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率将由相对价格来决定。于是当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相等的时候,交换就得以发生。

这条线在微观经济学里至关重要。理解它就理解了经济学微观基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每一条公理都各司其职,使得理性人这一完美性假定能够站立起来。微观经济学因而以其严谨的逻辑著称,颇有美感。

与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应的是厂商理论,其理论逻辑如出一辙。对厂商行为的假定推导出厂商生产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价格曲线,即要素需求曲线。其中关键一环在于劳动力价格要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资本价格要等于资本边际产出。因此,工资和利息就被决定了。

如何达到市场一般均衡?自然是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成为帕累托最优,市场一般均衡。其实这里是微观到宏观的通路。宏观经济学就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开始,一直走到经济增长理论和周期波动理论。微观经济学自然还有很多分支,但是这无非是对其自身的某些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垄断,交易经济,等等。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以如下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第一,市场出清。即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equilibrium)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

第二,理性人(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的理性人(rational man),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对消费者来说,总是以自身的满足最大化为目标;对生产者来说,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要素所有者来说,总是以自身报酬最大化为目标。

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完全信息假设的主要含义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如假定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程度,了解每一个商品的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等,从而能够决定自己的最优商品购买量。假定每一个生产者都能准确地了解产量和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技术数量关系,完全了解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以及了解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等等,从而能够作出最优的生产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因而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

四、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关键词:需求、供给、价格

在经济学家的笔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可简化成需求、供给、价格这三个简单的名词。

1.需求。需求(demand)是在某一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产品与劳务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需求,归宿是需求的满足,即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两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这两种理论的假设前提、分析工具、表达方式不同,但所得出的结论是殊途同归的:即居民户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消费上,以获得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目的,其理性选择;需求定理的内容是由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所决定的。如此,透过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表面现象研究其深层次内容——消费者行为分析。

2.供给。供给(supply)是厂商在某一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时,计划出售的产品与劳务量。厂商的供给行为可以用生产者行为理论来作出合理的解释,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主要分析理性的厂商如何生产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具体而言,运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分析厂商在企业内部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既定的产量,从而实现内部的经济效益。但这一行为并不能保证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因为企业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还必须通过市场理论来考察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完全竞争厂商和不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及其短期、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进而推导出厂商的供给曲线。

3.价格。市场经济的成功乍一看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

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结果。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产品的社会成本,它引导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着消费者满足程度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亚当·斯密:《国富论》、伦敦,丹特公司,1995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68

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3版,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尔文公司,197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考试习题

第三章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2、根据所用教材中序数效用论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 A、P X/P Y=MU Y/MU X B、P X/P Y=MU X/MU Y C、PX?X=PY?Y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 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在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Y的数量的坐标平面上,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某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个单位X而获得1单位Y。 A、5 B、1 C、1/4 D、4 6、假定X和Y的价格PX和P Y已定,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 B、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Y C、同时增加购买X,Y D、同时减少购买X,Y 7、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 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9、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其收入较低时会购买黑白电视机,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 会选择购买彩色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说黑白电视机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是()。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0、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1、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 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而形成的曲线被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2、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A、均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B、并不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第五章

第五章成本论 一、判断题 1.平均固定成本在所有产量上都是不变的。() 2.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时间长短() 3.长期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成本和长期可变成本() 4. 在长期中,不存在不变成本。() 5.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平均成本。() 6.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是边际成本() 7.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8.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 9.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10.对应于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短期总成本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11.如果边际产量递减,那么平均产量一定也是递减的。() 12.如果要素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则平均产量会上升。() 13.理论上存在两条等产量曲线相交的可能性。() 14.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轨迹。() 15. 企业的外在经济使LAC曲线向上移动。() 二、选择题 1.生产成本是由() A显明成本加隐含成本构成 B显明成本加可变成本构成 C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构成 D固定成本加隐含成本构成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 A.厂商的生产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变动 B.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C. 生产规律 D.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TC的切点上,AC() A.是最小的 B.等于MC C.等于AVC+AFC D.上述都正确4.已知产量为19单位时,总成本为195元,产量增加到2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

