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小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第一单元

考点: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我们地球所处的天体

系统由小到大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不包括月球的是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考点: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原因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我们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直接热源,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异常变化叫太阳活动,其中发生在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是其重要的标志,它们的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会产生磁暴、极光现象,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剧烈时会对气候要素的降水有影响,与某些地区出现的气候异常现象有一定相关性。

考点: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其普通性表现之一是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近圆形、共

面性、同向性。之二是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按照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等可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4、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其外部条件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

独特的自身条件是::

①适宜的温度,水呈液态存在,形成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

②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产生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以氮和氧为主),原因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原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考点: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1、方向:地球自、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速度:自转的角速度 15°/h ,两极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为 1670千

米/小时,纬度60°的地方是赤道处的一半;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都是近快

远慢。

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23小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而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这也是太阳高度日变化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需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一个恒星年。

考点: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4、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是23°26′,叫黄赤交角。

其影响是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考点: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_;昼夜交替的成因地球自转;昼夜长短的成因_地球公转 _。

2、昼夜交替产生的意义: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太大,保证生命有机体的活动

3、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点;昼半球中央

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为24_点.

5、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表现为昼夜交替、产生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_。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1、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偏转原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规律: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赤道:不偏转;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宜建港口。

考点: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1、四季的更替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动,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气候四季:3, 4, 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点日出,18点日落;距二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夜长短)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另一半球上各地就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反之另一半球就昼变短;6.22北半球各地昼_最长,夜最短,12.22北半球各地昼最短,且距6.22越近昼越长,距12.22越近昼越短。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是纬度越高幅度越大。

(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4)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上的甲乙两地,甲地的昼长=乙地的夜长。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晨昏线上为0_°,直射点上为90_°;昼半球上大于_0°,夜半球上小于0°.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5、季节变化规律:6.22_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最大,南半球最小。

12.22_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最大,北半球最小。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

划分。

7、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出日落的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必修一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点: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个圈层的主要特点

1.通过对_地震波_的研究,地球内部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界面下地震波的变化特点分别是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和_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下降_。

3.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即_岩石圈,由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组成。

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考点: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5.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1)岩浆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出露地表,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前者形成_侵入岩,如花岗岩;后者形成_喷出岩,如玄武岩__。

(2)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等经过外力作用形成。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石

灰岩。该类岩石的特征有含有化石和有层理构造。

(3)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指从岩浆转变为各类岩石,又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_的过程。

7.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有①形成丰富的矿产;②雕塑地表形态;③实现地区间的物质迁移_和_能量交换_。

考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8.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是褶皱和断层,褶皱的基本形态为背斜和向斜。

9.从岩层形态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地貌上看,一般背斜成岭_,向斜成谷;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_老,两翼岩层较_新_;向斜中心部

分岩层较新_,两翼岩层较老_。

10.背斜成谷的原因: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向斜成山的原因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__。

11.在断层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盆地_,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_块状山地_,如我国的庐山、泰山、华山等。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常出现温泉。

1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背斜储油、气,向斜储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

断层。背斜利于开凿隧道,理由是拱形结构,岩石坚固;内部比较干燥。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3.写出下列地貌的成因: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侵蚀;沙滩海浪沉积;喀斯特地貌流水化学溶蚀_;峡谷_流水侵蚀_;三角洲流水沉积;角峰冰川侵蚀;瀑布流水侵蚀_;高纬峡湾_冰川侵蚀;沙丘(垄)风力沉积 _;戈壁风力侵蚀;沙尘暴_风力搬运、_;冲积扇_流水沉积_;V型谷___流水侵蚀_;U型谷冰川侵蚀;北美五大湖____冰川侵蚀___。

14.冲积扇一般分布于_山口;三角洲一般分布于河口。

15.河流上游以侵蚀_作用为主,河流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16.在河湾处,凸岸___堆积(堆积或者侵蚀),凹岸_侵蚀__(堆积或者侵蚀),修筑港口应选择河湾的__凹__岸。

17.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_。一般来说,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18.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_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_;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_。

大气圈、天气与气候

考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是低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特点,大气中的水汽和 CO2 主要吸收太阳辐射

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故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光区。

3、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故太阳辐射为__短

波辐射,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

4、地面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大气增温同时也向外放

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5、深秋寒潮来临,郊区的菜农燃烧秸杆是为增强大气逆辐射,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早

春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

6、新疆瓜果特别甜、青藏高原的青稞高产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成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其过程是_地表冷热不

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这一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风,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___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2、在近地面空气受热,气流__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一般出现__阴雨_天气;

