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任务2国内外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任务2国内外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任务2国内外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任务2国内外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新课内容】

任务1 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高速铁路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巨系统,其运行安全涉及到各个环节,从合理安排列车运行图和司乘人员,到运营设备、线路的状态检测与维修保养和环境安全监控预警,以及调度指挥和运行控制等。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安全技术是用于全面监测各种可能对安全行车产生危害的自然灾害,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网络、及时采取预防与防护措施,达到减少灾害损失、最终保证行车安全的目。以日本、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外高速铁路,把安全技术作为高速铁路的先导型核心技术加以系统研究。针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运营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安全保障措施,并通过实际运用对安全对策予以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国内外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概述

1.日本

日本是一个台风、暴雨、地震、滑坡及大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铁路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据统计,日本铁路大约有1/3的行车事故是由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日本铁路的行车安全,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往往导致重大行车事故,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因此,日本铁路部门非常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防治工作,自新干线建成运营以来,经过40余年的不断研究和开发,已经从简单的观测、报警、防护逐步构建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安全防灾监控系统,加强了对地震、强风、暴雨和大雪等自然灾害的检测,确保日本铁路的安全运营。按照灾害信息的种类和系统功能划分,日本铁路的安全防灾监控系统分为灾害预测系统和灾害检测系统。前者是根据监测数据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通过采取灾害前的预警措施和行车规定,保障行车安全;后者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灾害,通过检测判断,阻止列车进入灾害区段,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日本铁路制定了灾害情况下相应的行车安全规则,以及降低灾害对行车影响的措施,并已经研究及开发了很多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的自动监控系统,如地震紧急检测报警系统(UREDAS)、防灾管理控制系统、气象信息系统(MICOS)、河流信息系统。

1996年东海道新干线还开发使用了轨温监测系统。目前,日本新干线采用的是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它是COSMOS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通过设置在沿线的雨量计、风向风速仪、水位计和相应地点的地震仪等观测装置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沿线灾害检测装置,以及轨温及异物入侵检测设备,基础设施、大型建筑物和车站灾害监测设备,沿线防护开关和防护电话等,将沿线的各类灾害信息全部送到中央调度控制室并严密监视线路的状态,一旦发生灾害,系

统自动发出警报,阻止列车运行,确保新干线行车安全。系统采用自动控制、自动监测、自动检测、自动报警及卫星通信、数据通信、微机处理等先进技术,使得新干线的防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新干线运行40余年来,事故率极低,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其日益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它不仅从技术上对设备本身状态和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设置保证安全的防护工程,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制定严密的异常状况下的列车运行管理规则,还制定和颁布了保证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国家法律。事实证明,日本铁路采用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效果十分明显,铁路行车事故大大降低,基本上能够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

2.法国

法国地中海高速铁路为有碴轨道结构,运营速度达到300km/h一320km/h,其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中心设在马赛,沿线设置大风、地震、异物侵限和防护开关等安全防灾监测设备,通过法国国家铁路(SNCF)的通讯网络将监测点和监控中心相连。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TVM一430中,除完成速度自动控制外,增加了设备状态和自然环境检测报警子系统,对降雨、雪、大风、桥隧落物进行监测,为列车速度自动控制提供参数。法国地中海线位于欧亚板块交汇点上,法国铁路和国家地震局在地中海沿线联合设置了24个无人值守地震监测站。监测站间拥有光缆和卫星两套通讯系统,保证信息可靠传输,同时监测系统还连接到法国国家地震验证中心。地震监测系统由铁路出资、使用,国家地震局设计、建造。地震发生后的强度级别确认及灾后救援由国家地震局验证中心和法国铁路共同进行.

地中海沿线设置的风监测装置由两套平行的系统组成:一个桅杆安装2台风向风速计,两个桅杆构成一个测量站,每套系统都包括各自的测量、处理系统。目的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即在任何一个风监测桅杆受到破坏时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工作,此外,地中海全线所有的上跨公路桥和车站内人行天桥均安装有金属防护网。英法海底隧道横贯多佛尔海峡,把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连接起来。隧道总长50.5km,其中海下部分长38kin,海底隧道由两股铁路隧道和一股工作隧道构成。海底隧道的安全工程,是作为一个特殊问题考虑的。从设计到建成投入运营的各个阶段中,突出考虑了隧道火警及紧急安全救援系统。工程首先确定了可能出现的主要灾害危险:地震、洪水(涌水)、停电、运送危险物品、火车相撞、列车脱轨、火灾、恐怖活动袭击及综合危险等。为防止以上灾害的发生,从设计、防灾装备、材料选择、供电、通风系统、通讯、调度指挥诸方面作了仔细的安排。

