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我国的常见病,由于PE突发率高、易误诊和漏诊等原因,死亡率极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处于死因的第三位。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取栓等。其中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远端肺小动脉的总横截面积是中心肺动脉的4倍多,外周肺血管床的容量是中心肺动脉的2倍多。介入治疗可将栓子吸出或变成碎块而使其进入远端肺动脉,从而开放中心肺动脉,迅速降低肺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总的肺血流,改善心肺的血液动力学状况及右室功能。

虽然自从1971年Greenfield 等报导PE病人导管血栓吸除术至今已有多年,但在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在国际上的文章多以单中心为主。汇总35项介入治疗的非随机研究资料表明,在纳入的594例患者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成功率为87%。近年来多国关于肺栓塞的诊疗指南也都提到了介入治疗。其中2014年ESC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或溶栓治疗失败的高危PE病人来说,经皮导管取栓或碎解大血管的血栓可以替代手术治疗。2015年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出介入治疗可去除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内的血栓,促进右心室功能恢复,改善症状和存活率。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的病人,介入方法可以采

用。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公布的第10版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同样指出:导管介入治疗适应于出现低血压的急性PE病人,并同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出血风险高;②全身溶栓治疗失败;③在全身溶栓治疗前即可能由于休克导致死亡,并且需要有相关专家在场可行介入治疗。因此目前临床中肺栓塞介入治疗推荐的适应证是:急性(≤2周以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低血压和休克(高危以及病情恶化、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中高危病人);溶栓疗法失败或禁忌证;开胸手术禁忌或术后再发或不愿手术者。由于是有创治疗,因此禁忌症同样也需要重视,目前主要的禁忌症包括:存在活动性内脏或颅内出血;近期(2周内)有手术或内脏穿刺检查病史,特别是神经外科和眼科手术史;近期曾做过有创的心肺复苏;存在严重感染;未能控制的重症高血压;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证。

PE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

1,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血栓旋切:将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通过连接注射器人工负压抽吸或连接机械予以负压抽吸。日本报告的肺动脉内血栓抽吸术,主要使用8F的右冠状动脉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用10ml注射器负压抽吸,吸住血栓后取出导管,然后从导管推出血栓,需要反复数十次才能完成吸栓。其特点是使用常规导管,方法简单,易于普及,不足之处是所需时间长。

2,流变液压导管装置进行血栓流变溶解:其利用高速喷射盐水在肺动脉内产生涡流及文丘里效应碎栓和除栓,其典型代表为Hydrolyser导

管,但由于Hydrolyser导管较小,碎栓能力适合直径在5mm~9mm血管,对于大的主干血管效果不佳,目前国内未使用该种方法。

3,导管、导丝进行血栓碎裂:使用导管、导丝将肺动脉血栓碎裂、松软,临床上多数情况并不能完全清除栓子,而是将栓子变成碎块使其进入远端肺动脉,以迅速解除肺循环的中心阻塞,从而开放主肺动脉,改善肺灌注。导丝的选用首选“泥鳅”超滑导丝,其前端角度小、柔软且支撑强度大,便于旋转、进退和深入到肺段动脉以下水平。同时血栓破碎时不仅限于导丝,造影导管或者猪尾导管也可同时使用。这种方法介入方法省时、快捷、经济,适合于不同直径的肺动脉。国内应用也最为广泛,疗效确切,推荐临床应用。

4,球囊扩张碎栓术及支架植入术:当血栓位于肺段动脉水平,且碎栓困难时,可选用外周球囊导管,经挤压作用使血栓碎解,以快速重建肺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如合并肺动脉狭窄,必要时行支架置入。

5,联合治疗:目前上述的导管介入方法均可与导管局部溶栓术相结合同时治疗。药物方面,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剂量一般为0.6 mg/kg,最大剂量不宜超过50 mg,而尿激酶多选用25-50万单位。

对于介入手术的治疗终点,目前认为一旦血流动力学改善后介入治疗

就可以终止,并不以造影结果为参照标准。有不少病人治疗后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改变不明显,但实际的肺动脉血流已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对于PE的介入治疗,还需要提到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虽然大多数急性PE的栓子来源于DVT的栓子脱落,但ESC、AHA和ACCP-10的PE抗栓指南均不推荐PE病人常规使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因存在禁忌证而不能进行抗凝治疗的部分病人,方可应用该治疗,而且一旦禁忌证解决以后,安装滤器的病人需进行长期抗凝治疗。PE介入治疗相关症的发生率约2%,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介入过程中死亡,早期报道病死率曾高达27%,目前已经明显降低。其他常见并发症有远端栓塞、右心室穿孔引起心包填塞、肺动脉穿孔并肺出血、体循环出血、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对比剂过敏、肺再灌注损伤(出现急性肺水肿情况)、溶血、对比剂肾病以及穿刺并发症等。因此,为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在保证技术条件前提下,应严格掌握介入治疗指征。

