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来源:宣讲家|作者:| 上传时间:2013-02-19 14:50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第一节高度重视舆情,不拖不瞒不封不堵

所谓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的舆论情况,也就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包括新闻跟帖、论坛发言、社区讨论、贴吧留言、博客、空间、微博等反映网民心声和观点的各种各样表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壮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舆论集散地。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民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博客用户达到2.5亿,发展不到两年的微博,用户已经接近2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借助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等平台,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微博诞生以后的这两年,由网络、由微博生发、演变的舆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如局长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艾滋女事件以及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事故等等。这些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大浪,引爆了一起又一起网络舆论事件。网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巨大的传播能量,使得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导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和执政一方的地方政府,如果还不对网络舆论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恰当引导的话,势必失去权威话语权,被舆论抛在一边,束手成为网络舆论的弃儿,甚至被公众的口水淹没。所以,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

但是,重视网络舆论,并非是要打击或堵截舆论,而是要面对和引导舆论。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还是老观念,还把文革时代应对舆论的老办法如“拖、瞒、封、堵、压”五字诀等招数用来应对网络舆论,殊不知,这样的办法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反倒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危机。

比如石首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当地政府的不恰当的、完全落后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无疑是将事件不断推向激化、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正是石首政府极为落后、极为简单、粗暴的“拖、瞒、封、堵、压”,导致了事件的最终失控。

事件刚刚发生时,当地政府就用了“拖”字诀。面对群众因不满公安局的自杀结论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和长期以来积压的怨怒,在急需政府给一个说法,还一个真相的时刻,政府却无动于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的严重性,还在采用老办法——“拖”,幻想用“驼鸟政策”抵挡民众的呼声,认为拖一阵子,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群众自动散去,就没事了。

因而在事件发生48小时以后,政府还是没有发布任何真相,也没有任何积极的作为。只到事情发生三天以后的6月19日,石首市政府网站上才发布了一篇题为《我市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消息》,几百字内容,大部分说的是“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设置路障,围观起哄”。引发群众更大的不满。

而当地公安局一开始采取的政策就是“压”。随着聚集的群众越来越多,政府调集了武警和公安到现场维持秩序,只想着用武力来“压”,而没有想到要疏,要导,要照顾群众的情绪。结果强制性地“压”,不仅没有起到政府想要的效果,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引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强“压”只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越压反而越会激发民众的反抗心理,到最终引发不可收拾的结果。

还有“瞒”字诀“封”字诀,在这起事件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一直封网封报封口,当地媒体在事发后没有任何关于此事的报道,而且在矛盾激化、几万群众聚集、政府调集消防车和警察上阵时,当地媒体居然报道说是“当地正在进行一场消防演习”这样掩耳盗铃的荒唐事。其他有关事件真相的报道却一点也看不到。

但是“瞒”和“封”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瞒”不了也“封”不住。在高科技信息传输技术如此便捷、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瞒和封完全失去了意义。就在事发现场,一位网民就用自己的手机,在微博上将现场发生的一切一条一条地发布到了网上,包括事态的发展,图片和对话,总共发布了140多条,很快全世界就知道了“石首事件”并非一场“演习”,甚至很多外媒直接等侯着这位网民的微博消息观察事态的发展。

不仅仅是石首事件,在很多影响很大的网络危机事件中,都可以发现政府采用这些过时的“五字诀”,反倒引发事态扩大、矛盾激化的情况。如“故宫…门?事件”、“抚州爆炸事件”、“江苏滨海封网门”等。

其实在网络时代,这样的“诀”早已失灵,不管用了。互联网时代,要想仅凭高音喇叭、小传单、高压水龙、防暴警察乃至封堵当地媒体集体失声,就一厢情愿地想将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迅速平息,只能是异想天开。在当今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特别是在互联网络得到普及和应用的时代,任何事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封不了捂不住的。封、堵、捂只会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越抹越黑”,并给造谣言生事者满天飞沫的胡说创造滋生的土壤。所以,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明智的政府,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封锁消息,不是武力弹压,不是简单轻率地使用暴力激化矛盾,而是要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向全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公布相关信息,遏制谣言的传播,力争化解矛盾。

在有些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的逻辑里,“舆情就是…敌情?”,就得当敌人来对待,断定媒介是“找事”的麻烦源,“拖、瞒、封、堵、压”五字诀时有出现,“防火防盗

防网络”心态屡有所闻,甚至滥用媒介,文过饰非,漠视民意,打压舆论,这无疑是执政水平不高的表现。《人民日报》2011年7月1日发表评论《“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文章提出,媒介已来到双向交流的2.0时代,政府治理同样进入2.0时代,必须具备必要的媒介素养,不能只知打压甚至封堵舆论。“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可谓一语中的。

舆情不是敌情,网民也不是敌人。没有必要舆情一起,就如临大敌,使出各种阴招,封、堵、捂、压、瞒、拖,甚至不惜“跨省追捕”——其实完全于事无补,没有任何用处,反倒更加使自己陷入被动,陷入无能的怪圈之中。所以应对网络舆论,就要摒弃老观念老办法,以坦诚、开放、开明的心态来勇敢直面,才能真正把舆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效解决舆论危机。拖、瞒、封、堵、压或是怕和躲,甚至狭路相逢般硬碰硬,利用职权“跨省追捕”,这些都是过时的、陈旧的方法,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新问题了。

