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蒙牛和伊利的分析对比

蒙牛和伊利的分析对比

蒙牛和伊利的分析对比
蒙牛和伊利的分析对比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分析分析分析对比的思考对比的思考

不论我们有意还是无意,总会将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放在一起比较。也许是两家企业的渊源太深,也许是两强争霸的局面迎合了大众的娱乐要求,也许是两家企业在运营举措方面实在是太相似,但客观的说两家企业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伊利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乳品行业的个案,蒙牛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乳品行业的个案,两家企业在每一年的发展当中,都会面临不同的边界条件,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不一样的,两家企业的发展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样是举重,在地球上举100公斤就是力士了,而在月球上举100公斤基本上属于弱弱。而实际上伊利和蒙牛的比较实际上已经成为外界评价伊利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作为后进者,蒙牛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并不大,本身是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但是,作为伊利,占据乳业榜首的位置其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其经济意义。

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

1、 企业成长指标

项目

2005年 2006年 差异 销售成长率

39% 34% -5% 净利润增长率

22% 17% -5% 总资产增长率 12% 38% 26% 从伊利的三项主要成长指标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以超过100亿的规模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虽然净利润的增长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总资产的增长有些疑惑,因为按照伊利的正常运营而言,总资产的增长不应该有这样的速度。参照伊利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伊利两年的负债率提高了8%,也就是说伊利加大了贷款的力度。能够解释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的是,固定投入的增加(伊利在生产布局方面已经落后于蒙牛),而且要迎接奥运会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但是不支持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似乎更充分,因为作为快速消费品中的快速消费品,资金的回笼和周转应该都是非常迅速的,不应该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从企业成长指标来看,伊利的发展仍然是强劲且良性的。

2、利润指标

项目2005年2006年差异毛利率28% 27% -1%

净利润率2% 2% 0%

每股净收益0.75 0.67 -8%

销售成本比率70% 72% 2%

销售管理费用比率3% 3% 0%

总成本比率96% 96% 0%

从伊利两年的利润表现而言,如果以成长指标为参照,只能说差强人意。毛利率的下降和销售成本的升高都说明伊利在追求企业成长的同时,在自身的结构调整方面速度仍然是慢了一些。按照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平而言,伊利的利润指标仍然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和蒙牛的相关指标来对照,只能说在利润的表现方面差距是逐渐在扩大的。

3、经营行为指标

项目2005年2006年差异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4.45 5.63 1.18

存货周转天数32.82 36.29 3

应付帐款周转天数31.57 36.49 5

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增加,我们看到伊利通过延长应付来进行短期的融资的企图,这是企业运营中也经常采用的手段。但应付周转速度的降低从长远看来,对于企业整体供应链合作伙伴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尽管以伊利的企业引力,不愁吸引不到更多更好的供应商。应付账期的延长也可以佐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而应收周转的减慢和存货周转的减慢就不能不说在整体的运营方面出现了效率降低的不好迹象了。虽然伊利的应收周转仍然处于行业中的领先水平,但是应收周转的减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伊利曾经的经销模式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当然目前的变化仍然在控制范围之内。而存货周转的减慢,只能说明两个方向的问题,产品销售不畅或者是存货量增大了,不论是哪个方向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都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当然也可能伊利有目的的增大了部分原材料的库存,也可能会造成存货周转的降低,如果是策略的增加存货也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

4、流动指标 项目

2005年 2006年 差异 流动比率

109% 81% -28% 速动比率 68.40% 35.40%

-33% 从伊利两年的流动指标来看,更明显的说明了伊利目前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这些流动性不足到底是因为存货增加产生的还是因为产品销售不畅产生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而从速动比率来看,伊利的短期尝债能力出现了问题,虽然从目前来看,问题还不是很严重。 那么对于伊利这样快速消费品企业而言,为什么会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呢?资源被投入到哪些方面了呢?这些投资能否在未来给伊利提供强劲的成长动力呢?

通过对上述简单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描述出伊利整体的运营思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销售业绩的增长。不知道这样的思路是来源于新的管理团队的压力,还是来源于和蒙牛的残酷竞争。短期之内的这种策略选择,也许不会造成非常危险的结果,但伊利的这种策略并没有彻底实现,如果伊利选择的是一条和蒙牛残酷竞争的路子,如果伊利不能逐渐实现自己的策略,在这条路上将越走越难。

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战略战略战略对比对比

乳业榜首之争

客观的评价,伊利近几年的发展以及业绩是非常优异的,但是很遗憾的伊利的光芒被蒙牛所掩盖了。唯一让伊利聊以自慰的是乳业榜首的位置,是对于社会的贡献和责任。我们从06年年报的情况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伊利总营业额仅仅比蒙牛多了1个多亿,多得让很多人浮想联翩。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伊利虽然勉强的维持了乳业第一的位置,但是07年让位于蒙牛将没有悬念。08年,伊利会夺回乳业第一的位置吗?有谁能知道呢,按照目前蒙牛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概况来看,没有奇迹伊利就不会有机会。

其实,作为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特别是蒙牛与伊利这样两家历史渊源这么深的企业,一时的得失成败也许并不能决定长程赛跑中最终的结果。但是,从中国乳业第一的位置上被赶下来,伊利能输的起吗?伊利能承受这样的结果吗?

当牛根生同志没事探个险、到央视录个歌的时候,这种无形的压力已经给到了伊利的团队;当牛根生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强调竞合、强调和其他的品类争夺份额的时候,这种无形的压力已经给到了伊利的团队。

两家企业的半年报都已经发布了,蒙牛已经从总量上超过了伊利。没有争议的榜首位置终于以非常低调的方式被发布出来,这样的结果有可能给伊利的管理团队带来灭顶的压力,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应对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置疑。虽然伊利的业绩也是非常优异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对于要找伊利或者伊利管理团队的事情的人或者组织而言已经足够了。

乳业的榜首之争,伊利要过的是心理的一道坎,更要过的是政治的一道坎。知耻而后勇,问题是伊利能不能放下乳业龙头的身段。应该说追逐比领跑更有目标性,也更容易整合行动,如果伊利能够解决问题,续集能量,将龙头的大帽子仍给蒙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有一天,伊利和蒙牛轮番领跑中国乳业,那将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人员动荡对系统的考验

对于一年营业额上百亿的企业,运营是靠系统在支撑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在企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替换的,就象郑俊怀同志出问题也没有阻碍伊利的快速发展。但是,就目前伊利的情况来看,人员的动荡已经开始考验伊利的运营系统。

从人力资源的构成来看,伊利和蒙牛的人力资源的组织思路差异是巨大的。曾经,蒙牛和伊利的团队都是以子弟兵为主体构成的,而如今,通过几年的变化,蒙牛的人力资源的组织思路仍然是持续的,构成蒙牛管理主体的还是蒙牛的子弟兵,包括蒙牛高层的人员构成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伊利,经过近几年的调整,管理层人员发生了巨变,据说总监级别以上的人员已经更换了一遍。

