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作为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于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三次会议通过,定于1984年1月1日起施行。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并自发布之日施行。《统计法》于1996年5月1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九次会议修正后,2009年6月27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且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统计法的立法宗旨在统计法第一条作了明确规定:“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特制定本法。”统计法和实施细则的施行,为我国的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标志着我国的统计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这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促进统计改革的深入发展的重要尺度,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指针,其本质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升华。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现代化迅猛发展、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在一个单位里,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规及管理制度。作为基层统计工作者,充分了解如何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如何适应统计管理制度改革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推动、激励服务于第一线。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以及实行统计监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计工作从近几年动乱的严重破坏中逐步得到恢复,并有新的发展,成绩是很大的。但是,我国统计工作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远远不能满足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人,没有真正懂得统计的重要作用,不认真搞好统计工作,不善于运用统计数据来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统计法的颁布和实施将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统计法是我国统计工作实行法治的依据,各地方、各部门和全体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统计法》的颁布是我国统计法制建设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结束了我国统计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一方面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规范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法制建设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起步的,从1953年第一个统计行政法规的制定,到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颁布实施,再到2009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当前统计工作各项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统计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足以令世人自豪。初步形成了以《统计法》为主体,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

法规、统计行政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相补充的统计法律体系。2009年新《统计法》的出台,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新《统计法》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统计改革和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时期我国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做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统计工作基本制度,健全了统计数据质量责任机制,加大了对统计调查对象权利的保护力度,强化了统计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部法律是一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比较有效地、科学地进行统计工作的法律,是一部能够基本保障统计数据科学可信的法律,也是一部与国际通行的统计规则基本接轨的法律。它为夯实统计工作的法治基础,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计是国家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总体上反映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在了解国情、国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统计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比较突出的现象有: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成绩,授意、指使统计机构或者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有的单位和人员为了骗取荣誉和利益而“按需要报数”,或者为了完成任务“按计划报数”;有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在明知统计数据不实的前提下,却依旧不履行调查核实职责,个别的甚至主动迎合领导意图,参与弄虚作假。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权威,而且削弱了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信息基础,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统计法》是单位统计工作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怎样发挥统计法在统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是统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依靠统计法充分发挥了统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的作用,我认为:首先要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确保原始记录的准确性,提高数据质量,为单位管理服务。为更好地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必须把好原始记录这个质量关,原始记录是非常之重要的,因为原始记录是反科室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综合反科室各项指标情况,是进行科学管理,凭数据说话的重要内容,是反映科室工作的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基石,是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标志。如果数据失真,肯定会对单位经济的发展规划产生误导,领导也无法做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同时也影响统计部门的信用荣誉和存在的价值。

其次,作为基层工作者,应当依靠统计法保障统计人员的基本权利,有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及时核对,及时审核,保存数据,积累数据。核查原始数据可追逆性、统计后的数据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进行统计后的数据可以为多方面的要求提供数据参考。

我们知道自《统计法》颁发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统计法制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统计执法工作在统计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凸显。但在统计执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些问题,例如:统计执法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执法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执法工作信心不足;缺乏统计执法检查的配套知识,查到问题不知如何下手;统计执法没有成为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

执行不到位等等。

要想改善这些问题,首先得充分依靠法制手段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所谓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就是要向广大被调查者宣传统计法,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配合统计调查。其次,坚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依据、程序执法,重点做到执法公正。不仅统计执法程序要求公正,制定统计制度、抽样调查规则、布置调查任务、收集报表、数据评估以及公布资料等也应当有法定的程序。然后建立完善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行全员执法。统计机构应以明确执法责任为前提,以统计执法行为合法、适当、规范、高效为基本要求,以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为监督保障。接着建立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协作机制,执纪执法机关之间应当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合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提高统计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应在统计行政执法人员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做到“崇尚法治精神,坚定法律信仰,忠诚履行职责,维护法律尊严,切实提高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依法办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统计行政执法人员在统计、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使人人具备真才实学,成为查账高手,不但能够查处一些简单的案件,对一些复杂的问题也能够查出来。