第二节勇敢面对,摒弃“驼鸟政策”

网络舆论引导最忌讳也最不可取的是消极对待、被动应付、掩耳盗铃的驼鸟政策。

驼鸟政策当然是一个比喻。据说鸵鸟被追急了时,就把头钻进沙里,露出肥大的屁股和大半个身子在外面,自以为平安无事了。

对于网络舆情,也有一些党政干部或是高级官员习惯于躲和藏,希望通过不搭理、不回应,让事件和舆论自然平息下去。这就是鸵鸟政策。

其实在现实中,奉行“驼鸟政策”的单位和干部不在少数。不少单位和个人对于重大事件和信息舆论,采取的处置方式就是“怕、拖、瞒、堵、推”。“怕”字当头,“不怕通报,就怕网报”,怕公开、怕质疑,更怕批评、怕丢官。遇上问题胸无全局、心无底气、脑无办法,只好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从来不敢勇敢面对。不管舆论闹到什么程度,反正不理不睬,做缩头乌龟;实在拖不下去了出来回应,也是吞吞吐吐、模模糊糊,要么不着边际,要么信口开河,完全没有想过要好好地处理问题,回应质疑。所以越回应舆论越哗然,舆论越哗然他们越害怕,结果只能任由舆论摆布,让网络牵着鼻子走。最终使问题和舆论越闹越大,大到不可收拾,引起舆论哗然、上级重视,有关方面调查并严肃处理时,才明白过来,可为时己晚。

显然驼鸟政策是不可取的,也绝无可能取得什么有利的后果。就算能模仿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可以回避一时的质疑和责难,殊不知自己还有一个大大的屁股露在外面,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种子。一味地躲避,不面对事实,也不配合媒体进行舆论的疏导,这样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危机的解决。

相反,当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以后,政府迟迟不回应或回应“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就错过了改变舆情意见流向和正负态势的“黄金时间”,造成网民的情绪淤积,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会导致网络事件的传播者寻求在更直接、更有影响力

的全国性综合性网站、社区传播消息,寻求高层对事件的干预解决,使舆论向更深更广处发展,会形成更大的舆论压力。

2009年,29岁周森锋任湖北宜城市市长,这件事一下子就引爆了网上的舆论,对于这位最年轻的市长,各种质疑纷至沓来。随即又爆出“抄袭门”“打伞门”“香烟门”,特别是涉嫌学术论文抄袭一事,更是引发网上的舆论风暴。但是自始至终,周森锋却一直奉行驼鸟政策,除了面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不想成为新闻人物”外,始终未发一言,未作任何其他公开回应。但这样的做法并未如他想象的那样,舆论自动放过了他。虽然舆论终于慢慢消散,但质疑却并未远去。

2011年4月2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一则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森锋拟交流提拔任职。这则公告让新闻人物周森锋再度陷入舆论漩涡,网友奔走相告:“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又要升官了。

同样的喧哗,同样的质疑,还有同样的驼鸟政策,周森锋依然镇静地沉默,不置一词。也许这种沉默会像上次一样,随着各种网络舆论狂潮的涌起将周森锋的事情推到一边,再无人过问,舆论就此止息。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在周森锋漫长的仕途上,他的每一次升迁每一次变动,都必然还会迎来公众的质疑,不依不饶,穷追不舍,因为对真相的不舍追问是公民的权力,真相一天不出,这种追问就一直会持续。绝不会因为时间长了而淡忘,也不会因为周森锋的官升得越来越大而减小,这种追问声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令沉默的周森锋无所适从。

可见,躲藏和逃避的驼鸟政策确实没有用。正如俗语所言,躲得过一时,躲得过一世吗?对周森锋来说,既然一不心被推到风口浪尖上,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只能是:认真对待,积极回应,再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同样,对于那些身处舆论中心的单位和个人而言,奉行驼鸟政策是没有丝毫作用的,唯有勇敢面对,认真回应,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节快速反应,把握舆情处理“黄金时间”

快速反应,是应对舆情事件的根本原则。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一原则,极有可能会导致对舆情引导的失败。

网络舆情有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突发性特点显著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还会酿成恶性事故,因而,处理网络舆情危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快速反应,及时出击”。要及时把握舆情处置的“黄金时间”,及时有效地将事态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内,才能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将问题解决。把握住“黄金时间”,也就把握住了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道关口。

所谓“黄金时间”,意即“和黄金一样宝贵的时间”,也就是最有利于将事件处理得最好的时间。比如救人,心脏病人的抢救时间就在几分钟之内,错过这几分钟,后果就难以想象了,也许生命就会就此逝去。这几分钟就是黄金时间。同样,处理网络舆情也有它的“黄金时间”,如果能把握这个“黄金时间”,就能主导舆论事

件的发展,平息事态,避免引发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杜绝“小事闹大、大事闹炸”的局面发生。

在前几年,网络媒体远远不及今天发达,微博也还没有出世,传统的处置观点认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即在事发2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中指出,75%的重大新闻事件在报道后的第2-4天网络关注度才最大。而且如果关于某一事件的主贴、博文80%以上的回复浏览比均在8%以上(即网民平均每浏览主贴、博文100次,回复均超过8条),则说明网民对事件关注程度高,相关方需密切关注防止舆情危机发生。这是通过对2009年的300余个网络热点事件中的50件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国内研究报告中首次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出的一条“经验警戒线”。

