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4课 出师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4课 出师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4课  出师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4课  出师表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A.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B.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A.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B.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谁知道有关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有关知识.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二.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三.分析: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听视频朗读再次品味语气和停顿.

2.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殊遇:特别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翻译第2段.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 昭: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4.翻译第3段.

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以:以是,因此. 愚:古时自称,我.

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

5.翻译第4段.

晓畅:通晓,精通. 行阵:队伍,指军队.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6.翻译第5段.

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所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兴隆:兴旺发达. 倾颓:倾覆衰败.未尝:没有一次.痛恨:痛心遗憾.

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

7.翻译第6段.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闻达:闻名作官. 由是:因此.感激:感动.激动. 驱驰:快跑,喻奔走效劳.有:通“又”,表余数.

8.翻译第7段.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三军:指全军. 庶:差不多.职分:职责.

9.翻译第8~9段.

效:重任.不效:不能实现.兴德:发扬美德. 察纳:观察采纳.不胜:不尽. 涕零:流下眼了.

10.朗读课文,要求朗朗上口.

四.小结:

1.古今异义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非常恨.

布衣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秋古义:时今义:秋季

2.一词多义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感谢. 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性活用

光: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 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优劣得所.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 亲近. 亲贤臣.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 疏远. 远小人.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攘除奸凶.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阙:通“缺”, 缺点. 稗补阙漏. 有:通“又”, 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介词, 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 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 表结果, 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 表时间, 以 . 受命以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读了本文你知道这篇表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二.分析:

1.关于文章的脉络.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说:一是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怎样说

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的显示出来了.1)诸葛亮跟后主刘禅有两种关系,一是君臣关系,二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之间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出师后国内政局就成了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个问题解决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表中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2)北伐的决策是诸葛亮的决策.作者在这篇抒情式的表里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之人.据以上说明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君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1.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A.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B.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3.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A.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4.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

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阅读第二部分段思考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1.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2.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阅读第三段,思考

4.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

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5.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四.理解练习:(见课件)

五.小结: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

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附: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说告诫提建议——寓情于议

报先帝忠陛下——寓情于事报先帝忠陛下

提要求明责任——寓情于议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4课 出师表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A.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B.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A.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B.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谁知道有关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有关知识.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二.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三.分析: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听视频朗读再次品味语气和停顿. 2.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殊遇:特别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河夹中学陈华 教材分析 “表”原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特殊文体,能够流传广泛的并不多,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其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辞恳切,感人至深。学习此文,可继续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线上找点,点与点结合分析,有条有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一者有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能力目标 1.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2.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忠臣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谏言的语言艺术,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交织的写作脉络。 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难点 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用两次假设换位品读文章,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及深挚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时评价总结。 教学方法 1.点拨教学法:疏理文章内容及脉络时,教师以情理双线加以点拨,给出方向,帮助学生理清长篇幅文章的内容脉络。 2.情景教学法:本课多次创设情境,探究文章“理至而情深”的特点时,用换位法让学生深入情境,以不同身份品说表文,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结合历史,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南阳武侯祠岳飞《出师表》石刻,教师描述情境导入课题。 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正在攻打金兵的名将岳飞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秉烛细观石刻的《出师表》,一时间情怀与古贤诸葛亮相牵,他感慨万千,泪下如雨,夜不成眠,挥涕走笔,留下了这篇亲手抄写的《出师表》。究竟为何一篇公文能够如此打动岳飞这样的爱国将领?究竟为何前贤诸葛亮的文字和精神能够跨越历史激荡人心?让我们郑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出师表》同 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4 出师表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崩殂.( )/夙.夜( )/陟.( )罚臧.( )/否.( )/以遗.陛下( ) 裨.补阙漏( )/斟酌 ( )( )/行.阵( )/猥.自枉屈( ) .. 庶.竭驽钝( )/以彰其咎.( ) 2.课文选自《》,作者是(朝代)家、家,字。作者在表中向后主先后提出了、和的建议。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的一种文体。 课内达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 (1)中道崩殂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志士之气( ) (3)恢弘 .. (4)引喻失义.( ) ( )( )( ) (5)陟.罚臧否 .. (6)论其刑.赏( ) ( ) (7)此皆良实 .. 以遗陛下( ) (8)先帝简拔 .. (9)悉.以咨.之( )( ) (10)必得裨补阙.漏( ) ( ) (11)性行淑均 .. (12)猥.自枉屈( ) (1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 二十有一年矣( ) (14)尔来 .. 忧叹( ) (15)夙夜 ..

