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四大基本原理:陌生原理、进攻原理、开放原理和辩证原理

1)陌生原理

所谓陌生原理,是指创造者必须把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当成不熟悉的事物来看待,尽量保持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新鲜感。

陌生原理的作用。(1)破除思维定势。陌生原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破除思维定势。以X射线的发现为例。现代物理学以X射线的发现为突破口,揭开了向微观世界进军的序幕。X射线是凭借一种高真空放电管——克鲁克斯管才得以发现的,但这一历史使命并没有由克鲁克斯本人来完成。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为了观察冷光现象,在暗室里把克鲁克斯管置于纸盒中通电。他忽然发现纸盒外的一块荧光板也发光了,接着又发现通电的克鲁克斯管还能使包在黑纸中的照相底片感光。伦琴敏锐地带着疑问去考察这一陌生现象,有效地进行了思维的扩散,并假设有可能存在一种特殊射线。经过反复实验,这种特殊的射线终于被发现了,后来人称X射线或伦琴射线。伦琴的发现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克鲁克斯。后者曾多次观察自己设计的高真空放电管使胶片感光的现象,由于自以为熟悉而归之于偶然,结果当然无法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失去了一次获取重大创造性成的机会。克鲁克斯的教训值得认真记取。(2)增强思维活力。陌生原理也能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思维活动,增强思维的活力。人们通过思维获取的成果是继续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动力。思维的收获越大,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如果认为切都已司空见惯,总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客观世界,感觉器官就会受到抑制而麻木不仁。这样就很难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再熟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不熟悉的因素。如果能够多角度地观察,多渠道地思考,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就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开发。

贯彻陌生原理的途径。(1)首先要努力探索陌生的新领域。对于每个人的头脑来说,陌生的新领域好像一张白纸,没有先人为主的经验干扰,可以画出最

新最美的图画来。(2)其次要把熟悉事物当作陌生事物来看待。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变换角度、改变方法,重新审视已经熟悉的事物,力求捕获更多新的有效信息,做到温故知新。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画竹的经验就是典范。郑板桥积数十年画竹之经验,画的竹滞洒流畅,栩栩如生。竹对于郑板桥而言可谓熟悉至极。然而,他却把竹视为陌生事物,每到秋冬之时,就在窗榻上糊满匀薄的白纸,让窗外竹影投射于白纸上,构成天然画卷。而他或徘徊竹间细心观察,或独坐窗前仔细揣摩,直到“眼中之竹”的新鲜形象诱发出“胸中之竹”的艺术构思,再转化为“手中之竹”的生动艺术形象。郑板桥在抒发画竹的感受时写过一首著名的七绝:“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想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宝贵的经验之谈中,也包含着陌生原理的意义。

2)进攻原理

所谓进攻原理,是指创造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地开展创造活动,夺取创造成果。

创造力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个人的创造时间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面对无穷无尽的创造实践,不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就可能无所作为或小有作为。“守株”者最终必然落得一无所获。两手空空的下场。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拿起猎枪去打兔子。所以,从珍惜机遇的角度来考虑,“进攻”也是十分必要的。

进攻原理的表现形式。贯彻进攻原理的关键是创造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索取精神。苏联植物育种学家米丘林就是勇于并善于索取的创造者。他一生从事果树培育工作六十余年,几乎是一刻不停地进行探索,共创造出三百多个优良的新品种。米丘林有一句座右铭可以为创造力开发的索取精神作出说明:“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的任务是向大自然索取。”

索取就是主动要求,主动挑战,就是在创造实践中做攻击型的选手,尽量掌握创造发明的主动权。社会生活中,主动权往往具有积极意义,如排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只有发球的一方才有得分的权利。智力竞赛的抢答题,唯有最先作出反应才能夺得回答和得分的机会。创造活动的道理与此相通。必须带着强烈的创造愿望,迫不及待地到实践中去找题目、抢任务,遇到问题则冥思苦索地动脑筋、想办法,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机遇意识。首先要具备敏感性和洞察力。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谈到观察能力时曾经精辟地指出:“如果我们要描写一棵树或一堆火,就应该站在这棵树或这堆火的前面,直到看出它们与别的树或火的不同之处来。”如果没有敏感性,是不可能洞察到事物之间细微差别的。其次要有预见性。具体的、微观的创造机遇是无法预先安排或准确预告的,但对宏观的创造时机却有可能做出大体上的预测。这就要求创造者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元素周期表的问世就是例证。18世纪末开始,化学家们便着手解决元素的分类问题,历经数十年而未有圆满结果。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预见到元素的原子量同化学性质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经过大胆设想,反复对比,他终于在1869年3月建立了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元素的分类,而且根据周期表预言了11种未知元素,后来都被相继发现。科学的预见性为化学家们在发现新元素方面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机遇。

