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活动1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活动1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活动1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活动1

《中国近代史纲要》

课程实践活动

题目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伟大精神姓名学号

刘英琴20101810520

刘阳20101810519

陈海敏20101810503

陈红玉20101810504

范琳琳20101810508

肖宗华20101810528

所在学院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0级金融学五班

指导教师谌立平

日期2010年12月3日

目录

一、论文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伟大精神》 (3)

二、附件

1、附件一 (9)

2、附件二 (17)

3、附件三 (20)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伟大精神

10金融学五班刘英琴刘阳陈海敏陈红玉范琳琳肖宗华

指导教师谌立平

摘要:国家就像一座高楼,那些为国家的建立、发展、富强而英勇牺牲,奉献一生的先辈们及现在仍在孜孜不悔的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就是这座高楼的坚强地基,宁愿自己深陷地下也要把祖国高高撑起!这就是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每一位为祖国为人民付出过的同志都将永垂不朽,人民不会忘了他们,历史见证他们!特别是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不仅仅要缅怀更要将他们的优秀传统传承、发扬下去,并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为这些伟大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关键词: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新内涵

前言

每一位烈士就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他们身上所彰显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改造社会的伟大抱负,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赤胆忠诚的爱国精神,昭日月,启来者。其中夏明翰、左权、杨开慧就是英雄伟人队伍中的一员,他们令九州动容,他们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学习。他们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现代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精神方向。他们的革命精神、光辉事迹,永远地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之魂。于是我们赞扬,我们传颂,我们后人用自己的方式传达对我们革命烈士的深深感激,同时也时刻激励着自己为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奋斗。

夏明翰,衡阳县人,中国革命先驱、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中共党史人物记》第二卷记载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在汉口余记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8岁。牺牲时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永远为人们传颂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震撼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的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2009年,由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夏明翰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现在是和平的年代,我们虽然不会再如夏明翰先辈那样受压迫、被杀头,但是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弘扬的,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都将令我们受益无穷。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动员报告中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李大钊、夏明翰等烈士的革命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2005年9月4日,是夏明翰烈士诞辰105周年。对夏明翰精神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弘扬其革命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夏明翰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敢于追求理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夏明翰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追求,为了这一理想毅然离家奋战,甘愿牺牲自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不知有多少年轻人不及他的十分之一,因为许多人都习惯了做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似乎每天都立下凌云壮志,每天都忙忙碌碌,疲于奔波,可是实际上他们只是拖着空虚的身躯游走穿梭在红灯绿酒间的动物。今天立下的决心总是希望明天才执行,可是明天到了又拖到下一个明天,一日复一日,却不曾想有多少个明天可以如此白白浪费。逝者如斯夫,人的一生短暂,不能总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要有理想有追求,始终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无私的奉献精神。

夏明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始终如一的为党的事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党需要办的事就要认真地去办,坚决把它办好。”成了夏明翰革命实践的准则,革命行动的指南。他领导湖南工人运动,人力车工人的罢工、游行,总之积极活跃于革命斗争中。他为了党的事业把个人的家庭幸福放到一边,将对妻子的爱深埋心底。这样无私的人在现代能有几个?夏明翰是我们的好榜样,无论是在班级、社团、企业、政府,我们都应该持有无私奉献的心态,都应该倡导无私无我的观念。

三、无惧无畏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英烈小传》中写道:1927年6月的长沙正处在“马日事变”后的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野蛮屠杀,反革命的鹰犬遍布城乡。不少革命者在祖国生死存亡关头临阵脱逃,但是夏明翰却毅然留了下来,面对艰难与危险他毫不退缩。《夏明翰》中记载了他的话:“如能努力坚勇去做,虽是密密重重的广大黑幕,也要发出一线微弱的曙光。”今天这种勇敢时时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每一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困难,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人,请不要过分夸大困难,一蹶不起,鼓起勇气,直面人生!