伊利在近几年,以其品牌感召力将快速消费品行业当中的很多精英招之麾下。如果仅仅按照团队成员的水平和单兵质量,伊利在乳品行业中是领先的。这种人力资源的组成对于人才短缺的乳品行业而言无疑是豪华甚至超豪华的团队。但是企业的运营就象足球队一样,需要球星,但是比赛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团队的配合和组织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应该说,人员的流动,在短期内不会对伊利的整体运营带来多大的影响,甚至不一定会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当新的团队成员进入伊利的时候,带来的是区别于伊利的企业文化的冲击,带来的是新人适应、融入伊利文化的挑战。这种冲击和挑战可能是伊利再次腾飞的基础,也可能是伊利衰落的起因。关键在于,伊利的文化、伊利的系统是否强大到可以应对这些冲击和挑战;关键在于,伊利的核心管理团队能否将新旧两种势力重新整合或者更准确的说捏合在一起。

其实,这种情况不论是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早晚要经历的一个考验。

人员动荡,伊利要过的是管理这道坎。要过这道坎,需要伊利核心管理团队极高的领导艺术和极强的管理手腕。

奥运会奥运会之战之战

没有人否认,奥运会对于伊利,无论是营销From https://www.sodocs.net/doc/008921785.html, 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是百年难遇的巨大利好。然而,在机会的背后往往是巨大的风险。

其实很多人都承认,在中国乳业的品牌当中,伊利的品牌形象是最佳的。伊利在持续的品牌投入过程之中,虽然也走过弯路,但是整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与品牌建设相对应的,伊利的营销推广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虽然和蒙牛相比,没有那么多的光环。在品类的管理和新品的推广方面,伊利虽然没有蒙牛那么多的亮点,但是工作也在持续的推进之中。 而当奥运会这样一个巨大的利好降临的时候,伊利的营销以及运营难题也就出现了。 奥运会和伊利整体品牌运营之间的关系奥运会和伊利整体品牌运营之间的关系。。

也许伊利获得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消息很突然也太有戏剧性,因此外界也很难判断伊利是否已经提前为奥运会做好准备了。从目前伊利的整体营销表现来看,伊利的奥运战略启动肯定是慢了。因为慢了,同时又要快,伊利的整体的营销运营被奥运会这样的一个因素干扰了,或者说被打乱了。

其实对于伊利这样规模的企业而言,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营销的机会,更是一个竞争的机会。在中国乳业竞争层次整体并不高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伊利抓住了机会重新整合伊利的业务系统,提升业务标准,那么伊利将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样,在08年基本上不会再有比奥运会更吸引眼球的事件了,如果伊利真的抓住这个机会,那么将凸现新的品牌优势。 而遗憾的是,从目前伊利所表现出来的市场表现而言,奥运战略和伊利的品牌策略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并不是理想。奥运战略和伊利的品牌策略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和。可能是时间还早,但是伊利对于奥运会题材的挖掘还是远远不够的。也许,对于伊利来讲,仍然处在选择之中——奥运会,到底要赌多大。伊利可以将奥运会当作一场豪赌,一切营销活动都围绕奥运会展开;伊利也可以将奥运会当作一个事件营销,就像不咸不淡的赞助大学生音乐节一样;当然也可以在两个极端当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

如果,当初是蒙牛而不是伊利获得了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资格,蒙牛可能会给中国的营销界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或者震撼呢?这供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去想象。

奥运会的潜在风险

奥运会除了为伊利带来巨大的机会之外,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产品质量的风险。

在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除之不去的一块心病。而液态奶又恰恰是食品中难保证安全的品类之一。我们都知道,工业化生产的批量产品,产品质量的瑕疵是在所难免的,液态奶也同样如此。目前,按照液态奶行业质量控制的能力,能够将产品质量风险控制在怎样的范畴之内呢?6个西格马肯定是做不到的,那么伊利能够做到几个西格马呢?也许10万分之一的产品瑕疵都可能会引发巨大的质量风险,毕竟奥运会非比寻常,平头老百姓喝了有问题的奶还好办,如果运动员、官员喝了有问题的奶怎么办呢?

伊利是以常温产品起家的,应该说对于常温产品的质量控制更有心得。而理论上说,常温产品的质量保证比低温产品的质量保证也确实要容易一些。但是,供应给奥运会的需要是恰恰是低温的产品,这无疑更加大了质量风险。

应该说,按照目前国内液态奶的质量控制水平而言,以奥运会期间相关产品的消费量计算,不出质量问题的几率是很小的。因此,就需要更为严格、更为完善的产品售后的服务体系和媒体公关体系,伊利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了呢?

也许伊利可以通过良好的政府关系和媒体关系,凭借自身强大的生产及营销能力平稳的渡过那短短的一个奥运会期,但无论伊利这次的奥运之旅最终结果如何,都将会给中国的营销界提供一个经典的案例,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之内会成为讨论、争议的焦点之一。

能够做好而没有做好是失败,能够做得更好而做得一般也是失败。奥运会,伊利做不好,伊利自己都不能接受。而这次,伊利拿到的并非是一把好牌,伊利能打好吗? 产权产权、、产权产权、、产权

伊利和蒙牛是两家非常相似的企业。同样都是以常温奶起家,都是做全国市场的,产品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员相互也都很熟悉。那么两家从里象到外的企业为什么会呈现出差异性的发展态势呢?如果客观的评价,不应该简单的将差异归结于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而应该追究更深层次的东西——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在这方面,蒙牛是得天独厚的,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很多企业穷一生的精力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产权明晰,治理结构清晰。而伊利比较遗憾,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是一家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产权不能说不清楚,但是治理结构就很难说是清楚了。

蒙牛是民营企业,选择所有者治理还是经理人治理是技术问题,不存在产权方面的顾虑,毕竟产权主体是非常清楚的。简单的说以牛根生为代表的所有者团队清楚的知道是谁在用自己的钱做什么样的事情,而所有者团队也可以非常明确的表态,这些人干得到底怎么样。而因为伊利的产权结构,必然是一种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经理人治理的结构。但是因为所有者主体的模糊性,就会引发所有者代言人和经营者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因为这种利益纠葛的复杂性,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笔者的认识肤浅,也许搞经济学的能够给出更为精彩的论证。

用更简单的语言来比喻吧,蒙牛人是拿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情,企业的好与坏和自己都息息相关;伊利人是拿别人的钱做别人的事情,企业的好与坏和自己都关系不大。

可以说制约伊利未来发展壮大的问题中的问题就是产权问题,就是治理结构问题。如果是中小企业,就象其他的很多中小企业一样,通过一些运作,可能还比较容易解决产权的问题,但是伊利是大企业,是年营业额过百亿的企业,这么大一块块的产权归属,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

如果伊利不能解决好眼下的难题,特别是公司产权和治理结构的难题,尽管业绩很好,尽管从股市上获利颇丰,都不能阻止和蒙牛之间差距的日益扩大。伊利比绝大多数的乳品企业都优秀,伊利现在的基础和规模足够承接源自于方方面面的风险,应该说现在的伊利会比大多数的乳品企业都活的幸福。但伊利的未来期望是什么呢?仅仅是眼下的幸福吗?

