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益生元系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选择性的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具有益生元功能特征的有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多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多元醇、蛋白水解物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性低聚糖和多糖类。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龙胆糖、海藻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酮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木蔗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琼脂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壳聚糖、低聚果胶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目前我国已有两个品种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即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益生元功能性多糖类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菊粉、聚葡萄糖等。

1 益生元的生物活性

1.1 直接活性

1.1.1 增殖双歧杆菌、优化肠道菌群 益生元尤其是功能性低聚糖对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已得到实验反复证明。而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易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在保存和服用方面会受到空气、胃酸、胆汁及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其应有的疗效。功能性低聚糖因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难以被人和动物消化道的酶系分解。因此,功能性低聚糖可以直达大肠,被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利用,促进这些有益菌增殖,而不能被有害菌所利用。这种选择性增殖作用不仅使得肠道菌群得到优化,而且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服用功能性低聚糖的观察试验发现,肠杆菌和类杆菌等有毒菌群显著减少,而肠道内原本的双歧杆菌显著增多。[1-3]

1.1.2 抗龋齿 口腔中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是变异链球菌)能分泌葡萄糖转移酶,将口腔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葡聚糖,该糖附着于牙齿表面形成牙垢,进而会导致龋齿。功能性低聚糖难以被唾液中的消化酶分解,不能被变异链球菌发育所利用,且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糖转移酶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研究发现,低聚异麦芽糖中的潘糖此项功效极其明显。另外,大豆低聚糖经过酶改性能成为一种新型低聚糖——改性大豆低聚糖,由于较改性前有效成分的纯度得到了提高,从而具有更好地抗龋齿功效。

1.1.3 降血脂、降胆固醇 功能性低聚糖普遍具有难消化、甜度低及热量低的特性,所以不易转化为脂肪和胆固醇。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血脂水平正常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功能主要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其主要机理是通过降低肝脏中脂肪酸合成而实现的;对于高血脂症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主要效应是降低胆固醇含量。关于其机理,屠友金等认为与低聚果糖发酵产物丙酸对肝脏胆固醇合成的抑制有关。[4]

1.2 由双歧杆菌实现的间接活性

1.2.1 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

功能性低聚糖可以被双歧杆菌发酵利用而产生某些抗菌素,这些抗菌素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代谢,减少其产生的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伤。此外,由低聚糖增殖产生的双歧杆菌,可以协同其他肠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251200)

刘辉 杨海军

摘 要 本文综述了益生元的基本功能,研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饮料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在饮料中应用的趋势做了相关预测。关键词 益生元 饮料

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通过竞争肠道营养和肠上皮表面的黏附位点,减少致病菌的附着机会。由于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物屏障作用,有害物质向血液的转移受到阻止,心、肝、肾等脏器受损的可能性减少。已有研究证明,功能性低聚糖对肝病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也有专家认为,双歧杆菌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自由基、活性氧,因而可以抗衰老。

1.2.2 营养作用 功能性低聚糖不仅可以被双歧杆菌利用,生成烟酸、叶酸及多种维生素,而且还可促进Zn,Mg,Fe,Ca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功能性低聚糖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的机理为:功能性低聚糖在肠道被双歧杆菌发酵为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通过降低肠道pH值并与微量元素结合,增加了矿物质的溶解度;此外,功能性低聚糖还能通过对结肠膜细胞的刺激作用,提高肠道对矿物质的吸收能力。目前,有关功能性低聚糖对Ca吸收方面研究较多。大量研究表明,服用功能性低聚糖有利于Ca的吸收,促进儿童生长,防止老年骨质疏松症,其中低聚果糖的此项功效较为突出。此外,低聚木糖具有良好的食物配伍性,与Ca同时摄人效果更好。[5]

1.2.3 增强免疫力、抗肿瘤 功能性低聚糖可通过双歧杆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其机理十分复杂。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能增强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提高免疫细胞活性,产生多种细胞毒性效应因子。肿瘤的发生是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失调造成的,双歧杆菌可以有效降低前致癌元生成酶的活性,从而降解致癌物的前体。

