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心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文心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文心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文心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文心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文心兰花叶病

文心兰感染花叶病,开始时叶片上会出现淡黄色的不连续的斑点,出现花叶。紧接着病斑会导致叶片坏死,在叶片上形成下陷的褐色坏死斑点,叶片会逐渐枯死。

解决方法:合理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控制浇水,适当的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另外发病时及时喷洒药剂,可以选择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溶液、百菌清等,7~10天喷洒一次,喷洒2~3次即可。

文心兰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瓣。初期在花瓣上产生水渍状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倾城圆形褐色的病斑。病斑逐渐以斑点的形式扩大。但因为品种及养护条件的差异,病斑的颜色深浅会有差异,严重时病斑会扩大甚至覆盖整个花瓣,导致花朵枯萎。在室内养殖,叶片和花瓣上会出现灰色的发霉层。

解决方法:及时通风,保持环境干燥,避免细菌的产生。发病时及时喷洒药剂,做好预防。

文心兰炭疽病

发病时,叶尖会产生淡黄色的圆形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成黑褐色。相邻的几处病斑相互结合,导致叶片真个枯死。

解决方法:注意浇水方法,不要直接从上而下浇水,要贴近土壤,叶心不要有积水,晚上保持叶片干燥;不免雨淋,适当遮光,及时通风;发病时及时喷洒药剂,做好预防。

(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图2-1 几类植物病原物与植物细胞大小的比较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掌握病害症状的类型,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和症状特点,了解各类病原物的一般形态,掌握真菌、细菌主要种类的特征,掌握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生发展过程及测报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涵义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的非正常影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生理、组织结构、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降低绿化效果及观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的因素称为病原,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原,其他因素统称为环境因子。生物性病原又称为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和螨类(图2-1)。非生物性病原包括温度不宜、湿度失调、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的毒害等。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都具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植物遭病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后,首先是生理方面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加强,同化作用的降低,酶的活性和碳、氮代谢的改变,以及水分和养分吸收运转的失常等,称为生理病变。之后是内部组织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叶绿体或其他色素体的增减、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减、维管束的堵塞、细胞壁的加厚,以及细胞和组织的坏死等,称为组织病变。继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之后,外部形态也发生不正常变化,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坏死、腐烂、畸形等,称为形态病变。往往先引起生理机能的改变,继而造成植物组织形态的改变。这些病变是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变化过程或称病理程序。病理变化过程是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标 志。 在侵染性病害中,受侵染的植物称 为寄主。病原物在寄主体中生活,双方 之间既具有亲和性,又具有对抗性,构 成一个有机的寄主——病原物体系。病 理程序也就是这一体系建立和发展的过 程。这一体系又受到环境条件影响和制 约。环境一方面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也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增强或降 低植物对病原的抵抗力。如环境有利于 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的活动,病 害就难以发生或发展很慢,植物受害也 轻;反之病害就容易发生或发展很快, 植物受害也重。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 实质上就是病原、植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而发生的一系列顺序

桩基承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总第238期交 通 科 技 Serial No.238 2010年第1期Transport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o.1Feb.2010 DOI 1013963/j 1issn 1167127570120101011005 收稿日期:2009209213 桩基承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杨友梅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福州 350004) 摘 要 钻孔灌注桩在有些桥梁工程应用中出现实际承载力低于设计值的情况。文中以某实际工程为例,从施工、设计方面分析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钻孔灌注桩在穿过较厚砂、卵砾石层后,残积土不宜作为基底持力层,并对桩基承载力不足提出防治措施。实践证明:锚杆静压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桩基补强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关键词 钻孔桩 承载力 锚杆静压桩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作为桥梁基础承力结构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灌注桩,在 公路桥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灌注桩的基础形式能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具有占用面积小、承载力高的特点,尤其适宜持力层较深的地层。但是由于桩基是隐蔽工程,施工时不可见,实际工程中桩基承载能力的实现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不确定性,有些工程出现实际承载力低于设计值的情况,这将直接影响上部结构乃至整个桥梁的安全。本文 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桩基设计及施工要点,并对桩基承载力不足提出处治措施。1 工程实例1.1 概况 2001年福建某高速公路修建的一座大桥,上部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设计荷载:汽超220、挂2120,下部构造为双柱式墩,直径1.2、1.4m ,钻孔灌注桩基础直径1.2、1.5m 。桥址地层结构至上而下为:淤泥、泥质中细砂、含泥卵石 Damage Identif ication by Applying the Moving Mass Method and W avelet Analysis W an g X uef en g 1,Don g Kui 1,Yu Qi n gson g 2,Yi n L i an g 3 (1.China Communication North Road and Bridge Co.Ltd.,Beijing 100024,China ; 2.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mpany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Wuhan 430063,China ; 3.Jiangsu Province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Nanjing 210005,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 rove t he accuracy of t he identification of t he st ruct ure damage and take t he advantages of wavelet analysis which is charactered wit h feat ure extraction ,t he singularity of signal detection ,and signal de 2noising ,t he improved met hod of t he moving quality repetitious detection was p ut forward.In t his met hod ,a moving mass is used to measure t he st ruct ur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The tested nat ure f requencies are used as t he only index to determine t he model parameters ,t hus i 2dentifying t he damage of t he struct ures.Moreover ,t he t heoretical model of t he proposed met hod is established and t he corresponding equations are deduced.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finally carried out to verify t he effectiveness of t he proposed met hod. K ey w ords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 hod of moving quality repetitious detection ;wavelet analysis ;nat ural f requency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 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____ 。(病鳞茎,蚜虫和汁液传播) 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作用是____,蛋白质衣壳的作用是____ (遗传物质,识别和保护) 5.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 茎___部位。