●察错能力。察错能力与人的多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相关,如观察力、想象力、知识结构、胆略与气魄等,但从进攻原理来考虑,重要的表现是敢于大胆怀疑。怀疑往往是发现错误的前提,是破旧立新的突破口,也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古希腊有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一条定律:物体下落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这个观点在力学领域中流传了一千九百多年。直到16世纪末期,当时才二十多岁的小人物伽利略挺身而出,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表示怀疑。面对人们的责难,伽利略亲自登上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终于用雄辩的事实和科学的计算否定了大权威的错误观点。伽利略的成功也向我们揭示,大胆怀疑有利于调动人创造发明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成果。创造学中比较流行的创造技法——缺点列举法也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总结出来的。

3) 开放原理

●开放原理的必要性

开放原理是指创造者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把头脑从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保持开放状态,加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丰富的外界信息中获取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从创造力的基本性质之———社会性来看,开放是创造力开发的必要条件。创造力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一切创造成果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结果。即使是个人的创造行为,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创造力水平也总是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由创造力的社会性所决定,在现代社会进人信息时代、成为开放系统的条件下,以个人闭门造车的方式从事创造活动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了。甚至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创造力。所以必须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强调创造者与环境的协调,强调在开放条件下开发创造能力。

从创造者与其他创造者的关系来看,开放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发挥也是十分必要的。人的创造能力确有高低之分,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再高明的创造者也会有弱点,也难免偶有失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一位创造力过人的军事家,他创造性地运用兵法的许多战例千古流传。可是,我国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俗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里面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哲理,表明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可以超过任何个人,关键在于同心协力,取长补短。其实,诸葛亮本人早就表达过这种思想。成语“集思广益”就源于他的一段文字:“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而要做到集思广益,开放系统是必要条件。没有开放,没有交流,就不可能集思广益,个人的创造力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了。

开放系统的作用

传播信息,促进思维扩散。国外大学的课程往往采用研讨会形式,确定一个主题后大家预先作好准备,首先由一个人主讲,然后各人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有时甚至争论得十分激烈。通过这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与思维扩散,不仅与会者都有很大收获,而且常常产生不少创造性设想,为进一步开展创造性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启迪思路,激发灵感。有一个苏小妹三难新郎的传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妹妹嫁给诗人秦少游为妻。新婚之夜,颇有文才的苏小妹要面试夫君,遂出“双手推出窗前月”一句索对。少游在院内徘徊沉思,久久未能交卷。苏轼为了帮助妹夫摆脱窘境,将一颗石子投入院内荷花池中。秦少游见此情景,茅塞顿开,立

即对出了“一石惊破水底天”的佳句。现在看来,正是投石人水的突发信息打破了秦少游头脑的封闭状态,激发出了他的创造性灵感。

●贯彻开放原理的几个环节

思维交流。思维交流是创造者解放自己头脑的第一步。如果产生了一些有关创造发明的设想,不妨及时地同周围的有关人员或同行交换意见,不必等设想完全成熟后再拿出“成品”来。及时听取别人的想法,包括肯定性或否定性的意见,对于设想的完善都会有所帮助。

在有条件的集体中,应该有意识地组织思维的交流,做好群体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工作。可以结合集体创造技法的实施来进行,如召开头脑风暴会,以及信息发布会、成果报告会、研讨会等。也可以编印一些文字材料发给大家进行书面交流。

信息开发。著名的英国文学家肖伯纳曾以苹果和思想为例,生动地对比过物质传播和精神传播的差异。这个比喻也能用来说明信息的可分享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为接受者所分享,且其自身的内涵在分享过程中并不贬值。提供信息(包括思想)的一方也不会因对方接受了这个信息而失去其使用权。从信息的可分享性出发,为了开发群体的创造性思维,在开放系统中更应提倡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然而,如果在开放系统中只做到了信息的分享,那还远远不够。应该通过信息的叠加、综合、转换等途径,把信息的开发利用提到更高的层次。信息的可加工性是深人进行信息开发的理论依据。

组织落实。组织落实是贯彻开放原理以开发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唯有落实了组织方面的各种措施,才能保证开放系统的形成,促进创造力的开发。组织落实的主要内容有建立机构、制订规章制度和开展活动等。

4) 辩证原理

所谓辩证原理,是指创造者在探索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寻求创造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地贯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周围事物,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

●辩证的必要性

贯彻辩证原理首先是创造客体的客观需要。创造活动总得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而创造者所处的客观世界又总是受到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支配。因此,人们要想通过创造活动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得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否则将会受到无情的惩罚——永动机的悲剧就是一个教训。数百年来,不少人热衷于发明不需要消耗能量就能永远作功的发动机(第一类永动机),或不存在温度差就能将全部热量转变为机械功的发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管这些人的愿望多么良好,设想多么巧妙,却逃脱不了最终失败的共同命运二因为,从科学原理上说,永动机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而从哲学的意义上看,永动机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所以是不可能成功的。