1.2.4 防止便秘 功能性低聚糖被双歧杆菌发酵利用后形成的产物为短链脂肪酸,其能降低肠道的pH 值,促进肠道运动,进而改善排便性能。长期使用功能性低聚糖,可以防止便秘。

2 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日本,由于其认知度高,几乎每一类饮料中都有益生元的添加。

2.1 固体饮料

在保健意识比较强,益生元认知度高的国家,益生元固体饮料很常见,因为固体饮料家庭使用方便,用量易于控制,且能很好的突出益生元功能,一般都以功能做卖点。国际上含益生元的固体饮料有以下几大类:a. 调理肠道类,如now低聚果糖等,b. 节食减肥类,如Promax Fiber Xpress,fulfills柠檬冰茶,サンファイバー55等;

c. 低能量类,如Jarrow 罗汉果甜味剂等;

d.能量固体饮料,如RESOURCE Support等 ;

e.抗辐射饮料,Jarrow green defense等,

f.茶固体饮料,如essiac tea,kro-green,日本的大麦若茶等;

g.咖啡固体饮料,java无咖啡因草本咖啡;

h.果汁类固体饮料Magma 粉末果汁等。我国固体饮料方面添加益生元还比较少,随着益生元概念的推广,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益生元固体饮料前景非常广阔。

2.2 即时饮

2.2.1 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国际上功能饮料早已占据了重要位置。然而,我国功能饮料市场变数无常,功能饮料在03年非典之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涌现了脉动,尖叫,她+他等一批功能饮料,但是出于种种原因,现在这些饮料风光不在。甚至国际上大名鼎鼎的红牛付出了十年辛勤耕耘,汗水流了不少,收成却始终不温不火。但是,目前王老吉一支独秀却是个传奇的现象,其成功的模式值得借鉴,同时也确证了功能饮料在未来是有巨大市场的,只是我们的饮料制造商还不成熟。

益生元作为一种功能性物质在性价比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有着确切生物学活性,调节肠道功能有着广泛的需求基础,可以说老少皆宜,并且调节肠道有着丰富的次级益处。然而它的价格却和普通食品配料是相差无几的,从成本上支持添加到大范围的普通食品中去。国际上有很多种该类饮料,如Blue thunder的能量饮料、diabetic的节食饮料、physcience的减重饮料、日本的grace瘦身活性水、ヘム鉄ドリンク清凉饮料水、黑糖美人醋饮、农夫山泉的尖叫等等。

2.2.2 含乳饮料 含乳饮料是在纯乳和发酵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发酵乳的生产菌种,而此类菌种和乳营养构成了复合营养体系,深得消费者喜欢。因此益生元藉此东风在含乳饮料里添加从市场运作上有诸多便利。所以世界上益生元在含乳饮料里的添加是非常广泛的,如lifeway含乳饮料,lightfull含乳饮料,日本的おなかにおいしいオリゴ糖、カルピス酸乳

「ビフィズスライフ」、ミロ C等含乳饮料。在国内乳饮料是益生元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如蒙牛的酸酸乳,达利的优先乳等。

2.2.3 果汁饮料 统一鲜橙多以其独特的风味及精准的市场定位掀起了中国果汁饮料的高潮,第一年销售额就突破苦心经营多年的汇源果汁。到目前康师傅、汇源、百事、可口等国内外饮料大公司都大力推出果汁饮料,果汁饮料以其优异的风味及营养的定位俘获了大量女性消费者。果汁饮料本身就有营养这个切入点,而其主流消费者是年轻女性,所以保健肠道,排除毒素,使女性更年轻漂亮是个很好的益生元衔接点。如Diet果汁饮料,リファインお腹コンディション果汁饮料等。

2.2.4 茶饮料 康师傅的冰红茶上市踏上了旭日升铺就的道,一场轰轰烈烈的饮料革命开始开展,到现在茶饮料已发展成多个品类,红茶、绿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等等。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年轻人喝茶饮料一方面喜欢其味道,一方面认同茶的健康,而益生元与茶的结合点是瘦身健体。日本的大麦茶,油切茶很多添加了益生元,台湾黑松生产的油切茶里含有菊粉。

