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千禧年教堂分析

千禧年教堂分析

千禧年教堂分析
千禧年教堂分析

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1935年,理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康奈尔大学。早年于纽约的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1963年自行开业。他是建筑界有名的“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勒·柯布西耶的风格。

纽约五人组(NY Five),又称“白派”,是现代派原则的拥护者。他们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基本出发点, 这五人分别是海杜克, 彼得·艾森曼, 迈克·格雷夫斯, 格瓦斯米和理查德·迈耶, 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迈耶始终秉持纯粹的柯布西耶风格,以理性主义设计及白色的运用而闻名。他运用柯布西耶的理论建造的房屋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柯布西耶本人,包括博物馆、公司总部、私人房屋等。1984年,迈耶获普利策奖。

作为白色主义的倡导者,迈耶曾说过“白色是色彩的记忆和期待,白色是能强化对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感觉的颜色,在白色表面能够最好的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白色作为迈耶作品的特色之一,既被用于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力量,又在其光和空间的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空间指的是限定和秩序,是融合了自然,文脉,人的尺度,建筑文化的空间,他坚信建筑生命力的源泉来自于对空间的表现。

Meier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受委托建造天主教教堂的犹太建筑师,这也源自于教皇增进天主教与犹太教间和平的信念。千禧教堂是迈耶设计的第三座教会建筑,前两座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晶教堂(2003)和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神学院(1981)。

Jubilee Church

项目名称:罗马千禧教堂

原名称:Church of 2000

项目地址:罗马,意大利

参赛时间:1996

建成时间:2003 同年10月26日,教堂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面积:教堂830平米教区1671平米

工程从1995年开始启动,当时邀请了安藤忠雄、S?卡拉特拉瓦、彼得?艾森曼、弗兰克?盖里等著名大师参加设计竞赛。最终,迈耶在1996年获得授权。

由于在中世纪的西欧曾经有一个"千禧年"(Millennium)传说,说基督将在公元1000年时重新降临。类似的预言在2000年也遇见不少。可是时间到了,天堂并没有开启。而作为罗马的第50座新教堂,却因此得名。

离罗马市中心6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楼以及一座公共花园。

教堂建筑面积(830平米教区1671平米),包括教堂和社区中心,两者之间用4层高的中庭连接。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石灰华和玻璃。三座大型的混凝土翘壳(高度从17米到27米),看上去像白色的风帆。

这座引人注目的教堂,外观上仍具传统教堂予人的那份崇高和令人敬畏之意,然而,在这一片只有一般公寓的郊区里,并不会显得过于夸大或让人感到畏惧不可亲近。

由于三面墙各是三个半径相等的球面的部分,前来礼拜的民众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正置身在三个大小相同、虚幻又彼此交叉的巨大球体中。北侧的活动中心是严谨的方形混凝土构造体。这样的设计引证了迈耶自己的一段话,「圆形是圆满,意在表现天穹。方形则展现大地,是理性的象征。」关于这三片如风帆般拔地而起的混凝土翘壳,建筑刊物曾形容其设计手法与悉尼歌剧院的相似,迈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这三座墙与悉尼歌剧院极为不同,他们从地面向上伸出,而不是如悉尼歌剧院的帆一样是建筑的一部分延伸。就建筑体系与空间的规划而言,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白色外壳下包含的是明确而严谨的空间关系

公共空间,过度空间,私密空间循序依附于交通空间而构成综合的空间组织形式

小礼拜堂与主礼拜堂之间是主从关系,

而社区中心与礼拜堂之间为并列关系

教堂将会议厅,工作人员休息室等附属功能置于地下层,通过一段矮墙限定出入口

在与地下层等高的地面上设置室外下沉庭院,创造相对独立的院落空间,形成一个室外心灵沉淀的场所

三座曲面墙由三百多片预先铸好的灰白色混凝土版所制成。

墙在这栋建筑里占有决定性的因素,并具有许多功能。

空间上来说,这些墙以极简的方式勾勒区隔内外,并向内隔出礼拜室。

白色外壳下包含的是明确而严谨的空间关系

公共空间,过度空间,私密空间循序依附于交通空间而构成综合的空间组织形式

小礼拜堂与主礼拜堂之间是主从关系,

而社区中心与礼拜堂之间为并列关系

开窗总面积达976平方米,仅东西两立面,开窗面积就超过立面面积的二分之一,光线透过顶部玻璃屋顶柔和洒下.给人以神圣纯洁感

室外平台,楼梯,栏杆等一系列细部处理都是在以人的尺度作为设计依据

教堂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钛粉末,在与太阳紫外线发生反应的过程中,这些二氧化钛粉能够加速污染物质的氧化。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附着墙面,墙体与灰垢分离,提升了教堂内的空气质量。在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公元313年)之前,基督教活动的场所并无定制,而是因时局和条件而变。此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被继承并调整,从而形成“长建筑”的基本形制。12至14世纪期间,教堂建筑以哥特式风格达到建筑史上一时的高峰。然而,教堂形式的变化及其演进事实上并非是线性的替代关系。不同的城市与乡村,教堂建造的方式也是随风就世。