也就是说,作为地方政府,怎样来判断一个事件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热点,引发舆论事件呢?这就应当高度关注主帖回复率,看是否达到或是超过8%的警戒线,而且是在事情发生后的2-4天之内。如果浏览回复率超过8%,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一事件有成为“热点”引发“舆论事件”的可能,应当密切监测。一旦发现回复或主帖仍有增加的趋势,那就应当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这可以算是一条非常具有实用意义的舆情应对“经验警戒线”。

但是,随着新兴媒体特别是微博崛起、渗透并深刻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甚至直接推动和主导事件,传统的“黄金24小时”渐渐显得苍白无力、落伍落后了。基于多年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以及对当下媒体环境的判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突发事件中的“黄金4小时媒体”概念。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胡江春解释说,“黄金4小时媒体”主要指能产生快速舆论传播的网络媒体,以微博客、QQ群、人气高的BBS论坛等为代表。

在目前,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令人咋舌。“一呼百应”甚至“一呼百万应”如家常便饭一样简单。比如QQ,这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广的即时通讯工具。到2011年3月,QQ的注册用户多达6亿,常驻用户也有4亿以上,QQ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亿人,更可怕的是QQ群,超过5000万个。这些QQ群用户之间都是千丝万缕联系着的,一个群里面有各行各业和各个地方的人,群里的一条消息发布,全国各地都会有人在瞬间知道,如果每一个看到信息的人也在其他的群里转发的话,也就是说,瞬时之间,就有可能在5000万个群里面扩散开来,有超过6亿的人会马上知道,这种速度和规模无疑是相当惊人而且可怕的。还有微博,假设每个微博有100个粉丝,10%的粉丝转你的一条微博,以此类推,转帖4次,几秒钟内就可以达到1亿人次,理论上可能最多需要十分钟,天下人就都知道了。这样的速度和这样的规模,如果是社会公众和网民关注的焦点或是热点,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重大舆论事件。

所以,应对最佳时机由“黄金24小时”演变为“黄金4小时”也就理所当然。

事实证明,“黄金4小时”原则确实比“黄金24小时”原则要有效得多。我们可以从几起案例中看出来:

2009年11月21日上午,昆明螺蛳湾市场因拆迁问题发生上千商户集体上街堵路事件。下午2时许,警方将24人带离审查,事态得以平息。螺蛳湾片区周边治安和交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下午3时许,昆明警方就在云南网等网站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情况。同时,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网开设国内首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发布事件新闻,于当晚9时35分发布了有关螺蛳湾事件的129个字的新闻(含标点)。这条微博随后被网民迅速转播,澄清了事实、驳斥了谣言,对于平息事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博云南”让政府发布的消息在微博客中传播开来,并且在QQ群、BBS论坛等网络载体中广为流传。其准确、及时的特点让它受到网民的高度欢迎,迄今微博云南已有16477名“粉丝”。

这起事件发生时也是上千人聚集,形势一触即发,正因为处置得当,信息披露及时,使疑虑和矛盾以迅速化解,才真正消除了民众的心理压力,避免了群体性事件被强行压制下去后的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也避免了瓮安事件、石首事件中那样严重的街头骚乱。从事发到处理完成不足12小时,第一次出面处理,则没有超过4小时。

从现实中发生的很多群体性事件来看,很多“小事”最后演变成“大事”,固然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新闻发布不及时、权威舆论失语都是一个摆脱不了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应对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黄金时间”原则。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充分整合各主流网站的力量,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适时、适量、适度地正确引导舆论,引导媒体的重点、方向和频率。不给谣言和小道消息留有空间,不给不负责任的炒作留有空间,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事态,平息谣言。

很多网络事件的处理也有力地证明了“黄金4小时”的作用。2009年新疆兵团“最牛太太”事件中,当地政府利用天涯社区及时发布处理结果,迅速平息了社会舆论。“济南女狱警打人事件”更是争取“黄金4小时”及时化解舆论危机的典范之作。

在当前这样一个“微时代”,微博、微视频、微消息泛滥,不管什么事情从事发到全国皆知最多只需要以分钟计算,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传媒达到这种效果。也许“黄金4小时”恐怕还是太长了,很有可能会变成“废铁4小时”,因而有学者提出了微博时代的“黄金1小时”的概念。因为在微博时代,某一事件一经发生,往往几分钟内就会传到网络,十几分钟后就有网站转载,一个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达到高潮。更重要的是,人们接受信息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因此,政府要抢在舆论形成高潮之后的1小时内以最快速度发布信息,才能抢得先机,抢占制高点,医治公众“信息饥渴症”,才能消除猜测与传言,从而赢得网络舆论支持。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快就有北京、西安等地的网民发帖说感觉到了地震,大家都以为自己身处地震中心。18分钟后,新华社发布信息,宣布地震震中在四川省汶川县,其他地方的震感只有由于地震波及所致,一下子就稳定了人心,从而为动员全国各地力量支援抗震救灾创造了条件。

其实不管“黄金时间”是多长,强调的,也就只有一个字:快!因为只有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发布信息,才能占据主动,避免流言,化解危机。

当然,快不是盲目地快,而是冷静智慧地快,聪明灵活地快,适应形势地快,解决问题地快。那些老观念、老方法,该扔掉的就该扔了,“时代变了,老黄历不管用了”,再用老黄历,不仅毫无用处,还会徒增笑话。

那么,要怎样的“快”才是正确、有效而且恰当的呢?