2.2.5 包装饮用水类 包装饮用水类的根本卖点就是解渴的便利性及对电解质的补充,而饮用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寻求新的卖点是未来水差异化的途径。添加益生元的水在给消费者解渴的同时,带来调节体内微生态的益处应有一定的市场。日本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从日本批准的特定保健用食品名单上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添加益生元的水,如添加低聚果糖的极限波动新健寿水等等。

2.2.6 碳酸饮料 随着美国限制可乐进入校园,研究机构频频揭示碳酸饮料对人体存在的潜在威胁,碳酸饮料的被动形象急需要扭转,所以向碳酸饮料里添加有益健康的成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益生元的性价比正合适担此重任。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如其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的パワーゴールド碳酸饮料,添加低聚果糖的アサヒパワーゴールド碳酸饮料,添加大豆低聚糖的オリゴCC等等。

3 结语

当益生元这个概念妇孺皆知的时候,就如日本,其在饮料中的添加是最好的选择之一。首先水是任何人必需的物质,并且饮用方便,不受时间场合限制,并且饮料的风味受到普遍欢迎,所以其是最易普及的摄入益生元途径;其次饮料加工工艺温和,益生元损失少。因此,作为益生元生产商及饮料生产商应加强合作,推进益生元的科普,加大推广力度,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上接32页)产生物胺没有明确的定论。

产生物胺的微球菌科主要是其下属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某些微生物。Ansonrena[13]在研究欧式(意大利和土耳其)发酵香肠中生物胺中发现有大量的酪胺和苯基乙胺产生,并认为在天然发酵中微球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产生这两种胺的主要菌种。Alberto Martin[14]从西班牙伊比利亚式干发酵香肠中分离出7种微球菌属微生物,经过试验证明其中3株只产生微量精胺外不产生其他生物胺,另外4种均能产腐胺和尸胺,但其中有的菌仅能产生色胺。Gerardo Landeta等[15]也证实并非所有微球菌属微生物都具有产生生物胺的能力。Sara Bover-Cid[16]等把葡萄状球菌用作干发酵香肠的发酵子时发现葡萄状球菌显示出很强的蛋白质水解能力,但是与生物胺的产生量没有显著的关系。Luciana Iucci[17]等在研究发酵香肠中汉氏德巴利氏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 和耶罗威亚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作用时认为它们对生物胺形成没有显著趋势效应变化关系,对多胺精胺和亚精胺没有大的影响,认为其多胺来源于原料

