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加深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中国学术界与政府部门都密切专注着中国经济增长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关系问题。基于此,本文借鉴了经济增长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理论,同时选取中国2000-2014年产业附加价值率(RRL)和经济增长(GD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作者使用EViews软件对二者进行E-G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用产业附加价值率度量指标代替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得到产业附加价值率和经济增长虽然存在着协整关系,但未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二者相关性不强,即产业附加价值率并不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但由于数据选择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作者在文章结论处又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事物中去,并且吸取国外先进思想与技术,充分利用国外的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的经济状况稳定且迅速的增长,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学者们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因素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人们对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热情大为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专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随着国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专家们意识到可以通过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来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二者存在着很强的牵连关系。中国政府在统计数据时也发现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对此,政府推出一些列政策来鼓励提升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如何反作用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则是探讨两者关系时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政府对各行业的支持政策使得各行业飞速成长起来,中国在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昌盛。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步,中国正在通过一切正能量的手段来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并且逐渐探索更好的发展经济的方法和路径。尽管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逐年攀升,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些许差距。特别是中国在各行业在分工理论上的应用有所欠缺,增强专业化分工应用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为了中国经济可以发展的更快更好,专家学者们应该不断努力争取找到更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繁荣。

二、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对于经济增长的概念界定,由于选取的考虑指标和度量值不同,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增长都有着自己认为明确的定义。萨缪尔森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中指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增长,并且将经济增长定义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诺斯则认为非短期上升的家庭收入才是经济增长,换言之,只有人口的增长速度小于本国市场上的总提收入的情况下也才是真正的经济增长。综合著名学者们的研究,同时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实践,本文采用的是学界通用的经济增长概念即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是个隐含的概念,所以我们用其他的可测得的指标来定义经济增长,通常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我们通常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更好的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国内生产总值相对比其他指标更加容易测定,更好的说明经济发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这一指标不仅能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还能很好的体现出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这里的国民不仅指本国或地区的居民,也指居住在国外的具有本国国籍的人,所有这些人生产和创造的价值都应计算在内。本文选取了GDP来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二)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概念

目前为止,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概念有很多,并且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解释,被广为接受的一个概念是在商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当中,生产阶段需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来实现这些步骤的产出,这样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才会被逐渐确立,同时需要提出一些规定来限定垂直专业化分工:(1)厂商之间需要多个生产阶段来完成想要生产的最终产品;(2)完成专业化分工的所有阶段时,必须要求不能是同一个国家,且每个国家完成的专业化阶段是不同的,这样才能达到分工的目的;(3)在产品生产中,其中两个生产阶段不能同时存在在一个国家。这就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分工来完成自己国家的专业化生产,并且将本国生产出来产品出口给其他合作的国家。

由于垂直专业化分工没有明确的含义所以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找到以下几个可以代表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度量指标,其中包括:零部件的贸易数据、加工贸易数据、投入产出表数据与企业附加价值率,在许多文献中,学者们运用产业附加价值率来说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所以本文也选用这一度量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三、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由于本文选用了产业附加价值率这一度量方法。作者选用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

之和作为产业增加值,用第一产业总值与第二产业总值作为产业总值得出:产业附加价值率=产业增加值/产业总值。同时选择了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

在样本数据的选择上,选取了2000-2014年的年度数据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e7146643.html,/),数据如表1所示。由于构建模型过程对样本数据的性质有一定的要求与限制,笔者首先选取了GDP和产业附加价值率的数据进行检验,GDP原序列、一阶差分序列、二阶差分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不符合协整检验的基本要求;由于对时间序列进行对数处理不影响检验结果,因此笔者又选取了GDP增长率和产业附加价值率进行平稳性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时,发现GDP增长率的变化与产业附加价值率的变化为平稳的时间序列,二者均为一阶差分平稳,这样的结果表明,此次实证分析可以选择E-G检验法来检验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最后,笔者将GDP增长率和产业附加价值率分别记为RGDP、RRL并且对两者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表1:2000-2014年产业附加价值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2000-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平稳性检验

由于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时间序列的样本数据存在着各种不平稳的因素,所以必须通过平稳性检验对时间序列的样本数据进行检验。不平稳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对实证分析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将一组非平稳数据对另一组非平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即使拟合度非常好,对另一组时间序列的影响很显著,也有可能得到荒谬的结果,也就是说存在伪回归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很多研究中表明,我们可以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判断一个时间序列是否平稳,若我们所选择的时间序列为非平稳状态,那么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其意义的状态下来对时间序列进行变形。作者取用原时间序列的变化即一阶差分,进

行ADF检验,若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也就是说一阶差分时间序列都是平稳性序列,既RGDP与RRL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三)协整检验

