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若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 60 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0.50,斜坡的倾角θ= 37°(sin37° = 0.6,cos37° = 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

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AB 的长度为25m ,求人到B 点时的速度为多少?

2.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 kg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与水平

方向夹角为37°、大小为10 N 的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取g=10m/s 2,

已知sin 37°= 0.6,cos 37°= 0.8,试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 ;

(2)若1t =10 s 时撤去恒力F ,物体还能继续滑行的时间2t 和距离x .

3.放于地面上、足够长的木板右端被抬高后成为倾角为0137θ=的斜面,此时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重力加速度取10m/s 2,sin370=0.6,cos370

=0.8,求

(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此木板右端被抬高后成为倾斜角为0253θ=的斜面,让物块以一定初速度v 0=10m/s 从底端向上滑,

能上滑离底端的最远距离是多大.

4.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kg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与水平面

成37°,F=10N 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t=5s 时撤去F ,(g=10m/s 2,

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2)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2.0kg的物块,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下的推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F=10N,sin37o=0.60,cos37o=0.8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物块开始运动5.0s所通过的位移大小。

6.如图所示,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质量为m的物块,可使它匀速向上滑动,若改用大小为3F的力,扔平行斜面向上拉该物体,让物体从底部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斜面长为L,物块可看作质点,求:

(1)在力3F的作用下,物体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

(2)要使物体能够到达斜面顶端,3F力作用的时间至少多少?

参考答案

1.(1)2 m/s 2

(2)10 m/s

【解析】

试题分析:(1)人在斜面上受力如图所示,建立图示坐标系,

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 f1=ma 1

F N1-mgcos θ=0

又 F f1=μF N1

联立解得:a 1=g (sin θ-μcos θ)

代入数据得:a 1=2.0 m/s 2;

(2)人在斜坡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B 2=2a 1s AB 得

人滑到B 点时:v 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1)0.3 m/s 2(2)1.5s ;2.25m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竖直方向:F N =mg-Fsin37°

又f=μF N

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37°-f=ma

代入数据解得:a=0.3 m/s 2

(2)10s 末的速度 v=at=0.3×10=3m/s

撤去F 后,a 1=-μg=-2 m/s 2

1.5s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处理动力学问题;注意要搞清物理过程,分析在不同阶段的受力情况,从而求解加速度。

3.(1)0.75 (2)4m

【解析】

试题分析:(1)当0137θ=时,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00

sin37cos370mg mg μ-=, 代入数据解得:

0.75μ=

(2)物块向上滑动时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00sin37cos37mg mg ma μ+= 代入数据解得:212.5/a m s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可得:202v ax = 代入数据解得:4x m =

考点: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位移速度公式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位移速度公式。当0137θ=时,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列方程,可求出摩擦因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速度,然后根据位移公式得到上滑距离。

4.(1)20.3/a m s =(2)0.75s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竖直方向:sin37N F mg F =-?① 水平方向:cos37f F F ma ?-=② 又f N F F μ=③ 由①②③解得20.3/a m s =

(2)5s 末的速度0 1.5/v at m s ==,撤去F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名师点睛】连接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纽带就是加速度,所以在做这一类问题时,特别又是多过程问题时,先弄清楚每个过程中的运动性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然后根据加速度用运动学公式解题或者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加速度然后根据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力

5.(1)5.2N ;(2)1.4m/s 2

;(3)17.5m 。

【解析】

试题分析:(1)物块沿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为零,设物块受地面的支持力为N ,因此有 N=mg+F sin37o=26N…(2分)

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5.2N …(1分)

(2)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物块沿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cos37o-f=ma ……(2分) 解得:a=1.4m/s 2 …(1分)

(3)物块运动5.0s 所通过的位移大小s=at 2/2=17.5m …(2分)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答案】(1(2【解析】

试题分析:(1)设斜面倾角为θ,在物体匀速运动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可得:

0F mgsin θ-=

当用3F 的拉力时,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到达顶端时速度为v ,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3F mgsin ma θ-=

由速度位移的关系式可得: 202v aL -=

(2)设3F 的拉力至少作用1t 时间,加速度为1a ,撤去后加速度大小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3F mgsin ma θ-=,2F mgsin ma θ==