10%的PE病人可进一步进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尽管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CTEPH疗效显著,但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手术。国内外学者先后使用高压球囊血管成型术扩张狭窄的肺动脉,以治疗无手术指征的CTEPH病人。多个研究中选择完全闭塞、内有充盈缺损或呈网状的肺动脉进行扩张,平均随访12-36个月不等。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平均肺动脉压明显下降。但手术并发症不

多,死亡率低。因此,肺动脉球囊血管成型术可作为CTEPH病人手术治疗的补充,用于无手术指征的病人。但临床需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器械的不断更新,为急性PE 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早期导管介入治疗对改善不能溶栓治疗的病人的状态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我国的常见病,由于PE突发率高、易误诊和漏诊等原因,死亡率极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处于死因的第三位。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取栓等。其中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远端肺小动脉的总横截面积是中心肺动脉的4倍多,外周肺血管床的容量是中心肺动脉的2倍多。介入治疗可将栓子吸出或变成碎块而使其进入远端肺动脉,从而开放中心肺动脉,迅速降低肺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总的肺血流,改善心肺的血液动力学状况及右室功能。 虽然自从1971年Greenfield 等报导PE病人导管血栓吸除术至今已有多年,但在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在国际上的文章多以单中心为主。汇总35项介入治疗的非随机研究资料表明,在纳入的594例患者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成功率为87%。近年来多国关于肺栓塞的诊疗指南也都提到了介入治疗。其中2014年ESC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或溶栓治疗失败的高危PE病人来说,经皮导管取栓或碎解大血管的血栓可以替代手术治疗。2015年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出介入治疗可去除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内的血栓,促进右心室功能恢复,改善症状和存活率。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的病人,介入方法可以采

用。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公布的第10版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同样指出:导管介入治疗适应于出现低血压的急性PE病人,并同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出血风险高;②全身溶栓治疗失败;③在全身溶栓治疗前即可能由于休克导致死亡,并且需要有相关专家在场可行介入治疗。因此目前临床中肺栓塞介入治疗推荐的适应证是:急性(≤2周以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低血压和休克(高危以及病情恶化、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中高危病人);溶栓疗法失败或禁忌证;开胸手术禁忌或术后再发或不愿手术者。由于是有创治疗,因此禁忌症同样也需要重视,目前主要的禁忌症包括:存在活动性内脏或颅内出血;近期(2周内)有手术或内脏穿刺检查病史,特别是神经外科和眼科手术史;近期曾做过有创的心肺复苏;存在严重感染;未能控制的重症高血压;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证。 PE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 1,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血栓旋切:将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通过连接注射器人工负压抽吸或连接机械予以负压抽吸。日本报告的肺动脉内血栓抽吸术,主要使用8F的右冠状动脉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用10ml注射器负压抽吸,吸住血栓后取出导管,然后从导管推出血栓,需要反复数十次才能完成吸栓。其特点是使用常规导管,方法简单,易于普及,不足之处是所需时间长。 2,流变液压导管装置进行血栓流变溶解:其利用高速喷射盐水在肺动脉内产生涡流及文丘里效应碎栓和除栓,其典型代表为Hydrolyser导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原则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原则 肺栓塞治疗目标是抢救生命,稳定病情,使肺血管再通。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是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一个特征,其死亡率达20%基本治疗包括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止痛、心源性休克、抗凝治疗和抗静脉溶栓疗法。对于此类休克,主要以补液和正性肌力药物为主,以保证右室的灌注。 1.静脉溶栓疗法 目前国际上,溶栓治疗主要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鉴于国内对溶栓治疗适应证过宽,应引起注意。国外常用的药物和用法作一介绍。 Reteplase (r-PA, Retavase) 10 U 静脉注射2次,给药相隔时间在30分钟以上。 Alteplase (rt-PA, ACTivase) 100 mg 静脉滴注,持续时间在 2 h 以上。 链激酶:30分钟给予250,000 U,随后100,000 U/H,持续24 h 2.抗凝治疗 目前国际上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非大面积肺栓塞的病人主要应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者禁用。现将欧美国家常用的药物和方法介绍如下: 博璞青(肝素钙)4100 U 皮下注射 q12h。 克赛 (依诺肝素) 4000 U 皮下注射 q12h。 Dalteparin (达肝素钠 ) 200 IU/kg 皮下注射q d Tinzaparin (亭扎肝素 ) 175 IU/kg皮下注射q d 每天同一时间给药,连续6天,直到华法林或其它长效抗凝药起效后停药。 在应用抗凝治疗期间,应监测APTT,维持APTT在正常值的1.5-