本文在研究RGDP和RRL之间关系时采用两变量Engle-Granger检验法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协整,若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则说明RGDP和RRL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非平稳性时间序列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是协整检验检验的基本前提,如果该前提不成立情况下变量所构成的回归模型是伪回归模型。所以,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伪回归现象存在,也实现了建立争取的经济计量模型。如果本文选取的两组原时间序列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那么我们可以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并且通过分析模型中的系数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基本分析,但是由于本文选用的数据均是原值不平稳,一阶差分平稳,所以只能用检验残差是否平稳的方法来验证二者的协整关系。

检验残差是否平稳时,首先要找出残差序列,将该序列定义为e,然后通过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来验证残差序列是否平稳(如表2所示),检验残差序列平稳性的方法与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方法相同,都需要进行ADF检验,作者对残差序列的检验结果为,残差序列为原值平稳的序列,所以可以说明,GDP增长率与产业附加价值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均衡稳定的关系,虽然二者通过了协整检验,但是仍然需要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进一步确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是否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表2:残差序列ADF单位根检验

注:检验形式(C,T,N)代表常数项用C表示截距,趋势项用T表示,滞后阶数用N来表示。

(四)因果关系检验

事实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一个变量是否参与到另一个变量的发展进程中。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为:如果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那么自变量的变化应该比因变量的变化提前发。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长度要求比较严格,因此通常是依照AIC 准则和SC 准则来确定方程滞后长度的。

表3: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RGDP与RRL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此,作者用格兰杰因果法去检验RGDP与RRL之间是否存在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结果表明,RRL的变化并没有直接影响RGDP的变化,并且二者的关系非常不明显,所以并不能说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的之间具有很显著的关系。

四、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产业附加价值率对GDP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附加价值率对GDP 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产业附加价值率与GDP的关系较弱,中国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还未得到完善所以不能很好的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数据选取上可知,作者选取的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中国其他产业增加值与产业总值的数据缺失较为严重,缺省处理又可能影响到研究结论,对于存在于中国的大量的第三产业以及其他行业支持经济增长的数据信息并没有囊括于实证分析中,因此本文的分析结论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而言,由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体系未得到完善,虽然众多学者创造出了产品生产分步处理、商品外部生产、公司之间分段生产等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本身与经济增长的进行研究,当然这些概念会有不足和重叠之处,可是我们应该明白,垂直专业化分工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分工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虽然寻找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指标需要消耗学者们的精力,但是仍然需要我们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究,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在寻找度量指标时,不能改变和隐藏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专业含义。

目前,也有研究学者们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半成品数量,利益分配与资本外溢方面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发现,垂直化专业分工的程度与经济增长存在很强的联系,一些专家学者还研究了技术、制度与关税等因素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影响,发现技术、制度和关税是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动态因素。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学者们通过分析贸易中利益的不协调、垄断性的资本、产品的生产链解体等反面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行研究。其次,在对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研究方面,众多外国学者发现,通过运用半成品进出口的贸易量、单一商品的进出口总额与产品附加值方面作为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度量指标的数据可以很好的验证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总而言之,中国应该增强垂直专业化

分工的程度,并且国家应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对产品生产的分工合作。

最后,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得出,在以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中,应该从各个国家或者各个产业之间的获利程度来谈论垂直专业化分工,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对进出口贸易度量指标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一些列文献中专家们的建议,作者认为可以用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来研究进出口贸易,并且深入探索垂直专业化分工、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将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完善起来并且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中去,这样不但能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量而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发展我国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步。同样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模型和一些软件来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更加明确清晰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和学习,发现并引用新度量指标去更加准确的描述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大背景下,中国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要素质量,在深入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生产力,培养专业人员;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国际分工情况,尽力做好一切准备抓住机会参与国际分工,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及各产业对分工的需求,使分工能更好的运用到经济增长中去,并且完善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让垂直专业化分工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更高效率的推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J]. 经济研究,2013,10:4-17+28.

[2]金碚.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5,01:5-18.

[3]赵明亮,臧旭恒. 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述评[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9:27-39.

[4]齐元静,杨宇,金凤君.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2013,04:517-531.

[5]张明志,李敏.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1,01:118-128.

[6]臧旭恒,赵明亮.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11,06:47-57.