左权:左权将军,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毕业,曾赴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军长、政委、第一军团长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42年5月25日,在十字岭反"扫荡"突围中,头部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享年36岁。1942年9月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军,将八路军总部驻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太行人民怀着十分敬重的心情,选址半年,在涉县石门村北精心修造了晋冀鲁豫抗战殉国烈士公墓,以纪念这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难以磨灭的贡献的历史名将。左权的一生,注定是短暂的一生,因为他为国、为民、为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披肝沥胆:左权的一生注定是充满艰辛的一生,因为他肩负着的是将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中解放出来的民族使命;左权的一生注定是被人们传颂的一生,因为他一心只为群众,一心只为岌岌可危的中华民族,一心只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左权的死,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尽忠尽责,诠释着一个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的不屈不挠。左权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在现代社会也发挥着积极重大的作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取,开创着新时代的辉煌。左权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左权有着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每在成就一件大事之前,都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所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左权协助彭德怀全力投入作战指挥,将战役的整个部署安排得井井有条,真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

里之外。连北平日军的报纸也说,"此次华军出动之情形,实有精密之组织"可见左权对此次战役的精心程度。之后不久,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负责保卫黄崖洞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左权要求该团在保卫战中"一定要抓住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他还就应当注意的战术原则和其它有关注意事宜作了具体的布置。这次防御战在左权的精密部署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左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给八路军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朽贡献。

二、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

左权有着高超的军事素养和军事理论功底,他素以学习刻苦,精于钻研,而博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他阅读了许多政治理论、军事理论的书籍,对八路军的军队建设、军事理论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于1942年被18集团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并要求"今后本军关于现代步兵战术的研究,均应以此为蓝本"。在多年勤奋踏实的学习生涯中,左权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其军事著述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结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性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军事思想原理。左权善于思考、勤于笔耕,撰写和翻译了诸多颇具影响的军事著作。仅在华北敌后5年间即译著共20余万字,因此能在八路军军队的建设中,对司令部工作、后勤工作、部队训练、军队政治工作、军民关系等,有着独到的建树和巨大的成就。周恩来说左权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可见左权学习、实践军事理论知识的不倦热情和不懈追求。左权的超高的军事才能来自于他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来自于他刻苦钻研的努力。由此可见,只要肯下苦功夫,只要能有坚定决心,只要能投入十二万分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什么学习上的难关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左权的精神在召唤我们,在指引我们,在启迪我们,为我们的学习生活竖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写于1957年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词中热情怀念的“骄杨”就是他的夫人和战友杨开慧。杨开慧,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

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面对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终其一生,杨开慧对革命的虔诚日月可昭,对党的忠诚天地可鉴。杨开慧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着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用自己的生命刻上了中国人民的不屈脊梁。杨开慧的革命事迹是可歌可泣的,是可敬可佩的。她没有在传统世俗思想面前倒下,没有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倒下,没有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中倒下。杨开慧不会倒下,因为她早已成为竖立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心中的不倒丰碑。杨开慧敢于向旧世俗叫板,是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新女性,深受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在其父要为她举行包办婚姻时,她毅然拒绝,自主选择可能“与坎坷磨难相伴终生”的毛泽东结婚,并且不举行婚礼形式,体现了新时代的女性对旧礼数的蔑视与唾弃;不仅如此,杨开慧还成为当时湘福女中唯一一个剪短发的女生。杨开慧追求自由、解放,反对束缚,一心打破旧传统的枷锁,成为当时新女性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党和国家理念的先进性,如何在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占据一席之地,其关键点就在于时刻保持思想观念的前瞻性,杨开慧精神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牢牢记住杨开慧精神的本质核心,始终坚持走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做,敢于探索、敢于尝试,积极树立创新意识,破除思想桎梏,解放思想,才能始终保持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语

通过对几位革命先辈的研究,我们又加深了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对党、对国家的理解。我们深深地感到,革命精神永不泯灭,民族英雄永远不倒。我们踏着前人的鲜血,踩着前人的身躯在生活。因此,我们不单单为了自己活着,我们的身上,还有无数先烈的殷殷期望,还有先辈们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的重任。于是我们感悟,在今天我们自己的责任,在明天我们祖国的未来,我们开始带着前人的希冀出发,向繁荣富强的国家迈进。

参考文献:

《夏明翰》

《中共党史人物记》

《中国共产党英烈小传》

毛泽东:《贺新郎》

百度百科

时政人民网(2009年7月15日)

维基百科

附件一论文形成说明书

时间:11月13日

成员:陈红玉陈海敏范琳琳刘英琴刘阳肖宗华

记录:陈海敏

经过同学们的自由组合,我们金融五班历史实践小组成立了,组员有:陈红玉、陈海敏、范琳琳、刘英琴、刘阳、肖宗华。14日——16日是我们的准备时间,我们定在11月17日开第一次关于探访活动的会议。