没有人知道,那只象魔鬼一样的蝴蝶会在什么时间扇动它的翅膀,也没有人知道那小小的气流会引发怎样的风暴。乳业榜首易位,人员动荡,奥运合作,产权结构,都可能是那只魔鬼蝴蝶即将扇动的翅膀。

也许有一天,当草原双雄变成一支独秀的时候,那不但是乳业的损失,更是中国企业的巨大损失,甚至蒙牛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蒙牛与伊利的绩效考核对比

纵横双向考核是针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管理人员是一个公司的中坚力量,能否有效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积极工作。

纵向考核

蒙牛管理人员的纵向考核指标,由其上级领导依据其岗位职责和企业战略、部门战略的分解情况来设定。每年蒙牛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都会商讨制定蒙牛下一年的销售目标以及为了达

成销售目标必须实现的生产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财务目标;等等。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简称kpi)。在这个过程中,蒙牛的每个中层干部还要签订责任状即绩效协议,接下来一年当中,中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要求、考核指标以及奖惩标准都明确的显示在这张绩效协议上。

例如,2004年蒙牛的销售目标是90亿,当制定完这个公司的整体目标后,第一件事,就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照总体目标设计各个部门的kpi考核指标。以当时的液态奶事业部杨文俊为例,他的主要考核有:

经营业绩指标:经营业绩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60%,它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货款回收率三个指标。每一个指标的达成情况都与奖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销售收入指标为例,2004年,液态奶事业部的销售收入指标是63亿8500万。若液态奶事业部每超额完成3000万,当时的负责人杨文俊加1%的年薪,每降低3000万,扣除2%的年薪。蒙牛一直提倡的叫“奖一罚二”,奖一份,罚两份。完成销售额不足55个亿的时候,只拿生活费,不享受年薪;超过65个亿的时候,除了要享受年薪之外,还要享受“总裁特别奖”。

另外,蒙牛还规定年度考核兑现总数不超过总额的120%,任何一个指标都必须在上面封一个顶。因为蒙牛液态奶2003年的销量是37亿,2004年要做到63亿已经很难了,如果杨文俊能做到这个目标的120%以上,蒙牛则认为销售额激增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突变,如竞争对手的突然倒闭造成的,所以蒙牛在考核指标上都要封一个顶。

产品指标:产品指标占到整年考核的15%,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出成率。

质量指标:对于乳品这样的入口产品而言,质量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消费者投诉,市场发生抽检不合格,负责人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蒙牛,因市场或产品销售服务而被媒体曝光,每发生国家级媒体曝光一次,扣50%年薪,省一级曝光一次扣40%年薪,市一级曝光一次扣30%。

横向指标

横向指标则由各职能型“闸门部门”设定,主要用于考核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领导力、团队建设、接班人培养等方面的绩效表现。

最终,各种考核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表格,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考核的标准并不是上级一个人说了算,被考核者往往会和上级讨价还价,最终双方在考核表上签字。

各事业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权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精神始终不变,这便保证了蒙牛在快速发展中的系统灵活性,也可以充分激发各业务单位的活力和自主性。

伊利伊利与蒙牛员工与蒙牛员工与蒙牛员工考核和知识培训考核和知识培训考核和知识培训对比对比

伊利商学院现在已经成为伊利集团内部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比如上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课程时,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带领财务部门的各个负责人一起来参与讨论,厂长、经理们会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于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发表一些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并达成共识。

建学习学习型组织型组织型组织,,求员工全面发展

伊利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环境,并制定有的放矢的培训制度,促使员工的有效成长。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伊利为保障员工的成长不受任何因素的阻挠,创造了公开、透明、公正的工作环境。

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案例总结、出国学习考察报告会等形式,伊利鼓励员工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以此实现内部知识的转移。同时,还鼓励公司内部各部门、各业务单位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大家都要定期举行“现场经验交流会”,将自己在某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向其他部门同事介绍和推广,以此实现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另外,伊利强调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各个部门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为目的设计培训课程,在培训中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既保证了培训与业务的统一,又使培训资源的投入有的放矢。

伊利对培训体系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各级人才的发展。2005年,员工享受的培训时间平均在60小时以上。对于伊利来说,每年的培训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从总裁潘刚到各个管理层成员,都对培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他们普遍认为,培训花费虽然有几百万,但因为学习而少犯一些错误,那么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损失就会避免。

伊利实行管理和技术双轨晋升制度,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从见习级专员到资深级专家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为管理人员建立了从主办到总经理等十余个晋升阶梯,使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个性、经验和兴趣,自主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通过培训和个人努力不断晋升。伊利为员工提供没有玻璃天花板的发展空间,通过岗位轮换、晋升、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措施使员工能够横向和纵向发展,既能培养涉猎广泛的多面手,又培养专业精深的专家型人才。

对于伊利的HR 来说,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才识别和培养上,通过绩效考核和培训,从优秀的员工里边筛选出关键员工,然后设计出相应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绩效与绩效与薪酬薪酬薪酬::从指标分解到人本投资

业绩指标,层层分解

伊利集团各级业绩指标的产生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互动的过程,总体业绩指标制定结束之后,最终会逐级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员工的薪资、奖励及发展都跟业绩挂钩。伊利集团的组织架构实行的是事业部制,业绩指标通过平衡记分卡的方式分解到事业部,除了财务指标还有经营管理指标等。对各层级的业绩指标都会有专门的部门实施监控,以随时关注指标运行时是否健康,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各个部门在一年的经营方向和业务方向会跟最初的战略目标相吻合。

伊利从管理体系上来说是分级管理,总部人力资源部、事业部人力资源部和销售大区/工厂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HR 的直接上级是各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同时也要向上一级的人力资源部门虚线汇报,在专业上接受上一级HR 的指导。同时,集团HR 对下级HR 有一定的考核权。

集团总部负责大的体系设定和制度、政策的出台,事业部再根据本部的实际情况和集团的总体管理方法,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规则、流程和标准。集团人力资源部会对集团下属各组织人力资源体系进行内部审计,定期派人到各个事业部和分公司进行检查,看其员工管理的情况以及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则给提出整改建议。伊利认为,“考核一定要跟切身利益和制约挂钩”。

目前,在伊利“社会价值高于商业利润,安全与健康大于物质财富”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其所坚持的“速度与厚度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使伊利在食品行业率先完成从业绩导向型向责任导向型的转变,食品质量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等考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视薪酬福利为投资而非成本

