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有机化学实验(Ⅱ)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Ⅱ)课程号(代码):20321340

课程类别:(校级公共课或校级平台课,基础课或类级平台课,专业

课,

实践课,选修课)

校级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72 学分: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课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培养药物合成等相关化学专业专门技术人才而开设的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本课程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课程设置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的有机实验单元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验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基本具有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并由此养成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的训练。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第一次实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常用仪器学时数:6

主要内容:

1.预习.

2.检查仪器装置.

3.遵守纪律确保安全..

4.认识领取实验常用仪器.

第二次实验.蒸馏及熔、沸点的测定和温度计校正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双浴式测熔点.

2.微量法测沸点.

3.常量法测沸点,蒸馏装置的安装.

4.温度计的校正.

第三次实验.重结晶和萃取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重结晶的原理及重结晶法纯化固体有机物的原则和溶

剂的选择.

2.回流装置的安装.

3.萃取的原理.

4.干燥剂的选择和使用.

第四次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将索式提取器改为恒压滴液漏斗来进行提取操作.

2.浓缩烘烤.

3.升华的原理和操作.

第五次实验.薄层色谱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薄层色谱的应用.

(1)分离混合物.

(2)精制、纯化化合物.

(3)鉴定化合物.

(4)跟踪反应的进程.

2.薄层色谱的原理.

3.操作.

(1)干、湿板的制作和铺层.

(2)R f值的计算和应用.

第六次实验.柱色谱、纸色谱以及光化异构现象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柱色谱和纸色谱的原理.

2.光化异构现象和原理.

3.柱色谱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1)装柱时一定要注意防止气泡进入.

(2)加样品前后要注意保护柱面.

(3)防止溶剂干涸柱体开裂.

(4)先用薄层色谱选取恰当的展开剂.

4.纸色谱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第七次实验.正溴丁烷的制备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主反应:

副反应:

3.实验装置.

4实验操作.

(1)分液漏斗的使用.

(2)阿贝折光仪的使用.

第八次实验.正丁醚的制备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主反应:

副反应:

3.实验装置. 分水器的使用.

4实验操作.

第九次实验.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主反应:

副反应:

3.实验装置. 油泵的使用和保护.

4实验操作.

(1)钠砂的制备.

(2)无水操作要点.

第十次实验.乙酰苯胺的制备学时数:7 主要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主反应:

副反应:

3.实验装置. 分馏装置

4实验操作. 分馏温度控制

第十一次实验.(考试)对氯甲苯的制备

主要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主反应:

副反应:

3.实验装置. 低温反应

4实验操作. 调节物料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作者:吴江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五、主要参考资料

1.《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导论》作者:丁新腾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科学出版社1990年

2. 《有机化学实验》作者:兰州大学复旦大学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高教出版社1992年

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

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备注:

1、各学院可根据参考格式,结合本学科课程的特点,另行规范教学大纲的

格式,但本学院所开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须统一格式。

2、每门本科课程都必须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内容要符合培养目标要

求,服从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教学大纲由教研室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学院或教研室认定后施行,并注意根据每轮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更新、修订大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原则上应当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3、学院开出的各门本科课程的教学大纲均应上网(学院网页),并在上第

一次课时就告诉学生,以便于学生查询。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和使用工作的规定 (2013-2014学年校政字1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规范》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本科课程都应制定并使用教学大纲。各学院(系)、部(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大纲制定及修订 第三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自觉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经所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后,报学院(系)人才培养(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由主管院长签字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同一门课程若开设多个课堂,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容基本统一的教学大纲。若确为教学需要,经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课堂的任课教师可对大纲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五条学院(系)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每隔3-4个学年,应自觉组织研究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作相应调整;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每学年均应对相关教师的全部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完善。 第六条体育部和其他教学单位组织开设的相关课程,亦需制定和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经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通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大纲基本内容 第七条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等。 (二)任课教师及助教(如有配备)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姓名、联系方式、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三)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及掌握程度、教学进度、每节课研究性学习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能工巧匠的工作容、真实生活乃至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容:本课程的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12110303 课程名称: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周数/学分:3/3 先修课程:《数值分析》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 一、目的与要求: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内容之一,是《数值分析》课程的辅助教学过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设计,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程序设计能力,初步具备解决实际数值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内容。误差的基本概念,插值与拟合,数值积分,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非线性方程求根,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2.对每部分内容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解决方案。 3.进行模拟与仿真,进行结果分析,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1.教师向学生讲解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补充相关基本知识,布置课程设计任务。 2.学生查找资料,编程、调试程序。本步骤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分析算法,写出相应程序,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算法说明正确无误,图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2.毎生一台计算机,要求学生使用Matlab软件或Mathematica软件编写相关程序。 3.按要求完成一篇的课程设计报告。 4.课程设计的方式:以集中学习为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阶段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 五、课程设计进度表 序号 内 容 所用时间 1 教师讲解,布置任务 1天 2 学生编写程序并撰写设计报告 11天