近地面空气受冷,气流__下沉,形成高气压,一般出现__晴朗_天气。同一水平面上(不管近地面还是高空),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气压,且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方向是_相反的。

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_垂直于__ __等压

线,且由__高压指向低压_,决定风力的大小;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_风向,(北_右___南_左__)只改变__风向_。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既改变风向,也改变风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_垂直于等压线_。在高空,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是

斜交。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成 180°夹角。

考点: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产生的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

A、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全球性大气环流就是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

流,其成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它就是一个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即热力环流。该环流过程中形成了 1 个赤道低气压带和 2个极地高气压带,成因都属于热力原因。

B、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地球是在不停自转的,那么全球性大气环流的成因是__地表受热不

均和地转偏向力,表现为南、北半球的三圈环流;该环流又形成了 2 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 2 个副热带高气压带,成因是动力原因;同时形成了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高纬极地东风带。全球近地面共有 7个气压带和 6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事实上,地表是不均匀的,__北_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

季大陆上气温高,形成热低压,而冬季,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呈现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其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蒙古高压最为强盛,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大,故其气压带基本成带状。

2、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成因是__位于最大的

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夏季吹东南季风,来自夏威夷高压(气压中心),气候特征高温多雨;冬季吹西北季风,来自蒙古高压(气压中心),带来极地大陆气团,气候特征寒冷干燥;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_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如南亚、东南亚及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该季风的成因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气候特征高温多雨;冬季吹东北季风。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洋流形成季风洋流,流动规律是冬逆夏顺。对农业生产来说,季风气候最有利的是_雨热同期,最不利的是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率大,解决的措施是_修建水利工程_。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表现为: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

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5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

气流与北方南下冷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南。夏初(6 月)副高西伸北

进,形成江淮地区直到日本南部的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天气,又叫_江淮准静止_锋,,成

因是__冷暖气团势均力敌_。盛夏(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

(此时,江淮地区形成伏旱天气); 9 月,副高南撤, 10 月退出我国大陆。副高位置和

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强)我国出现南旱

北涝现象,反之弱的话,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我国能采取的应付措施是修建水

利工程。另一方面,锋面雨带的移动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早,汛期长,北方反之。

考点: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___锋面系统___、____气旋和反气旋____。

2、根据锋面两侧气团的运动状况可将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冷锋过境前受_暖_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_高___,气压__低____;过境时天气是

阴天_、_刮风__、下雨、_降温_ ,锋后天气转晴,气温_降低___,气压_升高_____。

快行冷锋形成的特殊天气有寒潮、_沙尘暴__和北方夏季的__暴雨____。

3、暖锋过境前受_冷___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_低___,气压__高____;过境时天气是连续性降水,锋后天气转晴,气温_升高_,气压_降低。

4、准静止锋有春末夏初( 6 月)江淮地区的江淮准静止锋,成因是_冷暖气团势均力敌_,形成的天气是_梅雨_。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其中昆明始终处于___暖气团一侧,温暖如春,而贵阳位于冷气团一侧,阴雨冷湿,天无三日晴,(喀斯特地貌:地无_三里平___)。

5、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

压状况的描述。

6、从气压状况看是低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是辐合,北半球右偏成逆时针,南

半球左偏成顺时针方向的空气漩涡;从气流状况看是,其中心盛行上升

气流,故其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强烈发展形成有夏秋季节东南沿海

地区的台风。

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判别

1、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2、气候形成因素中最根本的是太阳辐射;具有双重性质的是大气环流;

局部小范围影响的主要是下垫面(地面状况),人类活动也对气候有较大的影响,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围湖造田。

3、气候类型的类别三步骤:一是根据最热月均温出现在7月或1月来判别该地分别位于

半球或南半球。二是以“_温_”定“带”,最冷月均温大于等于15°,为热带,有4种气候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

最冷月均温大于世界于0°—15°为亚热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两种类型。最冷月均温小于0°为温带,有温带大陆性和温带季风气候,而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特殊,其最冷月均温大于0°,而最热月均温一般小于 20 °,且各月降水均匀,故其气候类型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成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一般分布在 40°~60°的大陆西岸,西欧最典型,分布最广。三是以“_雨___”定“_型”:热带中全年降水多且较为均匀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布规律是南北纬10°之间;全年降水稀少的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成因是受副高或者信风带控制,分布规律是南北纬20°~30°的大陆中西部;干湿两季明显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但后者降水更多且集中。亚热带气候中夏季高温多雨(成因东南季风的影响)或者说雨热同期的是季风气候。而夏季炎热干燥(成因副高控制)即雨热不同期的是地中海气候,其冬季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成因是受西风带控制,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温带气候中,夏季高温多雨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成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影响大。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有地中海气候(副高和_西风带_交替控制而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水圈和水循环

