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著名的家训

中国著名的家训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家训,其中一些包括:

《朱子家训》:由朱熹创作,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颜氏家训》:由颜之推创作,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教育、崇尚节俭、倡导忠孝、重视农耕等。

《曾国藩家训》:由曾国藩创作,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强调“忠”、“勤”、“俭”、“忍”等。

《钱氏家训》:由钱世熹创作,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强调道德、教育、勤俭、自立等。

《傅雷家书》:由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创作,内容涵盖音乐艺术、文学创作、家庭教育等方面,强调道德、艺术、教育等。

《郑氏规范》:由郑氏家族制定,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家族团结、教育、勤俭持家等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家族规范之一。

《欧阳修家戒》:由欧阳修创作,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强调谦虚、正直、节俭等。

这些家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

中国古代的一些家训集萃

中国古代的一些家训集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无数古语家训,在国人心中流淌千年。 立身篇 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明·王夫之《王夫之集》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熏人,不醪而醉。……以之读书,得古人意。以之立身,踞豪杰地。以之事亲,所养惟志。以之交友,所合惟义。惟其超越,是以和易。 明·彭士望《耻躬堂文集》 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如植物从地茁出,天气浑含,只滋根土,美闷春融,绝无雕节,自会发生盛大。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唐·杜甫《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治家篇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明·王夫之《姜斋文集》 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凌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福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持门户。

中国古代八大经典家训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些堪为经典,国人家喻户晓。我们从中遴选出十份家训罗列如下。这些家训出自各色人等之手,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愿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1.周公·《诫伯禽书》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 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2.司马谈·《命子迁》 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 并认为,“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3.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时至今日,世人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4.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中国十则传统家风家训

司马光说过:“《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千年来,有120多部家风类著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等。这些古人的家风家训中,也暗含着适用于现代人的教子智慧。 早教利功倍 《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立志以成事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

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孝以立身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三、《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家训家规进万家,户户盛开文明化。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希望有所帮助! 1、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5、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6、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 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7、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8、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 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10、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1、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母的资格。 12、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3、无瑕之玉,能够为国器;孝悌之子,能够为国瑞。 1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5、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6、父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莫大的幸福,自当百倍珍惜。 17、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18、提倡勤俭持家,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19、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20、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2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3、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24、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 25、提倡勤俭持家,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26、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27、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8、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29、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30、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中国古代著名家训

中国古代名人家训9篇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 走如马,不与马争走; 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司马谈《命子迁》 司马谈(约公元前165-公元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之父。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译文: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从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最终圆满于立身行道,这才是孝道的完成。通过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甚至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三、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些堪为经典,国人家喻户晓。我们从中遴选出十份家训罗列如下。这些家训出自各色人等之手,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愿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周公的《诫伯禽书》 周公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故事】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迁 【作者】司马谈(?—前110年),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喜,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一、周公的《诫伯禽书》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

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司马谈的《命子迁》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

最新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你都知道么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些堪为经典,国人家喻户晓。我们从中遴选出十份家训罗列如下。这些家训出自各色人等之手,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愿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1.周公的?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故事】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阔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

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屡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屡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2.司马谈的?命子迁?

相关主题