全面贯彻实施统计法规和法律,切实尊重和保障统计人员的统计调查、统计监督、统计报告权,同时,不断地提高统计人员工作水平,努力使统计人员尊法、守法、用法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样才能促进统计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作为统计人员只有从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方面不断改进、提高,才能真正掌握统计工作中诸因素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做好统计工作。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单位生产信息产品的多少和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加强统计法的学习以及统计基础建设,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才能使单位统计真正成为单位管理的基石。

作为单位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者们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与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及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推动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单位经济效益的增长。统计工作者要依靠统计法做好单位分派的统计工作,使统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统计改革和建设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创造出第一流的工作成绩来,为统计事业的明天更加辉煌而努力工作。

统计法基础知识

一、统计法基本问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统计法律规范,始见于()。B.周朝 2.西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西宁市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属于。C.政府规章3.有权制定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是。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A.1983年12月8日 5、2009年6月27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什么时间实施:2010年1月1日 6.下列什么机构有权制定统计行政规章。D,省级人民政府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A,《中华民国统计法》 8、保障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要实行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9.《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属于。B.统计行政法规 10、我国政府统计的第一项法定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11、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2.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B.信息、咨询、监督 13.制定《统计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B.完整性 1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统计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A.独立的 15我国统计法调整的范围主要是()。政府统计活动 16、推进统计信息现代化的标志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17、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18、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的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二、统计调查管理 2.政府统计调查具有( )。C.强制性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作为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于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三次会议通过,定于1984年1月1日起施行。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并自发布之日施行。《统计法》于1996年5月1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九次会议修正后,2009年6月27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且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统计法的立法宗旨在统计法第一条作了明确规定:“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特制定本法。”统计法和实施细则的施行,为我国的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标志着我国的统计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这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促进统计改革的深入发展的重要尺度,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指针,其本质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升华。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现代化迅猛发展、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在一个单位里,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规及管理制度。作为基层统计工作者,充分了解如何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如何适应统计管理制度改革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推动、激励服务于第一线。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以及实行统计监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计工作从近几年动乱的严重破坏中逐步得到恢复,并有新的发展,成绩是很大的。但是,我国统计工作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远远不能满足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人,没有真正懂得统计的重要作用,不认真搞好统计工作,不善于运用统计数据来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统计法的颁布和实施将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统计法是我国统计工作实行法治的依据,各地方、各部门和全体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统计法》的颁布是我国统计法制建设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结束了我国统计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一方面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规范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法制建设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起步的,从1953年第一个统计行政法规的制定,到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颁布实施,再到2009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当前统计工作各项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统计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足以令世人自豪。初步形成了以《统计法》为主体,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大家好,今年年报工作布置会的第一讲又是法律法规,今年××局长要求我们要讲执法检查,而且要结合案例讲,下面我就用几个案例给大家来分析一下,看看企业在执法检查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根据市执法队工作安排,今年我局的执法检查任务是350家单位,差错率在5%以上的单位125家,工业有12家,建筑业7家,房地产业4家,商业48家,服务业54家.已经立案,正在处理的单位66家,立案率23.4%。 一、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被查单位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企业负责人对统计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造成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弱;我们检查了一家会计事务所,检查的是“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上报数30259元,检查数40060元,瞒报9801元,差错率 24.5%。原因是: 这个企业规模特别小,领导也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由财务人员兼着,财务人员也不固定,今天来明天走,经济普查培训时是一个人,填表时又换了另外一个人,对指标一点都不理解,凭着自己那点财务知识,随便就把统计报表给填报了,结果把支付给个人的手机费和公交车月票费漏掉了。 2、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清,这就使其在填报统计数据时没有足够的把握确保统计数据填报的真实性;有一家商业企业,检查出“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