伊利集团的薪酬体系设计基本上遵从结合市场、以岗定薪的原则。伊利提倡全面薪酬的概念,主要包括基本岗位薪资、月度绩效奖金、年终绩效奖金、各类福利、津贴、股票、期权、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其它非现金收入(如荣誉、培训、良好的运营平台)等。公司尊重员工合理的利益要求,建立了以业绩、能力为导向,以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个人发展空间为一体的综合激励体系,让真正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合理的回报,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销售人员、研发人员及生产一线人员实行的是提成或计件计薪制,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伊利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薪资定位一直处于市场上的中高水平,这样的薪资结构保证了伊利这些年的稳健发展。对此,宋金侠认为不能把薪资当成单纯的成本来看,而应该更多地把它看成投资,如果过多地倾向于成本概念,将不利于吸引并留住适合的人才。

为激励员工,伊利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福利体系。在伊利,不仅有各类法定社会保险,还有带薪年休假、男员工护理假、外派人员探亲假、夏季高温防暑补贴、管理人员交通补贴、班车、员工生日及婚礼祝福、员工子女营养关怀等福利,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总裁特别奖、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星级员工特别奖等奖项,每年通过公开评选,使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伊利优势总结伊利优势总结分析分析

优势一优势一::产品管理进入新时代

产品管理进入品牌化运作模式,成功迈出了构建产品品牌大厦的第一步,以消费者细分为前提推出相应产品品牌,在提升单品牌作战能力的同时强化了产品组合的联动力,使伊利品牌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伊利旗下重点管理着巧乐兹、冰工厂、伊利牧场等子品牌。在稳定的树立了巧乐兹系列冷饮行业1.5元区价位标杆性产品的区隔地位后,重点瞄准冰品类细分市场,打造“冰工厂”品牌。对于伊利整个产品群而言,冰工厂产品属于冰品类,有很强的季节性,当天气有炎热逐渐转凉的时候,在1元区这个中国冷饮行业销量最大的价位区域,没有适合的产品群填补,毕竟大冬天吃冰棍的消费者还是少数的。也就是说伊利产品大厦缺少一根柱子,为了添补这一空缺,在06年推出了伊利牧场系列并通过线上线下配合重点推广,起到很好的补缺效应。为了深度开发乡镇市场,于06推出定位在0.5元绿豆口味的伊利心情,与早已红遍大江南北的伊利小布丁构造出低端产品线,彻底打通了乡镇市场销售通路,更为重要的是,使中国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低价的伊利冰淇淋。

优势二优势二::渠道多元化渠道多元化、、一体化的整合

渠道模式实现了直营与分销的有机结合,大大的提高了流通价值链的效率,对终端的配送及服务能力并非其他厂家所能比拟。

伊利冷饮已经完成了对全国中心城市分公司直营销售体系的建立,以此为基础,对全国城市依照人口经济等指标进行细分,将城市分为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市、全国百强城市、重点地县级城市、乡镇村市场,分别采取通路精耕模式、配送访销模式、1+1销售模式、传统经销制模式等多种营销体加以实现深度分销的目的。

渠道只是一种手段,伊利冷饮把这种手段演绎的强悍而有力,使自己在实现销量和提升利润的轨道上,平稳而快速的前行。

优势三优势三::价格体系统一化

在价格管理上实行统一分级管理。总部在全国范围内对价格统一制定管理,部分区域市场可以做战术上的微调,但严格预防区域市场倒窜货现象的发生。渠道利润切割十分合理,确保渠道各级成员有钱赚,有效的调动渠道成员的销售积极性。价格体系设计有效支撑起目前多渠道运作模式。

优势四优势四::促销走向精确化

通路促销配合品牌运作策略,方式繁多,但伊利最常用的方式还是组合促销搭赠,依靠不同的品类配比达到保持明星产品的市场优势地位,培养二线产品,带动新品铺市,滞销品清理,协调产销平衡等多重目的。

消费者促销集中在节假日热卖或买赠,销售旺季家批活动开展。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伊利完成了全国中心城市直营体系的建设,可以确保所有的消费者促销活动不折不扣的到达消费者口中,真正的实现与消费着的沟通。

优势五优势五::推广宣传模式化

“巧乐滋”,快乐、甜蜜、爱情;冰工厂“爽”;“伊利牧场”天然、醇香。您是否能够感受到?伊利冷饮在品牌诉求上建立了沟通模式,以各品牌产品的定位为基础,突出宣传品牌个性来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在具体做法上,伊利除了电视广告、网络宣传等线上推广活动以外,还采取了多种方式的线下活动加以配合,如派送、免费品尝、校园热卖等。可以说是一场集广告、网络、体验等多方式立体整合营销传播“圣战”。

优势六优势六::统筹产供销统筹产供销,,提高盈利率

产供销一体化的高度统一,建立了工厂与分仓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布局,缩小配送半径的同时提高物流效率,更重要的是节约了物流成本。

确保对各个区域细分市场的充足供应,断货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优势七优势七::团队建设注重执行能力

冷饮行业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与老天搏斗的行业,团队的执行速度是达成目标的关键。伊利对人力资源建设很重视,每年都要从各地高校中招聘应届优秀毕业生作为储备,保持自

身基业常青;保持多渠道招聘各种类型的员工,必须要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在人才培养上,很注重执行能力,同时灌输给员工服从意识。

优势八优势八::考核体系公开公平

作为销售人员,工资收入当然重要,但是对于优秀的销售人员心理的公平感才是他们更为关注的。伊利冷饮能够得益于直营体系的建立完善与非直营体系的客户连网伟库系统的建立,使得远在内蒙古的高层老总们只要在电脑上轻轻一按变可以清楚的查阅全国任何一个城市二批发商及大终端的实际销量。整个销售系统的考核有清晰的数据可依,任何业务员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本年度的销售业绩。公平公正的考核激励体制是激活团队执行力的前提

伊利与蒙牛战略比较

伊利、蒙牛战略对比 国内乳品业的“龙头”伊利公司,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成长业绩,获得了很多让人艳羡的荣誉。同时,近年来崛起于同城的蒙牛公司.也因快速成长和成功扩张创造了一个个神话。其中蒙牛和伊利可以说是处在乳品业的龙头企业。下面将从两家企业的发展过程来进行战略对比。 1.行业进入。(先入者与后入者?) 伊利:善用时机的先动战略。先动战略是指抢先进入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上的领先、对稀缺资源的先占以及消费者存在转换成本这三个因素获得先占优势。伊利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善用时机的先动优势。如伊利在奶源基地建设、“草原概念”倡导、借力媒介资源、产品和通路开拓等方面基于先动战略而强化了竞争力。其后续成长与最初奠定的基于先动优势的基础不可分割。在行业竞争尚不激烈的“黄金时期”研发出“黄金产品”,抓住机遇迅速占领市场,使伊利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伊利在取得了成功后采用了柔性的动态能力提升战略,持续的产品开发,设备提升以及柔性地根据情况的变化采用更加适应市场的经营模式,这使得伊利作为市场先入者很好的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蒙牛:母体企业的资源吸附战略。早期的乳品业由于技术、运输和产地依附等原因地域限制比较严重,基本上是处于“南北分制”的状态。而伊利当时则是在北方地区的乳业巨头,是内蒙古民族产业的骄傲。这样蒙牛作为一个新建的小企业就具有很强的资源劣势。但是蒙牛的创业者牛根生是从伊利集团走出来的,拥有强大的网络关系体系,同时对伊利的运作和资源都有深入的了解。新建之处的蒙牛没有把伊利作为竞争对手,而是以很低的姿态跟随其后,其产品和工艺与伊利并没有多大区别:设备供应商相同,渠道销售模式类似,牛奶和包装原料等也没有多大差异。蒙牛不但在产品资源上吸附与伊利,还很好的主导企业和地区资源的免费搭乘战略。蒙牛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创建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通过与伊利的捆绑,成功地借助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响了蒙牛品牌,并与内蒙古这一地域品牌嫁接。 2.企业发展。(面对变化?赢的规则?) 伊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是持续的稳定增长战略。她的业务架构较广,冰淇淋、奶粉、液态奶三大主业都稳步发展,且有效地运用了三大业务战略的互相协同作用从而共同提升品牌形象;利用自己的产业地位,在乳业产业的价值链上有力的控制了上下游运营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保持的高效稳定的增长。