[7]陈建军,夏富军.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兼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优势格局[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40-47.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

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加深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中国学术界与政府部门都密切专注着中国经济增长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关系问题。基于此,本文借鉴了经济增长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理论,同时选取中国2000-2014年产业附加价值率(RRL)和经济增长(GD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作者使用EViews软件对二者进行E-G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用产业附加价值率度量指标代替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得到产业附加价值率和经济增长虽然存在着协整关系,但未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二者相关性不强,即产业附加价值率并不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但由于数据选择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作者在文章结论处又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事物中去,并且吸取国外先进思想与技术,充分利用国外的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的经济状况稳定且迅速的增长,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学者们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因素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人们对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热情大为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专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随着国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专家们意识到可以通过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来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二者存在着很强的牵连关系。中国政府在统计数据时也发现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对此,政府推出一些列政策来鼓励提升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如何反作用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则是探讨两者关系时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政府对各行业的支持政策使得各行业飞速成长起来,中国在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昌盛。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步,中国正在通过一切正能量的手段来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并且逐渐探索更好的发展经济的方法和路径。尽管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逐年攀升,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些许差距。特别是中国在各行业在分工理论上的应用有所欠缺,增强专业化分工应用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为了中国经济可以发展的更快更好,专家学者们应该不断努力争取找到更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繁荣。 二、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建立社会化协作与专业化分工的新机制

建立社会化协作与专业化分工的新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模式不断与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相适应,经济规模和竞争能力已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国际竞争能力已经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区域性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因此,为了实现全国的均衡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有必要大力推进社会化办作和专业化分工,并形成创新的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产品和服务的全面进步。 分工协作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有利于竞争。社会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是创造经济竞争力的根本要求。缺乏协作意味着失去形成集群效应的条件,没有专业化分工不可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研究国内外经济运行差异不难发现协作与分工的重要性。英国是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分工与协作已经达到非常精细的地步,简单举一个例子说明。在英国城市保洁工作的完成就是分工与协作的系统工程,地面垃圾收集、分类、清扫、橱窗清洗、水渍清除等部由专人负责,他们工作时段分配也相当明确。由于分工的精细使得专业工具的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仅橱窗保洁就使用了六种专用工具,从而确保了清洗的质量。这种分工与协作还充分体现在商品的生产、配送和销售链条;产品的原料、配件、总成供应链;餐饮品生产加工与配送等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确保厂英国经济的竞争力地位,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协作与分工逐步精细和完善,经济综合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已成为一股重要的竞争力量。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这种竞争力产生的源泉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协作与分工的形成与完善以及相应机制的不断进步。 分析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劳动力成本低下,政府补贴,出口返税等,而是在某些区域形成的相对集中的产品和产业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中及其周围聚集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企、业,产生集群效应。这些企业或企业群之间在市场体制和机制规律的作用厂自然形成相互协作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形成供应链,降低了生产成本,分散了投资风险,而且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存这种产品形成机制的作用下,无形中提高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我国东西部出口额度的巨大差异,其本质原因就是在内地还没有形成具有协作与分工功能的产业链条或者企业集群,缺乏形成完善的与产品生产相关联的供应链机制与体制。因此,中西地区的产品价格和质量均缺乏国际竞争力。如果不在这方面加强力度,赶超东部就成为空话。 推动社会化协作与专业化分工需要区域政府的强力支撑。我们知道,以协作为特征的大区域概念和以控制为目的的某一行政辖区的区城概念完全不同。前者强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共赢的目的,但是行政能力较弱,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不具备可控性。—后者由于区域在同一政府领导下,区域内各地之间物质、能量、消息流动阻碍小;生产要素可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区内调度并优化组合,形成最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从而创造竞争优势。因此,区域政府可以充分运用行政权利,发挥政策效力,采用各种工具措施,创造有利于形成社会化协作与专

第二章 专业化经济和分工经济

第二章专业化经济和分工经济第一节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一、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这部著作中,斯密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斯密特别强调了劳动分工所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提出了分工和自由竞争是能够使人民给自己改善自己的境遇的重要观点。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所说,“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这句话现在仍然完全正确。 显然,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研究的重心是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人们关于专业化水平的模式的决策决定分工的水平,社会分工水平和模式决定市场上的供求,而各种经济现象都与分工的水平和模式有关。 但是自瓦尔拉斯、孟格尔和马歇尔之后,经济分析的重点转向价格制度分配资源的功能。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有两部分,一部分用边际分析研究需求与供给。这种分析以纯消费者与厂商的绝对分离为基础,所以社会的分工结构是外生给定的,以角点解为基础的个人选择专业的水平和模式无关,因而不能用该方法进行分析,而供求也与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决策无关。另一部分是继承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分析分工和专业化对经济发展和和对技术发明的意义。但是这部分理论的分析过程却没有任何数学分析。严格说来,边际分析是以内点解为基础的古典数学规划方法,而研究专业化和分工需要当代分析角点问题的非线性或线性规划方法。内点解是指所有决策变量都不取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解,而角点解是指某些决策变量会取其最大或最小值。马歇尔用边际分析研究供求及价格的方法成为当代的主流经济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由于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对与分工结构有关的总量需求及种种宏观现象无能为力,所以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家发展出种种独立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所谓宏观经济现象,萨谬尔森在战后把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作为微观经济学,而把凯恩斯等人的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放在一本教科书中,形成了当代经济学的结构。但是萨谬尔森把马歇尔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洞见弃之不用,因而使古典经济学中关于专业化和分工的研究在当代主流学派中不再有地位。 战后,由于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经济增长和发展现象,所以有发展出一套与微观经济学互相独立的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理论。60年代以来,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不能解释厂商的出现,不能解释交易费用的意义、财产权的意义又发展出交易费用经济学和新企业理论。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策论开始进入主流学派,它被广泛用来研究内生交易费用。 80年代以罗森、贝克、杨小凯、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重新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他们发现,一旦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内生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决策,然后来分析市场和价格制度如何决定全社会分工水平,则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缺点就可以彻底克服。他们以超边际分析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可以将很多发展和贸易现象解释为分工演进的不同侧面,可以解释企业的出现和企业内部组织的均衡意义,可以解释交易费用台和制度对分工和生产力演进的意义,可以解释货