辩证的作用

实现互补。对立统一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补充以臻于完善,达到新的水平,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就是互补。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相结合、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等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途径的探索正是为了达到互补的效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联结、互相依存的,看到了这种本质关系,就能在对立统一的不同方面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实现互补。例如,耐高温陶瓷材料和高机械强度金属材料融合,制成超耐热与高强度多相倾斜功能材料,其中热传导率低的陶瓷材料用于高温侧,机械强度高的金属材料则用于低温侧。如果说这种新材料是互补性创造成果的典型,那么,唯物辩证法正是通过互补产生创造性设想的催化剂。

促进转化。贯彻辩证原理还有利于促进事物不同矛盾方面的转化。虽然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还存在着矛盾的同一性,互相转化正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实现转化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条件。正是辩证法指明的这一思路,成许多创造性成果取得成功的秘诀。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是转化的典型。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一旦消耗之后,在有限的人类历史年代内得不到补偿,故通称非再生能源。随着高科技革命的兴起,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可循环使用或能不

断得到补充的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而利用这些新能源的关键都在于创造合适的条件促使其转化。

贯彻辩证原理的几种方法

(1)从相对中优选绝对。我们可以根据思维成果的新颖性程度把创造性思维划分为相对的和绝对的两种类型。相对与绝对创造性思维的划分为创造力开发提供了一条广泛适用的有效途径。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相对创造性思维中包含着绝对创造性思维。因此,创造者首先应该尽力开发相对创造性思维,即尽力超越自己的固有认识;然后积极地评价相对创造性思维,从中优选出绝对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来。

(2)从偶然中把握必然。如前所述,首次获得某种天然性成果(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运动状态或客观规律)的创造称为发现。发现是以客观事物为前提的,而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本质作为事物的内部联系,深刻而稳定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现象只是事物被人们感知的外部态。与此同时,事物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必然性和偶然性两种倾向。前者是事物内部本质原因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倾向;后者只是外部非本质原因导致可有可无的倾向。由上述因素决定,发现事物或认识其性质、规律并非易事。

从偶然中把握必然的方法也为创造(特别是发现)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当伽利略还是个17岁的大学生时,一次在比萨大教堂听牧师讲道,偶然观察到一盏吊灯随风摆动时振幅逐渐变小,周期却基本不变。他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偶然现象上,而是随即深人进行研究,终于从中发现了必然规律——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实施从偶然中把握必然的方法应该注意避免假象的迷惑。事物的本质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现象,但有时也可能出现假象。假象是事物非本质的偶然性反映。如果被假象一叶障目,就有可能误人歧途。地处我国山东半岛的蓬莱县海边可以见到海市蜃楼,这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折射后,使远处景物在海上显示的假象。然而秦始皇却轻信方士徐福之言,把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当作蓬莱仙境,遂派遣大批重男童女前往寻访长生不老之药,结果一去不返,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3)从量变中促进质变。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事物从量变开始变化,量变过程包含部分质变。一旦超出了旧质相对稳定的关节点,便发生飞跃,从旧质转变为新质,并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质变。

实施要时要注意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有效积累。德国免疫学家埃尔利希和日本学者秦佐八郎于1907年发明的特效抗梅毒药胂凡纳明,就是他们经过长期实验后获得的第606号化合物,故通称六零六。后来又经过不断改进,才得到效果更好的新胂凡纳明:九一四。他们在最终成功之前的反复实践,正是量变和部分质变的有效积累。第二个环节是选择适当的突破口。事物发展过程中如果有多种矛盾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发挥主导作用,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这就是主要矛盾。创造者在有效积累的基础上,如能抓住主要矛盾,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就可望促进质变的飞跃早日实现。在17世纪末就有人造出低效率的原始蒸汽机,后虽经多人改进,却均无显著效果。瓦特研究了纽可门蒸汽机的结构和原理,发现尽管影响效率的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是加热冷却的汽缸需要消耗大量热能。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单独的冷凝器,有效地降低了热耗,取得了第一次突破。后来他又相继把活塞产生的直线运动变成圆周运动,把单向作用的汽缸改为双向作用,每一次都解决一个主要矛盾,取得一次实质性的突破。瓦特的不断努力终于使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成为近代大工业的主要动力来源。

(4)从否定中实现再否定。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的矛盾运动所决定,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起初,肯定方面占主导地位,事物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当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时,旧事物就变成新事物,进人否定阶段;随着矛盾的发展,原来的否定方面又被否定,此时事物便进人否定之否定阶段。

实施从否定中实现再否定的创造方法首先要敢于否定原有事物,即便是权威性很强的事物。这样做需要一定的勇气。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年轻时在柏林大学做过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大师黑格尔的学生,属于青年黑格尔派。后来他研究人本主义,并于1839年发表《黑格尔哲学批判》,用直观唯物主义否定了老师的唯心主义体系。费尔巴哈之所以能在结束德国古典哲学、恢复唯物主义应有地位方面有所创新,原因就在敢于否定黑格尔的权威学说。

从否定中实现再否定的创造方法还要求我们发扬科学精神,善于发掘被否定事物原有的合理因素,同时也要善于发现第一次否定的不足之处。马克思对待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态度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不仅找出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中的“合理的内核”加以批判吸收,而且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以外的形而上学进行了再否定。

