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通过《茶学概论》的学习试述对茶的认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姓名:吴炳育班级2013级法学3班学号:P130310501

【题目】明清时期的对外茶叶贸易

【摘要】著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的王褒《童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可见我国国内的茶叶贸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茶叶远在公园5世纪的时候就开始输往亚洲各国,17世纪时开始输往欧洲,因此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也已经有了15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000年左右,茶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茶叶贸易始自唐朝,宋朝渐成制度,明清继之并有所发展,同时,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从侧面反应出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令世人感叹。

【关键词】明清时期茶叶茶叶贸易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颇为久远,有1500余年历史,历史上将其大体分为四个贸易时期:一公元475到1644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即来用物置换茶叶。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到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二唐代,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三明清时期,也就是我们今天着重讨论的时期,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中国茶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准备。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的影响,茶叶贸易始自唐朝,宋朝渐成制度,明清继之并有所发展。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明政府为管理对外贸易,在宁波、泉州、广州设立市舶司。当时东南亚各国输华商品多为奢侈品和药品如犀角、象牙、玳瑁、玛瑙、香料等,然而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其中以茶叶最为受到西方欢迎。

明成祖为宣扬国威和发展对外贸易,特派郑和下西洋,八年间先后七次,到达的地方遍及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更远至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满载瓷器、茶叶、丝绸、

金银等中国特产,用以换回亚、非各国的奇珍异宝。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的茶叶作为礼物馈赠给各国首领,使茶叶能够在亚、非诸国得到广泛的认识,使茶叶受到广大好评。从此开始了中国茶叶的世界之旅。

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中国茶叶开始作为商品进入沙俄,雍正五年中俄签定恰克图界约,确定恰克图为中、俄互市地点。中国茶叶通过舟船、马驮等方式,经由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到河北张家口再以驼队经由内蒙、外蒙到恰克图交易运往莫斯科。中俄茶叶之路兴起,清干隆、嘉庆、道光年间,中俄茶叶贸易繁盛,茶叶之路上的驼队,驼铃之声数里可闻。这是继丝路之后,代之兴起的国际茶叶商路,是中国茶叶经由陆路走向东欧之路,与以往的水路截然不同,陆路与水路的齐头并进让中国茶叶更是名扬远方。

提到陆路在这其中不得不提,明清乃至民初纵横中国西南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连接滇、川、藏,以马帮运输茶、盐及土特产的古商道,是中国西南对外经济贸易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驿道,对茶叶的向外传播亦有着重要地位。明代恢复了元代废止的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可以说茶马古道在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是东欧,16世纪初,葡萄牙的殖民势力也从非洲延伸到亚洲,1553年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的居住权,随后荷、英、法等势力纷也纷来到中国,这些殖民者以探险家、传教士名义、进入中国内地,对中国茶叶产生浓厚兴趣,学习饮茶,记录茶事见闻。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建立了东方产品转运中心,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于1610年首先将绿茶运到西欧。饮茶习俗遂由荷兰传至法国、德国及英国,中国茶叶引起西欧各国的瞩目。受之影响,十六世纪末茶叶逐渐在西欧风靡,可以说西方的饮茶习俗发源于中国明清时期。

英国东印度公司,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是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时期建立的一家贸易公司。于1600年12月31日成立,它主要是为了控制印度使其在英国的控制下。虽然其设立在印度但是它与清朝时期的茶叶贸易有着密切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开放港口对外贸易。168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首次由厦门直接运送茶叶至英国,开始了中英的茶叶直接贸易。由于清朝时期中国本土的茶叶十分廉价,东

印度公司廉价的茶叶打压了英国本土茶叶的销售,导致很多走私的和本地种植茶叶的商人无法生存。导致隔海相望的美国,其茶叶价格被它操纵,北美生产的茶叶开始滞销。于是就发生了1773年12月16日举世闻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明清时期不仅茶叶贸易兴起,茶叶的制作工艺以及冲泡技艺也闻名中外。明太祖废团茶兴散茶,散茶壶泡法或撮泡法的沏饮方式在十五、十六世纪兴起并流传,为明清以来中国饮茶方式的主流。十七、十八世纪传入日本,形成沏泡法的煎茶道;十八、十九世纪传入朝鲜,经由草衣禅师等的倡导,韩国茶礼以沏泡法再度兴盛。明清时期大量的传教士、商人将所学习的茶叶制作工艺和茶叶冲泡技巧带回西方,掀起了一股茶饮的热潮。