肉中而不是发酵过程微生物产生。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益生元系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选择性的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具有益生元功能特征的有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多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多元醇、蛋白水解物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性低聚糖和多糖类。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龙胆糖、海藻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酮糖、低聚乳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帕拉金糖、木蔗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琼脂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壳聚糖、低聚果胶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等。目前我国已有两个品种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即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益生元功能性多糖类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菊粉、聚葡萄糖等。 1 益生元的生物活性 1.1 直接活性 1.1.1 增殖双歧杆菌、优化肠道菌群 益生元尤其是功能性低聚糖对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已得到实验反复证明。而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易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在保存和服用方面会受到空气、胃酸、胆汁及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其应有的疗效。功能性低聚糖因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难以被人和动物消化道的酶系分解。因此,功能性低聚糖可以直达大肠,被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利用,促进这些有益菌增殖,而不能被有害菌所利用。这种选择性增殖作用不仅使得肠道菌群得到优化,而且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服用功能性低聚糖的观察试验发现,肠杆菌和类杆菌等有毒菌群显著减少,而肠道内原本的双歧杆菌显著增多。[1-3] 1.1.2 抗龋齿 口腔中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是变异链球菌)能分泌葡萄糖转移酶,将口腔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葡聚糖,该糖附着于牙齿表面形成牙垢,进而会导致龋齿。功能性低聚糖难以被唾液中的消化酶分解,不能被变异链球菌发育所利用,且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糖转移酶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研究发现,低聚异麦芽糖中的潘糖此项功效极其明显。另外,大豆低聚糖经过酶改性能成为一种新型低聚糖——改性大豆低聚糖,由于较改性前有效成分的纯度得到了提高,从而具有更好地抗龋齿功效。 1.1.3 降血脂、降胆固醇 功能性低聚糖普遍具有难消化、甜度低及热量低的特性,所以不易转化为脂肪和胆固醇。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血脂水平正常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功能主要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其主要机理是通过降低肝脏中脂肪酸合成而实现的;对于高血脂症的个体而言,低聚果糖的主要效应是降低胆固醇含量。关于其机理,屠友金等认为与低聚果糖发酵产物丙酸对肝脏胆固醇合成的抑制有关。[4] 1.2 由双歧杆菌实现的间接活性 1.2.1 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 功能性低聚糖可以被双歧杆菌发酵利用而产生某些抗菌素,这些抗菌素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代谢,减少其产生的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伤。此外,由低聚糖增殖产生的双歧杆菌,可以协同其他肠 国内外益生元在饮料中的应用进展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251200) 刘辉 杨海军 摘 要 本文综述了益生元的基本功能,研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饮料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在饮料中应用的趋势做了相关预测。关键词 益生元 饮料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茶饮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年茶饮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88701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116862167.html,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sodocs.net/doc/0116862167.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投资机会 市场规模 市场供需 产业竞争 行业发展 发展前景 行业宏观 重点企业 行业政策 行业研究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8870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sodocs.net/doc/0116862167.html,/R_ShiPinYinLiao/01/ChaYinLiaoShiChangJingZhengYuFaZ 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近年来,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饮料市场新的主力军。在国外,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追求。 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达998亿箱,其中绿茶饮料占据42%的市场,红茶饮料的份额高达47%。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到200 9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已超过700万吨,茶饮料行业成为中国传统茶产业的支柱。 中国茶饮料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饮茶是中国人的固有文化和生活习惯,长期以来,中国人将茶作为“国饮”;另一方面,茶饮料和茶一样,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能够解渴、提神、有助于健康;再者,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推动着茶饮料市场的不断扩大。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认为,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较为明显,茶饮料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康师傅一家的份额就已经接近50%,加上统一,两者合计占领份额在一二线城市接近80%。 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康师傅、统一、加多宝、王老吉、雀巢等都是市场上比较强势的品牌。