否定之否定阶段的事物会出现肯定阶段原有的某些性状,却不是原事物的简单回复,而是在较高的层次上达到较高级的程度——这正是创造的本质所在。如果把惠更斯关于光本质的波动说视为牛顿微粒说的否定,那么,爱因斯坦创立的光子说就是否定之否定。光子说虽然认为光子具有粒子性,但绝非向微粒说回归,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赋予光子波粒二象性的全新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组合,更不是两者之中任何一方的再现,而是否定之否定的伟大创造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崭新哲学。以这样充满创造性的哲学体系作为创造方法的理论基础,创造学和创造力开发的事业必将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2020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创新思维训练之一 1、问题:思维定势的来源有 选项: A:经验定势 B:权威定势 C:从众定势 D:书本定势 E:自我中心定势 答案: 【经验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书本定势;自我中心定势】 2、问题:“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己的利益与好恶出发,主观武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或感觉。”指的是(E) 选项: A:经验定势 B:权威定势 C:从众定势 D:书本定势 E:自我中心定势 答案: 【自我中心定势】

3、问题:跳出书本定势需要重视实际情况。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问题:跳出权威定势就要敢于大胆怀疑权威言论。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守株待兔”的故事指的是 选项: A:经验定势 B:权威定势 C:从众定势 D:书本定势 E:自我中心定势 答案: 【经验定势】 见面课:创新思维训练之二 1、问题:发散思维又称为 选项: A:辐射思维

B:多向思维 C:扩散思维 D:求异思维 答案: 【辐射思维; 多向思维; 扩散思维; 求异思维】 2、问题:( )不是发散思维的特点。 选项: A:流畅性 B:概括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答案: 【概括性】 3、问题: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定式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是发散思维的( )特点。 选项: A:流畅性 B:比较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答案: 【变通性】

4、问题: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日常可以运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培养收敛思维能力。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见面课:如何认识创新和创新思维 1、问题:从中兴通讯到华为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具有世界竞争力自主品牌,就会被西方国家压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一个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开发试卷

一.单选题 1.“不破不立”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分数:10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逻辑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批判性思维 2.智商越高创造力越高。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3.本课程认为噪音会干扰到创造力的发挥。 (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4.本课程认为,创新是未来发展之本。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5.本课程提到的老人驱赶孩童的案例,主要是讲()思维的重要性。(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逻辑思维 B.逆向思维 C.直觉思维 D.批判性思维 6.下列不属于创造过程的八阶段说的是()。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 C.领域探索 D.酝酿 7.根据本课程的内容,服装设计师最好在()颜色环境里工作。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蓝色

B.红色 C.中性 D.透明 二.多选题 1.本课程提到,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创新的,可以从()方面来进行识别。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E 学员答案:ABCE A.是否有新颖性 B.是否有社会价值 C.是否有个体价值 D.是否能带来收益 E.是否具有适用价值 2.本课程提到,创新具有以下()领域的特殊性。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E 学员答案:ABCDE A.艺术的 B.人际关系的 C.表演的 D.数学的 E.问题解决的

3.本课程提到,经验开放性可细分为下列哪些具体方面?()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E 学员答案:ABCDE A.想象力 B.审美 C.思辨、行动 D.价值观 E.感受 一.单选题 1.本课程认为,创新是未来发展之本。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2.“不破不立”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逻辑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批判性思维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报告

对《粘性土地基强夯地面变形与应用的模型试验研究》的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包思远 摘要:实验研究是力学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是关于如何设计和组织实验,如何选择实验参数,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问题的指导性理论。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的主要容为物理方程的量纲齐次性,π定理与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与相似准则,相似准则的确定,常用的相似准则数、相似原理与模型实验。本文主要分析和学习例文中的相似模型的建立和量纲分析方法,用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方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字模型试验,相似原理,量纲分析 1 模型实验相似原理基础 模型顾名思义是把实际工程中的原型缩小N倍,进行相应的实验,得到相应的规律,来反映原型在现实工程中的状态,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模型试验它的优点在于小巧,轻便,易于安装和拆卸,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经济性高能够从少量的实验经费中得到较好的实验规律。回归于模型试验的本质就是相似原理,而相似理论有三个,分别为相似第一、二、三三大定理,其中相似第一定律是: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单值条件相同,其相似准数的数值也相同;相似第二定律,也称为π定律,即:两个物体相似,无论采用哪种相似判据,某些情况下的相似判据均可写成为无量纲方程。第二相似定理表明现象的物理方程可以转化为相似准数方程。它告诉人们如何处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即以相似准数间的关系给定的形式处理试验数据,并将试验结果推广到其它相似现象上去;相似第三定律是相似现象的充要条件。现象相似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并且由单值条件导出来的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 实际应用时,相似条件都是由无量纲形式的π数来表示的。目前推导原型与模型相似条件的方法主要有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方程分析法是根据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来推导相似关系。在使用方程分析法推导相似关系时,首先要列出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然后取项与项之比就可以求出无量纲的二数。这种方法对实验者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而且在计算机