教堂是信众礼拜上帝,倾听教导,寻求寄托的场所,也是神职们研修经典,醒悟和交通神学思想

的所在。一种宗教的内核具有跨越时空的稳定性。

意大利现代教堂的类型

根据教堂服务的区域大小,意大利现代教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现代教堂和城市、居住区级教堂。社区级现代教堂规模相对较小,往往位于一个居住社区中心,服务于这个社区。调研这类教堂,其建成年代有些为口头调查所得,建筑师的档案也往往不可考。

城市教堂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居住区级教堂则服务于多个居住社区,成为服务区域和范围更广的教堂。这些教堂往往基地开阔,并由名师设计,具有更大影响力和更高知名度。

现代教堂设计风格变化的缘由

西方传统教堂建筑,无论是从罗马风到哥特式,还是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风格表达。宗教的强大话语权建立了统一的意识形态,控制着教堂建筑的设计,并以教堂统一的形象来增强教徒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当代基督教神学的变革和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改变了教堂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基督教自身已分裂,天主教的开放性适应了现代的世俗生活,教堂空间的传统认知已经消解,这就解放了建筑师对教堂空间的理解,也对教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教堂多变的外形遵循着稳定感的统一性,其空间布局和层次较传统教堂大大拓展,内部空间氛围营造手法多样化,还增加了许多附属功能空间和场地,除了提供宗教活动的氛围及场所以外,也适应了人们新的生活需求。

经典的巴西利卡或拉丁十字教堂平面强调传统崇拜礼仪的过程和程序,而现代集中式教堂则强调布道,强调团聚。这是由于现代宗教更重视社区的凝聚力和分享,它有限空间的多功能设施是为满足其在社区宣教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强烈体现了建筑的时代精神。

古典大型教堂常常有三个门——主门及左右衬门,象征三位一体。主门通常仅有一个门厅甚至仅一个门斗,是直白的入口空间。

而现代教堂的入口空间序列则大大丰富,往往进入的路径曲折,节奏起伏,空间多变。有些教堂还增加了门厅花园,如米兰的教皇教堂;或者以序厅开幕,转折盘旋进入,如佛罗伦萨的圣乔瓦教堂。

教堂的主要布道空间序列也不再是传统的竖轴向一种形式,而是具有横向拓展、中心辐射或者拓扑形态等多种可能性。

世俗化的社区交往氛围——交流和探讨的生活空间

基督教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教徒个人的内心虔诚达到救赎,教徒对教堂空间的使用就成为宗教建筑的核心问题。这样,在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人类就取代上帝成为教堂这个精神宇宙的中心,礼拜仪式也转变为以教徒为中心[[2]]。同时,礼拜仪式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和富有情趣,不再如旧时那样刻板严肃,因而教堂内部的气氛可以成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空间氛围,并适合人们普通的生活交往。

与现代教堂的社区服务功能相适应,除了提供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大量的附属空间和场地整合到了教堂建筑中,如运动场地、图书档案室等教育、办公与娱乐空间等,从而渗透入人们的世俗化生活,丰富了宗教建筑的意义和内涵。现代教堂已经成为开展多种社区活动的重要场所,并且往往还承担着业余教育和档案文献管理的功能。

千禧年教堂分析

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 1935年,理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康奈尔大学。早年于纽约的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1963年自行开业。他是建筑界有名的“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勒·柯布西耶的风格。 纽约五人组(NY Five),又称“白派”,是现代派原则的拥护者。他们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基本出发点, 这五人分别是海杜克, 彼得·艾森曼, 迈克·格雷夫斯, 格瓦斯米和理查德·迈耶, 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迈耶始终秉持纯粹的柯布西耶风格,以理性主义设计及白色的运用而闻名。他运用柯布西耶的理论建造的房屋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柯布西耶本人,包括博物馆、公司总部、私人房屋等。1984年,迈耶获普利策奖。 作为白色主义的倡导者,迈耶曾说过“白色是色彩的记忆和期待,白色是能强化对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感觉的颜色,在白色表面能够最好的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白色作为迈耶作品的特色之一,既被用于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力量,又在其光和空间的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空间指的是限定和秩序,是融合了自然,文脉,人的尺度,建筑文化的空间,他坚信建筑生命力的源泉来自于对空间的表现。 Meier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受委托建造天主教教堂的犹太建筑师,这也源自于教皇增进天主教与犹太教间和平的信念。千禧教堂是迈耶设计的第三座教会建筑,前两座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晶教堂(2003)和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神学院(1981)。 Jubilee Church 项目名称:罗马千禧教堂 原名称:Church of 2000 项目地址:罗马,意大利 参赛时间:1996 建成时间:2003 同年10月26日,教堂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面积:教堂830平米教区1671平米 工程从1995年开始启动,当时邀请了安藤忠雄、S?卡拉特拉瓦、彼得?艾森曼、弗兰克?盖里等著名大师参加设计竞赛。最终,迈耶在1996年获得授权。 由于在中世纪的西欧曾经有一个"千禧年"(Millennium)传说,说基督将在公元1000年时重新降临。类似的预言在2000年也遇见不少。可是时间到了,天堂并没有开启。而作为罗马的第50座新教堂,却因此得名。 离罗马市中心6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楼以及一座公共花园。