2.5。 对高度可疑肺栓塞者包括高龄患者应即开始抗凝治疗,防止血栓蔓延和复发。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heparinl , LMWH)副作用小,疗效好,适应证广。 华法林(warfarin)可口服,但起效慢,抗凝疗程应足够长,国际上推荐的治疗时间是4-6周。应保持国际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在2.5,华法林起始剂量5-15 mg/d PO q d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不适合单独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 有肺栓塞高危因素并接受外科手术者,有严重心肺内科疾病者以及多数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进行预防性抗凝以预防肺栓塞。 导管溶栓术、导管碎栓术、导管吸栓术等介入治疗应用不多,仅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大面积肺栓塞、溶栓疗法禁忌或无效者,目前在国外也只能在少数有条件的医院实施。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目前没有证据其提高生存率或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改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样有效。但它用于: 急性静脉血栓,有抗凝和溶栓治疗禁忌证; 急性静脉血栓,抗凝和溶栓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高危患者; 大面积肺栓塞幸存者; 肺动脉高压者行肺动脉内膜血栓切除术后。 小部分急性肺栓塞和慢性反复肺栓塞者可发展成慢性肺动脉高压。常用治疗药物有抗凝药华法林、抗血小板聚集药、血管扩张药和抗心力衰竭药。必要时也可考虑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和静脉滤器置入。

2023肺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

2023肺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肺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临床上常见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肺栓塞,制定了2023肺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诊断标准 根据2023年肺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肺栓塞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 2. 体征: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静脉曲张等。 3.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CT扫描等,用于判断栓子所在位置和严重程度。 4. D-二聚体测定:通过检测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 5. 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情况。 二、治疗方法 根据肺栓塞的程度和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1.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通过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来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预防血栓形成和扩大。溶 栓治疗则通过使用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来溶解已形 成的血栓。 2. 介入治疗:对于较大的血栓堵塞,可以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插入血管中,利用球囊或支架等器械来清除或 修复血管内的血栓。 三、预防措施 肺栓塞的预防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的卧床、手术后、长途旅行等情况 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注意改善血液循环、穿着弹力袜等措施。 2. 合理用药:对于患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抗凝治疗,按医嘱正确用药。 3. 防止肥胖和控制血脂:肥胖和高血脂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和血液脂质水平。 4.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要戒烟限酒,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了解和遵循2023肺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对于医生和患者都非常重要。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和死 亡率。在预防方面,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相关的生活习惯和措施,保护 自己的健康。

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技术规范

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 【适应证】 1. 急性肺栓塞主要用于血栓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并存在下 述情况者。 (1) 存在严重呼吸困难、低血压或休克等,且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溶栓 治疗的患者。 (2) 有溶栓禁忌证。 (3) 一侧肺动脉完全堵塞,无血流灌注,考虑溶栓效果差。 (4) 溶栓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不能继续溶栓。 (5)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施急诊外科肺动脉血栓清除术等。 2. 慢性肺栓塞合并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1) 血栓栓塞部位外科无法到达,不适宜手术者。 (2) 合并其他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 (3)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外科手术者。 (4) 局限性肺动脉狭窄 (5) 肺血管炎(大动脉炎、白塞综合征等累及肺血管)。 (6) 先天性肺功脉发育不良。 (7) 肺血管外病变压迫(肿瘤、纤维性纵隔炎等)。 【禁忌证】 1.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者。 2. 出、凝血功能障碍者。 3. 感染性疾病尚未控制者。 4. 对造影剂过敏者。 5. 严重心力衰竭未得到控制者。 6. 因精神障碍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 7. 因全身其他疾病体质极度虚弱不能耐受检查者。 8. 月经期和孕期。 【术前准备】 1. 详细询问病史及常规查体。

2. 常规术前检查。 3. 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4. 适时给予或调整抗血小板及抗凝药剂量,使INR不大于1.5。 5. 术前做造影剂过敏试验,皮肤准备,睡前酌情给予镇静药。 6. 术前4~6h禁食水。 7.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8. 应用前肌内注射苯海拉明。 9. 应用Amplatz血栓消融器行肺动脉血栓消融术者,需准备-罐医用纯氮 气瓶。 【操作步骤】 1. 肺动脉血栓消融术(Amplatz血栓消融器) (1) 患者卧位,连接好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心电图和血压,根据 病情吸氧。将 Amplatz血栓消融器与氮气罐连接,调整氮气瓶 供给压力在30~5psi(2. 1~2. 4bar)。 (2) 常规消毒铺巾。 (3) 穿刺股静脉,经导引钢丝放置与导管型号匹配的鞘管。 (4) 将造影导管置于肺动脉,行主肺及左、右肺动脉造影,了解血栓 位置,进一步评估消融成功的可能性。 (5) 经销管送入9F/10F多用途引导管至消融的肺动脉。再次造影观察 血栓的位置。 (6) 经引导管推入普通肝素,剂量100U/kg。 (7) 体外用肝素盐水冲洗Amplatz血栓消融导管(即 ATD管),测试其旋转 功能,将高压 (300mmHg)肝素盐水袋与ATD管灌注口连接,调节流量 伐,使冲洗液持续稳定地从ATD 管中缓慢流出,以冷却和润滑传动 轴。 (8) 沿导引管缓慢前送ATD管,直到接近而未达血栓;脚踏启动ATD管, 以l~2mm/s速度缓慢推进,每运行l~2min,间歇5s;随时造影评价 消融进程。 (9) 当血栓部分或大部分被清除,肺动脉血流已有改善,缓慢拔出ATD管; 为了增加血管开通率,减少血栓消融后的碎片所致远端肺动脉栓塞的