上报数210千元,检查数是1945千元,虚报1945千元。原因是: 这个单位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根本就不理解,我们要求上报的“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不包括上年度的留抵税额,当年发生了多少,就是多少,销项减进项,我们检查的时候,那个企业的统计还在那想我的税还没抵扣完呢,我实际交的税就是这么多,他就是对指标理解不清楚,他没有想我们的制度要求报的是当期发生额。 3、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重视统计工作,造成统计数据差错。我们参加市局集中执法检查,在郊区遇到过这样一家企业,接待的人是这家企业的经理,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跟他说了半天,“我们北京市统计局的执法检查人员,要对你们单位的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执法检查,这是我们2个人的执法检查证,报表是你报的吗?”“不 是”“那你把财务人员叫出来,我们问她一些报表的情况”“你们问我吧,她什么也不懂,我们是个家族企业,她是我家的亲戚”,我们说,不行,结果把统计人员叫出来一问,还是什么都不知道,查什么指标都不对,问她怎么报的也记不清了,最后就取了几个主要指标的差错结束检查。这个案例是典型的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4、企业人员不重视统计工作,负责人对报出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审批,造成统计数据没有依据可查。我们检查了一家房地产开发业企业,检查有差错的指标是“利润总额”指标: 上报数是-106032千元,检查数是-104407千元,瞒报1625千元。原因是: 该单位一直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人员报出数据没有依据。

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修正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即:信息、咨询、监督 第三条.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第六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九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一条. 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第十二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第十三条. 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原备案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对未标明前款规定的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 第十六条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第十七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考试知识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考试知识题库 (选择题+答案) (25题,单选13题,多选12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自()年1月1日起施行。 A.1984 B.1996 C.1999 D.2010 答案:D.2010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50条 2.《统计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统计资料的()。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及时性 答案:A.B.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1条 3.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实行统计监督。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析 C.提供统计资料 D.统计咨询意见 答案:A.B.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3条

4.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 A.统一管理 B.各负其责 C.统一领导 D.分级负责 答案: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4条 5.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 B.统计咨询 C.统计报告 D.统计监督 答案:A.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6条 6.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应当予以保密。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信息 D.一般材料 答案:A.B.C.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9条 7.统计调查项目包括()。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强化习题(2)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强化习题(2)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强化习题(2) 判断题 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可以相加的。( ) [答案]错误 2、2003年按不同专业划分的全国毕业生人数属于时期数列。( ) [答案]错误 3、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95亿人,这是一个时点数列。( ) [答案]错误

4、序时平均数中的“首末折半法”适用于计算间断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 [答案]正确 5、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是假定现象在各个时点上是均匀变动的。( ) [答案]错误 6、编制时点序列时,其间隔应视研究现象在时期上变动的大小和快慢来决定。( ) [答案]正确 7、假定某公司产值的环比发展速度每年都等于120%,那么其间各年的逐期增长量是逐年增加的。( ) [答案]正确 8、假设某企业利润额每年都增加120万元,那么其间各年的环

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 ) [答案]错误 9、某公司2002年的产量是1996年的4倍,这说明这几年该公司产量翻了两番。( ) [答案]正确考试用书 10、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减1(或100%),可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 ) [答案]正确 11、平均增长速度就是对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几何平均数。( ) [答案]错误 12、相邻的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 [答案]错误

