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非主流青少年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非主流青少年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非主流青少年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非主流青少年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非主流”青少年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凌蕴昭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广东广州)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地不断发展与开发,青少年所受到地外部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青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少年出现了不符合社会大众期望或标准地行为,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地群体——“非主流”青少年,他们对学校家庭为代表地主流教育和控制方式强烈地排斥,原有地应对措施已不足,这对青少年工作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本论文针对“非主流”青少年地现状,结合国外以及港台地区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地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地理论建立、如何介入“非主流”青少年工作提出了基本看法和基本设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关键词:非主流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地青少年人口群体.目前我国青少年地犯罪率高居不下,已成为一大严重社会问题. 除此之外,不少青少年出现了不符合社会大众期望或标准地行为,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地群体——“非主流”青少年.他们地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他们也绝对不属于好学生地行列,如不加以诱导,他们可渐次提升至破坏社会秩序地违法或犯罪行为.但如获引导,亦可重新转化,回归“主流”行列.学校是传授政治知识、价值标准地正规场所,其承担着主要地青少年培养工作,是青少年主要地社会化场所.但目前我国原有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衰退,单一地教化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成长地需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现行“非主流”青少年介入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在对“非主流”青少年行为控制介入处理地策略而言,可分为三个层次:上策是着重改善或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地环境,发挥环境教育功能,防范于未然;中策是及早发现问题症候,并及时予以矫正;下策是问题已经恶化,不得不予以矫治.对于现行地“非主流”青少年行为,基本上属于社会控制地范畴,手法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矫正等.在对学校中地“非主流”青少年进行访谈地时候,对于现行地教育,普遍学生过反映感到厌烦、无聊、没意思,甚至在他们内心产生了叛逆和抗拒,不能解决“非主流”青少年所面临地困难.而对学校班主任进行访谈时,他们不少反映,由于教学地任务较重,无法全力辅导这群青少年,对于这些“非主流”青少年,只能把他们简单归类为不良少年,以学校地角度出发,只要他们不在学校内闹事,就不再对他们进行任何辅导,比较容易忽视他们在学校外地情况.随着我国地发展,这些手法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已经开始不能适应社会地发展,对“非主流”青少年行为控制介入地表现形式上是教育、引导,但其结果却隐含着一种排斥.这种排斥是隐性地,是“非主流”青少年们感觉到地,形式上是不存在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但一旦这些“非主流”青少年们走向社会,由于其内在需求一直没有得到释放和实现,他们所面临地社会排斥就会变化为显性地,直接地和残酷地.这是因为目前地整个社会对个性张扬地接纳和宽容地空间还很小,这些“非主流”青少年们进入社会,势必成为一种另类,受到社会公开地排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非主流”青少年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地方法

年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地支持下,位社工专业人士走进所民工小学开展工作,引起社会工作界和教育界地极大反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地思路模式.所谓学校社会工作,最早出现于世纪末、世纪初地美国,它是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学地交叉学科.广义地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狭义地“学校社会工作则针对学校里学习和生活适应遭遇问题地学生提供协助、处置或服务.”它以处于困难境地地学生为研究、帮助对象,运用社会工作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探究陷于困境地原因及处理地办法,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心理、

经济、就业等方面地困难.笔者曾在广州某中学参与青少年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半年地专业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社会工作较之于其他方式对“非主流”青少年干预辅导地专业优势.社会工作专业地基本目标是增加人地社会功能,提高社会地公平正义,保证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社会工作地专业价值观主张尊重个人地尊严及独特性,重视自我决定及服务对象地参与,并相信每个人都具有解决问题地潜能.因此,社会工作者认为,“非主流”青少年是一个亚文化现象,是青少年成长中地正常现象.这种价值观,使“非主流”青少年获得平等地对待,减少其排斥性.此外,学校社会工作关注和重视地是青少年与在其所处环境中地互动,致力于改善青少年与社会环境间地关系,有利于帮助“非主流”青少年重新投入正常地社会生活中.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在“非主流”青少年这个领域,有较大地介入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具体地介入方法有:

个案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对“非主流”青少年地介入,首先是对青少年问题地回应,从这个角度看,学校社会工作传统地治疗功能尤其在微观层面上具有积极意义.因考虑到问题地突发性问题,社工可以采取个案工作中较简略地“危机调适”治疗模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个案介入地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多重身份,帮助案主协调多方面地关系,如在家庭方面协助案主与家人进行有效地亲子交流,在学校帮助案主协调与老师地关系,利用资源帮助案主进行课外地学习辅导,舒缓他们地学业压力.在案主面临危机地时候,帮助案主积极地面对,并在这个过程中,灌输案主正面地社会生活态度.综合运用学校、社区等多方地资源,使学校、家庭与社区相互配合形成社会大教育,共同帮助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这比传统单一地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团体工作

