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教育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11中国教育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教育行业是一个相当笼统和抽象的概念,它包含的内容和业务比较多,甚至可以用包罗万象这个词来形容,因此给教育行业下一个定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以下我们所谈到的教育行业单指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行为,其包括人群是全方位的。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近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披露,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需求大,预计今年市场总值将达到9600亿。

一·中国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GDP 中占比情况

根据《2010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9561.85亿元,比上年的16502.71亿元增长18.5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14670.07亿元,比上年的12231.09亿元增长19.94%。近年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例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但有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

2010 年2 月28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大教育投入,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 年达到4%。实际上4%这一指标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已经提出并作为目标,但是迟迟未能达到,而世界平均水平约7%,发达国家可达到9%。

据统计,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1202亿元,国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66%,比上年的3.59%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以及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图2001 年-2012 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GDP 中占比

2010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情况

2 政策法规支持

2002 年底中国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于2003 年9 月1 日生效,随后又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实施细则加以细化。《民办教育促进法》肯定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国家对民办教育执行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并且指出办学者可以获取合理回报。

2010 年11 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颁布,意见中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对于社会力量办学,意见表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根据该意见,”各地还将“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

2010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意见中指出“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社会力量办学,意见中指出“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培训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进一步提高民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质量,推动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2010 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历时一年多编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根据这份规划纲要,未来十年中,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并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具体到2010 年,其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支持各地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抓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二·中国教育行业细分市场研究

教育行业的细分领域很高,所牵扯的到的学科门类也很多,本章节主要针对学前教育,学历教育,专业培训三大门类进行分析介绍。

1.1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站市场主体

民办幼儿园一直是中国幼儿园建设发展的绝对主力。当前,中国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55.3%升至2009年的64.6%,这一比例远高于同期国内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幼儿园数量占比。

分区域情况来看,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幼儿园建设情况较好,其规划发展也较为迅速。2010年,北京市共有幼儿园1245所,入园幼儿约10.5万人;同时,北京市计划未来3年内将投入15亿,建立118所公办幼儿园,未来5年内将投入50亿,新建300所幼儿园,再扩建300所幼儿园。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

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1.2 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09 年,中国幼儿园(含学前班)的数量为13.82万家,较2008 年略有提高,增长率为3.35%,从2005 年到2009 年中国幼儿园的数量都处于十分缓慢的增长过程中。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00 年幼儿园的数量却达到17.58 万家,远高于2009 年的水平。上世纪90 年代后,公办、企业办幼儿园数量都逐步减少,特别是2001 年,中国幼儿园总数较上年明显下滑,仅达到11.17 万家,比上年下滑36.47%。尽管此后幼儿园数量缓慢回升,但目前仍然未能达到1996 年的水平,适龄儿童的入托矛盾变得日益尖锐。

造成适龄儿童入托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一是幼儿园整体数量不足,二是不少民办园在价格、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方面缺乏竞争力,家长更加倾向于公办园,特别是民办园的价格超出很多家庭的承受能力,而教师由于待遇不佳,又没有所谓的“事业编制”,流动性很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青壮年人口向发达地区转移,导致适龄儿童在这些地区高度集中。

2010 年以来,一系列关于入托难的报道见诸媒体,12 月1 日,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表示将对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制定学前教育三年

计划,争取三年内缓解入托难的问题。

从民办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来看,民办园往往较公办园更具特色,或者在一些教育理念的宣传方面表现更加突出,比如近几年广受推崇的“蒙氏教育”“双语教学”等等,还有大量的民办园以各种艺术培养为自身特色,以“**钢琴幼儿园”命名的幼儿园十分常见。

从价格和收费形式来看,目前各地政府普遍没有对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加以限制,价格由幼儿园自行确定。收费除了基本的伙食费、保育费等,有时还须另外收取特色班(如舞蹈、游泳、钢琴等)教学费用,学生请长假时可以退还费用但须另外收取占位费。但是总体看来,民办园的收费模式相对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园每年制定一个统一价格(或分成两三个档次的价格),包含所有费用,这点与公办园有所