13、总速度就是定基发展速度,它可由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对比求得。( ) [答案]错误 14、某商店五年中商品销售额每年增加500万元,则商品销售额发展速度年年保持不变。( ) [答案]错误 15、以1961年为基础,2002年为报告期,计算粮食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需要开42次方。( ) [答案]错误 16、扩大时距修匀法可用来对时期和时点两种数列进行修匀。( ) [答案]正确 17、在确定移动平均数项数时,若原时间数列的指标数值出现周期性变化时,应以周期数作为移动平均的项数。( )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 新修订的《统计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统计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通过这一时期对《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学习理解,笔者就如何学习好、运用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谈点个人理解与认识。 一、谈谈如何学习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 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执行机关,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这是运用好执行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前提和基础。新《统计法》共有七章五十条6200字的篇幅,《处分规定》共有15条2000字的篇幅,从字数上看并不多,但要想学深、学透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下一翻功夫。 1、要把握好这两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和适用主体。这两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就是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就是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统计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广大统计工作者,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全体公民,在统计法面前人人平等,每位公民都要依法行事,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处分规定》适用范围主要针对三类主体:一类是管统计、用统计的领导干部。包括地方的领导干部,部门的领导干部,由行政机关任免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干部。二类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三类是统计调查对象。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2、把新修订的《统计法》的突出特点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修订后的新《统计法》与旧法比有七个突出特点:一是进一步完善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政问责制度,为有效防止行政干预统计数据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度,使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真正负起责任,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统计调查活动的管理,完善了调查项目审批制度,明确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地位;四是完善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制度,明确对统计数据公布的要求,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统计资料共享机制;五是严格对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资料的保密制度,切实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六是强化对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1)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1)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 1、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时,会有()。 A.消费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B.生产者实现利润最大化 C.产品和生产要素供求相等 D.资源实现了最优配置 E.价格固定不变 标准答案:A, B, C, D 2、帕雷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包括()。 A.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B.生产者实现利润最大化 C.生产和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D.分配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E.使用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标准答案:A, B, C 3、垄断形成的原因包括()。 A.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B.专利制度 C.规模经济 D.准入制度 E.竞争导致的垄断

标准答案:A, B, C, D, E 4、垄断导致失灵的原因包括()。 A.垄断可以控制产量和价格 B.垄断利润破坏消费者均衡 C.垄断破坏生产者均衡 D.垄断导致寻租的产生 E.垄断使资金不能流转 标准答案:A, B, C, D 5、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 A.垄断 B.经济的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信息不充分 E.信息不对称 标准答案:A, B, C, D, E 6、从经济学上讲,某人在公共场所进行的吸烟行为属于() A.消费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经济 C.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标准答案:C 7、公共产品的产权不属于任何个人指的是它具有()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标准答案:C 8、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别的经济体带来的额外收益时,经济学中称之为() A.公共产品 B.外部经济 C.交易成本 D.外部不经济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五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 题五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五 1.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 C、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解答:根据总体的含义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 A、520 B、510 C、500 D、540 解答:组中值等于(上限+下限)/2要求组间距。 3.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B)。 A、85.7% B、99.5% C、100.5% D、116.7% 解答:计划完成程度=(1-3.5%)/(1-3%)=99.5%,故选B 4.某地区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B)。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标志变异指标 解答:时点数列反映某种现象或指标在一定时点瞬间所达到的总量水平。P58 5.按某一标志特征分组的结果,表现出(A)。 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 6.时间序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B)。 A、绝对数列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时点序列 D、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 解答:时期数列具有可加性,而时点数列不具可加性。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了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的累积结果,即过程总量。 7.若价格增长5%,销售量增长4%,则销售额增长(C)。 A、20% B、9% C、9.2% D、8% 解答:增长=发展速度-1=(1+5%)/(抛物线) 8.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C)。 A、函数关系 B、随机关系 C、相关关系 D、简单关系 9.选择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标准是(B)。 A、政治标准:有利于加强******的领导 B、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C、所有制标准: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 D、分配标准:有利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10.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表现为(A)。 A、对商品价格的干预 B、对商品供给的干预 C、对商品需求的干预 D、对商品数量的干预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卷十一)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卷十一) 1.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包括( )。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B.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C.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D.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2.国家调查项目的制定者是()。 A.国家统计局 B.国务院有关部门 C.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D.国家统计局,或者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3.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应当()。 A.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B.报国家统计局审核,由国务院备案 C.报国务院备案 D.报国务院审批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报国务院审批。 4.统计调查制度一经审批或者备案,即成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的法定依据,()。 A.但在统计调查实施前,可以变更 B.但在统计调查中,可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改 C.非经批准,不得变更 D.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变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统计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 5.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构应当审查调查项目的()。 A.必要性、科学性 B.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 C.可行性、科学性 D.合法性、科学性、必要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统计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6.商务部拟对大型家电卖场设立销售情况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国家发改委 D.无需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解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决定。(3.0分) A.20 B.15 C.10 D.7 我的答案:A√答对 2.统计调查项目不包括()。( 3.0分)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B.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D.个人统计调查项目 我的答案:D√答对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统计调查中取得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资料,应当至少保存()年。(3.0分) A.1 B.2 C.3 D.4 我的答案:B√答对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开始施行的时间是()。(3.0分) A.2016年8月1日 B.2016年10月1日 C.2017年8月1日 D.2017年10月1日 我的答案:C√答对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以下的罚款。(3.0分) A.两百元 B.五百元 C.一千元