一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表明态度。抢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至少向网民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大家的关注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二是事件正在调查中,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这样做既稳定了情绪,又表明了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和重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首因效应”——也就是让政府的声音“先入为主”效应的作用。

当然第一时间发布消息,避免不了准备不足、信息很少、原因不明等多种不利因素。但是,就算有这些弊端,也不应当犹豫,要及时发声,抢先拿到话筒,与其让他人说不如自己说,即使什么也说明不了,至少可以通报事实,表明态度,为下一次拿到话筒、让别人愿听政府的声音打下基础。从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第一时间来说,最好在事发后4小时内能发布准确信息,最迟不超过24小时。

二要迅速报告事实,谨慎报告原因

很多有经验的领导人把“速报事实、慎报原因”,作为“快速反应”的一个秘诀。

因为快,难免会准备得不充分,因而有很多还没有核实的东西不能乱报。但事实就是事实,它是不容更改更不容涂抹的,早报、迟报它都不会改变。而早报只会让民众觉得政府消息权威和真实,不会产生任何反感。所以,对于事实要快报。

但是对于事件产生的原因,在没有完全弄清以前,就要谨慎了。如果将模糊不清的原因发布出去,第一会引发公众的进一步质疑,带来更大的舆论压力;第二当真正的原因核实之后难免需要更正,这就会使公众对政府的信息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带来不信任的危机。比如说邓玉娇案,每场发布会措词都不一样,一会儿说是特殊服务,一会儿说是陪洗澡,一会儿说是陪聊天,到底是什么,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很容易激发老百姓的反感,恶化事态。所以对原因要谨慎定性,既不失语,也不要妄语。很多问题没有查清之前就不要乱说,查一点说一点,及时跟进,持续播报,比乱说一气显然要好得多。像成都公交车燃烧,3天开5场发布会,查清一点说一点,大家关心什么说什么,就收到很好的引导效果。不要试图一次全说清,很多问题你没有查清就贸然说出去了,再想改就不好改了。所以,事实可以快报,但原因一定要慎报,除非证据确凿,铁板钉钉后,再来报告给公众,才是权威信息。

三是一定要及时发声。黄金时间之所以宝贵和重要,关键就在于及时。在事件发生后的4小时内,政府一定要抢住话筒,一定要发出声音。只有政府在黄金时间内不“失声”,才能保证在事情的解决和处理中“不失位”,有利于事件的平息和解

决。对于事实不清形成的热点,也应当及时发布信息,说明事实,表明态度;对专业性强的事件,可以请行业部门、专家学者协助发布;对矛头直指政府的事件,勇敢表态,大胆认错,适时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都是可以及时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说比不说好,早说比迟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主动说比被动说好,这是应对舆情的不二法则。

第四节公开透明,任何问题不掩饰不逃避

公开透明,是建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舆情的基本原则。

从近年来的很多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是公开透明,越是有利于事态的平息和事件的处理,越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越是将事情推向反面。像“石首事件”、“钴60事件”、“躲猫猫事件”、“瓮安事件”,“故宫十重门”事件,都是信息没有及时公开,没有透明操作,而将“小事闹大、大事闹炸”的典型事例。而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让民众掌握真相的时候,再大的事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标本。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8.0级特大地震,不可谓不是一个大事件,而且死伤惊人,损失惨重,几个县城被毁灭,无数的学校倒塌,成批的中学生、小学生甚至孩子都被压在了废墟下面,其境况惨绝人寰,不由得人不肝肠寸断。然而在这样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发生后,由于及时公开所有信息,快速反应,积极救援,这次大灾难不仅没有成为政府的一次危机,反而成为了凝聚全民族信心、汇聚全国人民力量的一次机会。不仅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勇气,也极大地表现了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迅速高效、有条不紊的大智大慧,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政府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

灾情突发时,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是稳人心、保稳定的一剂强心针,也是应对流言和谣言的利器。汶川地震发生不到10分钟,国家地震局就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消息,及时公布震情。甘肃、广西、河南等有明显震感省份的地震局,也立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向公众发布震情,告诉大家不要恐慌。公众获得权威部门信息后,很快消除紧张心理,生活、工作秩序井然。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全开放性的对于灾区实况的全天滚动播出,把灾区最真实的情形带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真相,打动了所有人的心,真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一条条揪心的消息,一张张令人落泪的图片,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毫无遮挡、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眼前,刺痛着全中国人民的心,激发了全世界华人共赴国难的觉悟,百万千万的中国人排起长队,捐出钱、食品和衣物。通往灾区的道路上挤满了私家车。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一批批的志愿者赶赴灾区,一笔笔的善款从全国各地飞向灾区。全中国人民都动员起来了,众志成城,共担责任。

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透明,以最有力的事实证明了“化解危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真相”这一危机应对至理。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早已无法封锁。政府权威部门的信息必须和谣言赛跑,迅速狙击谣言和流言的传播。信息公开速度越快,谣言和流言传播的空间越有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只有及时公布信息,将真相大白于天下,使所有的人都看到一个没有丝毫遮掩和粉饰、没有半点虚伪和涂抹的赤裸裸的事件真相,才是掌握主动权、减少质疑、解决舆论质疑的最好的方法。