3 教师反馈意见,学生修改设计报告 3天 合计 15天 六、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平时设计环节中的表现占总成绩30%,课程设计报告和软件运行情况占总成绩70%。 执笔:赵国喜 审定:朱耀生 梁桂珍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Course name Differential Geometry Course code Category code MATH Programme Semester Semester 1, Year 3 Course type □Basic Common Course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Disciplinary General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Other Teaching Processes Course focus Lecture □Experiment □Skill-training □Practical Credit Others Practical Total hours Total learning 3 0 0 0 64 64 0 learning Lecture Tutorial Experiment Prerequisit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Linear Algebra, Elementary Geometry,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1.Course description 2. Learning goals This course is one of geometry courses facing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curves and surfaces in Euclidean 3- spaces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general manifolds. 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classical one.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local theo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frames and fundamental theorem for curves and surfaces, intrinsic geometry of surfaces. The method for this courses is based on calculus. 3.Teaching approache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at i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geomet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in three-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and use this to solve some geometric problems. Train the students their capability of geometric and graphic imagination,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Meanwhile let the students feel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modern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Lectures, Exercise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exercising; Mainly blackboard-based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as supplement. hours=L+T+E+P+O Tick a box Tick a box Filled out by department

XX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 英文名称:Basic Plant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x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理论课程总学时: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2 个;设计实验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七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内容附属于《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进一步印证、巩固和丰富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体会。 本实验课程共安排2次实验,均为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能掌握生物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完成质粒DNA提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基本实践环节的工作任务;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分子生物学中出现问题,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1教材:肖尊安.植物生物技术.化工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 胡松年,薛庆中.基因组数据分析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F.M.奥斯伯等.精编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5. Joe Sambrook, David Russell.分子克隆实验指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

版社,2002. 郭尧君.蛋白质电泳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 五、考核办法 完成实验报告程度。 大纲主撰人:韩英鹏 (一)实验项目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 实验类别:综合 计划学时:8学时 每组人数:5人 首开日期: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2.1目的:学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的方法。 2.2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原理进行对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重组质粒DNA转化不同细菌有不同的转变效率。目前PUC19对E.Coli, DH5α或JMl09菌株的转化,已达到105~107转化子/mg DNA (最高可达108转化子)。转化效率的高低与实验的成败直接相关。DNA分子转化的过程如下:4.1吸附:完整的双链DNA分子吸附在受体菌的表面。 4.2转入:双链DNA分子解链,单链DNA进入受体菌,另一链降解。 4.3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又复制成双镶环状DNA。 4.4表达: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并被转录转译。对DNA分子来说,成

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教学大纲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课程名称(英文):Numerical Methods for Ordinary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课程代码:MA300 学分 / 学时:4学分 / 68学时 适用专业:致远学院与数学系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偏微分方程,数值分析 后续课程:相关课程 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计算与运筹教研室 Office hours: 每周二19:00—21:00,地点:数学楼1204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致远学院和数学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数学建模、算法设计、理论分析和上机实算“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常微分方程部分,将着重介绍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单步法,含各类Euler方法和Runge-Kutta方法,以及线性多步法。将简介常微分方程组和高阶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在偏微分方程部分,将系统介绍求解椭圆、双曲、抛物型方程的差分方法的构造方法和理论分析技巧,对于椭圆型方程的边值问题将介绍相应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方法。将在课堂上实时演示讲授的核心算法的计算效果,以强调其直观效果与应用性。本课程重视实践环节建设,学生要做一定数量的大作业。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1 引论 1.1回顾: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及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大纲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编写规范 一、基本要求 1、教学大纲应有利于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成为教材选用及编写、课堂教学、学生学业检查和成绩评定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2、教学大纲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为目标,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培养的能力、具备的素质为主线,科学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搭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进度。避免局限于一本教材或参考书进行编写。其中,有国家指导意见的课程,应在国家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进行编写。 3、各教学单位应组织各教研室或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大纲修订的要求及本审定意见,研讨课程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并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写。 4、教学大纲的语言应简明扼要,教学内容的层次及逻辑顺序清楚,重点明确,难点准确,学时分配合理;如对教学方式方法有建议,可进行总体阐述或在各部分中阐述。 5、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符合统一规范。字体、字号规格统一。文本表述要简明扼要、科学规范、层次清楚,杜绝错别字。正式文稿应删除课程不需要的多余栏目(即该大纲未涉及或无内容的栏目)。 二、理论(含实验)课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 1、基本信息 应准确、完整的填写课程的各项信息,并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 (1)中文名称、课程编码:必须与“教务系统”中培养方案所开课程匹配,且相互统一。 (2)英文名称:按照国际标准,科学、规范、准确翻译中文课程名。 (3)开课学院:教学单位全称。未纳入学院的教研室则填写教研室名。 (4)属性:选择填写“理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一。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为“理论”类课程,以实验授课为主的课程为“实验”类课程。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数值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I3321048 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英文名称: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学时: 30 学分:2 课程类型:任选课程性质:任选课 适用专业:微电子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开课学期:Y3开课院系:微电子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目标:学习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求解工程或物理中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基本方法。 任务: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算法,培养数值计算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级语言编程作为先修课程,为求解复杂数学方程的数值解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引论(2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计算方法的内容和意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误差的基本概念,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1.基本要求 (1)了解算法基本概念。 (2)了解误差基本概念,了解误差分析基本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误差的传播。 难点: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 3.说明:使学生建立工程中和计算中的数值误差概念。 (二) 函数插值与最小二乘拟合(8学时) 具体内容:插值概念,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分段插值,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插值概念。 (2)熟练掌握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会用余项估计误差。 (3)掌握牛顿插值公式。 (4)掌握分段低次插值的意义及方法。