蒙牛营销策略分析

王行尾200906012227 蒙牛营销策略分析 在中国,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牛奶也就迅速的进入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牛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牛奶企业开始注重营销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牛奶行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于是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2007-2008年中国乳制品市场调查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显示,未来的5-10年内行业收入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区域性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将增大。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品牌,比如伊利,蒙牛,三元,维维,雅士利等等。 牛奶行业的微观环境 竞争者 自“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消费者对国内品牌产生信任危机,转而消费外资品牌产品,外资品牌成为国内液态奶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不少在中国已经攫取高额利润的外资品牌,在中国中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会进一步加强;而近些年国产品牌辛辛苦苦争取到的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喜人局面因此次事件而受到破坏。2008年9月21日,日本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的朗日啤酒宣布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该公司宣布在山东筹建100公顷的农业园饲养乳牛,每天只加工制造1—3吨液态奶,但是售价是国内普通牛奶的1.5—2倍,而此前的高端液态奶市场份额主要由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占据。而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巨头法国达能在全身退出光明乳业后,早些时候已经拿下民营乳业妙士。 在国内液态奶市场,一线品牌包括伊利、蒙牛等均采用细分市场战略,为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产品。如伊利为高收入人群设计的高端奶产品营养舒化奶及金典牛奶,对中老年人群推出高钙奶产品,对喜爱不同风味的年轻人推出调味奶;而蒙牛则为25—35岁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推出特仑苏系列等。在品牌定位上,蒙牛将自己定位于“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蒙牛和伊利的分析对比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分析分析分析对比的思考对比的思考 不论我们有意还是无意,总会将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放在一起比较。也许是两家企业的渊源太深,也许是两强争霸的局面迎合了大众的娱乐要求,也许是两家企业在运营举措方面实在是太相似,但客观的说两家企业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伊利能够发展到今天,是乳品行业的个案,蒙牛能够快速发展,也是乳品行业的个案,两家企业在每一年的发展当中,都会面临不同的边界条件,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不一样的,两家企业的发展动力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样是举重,在地球上举100公斤就是力士了,而在月球上举100公斤基本上属于弱弱。而实际上伊利和蒙牛的比较实际上已经成为外界评价伊利的管理团队和运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指标。作为后进者,蒙牛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并不大,本身是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但是,作为伊利,占据乳业榜首的位置其政治意义和心理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其经济意义。 伊利与蒙牛伊利与蒙牛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的经营业务指标对比 1、 企业成长指标 项目 2005年 2006年 差异 销售成长率 39% 34% -5% 净利润增长率 22% 17% -5% 总资产增长率 12% 38% 26% 从伊利的三项主要成长指标来看,表现还是不错的。以超过100亿的规模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虽然净利润的增长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总资产的增长有些疑惑,因为按照伊利的正常运营而言,总资产的增长不应该有这样的速度。参照伊利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发现,伊利两年的负债率提高了8%,也就是说伊利加大了贷款的力度。能够解释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的是,固定投入的增加(伊利在生产布局方面已经落后于蒙牛),而且要迎接奥运会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但是不支持伊利加大贷款的理由似乎更充分,因为作为快速消费品中的快速消费品,资金的回笼和周转应该都是非常迅速的,不应该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蒙牛特仑苏牛奶广告战略计划书

蒙牛特仑苏牛奶广告战略计划书 一、计划阶段 1、掌握市场情报 (1)目前市场的规模特性: 国际性市场 - 需要强化品牌形象,提高"特仑苏"牛奶的知名程度。 国内市场–“特仑苏”牛奶开拓了中国乳品的高端市场。 - 企业综合实力强。 局部地区市场 - 地区牛奶市场上品牌众多,竞争激烈,蒙牛和伊利占据领导者地位。 (2)过去、现在广告实施情况分析: 在特仑苏牛奶推出之前,蒙牛企业得知市场上所有牛奶基本上面向普通大众 的,而且各种产品的细分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社会阶层也在不断分化,温饱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更加追求的是物质 上的需求。蒙牛之前推出的产品对这一方面也无涉及,因此决定发觉高档牛奶品市场,并抢先占有该市场。而消费者心理上的情感诉求成为关键因素。 蒙牛特仑苏所做广告为产品形象广告,它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并在央视一 套及新闻经济频道反复播出。同时它在卖场中也以创新的产品形象包装吸引消费者,在候车亭公交车上也同时有出现。这些宣传手段,使得其产品迅速抢占了市场。 蒙牛特仑苏诉求对象是具有高品质独特气质高贵品位的,年龄在10—40岁 之间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在布局消费资本的孩子群中,父母扮演了消费者中购 买者的角色。因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也就越发重视,所以特仑苏所展 现出来的这些独特魅力怎能不使其受吸引。 (3)消费群: 69%的被访者是处于21—30这个年龄段的,18%是20岁以下的,12%是31—40岁这个年龄段的,剩下的1%是41—50岁的。 46%的被访问者是学生,27%的是工薪职员,10%的是白领,10%的是自由职业者,3%是私企老板,3%的其他职业,2%的家庭主妇,余下的1%是退休职工。 45%的被访问者的平均月收入在1001—3000元之间,38%的是无收入,10%的是在3001—5000元之间,4%的是在5000元以上的,3%的是在1000元以下的64%的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本科/大专,33%的是高中/中专,2%的是初中及以下的,1%是研究生及以上的。 (4)消费观念:

伊利蒙牛财务报表分析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概述: 从1996年伊利上交所上市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到蒙牛2004年港交所上市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及世界金融危机等行业大事,到目前,已经形成了行业两级争霸中的多极化趋势,由伊利和蒙牛组成的两级,为第一竞争梯队,由光明、三元和雀巢组成的多级,处于第二梯队。乳制品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从完全竞争市场转为寡头垄断市场的典型代表,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升,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对乳制品需求逐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乳制品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本报告结合伊利及蒙牛的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对企业2008-201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简析伊利及蒙牛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 二,行业环境概述: 2008年6月4日,我国出台了首部《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1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高品质、功能性乳制品,改变重复建设严重局面。“规划”预计,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 三,伊利乳业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是中国乳业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企业,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八部委首批认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伊利集团是唯一一家同时符合奥运会及世博会标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

蒙牛和伊利对比

蒙牛 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控股公司的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港交所:2319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工业公司。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蒙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主席为牛根生。 企业概况 生产力 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从民营企业变为合资企业。2009年7月,中粮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民族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目前它与IT行业的联想、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电器行业的海尔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产品覆盖范围 产品范围:【蒙牛酸酸乳】【蒙牛果蔬酸酸乳【蒙牛新养道】【蒙牛早餐奶】【蒙牛冠益乳】【蒙牛随变欧罗旋冰淇淋】【蒙牛阿拉奶粉】【蒙牛真果粒】【蒙牛“新养道”系列高端牛奶】【蒙牛“特仑苏”金牌牛奶】 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荷兰合作银行发布了2009年度全球奶业公司排名报告,中国的蒙牛乳业集团名列19,这也是中国奶业首次进入20强。 2008年9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牛根生专访九年前,蒙牛人在茫茫的内蒙古草原上第一次竖起了蒙牛的旗帜,在一片荒地中

伊利蒙牛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分析--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概述: 从1996年伊利上交所上市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到蒙牛2004年港交所上市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及世界金融危机等行业大事,到目前,已经形成了行业两级争霸中的多极化趋势,由伊利和蒙牛组成的两级,为第一竞争梯队,由光明、三元和雀巢组成的多级,处于第二梯队。乳制品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从完全竞争市场转为寡头垄断市场的典型代表,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升,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对乳制品需求逐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乳制品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本报告结合伊利的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对企业2014-2018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简析伊利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 二,行业环境概述: 2008年6月4日,我国出台了首部《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1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高品质、功能性乳制品,改变重复建设严重局面。“规划”预计,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 三,伊利乳业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是中国乳业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企业,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八部委首批认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伊利集团是唯一一家同时符合奥运会及世博会标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

蒙牛与伊利的广告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广告分析 国内从事乳业生产的公司很多,但是真正称得上是乳业品牌的也就只有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家。比较这三家乳业公司,如果单从企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上说,光明已经失去了与蒙牛、伊利的可比性。蒙牛和伊利是两家有着特殊关系的企业,他们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所以我们重点分析的竞争对手是伊利乳业广告活动。 1.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活动的概况 2.企业与竞争对手以往广告的目标市场策略 ●广告活动的目标市场:均以全国为其主要市场 ●市场细分策略: 蒙牛:蒙牛的目标顾客主要为家庭收入较高的城市居民,创业之初蒙牛集中开发一级城市的目标顾客,现在逐渐扩张渗透到二三级城市。不过,为了更好地满足 目标顾客的需求,蒙牛还利用更为细化的市场细分变量对目标顾客再次进行细 分。具体如蒙牛选择年龄作为市场细分变量,把目标顾客区分为老年、成年、青 少年和儿童四种不同的消费群体;以牛奶食用时间为细分变量,把市场划分为早 餐、晚餐、休闲和正餐四个细分市场;以产品口味差别为细分变量,按消费者偏 好的不同,开发出草莓、香橙、葡萄、水蜜桃等多口味产品。 伊利:伊利作为一家比蒙牛历史更悠久的乳业公司,他有着先进入行业的优势。

即公司有着广泛的社会信誉度,在普通消费者的心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所以他的 广告诉求力求争取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3.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策略 ●蒙牛:蒙牛的广告定位从“欢迎来到大草原”到“自然给你更多”再到目前的“只 为优质生活”蒙牛不仅要提供自然,绿色,营养丰富的产品,更要为消费者营造优质的生活。 ●伊利:伊利的广告定位从“青青大草原,自然你好牛奶”到“心灵的天然牧场”再 到目前的“天然天地,共享伊利”伊利始终围绕诚信,天然,健康,纯正来进行产品定位。 4.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诉求策略 ●诉求对象 蒙牛:从超女开始,蒙牛便将酸酸乳定性为年轻人的产品,特别是年轻女性,如广大中学生,大学生和白领。以至于蒙牛的酸酸乳与伊利的优酸乳在争取广大 年轻消费者的竞争中取得了绝对的领先地位 伊利:伊利的广告诉求力对象是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诉求重点 蒙牛:蒙牛的产品主要以健康、安全营养,它的广告诉求点一中老年、幼年为主要切入点 伊利:伊利的产品以青春、朝气注重产品的口感以及大众的青睐为主要切入点●诉求方法 蒙牛:蒙牛广告采取从“功能诉求”到“情感诉求” 的策略,从“飞天圆梦”起,各种类型的新版广告一改品质功能的主题诉求,以“举起你的手,为中国航天喝彩” 的情感诉求为策略。 伊利:早期,伊利的广告宣传诉求强调自己来自大草原,但由于广告质感比较差,反而更突出了企业地域性的局限。后来,伊利与国际跨国广告公司奥美合作 后,伊利的品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最大的改变就是品牌的质感,伊利的品牌 中少了一些强行的扭转,在初期多少让人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接受了,“心 灵的天然牧场”还是非常值得回味的一句广告语。 5.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表现策略 ●广告主题 蒙牛:蒙牛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为主题,在呼和

伊利公司和蒙牛公司2006-2010年财务状况分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伊利公司和蒙牛公司2006-2010 年财务状况分析 系别:财金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目录 一、内容摘要、关键词 (3) 二、案例公司简介及分析资料 (4) 三、财务指标分析报告 (5) (一)盈利能力分析 (5) (二)资产效率分析 (8) (三)偿债能力分析 (10) (四)获现能力分析 (13) 四、分析总结报告 (14) 五、财务分析感想心得 (15)

一、内容摘要:蒙牛和伊利同为中国奶制品行业的佼佼者,但是由于企业性质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原因二者在财务状况上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同时这种差异里蕴藏着二者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本报告旨在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出发,先利用财务数据对二者进行规模上的对比,然后通过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二者在赢利能力、资产效率、偿债能力、现金获取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揭示其在发展中的规律和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资产效率、偿债能力、获现能力