相反,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妄想着“捂盖子”或是“堵漏子”,必然会错失良机,让很多可以讲得清的事情、解得开的矛盾,硬是被遮遮掩掩、层层请示、迟迟未决、官僚迂腐而拖得民情不满、情绪对立,把小事拖成了大事,小事件酿成大冲突,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到最后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使广大公众对政府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感。“瓮安事件”和“石首事件”就是很大的教训。

石首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到最后不可收拾的局面,原因有很多,教训更多。但信息披露未能做到及时、透明和公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政府迟迟未能发布有效的权威信息,没有让一心要探寻真相的群众得到真相,正是激发事态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从17日事发到20日石首市政府发布公开信,其间经历了四天,粗略统计大约80个小时,政府未能出面发布群众最想要的真相。政府只是在事发第三天的(6月20日)才正式发布公告,对有关问题做出解释,而且数百字的公告内容也没有解释清楚真相,已经错过了澄清谣言和主导事态的最佳时机。公开信息的极度匮乏,让舆论的焦虑进一步发酵,人们急于知道背后到底掩盖了什么,事态的扩大就已经不可避免。这时候,利用警力去“压制”事态,就更不明智了。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说:

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某个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还出现了不只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这样的信息不对等,必然使政府陷入劣势,而语焉不详的表述,躲避媒体或封堵信息,只会使自己陷入被动,更容易使政府掉进“塔西佗”的陷阱,引发公众的反感,从而激发事态的进一步失控,“小事情”就无可避免地会酿成“大事件”,及至最终不可收拾。

在过去,媒体的重点不是传播信息,而是政治的工具。1957年毛泽东就曾明确要求新闻媒体采取“新闻,旧闻,无闻”的政策,意思就是有时要把新闻作为新闻发表,要及时;有时要故意把新闻放“旧”了以后再发表,把新闻变成旧闻,有的新闻则永远不发表,就当没发生一样。因而媒体失声、失语的事也就很平常。

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私媒体当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媒形态也多样化了,你可以不报,但无法阻拦信息的传播,你可以封杀本地的媒体,但你不能阻挡其他的媒体;就算你可以让所有的媒体都禁声,也不能阻止千千万万个博客、微博客和QQ空间等“私媒体”发布和传播信息。“掩盖事实”的“策略行为”在一个“人人手拿麦克风、个个都是私媒体”的时代,无异于掩耳盗铃,只能骗骗自己。

只有信息高度公开、透明,才能真正促进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能力,狙击谣言、流言、传言,让政府的声音高高在上,远远在前,用真相指引、牵引和导引公众与舆论走在“正确的路上”。所以,不管发生的事情是什么,都不要掩饰不要逃避,而要坦诚面对,大胆公开,全程透明,才能有利于回应公众对于真相的追索,对于问题的质疑,才能真正使舆论平息下来。

第五节立场公正,任何情况不包庇不袒护

正义、公平和公正,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网络时代,由于每一个人更加自由和平等的表达机会和对于公正和公平的更多期望,更多的网民自觉站在了道义和公正的立场。因而,任何涉及不公正的事件都会得到网民最多的关注,任何不公正的回应更会触动网民心中对于正义、公平和公正的敏感神经,激发他们自动自发地为正义呐喊,为公平抗争,更为公正不惜一切。这样的倾向在“邓玉娇案”、“药家鑫案”、“70码案”、“凤凰少女跳楼案”、“检察长豪车事件”、“俯卧撑案”、“躲猫猫案”等很多网络重大舆论事件中都有极大的呈现。

政府或是公务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当家人”、“大家长”,无可避免地要在许多事件发生后出面应对,因而政府的立场是否公正就成为平息事态或是扩大事态的关键。凡是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应对和解决,事件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而一旦有失公允,甚至显失公平,网络的力量将会毫不犹豫地掀起滔天的巨浪,这不能不让我们警惕。所以,在应对网上舆情危机时,需要坚守的另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立场公正!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任何机构或是个人,都要做到不包庇不袒护不迁就不隐瞒,以事实真相为根据,以公正公平为出发点,才能真正把事情圆满处理。不然,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好问题,消减舆论的压力,相反会激发更大的矛盾和对立,引火烧身,成为舆论的又一个引爆点。

如杭州文二西路车祸事件中,当地交警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因为给出了行车速度“70码”这样一个与车祸现场有明显差距的结论时,就一下子引爆了新一轮舆论的狂潮,并直指公安机关包庇富家子弟。“70码”的说法,成为网民质疑有关部门公正度的“导火索”,引来网民对事件背后权钱交易的无尽遐想。因为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时速7 0码的汽车在马路上也不可能将人撞飞2 0多米远。公安部门为什么会这样说?很明显有包庇和袒护的嫌疑,网上的舆论炸了锅一般沸腾起来,也就在所难免。

还有邓玉娇案件也是如此。5月12日、18日、19日,巴东警方先后三次发布案情通报。当19日第三份案情通报一出,从“特殊服务”到“异性服务”、从“推倒”到“推坐”的表述改变迅速引起网络舆论反弹,警方的通报引发了网民对于案件公正的担心,网民开始揣测或是臆想一个在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女子会沦为强权的牺牲品,于是,维护正义和公正成为众多网民的自发选择,各类QQ群与“邓玉