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 5元 B 10 C 15元 D 20元 5.随产量的增加,AFC() A.先递减后递增 B.先递增后递减 C.一直趋于递减 D.一直趋于递增 6.LAC曲线() A.LMC<LAC时下降,而当LMC>LAC时上升 B.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7.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 A.AC曲线的最低点 B.MC曲线的最低点 C.AC曲线上的任一点 D.MC曲线上的任一点 8.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成本下降 C.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9.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所有生产要素 10.在长期中,不存在()。 A.不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11.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 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完全 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 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 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 求自 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 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 "假设指经济 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 实证 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 析 是 描述经济现象 "是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 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 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 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 陈述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 析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 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 常要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 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 范经 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 行评价,并进 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 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 济政策。 静态 分 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 程的分析。 个人 需 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 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 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 的 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 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 需求 弹性的种类 ①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 = 1,为单位弹性或 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 ⑤若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 的 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 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 M*M/Q 。需求的 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需求 的 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 时期 内,需求量变动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表示在一定 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 弹性,其 Ed=- △Qd/ A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 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Ed=-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 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dQ/dP*P/Q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 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 衡状态的过程,即完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 象的均 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 全不考虑时 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 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 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 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 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 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 移动。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 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 的变化,也就 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 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 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单一弹性。此时需求 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相等。 ④ 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 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表 示商品需求量相对变 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M=- △ △△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成本论 (一)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入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 3.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部分,超额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则当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时,即当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时候,企业也获得正常利润。(二)短期成本理论 1.短期成本的分类 假设企业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在短期内,假定资本投入量不变,则厂商可以根据产量来确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数量。这样在劳动工资w和资本价格r一定的情况下,短期总成本为:STC(Q)=w·L(Q)+r·①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即STC=TFC+TVC。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根据①相应的有: TFC=r·;TVC=w·L(Q) AFC=TFC/Q=r·/Q AVC=TVC/Q=w·L(Q)/Q AC=STC/Q=AFC+AVC MC=dSTC/dQ =wdL/dQ 2.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关系 (1)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

微观经济学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问题与应用 1.本章讨论了许多成本类型:机会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在以下句子中填写最合适的成本类型: A.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是其____。(机会成本) B.____是当边际成本低于它时下降,当边际成本高于它时上升。(平均总成本) C.不取决于产量的成本是____。(固定成本) D.在冰激凌行业里,短期中,____包括奶油和糖的成本,但不包括工厂的成本。(可变成本) E.利润等于总收益减___。(总成本) F.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成本是____。(边际成本) 2.你的姑妈正考虑开一家五金店。她计算,租仓库和买库存货物每年要花费50 万美元。此外,她要辞去她每年 5 万美元的会计师工作。 A.给机会成本下定义。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B.你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你姑妈认为她一年可以卖出5511 万美元的商品,她应该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 答: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55 万美元。如果一年有51 万美元的营业额,则姑妈不应该开这个店,因为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总成本包括一切机会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51-55=-4<0,姑妈开店一年将发生亏损。 3.一个渔民注意到了钓鱼时间与钓鱼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A.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答: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分别是10、8、6、4、2 磅鱼。 B.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渔民的生产函数。解释其形状。 答:渔民的生产函数曲线随着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变得越来越平坦,这是因为随着渔民 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特性。 图13-4 渔民的生产函数 C.渔民的固定成本为10 美元(他的钓鱼竿)。他每小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是 5 美元。画出渔民的总成本曲线。解释它的形状。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一一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E s(注意:转嫁与E d,E s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P与TR无关 E d<1P与TR成正比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0 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 :E xy=0 E M>1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 0

? 第二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 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Q 0 f (Q )dQ -p 0Q 0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效用论知识整理

第二章: 第二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1、该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反比)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M(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 (替代品成成正比, 互补品成反比) 4、消费者偏好T(成正比) 5、预期价格Pe (预期价格上涨即期需求增 加) 需求函数 Qd=f(P) 线形需求函数通常形式:Qd=a-bP (其中a、b 为大于0的常数,P为商品价格,Q为需求量) 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

当需求函数为线形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 1、生产成本C(成反比) 2、生产技术水平A(成正比) 3、相关商品的价格Pxy(替代品成反比,互补 品成正比) 4、预期价格Pe(成正比) 5、商品本身的价格P(成正比) 6、其他因素O 供给函数 Qs=f(P) 线形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Qs=-c+dP (c、b > 0) 二、供给曲线 线形、非线形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表示商

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公同作用 一、定义 1、市场均衡:指市场上供应量和需求量达到相 等时的状态。(既市场出清) 2、均衡价格/产量: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 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产量。 二、形成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下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三、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的变动:自身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 求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位置移动。 2、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 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的整体移动。(右上方或左下方)。(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欲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2.稀缺性: 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4.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5.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决定。主要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5.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6.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只用实证分析法,研究经济本身的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解决的”,为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7规分析:规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规分析有三个特点: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它得出的结论无法依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8.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9.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的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 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17.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19.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表达为P=MC。 20.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21.若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则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 完全信息 "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 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 完 全信息 " 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 是描述经济现象 " 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 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 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 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 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 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 并进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 静态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 态的过程,即完全不 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 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这里指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 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 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 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 场需求是由所有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 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 它表示在一定时 期内,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 算公式为:Ed=- △ Qd/△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 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其计算公式为:Ed=-dQ/dP*P/Q ) 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 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 若 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 Ed = 1,为单位弹性或单 一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数 是奢侈品的需求。⑤若 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 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它表示 商 品 需 求 量 相 对 变 动 对 于 消 费 者 收 入 变 动 的 反 应 程 度 。( 需 求 的 收 入 弧弹 性 的 计 算 公 式 : EM=- △ Q/△ M*M/Q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分类 (1)若E M > l ,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⑵若0