垂直专业化_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总26卷第5期兰州商学院学报 Vol.26No.5 2010年10月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Oct.,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2010 垂直专业化、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 王 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 要:本文采用OECD 最新版本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双边贸易数据库,借鉴Hummels 等人建立的垂直专业化 分工测度方法,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成本优势与产业竞争力进行估算并建立关于三者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不同类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虽然参与垂直专业化可以提升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在不断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低成本优势虽然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但其影响较弱,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依靠低成本优势来获取产业竞争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成本优势;产业竞争力;投入产出表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465(2010)05-072-08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ost Advantag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dustry WANG Kun (Economics School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newest edition of input -output databases and the BTD databases offered by the OECD ,and calculates the VSS of China ’s industries 、Cost Advantage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dustry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share by Hummels etc.We find there are different effects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es.Although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an enhance China ’s labor productivity ,on the whol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s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is decling ,whil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ies is enhancing.Although the low -cost advantages can improve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e effect is weak ,it can not be effectively translated into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refore ,it is unadvisible to upgrad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dustry by lowing the labor cost.Key words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Cost Advantag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put -output table 一、引言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指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 段的国际分工,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或企业在同一产品价值增值链上的垂直关系,只是由于各国比 — 27—* 收稿日期:2010-08-13 基金项目: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教育项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链贸易与产业集群理论” 。作者简介:王昆(1983—),男,河南开封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分工合作与专业化分析

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 4.6 分工合作与专业化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释了分工和专业化可以增加产出,他举了扣针工厂的例子——一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无论如何努力,一天也生产不了20枚扣针,但有了分工之后,经过前后18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0枚扣针。这体现出分工的高效率性。斯密分析的分工理论提高效率的原因:第一,分工专业化是劳动者的劳动技巧或熟练程度日益增进。第二,分工可以减少由一种工作换到另一种工作损失的时间。第三,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专门化,从而为机械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条件。 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来分析斯密所说的原因:1)劳动技巧,熟练程度的提高和机械的发明都是增加了力量F;2)减少转换时间的损失就是增加了有效工作时间t;3)劳动简单化和专门化就是力量的作用点明确,力量的方向α偏差减少,使方向α增加,增加了力量的准确度并减少力量转变的损失。所以增加了力量F,时间t和方向α,成果MV会增加。 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集中力量生产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可以增加产出。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处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比较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贸易,也可以增加总产出。 亚当斯密提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阿林?杨格提出“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之中”,这就是著名的“斯密-杨格定理”。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市场与分工互相加强的正反馈模式,当市场足够大时出现了分工,分工增加了社会的总产出,分工需要交易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分工也增加交易量,即增加了市场容量;市场容量的增加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从而促进分工的发展。分工与市场是互相影响的。杨小凯独创了超边际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复活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重要思想。超边际分析就是将产品的种类、厂商的数量和交易费用等纳入分析框架的分析方法。更具体一点说就是人们在做出资源配置的决策之 1

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文档

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气候威胁论”的指责不断升温, 纷纷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碳减排责任;同时,中国国内环境污染问题集中出现,特别是全国大面积雾霾污染现象频发。国际碳减排和国内环境污染治理的双重压力,倒逼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为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C02非放量年均累计下降18% 然而,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不仅仅是国内生产与消费活动所导致的,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 (Global Value Chai ns , GVC的低端[1],出口货物急剧增加 的结果[2-3] 。有效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不仅实现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有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的重要影响因素[4-5] ,然而,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提升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能否降低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是否受到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拟从GVC分工地位的视角,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不同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有利于缓解中国国际碳减排和国内环境治理压力,同时也有利于