青少年团体活动是青少年成长发展地必由之路,当“非主流”青少年参加团体活动时,可以通过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地活动,激发他们参与地热情,并在活动地过程中弥补了其社会环境中地缺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通过活动,可在青少年中树立层次不同地榜样和典范,发挥榜样地形象、示范性和感染性地作用,达到学习榜样地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通过行为锻炼,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进行不断反复,使认识、情感、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得以转变以支持这种行为方式,达到养成习惯,磨练自己地目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通过角色模拟,使“非主流”青少年置身于一种人为地角色情景中,使他们学习理解认识角色地规范,增进角色体验,以增强社会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通过竞赛激励,可促进“非主流”青少年奋发向上,亦符合他们争强好胜、积极向上地心理特点,让他们在正常健康地途径上发挥自己地所长,并在这个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使他们与同辈群体得到有效地沟通.笔者在学校进行辅导期间,曾与其它社工共同策划了“阳光·成长”地中学生成长团体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篮球赛、知识比赛、参观大学等,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让活动成员参与并成为终身难忘地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地深刻地道理和观念——团结合作、独立思考,能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成员地潜意识中,并且能在日后地学习、生活中发挥应有地效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社区工作

近几年来,中国地社区工作经过不断本土化地努力开展迅速,中国民政部多次召开会议和颁布政策大力推进中国地社区工作——社区建设地发展.可惜地是,学校地工作始终没有和社区建设发生紧密地联系,社区工作也丝毫没有介入到学校工作中. “非主流”青少年其中在一个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观念,从帮助问题地解决,尤其是推动青少年地全面发展

等方面考虑,迫切需要通过学校社区工作来构筑学校与社区联系地桥梁,这样做地目地至少有二个,一是寻找社区资源以帮助学生问题,二是通过社区建设活动来促进青少年地发展和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如可以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建立青少年地活动中心,免费或低价提供学习辅导服务、活动场所,让“非主流”青少年不至于在街上游荡.此外,可以通过学校与社区合作,组织“非主流”青少年参加青年志愿者工作,增加他们地社会责任感,树立自信心,重归社会.“非主流”青少年作为青少年中地一个特殊地亚文化群体,他们有无穷地潜质,如获得引导亦可重新转化,发展成为社会地栋梁.“非主流”青少年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这是社会工作本土化地一个新地领域.目前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地建立目前仍处于假想地状态,其真正地建构与实施仍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需要整个社工界地不懈努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参考文献:

[] 郑杭生, 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杨德广, 主编.大学生教育专论[].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 陈伟道, 廖庐慧贞. 香港地“非主流青少年”工作及其借鉴[]. 海

外望, , (): .

[] 杨林绮文,洪英豪. 香港青少年工作训练[]. 中国社会工作, ,

(): .

[] 费梅萍. “预控生”地偏差行为与社会工作地介入[].华东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王思斌, 主编. 社会工作导论[].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张宇莲. 香港地学校社会工作[].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 , ():

.

[] 张宇莲, 主编. 社会工作实务[].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 宋林飞, 主编. 个案社会工作[].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 宋林飞, 主编. 团体社会工作[].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 宋林飞, 主编. 社区社会工作[].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 白芸. 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健康成长地重要保障[]. 思想理论

教育,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Taiwan,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责任编辑:毛国涛]

游戏、心理活动、团体辅导等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学会管理自

己地情绪、调节自己地情绪.

参考文献:

[] 张伟, 刘协和, 霍克均. 违法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调查[]. 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

[] 邓云菁, 窦刚, 张锋. 少年犯人格地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地研究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 .

[] 肖琳琳, 等. 违法犯罪成年男性个性特征调查[]. 中国临床心理

学, ().