明清时期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有学者称,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其实是茶叶。这场战争应叫“中英茶叶战争”。这场战争不始于1840年,而始于中国明末清初的茶叶对外贸易的开始,尤其是茶叶远传西欧之后,前后延续了近大半个世纪。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不过是这场经济战的短暂军事形态罢了。前面说过茶叶西传,始自荷兰殖民者。他们把茶叶运到欧洲,传到了法国(1638年)、英国(1645年)、德国(1650年)等国,很快风靡欧洲。茶叶最后落地生根,身价百增。而当时中国的茶叶占世界市场的90%,最重要的是老天和英国人开了这样一个天大的玩笑,在英国这样一个无茶不欢,嗜茶如命的国度却因为其纬度之高,气候寒冷生长不出茶叶,只能依靠大量的进口,而其中最大的供应商便是中国。

而清政府恰恰掌握了这一点,以茶制夷的思想,是中原王朝自唐宋以来的一贯思想,只是在明代被发挥到极致,清代不过承袭了这一治国思想。乾隆曾经三次对俄罗斯实行贸易制裁,采取外禁皮毛输入,内禁茶叶输出,使得俄罗斯至少损失了500万卢布。以茶制夷的共识,是建立在很广泛的基础上,“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茶叶和大黄对于西方都是必需的东西,而只有中国可以供给茶和大部分的大黄。”这是对当时一种情景最精辟的概括。从1867年到1894年,即便英国人大量输入鸦片,中国茶叶的出口额也能与进口额平衡。茶叶价格完全由中国决定,在这繁华的背后注定孕育着一场灾难。

好景不长,随着英国人开始在印度进行茶树种植试验的成功,茶叶不再是中国独有之物,无形的茶叶长城也便顷刻间轰然倒塌。随后日本茶在国际市场抬头,并返销中国的时候,中国丧失了贸易以及茶叶的话语权,彻底沦为看客,影响至今。夜郎自大的清政府由于自己愚蠢的抉择最终把自己送上了任人宰割的路途。可以说晚清的衰落根本不在于外国政府的炮轰

枪击,而是由于自己的闭关锁国和以天朝上国自称,导致的茶叶文明的衰落,最终亲手葬送了曾经的辉煌盛世。

明清时期茶叶的对外贸易随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而随之消失殆尽,之前的贸易盛世付之一炬,当我们现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为之感叹,让人神伤。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茶叶也曾发挥过颠覆世界的决定性作用。我们作为茶的受益人应该继续弘扬中国茶道,带领中国茶叶的味觉与精神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世人了解与品尝。

【参考文献】

《茶叶的贸易历史》作者/苏向东

《全球第一家"大而不能倒"机构:东印度公司》文/华尔街见闻作者/林健健

《鸦片战争背后的茶叶战争》文/法治周末作者/杨志

《茶叶石油WTO--贸易改变世界》海南出版社作者/(美)威廉·伯恩斯坦译者/李晖《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作者/许咏梅

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通过《茶学概论》的学习试述对茶的认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姓名:吴炳育班级2013级法学3班学号:P130310501 【题目】明清时期的对外茶叶贸易 【摘要】著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的王褒《童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可见我国国内的茶叶贸易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茶叶远在公园5世纪的时候就开始输往亚洲各国,17世纪时开始输往欧洲,因此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也已经有了15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000年左右,茶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茶叶贸易始自唐朝,宋朝渐成制度,明清继之并有所发展,同时,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从侧面反应出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令世人感叹。 【关键词】明清时期茶叶茶叶贸易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颇为久远,有1500余年历史,历史上将其大体分为四个贸易时期:一公元475到1644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即来用物置换茶叶。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到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二唐代,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三明清时期,也就是我们今天着重讨论的时期,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中国茶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准备。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的影响,茶叶贸易始自唐朝,宋朝渐成制度,明清继之并有所发展。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明政府为管理对外贸易,在宁波、泉州、广州设立市舶司。当时东南亚各国输华商品多为奢侈品和药品如犀角、象牙、玳瑁、玛瑙、香料等,然而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其中以茶叶最为受到西方欢迎。 明成祖为宣扬国威和发展对外贸易,特派郑和下西洋,八年间先后七次,到达的地方遍及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更远至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满载瓷器、茶叶、丝绸、