肺栓塞最新指南

肺栓塞最新指南 1. 引言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通 常由深静脉血栓(DVT)在体循环中脱落并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栓塞的主 要病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相关风险因素包括手术、严重创伤、慢性疾病、遗传因素以及长期静息等。肺栓塞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未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因此,全球范围内的医疗界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持续进行研究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最新指南,旨在提供给医生和研究人员在肺栓塞的诊断和 治疗方面的最新知识和指导。 2. 肺栓塞的诊断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非特异,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血痰以及心悸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发绀等。然而,这些症状和体征也存在于其他疾病中,因此不能仅依靠临床表现来进行肺栓塞的诊断。 2.2 检查和实验室指标 常用的检查包括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CTPA)以及肺通气/ 灌注扫描等。胸部X线能排除其他胸部疾病,但对于肺栓塞的诊断不敏感。超声 心动图能辅助检测肺动脉内栓子,但只适用于稳定的患者。CTPA是目前最常用的 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分支的血管堵塞情况。肺通气/灌注扫描可以评 估肺栓塞的定位和范围。 3. 肺栓塞的治疗 3.1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预防血栓的进一步生长和阻止新 的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MWH)、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等。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和出血危险性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3.2 纤溶治疗 纤溶治疗是一种针对已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的治疗方法。常用的纤溶药物包括 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纤溶治疗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用 于高危肺栓塞患者,但需要权衡风险和益处。

2023肺栓塞指南解读

2023肺栓塞指南解读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其发生和发展可能对患者的生命 造成威胁。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如何对肺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医学 界建立了一系列指南,其中最新的一份是2023年的肺栓塞指南。本文 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背景介绍 肺栓塞是由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栓堵塞所导致的肺灌注异常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等。肺栓 塞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二、指南要点 2023年肺栓塞指南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其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要点: 1. 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没有典型症状。根据指南的建议,医 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 结果。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栓塞的诊断至关重要。指南明确了各种影像学检 查的优劣势,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其中,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 肺栓塞的金标准。

3. 风险评估 肺栓塞的风险评估是指南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指南提出了多种风险评估工具和算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说明。 4. 药物治疗 指南中对肺栓塞的药物治疗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抗凝、溶栓、抗栓治疗等不同的药物方案。 5. 介入治疗 指南中还对肺栓塞的介入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高危肺栓塞患者,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指南详细介绍了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技术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应用 肺栓塞指南提供了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的最新方法和指导,但在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指南中的建议和指导只是参考,临床经验和专业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 2023年肺栓塞指南为医生提供了规范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的指导,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和应用指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合理的医疗决

肺血管介入治疗

肺血管介入治疗 一、肺血管介入治疗的原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穿刺将胆管插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肺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针对肺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狭窄等疾病。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肺血管介入治疗的目的及优势 目的:1、治疗肺血管疾病2、改善肺血管功能3、缓解症状4、提高生活质量5、延长生存期 优势:1、微创:创伤小,恢复快2、定位准确:实时监测,精确定位3、适应症广泛:适用于多种肺血管疾病4、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5、疗效显著: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三、肺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 介入治疗设备:1、导管:用于引导导丝进入血管2、导丝:用于音带导管进入血管3、球囊:用于扩张狭窄的血管4、支架:用于支撑扩张的血管5、封堵器:用于封堵血管瘘或动脉瘤6、药物洗脱球囊:用于局部药物释放,减少再狭窄率 四、肺血管介入治疗的操作流程 1、术前准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介入治疗方案 2、穿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穿刺血管 3、导管插入:将导管插入血管,通过血管到达目标部位 4、球囊扩张:使用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血流 5、支架植入: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支撑血管壁,保持血流通畅 6、术后处理:观察患者情况,进行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定期复查 五、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病史,进行影像学检查 2、术中操作: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 3、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定期随访:术后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肺血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适应范围:①肺动脉栓塞②肺动脉狭窄③肺动脉高压④肺动脉瓣膜疾病⑤肺动脉瘘⑥肺动脉肿瘤