关于“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伟大精神”

探访活动的会议记录(一)

1、时间:2010年11月17日8:00——8:30

2、地点:水教409

3、记录人:刘阳

4、与会人员:陈海敏、陈红玉、范琳琳、刘英琴、刘阳、肖宗华

5、缺席人员:无

6、主持人:刘阳

7、主题:探访活动的前期准备

8、流程:

1、主持人说明会议流程安排。

会议流程安排:明确实践内容、选出组长及副组长、组员分工、确定实践地点与时间。

2、主持人与组员共同明确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组织探访湖南历史遗存,撰写文章,撰写论文形成说明书,活动剪影,心得体会。

3、推选组长及副组长。

组员刘英琴发言,表示有意向作为组长,愿意组织组员召开会议、探访历史遗存,并组织组员各行其职。

组员刘阳发言,表示愿意整理前后期资料,辅助组长组织活动。

经讨论,组员一致推选刘英琴为组长,刘阳为副组长。

4、组员分工

组员范琳琳发言,表示愿意搜集历史遗存资料,确定探访方案。

组员陈海敏发言,表示希望进行活动摄影工作,并整理撰写附录二。

组员肖宗华发言,表示愿意撰写文章。

组长刘英琴发言,表示愿意撰写文章。

组员陈红玉发言,表示有意向撰写实地探访活动的记录。

组员范琳琳发言,表示希望撰写活动流程记录。

副组长刘阳发言,表示愿意撰写会议召开记录。

经讨论,确定各组员分工:

资料收集者:范琳琳,负责收集探访地点的资料,如历史背景、现状、历史意义等,确定探访流程,将资料和探访流程通过邮箱发送给各组员分享。

活动摄影者:陈海敏,负责以照片形式记录探访实践的整个过程,并撰写附录二。

撰稿执笔者:刘英琴、肖宗华,负责撰写探访文章,形式确定为论文。

活动记录者:陈红玉、范琳琳、刘阳。负责整个活动的各项记录。刘阳主要撰写会议记录,陈红玉主要负责实地考察情况的记录,范琳琳主要负责活动流程记录。

组员在实地探访后将撰写的论文、附件一、附件二及附件三通过邮箱互相发送给组员,以便提供建议及修改,最终由组长、副组长整理并打印。5、确定实践地点与时间

组员肖宗华发言,提议探访醴陵,醴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甚多,李立三,左权,宋时轮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程潜,陈明仁等爱国将领都生在在这片土地,因此,探访醴陵地区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组员范琳琳发言,提议探访烈士公园,公园西南建有烈士纪念塔,塔内是烈士纪念堂,陈列着湖南近百年来著名烈士的照片和生平事迹,

探访烈士公园,从中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感受湖南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讨论,醴陵有毛泽东同志考察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毛泽东革命活动纪念地——先农坛、李立三故居、左权将军纪念碑等历史文化遗存,烈士公园的烈士塔内陈列着杨开慧、夏明翰等90位烈士的遗像和事迹及十万名湖南革命烈士的名录,还有不少烈士的遗物。鉴于醴陵路途较远,且小组成员对该处文化遗存地点不熟悉,时间、能力有限不便于深入探访,而烈士公园相对较近,烈士塔内陈列许多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照片、遗书、诗歌等,我们历史实践小组决定于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上午8:00于望麓桥学生公寓门口集合,探访烈士公园。小组名称确定为“烈士公园之行”历史实践小组。

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五班“烈士公园之行”历史实践小组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七日

时间:11月19日

成员:范琳琳刘英琴刘阳肖宗华陈海敏陈红玉

记录:刘阳

组员范琳琳确定探访路线:乘坐公车,在望麓桥车站乘坐6路或314路到太平街口站,转乘303路在烈士公园西门站下车,到达烈士公园西门。主要探访烈士塔。范琳琳将探访路线和收集到的资料(烈士公园简介、景点、烈士塔资料等)以邮件形式发送到组员的QQ邮箱。组员分享了资料,为烈士公园之行做好了准备。