D.两千元 我的答案:C√答对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对统计数据的管理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不包括()。(3.0分) A.规定统计资料的保管年限 B.妥善保管统计调查中取得的统计资料 C.统计调查中获得能识别或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依法严格管理 D.要求对统计数据进行解释说明 我的答案:C×答错 7.关于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和备案的程序、条件和时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3.0分) A.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审批机关应当受理 B.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审批机关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制定机关应当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予以补正 C.制定机关申请备案统计调查项目,应当以公文形式向备案机关提交统计调查项目备案申请表和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 D.制定机关修改统计调查项目的时间,应计算在审批期限内 我的答案:D√答对 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指导。(3.0分)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我的答案:D×答错 9.关于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下列表述错误的是()。(3.0分) A.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 B.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项目,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C.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项目,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5)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5)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题 1.到商场购物停车变得越来越困难,管理人员希望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为此某一个管理人员跟踪了50名顾客并记录下他们找到车位的时间。这里管理人员感兴趣的统计总体是( )。 A.管理人员跟踪过的50名顾客 B.上午在商场停车的顾客 C.在商场停车的所有顾客 D.到商场购物的所有顾客 [答案] C [解析] 统计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整体。商场管理人员希望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故他感兴趣的总体具有同一性质:①到商场购物的顾客;②同时这些顾客要在商场停车场停车。 2.在统计的三种涵义中,统计学与统计活动的关系是( )。