肺栓塞介入治疗,未来十年介入领域最具价值新赛道

肺栓塞介入治疗,未来十年介入领域最具价值新赛道 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研究显示全球四分之一的住院死亡原因与血栓相关,前三位的心血管病死因均与血栓有关,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 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PE和DVT具有相同易患因素,95%以上的栓子起源于下肢,是VTE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静脉血栓栓塞已成为世界性的危机。全球每年诊断的病例数超过1000万,其中100万例发生在美国,70多万例发生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在我国,从2007年到2016年,与VTE 相关的住院率从3.2/10万人增加到17.5/10万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久坐和超重等问题,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超过9300万成年人)被认定为肥胖;癌症、创伤、外科手术、口服避孕药/激素疗法以及国际旅行的发病率和流行率也在增加,这将增加VTE的总体风险。据报道,至少60%的VTE病例发生在住院期间或入院后,英国和美国2019年分别花费6.4亿英镑和155亿美元用于VTE的诊断和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中,DVT通常不致命,但PE是目前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呼吸系统的重症和急症。美国每年有20多万多人死于PE相关的疾病,欧洲每年有54.4万人死于相关疾病。这意味着在美国大约每6分钟就有1人死于PE,世界各地每15秒就有一人死于PE。 PE是仅次于冠心病和中风的第三大心血管死亡原因,如果不治疗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 摘要:本文旨在制定一份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便医生在此疾病的处理中能够更为规范和高效,对确诊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 一、前言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临床急性血管意外,是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血流灌注区域的损害或死亡。该病的流行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制订一份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以提供医生在此疾病的处理中更为规范和高效,对确诊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二、诊断 2.1 内科检查 2.1.1 体格检查: ①查体一般:观察面色和精神状态,了解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

②呼吸系统查体:注重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及节律; ③心血管系统查体:注重心率、心律、心音及杂音等。 2.1.2 实验室检查: ①酶学检查:检查腺苷酸酶(ADA)、肌酸激酶(CK)等; ②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等; ③D-二聚体检查:该指标对急性肺栓塞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变化程度与栓塞的程度成正比。 2.2 影像学检查 2.2.1 胸部 X 线片 ①肺栓塞不一定有影像学改变,但可见以下表现:肺动脉扩张、一侧肺门肿大、部分肺野呈现灰白色、分层条状阴影等; ②肺栓塞时常继发肺不张、肺炎、水肿等,可见肺纹理分布、组织胸膜影像。 2.2.2 肺通气/血流扫描 ①多方位 CT 扫描显示肺动脉扩张、肺不张、肺炎性渗出;

【指南】肺血栓栓塞症:掌握抗凝、溶栓、介入及手术推荐细节

【指南】肺血栓栓塞症:掌握抗凝、溶栓、介入及手术推荐细 节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TE和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对PTE患者的治疗,适合于我国人群数据的最新《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是如何推荐的? 1.一般治疗 对于急性PTE,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建议尽早下床活动【2C】。 推荐意见说明 对于近端DVT与高危PTE,考虑其血栓脱落及再次加重风险,建议在充分抗凝治疗之后尽早下床活动;对于远端DVT与低危PTE,建议尽早下床活动。 2.急性期抗凝治疗 (1)临床高度可疑急诊PTE,在等待诊断结果过程中,建议开始应用胃肠外抗凝治疗[普通肝素(UFH)、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磺达肝葵钠等]【2C】。 (2)一旦确诊急性PTE,如果没有抗凝禁忌,推荐尽早启动抗凝治疗【1C】。 (3)急性PTE,初始抗凝推荐选用LMWH、UFH、磺达肝葵钠、负荷量的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2B】。 (4)急性PTE,若选择华法林长期抗凝,推荐在应用胃肠外抗凝药物24小时内重叠华法林,调节INR目标值为2.0~3.0,达标后停用胃肠外抗凝【1B】。 (5)急性PTE,若选用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在使用初期需给予负荷剂量;若选择达比加群或依度沙班,应给予胃肠外抗凝药物至少5天【1B】。 推荐意见说明 不推荐常规药物基因组检测指导华法林的剂量调节。对于疑诊急

性PTE者,若无出血风险,在等待明确诊断过程中应给予胃肠外抗凝,包括静脉泵入UFH、皮下注射LMWH或磺达肝癸钠等。 对于急性高危PTE患者,首选UFH进行初始抗凝治疗,以便于及时转换到溶栓治疗。 3.抗凝疗程 (1)有明确可逆性危险因素的急性PTE,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如危险因素去除,建议停用抗凝治疗【2B】。 (2)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的PTE,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建议继续抗凝治疗【2C】。 (3)特发性PTE治疗3个月后,如果仍未发现确切危险因素,同时出血风险较低,推荐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甚至终生抗凝【1C】。 (4)特发性PTE治疗3个月后,如出血风险高,建议根据临床情况,动态评估血栓复发与出血风险,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抗凝治疗【2B】。 推荐意见说明 延展期抗凝治疗的药物通常与初始抗凝药物一致,也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常用的延展期抗凝药物有华法林、LMWH,DOACs(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 此外,在延展期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拒绝抗凝治疗或无法耐受抗凝药物,尤其是既住有冠心病史,并且曾因冠心病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可考虑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进行VTE二级预防。 4.偶然发现或亚段PTE的处理 (1)无症状偶然发现的PTE,若存在VTE进展危险因素或复发风险,建议给予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推荐应用与急性PTE相同的方案【2C】。 (2)亚段PTE,若存在相关临床症状,建议给予至少3个月的抗凝治疗,推荐应用与急性PTE相同的方案【2C】。 (3)亚段PTE(无症状且无下肢近端DVT),若VTE复发风险低,建议临床观察;若VTE复发风险高,建议给予至少3个月的抗凝治疗,推荐应用与急性PTE相同的方案【2C】。