《茶马古道》阅读答案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名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9.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20.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21.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22.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说明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的句子是: 23.文句理解――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

茶马古道选择题答案

茶马古道选择题答案

茶马古道选择题答案 【篇一:试题答案】 >1—5 CABAd 6—11 dBbdb 11--1 5 dcbbc 16—20 dcddb21—22 daccc 26—30 bacda 31.(23分) (1)22 (1分)(2)丙(2分)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而人口较少(4 分) (3)画图略(2分);理由:沿等高线修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且工程难度小(2 分);连接更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2分) (4)时间分布: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2分) 空间分布:东北(或东)部降水少,西南(或西)部降水多(2分) 形成原因:①该岛屿地处地中海气候区;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气候炎热干燥;岛屿东、西两侧降水都比较少。③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④岛屿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岛屿西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任答三点6分) 32.(16分) (1)位于河谷,地形平坦;(1分);河流提供水源(1分);历史悠久;交通要道;(1 分)

d.明代 解析:本题考点是唐代茶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唐代。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4、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b)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字的起源。 茶字萌芽于汉朝。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5、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a) a.荼 b.槚 c.茗 d.茶 解析:本题考点是茶字的演化过程。 茶字是由汉字荼演变出来。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6、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除了清饮还有哪种?(a) a.调饮 b.煮茶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 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 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 2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 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 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B.城市建设的变迁 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26.《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 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27.《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 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 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 28.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29.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 30. 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

茶马古道的文化

“茶马古道”参考资料 【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渊源】 一、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古道起始于秦汉时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唐朝后期饮茶的风气盛行,制茶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等地区则出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二、茶马古道的发展和历史作用 茶马古道发展繁荣于唐宋以后,发展繁荣的原因在于以茶叶为载体的边地商贸的兴起与发展。到了唐代,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藏族和南亚、西亚人大量饮茶,大西南的茶叶从这条古道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横断山脉走向青藏高原,走向印度以及更远的西亚、东非。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力图控制西藏这样的政治背景,就开设了官驿的方式,使茶马贸易规范和制度化,使这条古道得到又一次的重视与发展。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日本法西斯控制了中国所有的海上交通,又截了滇缅公路运输后,国际援华物资便只剩下这条通道进入中国。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茶马古道也进入了一个最辉煌鼎盛的时期。 【丽江古城的兴起与茶马古道的关系】 丽江古城,始建于唐末宋初,它的兴起与茶马古道有着必然的直接的关系,它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茶马古道里的主体——马帮展开的,因此与茶马古道互生互补形如孪生兄弟。

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茶文化赏析》作业考核试题

17春华师17年3月课程考试《茶文化赏析》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铁观音的故乡是哪里? A. 安徽 B. 安溪 C. 安阳 D. 鞍山 正确答案: 2. “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 A. 陈文华 B. 林治 C. 周渝 D. 吴振铎 正确答案: 3.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 A. 赵佶 B. 李白 C. 神农氏 D. 陆羽 正确答案: 4. 黑茶的干茶颜色是? A. 纯黑色 B. 深褐绿色 C. 灰色 D. 紫黑色 正确答案: 5. 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理带到日本的僧人是谁? A. 玄奘 B. 最澄 C. 皎然 D. 荣西禅师 正确答案: 6.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佛教认为的茶的三德呢? A. 提神 B. 有益静思 C. 帮助消化 D. 让人忘记凡尘一切

正确答案: 7.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哪一地区? A. 美洲 B. 欧洲 C. 西亚 D. 中亚 正确答案: 8. 文成公主与下列选项中哪项最为紧密? A. 奶茶 B. 酥油茶 C. 红茶 D. 青茶 正确答案: 9. 周昉是唐代著名仕女画家,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下列作品中哪一个是其所画的与茶有关的画作? A. 《调琴啜茗图卷》 B. 《簪花仕女图》 C. 《执扇仕女图》 D. 《仕女图》 正确答案: 10. 哪一个朝代紫砂茶具开始出现的呢? A. 秦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宋朝 D. 唐朝 正确答案: 11.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出自苏轼的哪首诗呢? A. 《行香子》 B. 《水调歌头》 C.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D. 《试院煎茶》 正确答案: 12. 藏族同胞特色调饮饮茶方式是? A. 三道茶 B. 奶茶 C. 酥油茶 D. 盐茶 正确答案: 13. 茶字确定于哪个朝代? A. 隋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茶马古道的历史