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 考试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专业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成果。(填空) 2. 有效的(人才)开发是我国经济步入并适应知识经济的(基础) 与保障。(填空) 3. 潜能是(储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尚未被(释放)出来的各类能量。(填空) 4. 消极心态的特点是悲观、(失望)、自卑、(欺骗)等。(填空) 5. 智力潜能是指一个人尚待开发的(智力)的总称,而智力是指个体以(思维)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综合能力。(填空) 6.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使个体与环境取得平衡。(填空) 7. 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渐发展和提高的。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大,EQ就越高。(填空) 8. 情商和智商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填空) 9.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全平衡)状态。(填空) 10.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习)。(填空) 11. 信念是一个人在追求人生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遵循的(心理意志),是人的精神支柱。(填空) 12. (创新思维)从人类祖先就已经存在,而且我们现代的许多创新都离不开当时的(原始创新)中国古代有伟大的四大发明,这为世界人民所享用。和。(填空) 13. 创新性思维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对(限制)进行超越的问题。(填空) 14. 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产业对资本、劳动和技术的不同依赖程度,将其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填空) 15. 创新的替代通常是集群式的。这种创新集群现象有三类:(技术关联型创新集群)、产业关联型创新集群和竞争关联型创新集群。(填空) 16. 创新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填空) 17.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所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填空) 18. 逻辑式创新思维方式的主要形式有:逻辑推理和(假说)。(填空) 19.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填空) 20. 科学归纳推理包括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等。(填空) 21. 我国职业归为___个大类,共___个职业。(单选) C A8;1848 B 9;1838 C 8;1838 D9;1828 22. ___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单选) A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B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全》C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辞典》D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法规》 23. 知识经济从根本上看是___。(单选) A A人才经济B 创新经济C 新型经济D 创意经济 24. 开发潜能主要是指开发蕴含于人体的能量,这种能量由___构成。B (单选) A脑力和体力B 体能和智能C 智力和非智力D 体能和才能 25. 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性质不同而非完全独立的各种基本要素或能力组成,其中___是智力的核心。(单选) D A 注意力B 观察力C 记忆力D 思维力 26. 在国际心理学界,创造性学习一般认为是___两种心理学理论的产物。(单选) D A 中国B 日本C 德国D 西方 27. 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___的核心部分。(单选) C A认识B 态度C 意识D 观念

安徽芜湖2012继续教育公共课试卷及最全答案(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

安徽省2012继续教育公共课试卷及最全答案(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 一、判断 (√)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X)2. 思维是对事物个别属性、事物的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3. 专利在有效期内可以交换、继承、转让。 (X)4. 在创新活动中权威具备最大的创新优势。 (X)5. 要获得创新思维成果,就必须坚持求异思维,屏弃求同思维。 (X)6.同构同功是指元素不同、结构不同,但可以有同样的功能。 (√)7. 运用焦点法时, 列举的对象与焦点表面上看起来关系越疏远,就越有创新的可能。(√)8. 逻辑思维不受思考者的情感、兴趣、意志的影响。 (√)9.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10.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职能以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等为 主。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了前瞻思维。 (√)12、类比创造发明技法是指利用两个事物间的比较,进而引起创造发明构思的一种方法。 (X)13、概括是在思想上抽引出各种对象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X)14、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X)15、异构异功是指相同的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功能,这主要是因为元素不同所带来的。(√)16、人的右脑是创新的脑,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就是开发右脑。 (√)17、分析法是人们运用各种上逻辑思维的方式来作出认识与进行判断的基本方法。(X)18、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19、同类组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或相近事物的组合。 (√)20、企业形象定位设计一般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部分组成. (X)21、食品、饮料、调味品和药品不受专利保护。 (√)22、美国的奥斯本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23、收敛思维就是从众多信息中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大家认为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过程。 (√)24、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 (√)25、发散思维就是以思考问题为中心,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X)26、特殊化就是从考虑一个研究对象过渡到考虑包含这个研究对象的一个集合。(X)27、美国的马斯洛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X)28、一个人头脑中拥有的知识的越多,他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越强。 (√)29、分解组合是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以新的思想重新组合起来。 (X)30、一般化是从考虑一组给定对象集合过渡到考虑该集合中的一个较小的集合。(X)31、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没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重要。