娇”维权网迅速建立,“邓玉娇无罪”、“烈女斗贪官”是其中最主要的声音。邓玉娇案发后,网络上出现《烈女邓玉娇传》、《侠女邓玉娇传》、《生女当如邓玉娇》等赞美之文,舆论几乎呈一边倒,纷纷攻击淫官黄德智、邓贵大等人。在央视投票调查中,“邓玉娇属正当防卫,应无罪释放”的票数高达92%以上。最终,邓玉娇被无罪释放。

其实从一些重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追求公平、公正是网络舆论主流,凡是涉及社会公平以及公权力问题的事件都会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网民在网上的表达其实折射出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心理和感受。如果出面解决的主体部门不能秉持一种公正的立场,而是试图偏袒或是包庇,公众的舆论哗然也就成为必然。所以出面澄清或是解决问题的部门,一定要把公正放在心里,革除偏袒和护短的思维,抛弃包庇和迁就的旧念,出于公心,出于正义,不偏不倚地处理,甚至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偏心才行。一旦有违公正,必然被网络及社会上的各种舆论的口水淹没其中,并导致公众的强烈不信任。

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一些网民陷入了一种“凡是官方辟谣的一定是真的、凡是官方声明的一定有隐情”这样的“思维定式”,对政府或是公务部门的信任降到最低,这对当前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形势和大背景显然是不利的。如果这样的思维在公众或是网民中间蔓延,只会让政府或是公务部门陷入“塔西佗陷阱”——古罗马执政官塔西佗说过,“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同样会受到责难。” 所以,保持公正的立场,保护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

袒护和包庇其实不仅不能坚守住公正的立场,使政府或公务部门陷入丧失公信力的危险之中,而且也会使包庇或袒护的对象陷入更深的舆论谴责之中,得不偿失。

在2008年底的“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中,市纪委10号接待员一句“网络不可信,不会调查”招致网民炮轰,引发公众对本应最具有公信力的部门的不信任感。在“女检察官豪车事件”中,一开始阿荣旗检察院的包庇袒护不仅没有让女检察官摆脱公众和网民的追问和质疑,反而让她失却了一切认错的机会,也让公众失却了对她的最后信任,导致最终她只能选择辞职。

可见袒护是没有用的,迁就和包庇更是为事件的发展推波助澜。面对任何情况和问题,只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以公正之心,坦荡之怀,行正义之事,助正义之力,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人民的拥护。任何舆情或危机都会轻松化解。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来源:宣讲家|作者:| 上传时间:2013-02-19 14:50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第一节高度重视舆情,不拖不瞒不封不堵 所谓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的舆论情况,也就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包括新闻跟帖、论坛发言、社区讨论、贴吧留言、博客、空间、微博等反映网民心声和观点的各种各样表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壮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舆论集散地。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民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博客用户达到2.5亿,发展不到两年的微博,用户已经接近2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借助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等平台,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微博诞生以后的这两年,由网络、由微博生发、演变的舆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如局长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艾滋女事件以及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事故等等。这些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大浪,引爆了一起又一起网络舆论事件。网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巨大的传播能量,使得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导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和执政一方的地方政府,如果还不对网络舆论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恰当引导的话,势必失去权威话语权,被舆论抛在一边,束手成为网络舆论的弃儿,甚至被公众的口水淹没。所以,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 但是,重视网络舆论,并非是要打击或堵截舆论,而是要面对和引导舆论。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还是老观念,还把文革时代应对舆论的老办法如“拖、瞒、封、堵、压”五字诀等招数用来应对网络舆论,殊不知,这样的办法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反倒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危机。 比如石首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当地政府的不恰当的、完全落后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无疑是将事件不断推向激化、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正是石首政府极为落后、极为简单、粗暴的“拖、瞒、封、堵、压”,导致了事件的最终失控。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三篇汇总

网络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企业只有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筛选分析并进行甄别,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企业的各种声音,预测趋势、掌握其传播规律,才能提出应对处置之策。520作文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1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断深入,网络舆情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单位对网络舆情也越来越重视。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从容应对处置,维护自身口碑形象,就必须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掌握网络舆情的应对原则,制定一份科学详尽的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为此,关于企业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问题,制定了以下这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可供参考。 一、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呈现出五大特点,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因此为了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及实时的应对能力,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企业就需要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明确职责分工,确定舆情监测责任单位。 划分舆情监测重点区域,包括各大新闻门户类网站和主要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等。 选用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如识微商情,可对全网舆情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尤其是网络口碑和企业形象监测,实行在线化服务,提前预警,助力企业网络舆情的顺利应对与处置。 二、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 网络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企业只有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筛选分析并进行甄别,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企业的各种声音,预测趋势、掌握其传播规律,才能提出应对处置之策。 如利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自动采集并整理分析全网舆情,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自动识别负面准确告警,确保舆情应对处置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策略 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时共享相关信息,确定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内外发声的统一性,防止因表态的偏差而产生矛盾的激化或扩散。

舆情管理篇_第十七章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 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发展现状分析。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