物体加速上升的位移为:物体减速上升的位移为:物体运动的总位移等于斜面的长度L ,即:12S S L +=

因为加速的末速度就是减速过程的初速度,即:1122v a t a t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多运动过程的分析,对每个过程分别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即可。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 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a 与F 的关系,a 与m 的关系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 的方向与F 合的方 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ma 或 m F a 合 = 用动量表述:t P F ?=合 揭示了:① 力与a 的因果关系.... ,力是产生a 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 力与a 的定量关系.... 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 (1)F=ma 中的F 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2)F =ma 中的m ,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 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 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 是系统的合质量. (3)F =ma 中的 F 与a 有瞬时对应关系, F 变a 则变,F 大小变,a 则大小变,F 方向变a 也方向变. (4)F =ma 中的 F 与a 有矢量对应关系, a 的方向一定与F 的方向相同。 (5)F =ma 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6)F =ma 中,F 的单位是牛顿,m 的单位是kg ,a 的单位是米/秒2. (7)F =ma 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4. 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1) 矢量性 F=ma 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但表示了大小关系,还表示了方向关系。 (2) 瞬时性 a 与F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力突变,a 的大小方向随着改变,是瞬时的对应关系。 (3) 独立性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F 合产生a 合;F x 合产生a x 合 ; F y 合产生a y 合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4.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5.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6.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速下滑,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2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C.没有摩擦力作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 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8.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运动,现将拉力F改为2F(仍然水平方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则 A.a′=a B.a<a′<2a C.a′=2a D.a′>2a 9.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马上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10.如图3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间是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初中知识点回顾: 1.路程:人、交通工具走过或驶过的距离。常用单位:米(m)、千米(km) 2.时间: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常用单位:秒(s)、分(min)、时(h)新课 一、时间和时间间隔 (一)概念理解 运动与时间息息相关,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用一些时间的名词,来看一下生活中的例子。 1、妈妈:“小明,现在7:50了,还有10分钟就要8:00了,赶快起床!” 问:7:50和10分钟有什么区别呢? 2、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问:10月15日09时0分和9小时40分50秒有什么区别? 时间段即时间间隔时间点即时刻 请体会以下几个有关时间的表述指的是时间还是时刻:第1s末;1s末;前2s 内;第4s内;第二个2s内 请你指出:第2s末;前3s内;第3s初;第2s内;最后2s;第二个2s末 (二)时间和时间间隔的测量 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

要点提炼 1.时刻只能表示某一,比如一张照片,对应某个时刻。时间间隔表示时间的,比如一段录相,对应某个时间间隔. 2.时刻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个;时间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二、路程和位移 (一)概念理解 北京→重庆 (1)飞机 (2)火车 (3)先火车,再乘船 想一想:以上几种出行方式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1、路程和位移的概念 路程s: 1.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2.单位:“米(m)” 位移x: 1.描述质点位置移动或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2.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3.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4.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5.单位:“米(m)” (二)概念特征明晰 1.如图,物体从A运动到B,不管沿着什么轨迹,它的位移都 是一样的。 2.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的位移和路程,并说明: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吗?什么情况下相等? (1)一位同学参加百米比赛 (2)一位同学沿着400 m的跑道跑一圈 3.物体在t1从A运动,t2到B,初位置的坐标是X A=3m, X B=-2m,它的位移ΔX=? 要点提炼: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大小等于轨迹的长度,无方向. 2.位移表示物体,大小等于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的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 3.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不小于位移的大小;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在一维直线坐标系中,某一个点对应一个位置,用一个点的坐标值表示;线段长对应一段位移,用两个坐标的差值表示,即Δx=x2-x1,Δx的数值表示位移, Δx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Δx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高中物理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也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 (二)、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又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的物理意义;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能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抽象出模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通过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下载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课题: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目的:1、掌握应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受力分析、运动和力关系的分析。 难点:受力分析、运动和力关系的分析。 方法:启发思考总结归纳、讲练结合。 过程:一、知识点析: 1.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的定量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数学表达式:ΣF=ma或ΣFx=Ma x ΣF y =ma y 理解该定律在注意: (1)。瞬时对应关系;(2)矢量关系;(3)。 2.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2)加速度一与速度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没有直接联系,但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有关,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力)方向一致。 (3)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而力与物体的速度,及速度的变化均无直接关系。Δv=at,v=v +at,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速度的大小还需考虑初始情况。 二、例题分析: 例1。一位工人沿水平方向推一质量为45mg的运料车,所用的推力为90N,此时运料车的加速度是1.8m/s2,当这位工人不再推车时,车的加速度。 【例2】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 合 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体 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 合 =0,由A→C 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