考点:知道水循环的概念;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按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将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_、_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对人类最重要的是海陆间循环,它的环节包括_蒸发_、水汽输送、_降水_、地表径流_、下渗_、地下径流_(按顺序),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表示夏季风或台风的环节是_水气输送_。参与水量最多的是_海上内循环循环,对陆地水起到补充、更新的是海陆间循环和_陆上内循环。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和_陆上内_循环,塔里木河和青岛湖参与了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意义:_维护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_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改造地表形态;_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联系四大圈层_。

水资源短缺的类型有_资源型缺水_和_水质性缺水_。

2、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可分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_、__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_、_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_。其中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__雨水补给_。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以__雨水_补给为主,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由于积雪融水补给_形成春汛,夏秋由于雨水补给_形成夏汛(主汛);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为__冰雪融水补给_,河流流量随气温_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稳定可靠的补给水源是_地下水补给。黄河下游终年是河水补给地下水。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补给的条件是:__坡度缓_、_植被覆盖好_、_降水强度小,历时长_。

3、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别是___夏秋多,冬春少;_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分别是修建水库,__跨流域调水;_植树造林_。

考点: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大气运动_,洋流按成因分为__风海流__、密度流_、_补偿流_。洋流按性质分为_暖流_和_寒流_,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是_暖流_;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是__寒流_。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向__一致__。(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_相反)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以__副热带_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大洋环流,北顺_南逆__,东_寒__西_暖__;以_副极地_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北_逆_南无,东_暖_西_寒_;南纬_40_度附近海区,在__盛行西风_吹拂下,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按性质分为_寒流__流,按成因分为_风海_流;北印度洋的__季风_洋流,夏_顺_冬_逆。

3、洋流可以促进__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__,调节___全球热量平衡_。暖流对沿岸气候有_增温增湿_作用,如_北大西洋暖流_对西欧的_温带海洋性_气候形成,以及对俄罗斯的不冻港__摩尔曼斯克__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寒流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_作用,如秘鲁_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的荒漠环境,_西澳大利亚_寒流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环境。加拿大的_纽芬兰___渔场是由_墨西哥湾暖流__和_拉布拉多寒流__交汇,日本的_北海道_渔场是由__日本暖流__和__千岛寒流_交汇。而秘鲁渔场是由由于盛行_上升补偿流__形成。

4、海轮顺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例如郑和下西洋,选择_冬____季出发。寒暖流相

遇处,会形成__海雾__,对航海不利。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_净化速度_,但是扩大了__污染范围_____。

第三单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是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通过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__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表现为①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②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不同地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地域的变化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区域。

2、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是通过圈层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来实现的。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有巨大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CO2 ,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从水圈中吸收水,即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释放 O2 。

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表现为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还加快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形成。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5、地表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占有一定得宽度,构成了自然带。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故自然带常常以植被类型命名。

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前者又包括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7、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又称为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成因是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该地域分异规律中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经线方向更替,在低纬和

高纬较明显。

8、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又称为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表现为平行于经线方向延伸,垂直于经线方向更替,即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在中纬度明显。例如,我国沿北纬40度,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依次表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和热量为基础,在山区,从山麓__到山顶,热量和降水随着海拔增加而发生变化。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通常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10、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状况的地域组合,但有时会出现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有洋流、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向北一直延伸到3°S附近,成因是安第斯山脉和_秘鲁寒流__的影响。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为热带雨林候,成因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_暖流增温增湿__。

沿陇海线看到的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沿京广线看到的自然带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受_地形_影响形成热带草原

景观。

必修一第四单元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按循环更新和利用分为_可再生资源_ _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有分布的不均衡性、相互联系性、数量有限性、利用发展性。

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可分为采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阶段;各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影响是不同的,第一阶段注重土地的质量,第二阶段注重土地的_数量,第三阶段土地用途多样化,例如判断非农用地的土地质量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

3、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强调的是适度开发。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公众参与_。

4、水能发电的主要特点是清洁、廉价、可再生,我国的水能居世界_第一__ ,(我国的水资源居世界_第六)。

考点: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_发生的,对人类_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其类型主要有__地质__灾害和_气象_灾害,前者常见的有 _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后者常见的有_台风、暴雨、洪涝、寒潮、干旱_等。