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体现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写不足与缺陷。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09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10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把握社情民意的实时镜像,辅助政府决策参考,同时管理好网络平台,建立政民沟通的公信通道,构建网络和谐舆情,是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二,对网络舆情治理主要问题的解决路径的研究。针对政府网络治理存在的问题,关于如何使政府构建网络和谐舆情的探讨越来越多,如张勤和梁馨予的《政府应对网络空间的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孙柏瑛和李卓青的《政策网络治理: 公共治理的新途径》、黄颖和陈水生的《网络治理视野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上海浦东市民中心为例》、李小梅和李尚敏的《论“网络治理”模式下中国政府角色的新定位》等文章中均有体现。 第三,基于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学者给出来如下的政府治理模式: 政府层面上: (一)、理念上的转变。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首先政府要以战略

防控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对方案为快速妥当处置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因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院务会成员及辅导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

(二)职能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学校及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 (4)落实****市教育局等相关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微信群、QQ群、贴吧、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班主任、督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及启示要点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状况分析 网络舆情治理应包括: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管理与控制、应对与处理等内容。其中,网络舆情管理和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难点所在,因此,下文以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为主题来分析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状况。 一、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经过长期的探索,国外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逐渐形成了五种基本手段和方法:行政性机构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用户等自律;市场规律的自行调节。目前来看,每一种管理方法在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同时又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1)行政性机构管理。各国纷纷将网络舆论管理纳入原有的广播、电视或信息管理体系之下,扩展现有管理机构的职能或成立新的网络管理机构,以制定行政性条例和规定、监督条例和规定的实施、许可证管理等行政的方式和力量进行网络舆情管理。这也使网络的行政管理受到各国原有广播电视等管理惯例的影响。在美国,传统电子传播领域,包括广电、电信等,全部隶属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管理,网络产生之后,自然也归属于FCC管理之下。在法国,CST(le Conseil Superieur de la Telematique)通过检索终端———Minitel系统管理网络舆情,确保网络舆情与法国电信签订的合同内容相符。新加坡主要由广播局SBA(the Singapore Broadcasting Au-thority)管理网络舆情的内容,实施执照分类制度,内容事后审查等。特别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为加强政府层面的管理,澳联邦政府将广

播管制局和电信管制局合并,于2005年7月1日成立传播和媒体管理局,负责整个澳大利亚的互联网管理工作,并在首都堪培拉、墨尔本和悉尼设有办事处,组成了管理委员会,已有690人的管理队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做出的这一决策,使广播电视和电信、互联网管理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高效管理,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欢迎。互联网是社会大众共有的虚拟世界,但不应是绝对的自由平台,如果管理不善,任其自由发展,国家信息安全、企业电子商务、大众个人隐私就会受到损害,网络谣言、网络色情和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就会泛滥。所以,传播和媒体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监管。在墨尔本,已着手对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中的违法内容加强管理,不留死角。 同时,因网络舆情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等问题,因此还有一些其他政府机构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控制和管理。如么美国根据《爱国者法案》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中情局等都有权对公民上网信息、电子邮件等进行监视。 (2)政府立法管理。在法治社会,通过法律手段管理互联网具有稳定性和合法性,成为互联网管理最根本性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并且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从立法看,各国互联网立法的重点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网络言论和行为进行界定,明确保护什么,禁止什么;二是明确政府、服务商、网民等互联网主体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保证言论自由和网络舆情管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大多数国家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原则下对网络言行、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东岗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岗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魏宏舜 副组长:蔡继英谢延平 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年级组长团队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

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分局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妥善处置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华宁公路分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08】2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中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新闻报道、新闻爆料、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QQ群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涉及华宁公路分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以及可能或已经对华宁公路分局形象、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 第二章舆情分类 第三条根据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分为三级:一级(重大)舆情、二级(严重)舆情、三级(一般)舆情。一级舆情是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有可能形成重大网络热点事件的苗头性舆情,或本属二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

网络舆情。如中央级媒体关注或报道、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刊发后引起和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舆情。二级舆情是指网上影响较大、可能会引发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或本属三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网络舆情。如省内媒体关注或报道、云南网及市内主要网站刊发的容易引起关注和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重大民生诉求等方面的舆情。三级舆情是指市内网站的一般爆料、投诉、普通民生诉求等方面需要及时解决的网络舆情。 第四条舆情级别由省公路局党委和玉溪公路局党委和市网管办确定。 第三章舆情处置 第一节责任主体及分工 第五条分局主要领导和分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网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对重大舆情要亲自处置。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处置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市网管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涉事部门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负责协调、指导本地本部门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明确一名成员分管网络舆情工作并担任网络发言人,至少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网络舆情管理员,武装多名高素质网络评论员。全分局上下形成涉