Yunnan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责任编辑:周志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上接第页)

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朱眉华 2013-2-6 11:12:58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京)2012年4上期【英文标题】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f Social Work's Intervention into the Letters-and-Vistors System 【作者简介】朱眉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信访制度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机制,具有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权利救济等重要功能。回顾其发展变迁的历程,可见其在沟通政府与百姓、反映民情民意、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社会问题纷呈,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同样给信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界对信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主要聚焦于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本文将从社会工作视角,基于近年来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开展的上访家庭服务项目的实践探索(注:该项目为P区妇联委托的家庭服务项目的子项目,为期两年,服务对象是因动迁安置引发的群访女性及其家庭,共96户。社工采用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和社区活动等方式介入,服务达2286人次,1/3家庭情况有明显改善),探讨社会工作在信访领域中可以发挥的作用、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介入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更深入地研究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的新机制。 一、在信访领域开展社会工作实践探索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践的根本目标在于帮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进行社会功能方面的调适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无论在价值观、思维模式还是生活方式上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些人无法跟上社会快速变迁的步伐,种种不适应状况必然显现出来。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正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士共同去处理好自我(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调适(工作单位、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以修复其社会功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正如中组部、民政部等18部门颁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及其作用所作的清晰阐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对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 信访工作,也是一个矛盾调解、问题解决、风险预警的重要领域。信访工作体系中,一直强调的是政府部门间的合作,较少关注到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的成效。而社会工作介入信访领域的探索,正是期望通过第三方的参与、专业介入方法的运用,以形成合力来一起解决社会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此,重点探讨以下两点积极意义: 1.呼应社会发展需要,分担社会责任 回顾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与社会宏观背景息息相关的发展脉络,正是不断顺应社会发展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及时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社会服务,这个职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并赢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服务聚焦于青少年、老人、家庭、戒毒、社区矫正、医院、学校等领域,而信访领域确实是一个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没有国内外的相关项目经验可以借鉴。开拓这样一个新的领域,正是为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突出优势就是专业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 社工介入的方案设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但是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它们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一个完整性的公益项目或者一个系列性专业服务大都融入了其中两种及以上的服务方法,甚至引入其他专业服务方法。因此,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更加注重和强调综融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从具体实践来看,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注重不同直接服务方法的多方位介入,这也说明了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需要不同方面的手法介入,以达至更好的服务成效。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XX~XX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根据该机构《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终期报告》显示,该项目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如下:开展4个系列专业小组和42次一般小组活动,基本活动内容为自我成长、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团队协作等;开展社区工作活动28次,基本活动内容以社区融入和节日主题性活动为主;开展25项个案工作与辅导,基本活动内容以亲子关系和环境适应调适为主。 这些数据能够显现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介入农民

工服务的基本特点,即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综合运用为主,辅以其他服务方法,同时在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中以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 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设计和实践中经常综合性应用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以及其他专业手法,这就是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它是对不同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的有机融合,既有针对农民工及其家庭个别化需求的个案工作,也有内容丰富的小组活动,还有依托社区、学校等开展的社区活动。 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在项目后期,社会工作者发现项目对象中的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回老家就学与留在上海就学的两难选择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个实际需求,社会工作者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情绪疏导和家庭辅导等专业手法相结合,引导流动儿童、家庭正确面对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规划。 基于农民工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还应尝试性地整合其他专业方法,使用扩展性服务方法,比如文艺表达法、影像传播法等,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方法比较适合农民工的群体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也应注重在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的具体过程中将专门性服务方法和综合性方法相结合,形成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一方面专门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 学生小良,初中二年级时从农村初中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上学第一天因为将字典放在课桌下面查生字,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瞧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她觉得过去学校的老师好,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凶。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比不过她们。一个学期下来,她只认识两个新同学,不敢与新同学玩。她感到胸闷、憋得慌,要求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上学。每天上学前她都说胃痛,不肯到学校。经医生检查她的胃没有器质性问题,属于心理障碍。第一学期,她陆陆续续到校不满50天。父母出于各种原因考虑,还就是希望她留在现在的学校上学。于就是家长请求学校帮助。 1、接案:建立关系 小良的父母找到学校帮忙,班主任因此找到学校社工,希望社工能够帮助小良。社工第一次见小良就是就是学校的社工站,当时小良就是出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并有种想逃离的感觉。小良一开始就是处于抵触状态,但当社工说起有没有喜欢的运动时,她表示自己很喜欢打篮球。社工对小良的情况了解完后,与多方面沟通后决定开案。 2、预估:收集资料 (1)家庭情况 小良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一家三口架构,小良就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很重视对她的培养。家庭生活水平一般,但父母还就是会尽量满足小良的要求。最近由于父亲工作转变的原因,小良一家三口从原来的农村地区转向了大城市,父亲也希望可以乘机为小良制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小良转到一间一流中学。 (2)学校情况 小良所处的新学校就是该市有名的中学,学习氛围很浓郁。小良刚转到新学校就感觉新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压抑,新同学也不像以前的同学一样。同学大多数十分重视成绩,下课放学都只忙着读书、上补习班。新老师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每天布置的作业对于小良来说就是很繁重的。 3、计划: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 (1)问题分析 小良的学习、交际以及适应新环境面临困境,由于小良从农村中学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担心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 小良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上小学、初中,之后转入某市一流中学,学习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的。 其一,在新环境里,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小良特别害怕老师,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学校的老师对小良缺少了解与关怀鼓励。因此出现觉得现在的老师比较凶,过去学校的老师好。 其二,由于学习基础比现在的同学差,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总担心自己比不过她们,抗挫折能力较低,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因而产生学习压力。 其三,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班上同学,因此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进而影响了与同学的交往,人际交往面非常窄,不敢与新同学玩,因此会产生孤独,不能融入新环境。 其四,由于难以融入新环境,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感到胸闷、憋得慌,从而想逃避现有环境,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为了能够让学校社工融入学校环境,使社工服务尽快得到落实和步入正轨,服务有需要的老师学生,发挥社工存在的功能,以及将社工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等价值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如下:第一阶段社工上岗阶段 一、时间安排:8月30日—9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建档咨询10个,完成教师节宣传教育活动1个、家长教育活动1个、工作年度计划一份、电话联络家长30人、学校例会2次、制作社工宣传展板1块、工作预报/月报1份 三、工作细则 入驻准备:社工提前2天入驻学校,与学校领导协调分管事宜、住宿、用餐等细节。 学校日常行政安排/咨询工作:社工按照岗位需要,配合用人单位(进驻学校)做日常行政工作。如整理档案资料、收集团委信息等。在这个阶段里社工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校工作的规律,为以后开展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宣传教育活动:教师节是社工进驻学校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也是社工向全校老师学生介绍自己,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在教师节这天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感谢师恩的活动是社工为今后学校服务打响的第一炮。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引导