2洪灾成因:1.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和强度大,往往引发特大洪水,气候异常会加剧洪涝灾害。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3)水文因素:河流流域面积大则汇水面积广;河道弯曲,则其流水通畅程度低,排水速度慢;与河流相通的湖泊少,则调节洪水功能低,这些均会造成流域的排水速度低于汇水速度,使第八溃决形成洪灾。

2.人为因素

(1)破坏流域内植被

(2)大规模围湖造田

(3)占用分洪区

3.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有时会引起疾病爆发

(2)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3)造成水、电力、交通、通讯、能源等供应中断,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4.措施

防治工程措施有_修建水库、疏浚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滞洪场所等;非工程措施_植树造林、加强监测进行预报预警、_加强管理实行法治、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

灾意识、社会保险、国际合作等。

3、华北春旱自然原因有_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大风日数多_;

人为原因有_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_。

长江流域伏旱成因是__副热带高气压控制_。西北干旱成因是_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_。

4、台风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热量带)洋面上的_低气压气旋

台风灾害主要有_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_等。防御措施主要加强_监测_,利用_气象卫星_对台风探测(_遥感_技术的应用。)

5、寒潮是由_快行冷锋_(天气系统)形成的,发生时间主要是_冬半年_,使农作物受冻

害严重的是_秋季_和_春季。天气特点是大范围_冻害_,并伴有雨、雪、大风等现象。

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_监测、预报__。

6、地震是__岩石圈的天然震动_。世界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_和_地中海—喜马拉

雅地震带_。

7、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地形_起伏大,坡陡谷深_ 岩石_大量松散的碎屑物质

气候__强降水或冰雪融水汇集_植被_覆盖少,地面缺少保护

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较广:地形_山区面积广,地形起伏大气候_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是_植被破坏严重_。

8、火山可能引发_地震,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同时可能出现_瘟疫_、火灾等。这体现

了地质灾害的_关联性特点。

9、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加强监测进行预报预警、_加强管理实行法治、

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社会保险、国际合作等。

考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_毁林、_大量燃烧化石燃料_。

主要对策①_植树造林_②减少_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途径__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__、开发利用新能源_、__国际合作_)

③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培养新的_农作物品种_,调整_农业结构_,加固_海堤_。)

2、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是_ 生态系统的调整 _、海平面上升、灾害事件增加、对人类健康威胁。

全球变暖,干湿状况变化表现为北半球中高纬大部分地区降水_变多_;干旱半干旱地区因___蒸发变强_而_更加干旱_;温带草原退化成_沙漠;温带耕作区退化成___草原___区;热带气旋的频率_和_强度_明显增加。低纬度农作物_减产。(高纬度_光合作用增强,适应生长农作物。)

4、地质史上冰期出现时,冰川从_高_纬度向_低纬度,从__高山__向_平原__(平原、高山)推进。

必修二

考点: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各阶段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长阶段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2.人口增长阶段

(1)第一阶段即原始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特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出现时间:农业社会。分布:世界上极少数原始部落。

(2)第二阶段即加速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人口年龄结构是年轻型特征: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开始降低,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继续增长。出现时间:工业化初期。分布;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此阶段,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目前处于此阶段。

(3)第三阶段即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人口年龄结构是成

年型。特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人口的平均寿命继续上

升。

分布:发达国家一般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进入此阶段,目前处于此阶段的是发展中国家(4)第四阶段即低速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年龄结构是老年型,特征:人口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差距加大,自然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代表国家英国、

德国、法国。

当人口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自然增长率为0时,①人口总数达最大。②人口总数达最小。

考点: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起重要作用、还有交通、通讯、婚姻和家庭等。

3、政治因素有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4、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欧洲由迁出区变为迁入区,拉丁美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亚洲、非洲始终为迁出区;北美洲,大洋洲始终为迁入区。

5、当前世界人口流动的总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稠密的国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

(美国和加拿大是外籍劳工的最大聚集地,此外还有中东波斯湾的产油国。)

6、新兴城市出现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

7、国内人口迁移—民工流

(1)原因:A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 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向沿海各大中城市;C 、政策的允许。城乡的经济差异是根本原因。

(2)流向: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陆流向沿海。

(3)影响:对迁入地区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弥补劳动力不足,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多元化;

不利:给城市的交通、社会经济秩序和环境带来压力

对迁出地区有利: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不利:造成人才流失

考点: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的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是一个警戒值和_极限___值。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A资源丰富程度B科技水平