1 文献述评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是隐含碳的主要测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RIO、双边贸易投入产出模型(BTIO)和多区域投入?a出模型(MRIO三种⑹。其中,SRIO模型多用于分析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隐含碳,该模型基于国内技术假定,即国内外完全碳排放系数相同[7] ;BTIO 模型 则放弃国内技术假定,假定所有进口均用于最终消费;MRIO模型则进一步放松上述假设,不仅将进口产品分为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两部分,还考虑了技术异质性、反馈性出口、反馈性进口和间接进口效应[8-9] 。方修琦等[10] 和李惠民等[11] 详细比较了 SRIO模型和MRIO模型在估算国际贸易隐含碳方面的区别。具体到本文而言,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时,MRIO模型与SRIO 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MRIO模型考虑了反馈性出口隐含碳。反馈 性出口隐含碳是指中国在从其他国进口的同时,也会导致这些国家增加对中国产品的进口,进而导致中国国内碳排放增加。 该类碳排放生产和消费均在中国国内,如果不从出口隐含碳中扣除,将会高估中国出口隐含碳[9] 。因此,为了准确估计中国制造业 出口隐含碳,本文采用MRIO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进行计算。 关于技术进步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大多是在测定出口隐含碳的基础上,运用分解方法将影响因素分为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来考察技术进步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12-15] 。 Yan等[13]研究发现,1997—2007年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了449%,其中技术效应为-48%。部分学者分析了双边贸易中技术进步对中国出口碳排放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中国的出口隐含碳排放[14-15],但鲜有学者进一步探讨具体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专门研究GVC分工地位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文献很少,但是已有学者从GVC嵌入程度的视角分析垂直专业化 分工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Zhao等[16]发现提高垂直专业化率将会显著增加中国出口隐含碳。由于中国主要从事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出口规模和份额迅速增加,垂直专业化率不断提高,但其出口技术含量并不一定会显著增加。即垂直专业化率代表中国嵌入GVC的程度,而出口技术含量更能

精细化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精细化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众所周知,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会有,出现的问题也会更多。一旦企业的规模越大,存在的问题越会越多,账目问题又成为了重中之重,处理这样的账目需要专业的人,而一家规模大的企业专门聘请一位高级会计师所需要花费的佣金不低,再者由于同属公司员工,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交集,在处理账目的时候不能做到真正的公正公平,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选择代账公司就可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首先,记账公司和委托公司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与委托公司接触的人员也仅限于会计人员和老板,对于其他人没有多的接触,也就不会存在交集,在做账时自然会保证做账的真实性。 再者,天津代记账提供的服务项目多,服务质量好,代理记账公司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可以确保会计人员做的每一笔账目的清晰性。此外,任何一家专业的记账

公司除了为企业提供记账服务外,还可以提供类似税务咨询等的免费服务。就来拿合理的财务管理以及改善方法来讲,这两个工作应该是财务主管的工作,而聘请一位财务主管的酬劳是很高的,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找到,而个人的水平也很有限。记账公司会有多位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来一同为企业想出来更好的财务管理以及改善方法,帮助企业更好的成长。 企业的经营中最看重的就是效率问题。记账公司常年奔波在税务和工商部门,对其中的门道更是清楚非常,在办事的时候效率自是不用说的。再者,天津代记账帮助企业做好每一笔账其实就是帮助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些老板对于企业的账目都是马马虎虎的,觉得无需要做到每一笔账目都很清晰,有这种想法的老板的企业大多数要么是依然是小规模的,要么是已经倒闭的,这样的结果想必也不是老板想要的。 言而总之,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又不愿多花费用,不妨选择一家专业的记账公司帮忙处理企业财务,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是企业经营的正确之道。