光之教堂空间分析

光 之 教 堂 空 间 分 析 姓名:吕国红 班级:15建筑 学号:2015164114

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 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 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 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 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 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这件“作 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 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当一 名出色的建筑师。由于13岁时, 家里的二楼必须增建,安藤忠雄首 都与木匠合作,在他们原本幽暗的屋子开了个天窗,看光线在自然空间中创造变化,安藤忠雄初次感受到光的魅力与视觉效果,也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为他日后作品中所使用的光元素留下了伏笔。他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 众所周知,光之教堂是日本著名的国际大师——安藤忠雄的杰出代表作。而我们所记之为深的恐怕就是它那十字型的墙面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充瞒着神秘、幽深、震撼。而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作品的三个必要因素: 1.显露真实材料的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或未上漆的木头 2.单纯的几何形体,这是建筑的基础和框架 3.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比如光、天空、水,被抽象地表现出来 光之教堂也不乏其外,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首先,光之教堂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是113平米,能够容 纳约100人,空间虽小,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 神圣与庄严。它那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的有序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散发出一种神秘、恐惧 的气息。表现形式: ●黑暗的表现:黑暗能够引起人类最本能的恐惧,人们往往都向往光明逃避黑暗。光之教堂特意提供一个处于黑暗中的环境,能够唤起人内心本能的不安感。 ●封闭:一般的建筑都是需要开大面积窗的,因为人总是喜欢一览无余的开阔景观,比如湖面,山顶,等等。而光之教堂恰恰相反,教堂四面墙上只有很小的几扇窗,并且还好像是生硬加上去的,进一步唤起人的恐惧之感。●混凝土墙面:混凝土无疑是一种缺乏人情味,冰冷的建筑材质,长时间包围在这种材质下,会引发额外的心理负担。光之教堂里漠然的,冰冷的,坚硬的,粗糙的,凄凉的混凝土,象征着缺乏人情味与关爱的社会环境,又像是束缚心灵的,无法冲破的枷锁,在被混凝土围困的环境中很快会让人心理上感到不安与沉重。 光之教堂唯一给人消除恐惧的地方,想必便是那墙面上巨大尺度的光十字。

千禧教堂场地分析

千禧教堂场地分析 建筑与环境关系 千禧教堂总平面图 千禧教堂所在地距离罗马市中心6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楼以及一座公共花园。教堂建筑面积108414平方英尺,包括教堂和社区中心,两者之间用4层高的中庭连接。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石灰华和玻璃。教堂因其特有的建筑外观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场地分析: 三角形的场地在平面布局上的区域划分十分清晰,它的南面是教堂的中殿所在的区域,北面是非宗教区,东面是步行道,西面是停车区。教堂东面铺砌的是一片空地,一直延伸到居住区的中心,为公众集聚提供了开阔的广场。东面庭院下沉了整整一层高度,为社区中心提供采光和交通,一条通向停车区铺地的步行道,将教堂的西庭院和教堂后面的冥想庭分开。 左上图:从住宅区看教堂

左上图:卫星视图(圆圈处为千禧教堂) 相比直的墙面,弧形墙面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和延伸性,更能赋予建筑形体强烈 的动态感和轻盈感,因此,迈耶往往选择建筑的主体、建筑人口或者局部交通流线密集的部位,运用弧形墙面叠置的手法予以强调和突出。罗马千禧教堂采用了三片同方向的弧形墙面叠置的手法,不仅赋予了建筑独特的造型,不同方向立面产生了不同的层次感和虚实变化,而且巧妙解决了遗阳、采光和结构等功能要求。三片弧形的外壳墙面是整个工程的亮点所在.它们直接担任7教堂部丹的结构角色这三段弧形墙体是彻底的垂直悬臂构件。内部是预应力钢筋疆凝土板,外层是白色面板,施工质量很高,看起来更像是大理石,它们形成T一个巨大的光的容器.这是迈耶这一作品最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征,并体现干教堂的中殿空间,满足了宗教建筑所要求的神秘气氛。千禧教堂项目从某种程度上体现T 现代建筑流行趋势对迈耶的影响,而三片悬挑结构的墙壳不仅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精 巧和典雅,同时,也是迈耶“剥洋葱“设计手法的一次突破性运用(图1 0) 。

光之教堂和郎香教堂对比

安藤忠雄: 个人简介;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出生于大阪市。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 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 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 集中。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玫瑰花园;位 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 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 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 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 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 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 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 世界的良好评价。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 业设施、寺庙、教会等。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 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用水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其实他当过一段时间的木工学徒,掌握了日本传统木结构手艺。事实上,他最出名的著作之一就是完全的木结构——92年在西班牙参览的日本亭榭。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千禧教堂分析