园林植物病虫害知识点归纳

昆虫成虫的基本特征: 1)体躯分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头部有1对触角和1个口器,通常还具有一对复眼和0~3个单眼,这是昆虫的感觉 和取食中心 3)胸:胸部有3个体节组成,一般着生3对足和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六足虫纲)4)腹:腹部由9~12体节组成,含大部分脏和生殖系统,多数昆虫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是昆虫的营养和生殖中心 5)变态:在昆虫的生长发育中,其部构造及其外部形态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昆虫的头部 1、昆虫的头式:前口式(食植性)、下口式(肉食性)、后口式(刺吸式)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蜻蜓)、羽毛状(大多数雄蛾)、膝装(蜂)、丝状(蟋蟀,叶甲)、念珠装(蚊子)、锯齿状(扣头虫)、栉齿状、具芒装(苍蝇)、环毛状(蚊子)、棒状(蝶类)、鳃片状(金龟甲) 2、昆虫的眼类型:单眼(侧单眼、背单眼)、复眼 复眼功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移动物体;成像;辨别光的颜色和方向。由若干单眼组成,单眼数量越多,视觉能力越强。 3、昆虫口器的类型: 咀嚼式:最原始的口器:组成(上颚(最坚硬)、下颚、上唇、下唇、舌),主要特点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以咬碎植物并吞咽下去。(叶蛾、叶峰、叶甲、瓢虫) 刺吸式:口针(上颚和下颚延长)、喙(上唇、下唇)、咽喉唧筒。主要集中在同翅目。嚼吸式:咀嚼式+刺吸式(为高等蜂类所特有) 虹吸式:有一条可以弯曲和伸展的喙,不取食时想发条一样反卷,为鳞翅目所特有。 舔吸式:有大型唇瓣。为双翅目蝇类所具有。 锉吸式:为蓟马目昆虫所特有。 4、昆虫的胸部=前胸+中胸+后胸+4块骨板(背板、腹板、侧板X2) 前足+中足+后足 前翅+后翅 胸足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胸足类型:步行足、跳跃足(蝗虫、螽斯)、开掘足(蝼蛄、金龟甲)、捕捉足(螳螂)、携粉足(蜜蜂)、游泳足(龙虱)(并举例) 翅的类型: 膜翅(膜翅目),复翅(蝗虫、蟋蟀),鞘翅(甲虫),半鞘翅(蝽),鳞翅,缨翅(蓟马目),平衡棒(苍蝇、蚊子)(举例) 翅的连锁器:前翅发达后翅不发达的昆虫,在飞行的时候后翅必须以某种构造挂在前翅上,用前翅来带动后翅的飞行,二者协同动作,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以增进飞行效率的各种特殊构造。 6、昆虫的腹部(9~12节):尾须,外生殖器(外交配器、产卵器) 7、昆虫的变态类型: 1)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其特点是成虫和幼虫的形 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翅未发育完全。 渐变态:成虫和幼虫在形态、习性上均相似,幼体称为若虫。如蝗虫、蟋蟀、蝽、蝉。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2分) 1. 侵染性病害 2. 症状 3. 子实体 4. 专性寄生 5. 单循环病害 6. 生活史 7. 全寄生种子植物 8. 系统侵染 9. 病程 10. 趋光性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2.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____ 。主要通过____ 、____ 、和____传播。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____ 。 4.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___部位,它以____伸入寄主茎干内与其 ____ 和____连接,吸取全部养分。 5. 牡丹(芍药)炭疽病发病部位有____ 、____ 、____和____ 。 6.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病原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 7.唐菖蒲干腐病主要危害球茎,球茎受害后有3种症状类型,即____ 、____ 和 ____ 。 8. 草坪草害虫按照其危害习性与部位的不同分为____ 、____ 、____ 和____ 。 9.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____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 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 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五、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根部常见病虫防治

