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 的病因,并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1、头颅CT和MRI

头颅CT 有助于排除与TIA 类似表现的颅内病变。头颅MRI 的阳性率更高,但是临床并不主张常规应用MRI 进行查。

2、超声检查

(1)颈动脉超声检查:应作为TIA 患者的一个基本检查手段,常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但其对轻中度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较低,也无法辨别严重的狭窄和完全颈动脉阻塞。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有力手段。能发现严重的颅内血管狭窄、判断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栓子监测、在血管造影前评估脑血液循环的状况。

(3)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传统的经胸骨心脏超声相比,提高了心房、心房壁、房间隔和升主动脉的可视性,可发现房间隔的异常(房间隔的动脉瘤、未闭的卵圆孔、房间隔缺损)、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源性栓子来源。

3、脑血管造影

(1)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评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最准确的诊断手段(金标准)。但脑血管造影价格较昂贵,且有一定的风险,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5%~1.0%。

(2)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但是不如DSA 提供的血管情况详尽,且可导致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4、其他检查

对小于50 岁的人群或未发现明确原因的TIA 患者、或是少见部位出现静脉血栓、有家族性血栓史的TIA 患者应做血栓前状态的特殊检查。如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查其他的血凝指标。临床上没有TIA 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序和固定的辅助诊断检查项目,常需因人而异,如一位老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眼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TIA 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等。

2、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最准确的诊断手段(金标准)是()。

3、()是发现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有力手段。

4、()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但是不如DSA 提供的血管情况详尽,且可导致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1、头颅CT和MRI,超声检查,脑血管造影;

2、脑血管造影;

3、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4、CTA和MRA。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 的病因,并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1、头颅CT和MRI 头颅CT 有助于排除与TIA 类似表现的颅内病变。头颅MRI 的阳性率更高,但是临床并不主张常规应用MRI 进行查。 2、超声检查 (1)颈动脉超声检查:应作为TIA 患者的一个基本检查手段,常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但其对轻中度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较低,也无法辨别严重的狭窄和完全颈动脉阻塞。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有力手段。能发现严重的颅内血管狭窄、判断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栓子监测、在血管造影前评估脑血液循环的状况。 (3)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传统的经胸骨心脏超声相比,提高了心房、心房壁、房间隔和升主动脉的可视性,可发现房间隔的异常(房间隔的动脉瘤、未闭的卵圆孔、房间隔缺损)、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源性栓子来源。 3、脑血管造影 (1)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评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最准确的诊断手段(金标准)。但脑血管造影价格较昂贵,且有一定的风险,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5%~1.0%。 (2)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但是不如DSA 提供的血管情况详尽,且可导致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4、其他检查 对小于50 岁的人群或未发现明确原因的TIA 患者、或是少见部位出现静脉血栓、有家族性血栓史的TIA 患者应做血栓前状态的特殊检查。如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查其他的血凝指标。临床上没有TIA 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序和固定的辅助诊断检查项目,常需因人而异,如一位老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眼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TIA 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

脑血管病康复评定内容与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 评 定 内 容 与 标 准

一、身体结构与功能 (一)填写部分 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 语言:正常 Broca失语 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 听觉:正常减退耳聋 患侧忽略:有无 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 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 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 (二)表格部分 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 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痉挛程度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 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I+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 II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范围,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III 肌张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 IV 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 2.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 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 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