今日我们所谓“茶马古道”,实为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马道”或“古道”。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也是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汉藏民族间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之道。这种贸易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朝就已有文献可考。中唐以后,茶不但在内地有广大的市场,而且运销塞外。据史籍记载,早在唐中期,“世界屋脊”上就盛行饮茶之风,汉地物产在藏族地区惟茶叶一项最为人民所喜爱。当时输入藏区的茶种应有尽有。如李肇《国史补》下卷中说: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薪门者,此昌明者,此琶湖者”。足见唐代已有各种茶叶从内地输进藏区。 宋时内地茶叶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茶马互市”也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贸易。政府明文规定以茶易马。元丰“四年(1081年),群牧判官郭茂询言:`承诏议专以茶市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马为一司。臣闻顷时以茶易马,兼用金帛,亦听其便。近岁事局既分,专用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且茶马二者,事实相须, 请如诏便’。奏可。仍诏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自是蕃马至者稍众。”(《宋史》《兵十二·马政》)。 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南宋人张展曾指出“内以给公上,外以羁诸戎,国之所之,民恃为命”(见《宋会要·食货)))。几句话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具体地讲,“茶马互市”除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茶马贸易,既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又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契丹、西夏和女真等的崛起,及其对两宋政权的严重威胁,迫使朝廷保持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维持西南地区的和平安宁,不致腹背受敌,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力童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同西部的藏族搞好关系,对两宋政权的防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另一方面,没有藏族人民的重视和支持,“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也就无法形成。那么,藏族为什么重视“茶马互市”呢?首先藏族人民对饮茶的爱好是任何其他的爱好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有人形容藏族人民爱茶“倚为性命”。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无论任何时候,藏族人民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送的礼物第一项就是茶叶加哈达,购买东西首先要买的就是茶,出外旅行必带的也是茶,家务繁多,最重要的是煮茶。总之,藏族人民的生活中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饮茶。他们渴了喝一点茶比什么都甜蜜;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提起精神;冷了喝一碗油茶(碎骨熬的茶)立刻暖遍全身,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难怪唐代皮日休为陆羽的《茶经》写的序中说:“命其煮饮者,除瘩而病去,虽疾医之不若也。”藏族用茶,确实是煮饮。有些地方,也像古代汉族人民那样把茶当药物服用。在藏族牧区,用煮过的茶喂牲畜,马吃茶长膘快,牛吃茶增加奶量。尤其藏族人民平时食用肉食乳汗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对于长期以来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的藏族人民来说,虽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的东西,但是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正如南宋人阎苍舒所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续文献通考》卷二二)。对于这一点,历代的中原统治者最清楚不过了。因此,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西南地区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力量和进行政治控制的经济手段。 四川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其中名山的蒙山以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仙茶”久负盛名并列诸经史。早在蜀国望帝以前,四川先民就发现了茶叶,经过药用、食用,发展成为重要饮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厉史。到了唐代,蒙山之茶列为贡茶之首,于是有了大诗人白居易:“茶中故旧是蒙山”之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严道县(汉代设荣经,唐代雅安”南十里有蒙山,今岁贡茶蜀之最”。到了宋代,茶叶生产已遍布川西各地,名茶四起,品名众多,其中一部分“用于博马,实行官营”。据文献记载宋代熙宁十年(1077年)前设置的二十个买茶场,都在成都府辖区的眉、蜀、彭、绵、汉、嘉、邓、雅等州境内(《宋会要·食货》),