第8章 生产、专业化分工与交易

第八章生产、专业化分工与交易Production, specialisation and exchange 在第二章中,本书首次对生产的含义作出了这样的阐述——生产的作用是为了尝试解决稀缺性这一最根本的经济问题。在帮助你回忆了生产的含义后,本章引入并解释了一些生产相关的概念,即,生产率、生产效率及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为了使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有价值,必须能够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易。交易虽然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通常使用钱作为交易的媒介。本章末尾阐述了生产商的平均成本曲线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平均成本曲线说明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学习要点LEARNING OUTCOMES 本章将: ■帮助你回忆生产的含义 ■对生产和生产率进行区分 ■阐述各种形式的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 ■引入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概念 ■解释了成功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为何需要交易 ■采用了平均成本曲线 ■解释了生产效率的含义 ■通过使用平均成本曲线,解释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生产 Production 本书在前面的第二章中介绍了生产的含义,及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在继续学习本章前,你需要回顾第二章的内容,并重新阅读生产部分。需要回忆的关键点是,生产将投入或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服务转换为最终产出——商品和服务。 另外需要记住的一点是,生产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我想着重强调一点,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在不破坏子孙后代享用地球提供的资源的能力的情况下,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提升人类幸福或经济福利。大部分(并非全部)的经济福利是通过最终由开采及使用地球自然资源而产生的消费品和服务获得的。生产是最终消费的必要前提,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没有生产,将不会有人类生活。 关键术语 KEY TERM 生产Production:将投入或要素服务转换为最终产出——商品 生产率Productivity 学生经常会将生产率与生产混淆。虽然两者密切相关,但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AS阶段,生产率指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的产出。但是,与企业生产率一样,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也可以被衡量。实际上,所有使用的生产要素对企业的当前产出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增长均有所贡献。为反映“所有生产要素都对生产有所贡献”这一事实,可对全要素生产率 (TFP) 进行衡量。当一个以上的生产要素发生改变时,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 (TFP) 的变化衡量出企业的总产出变化。 关键术语 Key term 生产率Productivity:单位投入的产出(例如,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每个工人的产出)。 考试建议 EXAM TIP 生产率是AS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主要概念。虽然问题通常集中在劳动生产率上,但考生还应知道该术语的其它含义。考题可能还会提到生产率差距,即英国与其竞争国家之间的生产率水平差距。 劳动生产率或每名工人的产出量在制造业(如汽车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早期,罗夫汽车集团(从那时就已破产)就努力在英国汽车行业中立足。罗夫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 摘要: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净附加值;产业升级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的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XNH097) 作者简介:刘磊(1982-),男,山东青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2-0063-05收稿日期:2013-04-06 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建立和发展始于20世纪,进入21世纪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贸易发展。Balassa(1967)首先提出了“垂直专业化”概念。Hummel等(1998)对垂直专业化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并且Hummel等(2001)提出了垂直专业化指数(share of vertical speciation ,VSS)对一国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衡

量,并利用该方法对OCED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了测算。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利用Hummel的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总体和对美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两个垂直专业化比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后者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增速要高于前者。张小蒂等(2006)计算了中国不同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不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中国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张杰等(2007)认为,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并没有给中国的产业或者企业带来自主创新力和国家竞争力,反而把中国带入发达国家“结构封锁型”价值链的陷阱之中。王贺光(2012)利用Hummel的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工业总体净附加值。研究发现,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中国处于垂直分工体系的低端,工业净附加值占工业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中国在巨额的加工贸易当中实际所获利益非常少。 现有的绝大多数文献均通过竞争力指标来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而从净附加值角度进行分析的较少。本文结合中国最新的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净附加值进行测算,分析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及所获利益,并利用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净附加值比重的关系进行估计。 一、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测算 为了分析中国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变化情况,本文借鉴Hummel (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指数来进行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假设K国有n个行业,i表示i行业,VSS表示K国的垂直专业化指数,VSk表示K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额,也就是K国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量;如果K国在出口贸易中没有进口别国的中间投入品,则VSS的数值为0,说明该国没有参与国家垂直专业

专业化分工与纵向一体化的极限

专业化分工与纵向一体化的极限 一、分工与协作 自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专业化分工对增加社会财富的巨大威力,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到内部专业化协作的工场式生产,再到专业化工厂之间的分工协作,甚至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工业化的道路就是生产专业化的过程。轴承作为一种机械基础件,正是在工业化的浪潮中从其它机械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专业化产品。 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中国周朝就有了车,也就有了车轮、车轴和轴承。车的核心功能是把物体对地面的滑动摩擦转变成了车轮对地面的滚动摩擦,从而大大减少了物体搬运过程中的摩擦力和能量消耗,而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部件就是轴承。然而,这种简单的轴承是由造车匠在造车过程中一起完成的,不可能象今天这样由专门的轴承生产厂生产,然后再提供给专业化的车辆厂安装使用。 专业化分工不仅仅把轴承从一般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轴承自身的生产过程也被不断地专业化,如独立的钢球厂、保持器厂、套圈锻造厂以及专门的球轴承生产厂、滚针轴承厂、关节轴承生产厂等等。 分工与协作是两个孪生兄弟。亚当?斯密考察的18世纪制针业,一个普通人一天做不出一根针,而一个专业制针匠一天可以制作20根针,但这个专业制针匠需要农民为他提供粮食,需要纺织匠为他提供布匹,等等。如果把整个制针过程分解为抽铁线、拉直、切截、削尖、装圆头等18种操作,由10个人(个别人完成2~3种操作)分别完成相应的操作,这个团体每天可以制作12磅针,约合四万八千枚,平均每人每天制作4800枚,远远超过任何一个独立的熟练制针匠。但是,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立完成哪怕是一根针的制作,他们必须协作才能制作出完整的针。 实现协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市场,一种是企业。制针匠需要农民协作生产粮食,需要纺织匠协作生产布匹,这种协作一般通过市场方式完成。而10个制针匠每天合作生产四万八千枚针,一般则是通过企业的方式实现协作。市场协