如在50公里的隧道内,安装了31个火情检测设备对隧道内的空气质量连续进行分析,一旦发生火情可起动自动灭火系统,并与列车互通信息,确保发生紧急情况下的旅客安全。此外还备有火灾发生后旅客可在2一3分钟内安全撤离措施、起火车厢采取灭火、与火源隔离、将车辆撤离火场等措施。

3.德国

德国高速铁路不同于日、法两国,属客、货混运型,且隧道约占线路总长的1/3,因此,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成为其安全保障的重点。德国高速铁路制定了严格有效的防范措施。例如:禁止无加固和防护措施的货物列车或装有危险货物的列车驶入隧道;尽可能减少客、货列车在隧道内交会,并要求限速运行;专门制造了两列隧道救援列车,随车带有医疗卫生救助设备,并同地方政府共同组织消防、救援队,当出现意外事故时,能及时进行抢救。

此外,德国高速铁路也采用了新型防灾报警系统MAS90,除可监督线路装备的运用状况外,还可识别和及时报告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移动设备发生破损的情况。该警报系统在全线南、北、中段设有中央控制单元(SZE),相互连通;每个SZE又连接若干设在沿线总站信号楼内的各种报警和记录单元(MRE),并与之进行信息和命令交换。MRE接受安装在沿线的探测报警仪器采集的信息。这些探测报警仪器主要有:HOA903热轴探测器、LSMA隧道气流报警设备(在长度大于 1.5kill的隧道内安装)、WMA风测量仪(在所有桥梁上安装)、BMA火灾报警仪、道岔加热设备(wHZ)、沿线设置防护开关、隧道口坍方报警仪(EMA);隧道两端及隧道内每1000米设置应急电话(NR),仅需扳动手柄就可打开电话箱,紧急呼叫的信息具有绝对优先权。

4. 我国高速铁路防灾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同样应考虑对灾害的防护, 铁道部相关单位前期研究初步认定应对自然灾害 (风、雨洪水、地震 )、轨温及火灾、突发事故、异物侵限灾害进行防护和监测报警, 使高速行驶的列车, 在任何灾害发生时都能使列车损失降到最低。铁道部明确表示要对上述灾害进行防护并监测报警, 实现对列车的控制, 此技术称为防灾安全监控, 其构成的系统称为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1)京津城际轨道交通

2008年建成开通运营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是我国第一条高标准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其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由防风预警监测子系统和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组成,并预留与地震监测子系统和道岔融雪子系统等其他子系统的接口。防风预警监测子系统在发生风速超限时发出报警,并向调度员提供大风条件下限速建议。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在发生落物侵限后报警,调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执行临时通车、调度恢复及信号限制等操作。无论是发生哪一种报警,监测系统会向运营调度中心发送报警信息,提醒调度员及时查看各监测点状态,采取应对措施。作为异物侵限子系统的重要补充,京津城际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还设计相对独立的防灾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一种辅助手段,为调度人员传输实时、直观的现场视频图像以供决策参考,为高速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保障。

2)福厦高速铁路

福厦高速铁路于2010年开通运营,也安装设置有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包括风速监测子系统、雨量监测子系统和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福厦高速铁路全线共设18处大风监测点,9处雨量监测点,36处异物监控设备和20个基站,4个中继站。铁路沿线的风速、雨量和异物侵限监测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将直接传输到设在各火车站内基站进行处理,后传送至南昌铁路局调度所。

3)武广高速铁路

武广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是我国目前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由风监测子系统、雨量监测子系统和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组成的集成系统。防灾系统由风、雨以及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设备,沿线GSM一R基站设置的现场监控单元,武汉、新长沙、新广州站监控数据处理设备,武汉、株洲、衡阳、广州综合工区工务值班室工务终端,武汉、广州调度所设备以及传输网络等组成。

风、雨监测设备由风速风向仪、雨量计及相应的采集传输单元组成,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由双电网传感器和轨旁控制器以及异物监测模块组成。监控系统在沿线较长较高的铁路桥上设置了110个风监测点,全部采用双套冗余配置,每个监测点配置两台非机械式风速风向仪,带气温、气压监测功能。在高路肩、高路堤