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1935 年,理查德·迈耶出生于美国新泽西东北部的城市纽华克,曾就学于纽约康奈尔大学。早年于纽约的S.O.M 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1963 年自行开业。他是建筑界有名的“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了勒·柯布西耶的风格。纽约五人组(NY Five),又称“白派”,是现代派原则的拥护者。他们勒·柯布西耶的理论作为基本出发点, 这五人分别是海杜克, 彼得·艾森曼, 迈克·格雷夫斯, 格瓦斯米和理查德·迈耶, 每个建筑师都站在自己选取的角度从现代主义建筑中汲取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80 年代末期,每个人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迈耶始终秉持纯粹的柯布西耶风格,以理性主义设计及白色的运用而闻名。他运用柯布西耶的理论建造的房屋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柯布西耶本人,包括博物馆、公司总部、私人房屋等。1984 年,迈耶获普利策奖。作为白色主义的倡导者,迈耶曾说过“白色是色彩的记忆和期待,白色是能强化对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感觉的颜色,在白色表面能够最好的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白色作为迈耶作品的特色之一,既被用于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力量,又在其光和空间的塑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里的空间指的是限定和秩序,是融合了自然,文脉,人的尺度,建筑文化的空间,他坚信建筑生命力的源泉来自于对空间的表现。Meier 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受委托建造天主教教堂的犹太建筑师,这也源自于教皇增进天主教与犹太教间和平的信念。千禧教堂是迈耶设计的第三座教会建筑,前两座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晶教堂(2003)和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神学院(1981)。Jubilee Church 项目名称:罗马千禧教堂原名称:Church of 2000 项目地址:罗马,意大利参赛时间:1996 建成时间:2003 同年10 月26 日,教堂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教堂830 平米教区1671 平米工程从1995 年开始启动,当时邀请了安藤忠雄、S?卡拉特拉瓦、彼得?艾森曼、弗兰克?盖里等著名大师参加设计竞赛。最终,迈耶在1996 年获得授权。由于在中世纪的西欧曾经有一个"千禧年"(Millennium)传说,说基督将在公元1000 年时重新降临。类似的预言在2000 年也遇见不少。可是时间到了,天堂并没有开启。而作为罗马的第50 座新教堂,却因此得名。离罗马市中心6 英里,附近是一片上世纪70 年代修建的中低收入居民住宅楼以及一座公共花园。教堂建筑面积(830 平米教区1671 平米),包括教堂和社区中心,两者之间用4 层高的中庭连接。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石灰华和玻璃。三座大型的混凝土翘壳(高度从17 米到27 米),看上去像白色的风帆。这座引人注目的教堂,外观上仍具传统教堂予人的那份崇高和令人敬畏之意,然而,在这一片只有一般公寓的郊区里,并不会显得过于夸大或让人感到畏惧不可亲近。由于三面墙各是三个半径相等的球面的部分,前来礼拜的民众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正置身在三个大小相同、虚幻又彼此交叉的巨大球体中。北侧的活动中心是严谨的方形混凝土构造体。这样的

(整理)大师作品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

安藤 忠 雄——光 之 教 堂 大师作品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 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今天,无论是他的 名 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 品 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 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其人 安藤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 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 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60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 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 大 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事实上,安 藤 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 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 性的影响。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 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1969 年安藤忠雄在其家乡大阪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正式开始了建筑生涯。 1975 年,安藤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Azuma House),即住吉 的长屋。该建筑荣获1979 年日本建筑学会大奖。而后,安藤又荣获了一系列的世界性荣誉。1983 年,六甲集合住宅(日本兵库县神户市)获得日本文化设计奖; 1985 年,荣获芬兰建筑师协会第五届阿尔瓦﹒阿尔托奖; 1986 年,获得美国布鲁诺纪念奖和日本文部省嘉奖; 1987 年,六甲山教堂(风之教堂)获得每日艺术奖(Minichi); 1993 年,获得日本艺术学院奖; 1995 年,在安藤 54 岁生日时,他荣获了普利策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1997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法国艺术与文学荣誉勋位; 2000 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等等, 此外,安藤还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美国AIA的荣誉会员。 作为一位建筑师和艺术家,安藤在许多国家展览过的设计图纸和构思草图也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安藤20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

期末考试论文圣彼得大教堂

期末考试论文 课程名称:世界宗教旅游圣地鉴赏班级:2013级英语教育(1)班 学期:2014~2015下 学号:201316010142 姓名:张奕奕 2015年6月

梵蒂冈圣彼得堡大教堂的宗教艺术赏析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它是意大利政治经济和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名城,是古罗马帝国灿烂文明的发祥地,地处意大利中西部,因其历史悠久而被尊称为“永恒之城”,具有丰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它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拥有七百多座教堂与修道院。而圣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它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60000人,建成于1626年,耗时120年。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去了天堂后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成为了基督教的首领,他来到罗马传教。后来罗马的皇帝为了嫁祸基督教而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基督教并处死了彼得。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彼得而修建的。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据说那是耶稣的另一得意门徒保罗,耶稣在世时他总是与彼得一起跟随耶稣的左右。圣彼得教堂之所以举世闻名,除了宗教方面的重要原因外,还在于它外在建筑结构的精美壮观,内在宗教内涵的丰富悠深,雕塑、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精湛。对于教徒,这里是神圣的教堂;对于宗教,这里展现着历史的画卷;对于参观者,这里是鉴赏各种艺术品的殿堂。 圣彼得教堂大殿入口处共有五扇大门,从左至右分别被称为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门、死门。每扇大门上都刻有数量不等的浮雕画,每幅画中都有圣经里的人物或与人物有关的故事。圣门平时关闭,每逢25年的圣年子夜由教宗率教会人员打开。上次打开圣门的时间是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1.618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小议理查德·迈耶的白色意向建筑 ——以罗马千禧教堂为例