C经济发达程度D人口受教育水平E消费水平。

其中正相关的是ABCD ,负相关的是 E 。(后面两格填字母)

3、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有:

A、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

B、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

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4、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为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我国为_8-9_亿。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一般表现为:

(1)若是某个城市, 其城市化过程和特点一般表现为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若是某个区域的城市化,其城市化过程和特点一般表现为

_城市数量增加___ 、 _城市规模扩大__ 、__城市人口增加__、_用地类型的增加___

2、城市化的最重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人口由市区向郊区、乡村及小城镇迁移的_郊区城市化

__、

__逆城市化___ 现象,其成因是城市中心区_地价上涨、环境污染___、乡区和小城镇_基础设施逐步完善__、__城郊之间的交通和通讯现代化_____。

3、随着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扩大,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耕地减少。

4、人口和产业大量集中于城市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有些城

市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质恶化。

5、此外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

乱等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考点: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

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

2、城市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城市本身服务,二是为城市本身以外地区服务

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_。区域经济与城市化的关系是_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___。

3、城市体系概念。

一级中心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不具备的高级职能。其影响辐射到全国和国外。二级中心:南京、杭州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方面居第二位,其服务范围集中在本省以及邻省的部分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属于第三层次,其制造业功能突出,受上海影响大。

考点: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1、住宅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和沿交通干线分布,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

3、商业区:以经济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

4、社会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一方面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另一方面城市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

5、经济因素影响显著:包括地租的高低和付租能力的差异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各功能区的位置取决于其付租能力的高低。

6、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包括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出现,区位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7、政策因素:

8、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型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模式。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欧洲由于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少见高楼大厦,

2、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融入自然环境中

的“山水城市”。

3、古代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大多以皇宫为中心,将其摆在城市中轴线上,显示皇

权至高无上。

4、美国华盛顿的城市布局以国会大厦为轴心,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标榜的

民主与法制精神。

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有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土地价格、资金投入、管理水平。技术条件有冷藏保鲜、机械、化肥农药、

良种。

2.下列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城郊乳牛、花卉、蔬菜市场;横断山、五台山的立体农业地形;

黑龙江的大豆土壤;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

江南丘陵的茶树土壤;南疆的棉花水源;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热量;青藏高原的青稞高产光照

松嫩平原的甜菜热量;海南的天然橡胶热量;

天山山麓的绿洲农业水源;古巴的甘蔗热量;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以色列的“无土栽培”技术;

园艺业、乳畜业交通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需求量。

3.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有利和不利条件:东北优_土壤肥沃__,劣__热量不足___。

青藏高原优__光照__ 、_昼夜温差大__,劣_热量不足__。四川盆地优_热量__,劣_光照__。新疆、内蒙古优_光照强,昼夜温差大__,劣_降水少__。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优_灌溉水源丰富_,劣_ 水源不足_。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水源是_黄河水__,河西走廊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 点归纳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原因 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 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

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可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不合理利用强度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13、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14、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5、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②生物资源:品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但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③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④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⑤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热充足,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2)整治: ①走立体农业之路: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工业》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2020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 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 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 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 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 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 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 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 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 都是11年。 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 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 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 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 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 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画某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条件原因 外 部 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自 身 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适于生物呼吸的 大气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 液态存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由此 往两极逐渐缩短。 20°W 往东至160°E 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 30°之 间为低纬度, 30° - 60°之间为中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 范围愈小;比 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 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存在液态 水;③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 空)。 16.地球的自转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 60° - 90°间为高纬度。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地方为由脊。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河系 T 总星系 f 太阳系f 银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知识点复习:知识点十七农业生产活动

第十七讲农业生产活动测试内容测试要求 农业区位与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 素 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 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 自然因素: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资金、管理等。 3. 技术因素:保鲜、冷藏、良种、机械、化肥。 三、区位因素的变化 1. 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古代时,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四、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考点二农业地域类型 一、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 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 含义: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4. 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有效的农事安排,良好的经济效益。 5. 混合农业的一般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如图中A南亚、B东南亚、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 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 (3) 特点: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 (4)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 (1) 概况:主要作物:以A小麦、B玉米为主。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3) 主要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商品率高;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大牧场放牧业 (1) 区位: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2) 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图中牧牛带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②土地:土地租金很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交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高考地理知识点最新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最新汇总 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备考,下面是 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1、地球运动规律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 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 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 夏至日(6月22 日)的区别。 2、正午太阳高度 (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 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 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光照图 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 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3、时间计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 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10)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11)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 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