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_梁运文

第37卷第12期 财经研究 Vol.37No.12 2011年12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ec.2011  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 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 梁运文1,2,张 帅2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 基于竞争力层次传导观,文章对垂直专业化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从资本和劳动密集二维角度,探讨了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影响的方向与程度, 然后通过因素递增多元回归和总体通径分析,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率”层次传导效应。研究发现,目前开放条件下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的影响存在较显著的递减与断裂效应。对此,文章提出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外延拓展空间”的突破战略构架。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竞争力层次传导;递减与断裂效应;突破战略 中图分类号:F41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11)12-0095-12 收稿日期:2011-9-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6300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2 )作者简介:梁运文(1975-) ,男,广西灵川人,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张 帅(1986-) ,男,河南方城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一、引 言 作为当今全球产业组织核心特征的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 如何?张小蒂和孙景蔚(2006)的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静态与动态促进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具有负面影响,但总体动态上垂直专业化有利于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胡昭玲(2007)的研究显示,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中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要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唐铁球(2008)、张祎和黄欢(2008)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垂直专业化关系的研究结论与胡昭玲(2007)的结论类似。文东伟和冼国明(2009,2010)证实,垂直专业化所衍生的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中间投入密集度以及研发密集度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王昆(2010) 的研究结论是,中国不同类· 59·

专业化分工后出现的问题

铁厂供电站专业化分工后的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铁厂供电站现有站长及专职电工共8人,担负着铁厂青白两个街道、十四个行政村、3528户分户表用户、312户立户表用户、53台配电变压器、414基约40公里10kV线路、3602基约300公里低压线路的抄表收费、运行维护和故障报修任务。从2006年1月开始专业化分工,分为用电营销和运行维护两个工作小组。 一、人员分工情况: 1、站长:负责站内的全面工作,对供电所所长负责。 2、值班员:主要负责日常生产值班、电费回收、库房保管及对铁厂和青白两个街道立 户表的抄表过卡工作,具体职责另附。 3、用电营销人员(包括组长共4人): ⑴、主要负责对各自分管配变台区的立户表、农村分户表的抄表、过卡、收费、欠 费催收以及每月按时上交各自辖区的配变台区电量线损报表及线损分析; ⑵、对各自辖区内高低压供用电线路、设备、配电室、立户表、用户产权的电能计 量装置、室内外电气线路、用电设备等的巡视检查、运行维护并对农村分户表 接户电杆、接户线及以下线路设备的安全负责。 ⑶、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故障电能表、漏电开关的安装和更换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⑷、负责每月在抄表的同时测试34台公用变压器的运行情况; ⑸、负责抄表收费期间及平时就近的用户室内电气故障报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⑹、各位用电营销人员具体负责的辖区和任务另附。 4、用电营销组组长:(龙金权) ⑴、主要负责督促、保证用电营销组按时全面完成用电营销方面的任务和指标、负 责铁厂青白两个片区立户表的过卡以及站内所有卡片和电费票据的领回和送 交; ⑵、负责写出每月全站的低压线损分析的初稿交负责人修改和完善; ⑶、负责检查、督促用电营销组的人员记录并完善用电营销方面的各种资料,并负 责做好会议记录和政治学习记录等;还对用电营销组人员的考核负除个人行为 之外的领导责任。 5、生产维护人员(包括组长共3人): ⑴、主要负责对各自辖区内的高低压供用电线路、设备、配电室、用户产权的电能计 量装置、室内外电气线路、用电设备等的巡视检查、运行维护并对农村分户表接户电杆以前线路设备的安全负责; ⑵、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故障报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⑶、负责收集并核实各自辖区内抄收人员报回的巡视检查记录并对发现的缺陷提出切 实可行的书面处理意见,然后做好相应的巡视检查记录、缺陷处理记录、设备缺陷闭环管理记录并交组长检查验收;对各自辖区内的低压缺陷、故障和事故,在处理前要负责填写好相应的工作票、工序工艺卡、操作票等交组长检查后交负责人审核签字; ⑷、各位生产维护人员具体负责的辖区和任务另附。 6、生产维护组组长:(丁美金) ⑴、主要负责督促、保证生产维护组按时全面完成生产维护方面的任务和指标; ⑵、检查、督促生产维护组人员记录并完善生产维护方面的各种资料,并负责做好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1、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明确;③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④管理成本低。 缺点:①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2、职能型组织结构 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5、注意: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