脑血管病历

患者周某,女性,77岁,退休,住址:北京东城区沁春园1号楼113号。主因“左侧 肢体力弱、言语不利4周”于2009年12月15日18:40由门诊收入院。 患者11月17日打牌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无力,遂自行打车至第二炮兵医院就 诊,此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至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于二炮医院行MRI检查, 示右侧基底节区、右额叶、顶叶多发脑梗塞,并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经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 脉闭塞,广泛大脑动脉狭窄,右下肢动脉阻塞,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经治疗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由门诊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左侧肢体力量下 降,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行走,左手持物无力,言语欠流利,无四肢抽搐,饮食可,二便调,夜寐可。 既往: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200/100mmHg,近期服用博苏2.5mg po bid,血压控制尚可;2004年发现冠心病、房颤,现服用欣康20mg bid ;11月17日于二炮医院住院期间发现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尚可。20年前因可疑乳腺癌行双乳腺切除术;10 年前因胆结石于304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否认其他外伤及手术史。对青霉素及鱼虾过敏。 查体:T : 37.4C P:84 次/分R: 19 次/分BP: 150/80mmHg 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右前胸可见各一长约10cm手术疤痕,右肋弓下可见一长约 25cm斜行手术疤痕。头颅对称无畸形,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无异常搏动,颈静脉无怒张。双软腭抬起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两侧语颤对称,心率84次/分,律不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无侧弯及 后突畸形,双下肢不肿,下肢静脉无曲张。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定向力、计算力尚可,记忆力稍差,NIHSS评定:2分;ADL评定:20分;长谷川痴呆量表得分:32.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 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运动充分,水平眼震(+ ),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略有变浅, 鼓腮无漏气,示齿两侧口角对称,伸舌居中,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颜 面及右上肢针刺觉正常,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肌张力稍高,右侧肌张力正常,四肢各肌 腱反射活跃(+++),右侧巴氏征阴性,左侧巴氏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颅MRI (2009-11-21二炮医院)示:右侧基底节区、右额叶、顶叶多发脑梗塞;头CTA (2009-11-二炮医院)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广泛大脑动脉狭窄,右下肢动脉阻塞,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富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唐信科 2010-11-10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特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不仅要追求急性期的安全、有效、及时,同时还要重视危险因素的干预,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现重点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对TIA 尤其是反复发生TIA 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见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1)环氧酶抑制药:大多数TIA患者首选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ASA)。剂量为一日50~150mg,顿服。 (2)酸磷酸二酯酶抑制药:酸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缓释制剂双嘧达莫(DPA)(200mg),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可加强其药理作用,一日2次。 (3)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氯吡格雷,常用剂量为一日75mg。 (4)频繁发作TIA时,也可考虑选用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药奥扎格雷静脉注射。 2.抗凝药;抗凝治疗目前不作为TIA 的常规治疗,但临床上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 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频繁发作TIA患者、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及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通常选用低分子量肝素(见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药),也可选用普通肝素(见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但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3.降纤药:对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的患者)或频繁发作但以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选用降纤酶。 4.扩容药:心功能不全者禁用。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 5.钙通道阻滞药:血压低者慎用,可扩张脑血管,防止脑动脉痉挛。可选用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 6.其他药:川芎嗪、银杏叶提取物等具有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倍他司汀可用于眩晕。偶尔也可选用罂粟碱。

脑血管病教案

河北北方学院教案编号 3 一、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1.血管壁病变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3血 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4其他病因。 三、诊断与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1.挽救生命2.降低残疾3.预防复发4.提高生活质量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述: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 碍;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病因与发病机制: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 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主要的发病 机制有:血流动力学说微栓子学说 诊断及鉴别诊断:癫痫的部分性发作梅尼埃病阿-斯综合征 治疗:TIA是急症TIA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患者进 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1. TIA短期卒中风险评估 2.药物治疗 五、脑梗死。 1.定义: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 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 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2.脑梗死的病因分型目前主要采用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 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 3.辅助检查 1) CT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 2~15日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 2)核磁共振(MRI):MRI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死、 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出血性梗死时T1相有 高信号混杂 3)TCD:对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痉挛或血管侧枝循环建立情况 有帮助,目前也有用于溶栓治疗监测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

2020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 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 .≥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 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A .PPI B .H2受体拮抗剂 C .黏膜保护剂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A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B .消化道出血史 C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A .40-50岁 B .40-60岁 C .40-70岁 D .40-80 10 . (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 的一级预防() A .年龄>70 岁或<40 岁的人群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 分) 1。(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 。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A 。12h B .24h C。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脑血管病历