价值工程 0引言理查德·迈耶的作品外表面材料多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为衬托,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顺应自然,让人觉得 清新、脱俗。而在建筑内部利用了垂直空间使建筑的空间与结构更为清晰,利用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来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以此来强化建筑元素的感知性,并用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语汇,并 重新组合几何空间,强调了面的穿插,体现出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 量。相信白色最能反应建筑结构、层次与光影效果,并且白色建筑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季节以及日暮晨昏的光影变幻中使得这些建筑 色调丰富,气质多样。理查德 ·迈耶设计一直采用抽象构图,强调秩序和形式,肯定抽象性、 几何学的必要,而且局部雕塑性的形体与自由曲线相结合。而罗马千禧教堂则是他的典型代表。 1白色意向 上图为罗马千禧教堂,外立面的三片白色弧墙,有如船帆状。高57英尺~90英尺不等,依次朝垂直与水平双向弯曲。三片弧墙的闪亮一笔,使建筑脱胎换骨,与周围环境达到了绝对的有机结合,且室—————————————————————— —作者简介:冯贵秀(1980-),男,山东聊城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镇与 小城市设计及生态建筑;杨颖峰(1973-),男,广西贵港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设与产业布局规划。 小议理查德·迈耶的白色意向建筑 ———以罗马千禧教堂为例 The Discussion about Richard Meier's White Oriented Architecture: Taking the Jubilee Church as an Example 冯贵秀①Feng Guixiu ;谢华②Xie Hua ;杨颖峰③Yang Yingfeng (①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桂林541004;②广西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南宁530004;③广西大学,南宁530004) (①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uilin 541004,China ;②Guangxi University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 Nanning 530004,China ;③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China )摘要:理查德·迈耶是白色建筑派旗手,他的罗马千禧教堂更是白色建筑的典型,文章通过介绍罗马千禧教堂的设计思想和手法,进一步认 识理查德·迈耶的白色建筑的典型意义———顺应自然、时代性及追求建筑的的层次与光影效果。 Abstract:Richard Meier is the bannerman of white building,and his Jubilee Church in Rome is a typical white building.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of Jubilee Church and further understands the typical meaning of Richard Meier ’s white building :complying with the nature,epochal character and the pursuit of the levels and lighting effects of building. 关键词:白色意向;罗马千禧教堂Key words:white oriented ;Jubilee Church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102-02 图2模板安装节点示意图 接触混凝土的一面在每次拆除后,应及时清除模板表面的灰浆并涂刷脱模剂。 4.4钢筋制安本烟囱下部19米为双排钢筋,以上为单排钢筋,钢筋分纵筋和环筋,竖向钢筋及环形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按《钢筋混凝土烟囱》(05G212)图集进行搭接,并用铁丝在接头 的中间和两端绑扎。筒身的竖向钢筋从筒身中心位置, 按图纸要求用钢尺时准半径后均匀分布,竖向钢筋的接头交错分布在每一水平截面内,接头数量不得大于钢筋数量的25%,变换纵向钢筋的直径火花则根数时,在筒壁的周围内均匀布置。筒身环形箍筋要绑扎在竖向钢筋外侧,其间距允许偏差为20mm 。所有钢筋交叉处均用22号扎丝绑扎。钢筋保护层用木楔子进行控制,从中心线量准半径用扎丝扎好,保持沿模板周长每米长度内部少于1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 ,筒身保护层的偏差不得超过+10mm 和–5mm 。高出模板的竖向钢筋要绑扎两道环形箍筋予以临时固定。每段混凝土浇筑完后,在其上面应保持有一道绑扎好的环形箍筋。 5混凝土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复查模板的尺寸,详细对各种预埋件 的标高、 位置和数量,经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用手推车运送到外井架内,提升到烟道平台上,再推到竖井架内,从竖井架再提升到操作平台上浇筑。混凝土应从一点开始分左右两路沿圆周截面均匀的浇筑,两路会合后,再反向浇筑,这样不断分层进行,每层用50型震动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为250-300mm 。浇筑混凝土时,应对称的变换浇筑方向,防止模板向一个方向倾斜和扭转。振捣混凝土时,不得触动钢筋和模板。震动棒的插入深度超过前一层混凝土内50mm 。在提升模板时,不得振捣混凝土。对施工缝的处理,应先清除松动的石头,冲洗干净,再铺20-30mm 厚的1:2水泥砂浆层,然后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和钢筋被油污时,应清洗干净。筒身按每浇筑一摸,制取一组混凝土试压块,标明取样日期,以检验28日龄期的砼强度。第一次浇筑时,多做几组试块,分别试压一天,两天及三天的强度,以供施工参考用。为确保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养护,因烟囱高达60米,所以筒壁混凝土的养护不能全使用普通的浇水养护,对5米以下的筒壁混凝土可用吊桶吊水淋水养护。以上的混凝土养护应使用专用混凝土养护液,每浇筑一节,人工站在操作平台上用手动喷雾器在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均匀喷洒。 6结束语 烟囱是火电工程中的标志性建筑物,观感质量十分重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对于100m 以内中小型烟囱来说,烟囱筒身内外径呈渐变形式,混凝土最薄的仅十多厘米,最厚处也才二十多厘米,属于薄壁工程,混凝土浇筑方量较小。如采用滑模技术,筒身混凝土的形状和外观质量比较难以控制、容易出现中心漂移、也不经济。采用翻模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上述不足,由于使用的是整体模板,只要精心施工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轮廓线顺直,无表面鼓胀。烟囱混凝土壁直径渐变连接面平顺,整 体效果优美。经本工程实践证明, 是行之有效的,在类似的工程中是值得推广。 ·102·