摘要 随着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园林害虫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与农林害虫相互渗透的频率不断加大,有的虫害在城市园林这一特殊环境中发生范围更广,危害更猖獗,共有害虫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重。就其园林害虫的广泛性而言,对园林植物造成的难以用经济指标量化的为害和损失较之农林害虫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害虫是引起植物受害,制约园林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因子。本文分两部分就园林植物虫害防治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是针对园林植物根部常见病虫所进行的防治措施。重点对园林植物根部部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根部害虫又称土壤害虫或地下害虫,如栽培花卉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疏松,通气性良好,是根部害虫栖息、活动繁殖的良好场所。根部害虫直接嚼食根系、萌芽的种子和幼苗,使根土脱离而失水萎蔫,还可传播多种病害,如:根癌病、立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绵腐病、软腐病、疫病、枯萎病、紫纹羽病、线虫病等。根部害虫主要种类主要有:蝼蛄、蛴螬、蚂蚁、蜗牛、蛞蝓、鼠妇、马陆、蚯蚓、小地虎等。其中蛴螬和白蚂蚁的危害较为普遍。根部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由于它们

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防治园林病虫害是保护园林植物一项长期的养护技术。在园林植物根部常见病虫的防治方面主要介绍了农业防治、诱杀、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防治技术。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好,但是目前使用的多数农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是一项较为理想的防治方法,但技术还不完善,在实际应用中尚难善及。在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着眼于采取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利用综合防治技术,建立综合防治系统。一是要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控制病虫害蔓延。二是要发挥综合防治优点,提高防治效果。三是要建立园林植保护体系,促进生态园林发展。 关键词:园林植物根部病虫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1.园林植物病害大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D)。 A.真菌、蚜虫、气候因子 B.细菌、四足螨、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木虱、有毒物质 D.真菌、细菌 2.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C)。 A.杨树烂皮病 B.丁香白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丁香花叶病 3.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A)。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要命茎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4.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A)。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1.真菌具有真正的(A)。 A.细胞核 B.粒质 C.荚膜 D.胚乳 2.真菌的营养方式是(B)。 A.自养型 B.异养型 C.好氧型 D.咀嚼式 3.真菌菌丝体的变态类型是(A) A.菌核.子座 B.孢囊梗与孢束 C.子囊果 D.分生孢子器 4.真菌的繁殖方式为(D) A.裂殖 B.复制 C.二均分裂 D.无性和有性 5.霜霉菌侵染葡萄叶背时在病部出现一层(C) A.黄色粉状物 B.灰色霉层 C.白色霜状物 D.白色粉状物 6.(C)常引起贮藏期种实、球根、鳞茎等器官腐烂发霉。 A.白锈菌 B.子囊菌 C.毛霉和根霉菌 D.黑粉菌和锈菌 11.丁香白粉病菌特点是附属丝未端分叉,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该菌为(D)。 A.钩丝壳属 B.叉丝单囊壳属 C.白粉菌属 D.叉丝壳属 12.白粉菌引起阔叶树植物的白粉病,其同一病症为(A)。 A.白色粉状物和小黑颗粒 B.霜霉状物 C.白色丝状物 D.小黑点 14.引起杨树、苹果树枝干烂皮病的病原物是(B)。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栽培》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及《园林植物整形与修剪》等课程的学习及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数:90学时,学分: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推行课程内容项目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高度融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突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标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园林植保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3.以园林植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具体需求为主线,遵循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规律,年龄特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教学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从事园林植物生产、养护、栽培、管理等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知识素养。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概念、性质、任务;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基本知识;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能解释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 2.能力素养。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病原的病害,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有害草的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 A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六道大题,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 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和统称为病原菌。 2、真菌典型的生活包含和两个阶段。 3、植物病原细菌的形状为,以方式繁殖。 4、病毒粒子由和组成。 5、子囊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接合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 6、按病原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7、植物病害的发生(或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因素是、 和环境条件。 8、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称为,而病原物对寄主的破坏和毒害能力则称为。 9、农药制剂的名称由有效成分含量、和三部分组成。 10、生物防治可分为、、和。 11、石硫合剂是由、和水熬制而成的红褐色碱性液体。 12、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原物的,再侵染源则是。 13、常见的半寄生性种子植物是,常见的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是。 14、最低等的真菌是,最高等的真菌是。 1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接触期、侵入期、和。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2分): 16、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真菌、 B、线虫、 C、病毒、 D、营养元素缺乏。 17、真菌的侵入途径一般是() A、直接侵入, B、自然孔口侵入, C、伤口侵入, D、虫媒传播。 18、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B、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C、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D、寄生性种子的萌发。 19、白粉菌和锈菌都可以在植物体上寄生,都() A、可以人工培养, B、不可以人工培养, C、可以在枯枝落叶上腐生, D、可以在土壤中生存。 20、叶绿体或其他色素的减少或增加,维管束堵塞等属于() A、生理病变 B、组织病变 C、形态病变 D、都不是 21、真菌繁殖体的基本单位是() A、菌丝 B、菌丝体 C、芽管 D、孢子 22、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寄主最主要的条件是() A、高湿 B、高温 C、低温 D、高温、高湿 23、赤眼蜂的寄生虫态是()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4、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光照特别敏感的波长是() A、330-400nm B、400-550nm C、550-650nm D、650nm以上 25、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中,蓝矾、生石灰、水的用量分别为() A、1:2:100 B、2:1:100 C、1::100 D、:1:100 26、食物诱杀法是利用害虫的() A、趋光性 B、趋化性 C、趋湿性 D、趋色性 27、在树木的休眠期,通常采用石硫合剂防治病虫害的浓度为() A、波美度 B、波美度 C、波美3-5度 D、波美6-8度 三、双选题(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10分) 28、下列属病征的是() A、坏死 B、腐烂 C、流脓 D、长霉 29、菌丝的变态类型中,具有抵抗不良环境作用的是() A、吸器 B、菌核 C、菌索 D、子囊 30、下列属植物抗病机制的是() A、耐病 B、抗病 C、抗侵入 D、抗扩展 31、引起植物腐烂的病原物有()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止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 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