脑血管病历

————————————————————————————————作者: ————————————————————————————————日期:

病例1: 患者周某,女性,77岁,退休,住址:北京东城区沁春园1号楼113号。主因“左侧肢体力弱、言语不利4周”于2009年12月15日18:40由门诊收入院。 患者11月17日打牌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无力,遂自行打车至第二炮兵医院就诊,此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至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于二炮医院行MRI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右额叶、顶叶多发脑梗塞,并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经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广泛大脑动脉狭窄,右下肢动脉阻塞,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经治疗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由门诊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左侧肢体力量下降,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行走,左手持物无力,言语欠流利,无四肢抽搐,饮食可,二便调,夜寐可。 既往: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200/100mmHg,近期服用博苏2.5mgpo bid,血压控制尚可;2004年发现冠心病、房颤,现服用欣康20mg bid;11月17日于二炮医院住院期间发现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尚可。20年前因可疑乳腺癌行双乳腺切除术;10年前因胆结石于304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否认其他外伤及手术史。对青霉素及鱼虾过敏。 查体:T:37.4℃P:84次/分R:19次/分BP:150/80mmHg 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右前胸可见各一长约10cm手术疤痕,右肋弓下可见一长约25cm 斜行手术疤痕。头颅对称无畸形,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无异常搏动,颈静脉无怒张。双软腭抬起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两侧语颤对称,心率84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无侧弯及后突畸形,双下肢不肿,下肢静脉无曲张。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专科情况: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定向力、计算力尚可,记忆力稍差,NIHSS评定:2分;ADL评定:20分;长谷川痴呆量表得分:32.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运动充分,水平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略有变浅,鼓腮无漏气,示齿两侧口角对称,伸舌居中,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颜面及右上肢针刺觉正常,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肌张力稍高,右侧肌张力正常,四肢各肌腱反射活跃(+++),右侧巴氏征阴性,左侧巴氏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颅MRI(2009-11-21 二炮医院)示:右侧基底节区、右额叶、顶叶多发脑梗塞;头CTA(2009-11- 二炮医院)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广泛大脑动脉狭窄,右下肢动脉阻塞,双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病因和发病机理]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溃疡,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纤维粘附于受损的粗糙的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痉挛等情况影响下,血栓逐渐增大,最后导致动脉完全闭塞。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病理] 梗塞后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病初6小时以内,肉眼尚见不到明显病变:8小时至48小时,病变部位即出现明显的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扁平,脑灰白质界线不清;7~14天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其后软化和坏死组织被吞噬和清除,胶质增生形成疤痕,大的软化灶形成囊腔。完成此修复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1~2年。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二)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详解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崔学艳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指在供应脑的血管血管壁病变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脑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候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80%,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ICVD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种族、遗传等。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神经影像学检查有神经功能缺损对应的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 (一)病理类型与发病机制 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液成分改变等多种病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地动脉系统狭窄、微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TIA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起病突然,有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后遗症。TIA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相似。 2.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症状多样。①颈内动脉TIA:多表现为大脑半球或单眼症状。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失语、认知的改变;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曚、视野中有黑点等。②椎-基底动脉TIA:多表现为眩晕、跌倒和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 3.辅助检查: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TCD检查可探及颅内动脉狭窄,并可进行血流状况评估。CTA、MRA及DSA检查有时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三)治疗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非心源性栓塞性TIA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发病24h内,可启动阿司匹林(aspirin)和氯吡格雷(clopidogrel)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用药60天。其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过敏患者,可服用氯吡格雷用于二级预防。 2.抗凝药物:心源性栓塞性TIA可采用抗凝治疗。主要包括肝素(Heparin)、低分子肝素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和华法林(Warfarin)。一般短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改为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华法林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到2~3,用量根据结果调整。