不同。公办园往往在公布的价格标准以外,首先在入学时要收取一笔赞助费,学生参加其它特色课程教学时,都要另外收取费用。但是毫无疑问,民办园的整体价格水平还是明显高于公办园。

从民办园的品牌发展来看,目前除了大部分分散经营的园所外,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拥有多家幼儿园的连锁品牌,如红黄蓝、汇佳、伊顿、金色摇篮、大地等等。其中既有以直营为主的品牌,如红黄蓝、汇佳等,这些幼儿园扩张的方式往往与住宅开发相关,由开发商将

其引入住宅项目,开发商提供教学楼及场地,幼儿园承担其他软硬件的配套。此外也不乏以加盟方式连锁经营的品牌,这些连锁品牌除了所经营的幼儿园的收入及加盟费以外,通常也提供幼儿教师培训、教具销售等服务并收取费用。

民办园的发展趋势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根据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到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和一年将分别达到75%和95%,目前看来,三年学前教育暂时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因此政府单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以实现普及率目标,民办园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2006 年以来,新生人口数量呈现一定的反弹趋势。从下图

中可以看到,2001 年-2004 年期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自2006 年起人口出生数量又出现了反弹,呈现缓慢上涨的态势,根据人口出生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2009 年-2012 年的入园幼儿数量也将有所增加。

2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按教育阶段可以分为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由于被作为“普惠服务”,这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以公办为主导的局面。中国的各级学历教育,最终难免要与高考发生关联,在这座“独木桥”的限制下,高中以前的各级教育评价标准很单一,不易形成教育服务形式的多样性,因此总体看来并不利于民营资本的进入。本章节主要针对民办高校和国际学校两个细分领域进行介绍。

2.1民办高校发展概况

2011年1月12日,国家公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国家确定了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三大类改革试点项目。围绕这些任务总共设定了50项试点任务,其中,对民办教育提出了“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专项改革试点任务,通知确定将在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宁夏和深圳市等地区以及西安欧亚学院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展开民办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民办高校能够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意义非凡、影响重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我国民办教育良好办学基础和先进办学经验,对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2907万人,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非学历教育机构)在校生占总数的19.7%,即572万人,其中实施学历教育的人数达401万人。今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在校生数和学校数所占比例都会继续有所扩大。经测算,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14.1亿人,18岁至22岁人口将近9000万人,届时,生源不会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从民办高校数量来看,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1.9万所,在校生达3393万人。未来还会有所增长,但不会增长太快。民办高职院校由各省市审批,每年维持3%的增量是可能的。特别在西部地区,只有60所民办高校,占全国总数的18%,仍有发展空间。从本科院校看,国家仍坚持每3年增设一批民办本科院校的规划,数量一般10所左右,设置标准会越来越严。今后民办本科院校的增量主要由独立学院向民办高校转设,这是主要趋势。今后民办本科院校的真正竞争对手将是由独立学院转设过来的民办本科院校。

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因历史短,类别杂,各项法律法规还处于探索阶段,学校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时代要求,社会呼唤,政府期盼民办高校能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只有从各个方面全方位规范,才能得

到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家长学生的满意,学校才能发展。目前,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生源受限,生存空间日益萎缩,维持艰难,只有采取“一上二下三联合”的方式才有可能度过难关。即:“一上”指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要力争升格为高职院校,“二下”指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需降格以求,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道路。“三联合”指走联合办学之路。

2.2国际学校概况

国际学校是指为外国侨民提供母语并按其母国的教育制度进行教学的学校,教育阶段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大学预科。早期国际学校学生主要是外国驻华使领馆及驻华公司机构工作人员子女,因此仅在北京、上海等地区设有数量不多的国际学校。

近年来随着外籍在华工作居留人数的增加,很多地区都存在了建立国际学校的需求。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际学校102 家,其中北京20 家,上海19家。但是实际具有招收外籍人员子女资格并且提供国际课程的学校大约两倍于这一数字。

从国际学校的需求来看,除了外籍人士子女入学需求以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也希望将子女送入国际学校就读,为日后赴境外深造作好准备。在这一需求下,国际学校所提供的出了英语或其他语种的环境、国际化的氛围之外,还有一大价值在于提供国际认可的课程体系,以便学生升学之需。