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钻孔过程中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4)钻孔过程中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办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害篇)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概念,掌握病原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牢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体系。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a爱尔兰饥谨(马铃薯晚疫病)b孟加拉饥荒(水稻胡麻斑病) 植物病理学:研究经济植物发病的现象、原因、原理、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1.病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植物病理学以研究生物因素为主。 2.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展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外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作用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指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a生物性病原:真菌等b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 *病理程序: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病害三角: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第二节病害症状类型 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 1.花叶:植物感病后,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花青素等)形成过多,而使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2.坏死:植物感病后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 a.腐烂: 各个器官 b. 溃疡:木本植物的枝干 c. 斑点: 是叶子、果实和种子局部组织坏死的表现 d. 炭疽:叶片和果实上,坏死病斑上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炭质小点 3. 畸形:植物感病后,细胞或组织生长过度或不足而造成。 a.矮缩和丛簇:矮缩是植株各个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受到抑制;丛簇是主轴节间缩短。 b. 肿瘤:植物根、枝、干上局部细胞增生。 c. 丛枝病:植物主枝或侧枝的顶芽生长被抑制,侧芽、腋芽迅速生长或不定芽大量生长,使新梢密集成扫帚状。 d. 变形:受病原物侵染,植物的发病器官肿大、皱缩,失去原有形状 e. 疮痂:叶片或果实上局部细胞增生并木栓化隆起,形成粗糙的表面。

植物根部的病害防治措施

植物根部的病害防治措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美好渴望,对植物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植物的病虫害却极大影响了植物的景观效应,尤其是植物根部病害让更多的人猝不及防,搞好植物根部病害,提高植物成活率,促成植物的景观效应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侵染循环;病原;白绢病;猝倒和立枯病;白纹羽病;根朽病;霉根腐病 健康的植物不仅能打造一幅优美的景观,创造和谐良好的环境,还能为人们创造出的清新的空气,而植物病虫害却危害这一景观的发展,而植物的干、茎、叶病虫害根治起来相对容易些。根部病害确实是困扰人们的最大难题。植物的叶、茎、枝等部位虽然病害种类多种多样但容易发现,医治起来容易对症下药,根部病害埋藏在土壤里,肉眼不容易发现,更不好鉴别病害种类,而且根部病害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毁灭性的。如果是幼苗病染几天即可枯死,即使是幼树在一个生长季节也可造成枯萎,如果是生长旺盛的大树持续几年后也可枯死。