及部分隧道口处设置了51个雨量监测点。全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共计125处,其中公跨铁监测点111处,隧道口监测点14处。结合武广高速铁路调度指挥权限的划分及维修机构设置情况,在武汉、广州调度所设防灾监控终端;在武汉、新长沙、新广州站设监控数据处理设备:根据风、雨、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的布设位置,在沿线GSM一R基站设置相应的监控单元;在武汉、株洲、衡阳、广州综合工区工务值班室设工务终端。

二、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技术概述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的一部分,在高速铁路的行车保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主要是对危及客运专线运行安全的自然灾害(风、雨、雪、地震)、突发事故异物侵限及非法侵入等进行监测报警,提供经处理后的灾害预警、限速、停运等信息,为运营调度所进行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下达行车管制、抢险救援、维修管理等命令提供依据,通过信号联锁及列控系统或行车调度命令实现自动或人工控制行车速度,保证高速列车安全正点、高效舒适。

1.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1) 监控对象

自然灾害:风、雨、雪、地震

异物侵限

2)系统输入

风监测:瞬时风速、风向、温度、气压

雨监测:雨强、累计雨量

雪监测:雪深

地震监测:地震动加速度

异物侵限监控:双层电网状态

3)系统输出

灾害报警:向行车指挥调度、工务部门输出报警

控制条件:信号系统接口条件、牵引供电系统接口条件

2.铁路防灾安全监控子系统构成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由现场监测设备、现场监控单元、防灾安全数据处理设备、调度指挥中心防灾监控设备、工务处防灾监控终端、工务段防灾监控终端、传输设备等组成。每一部分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和调整。

3.高速铁路安全防灾系统功能

1.风信息的采集

2.雨信息的采集

3.雪信息得采集

4.异物侵限信息的采集

5.地震信息得采集

6.列控接口条件

7.牵引供电接口条件

8.防灾信息存储、报警和显示

9.防灾信息查询和分析

10.风信息预警

11.设备统一综合网管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任务2国内外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新课内容】 任务1 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系统概述 高速铁路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巨系统,其运行安全涉及到各个环节,从合理安排列车运行图和司乘人员,到运营设备、线路的状态检测与维修保养和环境安全监控预警,以及调度指挥和运行控制等。高速铁路安全与防灾安全技术是用于全面监测各种可能对安全行车产生危害的自然灾害,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网络、及时采取预防与防护措施,达到减少灾害损失、最终保证行车安全的目。以日本、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外高速铁路,把安全技术作为高速铁路的先导型核心技术加以系统研究。针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运营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安全保障措施,并通过实际运用对安全对策予以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国内外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概述 1.日本 日本是一个台风、暴雨、地震、滑坡及大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铁路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据统计,日本铁路大约有1/3的行车事故是由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日本铁路的行车安全,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往往导致重大行车事故,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因此,日本铁路部门非常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防治工作,自新干线建成运营以来,经过40余年的不断研究和开发,已经从简单的观测、报警、防护逐步构建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安全防灾监控系统,加强了对地震、强风、暴雨和大雪等自然灾害的检测,确保日本铁路的安全运营。按照灾害信息的种类和系统功能划分,日本铁路的安全防灾监控系统分为灾害预测系统和灾害检测系统。前者是根据监测数据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通过采取灾害前的预警措施和行车规定,保障行车安全;后者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灾害,通过检测判断,阻止列车进入灾害区段,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日本铁路制定了灾害情况下相应的行车安全规则,以及降低灾害对行车影响的措施,并已经研究及开发了很多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的自动监控系统,如地震紧急检测报警系统(UREDAS)、防灾管理控制系统、气象信息系统(MICOS)、河流信息系统。 1996年东海道新干线还开发使用了轨温监测系统。目前,日本新干线采用的是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它是COSMOS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通过设置在沿线的雨量计、风向风速仪、水位计和相应地点的地震仪等观测装置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沿线灾害检测装置,以及轨温及异物入侵检测设备,基础设施、大型建筑物和车站灾害监测设备,沿线防护开关和防护电话等,将沿线的各类灾害信息全部送到中央调度控制室并严密监视线路的状态,一旦发生灾害,系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完整版)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意义.doc