A.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C.本质与内容的关系 D.无关系 [答案] B [解析]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中,统计学与统计活动的关系是:统计学是指导统计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也是统计活动实践的总结,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所有方面的特征是( )。 A.必须完全相同 B.不完全相同但至少有一个方面相同 C.完全不相同 D.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答案] B [解析] 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必须在某些性质上是相同的,至少有一方面性质是相同的。 4.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50个学生 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答案] C [解析] 统计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个体。题中,统计总体是某班50个学生,总体单位是每一个学生。 5.要了解某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设备的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集体所有制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集体所有制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仔细总结《统计法》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将法律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并针对新事情、新咨询题充实完善有关规定,进一步从源头规范统计调查活动,建立依法统计的制度屏障,夯实统计工作的法治基础,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统计法》得以顺利实施。以下是查字典范文小编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解读,快来看看吧。 2017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就实施条例有关咨询题回答了记者的提咨询。 咨询:什么原因要制定实施条例? 答:一是全面有效贯彻执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的需要。1987年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是依照1983年制定的统计法制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进行全面修订后,实施细则的要紧内容与修订后的统计法别一致,需要出台新的实施性规定。二是贯彻降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使统计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进展,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要求探究统计规律、健全统计法律法规,完善统计治理体制,改革统计制度办法,有针对性补上统计领域短板,加快健全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统计,加强社会领域统计,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为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更好服务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进展,在推动统计现代化上迈出更大步伐。为此,国家统计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报送了实施条例(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两次书面征求有关部门、地点政府的意见,并经过中国政府法制信息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会同国家统计局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实施条例(草案),报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经过后,由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发布施行。 咨询:过多的统计调查活动既给统计调查对象造成负担,又可能妨碍统计质量和效率,实施条例对此是否有思考? 答:开展统计调查活动既要满脚国家宏观决策对统计资料的需求,又要切实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提高统计调查的有效性和质量。为兼顾好两方面的利益,实施条例从源头上规范统计调查活动,要紧从四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统计资料可以经过行政记录用得的,别得组织实施调查;经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可以满脚统计需要的,别得组织实施全面调查。二是严格要求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机关应当就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征求有关地点、部门、统计调查对象和专家的意见,集体讨论决定;重要统计调查项目应当进行试点。三是明确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和备案的程序、条件和时限。幸免各类统计调查项目内容重复、矛盾,并要求及时发布差不多审批、备案的项目及其统计调查制度的要紧内容。四是明确国家统计标准的地位。为从全然上解决因统计标准别统一而产生的数据打架咨询题,规定国家统计标准是强制执行标准,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应当执行国家统计标准。 咨询:统计调查活动的组织实施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关系着能否获得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实施条例对此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规范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操纵,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条例对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作了专章规定:一是对统计调查对象履行报送义务提出明确要求。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应当由填报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个人提供统计资料的,应当由本人签字;使用络提供统计资料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二是对统计调查组织实施机关提出明确要求。组织实施机关应当将调查对象的法定填报义务、要紧指标涵义和有关填报要求等向统计调查对象作出说明。使用络报送统计资料的,

统计法基础知识教材重点1

政府统计的概念:所谓政府统计,就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政府统计的特征(四个基本特征)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是特定的,或者说主要是政府机关。2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政府统计的功能: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政府统计的任务(三个方面) 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统计调查:是指统计调查者按照统计制度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调查方法等,依法向统计调查对象搜集统计资料的活动。统计调查目的是取得准确、及时的原始统计资料。统计分析:是统计调查的延续,是把收集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统计资料;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成果,是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的总称。统计咨询意见;指利用统计部门所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3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监督;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经济、社会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 统计监督的三种形式:1。通过各级统计部门定期编制的宏观经济监督和预警统计报告,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报告,全面、系统地监测、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揭示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规律。2。通过各级统计部门不定期地提供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报告,发挥统计的监测和预警作用,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统计部门通过建立起来的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制度,用一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依法统计的必要性:首先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只有以法律的强制力为保障,政府统计才能顺利实施,才能搜集到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其次政府统计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统计必须依法进行,不能滥搞调查,必须依法保密,最大限度的实现统计信息的社会共的享 统计法的概念:统计法是调整政府机关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统计法规

《统计法规》 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 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 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 1.统计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2.统计法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 三、统计法的作用 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2.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完善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制度,是此次统计法修订的重中之重。

第二章基本统计法律规范 根据法律规范效力的不同,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一、统计法律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l983年12月8月3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该法律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进行了修正。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统计法律具有两个特点二、统计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该行政法规于l987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0年6月2日由国务院批准做出第一次修订,2000年6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对其作了第二次修改。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