2023肺栓塞的诊断流程及治疗原则(完整版)

2023肺栓塞的诊断流程及治疗原则(完整版)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肺栓塞缺乏典型临床表现,部分肺栓塞患者无任何症状,容易漏诊和误诊。 基本概念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包括血栓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以及肿瘤栓塞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多发生于下肢或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栓塞常为DVT 合并症。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血凝块突然堵塞肺动脉,引起相应肺实质血流供应受阻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PTE是肺栓塞的一种常见类型。 DVT和PTE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一疾病、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流行病学 我国乃至全球PTE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TE 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治疗院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总体仍然较高。 急性肺栓塞血流动力学变化 图1 导致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流动力学衰竭和死亡关键因素 注:A-V,动静脉;BP,血压;CO,心排出量;LV,左心室;O2,氧气;RV,右心室;TV,三尖瓣。a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后确切的事件 顺序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表现 ➤PTE的症状多种多样,但缺乏特异性,易发生漏诊、误诊。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可能为无症状、隐匿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甚至猝死。

①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及气短,尤其在活动后加重,是最常见症状; ②胸痛,憋闷感,可是胸膜性胸痛或心绞痛样胸痛; ③晕厥,可为唯一或首发症状; ④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 ⑤咳嗽、咯血,常见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 ⑥心悸、心慌等。 ➤临床上经典表现“肺梗死三联征”,即同时或先后出现呼吸困难、胸膜性胸痛及咯血,往往不足30%,但具有诊断意义。 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血浆D-二聚体 诊断敏感度为92%-100%,如D-二聚体<50ug/L,可排除急性PTE。其主要价值在于排除急性PTE,而对确诊意义不大。对老年患者应调整其临界值,调整公式(>50岁患者:年龄*10ug/L); (2)动脉血气分析

肺栓塞的治疗

肺栓塞的治疗 血栓栓塞初期 1、治疗属支持性. 2、若胸痛严重可使用止痛剂. 3、虽然焦虑往往很明显,但宜慎用镇静剂,尤其是巴比妥酸盐类制剂. 4、如果出现低氧血症(pao2 v 60~65mmhg),尤其有心排出量降低者,应作氧疗. 可 作持续吸氧,通常采用面罩或导管,吸入氧浓度应能使pao2和sao2升至正常(85~95mmhg和95%~98%)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pao2 >60mmhg). 5、临床表现提示肺动脉高压和急性肺心病者,尤其正在进行诊断性检查(如肺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期间,使用&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有助于维持组织灌流,因为此类药物有肺血管扩张和强心作用.可用异丙肾上腺素2~4mg/l 加于5%葡萄糖溶液作持续滴注,在连续ecg监护下,使滴注速度调整到能维持收缩压90~100mmhg.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亦成功地用于治疗肺栓塞并发低血压. 6、适当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消除和防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参见第205节). 7、在急性低氧血症期应避免使用洋地黄,除非有绝对需要(如严重心率不齐或心力 衰竭).洋地黄作静脉注射开始时需用小剂量(地高辛0.25~0.5mg). 8、对怀疑急性肺心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通过连续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参 数的测定观察治疗反应.可采用血流导向的气囊(swa n-ga nz)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和楔压,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或血氧含量,并对心输出量作热稀释法测定. 9、大范围肺栓塞后尤其是伴有低血压者,或栓塞范围虽不广泛,但有心肺疾病伴有 低血压者,可考虑肺栓塞切除术和溶栓治疗. 10、溶栓治疗 目前已作为栓塞切除术的替代疗法,适用于大范围肺栓塞而不并发低血压,或用中量血管加压药能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者. (1)链激酶,尿激酶和组织血浆酶激活剂(tpa):能增强血浆酶原转换成血浆酶, 并增强活化纤维蛋白溶解酶, ( 2) 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包括: 颅内疾病,脑卒中未超过2个月, 任何部位的活动性出血, 原有出血性素质 (如肝或肾功能障碍), 妊娠, 严重或进行性高血压(舒张压> 110mmhg), 1 0天内曾作手术,后者是溶栓治疗的主要限制. (3)如果病人已使用肝素,在开始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前,应使部分促凝血酶时间 降至正常对照的2倍以下. (4)事先用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然后每12小时重复注射1 次, 可减轻链激酶的过敏和发热反应. (5)在测定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间的基值后,缓慢静脉注射链激酶25万 u(30分钟以上),继而持续输注10万u/h,连续24小时治疗.经3~4小时 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应接近正常对照,而appt,凝血酶时间,或优球蛋白 溶解时间延长,提示纤维蛋白溶解. (6)如果不出现明显变化,表明病人对链激酶耐药,需用其他溶栓治疗. (7)尿激酶首次剂量为4400u/kg,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随后以每小时4400u/kg连续滴注12小时.tpa可用50mg/h静脉滴注2小时.如果重复动脉