光 之 教 堂 建筑分析

光之教堂建筑分析 0901402班20冯靖 33敖靓 34周子婷 23冯永凯一、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这件“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出色的建筑师。由于13岁时,家里的二楼必须增建,安藤忠雄首都与木匠合作,在他们原本幽暗的屋子开了个天窗,看光线在自然空间中创造变化,安藤忠雄初次感受到光的魅力与视觉效果,也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为他日后作品中所使用的光元素留下了伏笔。 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大学梦。走向社会后,他仍无法摆脱做一名建筑师的梦想,于是,便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与一名建筑师的梦想遥不可及,而且收入极低,甚至无法维持生存。那段时间,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那风格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他想买下这本书,可惜钱不够,于是只得央求老板一定要替他保留这本书。他忍了几天饿,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他拿着书,边走边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读了柯布西耶这本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游历四方,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对他来说,这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复制的第一步当然是自学。为此,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用整整一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游历”了,但一个难题随即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听一位朋友说,只要做上拳击选手就可以拿到工作签证出国比赛,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安藤忠雄時常將自然融入個人作品當中,或許是因為曾經被那道純潔且不經過人工加工過的元素給感動了吧。 从1962年开始,他经西伯利亚铁路来到莫斯科,然后从北欧进入中欧、南欧,直到印度……在漫长的旅行途中,全世界的建筑杰作都跳到了他的眼前,成了他活生生的老师。 1969年,他结束历时7年的游学生涯回到日本,开设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但在日本这个学历至上的国家里,不仅没人承认他是一名建筑师,反而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建筑师?”面对质疑,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了他追寻梦想的热情与意志。经过整整7年的不懈努力,1976年,他在大阪近郊设计的“住吉的长屋”开始让他在日本建筑界崭露头角,他的事业也由此走向了成功。 此后,又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奋斗,他终于成长为一位像柯布西耶那样的大师级人物:从1987年开始,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先后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1995年,在他54岁时,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立兹克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日本建筑师…… 他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 在印度恒河畔的贝拿勒斯圣地,望着由圣徒们的累累白骨堆成的山,终于想清楚了:人终归有一死,我要拼命地按自己的方式去活。"最终,向死而生的安藤被建筑所吸引,并选择用建筑来表达他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认识,成功地将他的意志铭刻在大地之中。 同一时间发生的这些事情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却暗示着世界灵魂的转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些充满自觉意识的个体不断地滋养着世界生命,使它不至于因随意泛滥的贪婪、软弱、惰性和自私而灭亡。 当然,这些自觉的个体首先体会到的是痛苦。泰戈尔"将弥漫于世间的痛苦加深而成为爱、欲,成为人间的苦乐,通过诗人的心灵诵化而成为诗歌",而安藤则"从一开始做设计,就一直在不安和痛苦的困境中寻找我的建筑之路。"这种对于痛苦的不避不离挑战了"趋利避苦"之常理。 而痛苦终究没有让他们灭了对世界的热情,泰戈尔说:"我们热爱世界时便生活在这世界上。"安藤说:"你们应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放在自己的家中,永远记住自己对建筑投入的热情,以更专注、更认真、更热情的方式去对待世界。" 正像马斯洛对自觉个体的研究所发现的,这些自觉的个体并不是没有痛苦、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众所周知,光之教堂是日本著名的国际大师——安藤忠雄的一杰出代表作。而我们所记之为深的恐怕就是它那十字型的墙面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充瞒着神秘、幽深、震撼。而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作品的三个必要因素: 1.显露真实材料的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或未上漆的木头 2.单纯的几何形体,这是建筑的基础和框架 3.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比如光、天空、水,被抽象地表现出来 光之教堂也不乏其外,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首先,光之教堂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是113平米,能够容 纳约100人,空间虽小,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 神圣与庄严。它那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的有序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散发出一种神秘、恐惧 的气息。表现形式: ●黑暗的表现:黑暗能够引起人类最本能的恐惧,人们往往都向往光明逃避黑暗。光之教堂特意提供一个处于黑暗中的环境,能够唤起人内心本能的不安感。 ●封闭:一般的建筑都是需要开大面积窗的,因为人总是喜欢一览无余的开