微观经济学 成本 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

微观经济学阶段作业一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企业家的创新是超额利润的源泉之一。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 5.在短期内,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可变成本。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 7.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正常利润即是企业家才能的价值。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 9.在一条等产量线的上部,其代表的产量大于该等产量线的下部所代表的产量。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 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 13.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下降。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4. 15.预算约束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 合。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6. 17.一般来讲,生活必需品的弹性是小于1的,这说明消费者在此类商品低价时的总支 出将小于高价时的总支出。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8. 19.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0.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B )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假定X、Y的价格P X 、P Y 已定,当MRS XY >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 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4、对于正常物品来说,(A);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B.替代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 C.收入效应与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D.收入效应与数量成正方向的变动; 5、序数效用论从(A)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6、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B )。 A.为正数,且不断增加 : B.为正数,但不断减少; C.为负数,且不断增加; D.为负数,但不断减少。 7、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 为( C )。 A.正数; B.负 C.零; D.不确定,需看具体情况而定。 8、预算约束线取决与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偏好。 9、吉芬商品与低档物品之间存在的联系是( B ) A 低档物品一定是吉芬商品 B 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物品 C 低档物品肯定不是吉芬商品 D吉芬商品肯定不是低档物品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种商品的(C) A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 B 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 效用是否可加 D 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11、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技术替代率( C )

微观经济学第5章成本论习题集与复习要点

第5章成本论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 )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 ) 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 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 二、判断题 1.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 本。 ( )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 3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 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 8.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范围内,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 )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 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 ) 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 )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 17.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 1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 ) 19.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表达为P=MC。( ) 20.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 ) 21.若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则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框架 2009.9 一、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目标 1.学说。指人们为解释自然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经济学则是解释经济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 ①解释,是对体系化理论的定位。我们一般描述人们对复杂现象了解、认识,按其认识深度分别采用说明、解释、揭示三个概念。解释居中,高于说明,低于揭示。意味其体系化理论仍然可能是不完备的,存在发展空间。经济学远没有达到揭示经济社会复杂现象的水平。 ②解释,通过体系化理论实现人们对现象认识的描述。解释与体系化理论等价。体系化理论不是现象本身,不能创造现象。但在体系化理论指导下可形成技术、规则、政策等行为, ③体系化,意味构成其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概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并联系在一起组成完备的系统。 2.经济学研究目标。是对解释的目的即体系化理论界定。目标不同,构成解释的理论不同。目前经济学研究目标的描述; ①解释资源如何配置。表述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②解释行为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主体包括个体、企业、国家。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③解释市场的运行机理。行为主体在市场的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是从行为主体的市场选择、决策行为方面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其提出行为主体市场选择行为依据的目标和条件。

二、经济学体系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沿革 《高级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评述”提要这里不是对经济学说的发展作系统地介绍,而是通过简要的勾勒出一个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的框架,提供一些背景分析材料,同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并追索一下他的发展轨迹。这是我们深刻认识与把握理论并有所创新的基础。 所谓经济学主题思想,反映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理性认识。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活动水平,形成不同的主题背景。但有一些思想内容是超越时代的、跨时期的。按照拉卡托斯科学方法论的观点,这些主题构成了经济理论的内核。从历史角度考察,很多经济学主题向古典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1.人类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是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础。 2.近代科学方法为形成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大环境。 3.政策导向的早期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理论。 4.经济学说的诞生:亚当. 斯密《国富论》。 5.李嘉图的经济学方法与古典经济学派。 6.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三、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通过建立行为主体市场(交易)选择行为的目标和依据条件的理论体系,解释经济活动现象。该理论包括; 1.界定行为主体概念、市场概念、各行为概念、各行为目标的概念、实现选择目标的条件概念等理论;按概念内涵可定义相关要素(因素)、设定相关变量。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当你流连忘返于豪华商场、踯躅于泥泞的农贸集市的时候,你在与经济学打交道; 当你与朋友高谈阔论政府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时候,你在与经济学打交道------。 正因为如此,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马歇尔称经济学是“关于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为经济问题所困扰,生存与发展始终是各个社会所关心的热门话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失衡、贫富对立、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磨擦与冲突仍然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 透过各种表面现象,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一方面,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太少了; 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这些有限的资源还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 因此,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经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也正是因为经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此重要,才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我们不妨通过“大炮与黄油”这一经典案例来揭开“经济学”皇后的神秘面纱。 [案例分析]假定在一个社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 如果只生产大炮——可生产15万门; 只生产黄油——可生产6万吨。 在这两种极端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大炮与黄油的不同数量组合。假设这个社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是提出了5种组合(表1-1) 表1-1 大炮与黄油的不同组合 可能性黄油(万吨)大炮(万门) A015

B214 C412 D510 E60 根据表1-1,可以作图1-1 生产可能性边界 黄油 大 炮 O 15 12 6 4 A E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 G F 分析图1-1可知: ① AE连线——称为“生产可能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 能达到的大炮与黄油的最大产量组合。 ② AE连线——又称为“生产转换线”,多生产一单位黄油要放 弃多少大炮;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 油。 ③AE连线内部任何一点,F(10万门大炮和4万吨黄油),也 能实现,但不是最大数量组合,表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