有关明清时期大同资料的分类整理

论文所查资料整理: 一、古籍 1(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大同马市始正统三年,巡抚户睿请令军民平价市驼马,达官李原等通译语,禁市兵器、铜铁”。“嘉靖三十年,以总兵仇鸾言,诏于宣府、大同开马市。” 卷八十志第五十六“宣、大重镇,不宜令奸商自择便利,但中宣府。”帝可之。已而俊等请以十六人中宣府,十一人中大同,竟从其请。 卷八十一五十七永乐初,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其税。 卷八十二志八十五诸边及近京镇兵饷宣府:主兵、客兵大同: 2(明)廖希颜,《三关志》十卷,嘉靖24年(1546年)发行本,微缩胶片。 3(明)杨时宁,《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三卷,万历二十九年(1601)影印本,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年。 4(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中国文献珍本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年刻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 二、地方史志 1(正德)《大同府志》,(明)张钦纂修,明正德十年(乙亥1515)刻嘉靖增修本,Z121.5,K290.48,中文开架阅览,GE2008\Z121.5\skq,北区中文图书区,工具书区,-1层工具书南区8架6层。古籍馆清史文献中心,中文开架阅览,2003\Z121.5\skq。

2(順治)《雲中郡志》十四卷,(清)胡文燁纂修,清順治9年(1652)刻本。8冊:圖. (綫裝) 馆藏 \地160.73\131\pgl\古籍馆地方志家谱阅览。 3(乾隆)《大同府志》,清乾隆四十一年修,四十七年重校刻本,(清)吴辅宏修;(清)王飞藻,(清)文光校订。 4(道光)《大同县志》,据清道光十年刻本影印,(清)黎中辅纂修。 5《大同市志》,要子瑾,姚斌主编,大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 \DJ\K292.53\12\方志馆地方文献第一阅(明) 6《大同县志》,吉广仁,刘春主编,大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5。2006\K292.5\jgr\方志馆地方文献第二阅 7《山西通志》23卷,(明)李维祯修,成化10年(1474年)始纂,万历间修,崇祯2年(1629年)刻本影印,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年。 8 《中国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影印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9《云中郡志》十四卷,(清)胡文烨撰,许殿玺,马文忠点校注释,大同: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1988,6。DJ\K292.52\7\方志馆地方文献第一阅 10(明)李侃修,胡谧纂:《山西通志》(成化十一年刊本) 11(清)觉罗石麟修,储大文纂:《山西通志》(雍正十二年刊本) 12(清)曾国荃等修,王轩等纂:《山西通志》(光绪十八年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 13(清)雅德修,汪本直纂:《山西志辑要》(乾隆四十五年刊本)

(宋明清)茶马贸易

宋朝茶马贸易 一、引入 宋朝茶马贸易,主要是指由宋朝政府组织的,在四川地区附近进行的,汉藏民族之间的汉茶换藏马的贸易。当然现实情况是,除了官营的茶马贸易外,还有民间存在的私营茶马贸易;除了在四川地区外,还在宋茶北边地区进行以茶换马的交易;除了和藏族交易外,还和西北的回纥、党项,北部的契丹的辽国以及女真的金国进行交易。 茶马贸易源于唐朝,到了宋朝成为一项稳定的国家制度,并在宋朝发展繁荣。因而研究宋朝的茶马贸易,对于了解在这个产生于唐朝,发展于宋朝,最后一直延续到明清的贸易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朝的茶马贸易,历史背景是宋王朝的统治,主导者是大宋政府,参与者是边疆少数民族,对象是茶和马,发生地区是四川地区附近;因而分别地去每个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茶马贸易的真面目。 二、历史背景 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纷争的局面。但是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宋朝的边疆存在着许多与之对抗的民族政权,北部先后有契丹建立的辽国、女真建立的金国,西北有党项建立的西夏,西南还有大理国,同时西藏地区也处于半分裂状况。宋王朝一方面需要资金和战马扩充军力,同一些民族政权打仗(辽、西夏);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各种方式拉拢和安抚其他的民族政权(西藏和大理)。 宋朝官营茶马贸易,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三、说茶 说到茶马贸易,就不得不讲茶。 (1)茶的历史发展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茶的故乡,茶的发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37-2697年,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中国人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最早饮茶,也最早进行茶叶交易。 我国的饮茶文化博大精深,小小一片茶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阶段;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文人饮茶,茶诗赋);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阶段(陆羽的《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在唐的基础之上,茶文化不断发展);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2)宋朝的饮茶之风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高度发展、迅速走向成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宋代对茶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将饮茶与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饮茶。宋太祖赵匡胤爱喝茶,常赏赐大臣好茶;宋徽宗赵佶,多才多艺,写出了茶学名著《大观茶论》。文人爱茶,文人中有专业的品茶社团;在官员中有品茶的“汤社”;佛教徒中有品茶的“千人社”。在百姓生活中,各种茶馆、茶摊经常可见(从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斑),饮茶融入人们生活成为一种习俗,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应该就是从这时加入了万千人家的日常生活。 与茶相关的诗词: 苏东坡——“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长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饮茶融入百姓生活)