时间:11月21日

成员:刘英琴刘阳肖宗华陈海敏范琳琳陈红玉

记录:陈红玉

因为今天下雨,我们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冒雨跑去烈士公园。我们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六人组拿着各自的相机及高像素手机等装置。坐上了公交车后,我们强调了一下分工。刘英琴、肖宗华负责写论文,范琳琳根据事先查好的资料充当我们的领队,海敏负责拍照,刘阳写会议记录,我写这次外出的活动记录,范琳琳完成活动总结。下车后,抬头,烈士公园赫然眼前。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在烈士公园门口拍一张合照,经过点小麻烦,合照还算顺利。在公园入口处,一抬眼,便看见了烈士纪念塔。沿着长长的阶梯一直走,我们手拿雨伞,在这个阴沉的日子里,开始唱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苍苍……”一直走到了烈士纪念塔,所有人都自发的安静下来。步入烈士纪念堂,一种压抑而肃穆的感觉贯穿了我们;这里悬挂着许多伟大人物的照片,左权、夏明翰、杨开慧、陈林……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他们为人民而亡,受到大家的尊重。我们在这里默默的瞻仰了一会,拍了很多照片留念。后来,我们继续往前行去,走上了朝晖楼,空气里雾蒙蒙的,看不太清楚远方的景象。我们在年嘉湖边讨论,我想继续走,可是雨越下越大,只好作罢,往回走。我们六个人湿漉漉的,踏上归途。在出口回头望一眼烈士纪念塔,白塔立在重重台阶之上。我们在矗立了一会,而后共同搭公交车回到了湖南大学。

时间:11月28日

成员:刘英琴刘阳肖宗华陈海敏陈红玉范琳琳

记录:刘阳

组员将写好的文章及附件互相讨论、修改后,汇总到副组长处整理,将于12月1日开展第二次关于探访活动的会议。

关于“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伟大精神”

探访活动的会议记录(二)

1、时间:2010年12月1日8:00——9:00

2、地点:水教407

3、记录人:刘阳

4、与会人员:刘英琴、刘阳、肖宗华、陈海敏、陈红玉、范琳琳

5、缺席人员:无

6、主持人:刘阳

7、主题:探访活动的后期安排与总结

8、流程:

1、主持人说明会议流程安排。

会议流程安排:组员交流活动感想,并讨论总结本次活动,活动总结的撰写,作业的打印装订。

2、组员交流感想,并讨论总结本次活动。

副组长刘阳发表感想:“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奋斗,才有如今我们生活的和平时代,风华正茂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前人给我们带来的今天,我们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勇往直前,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当以学习为主,并在各方面均衡发展。这是我们第一次开展实践活动,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和写作经验。因此,我们不枉此行。”

组员肖宗华发表感想:“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结束了这次活动,瞻仰烈士,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正气凛然的烈士头像令我肃然起敬,对于此,我陷入了深思,我们没有经历过艰苦拼搏,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颠簸,烈士的英勇,为此,我们应珍惜如今的生活,继承优秀传统,弘扬爱国精神。我们实地探访活动在创新方面还是有提高的空间。”

组员陈海敏发表感想:“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激励了我,时光流逝,这

种奉献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将赋予其新的内容,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的创新精神。虽然此行遇到不少欢快嬉戏的游客,这是对先烈的极不尊重,希望将来有一天,烈士塔周围会是肃穆的风景,烈士塔永远是庄严的雄伟形象。”

组员范琳琳发表感想:“这次活动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烈士的奉献精神,我们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小事着手,为社会的进步出一份力,我们至少会收获一份坦然与无惧。这次的活动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还让我积累了写作经验,另外,这次活动我的另一个收获便是集体活动的乐趣,我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和友谊的珍贵。”

组员陈红玉发表感想:“经过这次实践探访,我深受震撼,虽然我没有烈士般的强健体魄和坚定精神,但我要努力,我努力过,便无愧于心,即使我不能像英雄一样影响很多人,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完善自我。我们实地探访前没有考虑天气因素,因此冒雨去考察,虽然没有影响到活动的预期效果,但我们可以积累这次的经验。”

组长刘英琴发表感想:“此次活动,在瞻仰烈士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意义,明白了巾帼也能不让须眉的,女子照样能像男子那样轰轰烈烈,明白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正涵义……革命先烈在我们心中的永垂不朽,我获益匪浅。”