学生为老师制作祝福展板,也可以是挑选个别班级进行以老师为主题的讨论分享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拉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家长教育活动:社工的工作离不开和家长接触,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一进入学校就举办一个生动的亲子教育课堂,是希望家长在学习如何教养孩子之余,能够理解社工的视角和观念,赢得家长的信任。 电话联系家长:主要是在举办了家长亲子课堂之后,收集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发掘家长层面的需求,影响家长观念,和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携手努力。 其他工作:参加学校例会是为了用最便捷的方式与学校老师领导熟络,让学校老师领导熟悉社工了解社工才会支持社工的工作。并且参与学校的例会也可以让社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模式。制作宣传展板是为了让全校师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社工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模式。宣传展板也是比较有效的宣传社工的手段。 第二阶段学校社工服务探索阶段 一、时间安排:2013年9月16日—11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咨询建档10个,新开个案3个,班会主题活动16期,团康活动2个、一年级新生适应小组1个,家访20户,电话咨询或联络30人,工作预报/月报2份,学校例会8次

论文:青少年厌学行为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探究

论文:青少年厌学行为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探究 目录 摘要 1 正文 2 一、厌学情绪及行为的现状与界定 3 二、厌学情绪及行为的表现 3 三、厌学情绪及行为产生的原因 3 四、治疗模式 4 五、小结 6 参考文献 6 摘要:青少年厌学情绪及行为一直是困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难题。虽然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青少年厌学的各种原因,但是对于该问题的矫治尚未有有效的方法。本文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角度初步探究了以个案、小组、社区三种介入模式,以期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厌学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一、厌学情绪及行为的现状与界定 在2001年浙江省宁波市防疫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镇海区的1204名中学生进行了厌学心理及原因的调查。结果发现不喜欢上学读书的中学生占到了53.49%,其中高中女生尤为严重占到64.86%。高中生的厌学比率为60.1 。 上青春期具有的叛逆心理,厌学情绪及行为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另外一种就是家长对青少年学业的放纵,父母不重视孩子学业的态度同样会传染给青少年,使其产生对学习错误的认识,进而导致厌学行为。 家庭结构出现问题也是导致青少年厌学的一个原因。家庭内部动荡不安,矛盾尖锐,父母经常性的争吵,兄弟姐妹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家庭结构的支离破碎如父母离异,家破人亡都会给青少年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其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引起家长与老师的质询,对自身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是学校原因。整个青少年时期个人在学校度过的事件应该多于任何场合,所以学校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的不良影响青少年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原因。我们把学校的因素费为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校本身的原因,第二个是来自老师的原因。学校本身的原因:一,学校的校风方面。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反而是各种打架逃学等现象丛生,使得学生很难对这所学校形成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且这样的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学生产生整体性厌学情绪;二,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的不健全,学校办学条件差,甚至不具备最起码的办学条件,八九十人乃至上百人一间的教室,几十人合住的宿舍没有操场更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样的学校很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下接受老师的传道与解惑,更难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三,学校的教学观念,某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为了提高升学率采取提上题海战术,使得青少年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举个例子在2001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204名初高中在校生,其中85.38%的学生每天至少学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46.26%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难以承受。而且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所产生的压力使得55.40%的学生具有考试焦虑。在这样的重压下逃避是最好的方式,厌学使这种逃避最突出的表现。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第六章——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第二节评估的方法与技巧一、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1.定义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2.应用范围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3.操作程序(1)建立基线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中华考试论坛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2)进入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过程。(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方法: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所没有的、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四)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这是一种评估介入影响的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叠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测量比较粗糙,有进服务对象会倾向于对介入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评估有可能不准确。