益生元菊粉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0, 9(3), 229-23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0116862167.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0116862167.html,/10.12677/hjfns.2020.93030 Research Progress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robiotics Inulin Huan Xiong1,2*, Aibiao Zou1,2, Hualin Wang1,3 1Wuhan Inul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Wuhan Hubei 2Cross-Srait Tsinghua Research Institut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Research Center, Xiamen Fujian 3School of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1th, 2020; accepted: Jul. 23rd, 2020; published: Jul. 30th, 2020 Abstract Inulin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prebiotics, which is known to have physiological benefits on intestinal health, glycolipid metabolism, obesity and immun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progress of inul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was review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guid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Inulin, Prebiotic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益生元菊粉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熊欢1,2*,邹爱标1,2,王华林1,3 1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2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MNT)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20年7月11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30日 摘要 菊粉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种益生元,目前已知对肠道健康、糖脂代谢、肥胖、免疫系统等均有生理益处。 本文综述了菊粉生理功能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起到引导与借鉴作用。 *通讯作者。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茶饮料生产及技术研究现状 一、中国茶饮料生产现状 (一)市场现状 我国在20世纪7O年代末就已开始研制茶饮料,80年代以来,在与碳酸饮料、矿泉水、果蔬汁饮料等的竞争中有了较快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如统一、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娃哈哈、健力宝、乐百氏、椰树、汇源等,使我国茶饮料生产成燎原之势。截止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l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市场上常见的茶饮料主要有康师傅、统一、哇哈哈、农夫等品牌的乌龙茶、绿茶、花茶等茶水系列产品。而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而名列饮料市场的第三位,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 (二)加工现状 为解决茶饮料加工的技术问题。茶叶或其它食品饮料研究工作者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试图从茶饮料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这主要包括;原料选择、浸提、过滤、抗氧化剂或其它添加剂的添加、包装、灭菌、贮藏等技术。 茶饮料的研究与开发必须以纯茶饮料为落脚点,在引导消费者从饮用可乐、矿泉水等非茶饮料向茶饮料过渡的时期,风味茶饮料的推出固然重要,但必须特别注意要以茶为主,要突出茶的特色和风昧,以免误导。茶饮料出现的混浊沉淀主要是由茶叶内含成分引起的,也是茶饮料风昧物之所在。采用一些物理方法如选用含多酚量低的品种作原料,改善包装的质量和贮藏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饮料茶原色原昧的保持。此外,我国茶叶的流通体制也存在许多弊端,这种体制更加不能适应饮料茶的要求。因此,研制与开发茶饮料,必须改变流通环节过多、贮运期过长的弊病,尽量缩短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以防饮料茶的品质劣变。 二、不同风味茶饮料的加工工艺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蒋正宇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本文综述了畜禽生产中的微生态调节剂种类、作用机理及与抗生素联用的效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合理配伍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微生态调节剂 几十年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预防动物疾病、抗应激、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效果有目共睹,但抗生素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衡、药物残留、耐药性及其传递和传播等负效应。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工业的发展,一些微生态调节剂作为饲料中抗生素的替代品应运而生,如活菌制剂(益生菌)和低聚糖(益生元)等,它们通过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目前,益生菌和益生元已广泛在饲料中研究和应用,已就不同种类的益生菌或益生元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在不同动物种类、年龄、饲养环境下的最佳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的益生菌或益生元之间以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益生菌以及其他营养性或非营养性添加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寻找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最佳同效应的添加组合,已成为饲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1 饲用微生态调节剂和抗生素的种类 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或)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prebiotics)、益生元(probiotics)、合生素(sybiotics,eubiotics)。 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1989年,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2003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品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益生元是能够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目前,饲料中研究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糖、酸化剂、中草药和糖萜素等几大类。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形成直链和支链的糖类,它们很难为动物体内的消化酶所降解,可直接进入肠道,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营养底物,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饲料中研究和应用的低聚糖有甘露聚糖(MOS)、低聚果糖(FOS)、低聚木糖(X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异麦芽糖(IOS)、大豆低聚糖(SBOS)等。饲料酸化剂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和磷酸,但无机酸存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和腐蚀加工机械等问题;有机酸更为人们所认可、山梨酸、甲酸、乙酸等,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 自1974年欧共体首先禁止了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使用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已广受禁用和限用。2002年,我国农业部批准规定的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以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的饲用药物添加剂品种仅有33种。 2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对生产性能方面的有益作用是防病功能的延伸,可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即微生物途径和肠组织代谢途径。有关微生物途径,抗生素通过非选择性阻止或破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_王辉