一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政治意义 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经济一体化推进一个国家要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必须拥有雄厚的整体实力。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大 众化的交通工具,其发展模式和速度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着政治力量, 特别是高速铁路对于提升国家及民族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极大地强化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有过令世界仰望的唐 朝盛世,至今仍然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 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不断攀升。近年来,随着我国京津武广、郑西、沪宁等一大批高速铁路的集中建成及投入运营,“中国品牌”的高铁响彻世界,并以系统技 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令世人对中国刮目相 看,吸引众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前来参观学习。凡乘坐过或参观过中国高铁的人,无论是外国政要还是专业人士,无不称赞有加。奥巴马访华时承认美国的高铁技术比中国落后了10 年。 2010 年底,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高速铁路行业盛会——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大会, 首次由欧洲移师中国在北京召开。以高铁为重要标志,中国必将走向强国之路,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产生更为强大的政治影响。 2.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以后,世界交通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近二百年来,虽然世界铁路有过迅猛的发展,但进入二十世纪 后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运行速度却呈现出停滞状态。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 自1964 年建成开通运营以后,少数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都没有再出现过新的建设高潮。在 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于铁路大投入、低利润、慢增长不再感兴趣,也就不愿再进行投资和 改进,而国家又难以集中社会资本投资铁路,这也是近几十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铁路发展 滞后的根本原因。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政治或经济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调动中央与 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集中财力办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难事。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之所以能够用五年的时间走完了四十年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之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就在于党中央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集中力量发展铁路交通产业。2004 年 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了铁路近远期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为 认真贯彻《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道部先后与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协商,签 署了合作发展铁路的协议,并通力携手,合资共建,强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从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发展轨 迹,也有各自不同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但最值得一个民族自豪和骄傲的是拥有对世界和 人类产生巨大而又深远影响的发明成果及科学技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因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四大发明,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历史性的贡 献,令世人刮目相看,使围人倍感自豪。近代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明明显落后于西方国 家,而中国的铁路基本上是跟在世界铁路技术的后面,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自己的线路。运营线路少速度慢是我们铁路的典型形象。随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的出 现,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中国高铁不仅有望实现国人“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梦想,也 将大大地缩短地区之间、人与人交往的距离。当国人坐着自己国家制造的世界第一速的和谐 号动车组来往于全国各地,听着外国人对中国高铁的溢美之词,每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 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不仅如此,中国高铁诞生的背后,不只是一种发明创造,而是志气的进 发和智慧的涌流。这再一次证明,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是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也是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

高速铁路概述

高速铁路发展概述 课程名称: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2016年6月1日

高速铁路发展概述 杨凯然交通运输1304 1104131028 摘要: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通过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初步具备了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迎来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新时代。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其建设和运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实现了科学的、又快又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词:国外高速铁路发展国内高速铁路发展高速铁路发展规划 1.国外高速铁路发展综述 1.1世界高铁发展三次浪潮 截至目前,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近2.5万公里,分布在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韩国、中国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交通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了三次建设高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推动了这一次建设高潮。在这期间建设并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有:日本的东海道、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法国的东南TGV 线、大西洋TGV线;意大利的罗马至佛罗伦萨线以及德国的汉诺威至维尔茨堡高速新线,高速铁路总里程达3198公里。这期间,日本建成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网的主体结构,在技术、商业、财政以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由于日本等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各国对高速铁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并付诸实践。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最为突出,1991年瑞典开通了X2000摆式列车;1992年西班牙引进法、德两国的技术建成了471公里长的马德里至塞维利亚高速铁路:1994年英吉利海峡隧道把法国与英国连接在一起,开创了第一条高速铁路国际连接线;1997年,从巴黎开出的“欧洲之星”列车又将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国连接在一起。在这期间,日本、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对发展和完善高速铁路网也进行了周密和详尽的规划,对原有高速铁路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第三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次建设高潮涉及到亚洲、北美、大洋洲以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世界交通运业的一场革命性的转型升级。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开始了高速铁路的建设。为了配合欧洲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东部和中部欧洲的捷克、匈牙利、波兰、奥地

铁路防灾系统

- 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初稿) 1.总则 1.1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客运专线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重要基础装备之一。行车调度员根据风雨雪天气、地震灾害、异物侵限等安全环境的实时监测报警、预警信息以及铁道部、铁路局的相关规章制度,指挥列车安全运行;工务维护部门按照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提供的相关灾害信息,开展基础设施的巡检、抢险及维修养护工作。 1.2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风监测子系统、雨量监测子系统、雪深监测子系统、地震监控子系统以及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的集成系统,并预留轨温监测子系统的接入条件。 1.3客运专线铁路应根据沿线的气象、地质条件以及线路环境、运营速度,选用相应的子系统,合理构建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1.4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应与客运专线同步设计、安装、调试及开通运用。 1.5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应布设于铁路用地界内,现场监测设备的安装不得侵入客运专线的建筑限界。 1.6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设备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