(5)掌握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最小二乘法。 难点:拉格朗日插值, 余项。 3.说明:插值与拟合是数值计算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三) 第三章数值积分与微分(5学时) 具体内容: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划分节点求积公式(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高斯求积公式,数值微分。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值求积的基本思想,代数精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梯形,辛普生及其复化求积公式。 (3)掌握高斯求积公式的用法。 (4)掌握几个数值微分计算公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求积基本思想,等距节点求积公式,梯形法,辛普生法,数值微分。 难点:数值求积和数值微分。 3.说明:积分和微分的数值计算,是进一步的各种数值计算的基础。 (四)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5学时) 具体内容:尤拉法与改进尤拉法,梯形方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1.基本要求 (1)掌握数值求解一阶方程的尤拉法,改进尤拉法,梯形法及龙格—库塔法。 (2)了解局部截断误差,方法阶等基本概念。 (3)了解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重点、难点 重点:尤拉法,龙格-库塔法,收敛性与稳定性。 难点:收敛性与稳定性问题。 3.说明:该内容是常用的几种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是工程计算的重要基础。 (五) 方程求根的迭代法(4学时) 具体内容:二分法,解一元方程的迭代法,牛顿法,弦截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方程求根的对分法和迭代法的求解过程。 (2)熟练掌握牛顿法。 (3)掌握弦截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迭代法,牛顿法。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安全工程数值分析教学大纲

《安全工程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建筑安全工程专业 计划学时: 40学时计划学分: 2.0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安全工程数值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并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用于数值分析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数值原理和方法,为学习以后专业课程创造条件。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了解数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计算机数学语言概述——MatLab 2.1 数学问题计算机求解概述 2.1.1 学习计算技术学语言的目的 2.1.2 数学问题的解析解与数值解 2.1.3 软件包的作用 2.1.4 MatLab语言的优势 2.2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2.2.1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2.2.2 基本数学运算 2.2.3 MatLab语言流程控制 2.2.4 MatLab函数的编写 2.2.5 二维图形绘制 2.2.6 三维图形绘制 第三章数值分析引论 3.1 数值算法的研究对象 3.1.1 了解计算方法基本理念 3.1.2 了解数值算法的特点