舆情应对机制方案

天桥乡换届工作舆情突发事件 应对机制预案 为做好全乡换届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换届舆论环境,根据县乡换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全县、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政府网站》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 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换届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乡纪委、综治办、司法所等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乡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牵头单位。乡党委成立换届舆情突发应急处置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及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联席会议职责: 1、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对机制 (一)建立舆情监控信息员队伍。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业务的干部担任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换届工作舆情实行24小时监控和引导,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干部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完整版)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政府的侵害,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网络舆情调控、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和谐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小组 组长:王振伟(校长)全面工作 副组长:王建利(副校长)具体工作安排 陈洪梅(副校长)舆情管理及政策发布 王志超(副校长)舆情预防管理及汇总 李佳忠(副校长)安全舆情防控 组员: 崔兴亮(教务主任) 陈宝国(安全员) 李加文(政教主任) 王法庆(教务员) 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指导、规划和调控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2.负责互联网涉及我校舆情动态的研判工作,及时与教管办宣传负责人沟通,提出网络舆情调控的对策建议。 3.负责互联网涉及我校宣传活动的组织协调,在上级宣传部门的领导下,组织、策划、实施网络评论工作。按照市教育局、区教管办的统一组织,积极参与网络论坛中与我校有关主题的讨论。针对论坛中有关我校歪曲、失实、言论过激的帖子,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撰写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稿件和回帖,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引导社会公众的视线。 4.负责收集互联网涉及我校舆情信息,实时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向舆情调控负责人汇报不良信息和言论,并跟踪掌握、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5.负责24小时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日实行两小时浏览制度,夜间分为零点和5点两个时段监控,节假日实行零汇报制度,各级部将网络监控负面舆情情况2小时内报办公室、网络中心,重要信息要第一时间上报。 二、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对开发区初中的工作动态、教师队伍建设、社情民意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及评论,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 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送信息—处置舆情。 (二)工作要求

浅谈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浅谈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中文摘要:当前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比较分析,探讨地方政府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并以进而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经验,促进官民互动的和谐网络环境的逐步构建。 关键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对策 Abstract:The curr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have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and imag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is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which are made by local governments, discuss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event of a crisis, dealing with the complex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finally improving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y environ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Key Words:local government;Network public opinion;Coping ability 引言 当前网络舆情已变成可以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外部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政府目前面临着跟民众新的一种沟通方式的挑战,传统的政府跟民众沟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媒体如报纸等,但现在随着科技技术发展,大量的民情民意聚集在网络上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的人数已达了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1.8%,网民的意见越来越可以代表全体社会公众的意见,互联网已经是形成舆论的主要阵地之一。而此时如果政府依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将不利于政府了解到广泛的真实的民意,地方政府面临着转变与民众的沟通方式。近年来,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此起彼伏。地方政府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的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 社会的应有内涵。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特点、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来探究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处理对策,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 情提出有益的思考。 一、网络舆情概述 1、网络舆情定义 网络舆情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情就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具有强影响力的公共事件,网友就会很快将自已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网络的各种方式传播出去。网络世界传、受双方身份模糊的特点,造成了网络传播的传受同时性,也加速了网络传播。特别是在官方消息不确切、语焉不详的情况下,更让网民可以随意传播和接受任何假设情况。同时,网络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通用)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预案与处置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舆情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巩固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类市场主体、政府机关都应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一、预案建立范围和响应原则 一般预案适用于规范、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已经或者知晓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进而损害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形象或影响社会稳定且涉及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如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都应建立专项舆情应对预案。 响应原则是:舆情应对要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协作配合、讲求方法的原则,迅速掌握动态,及时准确反应,保障公众安全,适度公开透明,尽力控制风险。 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并设副组长1-2名,由分管对外宣传和重点领域的分管领导

担任。同时领导小组下设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由业务部门、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总体负责舆情危机处置工作;查清事件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决定舆情危机处置各项具体措施;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估、总结,提出对事件当事人的处理意见。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牵头组织收集、汇总舆情信息并进行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相关部门、上级机关通报网上舆情;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络,分析舆情信息发展的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处置建议;与新闻媒体沟通,如有媒体采访,由办公室统一协调,业务部门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审核并统一发布以单位名义发布的调查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 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针对性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舆情应对业务培训。对舆情危机及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展开相关调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初步结论,对涉及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能的舆情,快速开展调查(督查),做好源头化解工作;提出处置建议和发布的答复内容,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舆情监测员的职责:尽早发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是有效处置和正确引导的关键,各单位应建立网络监测员队伍,配合做好媒体、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舆论并在其他平台上或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 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

任。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 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与诉求渠道,重视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与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与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3篇

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3篇 一、责任主体 (一)局法规科负责全局网络舆情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汇总、报送,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管理。 (二)局法规科负责“武侯人社局”(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局人才中心负责“武侯人才”(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科室(单位)负责本科室(单位)业务范围内网络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QQ工作群负责人负责本群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 (三)局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建设,会同局法规科组织相关培训。 二、工作机制 (一)舆情监测报告机制。各责任主体将监控和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实时报送局法规科;法规科汇总网络舆情信息后实时以电话、短信方式报告局领导,由局领导牵头视情组建舆情应对处置小组,决定是否向上级报告;法规科按照局领导指示督促各责任主体及时处置负面舆情,并动态跟踪、实时汇报舆情处置情况。 (二)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各责任主体应认真甄别收集到

的舆情,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舆情工作措施;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举办时,要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拟制舆情预警应对方案,准备应答口径,做到业务工作与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统筹兼顾。 (三)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网络上突发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公共事件,或出现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热点、敏感、负面舆情时,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局领导指示,及时组织局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开展网络舆情评论,通过网络跟帖评论、论坛发帖、撰写博文、微博发布等形式,抢占先机,正面引导舆论走向。 (四)舆情外联协调机制。各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区委宣传部对口处室、对口单位的联系,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及时汇报,争取省、市、区及相关领导对我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主动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舆情工作关系民生,影响部门形象,全局干部职工要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并富有前瞻性地自觉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二)提高时效性。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增强网络舆情工作敏感性,严格按照责任分工,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