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模板

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习了关于《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的公共课,收获很多。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中或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独创性效果的认识活动过程。它既是非逻辑思维,又与逻辑思维、多维思维相通,是一个辩证的思维统一体。 细细回味我们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来源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领悟,那些创新思维比较强的同志,在某种方面讲,仅仅是比一般人更能够关注教育规律。来源于细微之处的创新,这些创新正是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关注。 正如教育系统之中,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催生了很多巧妙的教育构想,进而形成了多项教育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会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创新都在于是否有心去发现,是否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运用到工作中,让小教育规律产生大的收获! 我们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的授受行,当今讯息万变、知识爆炸的今天,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处于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认为积极开展加强个体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见与社会经济价值。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A.120℃ B.100℃ C.90℃ 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__态和__气_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2 ℃__,一天的温差为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课程方案设计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课程方案设计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紧紧围绕创业学院培养“多维度复合型应用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进行创业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思维素质,为今后创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就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课程的宗旨,通过介绍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阐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并为学生构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线,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习创新的基本方法,重点在于将其尝试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中,从而令学生重视创新,激发其对创新的兴趣,助其积累创新的经验,提高创新的能力。 四、重、难点章节 (一)第三章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学习商业模式图,令学生了解并建立系统化的思考模式,掌握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创新商业模式。 (二)第四章组织与制度创新 令学生了解企业业务的并购、剥离的原因和意义,思考自己商业计划书中的业务是否有在组织与制度方面创新的必要,并通过SWOT方法分析(不)必要的原因。 (三)第五章产品与技术创新 从商业模式图中的“价值主张”出发,训练学生运用SCAMPER创新技巧,养成有“方向”地进行创新思考的习惯。 (四)第六章市场与营销创新 训练学生在商业模式图的右半边——市场营销的观念和策略方面,应用创新技巧。引导学生分析、思考SK-II如何创新地进行了市场营销,使自己跻身高端品牌,并通过模拟市场,让学生对自己商业计划中的产品进行班内/小范围推广营销。 五、课程内容学时分布

六、整体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前教学准备的要求 1、关注学生知识水平 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可通过查阅学生的班级平均成绩和班级及学生的社会活动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想意识有初步的了解。 2、熟悉教材、教案 授课前充分了解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先设定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和应具有的实践技能。 3、准备好充分的教具 本课程为实践课,上课前须准备好所需的各种物料。如PPT、视频、案例等。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 第一:创新思维培养是创造力开发的前提。 创新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所以我们说,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重塑思维的习惯,创新领域:实物创新、对策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心态创新、换一种思路达成目标。 第二: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创新思维的鲜明特点,创新思维具有的独特过程,创新思维是事业发展的关键,突破思维定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开拓思维的新境界。 第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创新意识是世界发展的前提,更是科学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按照创造思维的规律去进行创造思维的实践,多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2、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具有对未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启发学

生在知识的纵向、横向的联系上不断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3、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感,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交流经验与创新成果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5、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虽然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和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去苛求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要多给学生一些称赞、鼓励的话;要和学生多交流,真正做到师生合作,让学生对教师有良好的感觉。这样学生才善于去找问题、想问题,向教师求解问题。只有在这种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自主自信、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学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第五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5.1基本要求 本章简单阐述和实验有关的一些理论性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作为模型实验理论根 据的相似性原理,阐述原型和模型相互关系的模型律,以及有助于选择实验参数的量纲分析法。 5.1.1识记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的定义,Re 、Fr 、Eu 等相似准则数的含义, 量纲的定义。 5.1.2领会流动的力学相似概念,各个相似准数的物理意义,量纲分析法的应用。 5.1.3应用量纲分析法推导物理公式,利用模型律安排模型实验。 重点:相似原理,相似准则,量纲分析法。 难点:量纲分析法,模型律。 5.2基本知识点 5.2.1相似的基本概念 为使模型流动能表现出原型流动的主要现象和特性,并从模型流动上预测出原型流动的结果,就必须使两者在流动上相似,即两个互为相似流动的对应部位上对应物理量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两相似流动应满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原型流动用下标n 表示,模型流动用下标m 表示。 1. 几何相似 两流动的对应边长成同一比例,对应角相等。即 n n l m m L d C L d == n m θθ= 相应有 222n n A l m m A L C C A L === 333n n V l m m V L C C V L === 2. 运动相似 两流动的对应点上流体速度矢量成同一比例,即对应点上速度大小成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n n u m m u C u υυ== 相应有 t l l u t u C C C C C C ==或者 , 2 u u a t l C C C C C == 3. 动力相似 两流动的对应部位上同名力矢成同一比例,即对应的受同名力同时作用在两流动上,且各同名力方向一致,大小成比例。 Im pn n In n Gn En F m m Gm pm Em F F F F F F C F F F F F F υυ====== 4. 流动相似的含义 几何相似是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前提与依据;动力相似是决定二个流动相似的主导因素;运动相似是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的表现;凡相似的流动,必是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流动。 5.2.2相似准则 描述流体运动和受力关系的是流体运动微分方程,两流动要满足相似条件就必须同时满足该方程,利用该方程可得到模型流动和原型流动在满足动力相似时各比例系数之间的约束关系即相似准则。常用的相似准数为: 1. 雷诺数Re Re uL uL ρμν = = ,Re 数表征了惯性力与粘滞力作用的对比关系。 2. 弗汝德数Fr 2 u Fr gL =,Fr 数表征惯性力与重力作用的对比关系。 3. 欧拉数Eu 2 p Eu u ρ?= ,Eu 数表征压力与惯性力作用的对比关系。 4. 斯特劳哈勒数St 2L u t St tu u L = =,St 数是时变加速度与位变加速度的比值,标志流动的非定常性。 5.2.3模型律 1. 模型律的选择 动力相似可以用相似准数表示,若原型和模型流动动力相似,各同名相似准数均相等,如果满足则称为完全相似。但同时满足所有相似准数都相等,在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有时也