(16)庶竭驽钝 ( ) .. 奸凶( ) (17)攘除 .. ( )( ) (18)斟酌损益 .. (19)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20)以咨诹.善道( ) 4.解释多义词。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圣听 (1)诚宜开张 .. 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古义:

今义: 6.名句填空。 (1)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所抱有的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是: ,。(请用《出师表》中的原文回答) (2)文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3)诸葛亮出师伐魏的目标是:, , , , 。 (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首句起笔凝重,表达了作者痛惜先帝大业未成的感情。 B.诸葛亮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劝谏的目的。 C.表中七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了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扩展阅读 (一)诸葛亮治蜀 选自《三国志》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病笃②,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③,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④。若嗣子可辅⑤,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⑥,效忠贞之节⑦,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⑧:“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⑨,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⑩,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入,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先主:指刘备。永安:地名,在今四川境内。笃(dǔ):重。③属(zhǔ):通“嘱”,嘱托。后事:死后的事宜。 ④大事:指统一国家事业。⑤嗣(sì)子:继承人,指刘禅。⑥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

24出师表

《出师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B.预习翻译3-7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24、出师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学,培养朗读背诵能力和翻译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重点语句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自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清文章层次脉络,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3、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深切感受诸葛亮形象。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学,扫除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正确翻译并掌握重点语句的意思,积累文言知识。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体会诸葛亮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感受诸葛亮形象。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第24课《出师表》。(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奏表的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②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③翻译第1-5段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三、落实学习目标: (一)自学指导一: 自学要求:快速阅读《全品》听课手册P77-78 “走近作者”、“追溯背景”、“文体知识”,了解作者诸葛亮、“表”的文体知识,圈画并识记重要知识点。 方法指导:快速阅读,抓住关键处圈画、识记知识要点。 自学时间:4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自学指导二:

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本中给下列加色字词注上正确的读音,读准、读顺课文。 自学时间:5分钟。 崩殂(cú)妄自(wàng)菲(fěi)薄忠谏(jiàn)裨补(bì)以遗(wèi) 陛下(bì)攸(yōu)咨(zī)阙(quē)陟罚(zhì)臧(zāng)否(pǐ) 行(háng)阵倾颓(tuí)苟(gǒu)全猥(wěi)自夙(sù)夜驽(nú)钝 攘(rǎng)除诹(zōu)斟酌(zhēn)(zhuó) 2、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及时板书正音。 4、当堂训练: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完成《全品》听课手册78页的“积累篇”1—3题。 时间:4分钟 (三)二读课文。根据语意正确处理停顿,练习朗读,加强文言语感,初感文意。 1、自学指导三 自学要求:根据语意正确处理停顿,练习朗读,加强文言语感。 方法指导:根据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划出的语意停顿有感情地再读课文,处理好文中长句的语意停顿。 自学时间:5分钟。 2、检查自学效果:5分钟后,由中下层学生轮读课文(以段为单位),其他同学和老师边听背,边标出语意停顿不正确之处,随即指出更正。 (四)三读课文,翻译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提出疑难。 1、自学指导四:疏通文意,读通课文。 自学要求:口头翻译课文第1-5段,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和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知识。 方法指导: (1)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全品》78页“梳理篇”的文言现象资料,口译第1-5段,在字里行间注上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求字字、句句直译落实。 (2)标注疑难,可向同学请教,与同学讨论解决,或课堂质疑。 (3)强记课文注释中与第1-5段相关的重点字词义。 自学时间:12分钟 学生质疑、答疑,教师点拨。

《出师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安全或 德育等 打热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着急、拥挤。 渗透的 思考 课堂设计学法指导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 意。 2 教师重点点拨: 3 分析结构层次。 板书: 三、归纳中心思想。 四、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 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 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 填表(括号中为答案) 4 背诵全文。 附:《出师表》难句例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引喻失义 “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 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或作“只”讲,扬雄《法言》:“非苟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广雅?释诂》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24[1]《出师表》过关性练习

24.《出师表》过关性练习 一.默写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4、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5、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6、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7、诚宜,以,,不宜,,以塞忠谏之路也 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10、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11、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 12、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语句:,。 1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清自己的句子:。 1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句子:,。 1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哪句话一致:,。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17、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 18、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 19、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 ,。 20、说明蜀国当时所处政治形势的句子:,,。 21、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 22、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二、选择题 1.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2·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小人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B、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内外异法:国内、国外刑赏之法不同。 5、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平民 B、卑鄙:道德品行败坏 C、驱驰:奔走效劳 D、不毛:荒凉的地方 6、下列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殂cú陟zhì B、以遗yí陛下酌zhuó C、猥wěi 诹zōu D、舴zé艋měng 7、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不效则治臣之罪 B、以告先帝之灵 C、愿陛下亲之信之 D、汉室之隆 8.下列每组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 B.先帝不以臣卑鄙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9、对下面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意思是: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意思是: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啊。 C.以光先帝遗德意思是:以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为光荣。 D.以塞忠谏之路也意思是: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译文:。 4、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 四、写出“卑鄙”、“感激”两个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①、卑鄙:古义:今义:。 ②、感激:古义今义:

20《出师表》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20、出师表 教学目标: 1.从教学实际出发首先疏通文意,落实重点字、词。 2.本文情词恳切,字字句句动情,指导学生朗读,在理解作者情意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 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4.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5.感悟古人的遣词造句之美,领会“诚”的含义。 6.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了解他的施政主张,特别是他对后主刘禅的劝勉。 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同学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停顿。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3.“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4.“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5.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24.《出师表》过关性练习参考答案

24.《出师表》过关性练习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词释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 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追念)先帝之殊遇(厚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开放、扩大)圣听,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yí)德,恢弘(发扬扩大)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升赏)罚臧否(好坏),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及为忠善者,宜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赏,以昭(显示)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心思)忠纯(忠诚无二),是以(因此)先帝简拔(选拔)以遗(给予)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弥补)阙漏(缺点疏漏),有所广益(成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善良平正),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举荐)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平民),躬(亲自)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扬名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早晚)忧叹,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今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表示可能和希望 )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除去)益(兴办、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责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以彰(表明、显扬)其咎(过失)。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正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流眼泪),不知所言。 二、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殂(cú)以塞(sè)忠谏陟(zhì) 臧否(zāng pǐ)以遗(wèi)陛下裨(bì)阙(quē)漏颓(tuí) 猥(wěi)二十有(y?u)一年夙(sù) 驽(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诹(zōu) 三、词语积累与应用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深切地恨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内容预览: 24、《出师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 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 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出师表(精品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2出师表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2016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4课《出师表》练习题

初三语文 24 出师表随堂练习 课前预习 (一)基础字词 1、给加粗的字注音. 中道崩殂() 裨补阙漏() 以塞忠谏( ) 行阵与睦() 以彰其咎()妄自菲薄( ) 陟罚臧否() 以遗陛下()攘除奸凶( ) 庶竭驽钝()猥自枉屈()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以光先帝遗德()引喻失义() 以遗陛下()悉以咨之() 猥自枉屈() 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 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3、《出师表》作者就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4、文中的“臣"就是指,“先帝”指,“陛下"指。 5、表就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就是,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就是陈述自己的愿 望,请求与对某些问题的瞧法,常用议论、记叙与抒情.就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 的一篇表文。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 ______? 6、《出师表》中的成语有: 7、关于刘禅的著名典故:。 (二)古今词义 开张古义:今义: 痛恨古义: 今义: 布衣古义: 今义: 卑鄙古义:今义: 感激古义: 今义:

(三)通假字 必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通“”,。 (四)一词多义 实词: 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 遗:光先帝遗.德简拔以遗.陛下 效: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 )⑵就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⑶愚以为宫中之事()⑷先帝不以臣卑鄙() ⑸咨臣以当世之事()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⑷还于旧都( )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⑵欲报之于陛下也( ) ⑶先帝称之曰能( )⑷愿陛下亲之信之( ) (五)形容词的活用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恢宏志士之气③亲贤臣,远小人 ④此皆良实 当堂训练 第一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划分句子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二、翻译句子: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课文。 1、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分 裂为_____、_____、_____三国.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第24课《出师表》同步阅读“1+1”升级版(苏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出师表》同步阅读“1+1”升级版(苏教版初 三下)doc初中语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咨询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面词义讲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专门厚待〕 C.恢弘〔气概宏大〕 D.引喻失义〔讲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2.以下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际D.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两句话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危险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下面加点的内容不能连续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5.以下解讲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讲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讲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讲,再从反面讲。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参考答案 1.C那个地点〝恢弘〞是动词,〝发扬〞的意思。 2.D〔例句的〝亡〞是〝灭亡’的意思。A项中〝亡〞是〝丢失〞的意思;B项中〝亡〞是〝无〞的意思;C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D项中〝亡〞是〝灭亡〞的意思。〕 3.B〔B项中〝外〞差不多上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致〞,表估量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4.A〔应为〝今/天下三分〞。〕 5.B〔不利的是客观的条件,有利的是主观的条件。〕

《出师表》ppt公开课教案

24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 池州市第十中学方来源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1、本文的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时代背景;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cú)菲(fěi )薄裨补(bì)遗(wèi )陛下 祎(yī)攸(YōU ) 阕(quē)陟(zhì)罚 臧(zāng )否(pǐ)行(háng )阵猥(wěi)自 夙(sù)夜驽(nú)钝诹(zōu )攘(rǎng)除 斟酌(zhēn zhuó)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回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播放幻灯片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请求出师的原因——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对比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二——九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三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诵播放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1、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二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二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二段的重点字、词、句。 2、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校本作业本新人教版

第二十四课出师表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2)裨.补阙漏() (3)行.阵和睦()(4)以彰其咎.() (5)陟罚臧否.()(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 (9)咨诹.善道()(10)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2)引喻失义.() (3)猥.自枉屈()(4)斟酌损益.() (5)咨诹.善道()(6)以彰.其咎()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一致。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4)《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5)《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6)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下面四组句子中画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是() A.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卧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6-9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以遗.陛下( ) 悉以咨.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亲.贤臣,远小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以咨之 9.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 (1)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这一成语。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3)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10-1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