统计法基础知识多选题

9 二、多选题 (ABCDE)等统计调查对象,有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之一的,应依法承担统计责任。 A 1、按规定,凡通过( )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对基层进行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行政记录 B 2、部门统计规章不得与()相抵触。A.宪法B.统计法律C.统计行政法规 3、编制、审查统计调查方案的原则之一是,凡通过某些调查方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调查表。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本原则所指调查方法的有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行政记录 C 1、查办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包括A立案B调查C处理D结案 D 1、地方性统计法规不得与()相抵触。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规 2、地方性统计法规定与其他统计法律规范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A.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B.其效力具有地域性 D.效力低于统计行政法规 3、地方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由()统一管理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D.地方城市、农村和企业抽样调查队E.乡镇统计员 4、对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之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并可以处以罚款。B.企业事业组织D.个体工商户 5、对于非法统计调查A.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拒绝填报C.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权废止E.情节较重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F FFFF 1、发往基层单位的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必须严格限制。凡通过()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报表。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行政记录 2、非秘密的统计资料,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主管部门要通过反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等方式,及时对外发表。A.统计公报B.统计年鉴D.统计月报 G 1、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A.处理B.传输D.共享E.搜集 2、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按照《统计法》第五条的规定,要推进统计信息的下列哪些技术手段的现代化?A搜集B传输C 处理D共享E存储 3、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处理()的现代化建设。B.传输技术C.数据库体系 4、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A.明确分工B,互相衔接E.不得重复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负有保密义务A 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B 属于私人的单项调查资料C 属于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D 属于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包括A.国家机关B.社会团体C.企业事业组织D.个体工商户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 1、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属于统计调查对象的是A国家机关C.企业事业单位D.个体工商户E.个人 7、根据《统计法》第十条第四款的规定,凡通过()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今后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对基层进行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行政记录 8、根据《统计法》规定,下列机关享有制定统计标准的权限A.国家统计局B.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C.国务院各部门 9、根据《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负有保密义务。A.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B.属于私人的单项调查资料C.属于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D.属于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10、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以保障统计调查中采用的()等方面的标准化。A.指标涵义B.计算方法C. 分类目录D.调查表式E.统计编码 11、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包括()等形式A.统计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民事法律责任D.刑事法律责任E.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知识交流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2007-02-02 21:54:45 大家好,今年年报工作布置会的第一讲又是法律法规,今年××局长要求我们要讲执法检查,而且要结合案例讲,下面我就用几个案例给大家来分析一下,看看企业在执法检查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 根据市执法队工作安排,今年我局的执法检查任务是350家单位,差错率在5%以上的单位125家,工业有12家,建筑业7家,房地产业4家,商业48家,服务业54家.已经立案,正在处理的单位66家,立案率%。 一、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被查单位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企

业负责人对统计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造成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弱; 我们检查了一家会计事务所,检查的是“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上报数30259元,检查数40060元,瞒报9801元,差错率%。原因是:这个企业规模特别小,领导也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由财务人员兼着,财务人员也不固定,今天来明天走,经济普查培训时是一个人,填表时又换了另外一个人,对指标一点都不理解,凭着自己那点财务知识,随便就把统计报表给填报了,结果把支付给个人的手机费和公交车月票费漏掉了。 2、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清,这就使其在填报统计数据时没有足够的把握确保统计数据填报的真实性; 有一家商业企业,检查出“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上报数210千元,检查数是1945千元,虚报1945千元。原因是:这个单位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根本就不理解,我们要求上报的“本年应交增值

税”指标,不包括上年度的留抵税额,当年发生了多少,就是多少,销项减进项,我们检查的时候,那个企业的统计还在那想我的税还没抵扣完呢,我实际交的税就是这么多,他就是对指标理解不清楚,他没有想我们的制度要求报的是当期发生额。 3、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重视统计工作,造成统计数据差错。我们参加市局集中执法检查,在郊区遇到过这样一家企业,接待的人是这家企业的经理,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跟他说了半天,“我们北京市统计局的执法检查人员,要对你们单位的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执法检查,这是我们2个人的执法检查证,报表是你报的吗?”“不是”“那你把财务人员叫出来,我们问她一些报表的情况”“你们问我吧,她什么也不懂,我们是个家族企业,她是我家的亲戚”,我们说,不行,结果把统计人员叫出来一问,还是什么都不知道,查什么指标都不对,问她怎么报的也记不清了,最后就取了

统计法基础知识 -

第一章总论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统计的概念: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二)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指标与标志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变异标志有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三、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二)统计的过程 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