2021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 疗 欧阳光明(2021.03.07)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 .≥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 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A .PPI B .H2受体拮抗剂 C .黏膜保护剂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A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B .消化道出血史 C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A .40-50岁 B .40-60岁 C .40-70岁 D .40-80 10 . (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 的一级预防()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概述 考纲要求:脑出血、脑梗死 技能不考,但笔试要求的。硬膜下血肿=外伤+持续性昏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运动瘫(运动性失语)+感觉瘫(一过性黑矇)+眩晕,可以出现在鉴别诊断中。具箱——脑血管疾病常用检查项目 脑出血 一、诊断公式 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脑CT 高密度灶 、 点

三、注意事项 1. 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具体位置需要考生指出,例如:脑出血(左基底节区)。 2. 考试趋势预测:从考试情况上看,让学生读头颅CT 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这种将成为主流形式,建 议考生同第3 站内容一同复习。 例男性,58 岁。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1 天。 患者1 天前入睡后一直未醒,家人多次呼唤,发现其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尚能听懂他人言语,但不能交流,右侧上肢不能平举,端坐费力,向右侧歪倒,右侧口角流涎,无意识不清及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诊就诊。头颅CT 检查如图。既往从未测量过血压。否认糖尿病病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8 ℃ P 88 次/ 分R 18 次/ 分BP 200/105mmHg。嗜睡,皮肤和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查体:双眼球运动正常,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右侧上下肢肌力分别为1 和2 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Babinski 征(+),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8g/L,WBC7.8×109/L,N 0.70 ,L 0.30 ,Plt 150×10 9/L 。肝、肾功能正常。 四、进一步检查4 分 1. 头颅CTA、MRA或DSA检查。 1 分 2. 必要时复查头颅CT 或MRI(条件允许时)。1 分 3. 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检查。1 分 4. 心电图检查。1 分 五、治疗原则6 分 1. 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1 分 一、初步诊断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答 侧”扣0.5 分)3 分 2. 高血压3 级很高危1 分二、诊断依 据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 (1) (2) 分 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 嗜睡、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 左侧基底节出血”或 1 分右侧肢体偏 瘫、右侧 (3) 高血压3 级很高危:BP 200/105mmHg,此次合并脑出血。 三、鉴别诊断4 分 1. 脑梗死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脑肿瘤 头颅CT 检查:左侧基底节高密度病灶(脑出血)。 1.5 分 1.5 分 1 分 左侧豆状核出血”均得 3 分,未答出 Babinski 征阳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 1 分2. 1 分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依据 一、血栓形成性梗死: 血栓性病因包括内皮细胞损伤或变性、纤维素样坏死,但大多数与高血压有关。在所有的梗死类型中,腔隙性梗死预后最好。CT 显示出低密度软化灶可以证实临床诊断,CT 未显示出来也不能排除腔隙性梗死的存在。CT 的阳性检出率约为50 % , 它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 1、是腔隙灶的部位,凡内囊、丘脑区者易于显示,而桥脑区不易显示。 2、是腔隙灶的大小,有症状者腔隙灶直径一般都大于1.71cm。而无症状者一般都于1.63cm。 3、是扫描时间,早期软化的脑组织对X线的吸收率与正常脑组淆。以10天左右进行CT 扫描其检出率与准确率最高( 超过58 %)。显露内皮下结构激活血小板,促发血栓生成,抑制纤溶系统、血液凝滞。患者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可产生颅内的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线索为: (1) 发病年龄多较高; (2) 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现症状; (3) 发病前可有TIA ; (4) 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先症状;(5) 症状多在几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 6) 多数患者意识清楚、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7) 脑脊液多正常。CT 检查早期多正常,24~