肺栓塞诊疗指南2022

肺栓塞诊疗指南2022 前言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常常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为了规范和优化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制定本指南旨在提供肺栓塞的诊疗方案。 1. 肺栓塞的定义和病因 1.1 定义 肺栓塞是由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灌注受损的疾病。 1.2 病因 肺栓塞的主要病因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其他来源的栓子。常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包括长时间静脉注射药物、长时间卧床不动、肿瘤、孕期及产后等。 2. 临床表现和诊断 2.1 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和心悸等。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栓子大小和栓塞部位有关。 2.2 诊断 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判断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常规诊断包括以下几项: •血液检查:包括 D-二聚体(D-Dimer)检查、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测定。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 X 光片、肺动脉造影、CT 血管造影(CTPA)等。 •心电图:对于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常常呈现特征性的改变,如S1Q3T3 现象、ST-T 波改变和右心室肥厚等。 3. 肺栓塞的治疗 肺栓塞的治疗目标是恢复肺灌注, 解除栓塞, 防止再次发生。根据栓子的大小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性治疗。

3.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肺栓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溶栓和支持治疗等。 •抗凝治疗:肺栓塞患者常常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再产生和发展,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等。 •溶栓治疗:对于肺栓塞导致心功能不稳定或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恢复血流和改善症状。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支持治疗:肺栓塞患者还需要合理的支持治疗,包括吸氧、镇痛和液体补充等。 3.2 介入性治疗 对于高危肺栓塞和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介入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栓抽吸术:通过导管将血栓抽出,以恢复肺血流。 •血栓切除术:使用导管插入到患者体内,直接切除血栓。 •支架置入术:使用支架将已部分溶解的血栓压缩并固定,以防止再次栓塞。 4. 预防和复发风险评估 肺栓塞患者在治疗完毕后需要进行预防和复发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规避诱因、适当运动和合理的药物预防等。 •复发风险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患者的复发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预防措施。 结语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肺栓塞的诊疗方案,但仍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经验进行个体化治疗。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全文)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全文)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指内源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所引起的循环障碍临床和病理综合征,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但90%栓子为血栓性质,多与盆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多见于下肢外伤、制动、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肺通气灌注扫描证实约40%合并无症状的肺栓塞,诊断检查包括血管超声、肺动脉造影、肺动脉CTA。多排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4%和94%-100% ,已成为诊断肺栓塞的全标准。血栓的大小、形状、数量及流入肺动脉的速度不同,临床表现多样。由于患者缺乏特异的症状体征,其误诊率、漏诊率、病死率较高,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肺栓塞是使急性肺栓塞患者迅速改善循坏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器材、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导管应运而生,特别是对术后发生的重症肺栓塞临床难以实施溶栓和抗凝治疗时,介入治疗肺栓塞已成为首选方法。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有舂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①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者;②血流动力学不稳者;③溶栓疗法失败或禁忌者;④经皮心肺支持禁忌或不能实施者;⑤ 开胸禁忌者或伴有极易脱落的下腔静脉血栓者。介入治疗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导管实施医疗队伍。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局部置管溶栓术、导管血栓吸取术、导丝导管碎栓术、局部机械消散术、球囊扩张碎栓术、球囊血管成型术及支架置入术、导管碎栓和局部溶栓的联合应用。 1导管局部置管溶栓术肺动脉内局部用药特别是小剂量时可减少出血并发症,导管局部置管溶栓术是通过肺动脉造影确定堵塞的肺动脉部位,然后导管尖端置于血栓处,将尿激酶、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直接注入血栓处,新鲜血栓在足量的溶栓剂作用下溶解。也有报道指出病程较长的长血栓导管置管溶栓后,也能达到血管再通。不利方面是需要通过肺动脉导管有创操作,不如外周静脉给药方法简单。 2导丝导管碎栓术是利用导丝导管将堵塞肺动脉内的血栓破碎,使肺动脉再通。血栓破碎的小血栓游离到肺动脉末梢,肺部是血栓自身溶解能力较强的脏器,如果能够保留主肺动脉或肺动脉干的血液,末梢小血栓可自溶,使血管再通。导丝首选泥鍬导丝,前端角度小,柔软且支撑强度大,便于旋转、进退和深入到肺段动脉以下水平,且省时快捷、经济,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肺动脉。相关报道指出可用旋转猪尾导管进行碎栓,是由5F 猪尾导管和可弯曲的6F鞘管组成,通过旋转导管的机械运动打碎血栓,但仅限于主0市动脉干等粗大的血管。"Clot HusterAmplate取栓装置为8F导管,导管前端装有转速为 15000r/min的叶轮,由空气滑轮机驱动, 将血栓粉碎成微粒后自溶。 3导管血栓吸栓术用导管碎解和抽吸肺动脉内巨大血栓或行球囊血管成型,同时还可进行局部小剂量溶栓,适用于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大面积栓塞合并存在溶栓、抗凝治疗禁忌;经溶栓或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缺乏手术条件这。肺动脉