1引起根部病害的病部来原及病害特征 根部病害的特征是根部及根茎部皮层腐烂,并产生白色菌丝、菌核和菌素;有的根部和根茎部有瘤状;病原菌一般从根部入侵,在维管束定值引起植株水分、养分供应不畅致使植株枯萎或根部或干基部腐朽。根病的发生,有时从植物的地上部分也可以看出来,比如放叶迟缓、叶子发黄变小或提早落叶、植株矮化等。引起根部病害的原因很多,有非侵染性也有侵染性的,如地面积水或施肥不当或是土壤酸碱度不适等;也有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的。然而根部病病原物大多是土壤习居性微生物,寄主范围广,腐生能力强,一旦在土壤中定植下来一般很难根除。对于根病的诊断其实很难,而且根病发生的初期很不易发现,一直等到地上部分有明显症状时,这时病害已经进入晚期。已死的根常被腐生菌占领取代了原生的病原菌。而根病往往与土壤因素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发病的原因有时很难直接确定。 2根部病害来源 引起根病的病原物主要在土壤、病残体、和球根上。病原物传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病根与健康根之间的相互接触,跟线虫及菌索的主动传播等。而根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苗木的调拨,所以在进行苗

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 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 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二、症状的主要类型: 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 2.坏死和腐烂

3.萎蔫 4.畸形 5.变色 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 氮 磷 钾及钙 镁 铁 锰 锌 硫 二、土壤水分失调 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 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 三、温度不适宜 1.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

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 1.氟化物 2.硫化物 3.臭氧 4.氯化物 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5.栽植抗污染品种。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类病毒、类菌质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真菌所致的病害除具有明显的病状外,寄主受害部位表面出现病症,如粉状物、霉状物、疱状物、毛状物、颗粒状物、白色絮状物等真菌的子实体或营养体的结

砼灌注桩浇筑出现问题预防及处理

砼灌注桩浇筑出现问题预防及处理 (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最高不超过0.5m。 (2)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的质量是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必须把好质量,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导管使用后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在下部提取导管上下振击。 (3)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

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我们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做及时处理。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浇注,重新成孔。 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1.0m左右,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由于要克服泥浆对导管的浮力,混凝土面较深时,不宜采用; 此方法使用时,安排有经验的工程师现场指导,导管长度、吊预制混凝土球阀铁丝长度、铁丝抗拉强度、混凝土面实际位置等数据,在事先正确确定。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钢筋笼上浮: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5)混凝土拌制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在40%~50%,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用料上优先采用中粗沙,级配较好的卵石,矿渣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易性与水泥品种、砂率有极大的关系,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拌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影响水下浇注混凝土质量。在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理解定义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理解定义: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储藏的过程中受到了致病因素(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侵袭,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以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品质变坏,产量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如何理解植物病害,1,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植物病害有明显的病理程序(病理变化过程)而损伤不发生病理程序病理程序植物感病后在生理上到组织结构上到外部形态上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植物受到昆虫或其他动物的伤害不能称为病害,而成为损伤。2病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植物病害是相对于人类的产生和经济而言,对经济生态景观造成损失的“病态”才视为病害,否则不被当做病害。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1病原:导致植物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植物病往往先后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只有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才称为病原,其余为诱因例四季海棠茎腐病,高温是诱因病原为土壤中的病菌病原的种类1生物性病原(侵染性病原):真菌(主要病原),细菌,病毒,类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螨类,此类病原均为生物,可称为病原物或寄生物,其中细菌和真菌称为病原菌非生物性病原(非浸染性病原)物理因素温度不适水分失调光照,化学因素营养物质(如缺素),有毒物质的污染。两大类病害侵染性病害:生物性病原具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病原不具传染性2感病植物易遭受病原侵害的植物称为感病植物,对寄生生物来说则称寄生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了气候土壤栽培等非生物和人昆虫其他动物及植物周围的微生物区系等生物因素,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病害三要素病原,寄主,环境。植物侵染性病害是以上三个因素相互做用的产物加上人的因素构成的四角关系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1病变生理病变到组织病变到形态病变2病状的概念及类型1病状: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特征。2病状和病症病状: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变化病症:病原植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病状与病症合称为症状症状是植物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菟丝子称病症)3那些病害不表现病症生理性病害,病毒,类菌质体,类病毒,多数线虫引起的病害不表现病症只表现病状。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引起的病害病症较明显症状的主要类型1病状类型变色,坏死,故为,萎蔫,畸形流脂或流胶变色植物生病后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过多包括退绿,黄化,花叶等现象病原:生理性病原(如光照不足,缺素)病毒,植原体等坏死由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与腐败引起根据受害组织的性质和症状表现不同可分为斑点,腐烂,溃疡斑点:多发生于叶和果实上,并不通畅变褐色形状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事还具有轮纹(根据病斑形状和颜色的不同常将这类病害分成角斑,圆斑,褐斑,墨斑,红斑等病名)真菌性病害后期病部组织坏死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线状霉层等病状。病原:真菌,细菌,病毒,有毒物质等腐烂多汁幼嫩的组合坏死一般变现为腐烂腐烂分为湿腐和干腐腐烂组织一般带有某种特殊气味,病原真菌细菌溃疡多发生于茎干部位的皮层病部周围稍隆起中央的组织坏死病干裂如出现病状往往为黑色小点或小的盘状物病原:真菌细菌机械损伤枯萎和萎蔫植物因病表现失水状态,枝叶萎垂的现象典型的萎蔫是指植物的根部维管束组织受到病原物得侵染使水分运输受阻此类萎蔫一般不能修复畸形植物感病后细胞或组织因过度生长或发育不足形成的。从枝:枝条节间缩短枝叶丛生,变形:卷曲皱缩桃缩叶病,肿瘤:局部组织胀大杜鹃叶肿病流脂或流胶植物细胞分解为树脂或树胶自树皮流出发生原因复杂,生理性侵染性(针叶树流脂,阔叶树流脂)2病症类型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点状物粒状物线状物膜状物伞状物蹄状物脓状物。1白粉病类主要特征病部出现很薄的白色或灰白色粉层后期白粉层上出现散生的针头大的黑色或黄色颗粒除去粉层可见受害组织退绿变黄病原:真菌的白粉菌枫杨白粉病2锈病类主要特征在发病部位上出现鲜黄或锈色的粉状物,毛状物或泡状物病部形成斑块或肿瘤病原真菌的锈菌有寄生现象早熟禾草锈病3煤污染类发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虫害篇)