非主流青少年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非主流”青少年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凌蕴昭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广东广州)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地不断发展与开发,青少年所受到地外部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青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少年出现了不符合社会大众期望或标准地行为,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地群体——“非主流”青少年,他们对学校家庭为代表地主流教育和控制方式强烈地排斥,原有地应对措施已不足,这对青少年工作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本论文针对“非主流”青少年地现状,结合国外以及港台地区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地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地理论建立、如何介入“非主流”青少年工作提出了基本看法和基本设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关键词:非主流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地青少年人口群体.目前我国青少年地犯罪率高居不下,已成为一大严重社会问题. 除此之外,不少青少年出现了不符合社会大众期望或标准地行为,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地群体——“非主流”青少年.他们地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他们也绝对不属于好学生地行列,如不加以诱导,他们可渐次提升至破坏社会秩序地违法或犯罪行为.但如获引导,亦可重新转化,回归“主流”行列.学校是传授政治知识、价值标准地正规场所,其承担着主要地青少年培养工作,是青少年主要地社会化场所.但目前我国原有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衰退,单一地教化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成长地需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现行“非主流”青少年介入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在对“非主流”青少年行为控制介入处理地策略而言,可分为三个层次:上策是着重改善或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地环境,发挥环境教育功能,防范于未然;中策是及早发现问题症候,并及时予以矫正;下策是问题已经恶化,不得不予以矫治.对于现行地“非主流”青少年行为,基本上属于社会控制地范畴,手法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矫正等.在对学校中地“非主流”青少年进行访谈地时候,对于现行地教育,普遍学生过反映感到厌烦、无聊、没意思,甚至在他们内心产生了叛逆和抗拒,不能解决“非主流”青少年所面临地困难.而对学校班主任进行访谈时,他们不少反映,由于教学地任务较重,无法全力辅导这群青少年,对于这些“非主流”青少年,只能把他们简单归类为不良少年,以学校地角度出发,只要他们不在学校内闹事,就不再对他们进行任何辅导,比较容易忽视他们在学校外地情况.随着我国地发展,这些手法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已经开始不能适应社会地发展,对“非主流”青少年行为控制介入地表现形式上是教育、引导,但其结果却隐含着一种排斥.这种排斥是隐性地,是“非主流”青少年们感觉到地,形式上是不存在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但一旦这些“非主流”青少年们走向社会,由于其内在需求一直没有得到释放和实现,他们所面临地社会排斥就会变化为显性地,直接地和残酷地.这是因为目前地整个社会对个性张扬地接纳和宽容地空间还很小,这些“非主流”青少年们进入社会,势必成为一种另类,受到社会公开地排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非主流”青少年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地方法 年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地支持下,位社工专业人士走进所民工小学开展工作,引起社会工作界和教育界地极大反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地思路模式.所谓学校社会工作,最早出现于世纪末、世纪初地美国,它是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学地交叉学科.广义地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狭义地“学校社会工作则针对学校里学习和生活适应遭遇问题地学生提供协助、处置或服务.”它以处于困难境地地学生为研究、帮助对象,运用社会工作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探究陷于困境地原因及处理地办法,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心理、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篇一: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书 一、服务学校背景及需求评估 ·学校背景介绍 通过对晨光中学的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实地的考察,可以了解到晨光中学为某二线城市普通初中。该学校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是一所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共15个班约65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学校规模并不大,也并不是省市重点学校。该学校前身为某工厂的子弟学校,工厂经营不景气,后学校与企业分离编入社会,学校师资实力较弱,有待提高,每年的升学率较低。特殊的背景使得该学校的生源较多样复杂,其中主要是工厂子弟、家庭较困难的低保户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辖区划分来的学生以及部分家境尚可但成绩较差的学生。·需求评估 鉴于该校生源的构成情况、教育实力以及往年情况,该校的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可能是毕业直接工作或是进入技术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以及同父母一起在城市务工等,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很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就已经明了了以后的出路,因此对待学习生活比较消极。他们大多把读书当做是一种应付,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待学习并不认真,造成不良的学习氛围;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会造成班