文章篇号:1007-2764(2003)增刊-0026-088 益生元的营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广州510641)  摘 要: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文中介绍了益生元的营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益生元;低聚糖;微藻 益生元(prebiotics)是由G.R.Gibson等(1995)提出,是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有选择地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常称双歧因子。[1]其标准是:①不被宿主胃肠道消化或吸收;②只能被一种或有限几种肠道菌利用;③能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增进宿主健康;④诱导肠腔内系统性免疫,改善宿主体质。[2]属于双歧因子的有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Fructo-oli gosaccharide 简写为FOS)、低聚木糖(Xylo-oligo saccharide)、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简写为GOS)、低聚异麦芽糖等;微藻类如螺旋藻、节旋藻等,还有一些天然植物,包括蔬菜、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由于益生元不能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通过消化道到达结肠后,有的能被结肠群分解和利用,而促进结肠菌群的生长,在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脂质、蛋白质与矿物类代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中。 1 益生元的物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1.1 物化特性 低聚糖类益生元大多具有良好水溶性,粘度低,不结合矿物质,口感清爽,甜度低。与蔗糖相比,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0~60%,低聚木糖约为40%,而低聚半乳糖则为25%左右。低聚糖类益生元的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储存稳定性也很好,无不良质构和风味。[3~5] 微藻类益生元则分布很广,在土壤、沼泽、淡水、温泉中都有发现。在一些不适合其它生物的极端环境,如高盐碱度的湖泊中,也能生长。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含饱和脂肪酸,而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微藻(如螺旋藻)细胞壁几乎不含有纤维素,因而具有更高的可消化性,其消化率可高达93%。而且微藻类益生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酶和天然色素,而胆固醇含量却很低,正因为如此,它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1.2 生理功能 1.2.1 高效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益生元作为“双歧因子”可促进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Ito等(1990)报道:FOS与TOS(乳糖,Tran-galacto-oligosaccharide TOS)可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而抑制病菌源菌,如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螺旋藻等一些微藻类益生元进入机体后可被选择性吸收,增加双歧杆菌数,减少病原菌数。Gibson (1994,1995)认为,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加可以改变肠微生态,掏有害菌的繁殖。同时,益生元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掏细菌毒素的产生(May,1994)。[2,3]其机制在于:①这些寡糖可能是双歧杆菌选择性底物;②双歧杆菌通过发酵产酸及产生抗菌物质掏了其他病原菌的生长;③双歧杆菌产生的生物素又可促进其生长。[2] 因此,益生元作为双歧杆菌促生因子,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 1.2.2 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基本特性 益生元中的低聚糖类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可降低粪便pH值,减少有毒代谢物,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加速肠腔蠕动,减轻便秘,具有洁肠通便,排毒解毒的功能。[3]低聚糖类益生元具有良好的耐消化性,不易被唾液、胰液、肠液中的酶类所分解,可以一直到达大肠,被肠道细菌代谢。 1.2.3 益生元与代谢调节 研究表明,益生元具有显著降低血及肝脏中甘油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益生菌可以被称作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概念。人类早在上百年前就开始食用酸乳、奶酪等含益生菌的食品,但益生菌及其产生的益生元成分的功能却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近30年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益生菌、益生元及含有这类物质的产品对人们的保健功能,随之而来的是对益生菌的广泛研究,和其在各种产品中的广泛使用。益生菌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物质,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直接体现在对产道微生态的改善,也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糖,预防“三高”,还可综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下益生菌在不同方面的作用。 1、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其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的改善。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维护者人体肠道的健康。 .益生菌的定植拮抗作用 益生菌能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的附着位点。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内的定植或增殖。例如双歧杆菌通过脂壁磷酸粘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竞争性抑制肠道内源性及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定植,从而起到定植拮抗作用。 益生菌还能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在营养物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性地消耗潜在致病菌的营养素,限制有害菌的生长。 .益生菌产生抗菌物质 乳酸菌在体内发酵乳糖,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可降低肠道局部pH 值,改善微生态环境,抑菌或杀死肠道内的大肠菌、沙门菌、链球菌等;同时,低pH 值有利于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乳酸菌产生的组织酸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更明显;乳酸菌本身还有抑制病原体复制的作用; 还有一些益生菌可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如:细菌素、过氧化氢、亲脂分子、二乙酰、二氧化碳和乙醛等,这些物质对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等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 净化肠道微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可在大肠中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可将臭源吲哚化合物完全氧化,将硫化物氧化成无臭无毒物质,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另外,需氧型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大量氧气,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质量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势下降,使需氧型致病菌得不到足够氧气而大幅度下降,起到防止人患病的作用。 2、益生菌对“三高”的预防 益生菌和由益生菌产生的益生元类物质能够通过调整肠胃功能,调节人体对食物中糖分、脂质等物质的吸收,进而调节人体血糖、血脂,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 .益生菌对高血压的预防 近来很多研究表明: 益生菌食品确实能起到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压升高的效果。从啤酒酵母和瑞士乳杆菌发酵乳中分离出来的肽类物质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I(ACE)活性的作用。这种物质可以干扰肾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ACE的活性,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益生菌对高血脂的预防 当前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肠胃中胆固醇的溶解度取决于胆盐的溶解度,胆盐经水解后溶解度下降,从而致使胆固醇也一同沉淀下来,增加了胆酸和胆固醇的排出量,减少小肠对胆酸的重吸收进而减少血清

全球茶饮料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全球茶饮料市场分析报告 一、全球茶饮料市场概况 茶饮料是软饮料的一种,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等工序制成的。茶多酚和咖啡因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是保证茶饮品品质的关键指标。按茶饮料原辅料不同可将其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茶汤饮料又分为浓茶型和淡茶型;调味茶饮料还可分为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及其它茶饮料。按原料茶叶的类型又可分为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绿茶饮料和花茶饮料等。 茶饮料源于美国,20世纪70后代后期,在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并逐渐在饮料市场上大行其道。进入90年代,世界茶饮料以17.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被誉为"新时代饮料"而风靡世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 茶是全世界消费量第二大的饮料,仅次于水。在发达的欧美国家,近年来碳酸饮料越来越受到排挤,“两乐”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在