网络效应《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D)1、小明比小强大,小红比小明小,下列陈述中哪一句最正确: A、小红比小强大 B、小红比小强小 C、小红与小强一样大 D、无法确定小红与小强谁大 (D)2、“?”位置的字母应该是:A C EP R ? A、O B、Q C、S D、T (B)3、在计算机语言中有一种逻辑运算,如果两个数同一位上都是0 时,其和为0;一个为0,一个为1 时或两个都是1 时,其和为1。那么: A、如果和为1,则两数必然都为1 B、如果和为0,则两数必然都为0 C、如果和为0,则两数中可能有一个为1 D、如果和为1,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 (D)4、甲:小张是百事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高级雇员之一。乙:那怎么可能,小张只喝可口可乐。 对话中,乙的陈述隐含的一个前提是: A、百事可乐公司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分公司 B、小张是可口可乐公司一名不重要的职员 C、可乐喝起来味道非常相近 D、一般的,所有高级职员只喝本公司的产品 (C)5、刘明有一次坐船,忽然发现自己的包不见了,往远处

一看,一个人正提着自己的包在走,追上以后,那个人客气地道歉说拿错了,然后继续往前走。这时一个警察冲过来扭住那个人说他是小偷。 这是因为: A、那人不是小偷,因为他把包还给了刘明 B、那人是小偷,因为他拿错了包 C、那人是小偷,因为他不去找自己的包 D、那人是小偷,因为他拿了刘明的包 (C)6、你认为“?”位置的字应该是:日三磊? A、森 B、苗 C、晶 D、昌 (B)7、你认为下面哪个不属于从众心理: A、演讲并不精彩,但别人都鼓掌,我也鼓掌。 B、我打心眼里认为这首歌好听,没想到这首歌确实很流行。 C、今年流行皮大衣,虽然我不宽裕,但还是咬牙买了一件。 D、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也没什么说的,我同意大家的意见。(B)8、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这句话: A、正确 B、不正确 C、《狂人日记》可以一天读完 D、《狂人日记》一天读不完(D )9、所有轮胎都是橡胶的,所有橡胶都是柔性的,有一些橡胶是黑色的。请问下面四种陈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所有轮胎都是黑色的 B、只有某些轮胎是橡胶的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复习题 - 台州人事培训考试网

创造力培训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可以分为、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四大类。 2、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经济形态包括、工业经济和三种。 3、思维的和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思维品质。 4、当今时代,和构成人的最突出的现实本质,它不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而且也是区别于前人的突出品格。 5、和是创造力的两个最重要的意识支柱。 6、潜能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7、创造素质包括、和三个方面。 8、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发散性思维和三部分。 9、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着力于、、三个层次。 10、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 11、所著的《》一书是第一部研究创新理论的专著。 12、1993年美国麻省著名的恩图维咨询公司总裁、著名战略研究专家发表了题为《》的文章,首次对知识创新下了定义。 13、一般情况下,共振思维表现为、、三种形式。 14、动机主要包括及两部分。 15、管理创新行为的基本原则包括、和三个部分。 16、管理创新的第一原则是;第二原则是;第三原则是“”。

17、鉴于我国议行合一的政体和党政关系的现状,当前研究政府创新,应为广义政府,即既包括、司法、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也包括。 18、现代政府的本质特征是;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 19、对我国行政体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体性改革,首先要建立起适应、、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20、市场机制是由和两部分构成。 2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治的含义有实行和实行两层。 22、法治原则包括原则和和原则两方面。 23、行政创新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 24、行政管理核心是,的核心是领导,领导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核心是。 25、行政与管理是两个概念,一个整体,它们是和的关系。 26、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27、行政体制改革中必须注意两大环节:与。 28、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不同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和。 29、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和。 30、创新集群有、、三种类型。 31、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的新的科技发展观。 32、创新可以分为、和三种实现形式。 33、、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未来教育学习和生活的四大支柱。 34、创造性学习源于的发现学习和吉尔福特的两种心理学理论。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对《粘性土地基强夯地面变形与应用的模型试验研究》的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包思远 摘要:实验研究是力学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是关于如何设计和组织实验,如何选择实验参数,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问题的指导性理论。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的主要内容为物理方程的量纲齐次性, 定理与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与相似准则,相似准则的确定,常用的相似准则数、相似原理与模型实验。本文主要分析和学习例文中的相似模型的建立和量纲分析方法,用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方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字模型试验,相似原理,量纲分析 1 模型实验相似原理基础 模型顾名思义是把实际工程中的原型缩小N 倍,进行相应的实验,得到相应的规律, 来反映原型在现实工程中的状态,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模型试验它的优点在于小巧,轻便,易于安