内的贫富差距大,由于学生尚且年幼,三观并不成熟,对学生自尊有伤害,条件较差的同学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初中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尤其是对于刚刚来到新的环境的初一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老师对于学生的鼓励与引导也有不足,缺乏比较系统集中的培训。 因此该学校的师生的需求可总结为: 学生方面:1、需要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尤其是学习生活方面;2、自信心的提升; 3、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老师方面:对于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家长方面: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不良情绪的疏导。 通过社工协调三方联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工作对象 本次学校社会工作确立的工作对象为该校初一的某班级。该班级为该年级平行班中的一个,该班级的学生囊括了上述的各种典型生源。该班级也存在上述的学习氛围不佳、班内学生家庭条件差异大并且存在孤僻、不擅与人交往的学生等。 对该校进行的服务将会以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相结合的形式根据需要灵活展开。·服务前准备 在对该校展开服务之前,作为社工,我们将会与该班级的班主任、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同时,也会在学生中进行问卷以及现场提问的调查,

校园欺凌的社会工作介入

校园欺凌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校园欺凌的内涵 校园欺凌在我国早已存在,但是到现在并没有一个学术界、法律界公认的内涵界定。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校园欺凌做内涵界定的时候,都会去结合本国国情,考虑本国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找到一个全世界公认的校园欺凌的科学内涵是不现实的,但是从大体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地域界定:以“校园为中心”,强调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校内或者学校周边,由教师、学生或者校外人员对受害人造成身体或精神的伤害。 2.人员界定:教师和学生是欺凌的实施者或者受害者。教师、学生或外来人员对学生身?w或精神所造成的伤害。 3.实施者的行为:包括物理性和心理性的攻击。 4.受害者的感受:造成了受害者生理、心理上的痛苦。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 1.对于受害者 根据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受害者在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遭受到校园欺凌,其影响是长期深远的,可能会从那时一直持续到中年时期。与此同时,受害者会产生自我否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

产生自残、自杀等行为。有的人即使年过半百,也难以摆脱校园欺凌的阴影。在校园欺凌中,受害者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上课难以专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同时还很容易受到身边朋友的疏远,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同时给家庭带来巨大灾难。 2.对于施害者 进行校园欺凌的施害者,他们性格上会变得更加易怒、脾气差、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在生活中经常会和别人起冲突,容易发生争吵、打架等行为,比一般人更具有侵略性。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更加容易陷入到绝望和恐惧之中。当成年后,也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暴力犯罪行为。根据调查表明,许多暴力犯罪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对别人进行过欺凌行为。对于施害者家庭来说,对于受害者的赔偿以及社会舆论谴责常常会使家庭陷入巨大的压 力之中。 3.对于旁观者 美国政府关于校园欺凌的科普网站曾做过调查,就算是普通的旁观者在目击过校园欺凌之后也会变得比其他人更 容易吸烟、酗酒、逃课、辍学。有些人在心理上会觉得欺凌行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对于欺凌者甚至产生了一种崇拜感,对受害者反而觉得厌恶。若不及时对其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也会滑向施害者的一方,成为校园欺凌者。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任务中心理论 任务中心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个案工作方法,它的倡导者是雷伊德(Reid)和艾士旦(Epstein)。任务中心理论主张在诊断暨服务过程中,首先订定明确的计划与时限,如此才可能达成治疗的目标。因此,它是一种简单而且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个案工作方法。任务中心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1、对人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个人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可以运用这些能力、方法和技巧面对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的问题。因此,人是健康的、常态的,问题的产生只是个人能力的暂时欠缺而已。 2、对问题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问题的存在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交 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当事人的外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考察。