第9卷第2期2010年1月 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Vol 19,No 12J anuary ,2010 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 文东伟 冼国明3 摘 要 基于Hummels et al .(2001)的分析框架,本文利用 O ECD (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估计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来源,并与31个其他经济体进行了比较。测算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较低,但增长迅速,从1995年的0.151上升到2005年的0.261,增长了72.39%,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2)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从1995年的0.177,提高到2005年的0.411,增长了131.5%,几乎高于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制造业出口增长来源的估计发现:(1)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28.85%来自国外增加值的贡献,高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低;(2)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增长的41.2%来自国外增加值的贡献,高于所有发展中国家,超过或接近多数发达国家。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出口增长,制造业 3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通信作者及地址:文东伟,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300071;电话:(022)66229037;E 2mail :nkwendongwei @https://www.sodocs.net/doc/0e7146643.html, 。本文得到冼国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科 重大课题“跨国公司与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编号为03J ZD0019)以及南开大学“985工程”哲学社 会科学创新基地“跨国公司研究”项目的资助。本文同时还得到南开大学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文 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N KQ07006)的资助。作者感谢O ECD 工作人员Agnes Cimper 先生的热情帮助;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辛苦工作及宝贵的修改意见。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 1 根据UNCT AD (2008,参见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0e7146643.html,/T emplates/Page.asp ?int ItemID =1890&lang =1)和IMF (2008,参见http ://www.im https://www.sodocs.net/doc/0e7146643.html,/external/pubs/ft/weo/2008/02/weodata/index.aspx )计算得到。2O ECD (2003)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3.0版),根据生产或增加值中的研发密度,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以及低技术等四个层次(见附录)。3 根据O ECD STAN Bilateral Trade Database (B TD ,2008)计算得到。 一、引 言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趋势:一是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1980—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了54.09%,其中出口依存度提高了30.60%;1另一个趋势是,中国出口的技术结构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即高技术制造业出口2占全国的份额迅速上升,而低技术制造业出口的份额则在急剧下降。1992—2006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占全国 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上升了23%,而低技术制造业出口的份额则下降了32%。 3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引发我们思考下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对外贸

浅谈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 课程名称 《发展经济学》 论文题目 浅谈专业化分工对经济的影响 姓 名 陈 海 琴 学 号 08830101 专业班级 国贸081 日 期 2011年4月3日 成绩 师字 老签

浅谈专业化分工对经济的影响摘要: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和专业化是一个经济组织问题,只不过后来的主流经济学家并不重视该观点而将注意力放在资源配置上。专业化分工会导致劳动力就业增长和劳动力市场扩容,更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而漠视分工会导致市场的不当竞争,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专业分工的经济驱动效应做出一定阐述,体现专业分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期提高各大小企业对专业分工的重视。 关键词:专业化分工;经济增长;交换能力;就业机会 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不断发展的。从广度看,今天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不仅在一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各行各业间展开,还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不但各种各样的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工厂产生,而且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配件也会在不同国家的专业化工厂生产。例如,一些飞机上的零部件,有的在这个地区生产,有的在那个国家制造,然后在一个国家总装,这看起来会增加运输费用,实际上由于有了更细的专业化分工,不但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再从深度看,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生产部门越来越多,大门类中有小门类,小门类中还有更小门类。显然,社会越是向前发展,社会分工的程度必然是越深化、越细化。 一、分工的出现 斯密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内生绝对优势导致了交易与分工的产生,李嘉图认为外生的比较优势导致了交易与国际贸易及分工的产生。马克思强调分工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指出分工是在生产和交往的过程中从人的自然差别中发展起来,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马歇尔及其所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运用边际方法分析供给和需求,把分工水平作为外生变量处理,社会被分为纯粹的消费者和纯粹的生产者,社会的分工水平和分工结构外生给定;厂商生产函数只与厂商规模有关,而与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及全社会的分工水平无关。 杨格(1928)较早意识到新古典经济分析框架的缺陷,主张应以分工和专业化问题为核心来分析需求和供给。他首次论证了市场规模与劳动分工、迂回生产与产业分工的相互作用、自我繁殖的机制。斯蒂格勒(1951)拓展了斯密的“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论点,他指出,降低运输成本是扩大市场范围的重要途径,区域集中可以提高产业的经济规模,并取得专业化经济效应;集中度高的产业中,单个工厂可以在更小范围的产品和运营上实现专业化。 贝克尔(Becker,1981)指出,分工可以通过避免每个人重复学习每种生产过程,使学习和训练的投资利用率得到提高。杨小凯和博兰(1991)把由于分工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