3.1.3 了解三类计算机算法的定义 3.2 误差分析的概念 3.2.1 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关系 3.2.2 了解截断误差与收敛性的关系 3.2.3 了解舍入误差与数值稳定性的关系 3.2.4 了解数据误差与病态问题的关系 3.3 数值算法设计的要点 了解数值算法设计的要点 第四章数值代数 4.1 Gauss消去法 4.2 直接三角分解法 4.3 范数和误差分析 第五章插值法 5.1 Lagrange插值法 5.1.1 基本理论 5.1.2 Lagrange插值法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 5.2 Hermite插值法 5.2.1 基本理论 5.2.2 Hermite插值法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拟合 6.1 基本概念 6.2 最佳平方逼近 6.3 最小二乘法 第七章位移法 7.1 基本理论 7.2 实例分析 第八章有限单元法基本知识 8.1 变分原理 8.2 虚位移原理 8.3 势能原理 8.4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第九章结构有限单元法 9.1 平面拉压杆单元的有限单元分析 9.2 平面梁单元的有限单元分析 9.3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9.4 矩形双线性单元 9.5 有限元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和结果整理 三、使用大纲说明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Principle in Resistance of Plant Disease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程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7(验证实验 5 个;综合实验 1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选修4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是以植物抗病性机制,植物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及其变异,植物抗病性遗传和变异,植物抗病性鉴定为方要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植物体的各种抗病因子在抗病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植物抗病性的原理。 实验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重要植物本身结构与形态特征、植物本身含有的物理化学物质、病原菌的变异、品种间的不同抗病性等与抗病相关的因素在实际中是如何作用的,为将来如何控制病害,更好的进行病害防治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植物病理知识、实验技能和植物抗病性的理论知识支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一)教科书 1.植物免疫学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2.《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指导》李永刚主编东北农业大学统编教材2004年(二)参考书 1、《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五、考核办法 本实验采用百分制考核,其中实验操作中表现及出勤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80%。 大纲主撰人:杨明秀 (一)实验项目1 木栓化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必修)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5~6

研究生《数值分析》教学大纲

研究生《数值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值分析 课程编号:S061005 课程学时:64 学时 课程学分: 4 适用专业:工科硕士生 课程性质:学位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方法,Matlab语言及程序设计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数值分析”课是理工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主要介绍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内容新颖,起点较高,并加强了数值试验和程序设计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数值算法的构造原理和过程分析,提高算法设计和理论分析能力,并且能够根据数学模型,提出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编制程序在计算机上算出结果。力求使学生掌握应用数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技巧。 二、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数值计算与误差分析( 4学时) 介绍数值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算法分析与误差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数值问题与数值方法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分析 第三节数学软件工具----MATLAB 语言简介 重点:误差分析 第二章? 矩阵分析基础( 10学时) 建立线性空间、赋范线性空间、内积空间的概念,为学习以后各章打好基础。矩阵分解是解决数值代数问题的常用方法,掌握矩阵的三角分解、正交分解、奇异值分解,并能够编写算法程序。 第一节? 矩阵代数基础

第二节? 线性空间 第三节? 赋范线性空间 第四节? 内积空间和内积空间中的正交系 第五节矩阵的三角分解 第六节矩阵的正交分解 第七节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难点:内积空间中的正交系。矩阵的正交分解。 重点:范数,施密特(Schmidt) 正交化过程,正交多项式,矩阵的三角分解, 矩阵的正交分解。 第三章?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方法( 12学时) 了解研究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方法分类及直接法的应用范围。高斯消元法是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最常用的直接法,也是其它类型直接法的基础。在此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可得选主元的高斯消元法、按比例增减的高斯消元法,其数值稳定性更高。掌握用列主元高斯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及计算矩阵的行列式及逆,并且能编写算法程序。掌握矩阵的直接三角分解法:列主元LU 分解,Cholesky分解。了解三对角方程组的追赶法的分解形式及数值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掌握矩阵条件数的定义,并能利用条件数判别方程组是否病态以及对方程组的直接方法的误差进行估计。 迭代解法是求解大型稀疏方程组的常用解法。熟练掌握雅可比迭代法、高斯- 塞德尔迭代法及SOR 方法的计算分量形式、矩阵形式,并能在计算机上编出三种方法的程序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极小化方法:最速下降法、共轭斜量法。迭代法的收敛性分析是研究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上述常用的迭代法,须掌握其收敛的条件。而对一般的迭代法,掌握其收敛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新的迭代法。 第一节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基本定理 第二节高斯消元法及其计算机实现 第三节矩阵分解法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第三节? 误差分析和解的精度改进 第四节? 大型稀疏方程组的迭代法 第五节? 极小化方法 难点:列主元高斯消元法,直接矩阵三角分解。迭代法的收敛性,雅可比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SOR 迭代法。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教学大纲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一.教学目的 大量科学技术问题的数值计算都归结为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应用数学专业计算方向的学生应该掌握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重点介绍当今流行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两类主要方法,即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为48学时 1、抛物型方程的有限差分法(9学时) 差分逼近的基本概念,抛物型方程的几种古典差分格式,差分格式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概念, Lax等价性定理,研究稳定性的直接法和分离变量法,变系数方程与非线性方程的差分方法,多维问题交替方向法及分裂格式。 2、双曲型方程的差分方法(9学时) 一阶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差分格式及稳定性分析,二阶线性双曲型方程的差分方法,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特征差分格式,守恒型方程的差分方法。 3、椭圆型方程差分方法(6学时) 二维poisson方程差分方程的建立,极坐标系下的差分格式,边界条件的处理,极值原理及先验估计,差分格式的收敛性。 4、变分原理与广义解(7学时) 引言,泛函的变分与泛函的极值,两点边值问题的变分原理,二阶椭圆边值问题的变分原理,Sobo1ev空间简介与微分方程广义解,古典Ritz—Galerkin 方法。 5、有限元离散方法(7学时) 两点边值问题的有限元法,二维边值问题的有限元法,有限元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6、形状函数与有限元空间(6学时) 一维高次元,二维矩形剖分的形状函数,三角形单元的形状函数,等参数单元,三维情形。 7、有限元解的收敛性与误差估计(4学时) Sobolev空间中的插值理论,有限元方法的收敛性与误差估计。 三.教学对象及先修课程