1.7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抗雷电及电气化铁路电磁干 - 2 - 扰的能力。 1.8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构建应支持兼容子系统的接入及其所引起的系统容量、功能等方面的平滑扩展。 1.9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现场设备应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具有较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和远程维护功能。 2.引用标准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QX/T61-2007)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 19531.1-2004)《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9813-2000); 《国际电联2Mbps 接口通信标准》(ITU—TG.703、G.70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IEC61000-4-12);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外壳防护等级》(GB420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IEC60068-2-14:1984);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 《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总体方案》(铁运…2008?73

TFZh型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TFZh型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FZh型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一套架构于传输网络之上的集成系统,合武防灾系统中监测内容是:风监测、雨监测、异物监测。 2. FZh型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备主要由室外风速风向计、雨量计、异物侵限等监测设备,通信基站内的监控单元,中心的监控数据处理设备,以及防灾调度终端、工务终端、维护终端等组成。 3. 因自然环境或突发事件造成异物侵限,经过排除障碍,不影响行车时,行车调度人员可用进行临时行车的控制功能,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监测设备得到修复,调度人员可进行调度复原。 4. 在异物轨旁控制器里有电网故障、上行临时行车、下行临时行车、现场恢复、四个指示灯,正常情况下指示灯状态是全部不亮。 5. 在异物轨旁控制器有现场测试1(或实验1)、现场测试2(或实验2)、现场恢复三个钥匙,用于现场测试系统完整性。 6. 在现场测试过程中,扭动完现场测试1(或实验1)、现场测试 2(或实验2)两把钥匙后,需要再扳回到原来位置,否则无法进行调度恢复。 7. 在风雨监测点的数据远程传输单元内有两个开关电源给两个传感器供电,两个电源输出电压是直流24V。如果电源正常则电源指示灯绿灯常亮。 8.目前上海局合武使用的风雨传感器实现采集冗余功能,传感器名称为维沙拉

9.两个风雨传感器一高一低安装的目的是:防止数据采集时相互干扰。 10.风雨传感器A和B风速采集原理是:超声波式。 11. 异物监测点报警级别分为:一级报警、两级报警。系统监测到双电网同时中断时,在终端发出一级报警;系统监测到单电网中断时,向终端发出二级报警。 12. 当发生一级报警时,如果在道路可临时通行但异物设备未修复好的情况下,经工务人员同意可由行车调度人员进行上、下行临时行车操作。 13. 在大雨发生报警降级或解除时,工务人员需要到现场确认符合条件,然后通过工务终端通知调度终端进行报警确认。如果升级报警, 调度终端不需要工务通知,直接可以进行“报警确认”操作。 14. 异物二级报警不需要调度人员进行处理,工务需要确认然后现场修复系统。 15. 当上、下行临时行车命令都下达后,若维护人员现场修复电网,并扭动现场恢复按钮后,行度终端监控界面相应指示灯亮。表示现场工务人员已经确认使系统恢复,是行调终端“调度恢复”按钮变为可用的一个条件。 16. 大风数值>30m/s时对应的报警级别一级报警;风速达到 20m/s<风速<=30m/s时对应的报警级别二级报警,此阈值由路局文件提供,可以通过配置文件配置。 17. 风监测点单套采集中断报警,则可判断为该套传感器对应的电源通道故障或传感器故障。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动车组概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字:铁路;高速;经济 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

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 2.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2008年2月26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008年8月1日——中国

基于视频的高铁综合安全防灾系统分析实用版

YF-ED-J414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基于视频的高铁综合安全防灾系统分析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基于视频的高铁综合安全防灾系 统分析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铁路的生 命线。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变化 大,致使铁路灾害分布广泛、类型众多、发生 频繁,铁路灾害的分布遍及全国,基本上凡有 铁路的地方均受程度不同的灾害侵袭,由此平 均每年造成铁路运输中断100余次,累计 10002000h,最高峰曾达到年断道211次。已发 生灾害路段占全路总运营里程的20%以上,尚有 许多线路灾害处于潜伏状态,严重威胁铁路的 行车安全。