48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24小时内组织差别不大CT 难以分辨。过晚又容易与出血灶形成的囊腔混 二、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标准: (1) 症状符合临床腔系性脑梗死综合征; ( 2)临床腔隙性脑梗死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容易出现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3) 缺乏近端单侧血栓形成狭窄或闭塞的证据; (4) 有小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慢性高血压患者中。在临床上可无症状或表现为单纯性神经麻痹、单纯性感觉缺失或一些综合征( 如构音障碍- 笨拙手综合征、共济失调- 轻偏瘫性综合征)。 三、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梗死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10 % 。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站占40 % 。临床诊断线索包括: ( 1) 病史中有有全身血压下降的佐证; (2) 由坐位或卧位变为直立位时起病; (3) 病史中有反复一过性黑蒙; (4) 颈动脉检查发现有高度狭窄; (5) 影像学上发现符合分水岭梗死的表现。其他病因: 动脉壁的炎症如结核性、梅毒性、化脓性炎症、钩端螺旋体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动脉炎等。还可见于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原因不明: 有些脑血管病的病因不明。随着大脑白质和脑干灰质核团受损程度的加深常产生广泛的明显的缺损。

1406.脑血管病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考试试题 (脑血管病) 科室: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每空5分,共50分) 1.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2.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引起对侧偏瘫的特点是:() A.不伴脑神经瘫. B.偏瘫以下肢为重 C.均等性轻偏瘫 D.偏瘫以上肢为重 E.上下肢均为0级瘫 3.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变闭塞血管是:()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 E.后交通动脉 4.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那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 A.发病6小时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素质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5.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脑动脉炎 B.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C.血液病 D.脑动脉瘤 E.脑血管畸形 6.下列哪根血管闭塞最容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脊髓前动脉 D.小脑前下动脉 E.大脑前动脉

7.试述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 A.控制脑水肿 B.止血剂 C.迅速降血压 D.抗生素治疗 E.吸氧 8.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高血压病 B.血液病 C.脑动脉粥样硬化 D.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E.脑血管畸形 9.脑栓塞治疗的正确目标是:() A.控制脑水肿和预防脑疝 B.卧床休息 C.控制脑水肿,并治疗原发病 D.外科手术摘除栓子 E.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 10.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 A.皮质下白质 B.桥脑 C.小脑 D.基底节区 E.脑室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 2.脑梗塞急性期有哪些治疗措施? 脑血管病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B D D E B B A D C D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201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2010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 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 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 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因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1.推荐强度(分4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2.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 CT(高质量);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 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脑血管病试题

第?2?题:A3型题(子母单选):? 男性,62岁,三个月来发作2次右侧上下肢无力,每次突然发病,持续约10分钟后自行缓解。检查:血压正常,双眼底动脉反光增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辅助检查:血粘度增高,MRI检查未见异常 1小题> 该患者的诊断为 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RIN B?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 C?脑梗死 D?脑血栓形成 E?腔隙性脑梗死 2小题> 患者需进一步检查的项目为 A?血糖和血脂 B?DSA C?脑血管超声检查(TC D?头颅CT E?脑电图 3小题> 患者最佳的预防性治疗为

A?血管扩张剂 B?抗血小板聚集剂 C?休息、不用药物治疗 D?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E?中药治疗 第?3?题:单选题:?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 A?外伤 B?感染 C?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 D?睡眠 E?寒冷 第?4?题:单选题:? 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最佳时间为A?发病3小时以内 B?发病6小时以内 C?发病12小时以内 D?发病24小时以内 E?以上均可以 第?5?题:单选题:? 脑出血最常见原因 A?动脉硬化