经过组内交流与总结,我们得到以下六点收获:

(1)革命先烈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统一的道路上,英勇无畏、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仰,革命精神永不泯灭,民族英雄永远不倒。

(2)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当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3)团队合作需要互相理解、积极参与,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共同进步。组员的互动与合作是活动的乐趣所在。

(4)在经验方面,我们获得了很多实践活动经验、写作经验和团结合作经验。

(5)在建议方面,我们还可以追求创新的形式去参与一个活动。

(6)在不足的方面,我们考虑得不够周到,比如在大雨天进行户外活动等。

我们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争取下一次的活动更具合理性、效率性和创新性。

3、活动总结的撰写与作业的打印装订。

根据第一次会议的决定,由组员范琳琳撰写活动总结,副组长负责作业的打印。

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五班“烈士公园之行”历史实践小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时间:12月3日

成员:范琳琳刘阳

记录:刘阳

组员范琳琳将活动总结交到副组长刘阳处整理,标志着此次活动圆满结束。作业纸制档将由刘阳负责打印,打印预算6元。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秀精神”探访活动总结

此次“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更多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光荣事迹,在湖南这个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我们能更近地感受到那些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牺牲的英雄们的无畏,无私,从他们身上我们了解到战争虽是一部血泪史,但同时也是一部民族的英雄史与光荣史,我们为这些英雄自豪。对此,我也只能简地说一句:“革命英雄永垂不朽!”来表达我们对英雄的无限敬仰与缅怀。

同时,这次活动从组织筹划到任务分配,再到实践环节以及后续工作,我们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讨论,认真落实分配任务,团结协作,表现出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大家都能够相互理解与包容,虽然活动期间的事情比较多,大家都还有其它的事要忙,但是,从没有一个人缺勤或迟到,在拟定活动时间时,大家也都能够互相谅解。同时,值得发扬的还有我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前期准备中,组长总是积极地组织开会,大家能够认真地讨论,智者见智,并且总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烈士公园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大家也都各司其职,从路线指导,活动记录,到图片拍摄,都井然有序,不忙不乱。在材料攥写的过程中,我们更是认真对待,不松懈。可以说我们都能全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而且都希望能把活动做得有条不紊,有特色,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的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这与我们能够相互理解与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分的。

当然,我们的活动也有需要再改进的地方,比如,我们没有考虑到天气因素,以致于大家顶着雨进行活动,虽然这并没有影响活动的预期效果,可是每个人都是湿着回去的。还有我们在活动创新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我们的效率高态度也比较认真,但是创新方面还是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小组也进行了讨论,总结了不足以及此次活动积累下的经验,争取下次的活动作业可以看到我们更大的成长与进步。

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五班“烈士公园之行”历史实践小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附件二活动精彩剪影

图一:怀

着激动的心

情,我们冒雨

来到了烈士公

园,公园门口

前小小展示下

“烈士公园

之行”六人组。

图二:仰视烈士塔,正如塔内般,庄严而雄伟。

图三:激动的心情被随后的震撼而代替,我们表情凝重。那一行行文字让我们肃

然起敬。

图四:“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图五:“近百年来特别近三十年来——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

的湖南人民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

图六:烈士陈觉、赵云霄图七:烈士夏明翰图八:烈士左权

图九:烈士文抄

附件三心得体会

访烈士公园有感

10金融学五班刘英琴

11月21日早上,我们历史小组前往长沙市烈士公园缅怀革命先烈,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老天似乎也为烈士动容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阴沉沉的天空自然而然地渲染出伤感庄严的气氛。即使下雨也依然改变不了我们的决心,于是冒着雨前往烈士公园,脑海里闪现着一幕幕革命烈士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场景,不知不觉泪水已浸湿眼角,心里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感激战士们无私无我的付出,自豪于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从大门进入,长长的石阶便映入眼帘,尽头是巍峨的烈士塔,我们怀着崇敬而沉重的心低着头慢慢攀登,一步一步的接近那神圣的殿堂。步入烈士塔,眼前摆满了烈士们的遗照、家书、诗词。瞻仰着雷锋叔叔,我们更加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意义,明白了做好事不非得轰轰烈烈,小小的帮助也很伟大;瞻仰着左权将军,我们气势昂扬,决心以他为榜样,在祖国需要自己时哪怕牺牲也要响应号召,顾全大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瞻仰着杨开慧烈士,我们深深的感动了,真正明白巾帼也能不让须眉,女子照样能像男子那样轰轰烈烈……总之,每一位烈士都教会了我们许多。