茶文化与贸易有什么起源

茶文化与贸易有什么起源 我们华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中国自古以茶叶丝绸而文明世界,茶叶是早期中国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有人说是茶叶和丝 绸沟通了东西方的交流,也是茶叶和丝绸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 历史文明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茶文化则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 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饮茶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 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 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 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 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 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 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 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 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 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 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 兴起。

茶马古道上的康定锅庄

茶马古道上的康定锅庄 王一意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上的康定锅庄。论文首先从茶马贸易和康定的兴盛入手分析了康定锅庄的职能转变。它原本是土司下设 的一个部门机构,是土司分封的产物,但后来慢慢演变成为一个集货栈、旅店、饭馆、翻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介机构;然后论文从文化功能主义的角度分析康 定锅庄具体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文化功能。 [关键词]茶马贸易;康定;锅庄;社会功能 康定锅庄是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独有的集货栈、旅店、饭馆、翻 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介机构。从明朝开始,茶马贸易的中心开始 南移,也就是从明朝开始,茶马贸易在川、滇、藏地区盛行起来, 这促进了茶马古道川藏线的发展及锅庄——这一特殊行业的产生。 一、茶马古道和康定的兴盛 1.茶马古道 明朝以前的茶马贸易的中心在西北地区。但是由于明朝时期对 西北的军事行动不断,军事行为又大量地需要马匹,所以茶马贸易 的中心南移,主要分布于川、滇、藏地区。明王朝急需马匹,当时 采取的措施有四:“一为征发马,即将藏族地方应向中央王朝交纳的 赋税徭役转化为纳马;二为让藏族僧侣头目朝贡时,以马为主要的 进贡‘方物’。三为充分利用藏族群众嗜好喝茶的特点,严格控制茶 叶的生产,运输,销售,用茶叶换取藏族的马匹。四为用食盐、布 帛等与藏民交换。”[1]由此可以看出,有政府的支持,茶马贸易有了 盛行的理由,也使茶马古道热闹了起来。 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线路:滇藏线和川藏线。本文主要讨论的 是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从四川成都出发,经雅安。泸定、康定到 拉萨。具体来讲,川藏茶马古道按照钟键先生绘制的川藏茶马古道 线路图,主线就有两条,都以成都为起点,一条从成都出发,沿途 经过邛崃,翻过蒙山,再经过名山、雅安、荥阳、汉源、冷碛镇、 磨西镇,过泸定桥道康定,再经八美、道孚、炉霍、甘孜,翻雀儿 山,到德格、江达、昌都、类乌齐、丁青、巴青、索线、那曲、当 雄、拉萨;另一条也是从成都出发,沿途经过邛崃、翻过蒙山,经 过名山、雅安,到天全,再经过岚安、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 巴塘、芒康、左贡、察雅、昌都、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 墨竹工卡、达孜,到达拉萨。这两条主线有四个交汇点:雅安、康 定、昌都、拉萨。此外,还有若干条支线与这两条主线相连。[2] 2.康定的兴盛 康定,明清时称“打箭鈩”,位于茶马古道上。元明时期仅仅是 一个小村庄,明清时茶马贸易中心南移,康定经济、政治发展,才 逐步成长为有名的川藏间“边茶”贸易中心。康定的兴起发展,有 历史、地理、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 (1)历史原因。明朝统一中国后,仍然存在一大批元朝残余势 力,明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十分注意团结藏族人民。因此,明朝把 茶法、马政视为军国要政。这一政策倾斜无疑推动了茶马贸易的发展,把茶马贸易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清朝时期,茶马贸易进入了极盛时期。[3]这时,茶马古道川藏线作为茶马贸易的主要路线也繁荣到了极致。随之带来的是,康定这个川藏线上茶马贸易重镇的兴盛,以及其中心地位的确立。 (2)地理原因。在茶马古道上,康定的地理位置一直十分特别,也十分重要:川藏线从这里分道。这样的客观结果就是使得康定成为商品的集散地。货物在这里汇总,也从这里分流。川藏线路十分险峻,尤其是从雅安出发到康定这里,“由雅安至康定,途程只有五百余里;有相领飞越岭两大横梗其间地势险恶,道途崎岖,单人独步,尤有坠崖之虞。”[4]一路都是崇山峻岭,根本无法使用任何的交通工具,只有通过人力。这就是背夫出现的主要原因。背夫到了康定后,藏区的人会有人在此接应。也就是说在茶马古道川藏线上的茶马贸易是分成两个阶段的:一是雅安到康定段,这一段主要是人工背运,由汉族人负责;二是雅安到藏区段,这一段是藏族人负责。这么看来,康定又成了商品交换交易之地,也是汉族人和藏族人交易的场所。 (3)政治原因。《民国康定县图志》中提到:“本县为川藏之商埠”,“宣尉使司因此地为入藏要道,川茶易马日渐繁华,于雍正八年置和协参将一员都司干把外委各一员率兵驻守”,“自改土归流万商云集尚为川茶入藏出口商埠,至民国元年西康省驻此犹为繁华” [5]由此看出,康定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茶马贸易的中心。繁荣的茶马贸易带给康定的不仅是经济地位的提升,更是得到了朝廷官员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从而又进一步地推动了茶马贸易的长足发展。 “清朝政府为了保证对藏区的茶叶供应,仍把川茶分为边茶和腹茶两种,并在打箭炉、松潘、灌县形成三大边茶贸易市场。”