高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速度高、密度大,运送对象以旅客为主,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可想象。因此,除了要求机车车辆、供电、线路以及通信信号设备高性能外,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如自然灾害(强风、暴雨、大雪、地震)、突发事故(坍方落石、异物侵限)、列车及设备故障、突发的大规模群体事件等,都要实施全面监测。世界各国已建成和正在建成的高速铁路均将综合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放在首位。如何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危及行车安全的灾害,建立安全、可靠、实时、准确的铁路安全防灾监控和信息传输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及时控制运行列车减速或停车,使各种多发、随机的铁路灾害造成的破坏力降低到最小程度

国外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

第七节 国外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 世界各国在建设高速铁路之初,均把“安全”作为高速铁路的先导核心技术加以系统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通过实现基础设施高标准、技术装备高质量、运行管理自动化和安全监控实时化,来保证高速列车安全正点运行。 以日本、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高速铁路,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及运营方式不同,各自采用了不同特点的防灾安全保障措施。 一、日 本 日本是一个灾害多发国家,台风、暴雨、大雪、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新干线自1964年10月开业至今,保持着无一乘客伤亡的优异成绩。每天运行列车750列,运送旅客75万人次以上,列车晚点平均小于1 min,首先应归功于日臻完善的防灾安全保障体系。 (一)沿线灾害监测及管制措施 1.地震监测及运行管制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除在沿线(大部分在变电所)设置加速度报警检测仪及显示用地震仪外,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还沿海岸线设置地震监测系统,以便提前检测到40 Gal以上的地震波。东海道和山阳新干线由于距东海及关东地震区很近,则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地震P波早期监测警报系统(UrEDAS)”,利用沿线地震报警仪(设定40 Gal)和M(震级)—△(距震中心距)图,对运行管制区域进行判断和管制。图6.7.1为日本地震信息系统示意图,图6.7.2、图6.7.3为发生地震时的列车运行管制范围和过程。表6.7.1。表6.7.3为发生地震时的列车运行管制规则。 图6.7.1 日本地震信息系统示意图

图6.7.2 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范围 图6.7.3 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处理过程框图 2.风速监测和运行管制 在易发生强风及突然大风的高架桥、河川等地安装风向风速仪,其信息在中央调度所的显示盘上或CRT上显示(Cathod Ray Tube是调度员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电脑互相交换情报的人。机装置)。日本对列车运行进行管制的风速值,全部为瞬时风速值。管制标准各地区不尽相同,在设置了挡风墙的地段,对强风进行运行管制的标准可适当放宽。 表6.7.1 地震发生时列车运行规则(东海道新干线) 行 车 规 则 地震强度 停 车 限 速 运 行 甲 在规定的区间停车 在规定的区间限速70 km/h以下,特例30 km/h以下 乙 在规定的区间停车 在规定的区间限速70 km/h以下,特例30 km/h以下 丙 / 在规定的区间限速70 km/h以下,特例30 km/h以下 丁 / / 注:(1)“地震强度”是UrEDAS早期监测系统判定的地震烈度。 (2)“特例”是指下列情况之一:

高速铁路概论习题及答案资料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C ) A TGV东南线 B TGV大西洋线 C 东海道新干线 D 山阳新干线 2、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在哪两个城市间改建…………………………………(A ) A 广州和深圳 B 广州和珠海 C 武汉和长沙 D 北京和上海 3、迄今为止铁路上速度最高运营时速为…………………………………(B ) A 200km/h B 300 km/h C 350 km/h D 400 km/h 4、我国普通铁路的一般干线,竖曲线半径为………………………………(C ) A 8000米 B 9000米 C 10000米 D 12000米 5、高速铁路线路所用的钢轨类型为………………………………………………(A ) A 60千克/米 B 50千克/米 C 43千克/米 D 55千克/米 6、在当今世界上时速为多少时称为准高速( B ) A 100 –200 km/h B 120-160 km/h C 200-400 km/h D 160-400 km/h 7、我国第一台交-直-交流电传动电力机车是…………………………………( D ) A 6Y1型 B 韶山3型 C 东方红3型 D AC4000型 8、下列制动方式中属于非粘着制动的是……………………………………( D ) A 盘形制动 B 油压制动 C 电阻制动 D 磁轨制动 9、利用了轨道电缆构成的双向信息传输通道的自动列车速度控制系统是………( A ) A LZ B B A T C C TVM D ICE 10、采用了吸流变压器的的供电方式是…………………………………………( C ) A 直接供电方式 B AT供电方式 C BT供电方式 D CC供电方式 11、从发展趋势看,什么将成为高速客车体主导材料( A ) A 铝合金 B 铜板 C 铝板 D 以上都可 12、人们认为在能源消耗、噪声等方面哪种方式更优越( B ) A 内燃列车 B 磁悬浮 C 气悬浮 D 电力列车 13、一般认为中程磁悬浮运输速度为(B ) A 200公里/小时 B 300公里/小时 C 300公里以上/小时 D 400公里/小时 14、下列高速铁路中采用部分修建新线,部分旧线改造,旅客列车专用的铁路模式是( B ) A 日本新干线模式 B 法国TGV模式 C 德国ICE模式 D 英国APT模式 15、目前世界各国最高运行速度在200km/h以上的高速列车,除了( A )高速列车以外, 其余均采用电力牵引。 A 英国的HST 型 B 瑞典的X2型 C 意大利的ETR500型 D 日本100系列 16、法国TGV高速电动车组和英国HST高速内燃动车组上使用的制动方式是( C ) A 摩擦制动 B 闸瓦制动 C 盘形制动 D 电磁轨道制动 17、下列高速铁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中采用采用以设备为主,人控为辅的控制方 式的代表国家是( A )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8、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的方式,按其引入线的平,纵断面不同,有三种引入方式,下面 哪一种不是这三种引入方式的( D )