阔景观,比如湖面,山顶,等等。而光之教堂恰恰相反,教堂四面墙上只有很小的几扇窗,并且还好像是生硬加上去的,进一步唤起人的恐惧之感。 ●混凝土墙面:混凝土无疑是一种缺乏人情味,冰冷的建筑材质,长时间包围在这种材质下,会引发额外的心理负担。光之教堂里漠然的,冰冷的,坚硬的,粗糙的,凄凉的混凝土,象征着缺乏人情味与关爱的社会环境,又像是束缚心灵的,无法冲破的枷锁,在被混凝土围困的环境中很快会让人心理上感到不安与沉重。 光之教堂唯一给人消除恐惧的地方,想必便是那墙面上巨大尺度的光十字。在室内空间给予人强烈的不安感之下,光十字代表了光明与希望。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那光十字对人来说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而恰是在表现黑暗与光明的碰撞与对比中,激发我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堂内部的视觉中心,也就是上面图片中所展现的光十字,一个空十字缝

一段关于圣彼得大教堂的读后感

一段关于圣彼得大教堂的读后感 一段关于圣彼得大教堂的读后感 昨天白天出去了一下,耐不住杭州三伏天的高温,遂逃了回来。 话说心静自然凉,于是决定看书以静心,继续读《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正好读到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这一段,于是产生了一点自己的感想。 对于圣彼得大教堂,人们看到最多的应该就是这个角度了,登顶之后拍摄,将大教堂入口和大教堂广场一并拍下: 从这个角度看整个大教堂广场,的确显得极其壮观,但是如果仔细看,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发现,以广场外那条笔直的道路为分界线看,其实在透视上是有变化的。 这并不是什么视觉上的错觉,而是当初设计师在设计这个大广场时就是这么考虑的,其用意就是解决圣彼得大教堂的门面太宽导致视觉上不美观的问题。因此如果沿着两侧半圆形柱廊的两段拉根直线,将广场中心部分以四根直线封闭的话,那么整个广场其实呈现出的是一个等腰梯形,而不是矩形,不过这两条腰近乎垂直,加上空间开阔,因此既解决了教堂门面太宽的视觉问题,同时也不会让来访的人置身其中时,感觉到异常。 完成这个经典作品的,是贝尔尼尼。(来张贝尔尼尼的自画像) 在以前发的“ciao,Roma”一文中,我曾经短暂地提到过他和另一位当时的雕塑家博罗米尼,但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在上面,这次看书看到圣彼得大教堂这一段,正好这个教堂和他俩都有关系,就说一说我自己的见解吧。

贝尔尼尼和博罗米尼所生活的时期,是在17世纪,文艺复兴是14世纪开始,到他们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300年了,就像朝代会更替一样,这个时候,文艺复兴早已不像之前那么辉煌了,而逐渐取代文艺复兴的,则是巴洛克。 巴洛克这个词的来历有很多说法,目前接受程度最高的是来源于葡萄牙语的Barocco一词,意为指奇怪的东西,可见一开始它并不是什么褒义词。同时在17世纪,当时欧洲贵族的享乐主义盛行,使得建筑的风格相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加向奢华的方向迈进。 这个时候,圣彼得大教堂也需要扩建了。做为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和建筑师,贝尔尼尼被时任教宗乌尔班八世委以重任,设计建造大教堂内的青铜华盖,而博罗米尼当时则是贝尔尼尼的助手。下图即为贝尔尼尼执掌建造的青铜华盖: 就这个青铜华盖而言,它本身已是极其精美了。从细节上看,四根支撑的柱子不是简单的套用已有的柱式,而是在设计上将其以S形旋转,并在柱身刻上花纹,使其显得更加精美别致。另外在华盖的顶部,也可以看到贝尔尼尼舍弃了以前古典的檐部做法,新的设计使得整个顶部更加华丽。从细节上看,顶部的十字架代表了基督,而顶部为空心,这就意味着可以收集到天光,寓意上帝,华盖之下则代表了教会。因此这个青铜华盖,其实把上帝,基督和教会连成一体,从宗教方面来讲,它对宗教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青铜华盖的成功也让贝尔尼尼赢得了后来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机会。 然而,前面说到,在青铜华盖的建造过程中,博罗米尼是贝尔尼尼的助手,但是当华盖完工时,博罗米尼这个助手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功劳都是贝

采光分析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作业 ——采光效果分析—、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采光图及其分析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是钢和玻璃结构,高21米,底宽30米,它是重组的“U”形建筑群围合的庭院中心。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金字塔作为博物馆主入口直接通往美术馆三个翼,为下部空间提供47000平方米的自然光。提供顶部采光的金字塔所引入的光线随季节和室外光变化,直至光线逐渐减弱,以人工光代替。 二、光之教堂采光分析