B?动脉瘤 C?动静脉畸形 D?高血压 E?糖尿病 第?6?题:单选题:? 脑梗死的康复治疗应在 A?发病后开始 B?恢复期开始 C?后遗症期开始 D?急性期开始 E?以上均不是 第?7?题:单选题:? 患者男性,45岁,下班回家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四肢活动好,查体颈抵抗明显,Kernig征(+),脑脊液均匀血性,最重要的检查 A?脑CT B?颅脑MRI C?脑电图 D?脑超声 E?DSA(数字减影) 第?8?题:单选题:? 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为 A?降血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2.1 降纤、溶栓药 这类药物中以蛇类、水蛭和地龙研究得较多,蛇包括各类毒蛇,如蝮蛇、白花蛇、乌梢蛇和眼镜蛇等,蛇有祛风通络和护肝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组方中有蛇者,如人参再造丸、回天再造丸、再造丸、舒风再造丸、活络丸、大活络丸、人参搜风丸等。水蛭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治疗中风各种古方、组方中有水蛭者如麝香抗栓丸。地龙有窜通经络和熄风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在组方中有地龙者,如醒脑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舒风再造丸、麝香抗栓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还有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名的补阳还五汤。 2.1.1 蛇毒制剂 蛇毒是含蛋白质的混合物,有20多种氨基酸,具有蛋白质的特性、多种酶的作用,由蝮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酶制剂,称为蝮蛇抗栓酶。蝮蛇抗栓酶(Svate)有大连蝮蛇抗栓酶、清栓酶、精制蝮蛇抗栓酶、江浙蝮蛇抗栓酶和去纤酶等。药理作用:Svate是以精氨酸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除含凝血酶外,还含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的激肽释放酶(Kalliknein),这种酶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Liyuan pure lysoethrombusase)又名注射用降纤酶,是以我国尖吻蝮蛇(又名五步蛇)毒为原料,经现代生物技术分离、纯化而精制的蛇毒制剂。药理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为缬氨酸蛋白水解酶,能直接作用于血中的纤维蛋白α-链释放出肽A,此时生成的肽A血纤维蛋白体的纤溶系统,诱发t-PA的释放,增强t-PA的活性,促进纤溶酶的生成,使已形成的血栓得以迅速溶解。由于降低了血中纤维蛋白原,产生明显的抗凝效果,可防止血栓再形成。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和降低血小板聚集,进而清理、疏通和改善微循环,使缺血部位的功能得以恢复。本品不含出血毒素,因此很少引起出血并发症。 2.1.2 海王降纤酶(DF-Neptun) 取材于尖吻蝮蛇毒素,是单一成分蛋白水解酶。药理作用:海王降纤酶促使t-PA释放,激活纤溶酶原,促使体内纤溶酶抑制物PAI(Plasˉ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等纤溶酶抑制因子的浓度降低,从而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使血栓快速溶解。海王降纤酶还有选择性地促使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使其浓度降至一定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进而阻止血栓形成和抑制血栓增大。另外,还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 2.1.3 巴曲酶(Batroxobin) 是从巴西蝮蛇毒中提取。药理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巴曲酶选择性地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链神经末端的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释放纤维蛋白肽A。此时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和血纤维蛋白多聚体容易被分解,形成血纤维蛋白分解产物(FDP)、血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FGDP),使凝固血栓的架桥在血中迅速被分解消失,因而可抑制血栓形成。溶解血栓,巴曲酶可促使血中t-PA的释放,t-PA将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血纤维蛋白溶酶。另外,巴曲酶分解血纤维蛋白原,生成降解A链纤维蛋白单体,此单体对t-PA促进血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有增进的作用。总之,巴曲酶能促使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而纤维蛋白溶酶是溶解血栓的重要物质,另外,还能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降低血管阻力和改善微循环。 2.1.4 抗血栓素(ATX、Ⅰ-Ⅱ) 是从眼镜蛇毒中提取的抗凝物质。药理作用:ATX具增强纤溶活性、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的作用,使纤维蛋白原溶解转变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降低纤维蛋白原,有效地降低了血浆粘度,有利于梗塞区功能的恢复。中药蛇毒制剂治疗脑梗塞,与西药溶栓药一样强调治疗时机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蛇毒制剂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西药溶栓药,应用时一定要经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02T13:32:07.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房瑞杰1 孙忠军2 [导读] 研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方法和安全性 房瑞杰1 孙忠军2(1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梅河医院 135019;2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医院 135019)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107-02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且无治疗禁忌症患者56例,辅以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结果脑血管造影提示中各种危险因素所致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在预防治疗护理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等作为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其发病率。