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第四章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教案顿运动 定律 §4.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 蓬私高一物理组 2011/11/20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__ 一、考点自学 1.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成正比、跟它的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 ,F为物体所受的。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 4.力的定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力,称为1N,即 1N=1 。 5.比例系数K的含义 关系式F=Kma中的比例系数K的数值由F、m、a三量的单位共同决定,三个量都取国际单位,即三量分别取、、作单位时,系数K= 。6.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根据题意正确选取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分析,画出受力图。 (3)建立坐标系,即选取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4)统一已知量单位,求解方程。 (5)检查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舍去不合理的解,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二、典例分析 题型一、对力、加速度、速度关系的理解 例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m与弹簧不连接),然后释放,小物体能经B点运动到C点而静止.小物体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 B.物体从A到B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C.物体从A到B加速度越来越小 D.物体从A到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

题型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和应用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4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N 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 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 速运动,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10 m/s 2,sin37°=0.6 ,cos37°=0.8 ) 题型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例3、 如图(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两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且质量相同.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剪断瞬间小球A 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小球B 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 ?=37θ, g=10 m/s 2,sin37°=0.6 , cos37° =0.8 ) 变式练习:质量均为m 的A 、B 两个小球之间系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 紧靠墙壁,如图436所示,今用恒力F 将B 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撤去,此瞬间( ) A .A 球的加速度为F/(2m) B .A 球的加速度为零 C .B 球的加速度为F/(2m) D .B 球的加速度为F/m 三、堂堂清练习 1.在牛顿第二定律F =kma 中有关比例系数k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 .k 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 .k 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 .在任何单位制中,k 都等于1 2.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 .由m =F 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 .由a =F 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 .由m =F a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而求出 3.(2010年高一期末)天空有一漂浮的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当太空人甲单独给予力F 1= 10 N 作用该物体时,航天加速仪显示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 ;若太空人乙单独给予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梳理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码头上两个人用水平力推集装箱,想让它动一下,但都推不动,其原因是() A.集装箱太重B.推力总小于摩擦力 C.集装箱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D.推力总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4.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5.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 A.2倍B.3倍 C.4倍D.5倍 6.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3N B.17N、0 C.9N、0 D.5N、3N 8.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5.0N B.2.5N C.8.65N D.4.3N 9.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 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10.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 化情况是() 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

2019年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了解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 2019年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 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合=ma 牛顿原始公式:F=Δ(mv)/Δt(见牛顿《自然哲学之物理原理》).即,作用力正比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这也叫动量定理.在相对论中F=ma是不成立的,因为质量随速度改变,而 F=Δ(mv)/Δt依然使用. 3.几点说明: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2)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反正方向. (3)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本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

Fx=max,Fy=may列方程. 4.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性质: (1)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牛顿第二定律物理表达式∑F = 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3)瞬时性:当物体(质量一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同时为零,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一一对应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 (4)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 (5)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都能各自独立产生一个加速度,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6)同一性:a与F与同一物体某一状态相对应. [编辑本段]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

4.3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者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的规律,它反映了加速度跟合外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简单完美,记住并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这一难点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深化和突破,另外,还有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学生很难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即理解各物理量和公式的内涵和外延,避免重公式、轻文字的现象。数学语言可以简明地表达物理规律,使其形式完善、便于记忆,但它不能替代文字表述,更不能涵盖与它关联的运动和力的复杂多变的情况。学生常常会将活的规律变为死的公式。【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要达到该标准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更不能忽略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课以必修1教材为依据。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定律的探求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常用方法。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定义力的单位“牛顿”f=kma使得k=l,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形式f=ma。使用简捷的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应知道它所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义。所以本节课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应知道定律是如何得出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 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若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 60 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0.50,斜坡的倾角θ= 37°(sin37° = 0.6,cos37° = 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AB 的长度为25m ,求人到B 点时的速度为多少? 2.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 kg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大小为10 N 的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取g=10m/s 2,已知sin 37°= 0.6,cos 37°= 0.8,试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 ; (2)若1t =10 s 时撤去恒力F ,物体还能继续滑行的时间2t 和距离 x . 3.放于地面上、足够长的木板右端被抬高后成为倾角为0137θ=的斜面,此时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重力加速度取10m/s 2,sin370=0.6,cos370=0.8,求 (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此木板右端被抬高后成为倾斜角为0253θ=的斜面,让物块以一定初速度v 0=10m/s 从底端向上滑, 能上滑离底端的最远距离是多大. 4.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kg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与水平面成37°,F=10N 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t=5s 时撤去F ,(g=10m/s 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 (2)撤去F 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2.0kg 的物块,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下的推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F=10N ,sin37o=0.60,cos37o=0.80,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物块开始运动5.0s 所通过的位移大小。 6.如图所示,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质量为m 的物块,可使它匀速向上滑动,若改用大小为3F 的力,扔平行斜面向上拉该物体,让物体从底部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斜面长为L ,物块可看作质点,求: (1)在力3F 的作用下,物体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 (2)要使物体能够到达斜面顶端,3F 力作用的时间至少多少?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物理(人教版)必修1 主 备 人:XXXX 学科长审查签名:XXXX §4.3牛顿第二定律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怎样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 2、解析:要会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首先要对牛顿第二定律:F=ma ,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思考题1:加速度a 与力有什么关系,加速度a 与质量m 又有什么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思考题2:公式F=ma 中的F 与m 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能记住牛顿第二定律及公式F=ma ,但不会使用公式F=ma 分析、解决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力的合成和分解掌握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掌握不到位,再有就是学生对公式F=ma 理解不透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使学生能透彻的理解和记住公式F=ma ,本节准备以解例题的形式来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定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加速度a 与力F 和质量m 的关系→引出牛顿第二定律→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例题→→做练习、小结 二、教学情景 1、导入: 问题1:加速度与力有什么关系? 问题2:加速度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表示:a ∝m F 或者F ∝ma 即:F=kma 师生互动:a :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 =1; b :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牛顿。 问题3: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什么? 设计意图: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放心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合=ma 。 师生互动:介绍F 合和a 的瞬时对应关系 a :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 :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 :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 :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例题1:(课本例题) (1)学生阅读例题内容 (2)分析: 要求物体的加速度?→?质量m 已知?→?必须先求F 1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概念: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