光之教堂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直径 5.9米的球体。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廊道两侧为素面混凝土墙,顶部有玻璃拱与H型横梁构成。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教堂内部的光线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匀分布的光线。教堂内部的地面愈往牧师讲台方向愈呈阶梯状下降。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以这里射入的光线显现出光的十字架。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由以上两个案例可得知,采光设计不光是为 了采光,它还可以使人们对所处光环境感觉 愉悦、舒适。并且通过特殊的光处理,可以 使光有特殊的寓意,光之教堂就是这样一个 例子,通过墙体上那个十字形的切口,形成 了比较神圣的、庄严地、平等的含义。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实际的窗 户就是建筑的眼睛,它不但能开阔人的视野, 还能使人的生活舒适,有谁能愿意生活在四 周密不透风,没有阳光的黑房间里呢,尽管 把房间里开的灯亮堂堂的,也没有天然的自 然光来的给人实在感、舒适感。 作为我们学建筑的学生,在设计房子时,不能只考虑它的外表是多麽的好看,所以不顾它的使用舒适度,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能感觉到它的虚有其表,被人接受只是暂时的,还要考虑到它的长久性。房子,它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去迁就它,要让它符合我们的需求。光是最普通的东西,同时它也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就离不开光。所以,当我们在设计一栋建筑甚至是一件很小的房间时,要重点考虑它的采光效果,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房子才会有人喜欢它,并想住进去。

理查德迈耶与罗马千禧教堂

理查德·迈耶与罗马千禧教堂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建筑师 现代建筑中白色派重要代表 193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洲 1957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建筑系 纽约建筑五杰之一 1984年获普利策奖 理查德·迈耶早年曾在纽约的S.O.M建筑事务所和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兼任过许多大学的教职。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现代主义建筑“白色派”教父,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立兹克”奖最年轻的获得者,由于受到勒·柯布西耶的影响,其大部分早期的作品都体现出勒·柯布西耶的风格。1963年,麦耶在纽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Meier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受委托建造天主教教堂的犹太建筑师,这也源自于教皇增进天主教与犹太教间和平的信念。 白色是一种精神 白色是色彩的记忆和期待,白色实际是能强化对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的感觉的颜色,对着白色表面能够最好的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白色是永恒运动的短暂标志,白色也是纯洁、透明、完美的象征。 迈耶自己这么解释白色:“白色是一种极好的色彩,能将建筑和当地的环境很好地分隔开。像瓷器有完美的界面一样,白色也能使建筑在灰暗的天空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特征。雪白是我作品中的一个最大的特征,用它可以阐明建筑学理念并强调视觉影像的功能。白色也是在光与影、空旷与实体展示中最好的鉴赏。” 设计风格 理查德·迈耶设计的产品都颇为简练,既包括居家设计也包括商用设计。他设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永远有自己的特性而不是在风格上受别人的影响而迷惑。他的设计大胆和忠诚,所以创造出颇为独特的粗犷风格。麦耶注重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的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

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在对比例和尺度的理解上,他扩大了尺度和等级的空间特征。麦耶着手的是简单的结构,这种结构将室内外空间和体积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格局以及光线等方面的控制,麦耶创造出全新的现代化模式的建筑。 “白”是迈耶的建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尽管白色派的建筑未必白,就迈耶而言,这个称号却是名副其实的,在以色彩浓艳的墙,红黄蓝绿的管线,眼花缭乱的装饰为标志的种种时髦设计面前,他的白色建筑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 他做的白色光洁表面具有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这就是迈耶建筑的特点,也是他建筑的魅力所在——纯净。然而,纯净不等于单调,精练的设计可以同时是一个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设计,迈耶的作品也另有一番情调。 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还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建筑内部,他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并重新组合几何空间。在对比例和尺度的理解上,他扩大了尺度和等级的空间特征。迈耶着手的是纯洁、宁静的简单结构,这种结构将室内外空间和体积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格局以及光线等方面的控制,迈耶创造出了全新的现代化模式的建筑。 理查德·迈耶会熟练地运用光线、尺度和景物的变化以及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他的建筑由运动的空间和静止的空间组成,这其中的空间概念宛如宇宙中的氧气。 理查德·迈耶作品 1965 年的美国康涅狄格达里恩史密斯住宅。是一块没有都市尘嚣的世外桃源。它面临长岛湾,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景。 建于1986 年的纽约威彻斯特郡住宅 1997年的美国洛杉机格蒂中心。是世界上收藏最丰富的私人博物馆,由亿万富翁格蒂捐赠建立,由洛杉矶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设计。该建筑自1984年国际竞赛至建成历时14年耗资10亿美元。它同另外两座建筑,即东京国际论坛(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和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in Bilbao Spain)是本世纪90年代三大杰出建筑。 道格拉斯住宅犹如天然的杰作,清新脱俗,一尘不染。外平台面对着大海,充分享天泽,蓝蓝的海,轻盈的楼梯,纤细的栏杆——还是纯净。 巴塞罗那现代艺术馆:建成于1995年 2003年罗马千禧教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