高铁防灾系统

李可为(346377177) 8:02:52 京沪高铁防灾系统,是以防灾、减灾保证高速铁路运行而设置的一个系统 李可为(346377177) 8:03:04 目前有四个子系统李可为(346377177) 8:03:42 风监测、雨监测、防异物侵限系统、和地震子系统 李可为(346377177) 8:04:41 目前我局管内有48处风速计、21处雨量计、10处上跨桥防异物侵限装置、3处地震监测器李可为(346377177) 8:05:31 其中防异物和防地震是与高速铁路先进的列控系统相连的。 李可为(346377177) 8:06:05 也就是说,真正起到防止灾害、保证旅客生命健康安全的作用。 李可为(346377177) 8:12:26 这个。。 李可为(346377177) 8:16:41 风监测大家都知道吧,就是测量风速的,达到一定的风速阈值,列车调度员就要下相应的调度命令,限速或者停车 雨监测的就是测雨量的,为指导汛期防洪工作,设置的 李可为(346377177) 8:18:19 防异物系统探测器安设在上跨桥的防撞墙外面的,为了监测桥上是否有抛落物,有无失控车辆坠落到线路上。确保行车。 李可为(346377177) 8:18:21 安全 李可为(346377177) 8:19:53 地震子系统就是埋设在沿线地震活跃地带监测地震的系统,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停车,停电,降低灾害对旅客生命的威胁。 李可为(346377177) 8:22:41 所有的风、雨、异物、系统都是通过通道传输到基站监控单元-中继站-最后全部汇至济南西站数据处理机房。济南西机房,是整个防灾系统的中枢,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运输秩序,所以是所有设备的重点,目前,济南西机房24小时有人值守。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李可为(346377177) 8:26:46 昨天我把防灾系统检查作业指导书转发在济工通知上了,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11-06-16 浏览次数:328 【字体调整:大中小】 根据UIC(国际铁路联盟)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还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高速铁路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载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特点,比较优势明显。从各地运行状况看,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仅有少数线路开展货运业务。 一、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三次浪潮 回顾世界高铁发展,先后经过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1964年—1990年。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该线路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1964年10月新干线的正式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东海道新干线在技术、商业、财政以及社会效益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高速铁路建设成就极其显著。由于运行效益好,日本于1972年又修建了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日本新干线的成功,给欧洲国家以巨大冲击,各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1981年,法国高铁(TGV)在巴黎与里昂之间开通,如今已形成以巴黎为中心、辐射法国各城市及周边国家的铁路网络,法国(TGV)东南线也在运营10年的期限里完全收回了投资。此后,德国开发了高铁系统,意大利修建了罗马至佛罗伦萨线。除北美外,世界上经济和技术最发达的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共同推动了高速铁路的第一次建设高潮。 第二次浪潮:1990年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高速铁路表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已建成高速铁路的国家进入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阶段。这一时期,日、法、德等国对高速铁路网进行了全面规划。日本于1971年通过了新干线建设法,并对全国的高速铁路网做出了规划,日本高速路网的建设开始向全国普及发展。法国1992年公布全国高速铁路网的规划,20年内新建高速铁路总里程4700km。德国于1991年4月批准了联邦铁路公司改建、新建铁路计划,包括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

