h之间的对应关系。 v 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

4.4对数函数优质课教案

【课题】4. 4 .1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教材内容解析】 1,“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四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章中的重点内容。此前,学生已对函数、定义域、值域等相关概念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函数性质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刚刚学习了对数与指数函数后,对对数函数的进一步学习。也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方法,即“概念---图像---性质--应用”的过程。同时,为后面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对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对数函数的知识在其他章节和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的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统计、规划)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本技能。同时,本节课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不仅反映出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同时也蕴含了函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学情分析】 1,心理生理上: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已入校两个月,现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所以在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上也相对稳定。加之,新入学不久,学生渴望知识和学习的情绪也都空前高涨,主动积极,不畏艰难。 2,知识上:从初中到现在学生已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初等函数,已对函数的相关概念、研究函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加之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学生已明白,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研究学习,同时对数函数的应用不管在数学上、生活中都应用广泛。所以,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 (2)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会进行同底数的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 能力目标: 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体味对数函数的认知过程,树立严谨的思维习惯; (2)参与数学建模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 【教学难点】 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案例和反思上周我完成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不断思索,不断创新。多注重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设计意图 我校现采用的数学教材是新人教版,早在本教材的第八章,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有关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知识,在本学期进入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学习之后,学生目前已经了解了有关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及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如何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一次函数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班的学生整体有着较好的数学基础且思维活跃,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且兴趣浓厚,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我决定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活动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作为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过程展示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我们知道,方程3x+5y=8可以转化为y=-3 5x+ 8 5,并且直线y=- 3 5x+ 8 5上每个 点的坐标(x,y)都是方程3x+5y=8的解. 由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y=kx+b的形式.所以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也就是对应一条直线. 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58 21 x y x y +=? ? -=? 可否看作求两个一次函数y=-3 5x+ 8 5与y=2x-1图象的交点坐标呢?如果可以, ?我们是否可以用画图象的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Ⅱ.导入新课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算.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熟悉巩固用一次函数知识求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方法求解.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第一章 概述: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需要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一节函数的概念课.如何上好一节概念课,概念不是由老师讲出,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并归纳概括出概念呢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熟练的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数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习了本小节后,为以后学习其他类型的函数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函数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它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且比较习惯的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

的认识。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部分进行说明: 知识与技能: 1、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出发,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关键词的强调和引导,使学生发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用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打下感性基础,而且注重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y=f(x)的理解与深化。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f(x)的理解。 【教学关键】在集合与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2020-2021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第四章一次函数 4.4.1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了解了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图象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图象等信息列出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并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利用图象、表格等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与实际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并且让学生更加明确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它涉及数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概念---基本量.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根据两个条件列出关于k、b的方程组,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下一章的学习内容,因此本节所研究的一次函数,某个参数应较易于从所给条件中获得,从而转化为通过另一个条件确定另一个参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对于一般问题,可在下一章的学习中再加强训练. 1. 教学目标:了解两个条件可确定一次函数;能根据所给信息(图象、表格、实际问题等)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知识目标: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 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能力目标: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 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确地根据图象获取信息,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高中数学优质课 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本节是学习指.一、教案分析1、教案内容教案内容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数、指数函数和对数的后继内容,根据描点法,作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以及得到相应的对数对数函数既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也是高中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极为广泛.函数性质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学习情.2思想方法的 理解,为进后面一步探究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况分析对数函数是高中引进的第二个初等函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由于函数概.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案要求较低,学生运算能力较弱,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案中要有控制的拔高,. 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案的难度但是只要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通过课件演示,通过数形结合,.关注学习过程a1)a?a?0且?ylogx (取不同值时反映出不同函数图象,并让学 生观中,让其感受a察、发现、归纳出图象的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3、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案首先要挖掘其与指数的联系,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教案目标4.1知识技能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2)应用对数函数性质,掌握求简单对数型函数定 义域的方法;(3)掌握三种简单的分别比较对数、真数和底数大小的方法.4.2过程与方法利用指数函数以及性质导出对数函数概念和相应的函数,在学习和应用对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1)类比的思想.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类比.(2)对称的思想.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关于横轴对称. (3)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函数图像研究函数的代数性质,以及通过函数表达式探究函数的几何性质,学习和领会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有关函数的性质.(4)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1或小于1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初步了解分类的原则,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揭示数学类比和对称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同时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来 自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案方法与策略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问题探究式” 教案法.采取“设问引入—类比构建—探究反馈”的方式,力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案活动中来,尝试探求将问题“一般化” 的方法.三、教案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案.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快速显示等特点对某些对数函数几何性质进行再现,运用直 观认识、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四、学习指导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和对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因此,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指数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和对数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2、学习方式与策略2.1 设置一系列的教案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 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迁移能力. 五、教案过程

一次函数教学案例

《一次函数》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是第五章一次函数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两课时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方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本节主要内容就是利用一个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交点坐标,求出所构成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以及利用两个一次函数图象、X轴(或Y轴)三者交点坐标,求所构成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 教材中没有本节内容的教学,但这方面内容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非常重要,它不但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而且还与中考题型有很大的联系。它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使一次函数的内容得到了升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和数学的美。 教学准备:准备画有坐标系的方格纸 二、教学过程 师:你能画出一次函数Y=-0.5X+1的图象吗? 生:能。 师:你有几种画法? 生:两种。 师:哪两种方法? 生:1.描点法2.两点法 师:哪一种方法简便? 生:两点法 师:那你们在方格纸上试一试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取特殊值法取点)(图1)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图象? 生:我来展示一下(如右图1) 师:这位同学画的图象与你们画的图象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位同学画得很好,我们看一下,他所画的图象上有两个点A(0,1),B (2,0)它们与坐标原点O(0,0)构成了一个……. 生:直角三角形。 师: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讨论) 师(引导):ΔAOB的底和高如 何确定? 生:AO和BO 师:那么AO和BO分别等于多 少? 生:AO=1,BO=2 师:那么ΔAOB的面积就可以求 出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一次 函数Y=2X-1的图象,求出此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