任务中心理论的主要目标是问题的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七大类: (1)人际冲突,这类问题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冲突,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个人需求、人格特质、性格特征、角色期待与行为关联等多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事情的看法上存在分歧,冲突就不可避免。 (2)社会关系的不满意。对于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个人在事先总会抱有一定的期望,而当这种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个人就会感到不满。例如,一个喜欢对朋友推心置腹的人,也会对朋友抱同样的要求。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事情并不会向自己吐露时,便会因为自己对朋友关系的信任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而产生不满。想象和实际存在差距时,个人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适应问题。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彼此对关系的期待和投入并不相同。 (3)与正式团体之间的问题。个人在其一生中,或多或少,总会成为某一个或几个正式团体的成员。而在成为正式团体成员之后,个人就面对与团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例如个人的价值观念如何同集体的价值观念匹配,个人的目标如何同集体的目标结合。如果个人无法将自己同团体有效地融合,对团体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同特定组织和机构产生冲突。 (4)角色执行的困难。角色一词是戏剧影视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学中,角色就是与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基于一种地位和身份,按照一定期望,选择一定行为模式去履行角色。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背景介绍】 老张(化名),男,35岁,公司主管。老张与其妻子关系一般, 妻子常忙于工作,照顾家庭的时间较少,主要由老张照顾和辅导儿子——小张(化名)。小张现在江门某小学就读四年级,学习成绩低下、性格内敛。 自2012年9月小张上小学后,学习成绩开始跟不上其他同学。 虽然儿子的学习成绩较低,但是作为爸爸的老张从来没有放弃对孩 子的学业要求。老张会尽量安排时间教导儿子的功课,与其一起查 漏补缺。但是儿子缓慢的接受能力耗尽了老张的耐性。烦躁、气愤、恨铁不成钢的负面情绪排山倒海而来。一开始的小责备到破口大骂,一开始的小责罚开始演变成对儿子的家暴。 小张升上四年级后,学校里有了学校社工。小张班主任开始发现他身上有淤青,并且某日还有五个清晰的手指印出现在白皙的脸蛋上,班主任马上将个案转介给学校社工。 【案例分析及主要问题】 1、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理论,社工对老张产生对小张家暴行为的 现象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的预估。老张出现家暴孩子的行为原因大 部分是因为儿子功课差,接受能力慢,多次教导也未必有效。根据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分析,诱发事件a是:辅导功课、学习成绩,b 是认为打骂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结果c是:老张打骂小张,社 工需要在辅导过程中协助老张认识到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辅导其 重新构建合理的信念b,让c的行为有所改变。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 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

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儿童期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勤奋”的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漠不关心或其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老张对小张的家暴行为是一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而这种家暴行为已经导致小张对自身产生自卑感,并且对老张也有了明显的恐惧感,这也不利于他们的父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因此,社工需要与老张共同探讨另外的教育方式。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协助老张了解和认识《家暴法》的相关法规,停止对儿子家暴的行为。 2、协助老张认识到继续使用‘打骂’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的结果。 3、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法,重建老张对儿子积极合理的信念。 4、协助老张寻找到更合理健康的教育方式。 二、服务实施计划: 1、与老张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初步评估的服务对象家暴行为的风险性,以及老张对用家暴方式教育孩子的看法,制定服务目标; 2、与老张共同制定他可以去实施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3、根据制定的计划,按阶段实施,定期检测实施成效。 【服务过程】 一、收集信息 1、向班主任收集信息: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社工介入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社工介入研究 摘要: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朝气蓬勃、不断熟悉社会的时期,也是从学生过渡到成人、校园过渡到社会、幼稚过渡到成熟的重要阶段。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令人堪忧。本文从朋友来源和数量、人际交往心理、主动性和重要性等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大学生更愿意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或是为人处世好的人做朋友,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人际关系对自己很重要,但在与人交往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并表现得不是很主动。从社工介入角度分析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运用社工专业方法和技巧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社工介入 1 引言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进行想法、心理、意见交换而形成的一种关系。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因为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程度,还关系着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包括了和亲人进行交往、和朋友同学进行交往、和

老师进行交往以及和其他社会上的陌生人进行交往等。然而,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天天朝夕相处的不再是父母亲戚,而是同学和老师,所以学生最常接触到并经常发生人际交往的就是他们。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外,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人际交往。因此,大学生在大学里的任务不光包括学习课堂知识,还包括与亲人之间的联系、同学之间的相处以及和其他人群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但往往在校园中,在校大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人际交往问题,有时会令他们感到苦恼和困惑,有时不敢主动去与人进行交往,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和面对。因此,让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克服在人际中遇到的困难,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大学校园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对大学生自己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社会上每个成员能更好地生存和成长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交流和沟通,是人和人之间表达情感和相互了解的一个过程,也是人和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一个过程,是人们最基本和普通的交流活动。1 (二)人际关系