摘要:高速铁路是当今时代高新技术的集成、人类文明的结晶和铁路现代化的 标志。奥林匹克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铁路自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近两个世纪历程,对更高速度的不停追求和一次次超越,构成了一部壮丽的世界铁路发展史。本文首先从关于高速铁路的概述介绍,再以当今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快速发展的几个国家着手,详细阐述其高铁技术的发展。然后再以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作出比较系统的对比与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发展,对比分析

目录 第1章高速铁路概述 1.1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1.1.1第一条高速铁路的诞生 1.1.2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 1.2高速铁路的定义 1.2.1欧盟(EU)关于高铁的定义 1.2.2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关于高铁的定义 1.2.3国际铁路联盟关于高铁的定义 1.2.4其他国家关于高铁的定义 第2章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2.1日本高速铁路的发展 2.2法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2.3德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2.4西班牙及美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2.5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第3章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对比分析 第4章后记

第1章高速铁路概述 1.1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1.1.1第一条高速铁路的诞生 铁路是人类文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19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直至20世纪中叶,铁路一直是陆路交通运输的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的大量建成,加上民航的普及,铁路运输慢慢走向没落。一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政府资金主要投向了公路建设,铁路运输以及其他公共交通方式被冷落,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也一度被抛弃。即便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已经着手研究时速为200km的“子弹列车”计划,利用高速的蒸汽火车来往于东京和下关,并与1940年开始兴建新的铁路线,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建。为促进发展经济,实现富国目标,加强连接3大工商业地带及周围地区的东海道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在东京成功争取到1964年的奥运会主办权后,日本内阁会议于1958年12月批准了修建东海道新干线的设想。 于是,日本在1959年开始兴建新干线,5年后建成。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展示开通运营,高速列车运行时速达到达到210km。新干线的开通,使东京到大阪的火车运行时间从过去的6.5h缩短为3.1h,现在更仅需要2.3h。从东京到福冈1069km,也只需要4.5h就可到达。 时至今日,东海道新干线已经成为一条来往关东地区极重要的铁路线,开始运营以来共运载乘客约60亿人次。高速铁路的诞生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毫无疑问地成为继飞机之后又一次改写世界运输史的重要交通方式。 1.1.2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 1.第一次浪潮:1964年至1990年 在日本新干线开通之后,法国、意大利、德国也纷纷开始修建高速铁路。 2.第二次浪潮:1990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 3.第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亚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4.第四次浪潮:21世纪初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拉动内需调整结构,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1.5万亿元,占总投资的37.5%,为最大份额,其中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又成为重中之重。在铁路方面,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用通道、西部干线铁路等项目陆续开工。 1.2高速铁路的定义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xx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在最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我也非常荣幸可以聆听孙永福院士的讲座,进一步对我国的高速铁路有了了解。在此我也高速铁路谈谈我浅薄的了解和看法。 1.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 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 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 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xx高铁技术 目前中国所掌握的高铁技术有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250公里,部分进口);板式轨道;列控系统(部分芯片进口);逆变器,变流器,电动机(部分零件进口)。没有掌握的主要是轴承和车轮。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51crh高铁论坛_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铁路机车车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为培养铁路运营管理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主要讲授高速铁路线路、牵引动力、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车站设置,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技术经济优势。 2、掌握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断面、轨道、路基、桥梁和隧道设计的特殊性,对维修养护作业的特殊要求。 3、掌握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受电弓、车辆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 4、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基本类型、主要技术特点、基本构造和关键技术。 5、掌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6、掌握高速铁路车站的技术特点、分类、车站技术设备和枢纽的基本概念。 7、掌握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编制、通过能力计算、车站作业组织、调

度指挥、客运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 序号课题名称 课时分配 总课时讲授习题实训 1 绪论 2 2 2 高速铁路线路与车站 6 6 3 高速铁路牵引动力及动车组10 10 4 高速铁路的信号控制系统及通信系 统 6 6 5 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与客运服务 4 4 合计28 28 机动 2 总计30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绪论 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 2、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3、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与建设。 4、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重点: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要求:了解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掌握高速铁路技术经济优势。课题二高速铁路线路与车站 1、线路平、纵断面。 2、高速铁路的路基与桥梁。 3、高速铁路的轨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