[6]政府为了加强对茶马贸易的控制,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更好地实施“以茶制边”的政策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为了迎合茶马贸易的需要,政府还加强了康定地区的道路开发,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打箭炉设立茶关,在大渡河上建泸定桥,开辟直达打箭炉的‘瓦斯沟路’。从此后打箭炉就成了西陲重镇。”[7]道路的完善,使得康定更是便利之地。正是康定的兴盛为锅庄的演变提供了条件。 二、康定锅庄 锅庄原本是土司下设的一个部门机构,是土司分封的产物。锅庄的主人全都是明正土司的家臣,他们专门负责管理明正土司的土地、服饰、茶叶,呈写文稿、看守城门,接待来往贡使,等等。正是因为茶马贸易的日益兴盛,以汉藏为主的茶马商人越来越多地汇集在康定,不同语言的差异,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得康定迫切地需要一个在汉藏商人之间的中介机构。于是,锅庄职能就在顺应时代需求中慢慢发生了变化,转变成为了一个集货栈、旅店、饭馆、翻译等多项职能为一身的中介机构。 1.锅庄的缘起。关于锅庄的起源,《民国康定县图志》中指出:“康熙二十九年,被藏番昌测集烈倨杀土司锡拉扎克,四川提督唐希顺率兵驱剿,土司之妻滚噶龚职其子坚参德昌由木雅移此建垒营寨,置土目于此,所差贡侍,名曰锅庄。”[8]这样看来,锅庄在康定社会是属于上层人士的住房,是和土司有关系的。《雅州府志》记载:“明正土司,所辖十三家锅庄,头人十三名,共四百六十五户。”如 ~~~~~~~~~~~~~~~~~~~~~~~~~~~~~~~~~~~~~~~~~~~~~~~~~~~~~~~~~~~~~~~~~~~~~~~~~~~~~~~~~~~~~~~~~~~~~~~~~~~~~~~~~~~~~~~~~~~~~~~ 作曲家与同代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拥有广阔而丰厚的未开垦的处女地。新疆更是如此,这里有众多的民族,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宝藏,以前也有一些作曲家积极致力于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如丁善德的《新疆舞曲》,石夫的《塔吉克舞曲》等,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自己成长起一批作曲家,扎根在新疆这片音乐宝藏里,为新疆的音乐传承做贡献。让少数民族人民通过他们熟悉的旋律了解西方音乐形式,也让熟知西方音乐形式的人民了解民间音乐的魅力,达到雅俗共赏,从而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发扬与传承。只有创作出同民族相关的音乐,才能走向人民,走向人民才能走向世界,跻身世界艺术之林。 总之,如果我们在富有情感、甜美而优雅的民族音乐中,掺进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中的高度艺术性,再在和声学和其他先进的音乐理论和创作经验的帮助下努力加强音乐创作,我相信,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会在全世界获得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声誉。 参考文献: [1][苏]西涅尔松著,郝一星,史佳译.哈恰图良自传[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鲍元凯.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1). [3]夏中汤.哈恰图良旋律节奏的写作技法与基本特征[J].音乐研究,1995(3). [4]毛宇宽.循历史轨迹探音乐创作的民族潮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2). 作者简介:史玉(1983-),女,新疆石河子人,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收稿日期:2009-11-24 219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丝绸之路 1.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才得以很好的保存。在7世纪中叶的许多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 ) A.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 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销到地中海地区 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 2.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思想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6世纪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传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 ) A.欧洲的内需 B.中国的强盛 C.中间商牟利 D.张骞通西域 3.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线路有所不同。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个朝代的路线(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4.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晚期丝织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信的一种符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汉朝疆域西至陇西地区 ②汉朝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朝丝绸之路存在军事保障 ④汉朝公文用隶书书写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题组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5.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D.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 6.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颁布《广州市舶条》。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 ) 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 C.保证了政府垄断了对外贸易 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