二、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股份制 公司经营概况: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4年,伊利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7%;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19.86%;实现利润总额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1%;净利润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1%;实现每股收益0.61元。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和原奶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6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 公司名称:蒙牛乳业集团 公司性质:股份制 公司经营概况: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蒙牛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乳业竞争加剧,产业升级趋势加速,各大乳业品牌加快了争夺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此外,受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普涨,国内乳品企业普遍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常规液态奶毛利率急剧下滑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因此,乳业品牌企业也都将目光迅速投向了增速快、利润高、市场潜力大的冰淇淋产品,冰淇淋市场也已成为众多中外乳品企业激烈角逐的赛场。蒙牛集团是我国乳制品产业最耀眼的一颗新星,他的成长速度堪称奇迹,蒙牛也进军冰淇淋市场,并且冰淇淋也是蒙牛的利润增长点。 2010年7月我有幸作为蒙牛乳业(沈阳)有限责任公司冰淇淋事业部的实习业务员,在7月3号—18号这在半个月的营销终端业务实习中,有辛苦也有开心,我学到了很多,并不完全是与自己有关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蒙牛精神,一种打工经历,一种应对不同问题的经验,一种面临难题的考验,自己发现到自己从未了解到的能力,绝对是一次难忘的历程。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蒙牛企业及其冰激凌产品做简单介绍;第二部分对蒙牛企业及其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提出蒙牛冰淇淋市场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蒙牛企业针对问题应采取的解决对策;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 关键词:蒙牛企业;营销策略;问题与对策

ABSTRACT With China's dairy industry competition, the trend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major dairy brands in the high-end to speed up the fight for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n addition, the EADS were mixed by the market price of raw materials, domestic dairy enterprises generally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a sharp decline in gross margins of conventional liquid milk has become an indisputable fact. Therefore, dairy brands also will be looking toward a rapid growth of fast, high profits, the market potential of ice cream products, ice cream markets of many foreign dairy companies have becom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arena. China's dairy industry, Mengniu Group is the most dazzling star, his growth has been a miracle, Mengniu has also entered the ice cream market, and ice cream is Mengniu's profit growth. July 2010 I had the honor as Mengniu Dairy (Shenyang) Co., Ltd. ice cream salesman internship Division, in July 3 -18 No. This is half a month business internship in the marketing end, there are hard also happy I learned a lot, not all with their own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ore of a spirit - the spirit of Mengniu, a working experience, a response to the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issues, one problem facing the test of their own found that he had never learned the ability, time is a memorable journe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enterprise and its ice cream products on the Mengniu do a brief introduction; second part of the company and its competitors Mengniu analysis; the third section, Mengniu ice cream market problems; the fourth part Mengniu companies for countermeasures to be taken;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Keywords: Mengniu enterprise; marketing strateg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伊利蒙牛财务报表对比分析 (2008-2012)

伊利股份(600887)、蒙牛乳业(02319) 2008-2012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报告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概述: 从1996年伊利上交所上市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到蒙牛2004年港交所上市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及世界金融危机等行业大事,到目前,已经形成了行业两级争霸中的多极化趋势,由伊利和蒙牛组成的两级,为第一竞争梯队,由光明、三元和雀巢组成的多级,处于第二梯队。乳制品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从完全竞争市场转为寡头垄断市场的典型代表,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升,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对乳制品需求逐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乳制品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本报告结合伊利及蒙牛的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对企业2008-201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简析伊利及蒙牛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 二,行业环境概述: 2008年6月4日,我国出台了首部《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201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高品质、功能性乳制品,改变重复建设严重局面。“规划”预计,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 三,伊利乳业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是中国乳业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企业,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八部委首批认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伊利集团是

关于蒙牛伊利集团的财务分析报告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概论: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对债权人来说,企业要具有充分的偿还能力才能保证其债权的安全,按期取得利息,到期取回本金;对投资者来说,如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发生问题,就会牵制企业经营的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去筹集资金,以应付还债,还会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或加大临时紧急筹资的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指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 选取指标原因:影响企业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金、现金流量等。 (一)比率分析 流动比率 年伊利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是比较不合理的。说明伊利近五年的流动性比较差且越来越来差,流动负债安全程度比较低,短期债权人收回本息的可能性比较的,风险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伊利流动资产占用资金较少,流动资产的盈利性比较高。 速动比率 由表可知:伊利2005-2009年的流动比率总体是下降的趋势,中间浮动非常大。速动比率接近1比较合理,在2005年伊利的速动比率为0.74,比较合理,在2006年有所下降,2007年有所上升,在2008年是无意义,2009年比2007年略有下降,近几年伊利的速动比率都是比较不合理的。说明伊利的流动性逐年降低,流动负债的安全程度越来越低,短期债权人收回本息的风险较大。 (二)伊利流动性与短期偿债能力的绝对数额趋势分析 2E+09 4E+09 6E+09 8E+09 1E+10 2006200720082009

(三)与同行业蒙牛进行比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由图表可知:伊利2005-2009年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货币资金总的来说都呈现上升趋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2008年基本上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流动资产的内部货币资金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总体来说是略有下降的趋势,使得流动资产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流动负债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7-2008年上升幅度非常大。说明伊利资产逐年稳步增长,规模逐年加大。 0.511.520052006200720082009 蒙牛伊利 0.20.4 0.6 0.8120052006200720082009 蒙牛 伊利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蒙牛和伊利品牌策略比较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乳制品业飞速发展。伴随快速增长的乳业需求,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等乳品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乳业市场的巨头。但是经过08年的震惊社会各界的三聚氰胺乳业行业危机事件,乳业市场经历了新的一轮洗牌,乳业市场的竞争更加规范更加激烈。而纵观现在整个中国乳业市场,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是蒙牛和伊利了,他们都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有着相似的产品系列及供销渠道,无可避免的要发生激烈的碰撞。 下面是我在资料收集作出对这连个品牌的策略分析。 一、品牌定位策略 伊利集团以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系列优质奶制品而闻名全国,事实上,伊利现在能稳坐国内乳业市场的龙头位置,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其一贯的品牌主张是密不可分的。伊利集团在很早以前就喊出的一句口号是:打造乳业第一品牌。经历了20多年的苦心经营,目前,伊利也已经成功的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在2005年度,伊利品牌经过权威机构专业数据、资深专家严格评估验证,名列中国食品行业榜首。而在几次权威调查中,伊利的无与伦比的品牌价值与影响力都体现其作为中国食品行业龙头大哥地位的无可争议性。 蒙牛也非常聪明,自成立起,蒙牛就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懂得运用品牌比附定位的策略来壮大自己的品牌,这也是蒙牛能创造今天的奇迹的主要原因之一。蒙牛从产品的推广宣传开始就把自己和伊利联系在一起。没有第二的情况下,绑定第一就是第二。为此,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利用伊利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自身品牌的影响。 二、品牌传播策略 伊利:“政府”营销与“公益”营销