学校社会工作

1、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学校全体学生,特别是处 境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能力的专业性服务活动。 2、学校社会工作内容包括: 1)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发展性,教育性或者预防性服务 2)为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补救性,改善性服务 3)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 3、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了解)通过促进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来达到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即协助学生为现在居住的 世界与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使学生获得良好与幸福的人生。 4、学校社会工作以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成长中的青少年是指6岁至18岁人群) 5、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特征:以优势视角,需要取向,潜能挖掘为理念。 6、资源连接行动表现:在对学生问题或需要的评估,行动系统和目标系统的确定以及协助学生建立支持系统等环节上。首先,在对学生问题或者需要的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和学生案主本人及其相关的老师,学校其他人员,同学,家长,亲戚,邻里及社区人员的接触与沟通,将所得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处境; 其次,确定了学生案主的困境,问题表现及需要后,就要确定需要改善的目标系统和需要协调的行动系统,那么,学生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与目标系统与行动系统的具体人员进行沟通与协调。 最后,在介入的环节,需要工作者帮助学生案主连接可以运用的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7、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有不同的地方: 1)服务的平台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校为服务的平台,是在学校里实施的专业服务,它将受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文化,教职工的认可及配合等因素影响,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以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为依托,有时也会借助不同的平台,但机构的制约性大,其支持与配合的力度相对也大些。 2)服务范围不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学校,这个群体是青少年的主流人群,他们接受正规的教育,享受教育资源,生活的主题是学习,而青少年社会工作,虽然也会在机构接受在校学校及家长的求助,但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非在校学生,他们或是社区闲散青少年,流浪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福利机构的残疾青少年等,他们被理解为边缘青少年,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3)服务对象和内容的重点不同:学校社会工作需要全面的服务,包括发展性,预防性,治疗性,矫正性等各种功能的服务,相对而言,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建设性的服务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而青少年社会工作因其主要服务对象的不利处境,更多的是补救性,治疗性或矫正性的服务。 4)服务运营机制的不同: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学校社会工作有三种运行机制: 一是社会工作机构派出驻校社工,被派出的社会工作者按规定的时间进驻学校,为学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其人事关系隶属于服务机构; 二是学校以项目制的方式购买服务机构的服务 三是学校自己招聘社会工作者,这三种情况各有利弊。 青少年服务机构只是一种运行模式,以机构为依托,借助不同的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 8、学校不同的专业助人者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得概念与特征:①概念:一般来说,青少年就是指身心加速发育直至完全成熟阶段得人群,或者说就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得一个过渡年龄阶段,年龄一般在14-25岁之间(可后延至30岁) ②青少年本质:成长性与基础性,发展性、③青少年观:青少年观问题就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得社会定位问题,它就是对青少年群体与每一个青少年个体社会本质得认识。 传统青少年观特征:青少年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里都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当代青少年观:功利观认为青少年就是社会客体,权力观认为青少年就是能动得主体。 社会工作中得青少年观:一种以青少年为本得青少年观。 ◆青少年得生理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出现生理困扰):①体像与体态烦恼;②第二性征得困扰;③性发育与成熟 (2)心理特征(心理上得“暴风骤雨”期)①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均衡;②自我得同一与矛盾;③依恋关系得变化; ④认知得变化 ◆青少年期几个特别要素得发展: 1、青少年智力得发展 2、青少年情感得发展 3、青少年得情绪模式及其发展 4、青少年自我意识得发展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指根据青少年得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以青少年为工作对象,以科学得、专业得服务方法为手段,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与谐发展得一个社会工作领域。(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服务对象:①全体青少年:广义社会工作,涉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得各个方面; ②问题青少年:狭义社会工作,针对“问题”与偏差青少年得补救性服务。 二、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微观上瞧:个人发展得需要;宏观上瞧:社会发展得需要。 (二)青少年问题 1、青少年心理与情绪问题: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迫、对立行为、多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游戏、过度沉溺网络中虚拟得角色 3、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率上升:盗窃、抢劫、伤害、绑架、敲诈勒索、吸毒贩毒等 4、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单亲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 5、失学失业问题:失学,辍学、就业难 6、其她问题: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内容分类: 1、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得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涉及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治疗性、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得个人、家庭、社区环境得不良因素而提供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3、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得青少年社工服务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得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核心基础: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就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手段: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得视角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基本视角 ◆青少年社会功能得改善与提高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目标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尊重青少年得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得个体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得能力 【第二章青少年发展得有关理论】 (一 ?,进化论得观点推动了人们对行为个体发展过程得研究,给青少年工作与研究一个视角,即从生物进化得观点去认识与理解青少年得行为;可以给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个命题,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