论茶马贸易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西北民族大学 《茶学概论》期末作业 题目:论茶马贸易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姓名:何勋臻 班级:08 通信工程(1)班 学号: P081112039 指导教师:马姝雯 2010年12 月22 日

摘要:茶马贸易自唐朝出现以来,历经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延续时间长达千余年,它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茶马贸易有官营和私营之分,在此我以官营为主,探讨茶马贸易对汉藏关系的影响, 指出官营茶马贸易不仅为民族间频繁的经济文 化交往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是内地与周边密切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茶经济;茶马贸易;民族融合;民族互惠 一、引言 互市,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割据政权之间的一种特殊经济交往与沟通形式。互市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如“边境互市”、“合市”、“和市”、“榷场”、“榷场贸易”等等。在一般情况下,互市主要包括绢马贸易或茶马贸易等内容,其内容变化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贸易双方的需求。互市的产生,实际上是由内地与边疆生产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农耕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分工。互市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茶马互市则兴起于唐宋,盛于明清,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茶马互市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以物易物的一种特殊性贸易形式,系一种互补性经济,在我国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茶马互市曾经对繁荣农牧业经济,改善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生产和生活结构,促进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茶马互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禁榷的性质,一度曾由政府实行统购统销,并完全由政府垄断;即使商人

民俗文化 茶马互市

文件编号: 茶马互市的起源与演变 青海力盟海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商业运营管理部整理

整理日期:2009年8月20日 茶马互市 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后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虽时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 一、“茶马互市”起源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

甘肃省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2015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 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 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 2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 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 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B.城市建设的变迁 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26.《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 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27.《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 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 28.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29.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

论我国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特点

课程:茶叶营养与保健学院:中药学院班级:中药资源与开发12班姓名:喻境琏学号:1206508155 日期:2014年5月24日 论我国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特点 (一)茶文化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所谓茶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狭义上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我国的茶文化起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而在明清时期得到普及。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变革,茶文化的发展相对曲折,而且中国的传统茶文化终结于此时期。 (二)明代茶文化的特点 明朝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开始步入成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饮茶史发生重大变革、开启后世新观的关键时期。 散茶取代团饼茶开始流行。明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昭告天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而改变了贡茶的茶型,从而使散茶得以发展而团饼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与此相适应地,散茶瀹饮法和清饮之乐也逐渐取代点茶技艺和斗茶游戏而成为新的饮茶方式。这些变革推动了我国的散茶制作工艺的发展和创新而使得明代在制茶方面达到了传统工艺高峰。 茶壶成为最常使用的茶具。随着散茶瀹饮法的流行,直接在壶中泡饮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茶具开始简化,茶洗和茶壶成为新的茶具出现。尤其是紫砂茶壶,因其独特的材质和艺术风格而受到世人大力追捧;此外,紫砂壶艺在茶壶的实用价值外开辟出了另一片属于精神需求和艺术追求的茶文化新天地。 明代的茶学著作刊印是古代以来最繁荣的时期。明代茶书可考者不下50余种,在数量上稳居我国历朝历代之首,且其内容涵盖了我国茶文化的所有方面。此外,文人士子形成了“茶人集团”,在知茶善品之余所推崇的清净知止、淡泊浮利的境界涵养,清雅不俗的生活模式以及恬静随性、明心见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