伊利深谙“政府”营销之道,在这方面长期投入巨大,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做得比较出色。2005年年末伊利投资3000万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还与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少年发展伊利梦想基金”,与全国妇联等部门长期主办相关哺乳知识普及教育。另外,伊利的高利税是其政府营销最有利、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纳税总额已近50亿元,接近蒙牛的两倍。2008年伊利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政府营销的成功,使伊利可以获取良好的经营环境和较低成本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伊利也一直注重公益营销,不断社会公益投资,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的坚持,不仅让伊利的声誉和口碑在政府好消费者中遥遥领先。 蒙牛:“公益”营销与“娱乐”营销 蒙牛也曾尝试跟着伊利做公益,如2003年“非典时期”,蒙牛向全国卫生部率先捐款100万元。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在人航空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蒙牛的品牌也是通过“神五“顺利升空,实现质的飞跃。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考察时说:“我有一个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蒙牛立即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捐奶工程,提出了“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 此时,蒙牛也发现自己的发展瓶颈,通过一系列的“娱乐”营销,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蒙牛与央视共同打造全新大型体育电视栏目——《城市之间》。深入到普通民众娱乐,同时冠名“超级女生”,推广蒙牛酸酸乳,利用大众媒介对“超女”的关注,让企业产品成为关注的焦点。 三、品牌延伸策略 两家对于市场的研究都相当到位,乳制品一直以来都以一种定式存在在消费者的心中,那就是奶粉和液态奶,除此之外没别的了。但蒙牛不断将产品延伸到各个领域,将市场细分,

蒙牛公司财务分析和杜邦分析

蒙牛公司简介 成立于1999年初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拥有总资产超过100 多亿元,职工近 3 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 万吨。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156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伊利公司简介 伊利集团前身为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最早系从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发展而来。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名称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利集团,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第一部分 一、蒙牛报表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1)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 (2)以资产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 2.股东权益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ROE) (2).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3).市盈率 二、盈利能力分析 1.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毛利率 含义:销售毛利率是指销售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金额单位:百万元. 项目(2012年)蒙牛伊利增减变化 5910.339 36080.353 41990.692 1)销售收入2479.15929504.94927025.79 销售成本3431.18 9054.56312485.743 销售毛利 25.10% 29.73%4.63% 销售毛利率=]*100% 蒙牛的销售毛利率是25.10%,而伊利的销售毛利率是29.73%,相差4.63%。由这样的差距我们可以推测出蒙牛在定价策略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营业成本较高或营业收入偏低,从而出现销售毛利率偏低的现象。 (2)销售净利率 含义:是指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伊利VS蒙牛财务报表分析

伊利VS蒙牛财务报表分析 一、乳制品行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政策环境 中国政府对乳业发展一直给予重视。90年代初,国务院就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从2001年开始启动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并以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投入24亿元扶持液态奶的发展。2010年,为促进奶业恢复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中央财政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 2(经济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中国居民的收入同步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好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中国的乳业同步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居民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消费乳品的习惯,但是由于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政府以及乳品生产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特别是中国居民对乳品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在逐渐改变。从90年代开始的中国乳业市场的快速增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技术分析 中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乳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乳品行业已经充满了高新科技。当前技术的突破对中国乳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从1998年开始直到2008年9月之前,中国乳品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16%左右,2007年总产量更是突破了1700万吨。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以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快速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1181.64万吨,同比增长9.24%。(如图1) 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乳品潜在市场巨大,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目前已达人均25L,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0L、美国263L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类消费也不平衡,中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因此,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如图2),中 1 国乳业正处于成长期,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图1 2005—2009年乳制品产量变化图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竞争分析

蒙牛与伊利的市场分析报告 1、蒙牛与伊利公司的基本资料 蒙牛公司的简介: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内蒙古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伊利公司的简介:伊利集团成立于1993年,现由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组成,所属企业130多个,旗下拥有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二、蒙牛与伊利的基本产品: 伊利公司产品包括:伊利金典有机奶、伊利营养舒化奶、畅轻酸奶、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巧乐兹冰淇淋等是目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明星产品”。 蒙牛公司产品包括:冠益乳、新养道、低温鲜奶、冰淇淋,桶装奶粉,奶酪、高钙奶、酸酸乳、特仑苏等。“奶爵6特乳”比较少见,产自蒙牛澳亚国际示范牧场,所谓“6特”,取意于牧场的6大顶级特点。这六大特点,使“奶爵6特乳”成为目前国内最高品质的牛奶。奶酪:主要是包装成小包装的,跟饼干差不多。 3、广告宣传策略 蒙牛的广告的宣传策略是利用公益事业打造企业形象。无论是从神五到超女,从超女到台球,杨利伟、张含韵、李宇春、丁俊晖,蒙牛的每一个市场行动,几乎都紧贴著一个令人激动的中国故事,蒙牛的每一个代言人几乎都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别是年轻一代心目中的英雄,都在国人心目中引起巨大的共鸣,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作为后起之秀,蒙牛在与伊犁的竞争中,在形象上一直保持主动积极的进取姿态,注重与平民的互动,与时尚的接轨,与竞争进取精神接轨,因此得到很多年轻人的认同 伊利的宣传策略:伊利的“心灵的天然牧场”。伊利的广告主要是公交广告,其大部分是车体与候车亭广告。在广告代言中,伊利始终紧跟时代潮流,先后有易建联、刘亦菲、潘玮柏、刘翔、周杰伦等为伊利优酸乳代言,吸引学生青年的视线。伊利的广告营销策略充分考虑了广大学生的需求,结合了学生青年品味制定营销策略。在08年奥运会之后,借助品牌基因中的奥运精神,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递健康、温暖、爱心与责任。

蒙牛财务分析报告.doc

蒙牛集团:for a better life ——蒙牛2009-2011财务分析 院系:经贸学院 专业:国际贸易专业 指导:孝丽萍 姓名: yyyyy 3090112 qqqqqqq 3090310 Xxxxxx 3090315 qqqqqqq 3090325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一.公司概况 1999年8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至今拥有总资产173亿多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50万吨,销售额超过300亿元。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9个省市区建立29个生产基地,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据2011年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资料显示,蒙牛乳制品连续五年位列国内乳制品市场销量、销售额第一位,液体奶及酸奶产品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建设世界乳都,打造国际品牌”是蒙牛集团的愿景,目前,蒙牛集团已经制定出台了企业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跨入世界乳业十强的目标,如今集团上下正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朝着这一目标挺进。 二.运营及财务状况 2011年蒙牛集团全年主营收入稳定增长23.5%至373.878亿元,实现毛利较去年增长23.2%至95.922亿元,毛利率维持25.7%。录得纯利15.89亿元,增长28.4%,每股盈利90.8分,末期息19.8分,上年同期派16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至人民币15.893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908元。2011年,面对通胀环境带来的成本压力,蒙牛进一步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持续推进牧场化战略,加快对全国优势奶源的控制步伐,加强全程质量管理,促进业绩实现稳定增长。 借助中国乳制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蒙牛近年来推出多款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满足消费需求,进行市场拓展。2011年,集团的液体奶业务持续占领优势,收入增长25.4%至人民币337.012亿元,占集团收入的90.1%,市场份额继续名列第一。蒙牛旗下冰淇淋也于年内向高端全面升级,冰淇淋收入上升 4.7%至人民币32.586亿元,占集团收入的8.7%;酸奶收入大幅增长65.9%至45.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