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s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③v= t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率是标量。 s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②v= t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二、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4.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 [ ]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5.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6.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速下滑,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2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C.没有摩擦力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习题

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时间和位移 水平测试 1.(双选)关于时刻和时间(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表示时间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答案:BC 2.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其路程 解析:物体从某位置出发,经一段时间又返回到该位置,此过程位移为零,但它运动了,A项错.物体的运动路程为零,说明它未动,反之物体若静止不动,它的运动路程一定为零,B项对.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C项错.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D项错.答案:B 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 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解析: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起床、就餐、上下课的时刻,A项错.1 min能分成无数多个时刻,B项错.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刻,C项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D项对. 答案:D 4.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火车在早晨6点10分从上海站出发 B.火车共运行了12小时 C.火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 D.火车在19点55分到达北京 解析:时刻对应位置,时间间隔对应过程,出站、进站对应的是时刻,途中历经的是时间间隔,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 5.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里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又回到原位置,则电子在此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 A.2πR,2πR B.2R,2R C.2R,6πR D.2πR,2R 解析: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轨迹长度,3圈为6πR;位移的大小等于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为环形室的直径长度,即位移的最大值为2R. 答案:C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版讲解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 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 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 ? ,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 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v a t ? = ?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 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2节 动量定理

第2节动量定理 核心 素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1理解冲量的意义和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2.能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 题。 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 际问题。 知识点一动量定理 [观图助学] 把一篮子鸡蛋放在摩托车上运输,结果会怎么样呢?可能多数 会被打碎。现在,如图,把鸡蛋放到海绵盒子中,即使是长途 运输也不会破碎,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提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把鸡蛋放到海绵盒子中运输,是为了增大力的作用时间以减小鸡蛋受到的作用力。 1.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 (2)表达式:I=FΔt。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4)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力的冲量方向跟力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反映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 2.动量定理 (1)表述:物体在一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 (2)表达式:FΔt=p′-p,或I=p′-p。 (3)适用条件: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 (4)说明:对于变力的冲量,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t内的平均值。 [思考判断]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冲量越大。(×) (2)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力的作用时间越长。(×) (3)变化的合力的冲量不一定等于动量的变化量。(×), 这里说的“力的冲量”指的是合力的冲量,或者是各个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知识点二动量定理的应用 [观图助学]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如果是跳远,就要落在沙坑里;如果是跳高就要落在海绵垫子上。为什么不能直接落在地面上呢? 提示跳远要落在沙坑、跳高要落在海绵垫子上,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减小相互作用力,以免受到伤害。如果是直接落在地面上,运动员与地面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大,容易受伤。 1.Δp一定时,F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 2.F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Δp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Δp就越小。[思考判断] 如图所示,将一杯水放在桌边,杯下压一张纸条。若缓慢拉动 纸条(此过程中杯子相对纸条滑动),发现杯子会滑落;当快速 拉动纸条时,发现杯子并没有滑落。对于这个实验,判断下列 说法是否正确。 (1)缓慢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小。(×) (2)快速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大。(×) (3)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纸条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 (4)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