肺栓塞最新指南2024

引言概述: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最新指南的内容,重点关注其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正文: 1.肺栓塞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瘤栓或其他物质阻塞所引起的肺血流障碍。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疾病,且死亡率相当高。 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外伤、长时间卧床、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史等。 2.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 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临床概率评估。 新的指南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临床风险组,以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3.肺栓塞的诊断:

肺栓塞的诊断采用一系列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等。 临床评估包括Wells评分、Geneva评分等,帮助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肺通气灌注扫描、CT肺血管造影等,可直接观察肺动脉血流情况。 4.肺栓塞的治疗: 肺栓塞的治疗旨在恢复血流、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琳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对于高危患者,机械性溶栓、导管取栓等介入治疗也是常用手段。 5.肺栓塞的预防和后续管理: 预防肺栓塞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和高危患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于肺栓塞患者,长期抗凝治疗是必需的,并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总结: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指南内容涵盖了肺栓塞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和后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应用最新指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肺栓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

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肺栓塞) 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 ,它可阻塞肺动脉床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右室衰竭。其初始治疗旨在恢复血流挽救生命 ,长期抗凝在预防复发中极为重要 ,但常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被误诊。 1流行病学 PE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是静脉栓塞 (VTE) 的两种临床表现 ,并具有相同的易患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二者伴随发生。其在xx 的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而排在第3位。肺栓塞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病,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对部分医院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数呈稳步上升趋势,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公布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以来,部分医院病例增长10倍。最新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急性 PE的致死率约为 7 % ~11 % 。 1.1 易患因素 诱发因素包括:年龄、VTExx、恶性肿瘤、下肢麻痹的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卧床、激素替代治疗及服用避孕药等。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是50岁以下人群的8 倍。 1.2 自然病程 大多数情况下PE 是DVT 的并发症 , 约1 /3 的V TE在数天后可自愈 ,约40 %左右病情不会进展 , 但25 %可发展成为中心DVT和PE。 1.3 病理生理学 急性 PE主要是血流动力学改变 ,尤其当 30 % ~50 %的肺血管床被栓塞后症状较为明显。 PE 常伴的呼吸功能不全也是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结果 : 低心输出量影响了肺静脉的血氧交换 ,进而导致了低氧血症的发生。较小的和远端的栓子虽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但可使肺泡出血致咯血、脑膜炎和轻度的胸膜渗出 ,临床表现为“肺梗塞” 1.4 风险评估 PE应进行个体化的死亡风险评估 ,这远比栓塞的解剖形态和面积重要。低血压或者休克、右室功能障碍 ( RVD )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用于对PE 进行危险分层 :高危PE危及生命(短期病死 率>15 % ) ,需溶栓治疗或外科手术摘除栓子;非高危PE 可根据其死亡风险评估高低而选择住院治疗和院外治疗。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完整版)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完整版) 一、概述: 1、定义:急性肺动脉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栓塞的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本文探讨的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简称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2、临床意义:①发病率高-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 ②易漏诊及误诊-国内对肺栓塞的警惕性不高,正确诊断率低,漏诊率高达80%以上;③不经治疗死亡率高-可高达20%-30%,死亡率占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④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可降至2-8% 。 3 、临床表现:症状多样无特异性。轻者2-3个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15-16个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它们可单独出现或共同表现。

胸痛有二种类型:胸膜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性胸痛较剧烈,部位明确,与呼吸运动有关,是肺栓塞的常见临床表现。这种疼痛是由于远端栓子刺激胸膜引起。有些患者表现为心绞痛样胸痛,呈胸骨后胸痛,疼痛性质不明确,可能与右室缺血有关。 二、肺栓塞的诊断: 1、肺栓塞可能发生的情况,如:(1)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性下肢浮肿和血栓性V炎;(2)原有疾病发生突然变化,呼吸困难加重或外伤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3)晕厥发作;(4)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5)不能解释的休克;(6)低热、血沉↑、黄疸、紫绀等;(7)心力衰竭对洋地黄制剂反应不好;(8)X线胸片肺野有园形或楔形阴影;(9)肺扫描有血流灌注缺损;(10)“原因不明的肺A高压”及右室肥大等。 2、肺栓塞的确诊方法:(1)肺动脉造影术,(2)CT(螺旋CT或电子束CT)肺动脉造影(CTPA),(3)磁共振造影(MRA),(4)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5)超声心动图有PTE的直接征象。至少具有以上确诊检查方法中一项阳性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