装和拆卸,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经济性高 能够从少量的实验经费中得到较好的实验规律。回归于模型试验的本质就是相似原理,而相似理论有三个,分别为相似第一、二、三三大定理,其中相似第一定律是: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单值条件相同,其相似准数的数值也相同;相似第二定律,也称为π定律,即:两个物体相似,无论采用哪种相似判据,某些情况下的相似判据均可写成为无量纲方程。第二相似定理表明现象的物理方程可以转化为相似准数方程。它告诉人们如何处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即以相似准数间的关系给定的形式处理试验数据,并将试验结果推广到其它相似现象上去;相似第三定律是相似现象的充要条件。现象相似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并且由单值条件导出来的相似准数的数值相等。 实际应用时,相似条件都是由无量纲形式的π数来表示的。目前推导原型与模型相似条件的方法主要有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方程分析法是根据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来推导相似关系。在使用方程分析法推导相似关系时,首先要列出支配现象的微分方程,然后取项与项之比就可以

专业技术人员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2016)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潜力激活与创造力开发(2016) 72分红色为正确答案,未标明的不会。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与人的生理、心理条件和脑功能相关。 A、专业潜能 B、思维潜能 C、智力潜能 D、以上皆不是 2.丰富的()是想象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A、幻想 B、想象 C、意象 D、以上皆不是 3.专业技术人员是() A、人才资源 B、稀缺资源 C、能力资源 D、以上皆不是 4.主体的思维素质在潜能素质系统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A、思维潜能 B、思维建构 C、思维素质 D、以上皆不是 5.()年,心理学家Bar-On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 A、1981 B、1984 C、1988 D、以上皆不是 6.目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大格局未变,(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A、进出口贸易 B、新兴经济体 C、对外经济 D、以上皆不是 7.今天的热门产品,从iPod到Xbox,都是()成的结晶。 A、跨领域 B、自身创新 C、不跨领域 D、以上皆不是 8.竞争和自我否定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和实践,能使自己的( )不断提高。 A、A B、专业 C、潜能

D、以上皆不是 9.记忆,就是过去的( )在人脑中的反映。 A、想象 B、回忆 C、经验 D、以上皆不是 10.()的活动被欲乐占据时,往往就会忽略道德发展上的需要。 A、智力 B、潜能 C、心智 D、以上皆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创新需要( ) A、理论指导 B、知识支撑 C、进取精神 D、科学态度 2.心理潜在素质规定了主体心理活动过程的( )等功能指标 A、韧耐性 B、稳定性 C、灵活性 D、强度性 3.创新有多种类别,也有多个级别。按照最简单的划分,创新有( )的创新三个级别 A、小级别创新 B、突破性创新 C、保守性创新 D、里程碑式 4.心商的内涵主要指( )的能力 A、维持心理健康 B、调适心理压力 C、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D、以上皆不是 5.在实践中( )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A、多看、多思 B、反复检验 C、反复调查 D、不断总结 6.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 )特征。 A、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 B、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 C、技术权威性 D、以上皆不是 7.加强创造力心理品质的方法( ) A、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激活与创造力开发教程考试题库(全)

1.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高度(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必然会逐渐从社会普通公众中分离出来一部分人。 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都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断飞跃的过程。 3.(知识经济)的基本内涵是以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生产、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4.知识经济从根本上看是(人才经济). 5.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 6.智力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一般的潜能及其转化的智慧行为。 7.对于每个人的信念来说,能起支撑作用的,则是人的(意志)与(毅力)。 8.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人对其生存环境以及其自身的创造活动。 9.对于当前管理,管理要素以(知识)为中心,管理模式变为(分权制)的网格化方式,管理程序变为(目标管理) 10.我国要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 11.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既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2.知识经济在资源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生产要素。 13.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 14.真正的创新素质是(学习)与(创造)的有机统一 15.在创造过程中提出研究的目的或产品时,都会发生两种思维的相互作用分别是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6.智商的英文缩写为(IQ)情商的英文缩写为( EQ ). 17.体能强度是指与人的体力相关的生理学意义上的(器官)或(系统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 18.人类的一些认识活动大多以思维的(间接性)作为基础。 19.创新思维的新颖性特征主要是指思维的(求异性) 20.初级的抽象与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做出比较从而得出抽象与概括,高级的抽象与概括是根据某一现象或某一系列现象的(本质特征)所做出的。 21.所谓创新素质,概括地说,就是(创造发明)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统一。 23思维是(创新)的前提,思维是人的本性所在 24.专业技术是专门从事某一特殊领域工作或职业所需要的(工作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及技巧 25.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26.任何领域的创新活动都要以该领域中的(已有知识)和(成果)为起点。 27.专业技术人员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 2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 29.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30.潜能具备的三个特点包括潜藏性;现实性;可开发性。 11.《现代汉语词典》将“专业”解释为()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或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 A政府机关B企业单位C生产机构D产业部门 12.专业技术是人类()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成果。 A改造自然 B改造社会 C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 D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 13.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的前提和基础性条件是() A从事社会生产的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 B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或操作技术手法 C有相应专业理论基础 D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