第一节昆虫概述 昆虫学: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出来以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和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够转变成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叫做变态。腹足:长翅目、鳞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腹部具有用于行走的附肢。(一)昆虫的特征: (1) 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体段。(2) 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和取食中心。(3) 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中心。(4) 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和生殖系统,是代谢和生殖中心。(5)外骨骼动物(6) 变态 (二)昆虫的特点: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数量大 第二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的头部 (一)昆虫的头部形式 下口式(蝗虫):适合啃食植物叶片、茎干等 前口式(步甲):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 后口式(蝉、叶蝉):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为在不取食时保护长喙而形成。(二)触角昆虫头部的一对附肢,大多数有。 1 触角的基本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2 触角的类型 A. 丝状(螽蟖、天牛) B. 念珠状(、褐蛉) C. 锯齿状(部分叩甲、芫菁雄虫) D. 双栉状/羽状() E. 膝状或肘状(、蜜蜂、象甲类) F. 棒状() G. 锤状(郭公甲) H. 鳃叶状(金龟子) I. 环毛状(雄蚊) J. 具芒状(蝇类) K. 刚毛状(蜻蜓、叶蝉) 蝴蝶和蛾的区别: 栉齿状与锯齿状的区别: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栉,如豆象雄虫;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如金针虫 3 触角的功能 在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适当产卵场所时起嗅觉、触觉和听觉作用。 蝗虫和蚂蚁的触角触觉作用;雄蚊的触角听觉作用 (三)眼 1. 复眼位于昆虫头部的侧上方,常圆形,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用来辨别物体,特别是运动的物体,是最重要的视觉器官。 2 单眼单眼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与方向 (四)昆虫口器 A 咀嚼式口器(蝗虫), B 刺吸式口器(蝉、蚊子), C 锉吸式口器(蓟马), D 虹吸式口器(蝶蛾类), E 嚼吸式口器(蜜蜂)和 F 舐吸式口器(家蝇)。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1.确定昆虫的类别:鳞翅目成虫-虹吸式;双翅目的蝇类-舐吸式。 2.指导害虫防治: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薰蒸剂;液体毒饵。 1 咀嚼式口器 直翅目、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成虫,很多幼虫 特点:具坚硬发达的上颚以咬碎固体食物。 2 刺吸式口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