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更是居高不下,我国近年来统计表明脑血管病的死因顺位第二,仅次于恶性肿瘤。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特病因。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资料:研究病人为我院2006年8月~2009年8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男44例,女11例,年龄40~86岁,其中腔隙性脑梗塞组(腔隙组)4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组(脑血栓组)12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组)9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及神经科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65例为对照组,男44例,女11例,年龄39~80岁。 1.2研究方法: 1.2.1 探测方法选用美国HP8500GP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7.5MHz。所有观察对象均由专人操作。受检者取仰卧位,颈后垫薄枕,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先从锁骨内侧端横向扫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其走行方向向头侧移位,依次扫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颅外段颈内动脉(ICA),观察斑块的形态、大小、范围、回声特征,管腔有无狭窄或闭塞,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内径。本研究将IMT≥1.2mm作为斑块的诊断标准。 1.2.2 采集方法采集全部研究对象的详细病史、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2.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用t检验方法分析两组数据间的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 P<0.05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3诊断标准判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为71.59%,;缺血性脑血管病各组的颈动脉中度狭窄(51%~79%)及重度狭窄(80%~10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国内资料结果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TC、LDL-C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HDL-C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 要有效遏制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等疾病的发生,在合理膳食、适当锻炼、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同时,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心脑血管病人群应进行药物预防。以“益气、活血、通络、”理论为基础的脉康合剂,强大的溶栓化瘀作用通过降脂抗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血管内皮细胞,达到全面防治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2.1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2.1.1 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但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脱水过度导致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等。 2.1.2 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500ml一次静滴每日一次,8~10天为一疗程。也可以用706代血浆用法相同。 2.1.3 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2.1.4 溶栓:①链激酶:初次剂量为50~100万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半小时滴完,维持量为60万U溶于葡萄糖液250~500ml内静脉6小时滴完,4次/d,24小时内维持用药,直到病情不再发展为止,但一般不超过7天。②尿激酶:第一天用1万~3万,分2~3次加入葡萄糖液内静滴,1~2周为一疗程。用药期注意出血倾向,1~2年内用此药者不宜再用。有出血素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败血症、空洞型肺结核、严重肝病、心内膜炎及近期内有出血者忌用。应用链激酶时应作过敏试验。 2.1.5 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用药期间也须严密注意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严重肝肾疾病、感染性血栓及高龄者忌用。①肝素:12500~25000U,溶于10%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静滴1~2天,以后根据病情掌握使用。②双香豆素:同时口服,第一日200~300mg,以后维持量为50~100mg/d,治疗天数以病情而定;③新抗凝:口服,第一日20mg,第二日16mg,以后用4~8mg/d维持量。此外,临床上还有用蛇毒制剂、藻酸双酯钠等等。 2.1.6 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常用的药物有:罂杰碱30mg口服或肌注2~3/d,或60~9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内,静滴,1次/d.还可应用环扁桃酯、已酮可可碱、倍他定等。也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以防止继发性血管痉挛,如尼莫地平40mg,3次/d;西比灵5~10mg.1次/晚。 2.1.7 其他:除上述治疗原则外,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后者将自体血液100~200ml经过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回输给自身,每5~7天一次,5~7次为一疗程。 中药以补气、活血、通络为治则,常用补阳还五汤和丹参等。同时使用脑腹康、r氨酷酸和胞二磷胆碱等,有助于改善脑代谢。 本病也有应用手术治疗者,如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切除术,或颅内一外动脉吻合术。但疗效不佳,近几年应用较少。也有应用颈动脉腔内血管形术。如系颈椎病骨质增生所致者可行骨刺清除术和颈椎侧前方减压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