台湾、日本和韩国,茶饮料已超过碳酸饮料成为市场第一大饮料品种。(一)美国 在美国市场,茶饮料消费量仅排第七。然而,随着美国人对文化和健康的关注,一些排名在前的高热量碳酸类,酒精类饮料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摈弃。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茶的健康功效和文化内涵。茶饮料增长率却远远高于其他任何饮料。据美国茶叶协会(Tea Association of the U.S.A., Inc.) 统计,从1990年到2007年,美国各类茶叶产品中,销售额增幅最大的是瓶装茶饮料,从2亿美元激增至28亿美元。 (二)日本 日本有200种茶饮料,全年消费达360万吨,已成为日本清凉饮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伊藤园株式会社作为福建省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正规代理店,把福建乌龙茶引进到日本,在日本引起空前的乌龙茶消费热潮,并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开发出乌龙茶罐装饮料。由于乌龙茶罐装饮料迎合了现代人高节奏的生活,最终确立了与碳酸饮料、咖啡饮料三足鼎立的无糖饮料的巨头地位。这10多年来,茶饮料不仅风靡日本,也在欧美和东南亚大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益生菌是由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活体微生物,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两岐双岐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婴儿双岐杆菌 B. infantis 长双岐杆菌 B. longum 短双岐杆菌 B. breve 青春双岐杆菌 B. adolescentis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 Casei subsp. casei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论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研究)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锦玉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准不断的提高,医学科学也从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现在又从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人们也开始渐渐形成已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观念。这也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保

健医学在我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本世纪必将是保健医学大发展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益生菌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更好地研究、发展与应用,为民造福。 然而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有益细菌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细菌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以有益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热潮。我国于50年代开始微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微生态学的研究技术更趋于深入和提高,并已利用益生菌投入生产和应用。 1.微生态学概况所谓微生态学即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寄主、微生物和寄主与外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学科。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分支,最初于1964年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cnal与lohmann提出来的。以后相继在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召开了微生态学的讨论会,并成立了微生态学与疾病学会(SOMED)。学会集中讨论了对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近年来,又在高科技水平上,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共同研究微生态与人类、动物及植物各器官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我国于50年代初开始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当时因使用抗菌素出现了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有人就进行了用正常菌去治疗这些疾病的研究。到目前已发展到用正常菌防治多种疾病(肝病、肾病、肿瘤、糖尿病、血液病、结核病等)及对人类健康的预防保健作用等的研究。于1981年在大连首次召开中国微生态学研讨会,后来相继在扬州市、广州市、青岛市、佳木斯市、杭州市召开微生态学研讨会,并于1988年在北戴河建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下设13个学组,对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细胞

益生菌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益生菌研究进展 作者:金鹏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刊名: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英文刊名:AEM RODUCTS ROCESSING 年,卷(期):2009(11) 参考文献(13条) 1.潘宝海.李德发.谯仕彦益生菌、益生素及合生剂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2000(15) 2.赵红霞.詹勇.许梓荣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江西饲料 2003(1) 3.栾金水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4(1) 4.沈通一.秦环龙益生菌对肠微生物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4) 5.M T Hamilton-Miller.S Shah Deficiencies in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labeling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2002(1-2) 6.T Mattila-Sandholm.P Myllarinen.R Crittenden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probiotic foods 2002(2-3) 7.杨隽.潘喜华.郑勇英益生菌制剂的保健功能评价 2000(2) 8.金立明.刘忠军益生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4(3) 9.王旭明.陈宗泽.袁毅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 2002(1) 10.敬思群优质乳酸菌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乳业 2002(6) 11.赵玲艳.邓放明.杨抚林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发酵果蔬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5) 12.周长玉.王江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2004(3) 13.Femandez MF.Boris S.Barbes C Probiotic proper ties of human lactobacilli srtains to be us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0116862167.html,/Periodical_ncpjg-cxb200911026.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