忆往昔,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在创建和平家园的大道上,有多少名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抵抗外族的战争和侵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烈士们,安息吧!您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您的英名将万古长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经济全球化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为了应对21世纪世界发展的挑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国际理解教育。199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门课程实施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四大基

某某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fakdka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10月 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前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突破口,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原则,积极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认知自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XX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

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三、课程实施 1.课程组织及职责 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到位,学校建立领导小组、教研组等活动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教研组主要负责做好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和活动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同时受领导小组领导,研究并确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 (1)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相关条例,检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2)教研组 组长: 成员: 2.课程管理 (1)活动基地建设:为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学校建立相对固定的学生活动基地。学校校园内的绿化带、东南镇社区农田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试行稿) 一、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对固定。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为该班指导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学生全班外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另行再安排一位教师协同组织管理。 4、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稿)3~6年级每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弹性课时制(每班每周3课时)。负责活动的每一位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规定上课,每周两课时。 5、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教科室负责。实行项目组组长负责制。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制度 1、成立项目研究组。项目研究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的课题。项目研究组双周召开一次指导教师会议。由组长召集,主要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2、实行每月研究制度。每个月由1-2个项目研究组承担一次主题研究活动,推选1-2位教师,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并进行评课和阶段汇报。 3、定期举行沙龙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由教科室负责,要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丰富,对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4、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题研究,研究中不仅要提供详实可行的案例,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三、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制度 1、开学初,各组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教科室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意向活动,成立项目研究组,各组研究计划要发布在校园网,经审核后开展活动。建议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开展1-2个主题研究活动。 2、定期检查组内教师研究情况。各项目组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研究再设计和反思,学生资料包建设情况等等。 3、建立推门听课制。分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听推门课,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相关情况要予以公布。 4、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项目研究组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 5、加强校园网的学习、交流作用。教科室定期发布学习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各指导教师要将研究的方案、反思、论文和班级研究特色活动资料定期上传校园网。教科室将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公布。 &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研究过程中教科室还将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成长背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乡镇社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 我校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班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节活动等活动类课程一贯开展得有声在色,再加上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构建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学校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各年级规划思路: 三年级 1、能力目标是: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按计划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能够持之以恒。 3、三年级活动名称:《身边的零食》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调查研究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向小伙伴进行展示。 选题可以是:《学习用具的调查》、《校园垃圾的调查》、《课间游戏研究》、《身边的食品安全》等。 四年级 1、能力目标是: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设法改进。 3、四年级活动名称:走进县博物馆,感受历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亏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e当今社会变迁日边严坐了-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和.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惶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和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阪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和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和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和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评价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尚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试行稿) 一、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对固定。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为该班指导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学生全班外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另行再安排一位教师协同组织管理。 4、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稿)3~6年级每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弹性课时制(每班每周3课时)。负责活动的每一位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规定上课,每周两课时。 5、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教科室负责。实行项目组组长负责制。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制度 1、成立项目研究组。项目研究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的课题。项目研究组双周召开一次指导教师会议。由组长召集,主要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2、实行每月研究制度。每个月由1-2个项目研究组承担一次主题研究活动,推选1-2位教师,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并进行评课和阶段汇报。 3、定期举行沙龙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由教科室负责,要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丰富,对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4、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题研究,研究中不仅要提供详实可行的案例,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三、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制度 1、开学初,各组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教科室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意向活动,成立项目研究组,各组研究计划要发布在校园网,经审核后开展活动。建议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开展1-2个主题研究活动。 2、定期检查组内教师研究情况。各项目组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研究再设计和反思,学生资料包建设情况等等。 3、建立推门听课制。分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听推门课,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相关情况要予以公布。 4、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项目研究组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 5、加强校园网的学习、交流作用。教科室定期发布学习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各指导教师要将研究的方案、反思、论文和班级研究特色活动资料定期上传校园网。教科室将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公布。 6、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研究过程中教科室还将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资料包、优秀案例、优秀项目研究组等评选。在适当的时机,将推选优秀的指导教师参加市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