本课程为计算数学方向本科生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理方程,数值分析,泛函分析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陆金甫,关浩,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微分方程数值方法,胡建伟,胡建伟,科学出版社,1999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THEOL网络教学综合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THEOL 网络教学综合 实验课名称: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课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s 一、实验课程课号:20610038j 适用专业:动药、粮食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32(4) 学分:1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1 个;综合实验6 个;设计实验1个)应开实验学期:与理论课同步开设 二、实验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本课程的要紧内容包括: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光度计、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自动电位滴定仪等仪器。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把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使学生初步具有按照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课程的改革以实验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与科学研究结合,研究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进展。改变过去实验教师与学生“牵着走”的关系,而改为“引着走”,和“自己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纳素养、能力、过程、结果相统一的方法。注重过程,强调实验素养,注重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差不多要求 学习并把握化学实验中的差不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以取得正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观看现象、分析判定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及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综合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来完成实验,实验前务必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成效。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附件1 XX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采购与供应管理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XX年X月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XX年X月

《采购与供应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XX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适用学期:第五学期执笔人: XX 学时: 48 制(修)订时间: XX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采购环节的研究,优化采购过程,提高采购组织和管理水平等,对提高整个物流运营质量和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各类企业进行生产流通过程中资源的配备与管理;了解采购流程和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熟悉采购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采购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采购组织活动基本流程、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采购组织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实际组织采购工作的能力,懂得运用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采购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合格采购管理者”打好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采购与供应》课程的学习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熟悉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运用所学基本方法解决企业基础管理实践中的基本难题。同时能为学习《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等后续课程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物流业和采购业发展现状;国外先进的物流和采购理念、技术和管理思想;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组织和管理的技术与操作规程;采购业务中的谈判和风险控制及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计划预算、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操作过程和技巧、风险控制与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并能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现实情况和相应的教学案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好这门课程,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性知识。 利用科学的采购理论方法指导采购运作,形成企业采购优势,保证生产需求和供应,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动力。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采购的种类、基本环节和程序、各种采购制度;了解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采购决策与管理的内容;了解采购的定义和内容,物流及物流相关概念以及物流在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2. 掌握影响采购计划的主要因素和编制采购预算的原则;采购业务预算的过程;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熟悉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计划的主要环节;了解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3. 掌握采购质量分析的内容;采购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原则;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构成和主要内容;采购质量以及采购质量管理的定义等。 (二)能力目标

数值分析-教学大纲

《数值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值分析 课程编号:0811010001 课程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 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大纲执笔人: 编写时间:2009年8月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数值分析》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属必修课。其任务在于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是程序设计和对数值结果进行分析的依据。本课程理论严谨,实用性强。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计算等相关行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相关硕士研究生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从内容上,以现代化的计算机和数学软件为工具,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模拟研究。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数学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 2、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模型问题转换成数值问题,进而研究求解数值问题的数值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数值算法。 3、从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重概念,重方法,重应用,重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54学时

(一)误差:3学时 1.1 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1.2 误差与有效数字 1.3 函数的误差估计 1.4 近似数的四则运算及数值计算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求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对象和特点。理解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对数值计算的影响。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 (二)非线性方程求根(3学时) 2.1 二分法(分半法) 2.2 迭代法 2.3 牛顿法 2.4 牛顿法的改进 2.5 迭代法的收敛阶 2.6 劈因子法 要求学生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会用二分法求根,并估计误差。理解迭代法的基本思想、能熟练地建立迭代公式,并判断其收敛性。熟练掌握Newton 迭代法的原理及计算。 (三)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法(6学时) 3.1 高斯消元法 3.2 三角分解法 要求学生了解Gauss消去法原理。掌握道立特(Doolittle)分解法和科路特(Cholesky)分解法求解方程组。 (四)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6学时) 4.1 向量和矩阵的范数 4.2 线性方程组的误差分析 4.3 雅可比(Jacobi)方法和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