我们认为国际学校的发展存在以下趋势:

首先本土优质公办学校具有国际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几年,不少优秀高中毕业生因为申请欧美国家的大学成功而放弃高考,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重点中学,甚至大半个班的学生都申请成功,这种集体行为背后存在着学校的引导。此外,城市重点中学也积极发展国际交

流合作项目。这些国际化的需求,将促成优质公办学校开设国际部的可能。其次国际认证的课程体系将是国际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一点前文已经有所论述。

再次中国籍学生入读国际学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将为本土的民营国际学校提供一定的发展机会。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府对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很少干预,但是教育行业毕竟关系意识形态,一旦越来越多的中国籍学生有机会就读国际学校,那么这类干预将不可避免的增加。

3专业培训

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目前,教育培训业所获投资中涉及领域除了网络教育中的网络高等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网络语言培训,还有线下的语言培训机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IT职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据统计,在教育行业获投资细分市场中,语言培训目前获投金额最高,融资总额为1.17亿美元,占教育培训市场融资总额的32.9%。其次分别为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IT职业教育、教育营销、企业培训等。

3.1 教辅培训

教辅培训,主要是指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既包括集体授课的形式,也包括一对一辅导的形式。据估计,目前中国中小学生接受各种形式课外辅导的比例达19%,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中小学生接受课外辅导的比例甚至可高达70%-80%。

教辅培训可以说是2010以来年最受关注的教育行业细分市场之一,短短十几天时间,学而思、学大两家教辅培训机构相继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教育概念板块的一员。除了这两家机构外,还有巨人教育、龙文教育、

华育等等众多

机构专注于教辅

培训市场,而新东方等大型教育集团,也对教辅领域有所涉及。

从教辅培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2004 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并没有形成专业的规模的教辅培训市场。课外辅导主要形式是在校大学生上门提供家教,一般有机构提供这样的中介性质的服务。此外还有大班教学的课程,如高考补习班。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教辅培训市场,并没有形成专业性的服务提供机构,课程安排得专业性和个性化程度都不高。2004 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小班教学和一对一辅导为主的专业个性化课外导市场。

从竞争格局来看,教辅培训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海淀区就有上百家教辅培训机构,根据学大教育的招股说明书,即使是学大这样一个处于行业较为领先地位的企业,其市场份额也不足0.5%。

从教辅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来看,我们认为,快速响应的课程研发能力和吸引及巩固师资的能力最为重要。由于近两年正处于课改的高峰期,2010 年50%左右的省份迎来课改后的新高考,课外辅导

机构必须具有对频繁课改的快速响应能力。此外,由于现阶段的教辅培训市场以个性化教学为主,标准化的教材及课程设计并不能完全复制给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格外关键,巩固师资的能力正是培训机构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

从教辅培训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有两点值得警惕:

首先,公办学校教师参与课外辅导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不排除未来这种限制可能更加严格。目前课外辅导机构的很多教师仍然在公办学校任职,并且公办学校的职称也是教师吸引学生的要素之一,一旦限制政策从严,难免发生教师资源大规模流失的问题。

其次,“减负”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甚至被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因此政策层面对教辅培训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两大课外辅》导培训机构上市,也曾经引起媒体对课外辅导市场发展热度的关注,从舆论的角度来看,课外辅导难免被扣上“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帽子。

3.2 职业技能培训

从职业技能的专业分类来看,目前比较受到欢迎的职业培训主要包括:外语类、金融类、IT 类、动漫及平面设计类、建筑工程类、技工类、管理类等。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大学生与同龄的农民工平均收入处于同一水平,某些地区甚至民工平均收入更高一筹,这一数据从侧面表明,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提高职场其竞争力的需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参加了各类的职业培训,除了大四学生和毕业生外,就业的危机意识使得更多的大二大三学生也开始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而从职业培训最终达成的目的来看,由于职业培训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学员除了获得某项专业技能外,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或技能认证也是接受培训的主要目的。

对于资格认证类需求,我们认为以下因素构成此类职业培训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发证机构的权威性,这一因素直接影响认证的含金量,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力。比如CFA、ACCA 等国际认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